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时间:2019-05-13 08:3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第一篇: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宁晋县实验初级中学 河北 宁晋 055550)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迅猛发展,其“双刃剑”属性给青少年思想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对泥沙俱下的思想潮流,既然无法规避,倒不如主动作为更有意义。因此,在初中德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途径和方式,让德育工作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能够有度伸张、自由舒展,以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教育;网络背景;德育创新;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作为现代条件下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新型生产力,它既为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我们德育工作带来强劲的动力和挑战。我们要要善于将其投放到发展和创新的潮流中去荡涤洗尘、千锤百炼,努力求取化恶为善、化劣为优、化短为长的良好教化。笔者试结合德育工作的实践,对此作一些抛砖引玉式的粗浅阐述。

1.关于目前初中生德育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 2011年5月,为完成“促进网络资源下的青少年成长”的课题方面研究,笔者曾经参加了对某地区8所校园的1600名初中生关于德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活动。从结论性调研数据中显示,有超过55%的初中生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来辅助学习,但与此同时也有35%的初中生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而对学习造成影响,近13%的初中生有过视频聊天记录,从而热衷于网络交友,更有5%的初中生时常阅读各类低级趣味的网络小说,上过黄色网站,个别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看出,网络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课外知识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如何适应科技网络下的传播方式,迎合信息时代要求去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则应成为开展德育教化的当务之急。

(1)传统德育模式下的青少年学生一直充当被动接受的“客体”身份,如今社会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和网络资源的“不可控制性”,帮助他们逐步实现了德育教化的“反客为主”。这就使得学校德育的调控能力因鞭长莫及而渐渐力不从心。

(2)网络资源下的德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开放性越来越突出,这与目前仍然以“禁、堵”为主要方式的学校封闭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后者的教化导向已经显得今非昔比。

(3)网络资源加快了德育的个性化发展,尽管学校德育也进行了面广量大的灌输与强化,但两者由于缺乏相应的认同基础而相去甚远。由此大大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功能性。

2.当前初中生心理品德方面呈现的基本特征 网络社会的最为显著特点是“数字化生存”方式。鱼目混珠的网络情境对于个性品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新鲜刺激就是强烈震荡,从而使得他们在品德心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

(1)在品德认知方面显得既开阔又偏激。网络社会给予的充分自由和完全开放,让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视野大为开阔,但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却又使得他们难辨真伪、无所适从。由于广大青少年社会阅历浅、自控力差,加上他们又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和心理发育的逆反心理期,再加上人性共有的“由好学坏易,由坏学好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青少年在品德认知方面会产生偏颇和差错,进而容易进入思想偏激的误区。

(2)在品德情感方面既丰富又冷漠。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来说,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活跃和敏感,但其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就好比随风而倒的“墙头草”一样难以稳定起来。在丰富多彩但不可触摸的网络虚拟情境感染下,因为无法能够真正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无法获得随心所欲的现实利益,他们往往由此而走向自私冷漠的相反方面,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3)在品德意志方面既磨砺又放纵。网络世界的包容性和共存性特征,使得多元化价值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来者不拒、网内共存并且随君所爱、信手拈来”。,这既能为青少年提供品德意志的磨砺良机,又容易让他们在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糖衣炮弹面前而失足立场。

(4)在品德行为方面既自主又异化。有人说:在网络王国里,每一个人都是它至高无上的主人、国王和主宰。然而,缺少监督和约束的“自由”太过骄纵,“唯我独尊”的权威过于享受,势必会陷入“爬高跌重”的深渊。表现在青少年身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现象,与品行异化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3.针对当前初中德育现状应该作出的基本对策 鉴于上述种种分析,笔者认为,引导初中生把合理运用和严行律己相结合,以适应和应对科技网络带给自己的挑战是最佳对策。

(1)优化整合德育内容,积极形成主流导向。既然网络是个大舞台,我们就要用先进和高尚的文化去占领这个平台,并引领学生学习并从中受益。通过对初中生加强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有效提升网络选样能力和自律水平。此外,通过优秀青少年“读书报国”“行善积德”“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的正面教育,为他们树立“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形象。

(2)努力转变德育观念,全面拓展教化时空。传统的教育方法,相对而言空洞、刻板和教条,老师作为道德圣人高高在上,学生大多时候只能被动的顶礼膜拜。即使有时有所谓的交流,也是在有限的框框内。如果运用网络技术,时间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选用德育教化方式也会丰富多彩。让学生荡涤自身污垢,弘扬自身美得,真正做到完善其身。

(3)规范网络资源环境,着力构建支持系统。开展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化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它必须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全面重视、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才能赢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社会层面上,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监管机制,加大对一些提供不健康和低级趣味内容网站打击力度,建立一些适合于青少年上网查询的绿色网站;在学校和班级层面,可以建立富有自己特色的网站,内容丰富多彩,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力求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采用BBS、贴吧等多种形式把家庭和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加便捷地与学校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有关情况。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秦钠,社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J]中国德育,2009.[2] 周新桥,网络环境下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班主任之友,1999.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徐中亮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们的信息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的应用已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在学校里,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不少家庭也为孩子购置了电脑,让学生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运用网络学习知识、接受信息。但是从网络刚一兴起,老师、家长就发觉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小学生来言,精彩多变的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创新思维的平台,这是当代教育分享科技进步成果的表现。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享受网络带给的丰富精神大餐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其负面的影响,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色情网络的事却时有发生。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又成了学校、家庭急待解决的“课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网络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首先要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发展

