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油田企业基层安全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油田企业基层安全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据资料统计,我国工矿企业的因工伤亡事故有90%左右发生在基层班组。笔者统计分析某油田企业2002~2008年所发生的轻伤事故发现,有94.3%的事故发生在班组中,绝大多数是从事岗位作业时发生的事故。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分析了目前油田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进基层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油田企业 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思考
0 引言
近几年来,胜利油田分公司上下扎实推进HSE体系建设,安全环保管理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各项安全环保指标明显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另外,重大事故险情险兆也时有发生,负面影响较大。这些事故主要的原因是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而事故主要发生在基层班组。因此,要完成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把预防基层班组事故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存在问题
1.1 安全环保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一些企业没有明确安全环保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和执行责任的主体,没有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没有形成安全生产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头上有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良好氛围。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在政策上、措施上和制度上搞得都是生产第一。
1.2 对外部施工队伍管理不够严格,现场安全环保监管不到位
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履行建设单位安全环保监督管理主体责任,对外部施工队伍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承包方事故就是我们的事故,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一些企业承包商转包、分包、以包代管等问题较突出;施工作业重工期,轻安全,轻环保的现象仍然存在。2008年胜利油田事故里外部承包商事故4起,死亡2人,分别占工业生产亡人事故起数的16%和死亡人数的18.5%。
1.3 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力度不够、覆盖面窄、秩序混乱
首先是力度不够,大多走过场。宣教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未按有关法规对学时、内容、考试等严格要求进行。其次是覆盖面窄,安管人员培训多,生产人员培训少。其三是秩序十分混乱,任何单位甚至个人发个通知就可搞安全培训,而课时、师资、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有的甚至课都不上,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1.4 文件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层层削减的现象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中有章可循。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往往是文件和规章制度下发了很长时间,基层还不知道,对于领导开会所提的工作要求,不能及时传达到职工,存在推着干现象。
1.5 “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目前中油田企业生产一线发生的所有事故,100%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生产一线以外地方发生的事故,80%以上也是因“三违”引起的,已成为事故的元凶。从2008年某企业的监督检查总结中指出,出现大量“三违”现象的原因:
(1)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怕麻烦。
(2)存在侥幸心里,认为偶尔一次违章没有问题。
(3)对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不了解。相关部门、基层站队在宣传教育、培训学习方面不到位,存在漏洞。
(4)班组长责任心不强或能力差,不能带好自己的班组。
1.6 事故隐患管理不善,事故调查处理不彻底
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其次是重大事故隐患未按法规要求及时申报、评估和整改,最终酿成重大恶性事故;其三是对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未采取措施及时整改,也未进行跟踪管理,防止其酿成事故。此外,在隐患酿成事故后,未对事故进行认真彻底地调查和处理。应对措施
2.1 从抓领导入手,建立和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
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工作分级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二是把安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一个单位是否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安全措施是否落到实处以及安全工作成绩的优劣上升到衡量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否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三是把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安全工作成绩作为考核该单位该部门政绩和其领导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其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指标。四是层层签定《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将责任分解到人,从严考核,奖优罚劣。五是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凡经安全考核不合格的领导一律丢面子、丢票子、丢帽子。
2.2 从抓承包商管理人手,对承包商实行统一管理
企业要制定、完善对外部施工队伍管理的制度和文件,要把好承包商准入关,严格承包商资质审查,加大对承包商的监督考核,采取定期检查、跟踪复查、随时抽查等多种方式,督促承包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要加强外来施工队伍的合同管理,对没有签订安全环保合同的施工项目,一律不准开工。要将承包商的HSE业绩纳人到属地管理单位的考核,承包商发生安全事故,同样要追究属地管理责任。
2.3 从抓培训入手,深入、广泛、有序地开展安全宣教培训工作
首先,严格按照国家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各级各类人员在内容、学时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安全宣教培训,并经有资格的部门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才过关。其次,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即除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安管人员的宣教培训外,还应对广大职工广泛开展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宣教培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其三要按有关法规要求由有资格的单位依法开展安全宣教培训工作,并建立起分级培训,严格考核,合格发证,持证上岗的培训机制。
