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成功申报科技奖励的技巧
高校在科技奖励工作中要想获得高水平的成果,必须加强科技奖励项目的选择、科技成果的管理、申报书的填写和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等。积极做好申报材料的准备整理工作,有利于获得高等级的成果奖励。
1、科技奖种选择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和省市奖励办法、细则的相关规定,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类奖在奖励范围上都有明确的界定。地方高等院校在实际申报科技奖励中选择推荐什么奖种应认真阅读相关文件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理论成果只能推荐自然科学奖,如没有应用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临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就不适合推荐为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所奖励的都是技术类成果,在推荐中不太容易区分把握。在现有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办法规定的框架下,如何区分技术发明奖和科技术进步奖,可按以下原则区分:技术发明奖项目应当是在技术原理、技术方法上有突破,形成的技术或者产品与原有的技术或产品有实质性的区别,也就是具备创造性。而科技进步奖项目是在原有技术上的发展和改进,且主要定位于应用先进适应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项目强调系统集成上的创新。
2、时间时机选择
正确申报科技奖励,既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又要选择合适的科技奖种,申报的层次和等级也要恰如其分,选择准确的时间。现行的国家各类科技奖励申报时间一般为每年年底至1月份,省部级科技奖励申报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3月份。选择恰当的时机。报奖人员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时间要求进行申报,基础理论成果必须在论文发表一年以后申报,应用成果必须经过应用一年以上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后申报。在具体的报奖过程中,一些成果条件还不成熟,如论文还未发表,成果刚刚通过鉴定,还没有推广应用或应用单位很少,效益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就不应急于申报奖励。选择合适的奖种。对上面所述的各类科技奖励,需要进行认真的选择,首先要弄清每种奖励的奖励条件和奖励对象,再根据成果自身的特点和类别,进行“对号入座”,选择合适的进行申报。
申报的层次和等级要恰如其分。我国的科技奖励按层次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各级奖励又分为一、二、三等(国家级分
一、成功申报科技奖励的技巧
科技奖二等)。各个层次、各个等级的奖励都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在申报时切忌任意拔高。同时也不能过于谦虚,对高层次、高等级的奖避而远之,这样会失掉成果获大奖的机会,对学校和个人都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3、申报书填写
申报书是科技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申报书填写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成果能否获奖的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报奖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填写申报书时,首先要仔细阅读申报书的填写说明,理解申报书中各栏目的具体要求和相互联系,然后再着手填写,具体到填写内容时,要注意以下的填报技巧。
(1)“申报项目名称”应当按照奖项的要求准确反映项目的特征,要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应当从名称上一看就能基本了解所做出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是什么样的成果,而不要笼统地用“⋯⋯ 的研究”,同样科技进步奖项目也应当体现项目的内涵和特点。
(2)“项目简介”文字要精练,主要把项目的适应范围、采用的科学技术原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体技术水平以及实际应用效益和推广程度等写清楚,同时应不能泄露项目的核心技术内容。
(3)“主要技术内容” 是申报书的核心部分,是对“项目简介”中技术部分作进一步的阐述,要简明、准确、完整地表达项目采用的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同时针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说明本项目的进展状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尚待解决的问题等,同时附上必要的技术图表。如:自然科学技术奖要从总体思路、研究成果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论述;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可以从总体思路、技术方案与创新成果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4)“主要发现点、发明点、创新点”是主要技术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发明点和创新点是指项目实现技术指标先进性的技术措施和途径,不要把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的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作为发明点和创新点。自然科学奖的主要发现点应当来自于所附的主要论文,技术发明奖的发明点应当来自于已获知识产权的技术内容。
(5)“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应以主要生产、应用单位财务部门核准的数额为计算和统计的依据,社会效益应以项目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培养研究生及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作出简要的说明。
4、附件材料准备 附件材料是申报书中所填写内容的证明文件和辅助材料,是体现报奖成果真实性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重视并如实提供有关的附件材料,要把有分量、有价值的材料附上。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6方面的附件材料需要准备。
(1)成果登记证书:通过鉴定、验收、行业准入、评估等方式评价或已获得知识产权,并且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应用技术成果应在申报科技奖励规定的日期前进行成果登记,并作为附件材料加入申报附件中。(2)技术评价证明:主要是指技术鉴定材料,包括技术鉴定证书、验收报告、检测报告、评价报告等。技术评价材料在评审中是非常重要的评审依据,权威的评价材料有利于对项目的评价和肯定。另外,项目的技术研究报告通常比较多,原则上不要求附上。
(3)应用证明: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要求通过一年以上正式应用,应用一年是指成果定型后或被正式批准(如药品、农药、兽药、食品、动植物新品种等)后生产应用一年以上,在研制过程中的试生产和试用不应当视为正式应用。对于产品类项目,应用证明应当包括产品的生产证明和使用证明。
