第一篇:德兴市村(居)“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办法
德兴市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办法(试行)
(讨论稿)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德发[2011]11号)文件精神,将社会管理工作由被动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创新,确保德兴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市实行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是指以一定的城乡地域为管理区域,按照明显的道路、河流等为界,将城乡划分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信息员、维稳员,实行责任捆绑,对网格内矛盾纠纷和社会隐患等问题开展排查、处置、报告和反馈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
第二条
实行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必须遵循网格定位、人员定格,全员参与、全面管控,细化职责、分解负责,严格考评、严厉奖惩的原则,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问效及时的工作目标。
第三条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对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组织领导、检查指导、考核奖惩,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市成立德兴市城乡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政法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维稳办主任、市综治办主任、市信访局长、市民政局长、市公安局分管治安的副局长等为成员,负责全市的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城乡网格化管理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分管综治的领导具体负责,每月组织对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形势开展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达到高效运行。
第五条
乡镇(街道)是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本乡镇(街道)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方案,开展指导、协调、考评工作。
第六条
乡镇(街道)、辖区派出所以及市直各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对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及时处理、上报、反馈各类矛盾纠纷和社会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章 人员职责
第七条
网格“三员”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基础信息、排查矛盾纠纷、发现问题隐患,尽其所能将一般性问题化解在网格内。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任务、定职责“四定”原则,分类明确“三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第八条
“管理员”由乡镇(街道)指定在编干部担任。负责网格管理的日常指导和监督,组织协调召开网格工作例会,经常深入网格开展调研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网格内综治维稳信息;具体确定维稳责任人,主动组织处理一般性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对未能解决的纠纷和隐患,经矛调中心受理分流后,跟踪调处化解。
第九条
“信息员”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工资待遇由财政解决。负责检查、采集、排查、上报、录入信息,及时与责任村居(单位)沟通,与相关村居(单位)一起主动做好矛盾纠纷和隐患苗头的前期调处化解。及时向管理员汇报网格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条
“维稳员”队伍由包片民警、蹲挂点干部、村(居)综治专干、相关综治责任部门的同志组成。按照综治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处理矛盾纠纷,到调解现场解释有关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维持现场秩序。
第四章 工作内容
第十一条
排查收集信息。通过日常工作,深入开展网格内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排查收集,及时录入“德兴市综治智能管理平台”,造册登记、一格一册。
第十二条
实施重点监管。对邪教组织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以及涉 3 及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单位和场所、涉及黄赌毒案件等场所进行重点监管。
第十三条
处置应急事件。网格内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网格管理员和信息员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向村(居)书记、乡镇(街道)综治办汇报,并采取适当有效措施先期稳控。
第十四条
化解矛盾和消除隐患。一般性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在网格内可调处的,不出网格解决;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乡镇(街道)矛盾调处中心,未能消除的隐患问题及时上报乡镇(街道)职能部门,网格督导员负责跟踪处理。
第五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
隐患排查制度。
(一)日常排查。结合上门登记、巡逻、巡查、走访等日常工作,开展经常性、普遍性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排查。
(二)重点排查。根据重点时段、敏感节点的工作需要和投诉、接访、媒体曝光的反映问题及上级交办的事项,适时开展重点排查。
(三)专项排查。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和专项行动,组织网格内治安状况、安全生产、城市环境、市场秩序等方面专项排查。
第十六条
事件报告制度。网格管理员根据信息员在网格内排查收集的矛盾和隐患信息,按照事件性质、影响程度、轻重缓急向主管领导报告。
(一)一般事件报告。排查发现的一般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三日内录入“德兴市综治智能管理平台”,网上直接上报乡镇(街道)综治办。
(二)特殊情况报告。涉及突发事件、重大矛盾纠纷及隐患问题信息,第一时间向村(居)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办公室报告。
第十七条
会议制度。
(一)网格例会制。乡镇(街道)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管理员、信息员例会,交流和沟通近期网格工作情况,检查、了解工作进度,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二)乡镇(街道)联席会议制。乡镇(街道)综治办主任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成员单位、村(居)书记、主任联席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有关部署或会议精神,通报检查考核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分析网格管理活动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
学习培训制度。乡镇(街道)综治办每半年组织一次网格“三员”学习培训,采取专题讲座、工作交流以及以会代训等形式,重点学习上级精神、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业务常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及时组织新入网格人员上岗培训,不断提高网格人员综合素质。
第十九条
考勤管理制度。建立网格人员考勤登记制度,信息员由管理员负责登记;管理员由乡镇(街道)综治办负责考勤。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条
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考核以激励为主、惩处为辅为原则,在充分考量工作量的基础上,注重考察网格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消除隐患问题的成效。