2.4 从抓制度人手,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所有企业必须严格按集团公司HSE推进计划要求,发布实施企业的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南,并且在此基础上,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出现不断完善和补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之覆盖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同时,应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到从熟悉制度到严格按制度办事。
2.5从抓劳动者遵章守纪入手,扼制“三违”现象的产生
各企业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三违”量化考核制度,将管理人员、操作员工全部纳人考核之列;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比较典型的施工作业现场,要及时召开现场分析会,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苗头;继续深人贯彻落实好中油集团公司“六条禁令”,企业监督部门本着指导、监管并举的工作态度有效扼制“三违”现象。
2.6从抓隐患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入手,降低事故发生率
首先每年要发动广大职工将企业各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全部排查出来;其次对查出的重、特大隐患,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巾请评估;其三对事故隐患进行分级并分轻重缓急进行治理。对马上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要下达硬性整改通知书立即整改。不能马上整改的,应制定切实可行防范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防止酿成事故,并要积极创造条件,限期整改。对事故处理必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结束语
美国安全科学家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则是,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而造成事故的另外三大因素,亦即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失误,这三者都与人的因素密不可分。从根本上说,都受制于人的因素。设备与环境的状态都需要人去创造和维护;管理的主体是人,主要客体也是人。因此,实现基层安全生产,需解决好“以人为核心”,即抓住了关键,解决了主要矛盾,其它问题的解决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建立健全以人为核心的安全治理与保障体系,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黄增健 怎样做好基层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0年06期
第二篇:浅谈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浅谈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的问
题及其对策思考
浅谈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2007-02-10 16:48:
43摘要:在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定位、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对从业人员的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逐渐凸现,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等整体素质已远不能适应形势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尽快提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思考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载体及其有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全社会依法建设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特别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有力指导和管理下,基层法律服务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发展。为推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服务功能与效率发挥。本文就如何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粗浅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现状
基层法律服务所完成脱钩改制后,已成为“自愿结合、自我管理、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合作制社会法律服务机构。我县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从业人员总体状
况是:一方面在主观方面普遍增强
了担忧心理、求富心理、进取心理和期望心理:在客观方面仍然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基层人民政府委托工作,参与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但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明显下降;在自身建设上法律服务所都还在是与司法所合属办公,职责不清。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各种问题,诸如内部分工不明确,业务开展不顺畅,办案质量不讲究,财务管理不规范,卷宗材料不齐全,内部人员不团结,制度建设不完善,合伙人员不到位等等。
二、当前基层法律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已成为迫切议题。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管理,摆脱目前自上而下对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缺乏过硬依据、缺少必要手段”状态,解决好“准确定位、资格准入、严格监管手段”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位不够准确
⒈“以街道社区为依托,面向基层、面向社区”
这一定位很好理解,是指基层法律服务要面向最基层,立足社区,亲民进民,为广大公民提供最便捷的法律服务,使之成为法制需求渗透到每一社会角落的重要载体。但我们要意思到,这一规定的同时也明确限定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活动范围和执业区域!试想,目前的社区法律需求是否能狗满足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生存需求?供需是否能达到基本平衡?在已经脱钩改制的今天,只有当社区的法律需求供不应求时,基层法律服务所才有生存的可能,除此之外只能自生自灭。既然如此,“面向群众”又从何体现?
⒉对“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这一定位的理解
何为公益性?非营利性?公益乃公共的利益,多指群众性福利事业,通常表现为“使社会广大公民获得利益而不谋求回报”,往往是国家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非营利乃不以赢利和获得利
润为目的,行为是本身注重和追求的是社会利益而非经济利益。因此,非营利性常与公益性结伴而行。但“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的定位与脱钩改制后合伙制基层法律服务所将如何生存?何以为计?即便可以符合“收费低廉”要求适当收费,又如何把握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目的的有偿服务收费标准?尽管“收费低廉”,但“收费低廉”,本身与公益性、非营利性要求是否相互矛盾?