(4)知识产权证明:推荐技术发明奖的项目必须取得相应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证明材料是推荐技术发明奖的必备材料,包括发明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权等,发明权利除了提供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外,还应当附上权利要求书。有些知识产权不保护的社会公益项目,如医疗技术不能提交知识产权证明,但应当提交指定单位所做的查新报告。获取知识产权也是进步奖评审时的重要的加权指标,如果取得的相应知识产权或者国家标准,也应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5)自然科学奖引用报告:自然科学奖项目的同行引用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评审依据,但在提供引用和同行评价的报告时,应当严格区分他引和自引,不能把完成人或者完成人课题组的引用统计到引用次数中来:另外,对于他人的引用评价,无论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都应当如实提供。
(6)科技查新报告: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是科技奖励申报前需进行的一项工作,科技查新能为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了解项目的国际、国内最新进展和项目本身取得的相关成果提供评审参考依据。
5、形式审查
形式审查工作是报奖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第一关。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形式审查工作。形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装订成册、份数及申报书中各栏目是否填写完整、规范、准确;填写内容是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完成人是否符合推荐条件,与鉴定证书中的排序是否一致;所附论文是否公开发表及相关引用证明是否准确;所附证明是否真实有效;须加盖公章和领导签字的地方是否有遗漏等等。
6、上报后跟踪
科技奖励申报材料的上报,仅仅是报奖全过程的一个段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必须要作好奖励上报后的跟踪工作。如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报奖成果的概况及意义水平。加深他们对项目的了解,并把掌握的信息和上级精神向下反馈,必要时及时补充和完善报奖材料:对上级部门就报奖成果提出的具体问题,要及时、负责地向上级说明和解释:对未评上的成果要了解其原因,找出不足,为下一次申报奠定基础。
7、结束语
总之,科技成果奖励申报过程是一个严格的综合管理过程,只有采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各阶段的管理质量,才能提高科技成果的成功率。
第二篇:科技奖励申报说明
辽宁省科技奖励申报条件
一、奖励种别
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增设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
二、申报条件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1.单位推荐或专家推荐。
(1)单位推荐。每个推荐单位推荐项目不超过限额推荐指标数。(2)专家推荐。如专家认为项目确实技术水平高、意义重大、已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按下列条件进行推荐,但须由所归口的推荐单位审核同意后一并推荐。
省科技功勋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项科技奖励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以上,可共同 推荐1项省科技奖励项目。
每位推荐专家每年只能推荐1项本人所熟悉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省科技奖励项目,同时应按申报书的要求独立撰写书面推荐意见并签名。在省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所推荐项目存在异议时,推荐专家负有协助处理异议的责任。
2.推荐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须是辽宁省内独立法人单位;推荐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项目须全部或部分在辽宁省内应用。
3.推荐项目(人选)须在本地区(本系统)、项目完成单位和项目前三名完成人所在单位公示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等内容一周以上,不存在异议。
4.推荐项目如曾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支持的,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任务下达单位组织的结题验收或鉴定;如获得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如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行业标准等),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获得授权或审定通过;如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如新药、压力容器、农药等),应在2011年12月31日前获得批准;其他项目,需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的鉴定。
5.不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和国家秘密。
6.已获得省级成果登记机构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证明。7.同一项目不能同时推荐当年省科技奖中其他奖项;同一人同一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名完成人。
省科技奖励项目推荐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为便于各推荐单位严格审查把关,现将我省2013奖励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予以公布,请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和推荐单位在填写和审查申报书时严格执行。形式审查不合格,不予提交评审。
一、自然科学奖
1.未提交代表性论文、专著及被引用证明或篇数各超过10篇的。
2.所列代表性论或文、专著有2012年1月1日之后发表(出版)的。所列代表性论文、专著在已获国家和省科技奖项目中使用过。
3.完成人不是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作者。4.10篇代表性论文中存在主体工作是在国外完成的。5.完成人员未签名,且无说明的。
6.推荐单位未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法人代表未签字、未加盖单位公章的。
7.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的,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结题验收,或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本单位学术委员会评价的。
8.未在省级成果登记机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
9.网上申报内容的6、7、8项之外没有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的。