信息网络具有虚拟、无所顾忌、隐蔽等等特点,加上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网络的思想比起家长、老师的影响还要大。从网络和现实两个状态来比较,我们发现不良的上网习惯会使一些自制力弱、性格内向、肚量小的学生出现人格障碍,而且在信息网络上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慌、欺骗、伤害他人,不会产生羞耻心和罪恶感。于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对任何人或事都不爱护也不忠实,行为冲动,犯错后既不后悔,又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再如上网玩游戏等,迷恋以后必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2、网络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正是身心发育的良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些不利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的话,很容易导致身心发

育不良。我们知道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多少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电脑会产生头晕、视力下降等一些症状,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同时,经常上网,容易使小学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如容易逃避与现实的人交往,丧失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准则的判断能力,形成内向、孤独、不合集体的心理问题,严重的话会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利健康。

3、对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精彩的网络信息内容,动漫式的游戏画面很容易吸引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使其沉迷其中。有一定程度迷恋网络的话,会使有些小学生整个思想都放在上网上,甚至学习其他课程时也在想着怎样找机会去使用网络,结果其他老师讲的东西没听进去,时间久了,必然导致学生自身的不良发展。

二、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德育教育方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化解或者更大程度地减少信息网络对小学生带来的巨大诱惑和不利影响,从而使正确的利用网络,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首先从家庭入手,那就是要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家校配合进行家庭教育。

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家庭、社会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家长要趋利避害,正确对待。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其次是从学校着手:加强学校网络德育建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学校要抓住网络对学生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好、搞好校园网上的资源,加强德育板块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控制、净化信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网站,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学生的作品展等,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站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得实践的成功体验。再如利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开展“文明上网”系列教育活动,如举办“远离网吧”签名宣誓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网络中,在没人监督环境中能够慎独,增加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审视、识别有害信息能力。

3、最后从教师着手:加强教师对学生健康上网的教育和引导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选择健康、适宜的网上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有效的批判。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喜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降低学生娱乐生活中对网吧的依赖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总之,网络是永远敞开的德育课堂,这也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领域。我们要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时机,知难而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这块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知网络、用网络、爱网络,使网络成为真正没有围墙的大课堂。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方式初探

寿光市侯镇中心小学

徐中亮

第三篇: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王芬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9

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现代教育技术飞速进步,作为高科技产物的网络技术也正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特别是今天校园学生。随着我校校园网络的建成和因特网的连接,加上社会、家庭上网速度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冒出,使得学生上网人数和上网机会大大增加,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网络有特别的青睐,他们用上网来取代了原来大多数的课余活动,况且网络资源特别丰富,其共享性为人们迅速地获取信息,特别为青少年网上的学习提供了方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教育的基础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运用网络深化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爱国就成为社会对个体的“天然”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主旋律,是常抓不懈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做到知国,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才能使学生兴爱国之情,立爱国之志。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达到刻骨铭心,深深的爱国之情。网络的迅速发展,被视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网络资源特别丰富,为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提供了方便。所以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利用网络查找近代历史上我国屡遭挨打的屈辱历史和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烧光、杀戮、残害的情景,使学生不应忘记过去的历史,激起学生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唤起爱国之志。接着结合网络资源再观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爱国的热情。还可通过网络使学生了解当前全国上下为召开奥运会而紧张的工作着,举办奥运会是振兴中华的大好时机,支持奥运,为奥运增光添彩,正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可让学生上网观看当时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申办成功时人们激动、欢呼的场面,以及从网上搜集关于奥运会的报道、奥运会的会徽、奥运场馆的建设等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搜集,然后让学生在网上发表“我为奥运添光彩”的作文,设计奥运会的吉祥物等。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由此深化学生爱国品德,养成良好的爱国行为。

二、运用网络进行集体主义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集体主义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运用网络可教育学生从小处做起,热爱班级,热爱学校,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如: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鲜感很强。他们都想在新的集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向新生进行热爱学校和热爱集体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可利用网络提供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姓名、性格、特长、爱好、理想等,让同学之间有个初步的了解、印象。然后向新生展示本校的网络,看看学校的校史、校园环境、学校现代化的建设、学校取得的荣誉、师资情况、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情况及向新生介绍本校的规章制度、培养目标和评选优秀集体、优秀学生的条件等等。通过网上介绍,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喜爱,对班级的热爱,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了热爱集体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运用网络加强学科学、爱科学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邓小平指出:“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在教育改革这一世界性的潮流中,科技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明天竞争中的强者,必须教育学生从小具有学科学、爱科学良好品德。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发挥网络技术育人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如:让学生从网上阅读科普知识,看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发明创作,观看科学幻想画、青少年的发明创作;然后让学生从校园网上了解我校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吸尘板擦、多功能肥皂、多功能笤帚----)和获奖情况,观看我校学生航模表演、四驱车表演,当看到一架架小飞机在校园空中飞舞着,听到一阵阵欢声、掌声,表达着学生们对科技探索的信心。由此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加强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种下了科技创作的幼苗,达到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德育目的。