⒊“满足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
这一点,在基层法律服务的职责中属于“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一类,而且义务有限。险些之外,笔者认为,“满足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职责不应当由基层法律服务所担当,因为,“满足城市低收阶层和弱群体的法律需求”在本质上属于法律援助范畴,是应当由政府发挥公共职能,通过完善法律救济制度(如大力发展公职律师等)
渠道解决的问题,而作为符合法律中介服务行业规定的合伙制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人员不具备这些公共职能。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城市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也不应当成为基层法律服务的对象。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过低
⒈对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和知识储备水平要求过低
虽然学历配制并不等于水平和能力,但对于从事专业法律服务、担当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专业人员来说,仅仅具备基础教育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人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素质水平。由此从这点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律师。
⒉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过于模糊
何为“品行良好”?品行良好的依
据是什么?品行良好的依据和标准由谁掌握?品行良好的评价由谁作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没有明确和解决。如此,导致了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所缺乏有效监管,力度不够
⒈能够使用的处罚手段畸轻,根本无法达到惩诫目的
⒉缺乏对不具有执业资格而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公开执业人员的管理和处罚规定
实践中,时常遇到一些不具有执业资格而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名义公开执业的现象。对此,虽然联合公安、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但效果往往不佳,主要原因是缺乏执法玫处罚依据。一方面违法者吃准了基层法律服务缺乏执法和处罚依据而显得有恃无恐;另一方面,贪污行政的要求使得公安、工商等部门在缺乏明确执法和处罚依据情况下不能也不动而显得无所适从。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的对策
加强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应当解决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对基层法律服务的定位:提高对基层法律服务者的执业准入要求;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具体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立法完善规则
当务之急是立法。要尽快制定出针对脱钩改制后合伙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规则。通过立法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准确定位;二是确定基层法律服务者的资格及准入条件;硬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者)的权利义务;四是确立正常的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增强人才储备和流转;五是确定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六是明确罚则和法律责任,做到与不履行行为的一一对应;七是规定未尽事宜等的附则。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定位的指导思想应当坚持四点:“明确业务限定范围,允许竞争自由发展,减少数量控制规模,最终接轨逐步消亡。”即:在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业务范围和执业范围、允许其自由竞争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减少基层法律服务所数量并控制其人员发展规模,逐步提高其准入资格,实现管理上与律师业的接轨,最终消亡基层法律服务所。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位应当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市场主体原则。既然基层法律服务所已经脱钩改制为合伙制,在理论上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那么就应当允许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市场规则自由发展,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其前途和命运,其中并不排队司法行政机关对它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二是区别于律师原则。基层法律服务与律师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业务范围和执业区域”的限制,之所心受限制,是由设立者的初衷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本身的缺陷决定的:设立者的初衷和配音是立足基层,方便群众,拾遗补缺;但随着律师业的不断发展、扩张和渗透,“我国律师制度
恢复之初存在的律师数量难以满足大量基层法律服务需求的状况”已根本缓解,基层法律服务的这种定位优势逐渐减弱,代之以巨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加之基层律师事务所,是根本行不能;三是有偿服务、自由竞争原则。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脱卸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赋予和委托的一些职能,不应再承担调解民间纠纷、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而应象律师一样,通过完成代理行为参与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去。脱卸掉的那部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应通过司法行政工作进社区解决,具体应由担当法律援助的公职律师和司法所人员共同承担。象律师服务一样,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有偿服务并不会抹杀其本身内在的公益性。
二)加强管理完善监督
加强四个层面的管理和监督,即行政管理和监督,行业管理和监督,内部管理和监督,社会监督:
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实施资格准入和制定各项政策规章,把握好“游戏规则”,当好公正执法的“裁判员”,协调有关部门为基层法律服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此进行管理和监。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则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衽行业自律,主要是全面掌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抓好培训、维权,进行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和监督的主要落脚点是内部全面的建章立制以及规范的执行运作,它至少应当包括: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明确的内部分工、团结的从业人员、顺畅的业务开展、保证的或案件质量、规范的财务管理、齐全的档案卷宗、合理的收入分配、良好的纳税行为、自觉的自我约束等内容,涵盖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活动的每个层面、环节、角落,是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基础;社会监督是税务、审计、舆论
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是从外部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纳税义务、分配积累等履行状况和工作者的执业行为、代理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工作者能够规范开展活动。
以上四种形式从内外部、纵横向等多方面、多角度构成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体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而在决定这种需求的因素当中,做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通过加强教育来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最终实现与律师并轨、成为律师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教育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所要定期组织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保障国
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基层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扎根基层、面向群众、服务百姓、便民得工是基层法律服务赖以生存的根本,避免和杜绝法律服务中的唯利是图。
⒉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
通过教育,使用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将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和执业纪律要求烂熟于疏、牢记于脑、融化于血;牢固树立讲求职业道德、遵守执业纪律是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生命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遵守宪法法律、悟守职业道德、尊重百姓意愿、遵章守纪办案的重要性;做到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司法部有关政策规章和省市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禁令,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全社会广大公民的监督,严格自律,规范执业,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能够自愿接受处理和处罚,树立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
象。
⒊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
为广大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是提高其个人知名度和拓展服务领域的根本途径。因此,各级各类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开阔其眼界,增加其知识,提高其技能,充分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立足社区开展法律服务的拾遗补缺作用。
总之,要通过上述途径和手段,加强、完善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提高基层法律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质量。
第三篇: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摘 要]在当前低油价新常态形势下,少数油田企业的领导重原油生产、轻安全现象依然存在,存在安全给效益让路的问题,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在低油价形势下为追求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本文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分析了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油田企业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油田企业 安全生产 存在的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99-01 油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部分安全生产意识仍嫌淡漠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产生后果。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不规范,违规违章所造成的。一是领导安全给政绩让路。少数油田企业的领导重原油生产、轻安全现象依然存在,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二是企业安全给效益让路。企?I在低油价形势下为追求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把一切精力用在片面追求产量任务的完成、效益的最大化上,甚至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追逐利润。三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
1.2 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弱化现象
(1)安全责任制在个别岗位落实不到位、设备设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等;
(2)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两个脱节现象:安全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知识培训脱节;安全教育培训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脱节;?