第二十一条
各乡镇(街道)每季度开展“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工作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不断促进网格工作落实。乡镇(街道)综治办应将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纳入年度综治考核内容。
第二十二条
每年度在全市开展“十佳网格管理员”、“十佳网格信息员”、“十佳网格维稳员”评选活动,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为原则对十佳人员进行奖励,促进网格化管理水平提高。
第二十三条
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出现下列情形视为违规:
(一)不按规定要求进行矛盾纠纷、问题隐患排查登记、录入的;
(二)因矛盾纠纷事先没有排查到位而发生进京、赴省、到上饶市上访以及五人以上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
(三)因问题隐患排查不到位而发生严重治安刑事案件、严重安全事故、严重违反城市管理规定行为、被媒体曝光和被市级以上领导点名批评等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网格“三员”不按规定时间参加网格工作的; 第二十四条
网格信息员全年3次以上(含3次)违规的,予以辞退;3次以下的,予以经济处罚。网格全年出现3次以上(含3次)违规的,管理员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第二十五条
乡镇(街道)实行城乡“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预算纳入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群众工作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一格三员”工作汇报
东仓门社区“一格三员”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结合地区实际,将网格管理模式引入街道综治、维稳、矛调、信访、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中,实行了“一格三员”的社会管理创新。我们的具体做法:
第一、以现有的12个社区为基数,以“一院一图、一户一档”为基础,将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
第二、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协管员、一名管理员、一名监督员。协管员由家委会主任或楼院长、物业管理人员担任;管理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监督员由群众代表或人大代表担任。同时每个网格还设一名信息员,两名督导员。在三员中,管理员是第一责任人。
第三、对三员的职责、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制定了考核奖惩制度,周例会制度。通过这种划分,实现了责权明确,任务全覆盖。
按照一格三员工作要求,管理员深入院落,进行摸底排查,发现情况记录在册。发现一事,解决一事,将不和谐因素化解在社区中。工作中实行周例会制,领导对各类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分类上报,由街办协调解决,最后对处理结果进行归档。为了保证工作落在实处,街办为每个管理员配发了工作手册,要求对涉及面大,问题严重事情,紧急突发事件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开展“一格三员”管理工作中,我们东仓门社区共分了8个网格,通过近半年的运行,社区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转变,在6月份召开的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度测评中,社区的工作及干部的满意度分别提高了1到2个百分点,达到了98%和99%,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需求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真真做到了群众需求有人管,群众难题有人解。我社区一栋八十年代盖的住宅楼发生地基下陷,群众要上街堵路,以此引起政府重视。社区掌握这一情况后,及时赶到现场,召开群众大会,同时积
极向街道反映,在街道领导的协调下,区政府极为重视,很快就制定了维修方案,出资五十多万元,为群众解决了大难题。东仓门小区1#楼下水管道断裂,协管员将情况反映到管理员处,管理员马上联系维修队,又与协管员一起挨家挨户收取费用,两天时间,解决了问题。省农电家属院门卫调整,网格协管员抱着试试的想法找到管理员,问能否帮忙,我们通过“一户一档”信息,很快就为农电家属院找到了3名适合条件的人员。也为下岗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目前正在协调解决的有周家巷居民水表改造一事;东仓门小区楼道安装路灯一事。
通过“一格三员”社会管理网格的实施,实现了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为地区的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的防范做用,为提高社区服务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社区上半年居民小区、辖区学校均实现了零发案率,这在往年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难点,人员流动性大,在办理保障性事宜时,无法准确掌握人员信息。开具各类证明,也是社区感到很难办的事情,很多事情我们更本无法掌握,又如何开具证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街道办的统一部署,总结经验,细化工作,增强责任,协调各部门,做到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切实维护好地区的稳定,为群众服好务。
东仓门社区
2011年7月13日
第三篇:网格化管理办法
附件1:
青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
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街道各科(办、所):
为全面加强街道和社区干部(以下简称街社干部)作风建设,切实做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社区干部到网格为民服务“下得去、下得实、下得好”的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正常规范运作,让居民感受到服务便捷满意、建议落实到位、业务精湛扎实、工作进步创新,现决定建立职责明确、导向强烈、奖惩分明的管理考核机制,切实提高街社干部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
一、总体要求
强化街社干部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和水平,动员所辖网格内所有力量为社区建设、居民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考核原则
(一)实事求是、居民优先。对街社干部的考核工作进行分解量化,做到评议靠群众、打分靠群众。确定网格化服务工作为街社重点工作,是街社全年考核的核心,通过考核集中体现街社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风貌和社区干部的工作实绩。
(二)勤恳主动、务实创新。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设立群众赞扬加分项目,倡导鼓励干部扎扎实实地开展服务工作,强
化为民、惠民意识。
(三)奖优罚劣、激励先进。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先进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在全街道建立起行之有效、运作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全体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心、为民解难的爱心。
三、考核对象 全体街道和社区干部。
四、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分为居民集中评议、随机入户民调、干部互相评价和街道综合考核四部分。实行百分制考核,其中居民集中评议30分,随机入户民调30分,干部互相评价、业务技能考试、社区主要领导评价20分,街道综合考核20分。
(一)居民集中评议(30分)
根据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街社干部入户工作,做到走访要实、情况要明、服务要好。每半年对街社干部进行网格化管理总结和评议。评议工作由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牵头,所在网格内社区全体干部、居委会委员、楼组长、居民党员骨干参加,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派人主持。评议方式可选择集中、入户、电话等多种方式,共30分(见附表)。
(二)随机入户民调(30分)