四、运用网络激发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德育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如此古老、优美的大好河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网络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色彩等有机组合,我们可以运用网络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网上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美,了解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美丽山川、雄伟建筑。如:从网络中可以看到反映我国大自然优美的图片、中外有名的旅游胜地(长城、故宫、桂林、黄山---)等等,学生看到这色彩鲜明的画面,听着生动优美的解说词,个个会身临其境,陶醉其间,将会感受到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辽阔、壮观,激发热爱之情。这时网上的画面一转,再看看祖国大好河山被人为污染、破坏的景象,如树林乱砍乱伐,沙漠扩大化,黄沙飞舞、河水浑浊不堪----此情此景,会使学生发出一阵阵惋惜之情,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了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通过网络再现社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祖国大好河山,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行为品德习惯,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传统教学手段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这个大资源库,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筛选、下载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学习情景。变“被动--说教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德育教育,为“主动—网络式”的五爱德育教育,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诱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

1、转变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要想在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老的德育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德育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德育本身的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德育工作要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手段就必须要认真学习信息网络技术,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现代化德育工作者。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开始全面渗透到这个德育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中,学校德育工作在这个德育系统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德育渗透,都需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于这些技术的掌握情况,将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培养一支觉悟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德育工作队伍是高校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

2、加强网络管理,建立良好的网络新秩序

在建立网上德育阵地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网络的制度法规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正确使用网络、规范上网行为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在学校内部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网上信息进行技术跟踪,即使应对网上的一些信息进行教育,采取必要手段,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预警。同时培养专门人员,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并能够在聊天室、BBS等地方引领网络探讨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理智的行为,并保持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只有在这样的网络秩序下,学生才真正能够受教育、长知识、开眼界。

3、为我所用,积极开辟网上德育新阵地

我们不能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也不能坐视不管。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因时趋势,积极开辟网上德育新阵地。创建有影响力的网站,开展理论和形式政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同时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创新性融于网中,采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在网上树新风、立正气,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全国已经有200多所高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他们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的整体与人工作相结合,切实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开展“两课”教学,加强网上形式与政策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课堂延伸到网上,打造教育教学的网上平台;以红色网站为平台,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网上学习园地等,开设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等,积极在网上弘扬主旋律;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开展荣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电子布告系统建立讨论区或者聊天室,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校领导班子与学生工作干部电子信箱,开展在线交流,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化解学生思想困惑。引导学生建立班级、社团主页,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集体的管理之中,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面对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冲击,我们必须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审慎应对。中央领导同志也谈到: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接受挑战,努力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0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①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1.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②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③还深刻、尖锐地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之情。对此,我们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基地,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学生把思想政治觉悟与学术本领、红与专、德与才结合起来。

2.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党对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邓小平同志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他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将会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目标要求势在必行。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发展和适应时代的需要,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职业学生守则》、《职业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开展了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态度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实践研究证明:抓住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中心,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同理想和信念,就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

二、端正教育思想,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地位。

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⑤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⑥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献身精神,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作为一个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全面系统的具体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合力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才能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育是一项宏伟的育人系统工程,要教育出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学生,除领导重视以外,还必须有政治素质高的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⑦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的做法是:⑴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的源泉。

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随时地把握教育的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⑴寓德育于各科教育及活动之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⑵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使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学生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体验。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有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三、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对此,多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开展教材教法的研讨,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体有以下认识:

1.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伴随学生在校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教学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常规制度,做到定期检查、定期考核。

2.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是我校各科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我在上97级机修钳工专业班、98级模具设计专业班的政治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播放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有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等内容的录像,收到了良好效果。电教手段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爱国主义的热情,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⑧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知——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家长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一致的,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为了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中。

2.助——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具体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调动家长们积极参与和协助的重要性,要正确地引导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第一,为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我校采取了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我校的“财会专业学生珠算比赛”和“97级钳工学生技能操作竞赛”,吸引了很多家长。通过比较,家长们找到了差距,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认识到必须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独立的能力。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接触,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借活动机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相互沟通,共同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校成立了义务服务队为杨园镇敬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服务。学校开展了爱国奉献希望工程活动,发动师生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去年九月,师生踊跃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竭尽全力,以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亡安危为己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正确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振奋学生为祖国、为四化而学习的刻苦精神,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现有学生944人,其中外来民工子弟292人,体育中学学生210人。生源复杂,质量差异很大,学生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家庭背景、家长素质差异等都比较大,学校德育工作难度也较大。自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太仓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以后,我们抓住契机,认真观贯彻落实“行动计划”,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现将我校德育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

一、完善制度,深化德育常规

(1)抓制度建设,规范育人工作。德育工作如果没有相关制度作保障,工作缺少制度依据,便会造成随意性大,操作困难等不利因素。随着依法治校工作不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规范化、法制化,避免德育教育随意性。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对学生正面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根据有关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富有学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其中有主要针对体育中学的训练、学习、住宿管理制度、针对外来班级的“班级之星”考核办法等,涉及学生的管理制度有二十多个,使育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抓队伍建设,育人工作全员化。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各部门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育人体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校着力建设了一支较为过硬的班主任队伍,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以“教育思想正、敬业精神强、教学水平高、师表形象好”为标准,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教改科研等综合素质一流的名优教师队伍,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部分德育常规工作由学生会具体负责,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维护校园良好育人环境。