(3)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当属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施工队伍职工安全意识差,综合安全素质较低;动火管理中存在对施工单位监管失控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说,本质安全度总是与当时的技术水平相关联,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虽然事故不可避免,但预防事故是可以做到的。
1.3 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一是缺乏有效性。一些企业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没有层层落实责任,造成安全生产责任悬空,责任制无法落实。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内容不具体,没有对责任制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没有落实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和有效办法,虽然层层签订责任状,但落实不到位。三是缺乏监督性。一些企业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工作浮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油田企业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认清形势,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抓安全必须把强化思想认识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创建安全文化氛围,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全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认真组织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及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领会精神,明确方向。结合安全生产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狠反违章、治理隐患”为主题教育,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生产与我的责任”、“抓安全我做些什么?"的大讨论,并组织开展“安全就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新交通法及新交通法实施条例”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使大家充分地认识到,安全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安全就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没有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就不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没有职工赖以生存的环境。
2.2 推行HSE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HSE管理体系通过以人为本、线式管理、风险控制、持续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安全管理进程,营造了一个能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空间。
一是通过加强HSE体系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HSE管理意识,增强执行HSE体系管理的自觉性,实现了管理体系理念上的认识到位。先后4次举办各级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HSE培训班,有210余人次接受了培训。
二是通过将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与HSE体系文件有机融合,使体系文件更具实用性,实现了体系运行方式的到位。
三是通过基层单位的HSE管理机构的启动运行,企业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亲自组织HSE体系的内审、外审工作,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体系组织上的运行到位。
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岗位操作人员共同参与,编写了切合实际的《HSE作业指导书》、((HSE作业计划书)和《HSE现场检查表》。同时,采取集中培训和安全活动培训有效结合的方式,加深了职工对“两书一表”知识的理解。为增强基层工作的实效性,严格施工项目《HSE作业计划书》审批、开工许可、交接班、日常检查等环节,加强对基层“两书一表”的检查,提高了“两书一表”的运行质量。各基层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详细的HSE作业计划书,在气电检修前、检修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有效的削减控制措施,最终以HSE关键任务单的形式发放到作业人员手中,从而有效地削减风险、控制风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2.3 加强职责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应明确管理职责,加强各级领导的体系基础知识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局部的调整,组建一支体系推进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负责体系的日常推进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在管理职责的指引下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认证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考核、硬兑现,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平稳生产
在野外施工作业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全天候监督管理,每天盯在作业现场,规范作业施工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两书一表”等操作规程,为了强化对施工作业过程替理,试行作业安全许可制度,明晰了施工作业相关方的责任和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及预控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签定安全合同,明确安全责任,基本上杜绝了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在夜间作业施工中,要严格管理,确保施工作业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要求各基层单位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监管力度,规范施工管理,按标准组织施工,合理优化施工队伍,杜绝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
2.5 狠抓“三违”,杜绝事故发生根源
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必须要落实到行动,我们以“查陋习、反违章、珍惜生命、关爱员工”为主题展开大讨论活动,对习惯性违章和安全陋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大讨论,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了从自身找不足,坚决杜绝违章的良好氛围,并加大了对“三违”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进入现场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缠在腰上不挂起来、在动火现场,不坚守岗位,作业时作业人员不带防护用品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责令其停止作业。在安全例会上进行讲评和教育,同时依据安全管理经济考核细则,给予严肃考核。结束语
在当前低油价的新形势下,油田企业要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消灭重原油生产、轻安全,重追求效益、轻职业健康的现象,努力提高岗位职工安全生产技能才能实现持续安全生产。要开展多层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安全员、特殊工种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形成群众性查隐患、反违章、保安全的良好局面。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性系列安全活动,可以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每位职工的安全意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金有 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科技资讯》2006年 第3期
【2】靳书婷 韩文杰 肖千军浅谈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 第47期
第四篇: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及原因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等解决方案,希望我国中小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对策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enterprise funds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fund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monetary fund manage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r the major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internal management confusion, the lack of sound internal monetary issue system, inadequate supervision control of the existence andreason has made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its external environment,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fu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solutions, hopes to improve its management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onstantly,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financial management;system;countermeasure
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5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使中小企业的信誉和盈利能力下降。只有搞好资金管理这个中小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
一、资金管理的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涵义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停留在货币形态上的那部分资金
