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恐战争美军第12枚荣誉勋章
顶撞上级一样可以拿勋章!反恐战争美军最新荣誉勋章获得者事迹
美帝军队就是好,顶撞批评上级一样可以拿到勋章,美军最新的荣誉勋章获得者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
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是美军最高勋章,想拿这个勋章可不容易。反恐战争以来,到目前为止只发了12枚,其中7枚为追授。
2013年10月15日,奥巴马为已退役的威廉姆·斯温森(William D.Swenson)上尉颁发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阿富汗战争Ganjgal村之战中的英勇行为。他因为批评上级差点失去得到勋章的机会。
下面来看看这货到底干了什么。以下翻译整理自维基百科
姓名:威廉姆·斯温森(William D.Swenson)军衔:上尉
部别:第10山地师第3战斗旅32步兵团1营凤凰特遣队 参与战斗:阿富汗Ganjgal村之战
在2009年9月8日阿富汗Ganjgal村之战中,斯温森上尉所在的的一支包括美军、阿富汗政府军、警察的联合分队遭到大量塔利班袭击,斯温森上尉立刻还击,呼叫火力支援,并指挥阿富汗士兵作战。在遭塔利班三面包围,分队遭到猛烈火力袭击的情况下,斯温森上尉多次不顾自身安危离开掩体救助受伤战友。战斗中有四名美军失踪(后被证实阵亡)。斯温森上尉带领一支小队坐车在战斗区域帮助友军撤退,其间至少两次为掩护受伤战友而将自己暴露于敌人火力之下。之后他加入抗命前来救援的海军陆战队员达科塔-L-梅耶(Dakota L.Meyer)等人的队伍,再次前往战场,并和梅耶冒着敌火离开车辆搜索失踪美军。在这场6个小时的战斗中,斯温森上尉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并多次奋不顾身营救战友,因此获得荣誉勋章。
和他参与同一场战斗的梅耶于2011年获得荣誉勋章,可因为“文件丢失”,斯温森上尉到现在才获得勋章,据说是他遭到了处罚所致,因为在战斗后的调查中,斯温森上尉大声批评他的上级没有给予火力支援,于是他就被河蟹了。梅耶在他的书《Into the Fire: A Firsthand Account of the Most Extraordinary Battle in the Afghan War》中力赞了斯温森上尉的英勇行为,他写道“要不是斯温森上尉,我(梅耶)就活不到今天”,这才让斯温森上尉的事迹被知晓。
再讲一下Ganjgal村之战,你以为美国大兵可以随心所欲呼叫空中打击炮火支援吗?你错了。
这场战斗发生于2009年9月8日,当时斯温森上尉在一支美军小分队中执行任务,这只分队是一支顾问训练分队(Embedded Training Team),代号ETT2-8,带领大约60名阿富汗政府军和20名阿富汗警察的联合部队在Kunar省执行巡逻任务。Ganjgal村的长老请求美爹帮忙,这只联合部队便前往Ganjgal村去了。领导妥妥的表示他们会得到炮兵火力支援,直升机5分钟内也能赶到支援。情报显示村里至少有20名塔利班,联合部队一看敌人不多,就杀奔Ganjgal村去了。
谁知分队走到通向村子的一个山谷时,突然遭到重机枪、轻武器、RPG火箭弹的袭击,袭击者超过100人,远超情报上的数字。这只特遣队很快发现他们遭到三面夹击,塔利班甚至还通过无线电对他们进行嘲讽和劝降!美国大兵心想老子有空中打击怕啥,立刻呼叫空中和炮兵火力支援,结果由于离村子太近,司令部怕误伤平民没有批准(卧槽美帝这么讲文明),特遣分队和司令部说赶紧说我们离村子不近啊!结果火力打击申请还是被驳回了,分队又呼叫直升机支援,结果附近的直升机刚好去执行别的任务了,于是他们就泪奔了,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特遣分队遭到了越来越猛烈的袭击,他们还看到村里的妇女小孩给塔利班送弹药。交战30分钟之后,美国大兵顶不住了想开溜了,于是向司令部请求炮兵发射烟雾弹掩护他们撤退,结果回话说烟雾弹的没有!于是又呼叫白磷弹,这回终于有了,他们喜大普奔,于是又苦等了1个小时„„火力支援终于姗姗来迟,趁着白磷弹打下来的时候,分队冒着敌人的重火力赶紧撤退,但没走两步又被火力压的抬不起头。在塔利班狙击手向他们侧翼迂回的时候,直升机总算赶到向塔利班发动攻击,分队才终于逃过一劫。撤退中有3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1名美国海军医疗兵,他们的翻译,几名阿富汗士兵失踪,后被证实全部阵亡。4名阵亡美军的遗体所在地被塔利班占领,之后被重返战场的美军找回,营救者包括之后得到荣誉勋章的达科塔·梅耶和斯温森上尉。
达科塔·梅耶是违抗命令前往战场搜救失踪美军的,虽然他抗了命,但仍于2011年获得荣誉勋章
这场战斗美军的火力支援非常不给力,之后有两名军官被处分,斯温森上尉因为批评上级支援不利也差点失去得到荣誉勋章的机会。
第二篇: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搜索与救援行动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军搜索与救援行动
本文译自美国《航空航天力量》季刊2005年1期,作者达雷尔·惠特科姆上校。美军在部署作战部队的同时,也部署专门执行人员救援任务的搜索救援部队。虽然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的搜索救援部队执行的任务不多,但却表现出很高的职业水平和工作热忱。本人编译此文仅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2003年3月19日开始,美英联军针对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权迅速展开决定性的行动,击败了伊拉克军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政策决定,在不能为孤立人员或被敌俘虏人员提供搜索和救援能力时,是绝不会向世界各地部署军队的。这种称为人员救援的任务是指美国将动用所有力量、设备,做出最大努力救援美国军人。这种国家策性的必要措施包括作战搜索和救援,由强大的救援能力支持,并且美国乐意使用这种能力。
部队构成
在美国各军种中,空军一直保留着最强大的现役和后备役救援部队。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空军共有三支救援特遣部队部署在作战区。第一支特遣部队驻扎在约旦,包括3个中队:第66救援中队,飞行HH-60直升机;第71救援中队,飞行HC-130加油机;以及第38救援中队,提供跳伞员。这些现役单位来自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和乔治亚州的穆迪空军基地。第二支特遣部队驻扎在科威特,包括3个中队:第301救援中队,飞行HH-60直升机;第39救援中队,飞行HC-130加油机;第304救援中队,提供跳伞员。这些后备役单位来自佛罗里达州帕特里克空军基地和俄勒冈州波特兰空军基地。第三支特遣部队驻所在土耳其,包括3个中队:第129救援中队,飞行HH-60直升机;第130救援中队,飞行HC-130加油机;第131救援中队,提供跳伞员。这些空军国民警卫队单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莫菲特。另外,所有这3支特遣部队都配置A-10飞机分队,允许救援直升机和支持飞机间的紧密协同。由于地面部队迅速推进,当联军部队占领了伊拉克机场后,这三支特遣部队经过编成和装备后,向前部署至伊拉克。