随机筛查确定入户民调的楼幢和门牌号码,入户发放调查表进行评分,每个网格抽查10-30户,每户1-3分共30分(见附表)。
(三)干部互相评价、业务技能考试、社区主要负责人评价
(20分)
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协调小组能否团结协作,对做好社区工作至关重要。街社干部应该团结一致做好工作,齐心协力服务居民、真心实意帮助提高。互评不应商量分值、约好评价、做“老好人”,应实事求是、高度负责。互评分值10分(见附表)。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干部服务技能考试,考试分数80分及以上得5分,70分-80分得4分,60分-70分得3分,不及格扣2分。社区主要负责人对所在社区干部进行评价,优秀9-10分、称职7-8分、合格5-6分、不合格0分。
(四)街道条线考核(20分)
条线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分管领导组织各科(办、所)在年底对社区条线上的干部进行考核,满分为20分。社区条线干部按100%计入考核得分,社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成员按照50%和30%分别计入考核得分。
五、加减分项目
(一)加分项目
1、本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的街社干部加10分;
2、本获得省级表彰奖励的街社干部加8分;
3、本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街社干部加6分;
4、本内街道和社区工作经验做法得到市委、市政府及以上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有书面批示的加3分;被市局、区委、区政府领导书面批示的加2分。
6、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调研文章的加2分;
7、服务工作做得好,得到居民的多次赞扬,可视情加 1-3分。
(二)减分项目
1、服务居民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居民办理事务或者求助两个工作日内得不到及时回应答复的(责权范围外的,应及时解释协调),投诉核实后每次扣1分。此项扣分可累计至5分。
2、街道条线日常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的,在街道会议上被点名批评的,相关责任人每次扣0.5分,同条线扣分每不超2分。
3、居民到街道及以上部门投诉干部在入户走访、服务、排忧解难、宣传等事项上有差错,每次扣1分,同类投诉达3人次以上,经核属实的每次扣2分,情节严重至群体事件的扣5分。
加分由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协调小组年底书面上报,减分由街道各条线提供。
六、考核结果运用
在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事求是考核的基础上,运用考核结果,作为街社干部兑现奖励、社区全年工作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
1、根据此考核办法分值计算出各社区干部的年终奖励额度(奖金基数×考核分值/100×奖金系数(社区正职系数为1.2,其他社区干部系数为1)。
2、年底考核中全街道社区干部前十名为街道优秀社区工作者,前五名年底奖金在原有基础上上浮30%,第六至十名年底奖金在原有基础上上浮15%。
3、考核得分位于全街道后三名,且得分低于70分的干部,第一次待岗1个月,第二次待岗3个月,第三次上报区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予以辞退。
4、干部业务技能考试。一次不及格(低于60分)补考,加扣2分,二次不及格年终考评加扣5分,三次不及格待岗1个月。
5、考核结果作为推荐市、区优秀社区工作者,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依据。
6、到社区工作不满6个月的干部参加考核,年终奖金享受社区平均奖。
7、街道网格化管理干部的考核,根据区委区政府年终考核结果,参照所负责的网格考评结果予以评定。
七、组织领导
1、为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考核工作的领导,街道成立社区网格化管理考核领导小组。
2、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4号 【发布日期】2013-08-05 【生效日期】201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
《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7月29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杨雄 2013年8月5日
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
(2013年8月5日市政府令第4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整合公共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指按照统一的工作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委派网格监督员对责任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特定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传送至处置部门予以处置,并对处置情况实施监督和考评的工作模式。
责任网格是指按照标准划分形成的边界清晰、大小适当的管理区域,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地理基本单位。
部件是指窨井盖、消火栓、电力杆、电话亭、防汛墙、道路护栏、公交站亭、交通信号灯、道路指示牌、垃圾箱、行道树、加油站等与城市运行和管理相关的公共设施、设备。
事件是指占道无照经营、非法占道堆物、毁绿占绿、违法搭建、非法客运、无证掘路、餐饮油烟污染、非法行医、非法食品加工等正在发生的影响公共管理秩序的行为,以及暴露垃圾、道路破损、墙面污损等影响市容环境的状态。
第三条(管理原则)
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遵循“条块联动、资源整合、重心下移、实时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部门和单位职责)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负责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重大事项的综合协调。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负责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是所辖区域内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主体,其所属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承担具体实施工作。
本市城管执法、交通港口、规划国土、房屋、路政、环保、水务、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环卫、道路和绿化养护、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承担公共服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处置工作。
第五条(信息共享和执法对接)
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预留接口,逐步与其他管理领域实现信息共享。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与现有的联合执法体系的对接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联合执法体系予以处置。
第六条(经费保障)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因承担城市网格化管理相关工作所需要的经费,由市和区(县)财政予以保障。
公共服务单位因承担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处置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应当纳入本单位现有的经费渠道予以解决。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工作量数据,可以作为所需经费的测算依据。
第二章规划、工作标准与信息系统建设
第七条(规划)
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的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发展规划。
城市网格化管理发展规划应当明确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对象、区域、标准、流程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城市网格化管理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网格化管理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本市新城、新市镇建设应当同步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体制。