10.电子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11.其他不符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推荐条件的。
二、技术发明奖
1.未提交知识产权证明,或提交未授权知识产权,或提交已获国家和省科技奖项目中使用过知识产权证明的。
2.未提交项目在辽宁省内应用证明的,或应用单位主管领导未在应用证明上签字,未加盖单位公章的。
3.按照规定,有行政审批要求的,未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证明的,或相关证明不是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
4.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不是授权知识产权持有人等的。5.完成人员未签名,且无说明的。
6.推荐单位未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法人代表未签字、未加盖公章的。
7.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的,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结题验收的。
8.未在省级成果登记机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
9.网上申报内容的6、7、8项之外没有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的。
10.电子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
11.其他不符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推荐条件的。
三、科技进步奖
1.所列主要创新内容(含专利、论文和应用等证明材料)已获国家和省科技奖。2.未提交项目在辽宁省内应用证明的,或应用单位主管领导未在应用证明上签字,未加盖单位公章的。
3.未提交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的评价证明。如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的,未在2011年12月31日前通过结题验收或鉴定,或计划外项目未提交2011年12月31日前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的成果鉴定证明。
4.完成人员未签名,且无说明的。
5.完成单位未加盖单位公章的,或名称与本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不一致的。
6.推荐单位未填写具体的推荐意见,法人代表未签字、未加盖公章的。
7.未在省级成果登记机构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
8.网上申报内容的6、7、8项之外没有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的。
9.电子版材料与书面材料不一致的。
10.其他不符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推荐条件的。
网络系统填写注意事项
一、学科评审组
1、医疗卫生评审一组(外科)
2、医疗卫生评审二组(内科)
3、医疗卫生评审三组(其他)
4、中医药生物评审组
二、中文项目名称 1、30字以内
2、项目名称的创新点要与结题、鉴定项目题目创新点一致
3、项目名称要体现应用。切忌避免“**********基础研究”或“**********分子机制研究”或“***********动物模型研究”等
三、应用情况
1、第三方评价 1)成果鉴定评价 2)查新报告结论 3)论文引用情况
2、推广情况 1)单位应用情况
2)学术会议(承办学会会议、参加学术会议大会发言等)3)社会培训 4)人才培养(博士、硕士等进修医生等)
四、主要完成人情况
1、完成人最多填写11人 省奖证书:省一等奖 11人
省二等奖 9人
省三等奖 7人
2、完成人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与封面项目起止时间要统一。
五、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附属一、二院填写本医院情况,其他二级学院填写学校情况
2、如有其他参与单位,纸质版需盖章
六、推荐单位意见
1、负责人:赵杰
2、只写推荐意见,不写推荐等级。
七、详细技术报告
至少9页以上 *
八、附件上传顺序
1)成果鉴定证书和/或项目结题证明(1个PDF)
成果鉴定证书(成果鉴定封面及函审专家意见。去掉完成单位及函审专家姓名),2011年12月31日前结题的项目可以把之后做的成果鉴定作为附件上传。
2)成果登记(1个PDF)
成果登记封面及同意登记栏(去掉完成单位与推荐单位)3)查新报告(1个PDF)查新封面、创新点及结论 4)应用证明
应用证明必须包括本单位应用证明,至少3份,应用证明必须体现项目已应用2年以上(起始时间为2010年12月之前,终止时间为至今),主管负责人签字,公章。应用证明内容不要相同。
5)论文检索证明,包括论文引用率(1个PDF)6)论文首页(去掉完成人及完成单位)
如:SIC-
1、SCI-2------中文核心
1、中文核心2----或论文
1、论文2--------------7)课题、专利、著作、奖励等成果(课题批件、专利证书、著作首页,奖励证书,同样去掉完成人及完成单位)
8)学术会议清单 9)其它证明材料
材料上报要求
1、上报截止日期2013年5月15日,原件与复印件各1份,同上交电子文档,申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1份。
2、与网络申报材料一致的纸质材料申报书与附件装订一册,一定不要隐去完成人、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评价专家。
3、从2013年起,经评审未获奖及进入评审阶段后自行申请撤回的项目,第二年不能再次推荐。
4、终审答辩前,奖励办将组织相关专家对终审一等奖的应用技术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请各推荐单位协助配合。
王健 *** wj_810303@163.com
第三篇:2012安徽省科技奖励申报的注意事项
2012安徽省科技奖励申报的注意事项
一、申报材料
1、自然科学类项目,应提供不超过8篇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和不超过20篇的核心论文(或专著)目录(含全部代表性论文专著)。所列论文(或专著)的公开发表或发行期均应在1年以上(2011年4月12日以前发表或者出版,可按在线发表时间计算)。项目完成人必须是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或对论文作出一定贡献的作者。提交的主要论文、专著仅限于国内立项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署国外单位名称,且安徽省学者为非通讯作者的,应当由与安徽省合作的国外学者(通讯作者)或者单位出具证明,分别说明安徽省学者和国外学者各自的学术贡献。
2、科技奖科技进步类项目,其整体技术应用或验收时间应在1年以上(不含试用),证明其技术成熟,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实施、技术发明应用后效益的新增部分)。市级以上计划立项的还需提供相关验收或评审等证明。
与省外合作完成并推荐科技进步类奖的项目,应由安徽省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内容限于安徽省拥有知识产权的部分,安徽省不拥有知识产权的部分,不计入创新的内容。
科普项目仅限于2010年以来出版发行1年以上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等科普作品,并符合国家《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及《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