联军4月4日占领了伊拉克塔利尔机场后,由第301救援中队的直升机和304救援中队的跳伞员组成的分遣队抵达这里。在架设好通信设施后,部队人员立即担负战斗值班任务。当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特种部队占领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的其它机场后,位于约旦和土耳其的两支特遣部队分别向伊拉克境内派遣了分遣队,极大减少了救援的反应时间。
海军同样向战区派遣了一些后备役救援部队,即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基地的第4直升机救援中队和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第5直升机救援中队,共180名人员和8架HH-60H海鹰直升机。
海军陆战队、陆军和特种部队没有成建制的救援中队,而是在战术分队中包括一些对立即救援作出反应的直升机和人员小组。海军陆战队有“飞机和人员战术救援”小组。陆军有“灾难援助反应”小组。来自第158航空团第5营的一些小组经过编成后,与攻击直升机部队一同深入前线行动,为任何被击落的空勤人员提供立即的救援。在战争开始前,这些小组装备AH-64直升机,组建成“加百利特遣部队”,配属第5军,他们将能立即执行人员救援任务。特种部队在每支攻击部队或特遣部队中指定直升机担负救援任务。此外,一旦需要,特种部队人员也够准备使用非常规辅助救援设备。很明显,联军部队享有极大的救援支持。
指挥控制
战区内援救中队和小组受战区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的作战或战术控制。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与联合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同位于沙特阿拉伯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战争中在基思·沙利文中校指挥下,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最多配有52名各军种和盟国人员。
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与联合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位于同一地点不是偶然。在战前,美国中央总部司令弗兰克斯将军指定联军空中组成司令部司令莫斯利空军中将兼任战区人员救援协调官。莫斯利将军在仔细研究他的责任和权限后,发布命令:
作为人员救援协调官,我对弗兰克斯将军负责,保证对联军部队的孤立人员的救援。因此,我指派和授权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以确保这项任务由行动最为迅速、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去完成。这些部队应该能够对单独事件作出反应,而不考虑部队的隶属的军种。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在考虑各个部队能力、特定任务需求和时间等因素下,指派各救援协调中心执行救援任务。
这道命令给予沙利文中校直接指挥各搜救部队的权力,以便积极搜索和确定失踪人员位置,或是为任何执行救援任务的特遣部队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战斗的进行,联军在各组成司令部和特遣部队中建立了27个救援协调中心,向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报告工作。这些单位都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和相互协同的电脑系统合成,只要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下达命令,这些下属中心将会在任务一出现就真正指挥搜索或救援任务。因为联合搜索与救援中心和联合空中和空间作战中心的物理位置,沙利文能非常迅速地与那里的指挥官协调,获取所需要的支持。战争期间,在联合搜索和救援中心的指挥下,联军共执行了55次救援任务。据可获得的数据显示,联军共有5架固定翼飞机(1架英军的狂风战机,以及美军F-
14、F-
18、F-15E和A-10各1架)坠毁在伊拉克的领中上。
固定翼飞机的救援
中央司令部报道称,3月23日一枚爱国者导弹击落了1架(呼号为雅虎76)的英军狂风战机,来自于第9中队的两名飞行员凯文·梅恩中尉和大卫·威廉斯中尉遇难。当时,第9中队驻扎在科威特的阿利阿尔萨勒姆基地。加百利特遣部队的1架直升机起飞并花费数小时搜寻飞行员,他们在英军抵达事发地之前找到一位飞行员的尸体。适当的通信、导航和交通管理程序应能防止这种不幸的发生。但是随后的调查显示狂风战机上的敌我识别系统失灵。由于飞机在接近科威特开始下降时,飞行员仍未与交通控制人员进行无线电联络。飞机被识别为一枚来袭的反幅射导弹,爱国者导弹连出于自卫发射了导弹。
24小时不到,又发生了一起类似事故。美国空军第22战斗机中队一批4架F-16CJ飞机编队在支援大批攻击飞机打击巴格达地区的目标时,位于纳杰夫的第52防空火炮团第5营的一个爱国者导弹连偶然瞄准了其中1架F-16CJ飞机。F-16CJ飞机安装的雷达能够确定并摧毁伊拉克萨姆地空导弹阵地。对这架飞机的探测设备来说,爱国者雷达的信号与萨姆-2的雷达信号相似。由于伊拉克防空部队仍使用萨姆-2系统,这架飞机认定是伊拉克的导弹阵地试图击落他们。出于本能的反应,飞行员向爱国者导弹阵地发射了一枚导弹,对雷达造成极大的损害,但没有伤害到导弹操作人员。
海军来源消息称,4月1日,小鹰号航母第154舰载战斗机中队的1架的F-14飞机(呼号为容克14)由于油料系统出现故障坠毁在伊拉克南部,两名飞行员成功跳伞。空军第66搜索救援中队的2架HH-60直升机(呼号为吸血鬼25、26)在克里斯·巴勒特少校领导下,在卡尔巴拉南部80英里处迅速救回了飞行员。当时,这两架直升机与1批2架A-10攻击飞机会合。这2架A-10由来自马萨诸塞州国民警卫队的吉姆“雨人”斯蒂芬森领导,斯蒂芬森已经确定了幸存者的位置,并担任现场指挥。由于幸存者不熟悉他们的救援设备和程序,引起救援部队的混乱。但是在A-10飞机的监控下,直升机直奔幸存者的位置成功救起这两名飞行员。
第二天灾难再次降临小鹰号航母,第195舰载战斗机中队的1架F-18战斗机(呼号为山茱萸02)在巴格达西南部地区坠毁。加百利特遣部队起飞1架直升机,开始搜索飞行员内森·怀特中尉,但是他已经在坠机时丧生。第301救援中队的直升机同样作出反应,加入搜索行动。搜救小组发现了F-18飞机残骸并找到飞行员遗体。两周后,中央总部发言人透露是一枚爱国者导弹击落这架飞机。针对这种地空误伤事件,参联会主席迈尔斯将军要求必须调查每一起事件,看是在程序上出现问题,还是在技术出现问题。
4月6日,美空军1架来自北卡罗莱纳州西摩尔约翰逊空军基地的第333战斗机中队的F-15E飞机(呼号为硼砂56)在摩苏尔附近坠毁。尽管附近伊拉克防空火力很强,一支由直升机和A-10飞机组成的救援小组出发赶到坠机地点。另有大批战机聚集到这个空域,准备打击敌人的防御设备,确保救援行动的进行。在压制威胁的过程中,甚至KC-135和KC-10加油机也在这个空域支持救援行动。但是救援人员未与2名飞行员取得联系。在4月23日,美国防部宣布飞行员埃里克·达斯和武器系统操作员威廉·沃特金斯已经阵亡。一个特种部队小组找到他们的遗体。