第八条(网格化管理内容)
对公用设施、建设管理、道路交通、交通运输、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工商行政、食品药品监督、安全生产监督、公共卫生等管理领域内可以通过巡查发现的部件、事件问题,应当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内容。
第九条(工作标准的制定)
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制定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标准和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标准应当明确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部件和事件的具体类别、名称及其说明、责任分工、案件分派规则、处置要求、处置流程、处置时限等内容。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系统功能与性能、运行环境、编码体系和基础数据管理等内容。
第十条(信息系统建设)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本市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城市网格化管理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市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用于记录、监管全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情况。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城市网格化管理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用于部件和事件问题的受理、分派以及处置情况的监督,并可以根据所辖区域实际情况,要求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分平台。
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应当配备本部门、本单位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处置信息终端,用于接收部件、事件问题的分派信息和反馈处置情况。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对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一条(信息系统维护要求)
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应当遵守全市统一的要求。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本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方案,明确维护要求、维护方式等内容。
第三章管理流程
第十二条(巡查、发现和立案)
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安排网格监督员对责任网格进行日常现场巡查。
网格监督员对于巡查中发现的部件、事件问题,应当通过拍照或者摄像等方式,即时将相关信息报送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予以立案。对于巡查中发现的能够当场处理的轻微问题,网格监督员应当当场处理,并即时将处理信息报送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
对于本市相关服务热线等渠道转送的市民投诉、举报问题,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安排网格监督员进行现场核实;经核实属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部件或者事件范围的,应当予以立案。
第十三条(网格监督员的管理)
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负责本行政区域网格监督员的管理,并为网格监督员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交通工具和休息场所。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全市统一的网格监督员工作规范和实务操作流程,并组织实施网格监督员的培训。
第十四条(案件分派)
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案件内容和职责分工,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案件分派至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共服务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应当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接收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分派的案件信息。
案件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共服务单位的,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可以指定一个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共服务单位负责接收分派的案件信息。
第十五条(案件处置和反馈)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共服务单位收到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分派的案件信息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案件处置工作,并将案件处置结果反馈至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案件处置工作的,应当及时告知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并说明理由。
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传送的照片、录像等信息经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核实后,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第十六条(核查和结案)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收到反馈的案件处置结果后,应当安排网格监督员对案件处置结果进行现场核查。经核查,案件处置结果符合处置要求的,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予以结案;不符合处置要求的,应当将案件退回并要求重新处置。
第十七条(案件信息管理)
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案件的巡查、立案、分派、处置、核查、结案、督办等信息如实录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不得擅自修改、删除和泄露。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定期分析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案件信息,并作为提高城市网格化管理效率、改进行业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科学决策的依据之一。
第四章特殊案件的处理
第十八条(联合执法)
对于网格监督员发现或者现场核实的情况复杂、需要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处置的案件,区(县)网格化管理机构可以将该案件信息及时上报区(县)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采用联合执法等方式对案件进行处置。
第十九条(特殊案件的分派和处置)
对于属于跨区(县)行政区域或者市级有关部门管理情形的案件,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该案件上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予以分派。
对案件处置存在争议的,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案件处置的协调;必要时,可以直接指定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共服务单位进行处置。
第二十条(案件督办)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共服务单位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完成案件处置工作,且未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对案件进行督办。