二、创新载体,优化德育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氛围。我校注重校园建设凸显人文精神,在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提高人文程度。自2005年3月搬迁进新学校后,学校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绿化及校园文化布置合理,正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生态校园、书香校园,努力使学校一草一木、一点一景均能教育人、启迪人、培养人,发挥陶冶情操、激发美感的作用。主动加强与当地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共同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坚决清除学校周边有不良影响的活动摊点,整治学校附近网吧、娱乐场所,及时查处学校周围拦劫学生、干扰学校教育的事件和案件,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在以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校育人环境大为改观,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

(2)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德育作用。目前,学校已建成太仓市检察院、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培训中心、太仓市盛达羊毛衫厂三个学校教育基地。同时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密切了与太仓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劳动基地、图博中心、太仓市看守所等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的联系。德育教育基地的建立与实践,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化了学生对劳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了很大提高。

(3)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拓宽德育教育领地。我校申报的苏州市级课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已进入中期阶段,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发挥了很大作用。学校德育网站留言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讲真话,反映真实思想的平台。紧密了家校联系,有些家长通过网络向学校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与建议,使学校德育管理有了新思路、新方法,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我校与苏州网上家长学校联手开通“家校路路通”工程,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产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把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家长,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4)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创出德育新颖性。我校为学生成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除搞好各种传统活动外,还推陈出新,开设一系列兴趣小组,增加德育途径。如举办读书活动、科技活动、演讲赛、英语角、书画展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证活动覆盖面,开创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活动。

(5)注重家长学校建设,着力提升家长素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义务。我们认为:“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未成年人的问题,主要是成年人的问题”。要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首先要教育好家长,使家长跟上时代发展,树立新的人才观、亲子观、教育观、评价观,提升家长整体素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对待和教育子女。为此,我校十分重视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召开各年级家长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传授家教经验和亲子沟通技巧。增进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本学期按照教育局要求又聘请了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为我校师德师风监督员,督查我校各项常规工作。

三、充实活动,丰富德育形式

(1)树立榜样,突出正面教育。我校制定了外来班级“班级之星”评比制度。每周一次评比,在学校集体班会课上进行广播表扬。每月的“班级之星”,在全校外来班级大会上,由学校领导给予物质奖励。学期的“班级之星”相当于”三好生”,由学校颁发证书,给予适当物质奖励。这些措施都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行动中予以落实。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品学兼优的学生或进步较大的学生现身说法,用学生身边事例教育其他学生,用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2)加强法制教育,从严从实做好宣传工作。每学期我校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给一些问题学生建立档案,教师一对一帮助。坚持正面教育,预防为主原则,激励引导这部分学生积极进取。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内容有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案件聚焦、法制讲座、还有本校违纪事件分析,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化学生。

(3)人文关怀,资助贫困学生。每年3月“学雷锋,献爱心”活动月中的捐款,主要用于新太仓人子女的补助。校团委对全校贫困学生进行排摸,确定补助学生名单,每月定期在他们一卡通中充入一定金额,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同时积极为外来学生争取政府、企事业单位、私企老板,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德育水平。本学期已开展“友谊篮球赛”、英语口语演讲比赛、电子小报制作比赛、组织观看<<神六发射>>等等活动,学校先期投资6000元,正在组建圆号乐队,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自重、自爱,找回了自信。为加强对新太仓人子女的管理,专门任命一名教师协助政教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还为这些学生量身定制活动计划,不折不扣落实完成。

经过我校师生共同努力,德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主管德育工作的朱燕红校长获2004太仓市“十佳杰出青年”称号;学校被命名为苏州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金俊英老师作为全市十名优秀班主任之一在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受到接受市政府表彰,新区中学和体育中学均被确认为2004太仓市“安全文明学校”;初一(3)班获太仓市先进班级;8人次获太仓市三好生、1人次获苏州市三好生,1人次获太仓市优秀小公民称号;2005年在太仓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我校自创节目获中学组一等奖、舞蹈获中学组二等奖、新区中学获“优秀组织奖”;2005太仓市中小学校歌比赛中我校校歌获二等奖;2005年体育中学在首届暑期苏州市青少年优秀作品网络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同时,良好的德育氛围为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05年我校初三毕业生中考成绩列全市第三,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第四篇: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方式

搜索引擎/网络全文数据库/学科信息门户/开放存取, 国外科技报告检索

美国政府四大科技报告 :PB报告 AD报告DOE报告NASA报告 检索工具的类型

• 按著录形式的不同划分/目录型、题录型、索引型、文摘型、全文型 检索工具的类型

• 按载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 书本式检索工具、卡片式检索工具、缩微式检索工具、机读式检索工具 • 按照检索手段的不同

 手工检索工具、机械检索工具(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机电检索工具如打孔机和光电检索工具如缩微机)、计算机检索系统

• 按收录范围划分

 综合性检索工具、专业性检索工具、单一性检索工具 • 语言类检索工具

 单语、双语和多语词典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

• 超星数字图书馆 方正Apabi电子图书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OCLC的NetLibrary The Knovel四种免费参考书SpringerLink 电子图书Ebrary 电子图书John Wiley电子图书美星外文电子图书《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利权的特点 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的种类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科技报告的类型