4月7日,1枚便携式萨姆导弹击中1架A-10飞机,爆炸损坏了右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破坏了飞机的液压系统。但是来自北卡罗莱纳州波普空军基地第75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基姆·坎贝尔上尉驾机返回科威特,降落在阿利阿尔萨勒姆空军基地。他的冷静和专业技能挽救了飞机,避免进行另一次救援任务。
4月8日,伊拉克发射一枚萨姆导弹击中另1架A-10飞机(呼号为饰面43),当时这架飞机正在巴格达的南郊支持第3步兵师的推进行动。来自密歇根州国民警卫队第110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吉姆·埃俄德被建议可以使用巴格达机场进行紧急迫降。但飞机仍可以飞行,埃俄德选择向南飞行,希望能返回塔利尔机场或科威特。飞行约10钟后,飞机开始变得不能控制,飞行员跳伞。埃俄德的僚机(呼号为饰面44)承担起现场指挥的任务,指示位置并开始启动搜索与救援程序。
达到地面后,埃俄德马上藏入一条运河边的芦苇丛中,考虑到萨达姆敢死队的准军事部队在附近地区积极活动,他听到飞机的坠毁声,误认为是敌人发射弹药的爆炸声。幸运的是,第3步兵师第54工程营的部队看到他的降落过程,并派遣了一辆布雷德利战车到他的位置。埃俄德虽听到美国人的声音但仍保持谨慎。直到听到清晰的呼喊:“嗨,飞行员伙计,快出来,我们是美国人”,埃俄德才跑出掩护丛,冲向布雷德利战车。战车上的士兵将他拉上车,并快速离开。埃俄德取出他的救生电台告诉“饰面44”他已经得救。在附近基地的一个医院休息一个小时后,埃俄德乘坐第301救援中队的一架直升机返回科威特。两天后,他又恢复了飞行战斗。
大体说来,联军的固定翼飞机在战争期间共飞行15825个攻击架次,仅有1架A-10飞机被伊拉克击落,这使飞机的损失率仅为0.0063%,继续了自二战以来每个作战架次飞机损失率不断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更坚固的飞机结构,更灵活的战术,更先进的支援装备如电子干扰舱和诱饵曳光弹,更高的飞行员训练水平,以及迅速摧毁重要防空设施、夺取制空权的能力。
然而,伊拉克声称击落了大量联军飞机,并在战争的初期甚至声称俘获因跳伞掉入巴格达市区的底格里斯河中的联军飞行员。半岛卫星电视台适时报道伊拉克部队搜索河岸两边的芦苇丛,并向水中盲目开枪,试图将隐藏的飞行员驱赶出来的新闻。而美军和英军的发言人都否认有任何战机和人员失踪。实事上,伊拉克的防空部队确实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击落了一些无人机。美国和盟国近年来开始更加频繁使用无人机,英军大量使用“菲尼克斯”无人机进行火炮的弹着观测,以及前沿空中控制任务。这些无人机飞行高度低、速度慢,很容易成为伊拉克部队的目标。英国报道战争中共损失了23架无人机。从人员救援角度来看,他们的损失是不重要的,因为无人机不需要救援行动,很显然,最佳的人员救援战术是防止任何有人飞机被击落。
医疗撤运救援
专门的救援部队也几次执行地面人员的医疗撤运任务,尽管美军条令上不将这种撤运任务列为人员救援任务。中央总部司令决定在可利用时使用这些救援设备执行撤运这项重要任务。在3月23日的一次行动中,一支由HH-60、A-
10、HC-130加油机组成的救援特遣队快速救援一支被困在巴格达附近的陆军特种部队小组的重伤员。A-10飞机执行作战空中巡逻,压制敌人火力,直升机迅速降落救援生命危险人员。HC-130负责为直升机加油。4月7日,类似的一支救援特遣队救援了另一支被困的陆军小组。
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救援行动是4月2日援救陆军二等兵杰西卡·林奇的行动。在此前几天,伊军在纳西里耶伏击了林奇所在部队,一个保养连,打死几名并俘获了5名美军。除空军几名跳伞员外没有其它救援部队参加此次行动。在陆军的游骑兵支援下,海军的海豹部队直接执行这个直接任务。另外,附近的塔拉瓦陆战队特遣部队展开大规模的牵制行动,并且AV-8海鹞飞机对复兴社会党总部实施了打击。此外,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和特种部队小组进入了市区攻击复兴社会党人和搜集情报。陆战队的CH-53和CH-46直升机将大量联合部队投送到市内。空中力量有空军的AC-130飞机、陆战队的AH-1W攻击直升机和陆军的MH-6小鸟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提供立即的火力支援。大量部队行动迅速,控制了这个地区,进入由伊军控制的医院,救回了林奇。这是美国自二战以后首次真正解救一名美国人,更重要的是,它显示出美国援救其人员的决心。
同时,另一支由情报人员组成的特遣队搜索了伊拉克的情报中心和监狱,寻找1名于1991年海湾战争时就失踪的海军飞行员米歇尔·斯派克上尉。斯派克驾驶的1架F/A-18飞机在开战第一个晚上就被击落,他从未与搜索飞机或部队进行联络。直到战后他的飞机残骸被发现后,才发现他的精确位置。最初他被列为阵亡名单,但是2001年10月,海军部长将其重新列入战斗失踪、被俘名单。至今所有确定他的位置的努力都失败了,但是,美军在巴格达的一所监狱的墙上发现他姓名的大写首字母。
偏转翼飞机的救援
偏转翼飞机损失比固定翼飞机要多。公开报道显示,虽然仅有3架直升机是被伊军击落的,但有15架直升机损失。各军种救援行动是救援大多数被坠毁飞机的机组人员。战争中坠毁的第1架直升机为特种部队的1架MH-53直升机,其机组人员由另1架特种部队直升机救起,送回基地,而飞机已经毁坏。同一天,来自北卡罗莱纳州新河基地海军陆战队第268直升机中队的1架CH-46E直升机在向伊拉克南部的乌姆盖斯尔运送部队途中坠毁在科威特,机上全部14名美国和英国军人全部遇难。因此未进行救援行动。同样,作战行动初期,还有1架来自德国伊莱斯海姆第11航空团的AH-64阿帕奇直升机在随陆军前进至伊拉克时被击落。加百利特遣部队的直升机起飞,执行救援行动,这时他们获得消息,陆军其它单位已经救援了机组人员。
3月24日,另1架来自德克萨斯州胡德堡的第227航空团第1营的AH-64直升机在卡尔巴拉附近支援打击伊拉克装甲部队时坠毁。这种攻击是一种典型的纵深攻击,也是陆军航空部队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的以应对苏军的攻击形式。现在美军应用这种样式打击伊拉克麦地纳师第2旅。美国在此次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战果,摧毁了大量的T-72坦克、火炮。不幸的是,攻击行动存在计划不周,火力支持和压制缺乏适当的协调,并且行动未与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平行攻击行动合成等不足。此外,美军直升机需经过灯火通明的市区,影响了机组人员的夜间视力,并且提高了伊拉克人的警惕。集中、大量敌人轻武器火力击落了这架阿帕奇直升机(呼号为吸血鬼12)。陆军其它直升机试图救援机组人员,但是伊拉克的火力太猛而不能靠近。另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呼号为灰骑手16)同样遭到重创,但是试图飞出战斗区,并且一名受伤的机组人员占用紧急波道不断地呼叫援助。