3、查新或检索:科技查新或检索报告为申报的必备材料,申报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的项目,需提供2011年3月1日以后的查新或检索报告(科普项目除外)。科技查新须出具国家一级查新机构的查新报告,如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论文检索报告须出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检索报告。
4、第三方评价是指除项目任务下达方、项目执行方以外的其他方给予的客观评价,应以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第三方评价作为衡量其先进性的依据。
5、申报科技奖科技进步类的项目需提供“技术研究总结报告”,申报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则需提供“研究总结报告”,均不得超过30页。
6、具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的项目不能申报:
国家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必须具备而没有取得相关证明文件的项目,比如技术开发类须出具产品测试报告;
与省外合作中安徽省没有知识产权的项目;
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项目,以及存在技术实质性争议的项目。7、2011进入评审程序但未获奖的项目不能以相关项目技术内容再次申报本的省科技奖。已获安徽省科技奖项目使用过的材料不能再次使用。
二、报送要求
1、推荐书中的主要内容应与主要附件内容相对应。
2、“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或“研究总结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上传录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网上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其它附件由省奖励办负责组织统一扫描录入,主要附件材料总页数不超过60页(含30页的研究总结报告)。网上填写的推荐书和上传的“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或“研究总结报告”内容应与书面报送材料内容完全一致。
3、请在2012年4月4日前完成网上填报推荐书并上传电子版附件。待形审合格后再打印书面推荐材料一式3份,其中原件1份。书面推荐材料请于2011年4月12日前报送科技处427。逾期不予受理。
4、推荐书和附件材料应以左边侧打孔方式装订成册,不需另加任何封面;原件、复印件一律采用A4规格的单面彩色复印件。
原件应在右上角标注“原件”二字并单独装订。
第四篇:云南第一人民医院申报2018云南科技奖励项目
附件 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申报2018云南省科技奖励项目
项目
项目名称:利用非洲爪蛙研究叶酸和尼克氨酸治疗神经疾病的分子机制 主要完成人:李杰晶,杨相彩,孙鹥,徐亚,范欣,张桂前,高玉红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本成果阐明了两种维生素(叶酸和尼克氨酸)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机制,为神经嵴发育畸形、神经嵴发育异常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物研发奠定了研究基础。项目针对RFC(还原性叶酸转运蛋白)调控神经嵴发育机制,首次克隆并就其对神经嵴发育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揭示RFC可通过调控叶酸/5-MTHF及其后续的一碳单位循环而调控神经嵴发育,进一步筛选和验证了下游靶基因。此发现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在神经嵴诱导与迁移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调节神经嵴的发育是叶酸等营养因子影响多种疾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项目首次发现尼克氨酸(NA)能打破脑胶质瘤细胞内钙的平衡,使胶质瘤细胞内钙持续升高,引起细胞内质网(ER)和细胞质之间钙分布改变,同时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途径和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反应,从而有效诱导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但不能杀伤神经元。此外,项目还揭示NA可以上调脑胶质瘤TRPM7钙离子通道的表达,使得Myosin IIA发生磷酸化解聚,抑制细胞迁移前缘结构(leading edge)的形成,从而抑制脑胶质瘤的迁移功能,同时也影响了依赖于细胞骨架的转运(影响非洲爪蛙色素小体的转运)。该发现提示NA可通过靶向于胶质瘤细胞的钙系统而诱导其凋亡,从而有望成为有效的胶质瘤治疗药物。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候选人共同承担相关的课题设计,科研实验工作,数据收集、整理,论文合著、发表。
代表性论文专著情况:本项目目前已经发表相关SCI研究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17.355,SCI他引频次累计18。
项目项目名称: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陈志明卜梁彭俊杨金伟吕梁张利斌 杨维新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肺内微小病灶的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对越小的病灶定性诊断越困难,对处于肺癌高发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患者,对病灶的积极干预,有助于对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益的。
目前国内外,对肺内小结节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CT引导下Hook-wir定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因Hook-wire定位针一端位于肺内,一端位于体表,随呼吸运动会形成牵拉、移位,易造成肺组织损伤而出现咯血,血气胸,疼痛及定位偏差,而且定位后需立即实施手术;经皮穿刺病灶时,注入各种液性材料的方法。但液态物质易溢出或扩散至结节外的肺组织或胸膜腔,影响定位的精确性,同时溶液可能进入肺血管而引起肺栓塞的潜在风险;依靠各种设备等进行定位,但因受呼吸运动,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分辨率低难以清晰地显示毫米级的结节;放射性同位素粒子定位,该方法定位模糊且存在辐射危害;CT引导下置入微弹簧圈,术中在DSA透视下行VATS手术,该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无DSA的医院,开展较困难,同时术中操作者和患者均接受辐射.该项目采用术前在CT引导下于病灶边缘置入一个定位弹簧圈,根据病灶距胸膜的距离选择不同规格的第二个标记弹簧圈,标记微弹簧圈展开在针道中,一端连接定位弹簧圈另一尾端悬挂于胸膜壁层胸膜外。在胸腔镜进入胸腔即可看到标记弹簧圈,触及定位弹簧圈后即可进行病灶切除,标本在定位弹簧圈的指示下可迅速冰冻切片,快速得到病理结果,指导下一步操作和治疗。
本项目的开展,使这部分高危病人得到了及早诊断和治疗,使这些患者避免了术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进一步的治疗。为患者及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该组患者年龄在39--68岁,大部分是社会的工作人员,使这部分患者能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故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研究现在经卜梁教授、彭俊教授、陈志明教授,在云南省各地州、市开展的胸部微创外科新进展学习班巡讲中,对该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共举办6次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400多名。本研究发表论文5篇。(北大版核心期刊1篇,SCI论文4篇)。