 按报告的形式划分, 主要有:技术报告书、技术札记、技术论文、技术备忘录、技术通报、技术译文、特种出版物。

 按研究阶段划分有:初期报告,进展报告,状况报告,中间报告,报告,终结报告。

 按报告的性质划分有:正式报告,非正式报告,试验报告,交流报告,专题报告,经济报告,评估报告,生产报告。

标准及其概述

•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水平的管理,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具有重复应用特征的事物所作的统一规定。• 标准文献(Standard Literature)指按照规定程序编制并经过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主管部门)批准的,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包括一整套在特定活动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定额、规则、要求的技术文件。

专利制度的特点 法律保护提出申请科学审查公开通报国际交流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申请

 延迟审查制(中——发明专利)

 形式审查制(中——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实质审查制 选题的几个原则

(1)要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2)自身对此选题要有兴趣(3)材料搜集的难易度适中(4)研究、写作时间较宽裕

题目确定的原则有以下几条:(1)不能发生概念或逻辑歧义(2)题目确定要简洁、有美感(3)要朴实不要做“标题党”(4)不能落入俗套、盲目模仿(5)题目确定不出来,还可以搁置到最后.综述的学术价值(1)综述为原创思想打基础(2)综述不仅是为人之学

综述的写作方法1)避免失漏(2)选取原文献(3)概括与分析(4)完备引注

综述的文章结构(1)前言 2)正文(3)结语(4)参考文献

信息社会有哪些特征?

①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②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

③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人们的一项必备的、基本的素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表达事物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外延:具有该属性的事物对象。

一般而言,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互逆的关系。

概念的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的过程称为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的过程称为概念的概括。

信息素养综述

1、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的能力素养,它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获取重要的和有用的信息,找不到合适的信息,常常会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法从事科学研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  

2、信息素养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素养,它涉及人文的、技术的、经济法律等诸多知识背景。它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因素。

3、信息素养是一种发展型的能力素养。信息素养是在社会发展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提出的一个对人的信息能力的评价指标要求,还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完善并被赋予新的内容。

4、信息素养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职业的发展,关系到个人、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信息素养与日常生活

     信息素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选择学校。个人与学校的匹配过程,需要在对双方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决策。这个过程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信息分析能力。

解决法律纠纷。遇到法律纠纷,初步分析用什么法律来保护自己,可以寻求哪些相关部门的帮助,如何寻求双方利益的最高效平衡等。

投资置业。涉及到金融投资、买房买车、购买保险等重大问题。市场信息量大,选择较有难度。去伪存真,删繁就简需要有过硬的信息素养。

网上消费。使用网络平台的知识和技能;避免网络病毒侵害;了解网上交易规则、鉴别信息的真伪、避免交易风险和不健康信息。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信息素养与日常生活 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信息素养与择业求职 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 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

制定我国信息素养标准原则:导向性/完备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信息素养的衡量标准、、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应能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标准二:能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三:能批判地评估信息和信息源,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中 标准四:能独立或作为团队一员高效地利用信息,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 标准五:能理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道德问题及在理论和法律上的可行性

信息素养与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技术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想象的智能水平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专业信息资源是无法在网络上免费获取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的信息能力指标,重视个人对信息的使用和分析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对信息的控制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是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改变的一个内容体系。

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

使用图书馆。在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阶段使用数字资源。专业学习阶段需要扩充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毕业设计阶段要选择新颖的课题、准备充足的论据资料。E-Learning。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来迅速地掌握和使用这些优势的技术和能力,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使用多种学习技巧和方法来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提供尽可能的帮助。Web2.0新环境。自下而上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了解新型信息资源、信息评价、信息交流与合作、数字化的公民责任感。

信息素养与择业求职

信息素养并不是求职过程中决定性的成功因素,但良好的信息素养能使求职者拥有更多的求职机会。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毕业生能通过多种渠道发现就业信息,如亲朋好友、学校相关部门、社会实践、人才市场、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会造成①就业信息意识不强,容易“措错失良机”。②就业信息的辨别和处理能力不强,既“劳民”又“耗时、伤财”。

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

信息意识引发科技创新。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做出的能动反应,具体表现为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从已有信息出发,依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创造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信息,遇到问题时意识到需要依靠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决策。意识是科研人员创新最基本的素养能力,没有信息意识就没有科技创新。信息能力优化创新过程。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科学研究中查找、整理加工、传递交流和利用信息的一种直接的或潜在的能力,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等。信息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能提高科技创新的绩效。

当前的信息环境: 信息超载严重、信息失衡明显、信息污染成灾、信息障碍加剧、自然语言障碍、信息犯罪增多。

具体表现: 陈旧信息、重复信息、干扰信息、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有害信息。造成信息的迷向,不知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其他阻力: 交流体制、文化传统、认知心理、信息能力障碍。

信息需求的概念——人的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接触后感觉到差异、不足和不确定时,试图找寻消除差异和不足,判断此不确定事物的一种要求。通俗的说,就是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基于某种原因,或是为工作需要、或是为解决疑惑,甚至纯粹为了增广见闻,而对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需要。党政机关科学决策、企业市场竞争、科研人员研发活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农民获取种植养殖信息……

信息

“Information” 来源于拉丁字“Informatio ”含义为:解释、陈述。此词有情报、资料、消息、报道之意。信息” 在中国古代泛指音信、消息 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

共享性:多次被人们利用,不会减少效用。传递性: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被接受和利用。