原计划与攻击部队一起行动,但是加百利特遣部队没有足够的油料,因为加油车没有抵达巴格达南部80英里处预定加油点。最后直升机停在地面上无法提供援助。当时第66救援中队的HH-60飞机担负战备任务,当这两架飞机收到救援消息后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他们了解到坠毁的直升机的呼号为吸血鬼12,而这两架救援直升机呼号也为吸血鬼11、12,这引起一些混乱。因此这两架救援直升机未升空。但是来自阿尔贾贝尔的两架A-10飞机支援了这次救援行动。第227航空团第1营的指挥官,驾驶1架UH-60飞机试图靠近展开救援,但是,由于应急频率被占用,伊拉克强大的抵抗火力阻止他联络或发现幸存者,最后不得不放弃救援,导致2名机组成员被伊拉克军队俘虏。加百利特遣部队人员对其不能升空执行任务感到非常沮丧。事实上他们的直升机至3月27日才得到加油。
伊拉克的一名指挥官使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打击阿帕奇直升机。看到其飞行后,他使用手机呼叫附近的单位,向他们提出警告。在得到警告后,当直升机试图盘旋并向伊拉克目标发射精确导弹时,伊拉克军队集中火力打击直升机,对飞机造成极大的损害。陆军没能提供足够的支援来消除或这压制这些火力以便阿帕奇安全飞行。这个宝贵的教训告诉航空部队的指挥官,在空军和海军飞机实施攻击行动后,还需调整战术消灭这些火力实现一定程度的空中优势便于直升机作战。
伊拉克自由行动中,还有其它作战或非作战原因引起直升机损失。3月21日,英国皇家海军2架海上骑士直升机在海湾的北部相撞,1名美国人和6名英国人遇难。9天后,1架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兵营陆战队第169直升机中队的UH-1N夜间在伊拉克南部的1个前置基地起飞时坠毁,机上有3名人员遇难,第4名人员被救援人员救起。4月1日,海军陆战队1架AV-8海鹞在夜间试图降落在“纳索”舰时坠毁。海军的搜索和救援直升机救起成功跳伞的飞行员。第2天,1架来自于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第3航空团第2营的UH-60直升机在卡尔巴拉附近被轻型武器击落。担负战斗值班的加百利特遣部队的直升机起飞执行搜救任务,但是一支装甲特遣队首先抵达出事地点,救起4名受伤士兵,并找到7具遗体。4月3日,1架来自彭德尔顿兵营的陆战队第267直升机中队的AH-1W直升机坠毁在伊拉克中部,2名机组人员死亡。总的说,伊拉克火力严重毁伤49架陆战队直升机,这些飞机需要大修。最后,海军1架CH-46E在物资补给行动中坠毁在地中海,当地救援部队救起了机组人员。
当战争快结束时,联军的情报部队搜寻与林奇一道被俘的士兵和3月24日被击落的两名AH-64机组人员,但一无所获。但当特里波利海军陆战队特遣队向提克里特进攻时,一名伊拉克人告诉他们有7名美国人被关押在北部的1个小村庄里。陆战队员谨慎地进入村庄,释放了林奇所在部队的5名人员和2名阿帕奇机组人员。
中央总部报告称,美军共执行55次救援任务,约一半是医疗撤运任务,共救援了73人。另外,这份报道指出:美军对所有报告的失踪人员进行援救或作出说明;林奇的救援行动是自二战以来首次成功救援战俘的行动;联合搜索与救援中心是迄今最大也是合成程度最高的搜救指挥中心;专门救援部队是自越战以来部署至战区的能力最强的部队;特种部队人员在许多救援、释放战俘和所有相关行动中使用了非常规、辅助救援设备。
战后,所有主要军种对战争进行经验总结,基于作战司令部(特别是中央总部)的数据,位于弗吉尼亚州贝尔沃堡的联合人员救护局在人员救援任务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将改进部队的行动。
总之,根据上面显示的结果,美国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人员救援行动是成功的,但是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显示也有许多工作等待去做。无论如何,美国对人员救护的义务压缩成救援部队的永恒的格言:所做的一切就是便于他人可以生存,以使他们带着荣耀回归故乡。编译:于君
第三篇:美军在战争中的心理战战法
美军在战争中的心理战战法
心理战部队是美军特种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1个现役心理战大队和2个后备役心理战大队组成,辖1个司令部、5个心理战营和1个心理战战略研究中心。其作战任务是以战场心理战支援为主,综合运用报刊、传单、电台、电视、广播或其他现代化宣传手段,对敌方进行攻心战,瓦解其士气,分化其阵营,削弱其战斗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一、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采取封锁信息、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网络造势的心理战战法
美军认为,只有通过广泛信息封锁和欺骗造成敌方的麻痹和错觉,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的公开性,借助报纸、电视、广播大张旗鼓地把假情报传播出去,混淆视听,将敌方领导人及士兵的心理引向假情报的误区,从而放松对己方真实情况的警惕。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总部和国防部几乎每天组织一次新闻发布会,但每次发布会内容基本一致,均对战况实施封锁。
特别是在空袭的前10天,新闻发布会上对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以“涉用作战,恕不回答”为由加以拒绝。从第10天开始拿出了一些攻击图形和录像资料,公布了目标的数量、类型、出动的架次等情况,但具体细节却不加以详细表述。为加大心理战力度,美军飞机向南联盟境内投下了350万份传单,向塞族人解释他们的国家为什么被轰炸,并说南联盟军队的某些高级指挥官发生了冲突,并要以战争罪审判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第193特种作战大队的C-130运输机和机上搭载的11名美军,每天用1000瓦的强大功率向南联盟的居民们播放北约制作的电视和电台节目,和风格类似于南联盟广播电台的新闻和塞族流行音乐,使南联盟的居民搞不清到底哪家是敌我广播电台;把700万份传单、汽车贴纸和新闻简报撒到南联盟境内,制造各种谎言。先是称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下落不明,可能已被塞尔维亚军方杀害,接着又说鲁已被米氏“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随后又说米洛舍维奇的妻子已携子女逃往希腊,并在那里购置了大量房产准备定居,这些谎言颠倒黑白,很具有诱惑性。
为了达到丑化南联盟领导人的目的,美国五角大楼经常散布一些无法证实而又耸人听闻的消息。如:说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建立了集中营,要拿难民当“人体盾牌”;称南联盟总参谋部为躲避轰炸,已搬迁到民用目标内,企图以此挑拨南联盟军民的关系,拉拢南联盟亲西方人士反对米氏,激化南联盟内部矛盾等。为垄断国际舆论,危机爆发后,美军成立了“网上作战小组”,先后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科索沃危机”、“贝尔格莱德动态”、“北约空袭”等网址,每天都通过这些网址向全世界公布“战果”,宣传北约的军事优势,确保在舆论上处于主导地位。