由于及早诊断和治疗,使这些患者避免了术后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进一步的治疗。为患者及社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同时该组患者年龄在39--68岁,大部分是社会的工作人员,使这部分患者能继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故该方法的推广应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项目
项目名称:常规腹腔镜器械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系列改良及应用研究 主要完成人:余闫宏,肖民辉,杨峻峰,张科,肖龙,齐书武,章卓睿,申杰,邹岷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2011至2017年,我科在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常规腹腔镜器械LESS泌尿外科手术183例(包括经脐、经腰、经腹股沟3种入路),含22余种手术方式(包括17种三、四级手术),并施行了以下原创或改良技术,初步突破了LESS技术瓶颈,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学习曲线,填补了国内空白。1.原创性单孔腹腔镜下绕圈打结法:常规腹腔镜器械持缝线短头绕过放松的缝线长头形成线圈后,将短头穿过线圈拉出,形成第一个结;反向操作形成第二个结,快速可靠易学。
2.改良带线缝针牵引暴露法:将缝针预弯呈鱼钩状的2-0微乔线置入术野,原创性地经腹壁刺入腹腔镜疝气针,夹持线尾并带出腹壁,此时用该缝针,以适当张力和角度灵活牵拉暴露,必要时,置入多个带线针牵引。有效解决手术暴露,穿刺点无明显瘢痕。3. 改良DJ管置入法:于拟置入D-J管相应处原创性地用4-0微乔线缝合标记,线尾超过D-J管近端少许;经D-J管近端置入斑马导丝软头,穿出开放的远端并伸直;导丝软头引导D-J管顺行完全置入后拔出导丝;此时D-J管近端可轻松置入切口上方管腔;牵拉缝线上移D-J管至线结露出,剪去缝线,此时D-J管即留置在恰当位置,快速可靠。
4.自制 “1环1套3通道”装置:原创性地将3个Trocar裁短成不同长度,位于腹壁切口外,常规直型腹腔镜器械即可自然形成操作三角,镜头和器械可在Trocar间灵活互换,而Trocar长短不一,有效避免Trocar间 “打架”问题,降低了手术难度。
5.首次进行术者姿势工程力学初步研究:经脐途径时,患侧高斜卧位,术者放松坐位,曲肘约90°时,腕关节与脐处于同一水平面;显示屏位于术者正对面,屏幕中点与术者抬头平视时的双眼为同一水平面;术者双眼—单孔切口—目标脏器—显示屏4点处于一条直线。此“双面一线”术者姿势,其腰颈肩肘腕等均不易疲劳及慢性损伤。
6.手术创新:应用常规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单侧梗阻性巨输尿管症并患侧肾无功能患者,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脐部伤口不明显。
本项目12次在国家级、省级继教项目及学习班进行学术推广,在省内27家医院进行应用推广,临床效果佳,术后伤口美容度好,得到广泛好评。已发表论文7篇,主编相关学术专著1部,实用新型专利2项正在审核中,培养研究生4人,职称晋升2人,省内6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效益优良。
经专业机构检索和专家评价,认为国、内外未见与本课题相同的常规腹腔镜器械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系列研究文献报道,课题中5种原创和改良技术研究国内外均未见相同报道。1种手术国内外均未见相同报道。课题总体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项目项目名称: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种植成功率的机理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马艳萍、李永刚、武泽、胥琴、李云秀、林娜、俞健梅、和祯琳、高梦莹、邓莲、白云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胚胎种植率仍停留在较低水平。本项目在胚胎筛选、移植时机、子宫内膜准备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指标,包括:(1)率先提出17-β雌二醇可以优化子宫内膜,特别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反应不良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化并推广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2)确定并推广胚胎移植的孕酮阈值及最佳移植时机,简化并推广囊胚培养的患者选择标准,有效提高胚胎利用率,降低多胎妊娠和异位妊娠等医疗风险,降低患者就医成本;(3)首次筛选出调控人胚胎干细胞分化和多能性的关键趋化因子,为IVF-ET助孕过程中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本项目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收录4篇、国内核心期刊9篇。出版专著7部,其中主编2部、参编5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4人,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6项,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接收进修学习人员100余名。
本项目成果中胚胎移植子宫内膜准备的优化方案、胚胎移植的孕酮阈值及最佳移植时机、简化的囊胚培养患者选择标准均通过继续教育项目和马艳萍专家团队的医联体模式推广应用于国内51家医疗机构。其中,国内推广覆盖北京、山西、江苏、浙江、湖北、甘肃、福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上海、陕西、山东14省,省外共19家医疗机构;省内推广覆盖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普洱市、保山市、大理州、丽江市、德宏州11个地州市,共32家医疗机构,其中昆明市13家。研究单位所在医疗机构年门诊量持续增长,2017年达29万人,IVF治疗患者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该成果引领了云南省生殖医学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胚胎质量、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种植率和单次取卵周期妊娠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胚胎,减少移植胚胎数、显著降低多胎妊娠和异位妊娠等医疗风险,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更符合辅助生殖技术最终目标——足月单活胎,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
项目
项目名称:试管婴儿精神体格发育及出生缺陷与NKX2.5、TBX5基因关联
主要完成人:李利 杨景晖 米弘瑛 许小艳 姜艳 李永刚 麻新梅 刘熠 齐心月 段见英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本项目前瞻性观察研究NICU病房150例试管婴儿出生缺陷、出生情况、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并追踪随访试管婴儿0-2 岁的体格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标。首次在国内对先心病相关基因基因编码区1、2和TBX5基因编码区4、5、8在试管婴儿中有无变异进行了研究。