价值性:信息通过大脑的处理加工,不断积累与分析综合,变为新的知识与信息,增加了信息的价值。时效性:信息是衰老较快的资源,获得的信息必须及时加以应用,以避免失去信息的价值。

依附性:信息是事物的表象,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

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资源。(2)信息是主客体的中介、信息是思维的材料。

(3)信息是组织的保证,信息是管理的基础。(4)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是控制的灵魂。

信息资源 ”(information resource)一词最早出现于奥洛尔科(J.O.Rourke)的《加拿大的信息资源》。

广义定义: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管理的基本对象和信息社会开发利用的基本资源,是指有序化的社会信息集合本身和与此相关的一切管理要素的总和。

狭义定义,是指有序化的社会信息集合。

并非所有信息都是信息资源,只有经过人类加工可被人类利用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类型

按信息资源的性质划分:自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

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划分:人脑信息资源(口语、体语)、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四类。按信息资源的表现形态划分:潜在信息资源和现实信息资源两类

信息源

定义: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是蕴涵信息的一切事物,可以看作是产生、持有和传递信息的一切物体、人员和机构。

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料,也包括现代电子图书报刊;不仅包括各种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机构,也包括各种信息生产机构。信息来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活动,来自于任何事物、任何过程、任何载体,一本图书、一次展览会、一次讲座、一次浏览因特网等都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信息。

属性:普遍性、潜在性和运动性

信息源的类型

按信息发布的方式分类:正式信息源;非正式信息源;

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分类:零次信息源,也称本体论信息源

(零次信息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源,指形成一次文献之前的信息,未公开于社会,未正式出版,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草稿、手稿、实验记录、工程图纸、密级资料、书信、笔记等)

一次信息源,也称感知信息源

(也称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素材而创作出来的原始信息源,是人们通过自己的生产、科学研究、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生产出来且经过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献。图书、期刊论文、专利、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档案、产品数据等。)

二次信息源,也称再生信息源

(也称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是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一次信息源进行加工、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体系加以编排而形成的信息源。目录、文摘、索引、题录等。)

三次信息源,也称集约信息源

(也称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通常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目的,围绕某个主题,利用二次信息源的线索查出大量相关一次信息源,并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综合分析研究与归纳、评述而成的产物。字(词)典、百科全书、综述报告、述评报告、手册、年鉴以及元搜索引擎)

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源不同作用

零次文献信息源是最原始的信息资源,虽未公开交流,但它是生成一次文献信息的主要素材; 一次文献信息源是最主要的信息资源,是人们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一次信息源是信息源的基础,是信息检索的最终目标;

二次文献信息源是对一次文献信息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是检索一次文献信息的工具;

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是情报研究成果。

信息源的类型

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技术档案、按信息的使用目的分类

学术信息源、大众信息源

按信息的学科特点分类:综合性信息源、自然、工程科学信息源、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源、专门学科的信息源

按载体形态分类:纸张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按收藏方式分类: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

全面性与准确性

检全率:亦称查全率、命中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的实有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检准率:亦称查准率、相关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量与检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之比。

例:一数据库中共有40篇相关文献,所实施的检索检出其中的30篇,实际检索出的信息资源总量为45篇,则其检全率为 :30/40=75% 检准率为:30/45=66.7% 选择信息源的方法:溯源法、比较法、逻辑法 信息源选择的要素:作者、日期(年代)、出版商、书评、内容

信息源选择注意事项:出版形式、收录方式、信息分散现象、学科特点、关键信息源类型、信息时效性、信息系统性、全面性、个人因素对信息需求的影响、信息需求的学科范围、个人参与程度、信息需求的社会性、区分主次

类目之间的关系 :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相关关系、信息资源的获取:

查找图书 检索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网上电子图书 通过网上书店查找图书 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 查找期刊 :本校图书馆电子期刊及纸质期刊 网上期刊论文的获取 注意电子期刊全文下载格式 查找网上资源 :域名和URL网上资源纷繁多样 搜索引擎的合理使用

学术法律规范

学术研究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单位的技术秘密。学术活动不得干涉宗教事务。学术活动应遵守著作权法、专利法规定。应遵守语言文字规范。

引用的基本原则 :直接引用、转述、概述、事实与数据、一般性常识无需引用、不能歪曲他人的观点

引文的目的 :对论文中引用文献的作者进行公开鸣谢; 允许读者检查并进一步查找你使用的信息来源;科学的继承性,证明你的论文是在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信息检索定义

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将信息源与用户需求连接起来,查询、鉴别、选择并确定相关信息的过程。广义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储”和“检索”两个部分,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广义中的检索部分。

信息检索的作用:获取知识的途径,学习的助手、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切合实际、正确无误决策、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指南、信息控制的手段

信息检索原理:即检索者的检索提问词与存储在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引词进行匹配对比、取得一致,即为检索命中,命中结果可从检索系统中以各种方式输出。检索者可据此线索对原文进行判断、筛选,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检索途径

分类途径:分类语言, “分类目录”“分类索引”,便于族性检索

主题途径:主题语言 , “主题索引” “关键词索引” “叙词索引” ,便于特性检索

著者途径:著者、编者、译者

“著者目录”、“著者索引” 题名途径

书名、刊名和篇名等

号码途径

报告号、标准号、专利号、登记号等 其他途径 :分子式途径、机构途径、地址途径

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为了方便人们检索获取信息,将大量、庞杂、无序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和有序化的过程。它包括信息的描述(外部特征),信息的标引(内容),信息的整序等过程。