货币资金按其存放地点和使用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即存放在企业的货币资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会计上所界定的“现金”的概念与西方会计上所界定的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而西方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既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也包括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如未结付的支票、汇票等等。银行存款就是企业存放在银行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外埠存款等。[1]
(二)企业留存货币资金及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留存货币资金的必要性
由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强,但其盈利性又比较弱。相对于营利性资产而言,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存款获取一定的利息。但相对而言其利益不会太大。但是,企业之所以运转,可以说完全是因为资金在流动。资金的不足,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管理者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当措施,无法采用那些实际而又有效的方法来应当现实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留有一定的货币资金来满足各种需求。
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的形态存在能够满足企业应付日常交易的需求。比如企业可以利用存在的货币资金及时支付员工的工资、偿还到期的债务、按时交纳税款等发生频繁,而且金额较多的资金。另外,为了应付市场紧急情况的出现,企业也应当留有一部分的货币资金作为储备。如当企业出现没有事先预料到的生产问题,客服违约等情况时,企业就可以轻松应当。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有机会购买证券,购进低价原材料等能够短期获利的情况时,企业留存的那部分货币资金就可以发挥出它的用途。为此,企业留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对企业而言是必须的。
2.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大大增强,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日益突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和控制的弱化,更为一些违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单位对企业内部最基本的货币资金缺乏会计控制,把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及相关票据集中交由一人保管,这就导致了伪造发票凭证、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货币资金在单位的各项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单位必须确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存量,但货币资金的存量又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潜在损失的存在,使
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因此,建立规范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地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资金管理可以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现状
目前企业在资金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自感资金紧张,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过于谨慎,多持于观望态度,迟迟不能做出决策,最后只能贻误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资产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尤其是存量资金方面。如果企业可以通过流动资产形成重组或其他方式的形式将这些闲置的资产聚集起来加以利用,这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就相当于增加了资金投入,从而也间接地缓解了资金紧张的问题。
(2)加强资金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效益滑坡,企业财务管理不善,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账务不符,虚盈实亏的问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严重倒退。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虽说有一大部分是客观原因,但究其根源还要归功于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货币资金的管理。(3)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扩大企业的资金规模
目前,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企业大量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资产重复分散,无形形成规模效益。如果企业可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这对企业来说就可以迅速加快其资产积累,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为自身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
货币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都必须努力实现资金的均衡流动,即货币资金的流入与其流出要相等。同时也要保证资金在其运动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
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制度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一下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加强管理货币资金的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对专业技术的要求。(2)明确责任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3)建立健全的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2]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银行预留印鉴与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二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多为家族经营企业,其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 根据中国社科院在2004年对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736个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中,有72.36%的企业业主及家族成员共同拥有90%以上的股权;有455家企业承认自己企业本质上是家族式企业。由此可见,我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为家族企业,其企业管理者缺少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办法,这样使企业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而且对于一些重要部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会尽可能的选择自己的人来管理,尤其是与资金相关的会计岗位,这样就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缺乏规范的管理,时常会导致
贪污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的管理水平较低,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了解甚少、不清楚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小企业,企业的所有者总觉得钱是他们自己赚回来的,怎么关、怎么用都是自己的事,与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无关。因此,他们在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就缺少了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企业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也不能很好的执行,这样就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3.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
中小企业所有者的“任人唯亲”常常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不符合规定,会使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就上岗的现象屡见不鲜。再加上平时也不注意学习积累,会计知识贫乏,不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财务处理,仅仅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这样就导致企业的会计资料乱、缺、脏的现象严重。而且有些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时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4.缺乏健全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否健康运转,关系着企业的财产能否安全无恙。我国中小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的现象。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划分不去,缺乏合理的监督和牵制制度
我国会计法规定,出纳人员不得监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多岗,但不相容职务应该互相分离,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但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会计制度又不健全,常出现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企业所有者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往往要求财务人员“一个萝卜几个坑”。有些单位会计、出纳由同一个人担任,会计也可以收取现金,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有些单位出纳除了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同时还兼着会计凭证、账簿及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工作。因此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这不仅违反了会计法规定,也无形中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私自放贷获取利息,甚至是侵吞公款提供了机会,最终让企业蒙受损失。