项目为试管婴儿的安全和健康提供遗传和临床依据,减轻试管婴儿父母的心理负担。本项目推广应用单位通过加强对试管婴儿新生儿期并发症、出生缺陷及体格精神发育异常的防治,减少平均住院日1-2天,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试管婴儿生存质量,减轻了试管婴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撰写了4篇论文,均为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分别在第十六次、第十八次、第十九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上交流,表明该研究结果已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值得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结果为试管婴儿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一定的遗传和临床依据,减轻试管婴儿父母的心理负担。该研究中试管婴儿新生儿期生存质量、出生缺陷及体格精神发育监测与随访在我院及省内各级医院推广应用7年余,对提高试管婴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项目
项目名称:合胞素-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孙鹥、郑永唐、杨相彩、徐亚、朱红艳、范欣、张桂前、郑志、井敏敏、刘旭功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人类内源性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是远古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基因组后留下的遗迹,其组成约占人类基因组3%~8%,目前可分为至少31个家族。多项研究表明,人类内源性病毒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HERV-W多表达于胎盘中,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中也有表达。然而,对这些HERV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知之甚少。合胞素-1(syncytin)是HERV-W家族的囊膜蛋白,由538个氨基酸组成,在已检测的23种人体组织中,syncytin主要在胎盘中表达,少量表达于睾丸。本项目首次发现syncytin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而健康人外周血中不表达,从而深入研究syncytin的功能及应用。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主要技术内容 本研究小组在研究中,首次发现syncytin mRNA和蛋白在8个白血病或淋巴瘤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有表达,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中不表达,而且syncyt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患者病情相关,患者经过治疗后,其外周血中变异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比值下降,syncytin的表达也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提示syncytin对于白血病及其疾病进展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随后我们对syncytin表达的白血病类型及其细胞进行进一步细化,发现白细胞syncytin的表达可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表型的发展和/或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AML中表达syncytin的白血病细胞的百分比有作为AML患者长期免疫力较差指标的潜力。我们也对syncytin在白血病细胞中发挥的具体功能进行探索,首次证实了syncytin过表达可引起白血病细胞凋亡,可引起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以及自噬性细胞死亡,提示syncytin对于白血病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索。
应用推广情况
已在12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包括昆明市内多家三甲医院和地州医院等,对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益情况等
在本项目支持下目前已经发表SCI研究论文3 篇,累计影响因子5左右,中文核心期刊2篇,中文科技核心期刊4篇,相关研究成果被多家单位采纳应用,且创造经济效益每年每家医院上百万元以上。培养研究生6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5人;4人晋升职称。项目负责人孙鹥入选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
项目
项目名称: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
主要完成人:郑瑞、孙鹥、蒋雅先、蒋杰、徐宁、李嘉嘉、周超、李艺坤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肠杆菌科分离数量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自1999到2013年15年间不断增高。细菌耐药机制多样化,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亦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严重威胁。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云南省的多家医院均有检出,产碳青霉烯酶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最为常见的机制。
成人与NICU病房的新生患儿分离到的CPE菌株所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存在很大不同。儿童及新生儿病患分离到的CPE菌株均全部携带金属酶基因包括:blaNDM-1和blaIMP-4,引起NICU病房小规模爆发流行中检测到的肺炎克雷伯菌所携带的blaNDM-1基因位于一条约50kb的IncFI型质粒上,并可以通过接合试验转移到大肠杆菌J53,导致接合子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升高。该质还粒同时携带另外一个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1。MLST分型显示所有的2014年1月22日到2014年3月31日之间分离到的产NDM-1型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均属于ST105型。这些CPE菌株同时还携带其他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包括:qnr、aac等。
总之,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云南省多家不同医院检出,已经不再是散发,耐药形式严峻。碳青霉烯酶基因可通过质粒介导的传播方式进行水平传播,导致耐药性在不同菌株之间迅速散播。医院环境可以成为CPE菌株存在的温床,并引起院内小规模的院内爆发流行。可以预期云南省CPE的流行情况将会愈演愈烈,应采取有效的院感措施最大程度的限制这些细菌的传播流行。因此,应当定期(比如每个星期)对院内环境中、医护人员定值、各种操作器械上存在的细菌的种类及数量进行监测,采用平皿空气培养以及水倾注的方法,对细菌进行半定量及计数。对于潜在的致病菌,应当将其鉴定到种的水平。对院内各种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有所掌握,一旦其种属发生改变时,或者出现明显的致病菌时,即应该引起重视。