信息标引:标引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赋予每篇文献以一定数量的内容标识(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等),作为存储与检索的依据。目前自动标引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自动分词——选出标引词——转换

信息检索语言;又称为标引语言、索引语言、文献检索语言、信息存储与检索语言等 , 它是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及表达信息用户需求提问的一种专门语言。实质上是一种把文献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沟通起来的约定语言。

按是否受控划分为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

按内容性质划分为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

原文获取途径;全文数据库 /向原作者索取/馆际互借与全文传递 评价检索效果的主要指标

查全率: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索系统中相关文献总量的比率 R= a/(a+c)x 100%

a=检出的相关信息量

b=检出的非相关信息量 c=未检出的相关信息量

a+b=检出的信息总量

a+c=系统相关信息总量 查准率:检出的文献总量中相关文献所占的比率,P= a/(a+b)x 100% 响应时间

检索式的表达;

少用或不用对课题检索意义不大的词、充分利用所选主题表达的上位或下位概念、缩小主题范畴、明确课题的“学科归属”

检索过程中当检索结果偏少时,进行扩检的方法

⑴ 删除某个用and 连接的不重要的检索词;⑵ 增加用 or 连接的检索词;⑶ 位置算符放宽;⑷ 检索词后用截词符;⑸ 多用几个副主题词,甚至选用所有副主题词;⑹ 用相应的上位主题词扩检 ⑺ 同时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用or 连接;⑻ 从在某个子类中输词检索改为在所有类目中输词检索;⑼ 用低相关度的检索途径检索,如全文途径;⑽ 多选几个数据库或工具书进行检索; ⑾ 扩大检索年限;⑿ 用模糊检索。⒀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当检索结果偏多时,进行相反缩检操作 检索规则 :算符使用、使用系统的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选择相应的检索字段、检索相关词

信息检索基本技术 :布尔逻辑检索 /截词检索 /词间位置检索 /加权检索 /限定范围检索 /精确与模糊检索.信息检索基本方式 :   

检索词要使用单元词 概念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多主题概念的选词以“简”为主

词语要规范化

截词法:检索词词干相同、词义相近,但词尾或词中间有变化,可以采用截词方法扩展检索词。

同义词扩展法:即在同一概念的范围内,从语言学角度选择不同的名称、不同的拼写方法和单复数形式,不同的名称包括学名俗名简称和全称商品名称和产品名、事物的代码和事物学名的 目前自然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关键词法

文本检索

自由标引自然语言入口词检索

自动标引

第五篇:有效性网络教研方式(精选)

论文题目:

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谈谈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有效性网络式教研方式 作者姓名: 邱爱民单位及地址:赣 州 九 中邮编:341000

电话:***

EMAIL:qam0797@21cn.com

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摘 要:本文介绍在网络时代环境下,我区化学教师通过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研城乡化学教学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们党高瞻远瞩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城市和农村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的原因,师资的配备、教学信息的获取、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经验等教学资源总量差异性,从而导致城乡之间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明显差异,使城乡初中学生公平接受初中化学教学的权利受到影响。要保证城乡学生平等地接受初中化学教育的权利,需要城乡学校拥有相对平等的师资配备,需要城乡化学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几年来,我区教研室化学组在切实抓好实践型教研的同时,以网络为依托,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动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不仅给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拓展了教研活动时空,同时也给化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大大地缩短了城乡教学差距,促进了城乡初中化学教学的均衡发展。

一、转变观念,构筑网络教研平台

1、转变观念,尝试实践“网络教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及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是教育实现现代化建设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拓宽视野,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促进城区教师与郊区教师等多方参与交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区化学组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瞄准了“网络”这一目标,发挥其优势,开始了“网络教研”的新尝试。

2、抓培训,确保网络教研顺利进行。

我们通过广泛的渠道向全区化学教师宣传网络教研的意义,使积极参与成为大家的共识,并组织教师在每周四的下午全区化学教研活动时间中,抽出一部分时间加强网络培训,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上的保证。经过培训,大多数化学教师初步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能,使教师们能顺利参与“网络教研”。

二、通过网络,创新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电子化。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与传统的集体备课大不相同,它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新的内容。教师集体电子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我区化学组通过组内分工,具体负责的学校提前将教学设想第一预案按时上传到网,其他学校教师围绕第一预案在网上展开讨论,各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实际做增删修改,成为自己的第二教学预案。课堂教学之后,再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进行教学反思。这种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的集体备课充分而有效,使教师脑力资源得到共享,教学个性得到培养,教学差异得到互补。

2、专题研讨交互化。

网络环境下,运用网上交互方式,研讨内容更深入、研讨时间更持久,研讨的范围更宽泛。我区化学组在赣州章贡教研论坛网站上开辟了“中学化学”教研专题论坛,版主围绕化学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根据教师需要出题(“发帖”),引导全区化学教师展开讨论,为教师搭建一个对研究主题思考、讨论、争鸣的广阔平台,如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如何教,如何开展学生合作实验等,教师借助“论坛”这个平台,畅所欲言,不拘一格,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跟帖”),评判他人的观点。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人员限制,能够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使理论学习在思考中内化、在讨论中交流、在争鸣中实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彻底摆脱了以往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局限,使教研活动弥散在教师日常教学的每一天。通过“读帖”,实现城乡化学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