(2)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不规范
① 现金管理中: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不执行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的现象,超限额留存库存现金不及时送存银行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例如,有些企业用现金结算一千元以上甚至上万元的开支的现象都是比较常见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私设“小金库”,将取得的销售收入等坐收坐支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企业内部的现金不定期盘点制度不能很好执行,这就给“白条”抵库公款、私存挪用现金或公款私占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3]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现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失。
② 银行存款管理中,首先,中小企业账户的开立具有随意性,而不是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需要开立的,有些企业往往随意开立账户,有的甚至开立多个户头,进而从中套取现金,截留公款等;其次,一些企业不能严格遵守银行的结算办法,对于应使用转账方式支付的款项,企业往往使用现金支付,违反相关规定;最后,中小企业在进行货币资金支付业务时,无专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进行审核,企业的授权批准程序不规范。
(3)有关会计人员的做账时间不一致,往往导致登记入账不及时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会计人员较少,往往只有一个出纳和一个会计人员管理企业的会计
工作,这样就不能严格的按照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资料过于滞后。例如出纳人员首先需要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收取或者支付款项,然后将所有的收、支款凭证进行汇总于月末交给会计人员,最后会计人员再根据出纳所汇总的收、支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进行记账。这样就使得出纳和会计的做账时间往往处于不同的月份,最后必然会导致会计和出纳核对现金和银行账的时间不一致,进而使得会计的核对工作常滞后于出纳。
(4)企业的内部审批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按照授权审核程序、不在授权范围内审批、超越审批权限办理业务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形成了很多漏洞。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机构小,有些事往往由是领导个人决定,其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一些领导滥批人情款,这样就导致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到报销,使得企业的资金为个人买账。还有时对于同一经济业务,不同的人来报销不同的结果。权力过于集中与领导者的手中,就间接弱化了其他有关人员的审核职能,甚至有的是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民主理财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5)企业相关的印鉴和票据缺乏规范的管理 ① 有些中小企业对购入的票据没有设备查登记,而是直接交给使用部门使用,而使用部门对票据的领取、使用、保存等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在收到现金时不上交入账,为其侵吞公款提供了机会。
② 一些中小企业对于预留银行印鉴,统一有出纳一人保管,而不是分开保管,这样就使得有关人员携巨款潜逃的现象时有发生。
③ 还有一些企业的个别管理者,将企业的证照,私下应允给他人使用,从中收取使用费,而其所收的使用费用也不上交,私自侵吞,严重伤害到企业的利益。同时,因为对于所收的使用费用不上交,而应上交的税费也没有缴纳,进而也导致国家的相关税收收入流失。
5.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制度,监考力度弱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虽然设置了相关的监督职能,同时也制度了许多监督制度,但往往不够完善,而其有些监督制度在某种原因导致下其作用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出来。另外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模糊不清,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是很了解,且财务人员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往往只能根据企业领导者的意图进行财务处理,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而会计核又跟着领导意志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使得企业的财务监督制度只是一个形式,失去了本质意义。
(二)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人的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整体素质低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家庭或家族共同经营,其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认识不足,管理水平比较低。而对于相关人员的聘用常常是“任人唯亲”,进而导致企业工作的专业技能低下,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这样就必然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规范发展。
2.制度方面,企业缺乏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控制体系,且忽视了资金管理的关键要点 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比较薄弱,其组织机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是在于对现金对现金收支业务和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从我国中小企业对现金和银行存款内部管理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对内部的会计岗位分工缺乏重视意识,缺乏健全而行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
3.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因为制度的制定受人的主观意思影响,即使是再完善的制定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在监督职能和监督制度的制定方面就不是很完善,不仅缺乏外部监督机
制,而且其内部监督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即使制度了相关监督制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也使得其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进而致使中小企业整个缺乏内外部监督。
三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引进职业经理人
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多数企业也家族经营,很多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这样往往就会导致企业的法人和所有者混为一天。因此在聘用人才上侧重从家族内部选择,尤其是与管理企业资金的岗位。中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不仅可以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和科学,而且聘用的职业经理人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尤其是对财务人员的聘用上,会更注重其专业技术,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更规范合理。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素质
1.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相关财经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 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单位领导人的素质高低与否决是定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有效制定执行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拥有很完善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可是企业的领导人却对这不重视,认为其可有可无,那么其实质上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对企业领导者的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其法制观念,让其充分认识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才能确保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够安全和完整,也只有通过这样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使其不断健康、规范的持续经营下去。
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人是企业经营活动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货币资金岗位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与否是决定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与畅通运行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相关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业务技术水平低下的现象,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在聘用人员时严格把关,杜绝“任人唯亲”的现象。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首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对从事会计岗位工作的会计人员最基本能力的要求。同时,大力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及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丰富和更新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后续教育,且每年受教育时间不低于24小时。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加强全体职工对于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