二、海湾战争中,美军采取公开宣传、战场欺骗、示假隐真、先声夺人的心理战战法
海湾战争爆发前5个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多次借助新闻媒体发布“权威人士”的消息,使萨达姆对多国部队即将开战深信不疑,以至于伊拉克准备不周密。1990年8月,美军向海湾地区部署兵力初期,先期到达的第82空降师因其兵力和装备不足,与伊拉克几十万虎视耽耽的大军相比,显得势单力薄,因而美军一些重要人士认为,如果萨达姆闯进沙特边界,第82空降师将无力坚守宰赫兰基地,他们很可能会被赶出那里。
为了掩盖真相,美军心理战部队率先被部署到海湾,对伊拉克实施心理战,使用了“兵不厌诈”的谋略,编造了一系列各种部队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公开声明,通过新闻媒介大肆吹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如何强大,警告萨达姆不要轻举妄动。同时,施瓦茨科普夫每天都让记者去拍摄巨型C-5“银河”运输机降落的镜头,报道大批美军正在向海湾进发的途中,很快即可到达海湾,营造了大兵压境之势。
海湾战争中,美国抓住伊拉克吞并科威特,激起全球谴责的良机,开动宣传机器,利用野战和民用广播、电视设施,极力渲染美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宣传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的强烈遣责,指责伊拉克践踏国际标准;利用阿拉伯民族遇事多疑的心理特点,攻击萨达姆对伊拉克的家族统治,离间其与伊军高中级将领和伊民众的关系;1600多名新闻记者云集沙特,有的试图混到作战部队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战况进行直接正面报道;中央总部共举行了98次新闻发布会,其中53次介绍战况,45次介绍背景情况;第8心理战特遣部队共散发传单2800份,并开设了“海湾之声”进行战场广播,利用高音喇叭进行欺骗宣传,实施战地策反,其威力被认为是仅次于飞机的空袭;运用电子、电磁干扰,设立假通信电台、冒充对方加入伊军通信网获取情报、有意泄露假情报等手段,对伊军进行军事欺骗,以欺骗、迷惘伊军,制造混乱。
由于萨达姆没有卫星或间谍飞机侦察海湾部队的集结情况,他的大部分情报都是从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得到的,因而,新闻媒介的宣传壮大了美军的声势,伊拉克丧失了反击的有利时机。为了隐蔽美军地面主力部队从沙伊边境进入伊拉克实施穿插、迂回包围伊军“共和国卫队”的战役企图,美军心理战部队实施了广泛的心理战战役战术欺骗,成功地制造了美军将在科威特沿海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的假象,诱使伊军将主力集结在科威特边境。
作战中,美军把瓦解伊军斗志,涣散伊拉克的民心士气作为保证战场胜利的必要前提,广泛开展心理战活动,配合多国部队攻势;运用把敌人的俘虏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装备在电视上展示,在报纸上登载,这使伊军前线官兵产生共鸣;利用声像技术,在深夜播放猛兽的狂吼声、妇女婴儿凄厉的哭叫声、牧师低沉的祈祷声、教堂震耳的钟声,使伊军官兵精神受到了很大刺激,心理机制遭到严重损伤。
三、打击塔利班战争中,美军采取新闻管制、唇枪舌战、海外奇谈、人道援助的心理战战法
美军打击塔利班开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世界所看到的情况不同于10年前的海湾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人们至少从电视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伊拉克防空导弹的闪光。而在美军打击塔利班战争中,美国认为要确保军事计划与行动的秘密不被泄露,惟一的办法就是对新闻媒体报道实行严格的管制,严格实施信息封锁,使战况报道情况虚实难辨,唇枪舌战,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为确保媒体和民众对军事打击行动的支持,美国政府在战时实行新闻管制的原则是,既
要让公众了解一些情况,又不能让公众了解的情况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让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等部门频频组织新闻发布会,引导新闻媒体口径;另一方面又施加各种影响,限制发出不同声音,就在各家媒体一致对外的时候,“美国之音”却不顾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等政府官员的极力劝阻,按计划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的专访节目,并将其讲话内容刊登在网站上,这使美国国务院感到十分脑火。没过一周,“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以及主管的国际广播局局长便遭到撤职处理。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一再强调作战计划保密的重要性,美国政府还决定,在开始作战阶段,即使是一些例行性的公开信息,也不会向公众或媒体透露,以防止被对方所利用。五角大楼对跟随作战部队进行战地报道的记者的数量和身份都作了严格检查和限制。打击中,为了使国际社会,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加重对塔利班政权稳固性的怀疑,美国先是通过报纸向外界“透露”其领导人及家人逃走,内部发生政变。同时,美国运用现场直播、宣传广告等多种宣传方法,揭露塔利班政权的不义行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把瓦解塔利班政权列为优先目标,并设计了一系列轰炸塔利班重要设施的计划,以改变阿富汗的政治版图。
据外电报道,布什总统斥资3亿美元扶持北方联盟抵抗组织,并批准开设自由阿富汗电台“频道”向阿富汗人民播撒希望的种子。美、英等国空军又采取向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的手段,以削弱塔利班政权,避免阿拉伯各国将美国对塔利班的攻击视为对整个伊斯兰的战争。特种部队配备移动电台、传单、扩音器,采取一切心理战手段,没法分化塔利班士气,制造恐惧情绪,同时帮助难民振作精神,并使阿富汗人相信他们的敌人不是美国。
第四篇:论美国的反恐战争的成与败