第五章评价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监督检查)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对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评价)
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处置工作定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区(县)人民政府。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应当对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市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处置工作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经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联席会议。
第二十三条(考核)
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下列考核的依据之一:
(一)市人民政府对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城市管理目标考核;
(二)区(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以及区(县)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的城市管理目标考核;
(三)相关的行业管理考核。
第二十四条(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情形的,有权向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相关区(县)人民政府举报。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举报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经核实的举报,应当作为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评价的依据之一。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阻挠网格化管理行为的处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恐吓、威胁或者伤害网格监督员的;
(二)破坏、抢夺网格监督员的工作装备、交通工具的;
(三)阻挠网格监督员正常履行巡查、发现职责的其他行为,依法应予处罚的。
第二十六条(网格监督员的违规处理)
网格监督员未遵守本办法规定的网格监督员工作规范和实务操作流程,致使部件或者事件重大问题未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的,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对其作出处理。
第二十七条(公共服务单位违规处置行为的处理)
公共服务单位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置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或者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应当告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照行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八条(行政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本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并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安排网格监督员进行巡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予以立案的;
(三)案件处置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怠于履行特殊案件的上报或者处置协调职责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专业网格化)
本市尚未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专业管理领域,可以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专业网格化管理平台,并接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2012-5南海村居党组织网格化村居党员社工化
村(居)党组织网格化,村(居)党员社工化——
南海系统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本周隆重开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办好广东事情的根本保证。位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南海,而今在立足基层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时代课题面前,同样先行先试,走在探索的最前列。
记者昨日从南海区获悉,目前该区已出台加强和创新村(居)党组织相关决定,重点实施“六大计划”,首次系统化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并以此建立一个“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转型升级、社会建设等均需回归基层
一直以来,村一级党组织、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导致不少村居干部重经济轻服务。一个更大的隐患是,一些人为控制集体经济组织,不惜在基层选举中“大展身手”。这种现象被称为“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绑架’了农村的党组织和自治组织。”
为给基层“松绑”,去年初,南海全面启动以“政经分离”为特色的农村体制综合改革,让自治组织(村委会)专心管服务,经济组织(经联社、经济社)专心抓经济。
实施一年多来,“政经分离”改革在南海的“涟漪效应”不断显现:村(居)委会可以放手专心社会管理,以此可破基层自治组织回 归自治功能之题;经联社、经济社专注集体经济发展,以此可破集体经济自治乃至市场化之题;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以此可破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之题;而作为领导核心的党组织,也可以此为铺垫,更有条件、更有空间面向最基层实施“全面渗透”。
这正是此次南海创新基层党建的其中一个背景。“所有工作,无论转型升级、项目落地、城市更新还是社会建设,都须回归基层。”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说,“抓到基层就是抓到根,要捍卫基层。”
这其中,首先必须不断强化村(居)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小看‘政经分离’四个字,它是一篇大文章。”在他看来,“政经分离”可为基层社会建设、基层集体经济转型改制等做好深层铺垫,更重要的是,还可为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埋下伏笔。
“六大计划”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在这样的主体思路下,一次围绕基层党建的系统化创新和改革,在南海全面启动。
经过此前长时间的酝酿和研讨,南海目前已正式出台加强和创新村(居)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决定,以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队伍、基层党员为三条主线,重点实施“六大计划”。
其中,为优化基层党组织,实施“村(居)组织优化计划”,重点包括探索经联社年内全面建立党支部,条件成熟的经济社建立党支部,两者均探索纳入“两新”组织管理;由村(居)党建统筹基层各 2 类党建,探索在楼宇、行业协会、同乡会等分类分行业建立党组织,实施党组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以此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为强化、活化基层干部队伍,实施“村(居)干部队伍活化计划”、“大学生村(居)官成长计划”和“‘百千万’培训计划”,重点包括将“两委”干部纳入公选科级干部、招考公务员和聘员范围,探索任职满一定年限村(居)正职干部交流、离任保障机制等等。
为提升基层党员形象,实施“党员服务行动计划”和“党员形象提升计划”,具体包括全面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并以服务时数量化测评党员;全面实施竞争性选拔入党积极分子,等等。
“治以自治”更加遵循执政规律
基层党组织面向经联社、经济社、行业协会、同乡会等群体“全面渗透”,是否意味着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扮演“包打天下”的角色?