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观念趋同,目标明确,才能使货币资金在企业中发展应有的实效,所以企业应当定期对企业全体职工进行货币资金管理知识的教育,加强每个员工的相关概念和意识,从而使企业的货币资金能够更有效地运行。
(三)建立健全的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1.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那些如果集中与同一人身上,就会加大差错的发生和舞弊的可能性,或增大了发生差错和舞弊行为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的相互关联的职务。中小企业应当建立也货币资金业务有关岗位的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从而确保于货币资金业务有关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而保证货币资金的流通安全,不得只由一人办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就会计岗位来讲,出纳和会计这两个职务,应当实行严格的岗位分工。即:出纳只对现金和银行存款业务负责以及各种收据、支票、发票的保管工作等,不得兼任会计审核、档案保管和相关债权、债务、收支、费用登记等总
账和分类账的工作等。[4]根据分工原则,企业应该将涉及到现金的业务分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人数确实有限,也应该保证实现钱账分管,即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此外,中小企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职务之间的分离: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审核职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2.建立健全的货币管理制度,尤其是对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 中小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情况,对经济业务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货币资金收支业务流程,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使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更为程序化和规范化。
(1)做好企业的资金收支预算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流通(流入也流出)来实现的。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按照生产经营的要求,对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先做一个预先的安排,尽可能使企业保持畅通的资金渠道,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
(2)合理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
企业要合理的办理现金收支业务,就必须对现金的流入流出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把握。首先,要管住现金的流入点。明确资金的来源,对自己取得的货币资金应及时入账,由零星销售货物取得现金的销售行为,凡发生这类业务应先由出纳开具收款凭证(收据或发票),再由会计人员加盖财务专用章,出纳再根据收款凭证的顾客联收取现金。业务办理后收取的现金应于当日存入本企业的银行账户,存单回执再由会计人员复核签字,并附上收款凭证的入账联,尽量在当日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回收欠款的业务也可以参照此程序来办理。总之,就是要使开票和收款工作分离,且不论采用什么方式收取现金,在强调原始凭证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账簿的功能,按规定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现金总分类账,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核对工作;其次,要控制好现金的支出环节。控制非法和不合理的资金流出,严格审核支付过程;最后,要加强对现金的盘点,对于现金管理除了定期盘点外还应实行不定期突击盘点。根据了解,很多中小型企业只在年末(每年的12月31日)进行一次现金的定期盘点,由出纳盘点现金的实存数额,会计复核,并与总账的现金数额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一致,然后填制《现金盘点表》。中小企业的老板应该重视对现金的内部控制,采取经常性的突击盘点,并且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把这件事情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处理现金收支保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现金的安全性。
(3)加强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控制
第一,对银行账户的开立、管理等要具体规定办理。不能在同一个营业网点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单位的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
第二,要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对账环节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由会计人员每月末对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并且应该在与银行进行对过帐的前提下,再编制会计报表。如发生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不相符,应尽快查找不符原因,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有的会计为了赶报表,不认真核对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以为二者金额一致就可以了,而不知那些“有心的”出纳利用了这点,故意少计两笔金额相同的收支业务,来达到贪污资金的目的。所以,会计人员应对银行存款每一笔的收支都仔细审核,弄清楚未达到账项的真正原因,避免银行存款长期未达,防止循环入账,“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出现。
3.企业应当按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
财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各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4.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杜绝作假现象的出现
货币资金支出审批手续的规范化、制度话,既可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支出,也可以防止
侵吞和挪用公款行为的发生。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具体包括:①授权权限,即审批人应当根据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②授权批准程序,企业的有关部门或个人在用款时,应当向审核人(会计主管)提交支款申请书,注明款项的金额、用途、支付方式等,并应附有管的合同或者送货清单、签验货证明等。审核人应该对申请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并核实该笔业务的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审核人应不予办理;接下来,审批人(企业负责人)应当对审核后的支付申请批复,最后交给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5.建立完善的票据及印章管理制度
票据和印章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货币资金业务正常运转的保证。企业要支配货币资金就必须要有票据和印章。所以企业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制度,并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登记簿对货币资金业务进行记录。一方面,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或被盗用;另一方面,规范企业票据及印章的管理。同时单位必须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不能由同一个保管全部印鉴。财务专用章应该由授权的个人自行保管,个人私章必须由本人或者授权人员保管。另外,对已用和未用的票证应当由非保管人员定期检查;禁止签发空白支票;随时与开户银行对账等等。
(四)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 事物具有两面性,即使再完善的制度也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大部分是由人来进行的,经济学上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人,即只有有限的决策和选择能力,因此,单位应当建立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者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货币资金业务及有关人员的岗位工作进行检查监督,确保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总之,中小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货币资金的管理,因此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活动的主体,是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不受侵犯,进而才能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四 结束语
货币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相当于血液之于人,充足的货币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资金或是资金不足,再好的计划、项目,都是纸上谈兵,再好的投资活动都有可能中途搁浅。因为货币资金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之所以在运转,完全是由于资金的不停地循环流动。以上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其中尤其是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固然存在中小企业无法抗拒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作为企业制度政策的制定者与决策者,应努力为中小企业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成完善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的利用水平,使企业能够规范、持续的运作下去。
参考文献:[1]谢晓霞 温建清 《金融经济·学术版》 2010年第11期
[2] 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 2010年第11期 [3] 王勇.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界2010第2期
[4] 范晓蓉 关于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理论思考 会计之友(中)2011年第6期