3、教学研究即时化。

我区化学组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录像的研讨形式进行,将课堂教学现场进行实况直播,让化学教师在其他教室边听课边评课,使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及时准确获取和反馈信息,这样的研究,不仅及时、省时,而且有实效。另外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突出地针对课堂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情境,如导入设计、合作学习等,对这些单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这种即时的微格研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将教学理想预设与教学实践效果紧密结合,将课堂宏观评价与微观诊断有效互补,将评价教学与改进教学和谐联动。研究具体、形象、生动,有力地克服了传统的听课评课相脱节的不足,因此,这既是化学教师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的好形式,也是郊区化学教师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好途径。

三、依托网络平台,推进课改实验

2006年,章贡区教育部门开通了赣州章贡教育网()及章贡教研论坛网站。该栏目涵盖了教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载体,大大地方便城乡教师之间互动交流、互动探讨、互为质疑、互为解惑。

1、网络搭建了一个既可备课,又可评课的平台

教师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交流,组内的其他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对网上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和二度设计后再上网交流,共同设计出富有生命活力、切合班级实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案,从而形成从“备课”到“评课”的良好互动。

2、网络搭建了一个既可培训,又可以交流心得的平台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今后的培训活动越来越多,除了举行必要的讲座式培训外,我们化学组还将依托网络开展参与式培训,即把培训内容或讲稿发布网上,各校化学教师们在认真学习,充分思考后再将心得体会或疑难困惑上传交流研讨,使培训方式更灵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3、网络搭建了一个既可问,又可学的平台

为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们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我们化学组在网上增设了“化学问题会诊中心”栏目,让各校化学教师可以将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上传到“化学问题会诊中心”,而其他老师则可以对其“把脉诊断”,从而实现“对症下药”。这样,就为全区化学教师开辟了一个能够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难题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不断排除了教师们教学实践前进路上的障碍,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化学教师的共同成长。

4、网络搭建了一个城乡教师交流的平台

在区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各校化学教研组结合本校自身教育科研特色,设计制作了本校“化学教学主页”。如我校的化学教学网页包含了最新推荐、课改实验、课题研究、交流平台、教学反思和教师论坛六个方面,包含了化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依托网络平台,为校际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方便又实用的虚拟互动平台,进行区内互动研讨。

四、网络教研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年来,通过网络教研、城乡化学教师的互动,郊区化学教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当前在郊区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化学教师,如湖边中学的钟心海老师、沙石中学的卢普缘老师、水南中学的邹冬梅老师等等。在06年14次全区初中化学课改教研任务中,郊区湖边中学担任了“三种版本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新课程化学计算课型教学方式观摩课”、赣州九中担任了“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的研究”、沙石中学担任了“三种版本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新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课型教学方式观摩课”、虎岗中学担任了“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共6次教改任务,且获得了全体化学教师和教研员的一致好评。教学论文方面,据06-07全区化学教师发表论文统计数据,郊区教师发表的约占60%,其中有两篇教改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06年9月份,由教研室牵头

申报的省级课题《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策略的研究》,9位课题组成员有6位来自于郊区的一线教师,分别担任了“促进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互动式备课行为的研究”、“促进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教材资源有效整合的研究”和“促进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的网络式教研方式的研究”。2006年中考化学成绩中,全区15所学校(城区5所,郊区10所)中,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排列前五名的学校郊区占了三所,2007年也再创佳绩,改变了以往城区学校统揽的现象。这些成果的取得,我想与区化学组开展的网络教研带来的城乡化学教师共同成长是分不开的。

总之,“网络教研”快捷、实时,它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促进城乡教师的共同成长,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让城乡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对推动城乡初中化学教学均衡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下载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借用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利用网络 转变教学方式 摘要:网络教学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实效,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效途径。文......

    网络线上促销活动方式

    网络线上促销活动方式 一折价促销 简单说就是打折,目前网民在网上购物的热情已经慢慢上涨,因为晚上购物的价格一般比传统超市商店的要低,但由于质量,不可试用性以及不可触摸等原......

    小学英语网络教研方式探索

    小学英语网络教研方式探索 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的出现,网络教研也出现了新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了优质英语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深得学校特别是......

    网络催生新的问政方式(范文模版)

    微博催生新的公民参与模式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6月21日公布的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中,计算可得,该局2010年共20人次出国,平均费用达到每人次 5.7万元,遭广泛质疑。以“厦......

    电信行业网络运维方式

    电信行业网络运维方式 电信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具有全程全网性,每个层次的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对应负责不同的运行维护管理行为,按照功能可划分为以下三层: 第一层:现场作业层 现场......

    浅谈网络教育中的交互方式

    浅谈网络教育中的交互方式 韦小梧 542800 广西贺州 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技术系 【摘 要】交互方式的设计是网络教学中极其关键的内容。本文以网络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

    运用数字故事,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式(优秀范文5篇)

    运用数字故事,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式作者:史文妍 朱杰摘要: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中小学教师的关注。本文在简单介绍数字故事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故事与中小......

    网络对大学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浅议[合集]

    21世纪,"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而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