论美国的反恐战争“911”以来,美国的反恐战争打了差不多十一年了,这十一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绞死了萨达姆,击毙了本-拉登,推翻了塔利班,是否就意味着其“全球反恐战争”获得胜利?但再深究一下你就能发现,美国正背负着沉重外债,军费开支仍一路走高,这十一年,美国民生经济同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许小布什在2001年发动的反恐战争将成为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随着美军在伊拉克的撤军这场战争的局势越来越明朗。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面对着世界上弱小的经济与军事能力的国家,却令美国陷入了欲罢不能欲打无功的尴尬境地。而这又是怎么造成的呢?美国的作战对象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地区而是一个组织,一个武装犯罪集团。使用国家武装力量对付这样的一个犯罪团伙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对付这些家伙警察和特警应该更加合适吧!美军打恐怖分子犹如用火箭炮打蚂蚁一样,他们脱下衣服是平民,背上机枪就是恐怖分子,叫军队如何区分。何况用世界上最强的军队去打击一个犯罪团伙,那就象是用“金弹子打鸟”即便打中了,美国也依然是输家。美国为什么要开打这场战争相信人们都很清楚,首先是要报复,在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遇难,其中2974人被官方证实死亡,另外还有24人下落不明。这次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而这次事件更是人类历史上截至2001年底为止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11月16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简称欧经会)经济专家15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称,“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2000亿美元,相当于一场高强度地震造成的损失。面对这么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怎么可能忍气吞声,反恐战争也就应运而生了。其次,在我看来石油应该才是美国人的真正目标。美国几乎所有事业都要用到石油,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如果美军想要在创新什么飞机坦克,首要的就是石油,想要维持世界级大街华尔街的运作,必要的也是石油,可以说,没有了石油,美国就会不复存在了。“911”就跟美国提供了一个入住中东,控制石油的借口。美国睿智的政治家们怎么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呢!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来看看美国的反恐战争到底打来了什么东西。美国的十年反恐战争,赶走塔里班,铲除萨达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建立起新政权。而新政权得到国际普遍承认,并获得多方援助。这两个国家的人民从旧政权下得到解放,有了从头再来的机会。两国家摆脱了长期的制裁和被孤立的处境,重返国际大家庭,人民迎来重建和复兴的契机,肯定是利国利民的。阿富汗战争,“基地”组织遭受沉重打击,残存力量被迫躲进山沟处于守势。本·拉登被击毙当然不意味着反恐战争的结束,但这绝对是一个标志性成功。本·拉登是恐怖主义的旗帜,消灭本·拉登定会极大地挫败其支持者和鼓舞反恐力量。在持续十年的反恐斗争中,美国本土发生的恐怖事件显著减少了。自有反恐战争以来,美国再未受到过类似于“9·11”那样的大规模恐怖袭击。基地组织和它的分支机构在美国或在其他国家都被迫只能实施低烈度恐怖活动。基地组织对美国的威胁与十年前相比已大为降低。从保卫本土安全,防止并挫败较大规模袭击的视角来看,美国的反恐斗争有成效。从国际上说,阿富汗已不象塔里班时代那样,成为恐怖组织的天堂与大本营,“基地”组织的骨干不少被打死,有的逃到其他地方;尽管“基地”组织及分支机构和它的同盟散布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但它们不论在巴阿边境或其他地区也都处于守势;反恐已大大削弱了恐怖组织策划并实施恐怖活动的能力,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成就。还有最最重要的是美国成功入住了中东,取得心仪已久的石油。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美国反恐战争之得”,但显示出来的内容很多都是在批判美国的反恐战争,更多的是在“探讨美国反恐战争的失”。而对美国反恐之“失”,大家已经众口一词,都说透了,那就是劳命伤财并且深陷战争泥潭。“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专门成立了负责国土安全的机构——联邦国土安全部,它的任务仅有一个:防范恐怖袭击,这个联邦机构拥有21万6千名雇员。已花经费超过4千亿美元。媒体上提供的数据,十年来,美国反恐战争的开支为2万3千亿~2万7千亿美元。投入反恐人员超过120万,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军在反恐战争中死亡约6千人,5万5千人不同程度受伤。十年前发动阿富汗战争时,美国生产总值占全球的1/3,它的军事花费也是全球的1/3。如今,美国的生产总值是全球的1/4,其军事费用却占全球的1/2。美国十年反恐的最大的失败是这两场战争大大消磨了美国的元气,并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表面上看,耗费了美国的大量的人力物力,仅仅是伊拉克战争一项,就使美国牺牲了4478名优秀士兵的生命,据美国五角大楼统计,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耗费了约合高达77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伊拉克因此次战争而丧生的人数超过十万人,因此次“反恐战争”而丧失家园,流离失所的难民超过一百二十万人,数百万的平民受到波及。战争带来的损失可见一斑。
漫漫十年反恐路,美利坚是身心疲惫,美国人民已进入反恐“疲劳期”。“9·11”事件十周年之际,国际政策舆论项目(PIPA)就恐怖主义及反恐战争相关问题,对美国公众舆论进行调查, 关于美国政府对“9·11”事件的反应及其影响7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反应过度,投入过多。59%的人认为,美国对反恐的过度投入拖累了美国经济,应对今日美国经济的衰退负责。其中19%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40%的人认为影响很大;认为影响不大的人只占10%, 美国民众渐渐已经减少了对反恐战争的支持态度,有的反而反对战争,希望自己的亲人回家。本·拉丹之死并不意味着恐怖主义戛然而止,不过,本·拉丹的死可能催生新的政治局面,使得美国不再被恐怖主义牢牢控制,而美国摆脱恐怖主义困扰绝无仅有的机会出现了。相信美国也会认真把握这个机会,就让我们看看美国如何体面地结束这场“亦正亦邪”的战争吧!。
第五篇:反恐战争淬炼的斯里兰卡特种部队
反恐战争淬炼的斯里兰卡特种部队
