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教学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萨木于孜乡中心校始建于1982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生小学531人,中学823人。教职工1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党员42人,团员80人。
二、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意义
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根据自治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切实把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使“双语”教学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要开展“双语”教学模式探讨的一系列研究拓宽教育教学工作。
三、“双语”教学工作目标
教学工作总目标: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语言授课。
教师培训总体目标: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队伍,使除教授母语文之外的其他教师都能够用汉语授课,并能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四、阶段目标:
1.多渠道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汉语、数学,其他教师的 “双语”教学培训工作,汉语、数学教师基本能用“双语”授课。45岁以下汉语学科教师HSK达7级,其他教师达5级至6级。根据教师培训要求学校民语教师HSK水平要达到5级,汉语课教师达到7级。中层以上45岁以下领导带头参加培训,达到HSK 5级以上水平。2018年前完成对所有在岗民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2.一年级开始数学教师能用双语授课,HSK水平达6级。同时培训其他学科教师,达到除母语文课外的部分课程能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方式。
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采用分层推进分批培养,全员培训的方式,让教师们的汉语水平一步一步逐渐提高。
第一阶段[2013年到2014年]:全校教师进行汉语学习的培训,能听、讲汉语日常用语,并能在课堂中运用。部分教师参加市级“双语”教学骨干培训。初步开展学校内部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
第二阶段[2014年到2015年]:全校教师继续进行汉语学习的培训,汉语水平有一定提高,并能初步在课堂中运用双语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达坂城区校际学校之间的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提高民族教师汉语备课、授课能力。
第三阶段[2015年到2016年]:学校除教授母语文教师外,其他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双语”授课。
五、提高双语教学方式
(一)目标管理
制度保障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双语”教学计划,并将“双语”教学工作列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定领导小组岗位职责、教师岗位职责、教师定期培训计划、工作例会制度、指导评估制度、工作奖惩办法、经费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
(二)强化学习
转变观念
校领导能带头学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上级有关文件,每周三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领会精神。认识并落实文件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笔记的同时写出汉语水平自我提高三年规划。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班主任工作例会及行政会议等工作中使用“双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提高全体领导和教师的汉语水平。
(三)深入课堂
提升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双语”课是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双语”教学课堂评价定等表,要求优质课应达到30%以上,不允许出现三类课。
开展研讨课的形式,启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教师采用汉语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师生之间的关系、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并鼓励能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意识比较强。汉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在教学时,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大约为80%,其中70%左右的学生能流利交流,10%左右的学生能听懂但交流有一定的困难,还有5%左右的学生听汉语较为困难。即使汉语基础较差的班级,在课堂教学中用汉语交流的机会也能达到60%左右,教师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掌握学生个性特点。
(四)硬件设施
提供保障
学校为保证“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图书室,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设施、设备为“双语”教学提供便利,发挥各功能教室的作用。
六、抓特色推动双语
一、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双语”教学氛围浓厚。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成为我校营造校园文化“双语”氛围的特色之一。在学校的各个办公室、教室用“双语”制作门牌,学校专门开设橱窗汉语角。在校园内大力提倡使用常用汉语,师生间、生生间的问候用语,学科教学中常用语言等尽可能使用汉语。要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橱窗栏、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双语”升旗仪式等相关活动。为进一步扩大“双语”的宣传氛围,每年“六一”期间,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在汇报表演展示活动中全校每个班每一个节目都要做到用“双语”的形式展示,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年十月以“唱红歌”为契机,学校开展汉语唱歌比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环境,切实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另外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创建人人关心“双语”教学的育人环境。
二、教师培训形式
(一)校间交流 互相学习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民语系和汉语系老师之间结对子活动,实现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民族团结,相互听课、评课,促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年级和年级之间,班和班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结队子活动,实现相互交朋友,一起玩儿,一起活动的平台才能有效提高双语教育教学。
(二)搭建平台