项目
项目名称:云南省部分少数民族女性HPV筛查及分型检测与宫颈癌预防策略
主要完成人:吴晓梅、夏雪山、袁涛、赵婷、宋玉竹、王炳辉、朱克伦、李晓、李圆月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 推荐单位:
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800字以内): 重要技术创新点: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伴随宫颈异常的细胞变化的必须条件。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人群多聚居于边疆欠发达地区,在云南省境内进行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阐明HPV传播规律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与昆明理工大学生科院通过长期HPV感染流调合作(1)阐明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育龄妇女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建立了宫颈癌规范化的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建立了宫颈癌规范化的HPV筛查标准流程及HPV感染者的监控和诊治流程;(2)阐明云南省少数民族女性HPV感染状况与基因型分布和不同基因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完善了国内少数民族HPV感染及分型检测相关数据;(3)明确高危性HPV E6/E7 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上述研究为云南省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研究数据及相关发现也填补了国内少数民族HPV感染及分型检测研究领域的空白。应用推广情况: 对于携带HPV的患者进行分层管理,进一步检测HPVE6E7及TCT及阴道镜的筛查,对只有HPV感染,及HPV并CIN的患者,HPV并宫颈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监测与治疗。并在云南省部分地区进行推广。对感染者个人信息,宫颈癌发生于病程进度、HPV感染情况、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癌发生及病程进展的相关性。该研究建立起HPV筛查→HPVE6E7基因诊断→TCT→阴道镜→宫颈活检”完整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服务体系,并向西双版纳、丽江、临沧等地的8-10家医院推广,临床应用筛查13000妇女,对此人群达到95%的预防效果,建成可向全省推广的宫颈癌早诊早治及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预防技术体系。为全省及邻近东南亚国家预防宫颈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并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宫颈癌筛查诊断,有效预防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通过对云南各地州人感染HPV患者或携带者类型分析,阐明云南省宫颈癌患者或HPV携带者的基因分型,为云南省今后的宫颈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经验。
效益情况: 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愈的机率就越大。宫颈癌如能早期治疗, 5年生存率可达70-95%, 但是晚期治疗5年生存率仅5-10%,因此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绝大多数宫颈癌癌症患者在患病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等病情进展到症状明显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需采取综合治疗,治疗费用明显增加,治疗副反应增加,而且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因此我们推广宫颈癌的早诊早治给患者带来福音。项目项目名称:肠道微生物组与肠肝疾病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项目完成人员:耿嘉蔚
张志刚
柳陈坚
吴韬
范红 唐晓丹
董树强 左赞 岳伟 张茹薏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项目简介
该项目以率先创建的肠道微生物与肠肝疾病研究平台(乳酸菌基因组研究、肠道微生物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临床样本库)为技术支撑,立足人类与健康领域需求,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围绕微生物、肠肝轴、肠肝胆重大疾病,系统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参与肠肝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并有了以下的重要科学发现:
1、首次阐明正常人肠道微生物存在空间异质性。
2、首次提出结直肠癌相关微生物组在肠道分布具有时间和空间异质性,验证了“Driver-passenger”模型的合理性。
3、首次发现肝性脑病患者存在肠道微生物群丰度和物种数降低,鉴定出一种新的含尿素酶的肠道增氨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4、首次发现胆道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失衡,胆道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具有同源性。
代表论文8篇(SCI 6篇),单篇IF 9.213,总IF 30.428。SCI他引168次,被国外Philip C Brookes(The ISME Journal,IF9.664)、Claire Duvallet(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Jasmohan S Bajaj(Journal of Hepatology,IF12.486)等著名学者引用,对研究理论结果充分认可。乳酸菌发酵核心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我省建立了肠道微生物与肝肠疾病协同研究网络,覆盖14个地州,成果在39家医院推广应用。专家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技术水平和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国内领先水平,在肠肝疾病相关肠道微生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 项目
项目名称: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效果和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及应用