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洋上的美丽岛国。终年如夏,风景秀丽,素有“印度洋明珠”的美誉。同时,斯里兰卡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占人口少数的泰米尔族人与占人口多数的僧伽罗族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长达近30年的内战。泰米尔族人最主要的游击武装“泰米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简称“猛虎”组织,LTTE)通过各种恐怖暴力手段,妄图分裂斯里兰卡,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国家。斯里兰卡反恐突击队作为国家首要的反恐部队,在与“猛虎”组织的交锋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反恐力量。
白手起家的精英部队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的恐怖分子开始热衷于劫持飞机这类恐怖手段,各国的军事力量也开始专注于反劫机力量的建设。岛国斯里兰卡也不例外。1997年,斯里兰卡成立了本国的航空公司,随即就开始组建专门应对劫持飞机事件的人质营救分队。
为了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反恐部队,斯里兰卡向英国寻求帮助。英国向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派出了一支高级机动训练分队。这个小分队经过实地调研,最终决定在斯里兰卡陆军中组建反劫机力量,并计划在位于犹瓦省狄雅塔拉瓦的斯里兰卡军事学院进行相关训练课程。陆军中将佩雷拉成为组建这支反恐力量的负责人。经过选拔,3名军官和3名士兵成为首批接受训练的人质营救分队成员。
1978年2月,斯里兰卡首个突击部队训练课程正式启用。共有6名军官和24名士兵接受了相应的训练。首批教官就包括萨拉斯·丰塞卡将军。他在2009年5月指挥斯里兰卡军队最终击败了“猛虎“组织。
1978年末,斯里兰卡在接受训练的人员当中挑出3名军官和20名士兵,派送到印度亚格拉的“印度伞兵训练学校”接受为期6个月的空降训练。1980年3月15日,这批受训人员成为在狄雅塔拉瓦组建的突击中队的核心力量。苏尼·皮尔斯少校作为首批教官之一,被任命为这个中队的指挥官。
1980年下半年,一支12人的英国特种空勤团分队抵达斯里兰卡,对这支突击中队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反恐技能和人质营救训练。共有40名队员和40名预备队员接受了此次训练。此外,2名降落伞装备
员在当年9月还被送到印度亚格拉接受了训练。
当时,这支突击中队的成员都是暂时从相应的部队抽调的。1980年12月4日,这支突击中队开始在距离科伦坡15公里的加尼木拉建设自己的营地。这主要是考虑到营地距离首都卡杜纳亚克国际机场(现在称班达拉纳亚克国际机场)相对较近,便于突击中队展开行动。1981年,突击中队营地建设的首期工程完成。
历经战火的打“虎”先锋
1981年,这支突击中队执行了首次部署任务。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反恐任务,这支突击中队就奉命轮换了驻贾夫纳半岛的陆军部队,以应对当地信奉佛教的僧伽罗族与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族之间持续紧张的局势。
两年之后,这支突击队中队首次执行了武力行动。1983年7月,泰米尔**分子在贾夫纳半岛杀害了13名政府军士兵,在科伦坡引发了公众针对泰米尔族人的大规模暴力冲突。突击中队执行了平息**的任务,击毙了100名泰米尔**分子。
1987年5月,已扩编为突击团的特种部队参加了“解放行动”。此次行动旨在将泰米尔分裂势力赶出贾夫纳半岛。行动开始阶段进展的很顺利。后来,印度政府介入其中。因为印度国内有数百万的泰米尔族人,政府需要这些选民的支持。印度政府一方面不支持“猛虎”组织的分裂主张,一方面向斯里兰卡施压,要求其从贾夫纳半岛撤军。双方最终在7月份签署了外交协议。印度随后向贾夫纳半岛派出了维和部队进行监督。
1990年3月,印度维和部队从贾夫纳半岛撤走。3个月后,“猛虎”组织向政府在南部和东部的驻守部队发动闪电攻击。第二次“伊拉姆战争”开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突击团这支精英部队也有了大规模作战的经历。在这之前,突击团只是负责人质营救行动,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轻步兵使用。突击团在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争爆发的48小时,40名突击队员在亭可马里湾南部遭到伏击,全部阵亡。1995年初,双方实现了停火。
实际上,“猛虎”组织只是借助停火来加强自身的防御。1995年4月19日,“猛虎”组织派出一个绰号“黑虎”的海上自杀分队在亭可马里湾炸毁了2艘炮艇。10天后,“猛虎”组织又用地对空导弹击落了2架军用运输机。第三次“伊拉姆战争”爆发。
在政府军发起的代号为“永远的阳光Ⅱ”作战行动中,已成为独立旅的特种部队充当了先锋部队。1996年4月21日,独立旅出其不意地横渡过13公里宽的内陆泻湖。突击团和特种作战团为后续的装甲部队进行了安全警戒。最终,部队快速地突入到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象通道”附近地区。
在政府军发动的代号为“真正胜利”作战行动中,攻击的重点锁定了基利诺奇镇。这是贾夫纳半岛与内陆连接的重镇,也是”猛虎”组织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被认为是“猛虎”组织的“首都”。攻击的先锋部队仍然是由特种部队成员组成的第53师。在随后的 “真正胜利Ⅲ”作战行动中,依然充当先锋部队的独立旅担负了侦察任务。9月29日,政府军占领了基利诺奇镇。“猛虎”组织的残余部队被驱赶到东南部的丛林地区。2002年2月,在挪威的斡旋下,政府与“猛虎”组织签署了正式的和平协议。
然而到了2006年7月,这种和平的气氛被打破。第四次“伊拉姆战争”爆发。政府军计划先收复东部的失地,然后集中力量收复北部地区。2007年2月,突击团和特种部队派出小股作战部队沿着东部展开作战行动。多数情况下,这些作战小组化会装成“猛虎”组织武装分子,远距离渗透到“猛虎”组织控制区的腹地,向空军报告袭击目标所在的位置,或寻觅“猛虎”组织在丛林中的藏身之处,袭击后勤保障人员,切断其供给线,或对“猛虎”组织领导人和基础设施实施猎杀和破坏,或摧毁重要据点,或及时发现敌方防守漏洞,避实就虚发起攻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
2008年,第3突击团派出的作战小组携带卫星电话和给养,运用远距离渗透战术,在3周内给“猛虎”组织的重点目标造成巨大的毁伤。2008年1月5日,一支作战小组在一次爆炸伏击中,将“猛虎”组织情报头子查尔斯上校炸死。4月22日,一支8人的作战小组深入敌后60公里,袭击了一辆轻型车辆,俘获了“猛虎”组织在东部的最高长官巴拉杰上校。为了掩盖失败,“猛虎”组织对外声称巴拉杰上校因心脏病而离职。5月份,突击队员在敌后长途跋涉31公里,击毙了桑都·那丹中校。他就是策划袭击亭可马里港的主谋。10月10日,一支作战小组深入到南部,击毙了“猛虎”组织海上力量的副指挥官车利安。另一支4人作战小组在南部指挥空中力量,炸毁了两处122mm火炮阵地。
至2009年5月17日傍晚,多数“猛虎”组织的领导者,包括首领普拉巴卡兰在内,被围困在200多平方米的区域。天亮时,突击队员发现了普拉巴卡兰的手枪(上面刻着编号001)和卫星电话。电话还显示着他拔给”猛虎”组织设在马里西亚的“国际联系”机构的头目帕特马纳坦的电话。随后,突击部队队员在附近又找到了尸体。普拉巴卡兰死后,这场战争很快就结束了。