第五篇: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开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资源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当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国有企业的利益。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产权关系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需要深入探究问题和原因,采取有效的完善对策。文章中分析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完善措施。
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关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明、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且出现管理问题相互推诿,找不到相关负责人员,国有企业管理效果和水平较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个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国有企业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管理思路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活力,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应当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及监管工作等方面入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结构冗余,管理方式落后
大多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结构体系,部门冗余现象严重,层级比较复杂,管理制度也比较落后,在这些问题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不适应多元化和经济化的需求。例如,部分企业管理结构比较复杂,出现重复管理的问题,导致经营管理较为混乱。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比较混乱;资产管理层级较多,办事效率低,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往往出现重复管理或不管理的情况。在整个管理体系中,体系缺失、责任不明确,不利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管理意识,资产管理认知不足
企业国有财产管理中,偏重于企业经营和流动资产管理,且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方向不明确,核心竞争力不足。部分企业因循守旧,对市场经济缺乏深入认识和了解;部分管理人员对企业遗留资产问题不够重视,造成原有资产闲置,利用率较低。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责任心,对闲置资产不愿过问,缺乏创新意识,对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持观望态度,对新的资产管理模式存有很大顾虑,新的管理理念和企业发展难以有效融合,导致资产经营效能较低,存在脱轨现象。
(三)缺乏有效监督措施,监督管理不合理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管工作中,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外部监督不到位,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及资产清查等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缺乏完善的监督问责制度;在企业内部监督中,存在形式化和走过场的问题,虽然成立了资产监管部门,但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监督管理行为缺乏有效性。
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责任不清晰,发挥不出其实际效能,现有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决策失误给国有资产带来了较大损失。企业虽然成立了现代化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形式化问题,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的定位,构建与之相应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和层级的职责和权利,保证每项资产管理都有相关的负责部门和责任人。同时,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购置和应用国有资产。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分析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促进数学分析的深入发展,保证数据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全面掌握国有资产的动态情况。最后,建立完善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活力及动力,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应当及时处理落后陈旧资产,避免由于资产的积压造成资金占用,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保证其规范性和透明性。企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制定完善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避免资产购置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企业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需要满足资产配置要求。优化调整资产结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减少不必要资产的购置。注重資源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将资产购置纳入到部门预算中。
(二)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应当树立创新、改革的理念,强化管理人员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竞争力,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同时,管理人员需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市场意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加强产品研发力度,明确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国有企业应当结合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同时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寻求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资产的生产效益,提高国有资产附加值。例如,部分股权化企业可以进行抵押贷款,资产化的企业可以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资产经营。此外,要注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构建相互衔接和制衡的工作制度,有效缓解各个部门之间资产不平衡问题,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往的企业资产管理中,大多数采取开放型管理模式,对资产使用方向和使用数量不够明确。因此,应当注重精细化资产管理模式的应用,如使用ERP管理系统,可以将资产管理每个项目进行细化,明确到每个岗位及个人,实现职员对自身方位的资产管理,相邻岗位之间相互监督,保证资产价值可以充分利用。
(三)完善监管制度,强化资产管理效率
首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需要构建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结合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外部监管职能,优化监管工作内容,明确划分各项责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在实际资产管理中,构建完善的法人代表责任机制,安排专业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保证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次,注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的监管作用,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科学化的监管方式,充分发挥监管职责,为国有资产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岗位实际情况完善责任制度,明确资产使用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明确清晰,需要构建完善的清查盘点制度,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有效的利用。最后,企业应当设置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断优化和完善国有资产内部监管制度,保证内部审核工作的制度化和实质化,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职责,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在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内审人员,选择具有高素质、高责任心的人负责。同时内审人员需要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国有资产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和反映相关问题。加强内审部门和外审部门的交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责任和权利并重,完善奖惩激励制度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应当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完善相应的问责考核制度。首先,构建健全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将资产管理和效益作为管理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企业效益和管理人员的晋升有效结合,严格考核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激励奖惩制度的构建,将资产经济效益增长和管理人员薪酬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化,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同时完善用人制度,针对表现突出的职员,需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职位晋升和职工能力直接挂钩。最后,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多,人员综合素质相差较大。为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思想认识,保证监管工作有效开展。
三、结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管理制度缺乏创新、管理意识不足、监督管理不足、管理效率较低等。通过了解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有利于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创新资产管理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