对此,南海的制度设计者已有清楚的回答。该区区委组织部举例说,比如今后经联社中的股东党员,一旦村(居)中的集体经济运行面临错误决策,就可以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利用民主机制下的投票权影响相关决策,以此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保障基层稳定。
“股东党员”只是党组织更加“巧妙”地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下阶段,该区拟探索建立“社区理事会”、社区服务中心”等平台,整合党政、第三方、社会以及村(居)等多方服务资源,引导基层学会自治。
这样的制度背后,是一个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中,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各施其职,而强化党组织为核心,就不再是“为民作主”,而是“由民作主”,追求“治以自治”,以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管理规律的方式,引导和融入基层社会建设。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管党治党,关键在于遵循执政规律,严管善治。一直敢为人先的南海,已经走在路上。
撰文:林焕辉 盛正挺 基石 伍新宇
观点
掌握中国基层,才能掌握中国社会
2012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在全国各地所提供的经验范式中,“南海样本”备受瞩目,也备受赞誉。这些年,南海的工作重点始终围绕基层展开,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强化的同时,南海基层党组织在统筹发展中的协调能力和在复杂事务中的掌控力也在不断提升。南海所做的努力,已经超越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品牌层面,为中国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找到了一个突破点。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的情况最为特殊,其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由共产党执政;其二是农村人口占多数,村居基层是国家的根基。这样的国情,注定中国的命运将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执政党的 4 执政能力和村居基层治理。从这个维度上审视,我们就更加明白南海的立意和用心。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发起于村居基层,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村居基层;现实也在告诉我们:当今中国最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村居基层,中国社会矛盾冲突激化的可能性也在村居基层。简而言之,谁掌握了基层,谁就掌握了执政的话语权。发生在广东的乌坎事件、新塘事件和陈村事件,不仅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为中国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设置了一个重大命题。
破解这个难题,或许有许多途径。从广东的实践而言,目前已经出现两个版本:其一是顺德方式——从政府管理职能和体制入手,培育社会组织、还权于社会,从而推进社会建设;其二是南海方式——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支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群团组织为辅助、社会组织为补充、公众参与为路径”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顺德探索放权社会组织,南海坚持夯实村居基层;顺德政社分开,南海“政经分离”。
无论是顺德方式还是南海方式,两者都还在进行之中,现在远远不是判断谁比谁好的时候。但据我看来,南海敢于从老话题着手,说明南海党政领导的远见。
南海重操“旧业”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从政党的普遍规律看,它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作为执政党,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并有效领导社会建设。由于党的基层组织大量活跃在群众之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构建了一定社会网络,拥有一定的骨干力 量,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天然是基层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
正如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南海社会管理创新就是牢牢抓住这个基础性平台,最主要的办法有两条:一是积极构建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党组织的服务方式、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重视服务效果;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使党组织在社会网络中发挥“网格”作用,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作用,有效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也许有人担心: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会不会挤压社会建设的空间?南海始终对此保持警惕。在制度设计上,南海注意防止把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理解为党组织管理社会的倾向;防止只重管理而轻服务的倾向;防止基层党组织在资源再配置过程中的“官僚化”倾向。
南海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质上也是一场改革。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创建“领导能力强、管理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监督能力强、自身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更在于掌握基层。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掌握中国基层,才能掌握中国社会。
南海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中国基层设计的组成部分,它意义重大,绝非可有可无。在热衷讨论“顶层设计”的中国,像南海这样的“基层设计”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正如著名学者许纪霖所言:在中国走向民主化、宪政化的政治改革过程之中,基层设计与顶 层设计同样重要。民主不该是一座沙雕之塔,而应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政治的通天塔所需要的,不是原子化的流沙,而是有机的坚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