完成人:李燕、陈立、梁蔚蔚、李树德、邓紫玉、王科化、田薇 完成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重要技术创新点: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相对和(或)绝对缺乏导致的内分泌代谢病。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糖和脂类的代谢器官,也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在维持血糖平衡等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肝损伤可导致葡萄糖和血脂代谢失调,进而导致许多其他代谢紊乱,并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研究表明,T2DM患者肝脏易于受损,特别是在血脂水平高的T2DM患者中。约21-78%的T2DM患者出现脂肪肝并引发肝损伤。然而目前T2DM导致肝损伤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中药“三七”中富含人参皂苷Rg1,在临床中我们对2型糖尿病伴肝损伤的患者给与“三七”制剂(七生力片、血塞通等)治疗,七生力片是从我国名贵药材“三七”中提取分离的有效单体人参皂苷Rg1制成的肠溶衣片剂(每片含Rg115mg),结果显示患者血糖平稳,血脂有一定下降,降低肝脏转氨酶,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得到一定缓解。
本课题建立了由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肪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人参皂苷Rg1保护T2DM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抗肝细胞凋亡机制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同时也探讨了人参皂苷Rg1 对T2DM大鼠的血糖,血脂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T2DM大鼠模型,开发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2)用人参皂苷Rg1治疗后:①明显降低血糖和降低胰岛素抵抗;②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形态和改善肝功能;③明显调节血脂和降低炎性因子。(3)机制为:①通过下调Caspase-3而起到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肝脏损伤;②通过下调Bax和上调Bcl-2而增强线粒体稳定性,进而缓解细胞凋亡,而保护肝损伤;③通过下调JNK磷酸化水平而抑制JNK(MAPK)信号通路,起到抗炎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保护肝损伤。
本课题揭示了T2DM大鼠肝损伤是由于慢性炎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细胞发生凋亡而引起的。临床应用含有效单体人参皂苷Rg1的“三七”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云南的地方产业中药“三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潜在的重大社会经济价值。
推广应用情况:
本课题共撰写论文7篇,其中SCI 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已在我院及省内1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培养青年教师5名;锻炼了一支代谢性疾病药物开发和应用的科研团队;晋升职称3人(其中副高1名、中职各2名)。获科技奖励情况:2016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第五篇:2011安徽省科技奖励申报的注意事项[最终版]
2011安徽省科技奖励申报的注意事项
一、申报材料
1、申报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应提供不超过10篇的代表性论文(专著),并且论文(专著)的公开发表或发行期均应在一年以上(2010年4月以前发表或者出版)。项目完成人必须是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或对论文作出一定贡献的作者。提交的主要论文、专著仅限于国内立项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署国外单位名称,且安徽省学者为非通讯作者的,应当由与安徽省合作的国外学者(通讯作者)或者单位出具证明,分别说明安徽省学者和国外学者各自的学术贡献。
2、申报省科技奖科技进步类的项目,其整体技术应用期应在一年以上(不含试用),证明其技术成熟,并产生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实施、技术发明应用后效益的新增部分。如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须提交相关证明。
与省外合作完成并推荐科技进步类奖的项目,应由安徽省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组织申报,申报内容限于安徽省拥有知识产权的部分,安徽省不拥有知识产权的部分,不计入创新的内容。
3、查新或检索:科技查新或检索报告为申报的必备材料,申报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奖的项目,需提供2010年3月1日以后的查新或检索报告(科普项目除外)。科技查新须出具国家一级查新机构的查新报告,如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论文检索报告须出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的检索报告。
4、第三方评价是指除项目任务下达方、项目执行方以外的其他方给予的客观评价,应以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第三方评价作为衡量其先进性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科技成果鉴定不能作为第三方评价的主要内容。
5、申报科技奖科技进步类的项目需提供“技术研究总结报告”,申报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则需提供“研究总结报告”,均不得超过30页。
6、具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的项目不能申报:
国家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必须具备而没有取得相关证明文件的项目,比如技术开发类须出具产品测试报告;
与省外合作中安徽省没有知识产权的项目;
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项目,以及存在技术实质性争议的项目。
7、已获奖项目、上一落选项目使用过的内容和材料(论文、知识产权等证明)不得在本申报中使用。
上一缓评、申请撤销的项目可继续申报。
二、报送要求
1、推荐书中的主要内容应与主要附件内容相对应。
2、“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或“研究总结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直接上传录入“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网上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其它附件由省奖励办负责组织统一扫描录入,主要附件材料总页数不超过60页(含30页的研究总结报告)。网上填写的推荐书和上传的“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或“研究总结报告”内容应与书面报送材料内容完全一致。
3、请在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网上填报推荐书并上传电子版附件。待形审合格后再打印书面推荐材料一式3份,其中原件1份。书面推荐材料请于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科技处427。逾期不予受理。
4、推荐书和附件材料应以可拆卸方式装订成册,不需另加任何封面;原件、复印件一律采用A4规格的单面彩色复印件。
原件应在右上角标注“原件”二字并单独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