为数不多的反恐行动
突击部队一直都是斯里兰卡一线的反恐部队。但是,突击部队参与过的反恐任务并不算多。一般情况下,要从执行传统任务的突击团中挑选人员,送到“突击团训练学校”接受为期16周的人质营救训练课程。之后就被派遣到常驻班达拉纳亚克国际机场的人质营救分队中执行2年的轮换任务。
1997年10月16日,一个“猛虎”组织的小队在科伦坡附近的加拉达利酒店停车场安放了汽车炸弹。由于畏惧炸弹的威力,2名恐怖分子溜近了附近国营的莱科报业集团大楼。突击部队派出了3支8人作战小组赶赴现场。在随后发生的枪战中,2名恐怖分子被击毙,没有造成任何平民的伤亡。
2001年3月11日傍晚,一个“猛虎”组织的重装小队渗透到科伦坡,计划袭击斯里兰卡议会大楼。在袭击行动失败后,这些恐怖分子逃到了一座5层的路边公寓中。驻班达拉纳亚克国际机场的人质营救分队派出了3支8人作战小组进行处置。突击队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占领了建筑物附近的有利位置。交火持续了近一个晚上。由于担心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突击队员在天快亮时突入了建筑物,逐层进行搜索。恐怖分子只好向建筑物的顶层撤退。突击部队的狙击手击毙了3名恐怖分子。整个交火过程中,1名执行攻击任务的突击队员受伤,没有平民受伤。
2008年5月,一架飞往科伦坡的意大利客机用无线电呼救。声称机上一名男性游客身上绑着炸弹。这架飞机着陆后,被转移到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海湾。2支8人人质营救小组从飞机的前后门突入机舱。在没有开火的情况下,突击队员快速制服了那名乘客。最终发现那名乘客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因应任务的编制体制
斯里兰卡反恐突击部队自建立之初,其编制体制的变化就与部队
承担的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突击部队的规模和隶属关系也在不停的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突击部队特种作战的能力。
第一次“伊拉姆战争”爆发后,突击部队在1985年3月15日扩充为一个正规团的规模。由晋升为中校的苏尼·皮尔斯担任突击团的指挥官。
第二次“伊拉姆战争”爆发后,政府军与“猛虎”组织之间的战争逐步升级。“猛虎”组织逐步具备了从固守南部据点转向攻击东部军事目标的能力。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1993年3月1日,第2突击团在斯里兰卡的加尼木拉组建。
此后,为了加强精英部队的集中管理,军方将2个突击团和2个特种作战团组建成1个独立旅。由这个独立旅与1个空中机动旅和1个机械化旅组建成“后备打击部队”(RSF)。
在第三次“伊拉姆战争”中,独立旅在1997年上半年因故解散。其中,2个特种作战团在5月份转隶到一个特种作战旅,2个突击团在3月15日转隶到一个新成立的突击旅。同时,这2个突击团还要抽调人员轮换在加尼木拉负责反恐行动的人质营救分队。
在第四次“伊拉姆战争”中,由于小股作战部队的远距离渗透战术取得令人瞩目的战果。2007年8月1日,一些从第1、2突击团挑选的优秀成员组建了第3突击团,专门执行远距离渗透任务。
1990年起,突击部队又承担起了主要内阁成员的安全保卫任务。1995年起,突击队又开始负责斯里兰卡总理的安全保卫工作。于是,2003年3月15日,人质营救分队和负责重要人物安全保卫任务的分队在加尼木拉组建了第4突击团。2009年4月23日,又组建了第5突击团。
作为战争的直接结果,突击部队的总部设在基利诺奇镇。下辖各个突击团中,第1、2、5突击团仍旧作为传统型的轻步兵使用。第3突击团以贾夫纳半岛东部为基地,专门执行远距离渗透任务。第4突击团主要负责人质营救和VIP安保任务。
在3个执行传统任务的突击团中,每个突击团编有37名军官和675名士兵。下辖4个作战分队(类似于连)和1个作战支援分队。支援分队主要装备迫击炮和狙击武器系统,进行火力支援和狙击重点目标。每个作战分队再编成若干个8人作战小组。第3突击团的规模
相对较小,编有39名军官和643名士兵。下辖3个远距离作战分队、1个海上机动作战分队和1个作战支援分队。这4突击团编有60名军官和986名士兵。下辖2个人质营救分队、2个VIP安保分队以及1个警犬分队。
由于“猛虎”组织的威胁不同以往,突击部队又在酝酿未来的规划。突击部队希望下辖的各个突击团都能达到满编。2009年11月,有800名受训人员完成了突击部队基本训练课程,能够满足突击部队补充人员的需要。在2009年中期,突击部队还打算对下辖部队实施重组。考虑到第4突击团过于庞大,计划将其拆分。只保留VIP安保分队,将人质营救分队和警犬分队转隶到第3突击团。而第3突击团由于只负责遂行远距离渗透作战任务,致使其他传统型突击团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也要遂行类似的任务。因此,远距离渗透作战任务也将成为传统型突击团任务的一部分。但是,这项部队重组计划仍旧悬而未决。
博采众长的训练课程
突击队员的训练主要由“突击团训练学校”(CRTS)负责。这所学校成立于1993年3月,坐落在亚勒国家公园附近的乌瓦库多亚。突击队员的基本的训练课程长达34周。
“突击团训练学校”还是军队人员进行跳伞训练的学校。从1990年1月起,突击队员首次在科伦坡附近的拉特默勒纳和加尼木拉接受静态跳伞训练。2009年7月,跳伞训练任务正式移交给“突击团训练学校”。这所学校在1998年还开设了军事自由落体训练的训练课程。成功完成25次自由落体训练的人员将被授予“能做空中造型动作的跳伞运动员”的专用标志。
突击队员还从外国的训练课程中受益良多。1985年,4名突击队员被送到美国接受特种部队训练。另有3名突击队员接受了海军陆战队训练课程。此外,一家雇用英国特种空勤团退役人员的英国安保公司还对1个突击部队攻击分队进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训练。
1986年,2名军官和28名士兵赴巴基斯坦接受了“特种部队”精英人员为期6个月的训练。另有1名军官赴英国接受了皇家海军陆战队的训练。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斯里兰卡军方人员接受了一系列的印度训练课程。有15名突击队员还在印度亚格拉接受了为期25天的空降训
练课程。
自1994年起,美国与斯里兰卡军方开始了“联合兵种交流训练”(JCET)演习。参演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代号为“平衡方式”,美海军海豹突击队的代号为“闪光方式”。突击队员定期在这两类部队中轮换训练,包括第3突击团的作战潜水员。
考虑到突击部队训练课程的逐步完善,以及突击队员在战场上积累的丰富作战经验,“突击团训练学校”向军方领导提交申请,计划为国外的受训者提供作战追踪和丛林作战的训练课程。2008年2月,“突击团训练学校” 开始为24名马尔代夫国防军提供空降训练课程。这些受训人员随后成为马尔代夫特种部队的骨干力量。2010年初,另一支马尔代夫的分遣队计划赴“突击团训练学校”接受训练。斯里兰卡突击部队称,要向所有参训人员展示部队格言“一切皆有可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