校内合作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校中层领导带头学要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汉语系教师和汉语系学生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民语日常用语,必要时设每周一节民语课,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教汉语系老师学一句话。将学校特色形成制度,组织民汉教师进行“结队子”活动。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结对子学习活动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加强学习力度,切实有效的学习,要与汉语系教师做到每周一次共同备课和听课。给民语班上课的老师每月必须去听同年级汉语班老师的课,互相交流提高他们汉语授课能力。争取达到,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信息等学科教师能用汉语备课。
三、校本培训具体做法:
1、民汉教师集体备课
2、民汉教师在一起岗位练兵,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结对子活动。民汉教师相互结对子,互听课、评课,共同研讨教学。
3、每周二定为全体教师和学生讲汉语日。利用会议等形式多讲汉语,进行学习。
4、汉语系教师的公开课,请民语教师听课,互评。
5、民语系数学教师的公开课,请汉语系教师听课并给予评价。
6、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每位教师写出个人成长计划,每学期订出汉语水平提高目标。
7、民汉教师统一使用汉语系《班主任手册》进行班级管理,强化汉语学习。
8、开展校级“双语教学评优课”。
9、开展民语教师看汉语电视、听广播、读书活动。要求每学期读一本汉语读物,写心得体会。
四、课堂教学 稳中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我校还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制定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
我校认为在“双语”教学中,语言是媒体、是手段,而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双语”教学的目的。
①以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来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 ②用汉语授课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汉语认识结构和发展水平;
③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降低学生对汉语理解的难度。(2)集体备课确定教与学方式
由于我校“双语”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是民考民教师,对于学科的知识体系及教学策略等的把握相对薄弱,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首先组织“双语”教师参加汉语系集体备课,再备“双语”课;然后先听汉语系教师上课,再上“双语”课。在相互的听课、上课过程中,寻找差距找准重、难点,较好地解决学科定位问题。(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每上一节“双语”课,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的得与失,是有效开展实验工作的重要方法,及时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初步在“双语”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一定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用的教学常规用语和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时,用汉语进行授课;当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时,教师可用“双语”进行翻译,对照比较,给学生一个过渡期,并逐步加大汉语授课比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承认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存在差异,要求教师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今后总结经验,抓紧青年教师双语教学的培训加大力度。
我校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制定出近三年的双语教学规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篇:双语教学规划
喀什市多乡新星小学双语教学规划
(2011年-2014年)
一、指导方针
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遵照2005年2月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特制定我校双语教学总体规划。
二、双语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模式选择
1.总体目标:培养“民汉兼通”型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社会沟通、交流与竞争的能力。
2.具体目标:
1)2011年至2014年双语班继续采用模式一教学,即数学、语文、品德与生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科目用汉语授课,其他科目采用学生母语授课。
2)2011年在双语班中选择班级开展模式二教学,即除母语文外,其他学科采用汉语授课。为培养文科双语授课教师做好经验积累和师资准备。
3)2014年开始,双语班采用模式三教学,即全部科目用汉语授课,加授维语语文课,全面推进“双语”教学。
三.班级设置
1.双语班每年招一个班40-45人。
四.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内容
1.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1)汉语强化培训:普通班授课汉语教师HSK(汉语水平测试级别)达到五级以上,双语班授课汉语教师HSK达到六级以上,双语班任科教师HSK达到五级以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未达标的年龄在40岁(含40岁)教师采用脱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帮助和提高。
(2)专业技能培训:选送HSK达到五级以上的民语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期满后在我校双语班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配备专门的汉族指导教师进行教材处理、板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效果检测等方面的传、帮、带,在评课合格后方可担任双语班教师。
(3)教材教法培训:除按要求参加自治区教委、自治州教研室安排的继续教育和喀什教师培训中心的教材教法培训外,通过教研活动坚持对双语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对双语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教研指导和管理的力度。
始终坚持民汉教育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同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双语班语文教材、教学进度等和双语班母语课程全部统一,同时双语教师和母语教师结对子,实行跟班听课制度,并积极将民汉教学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更好地开展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促进双语教学稳步推进。
3.进一步加强汉语学科的教学工作
继续强化汉语教学工作,抓好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汉语交流,在学校既要构筑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都可以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交际的主要语言。
4.开展对双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工作。
四.激励与保障措施
一〉筛选双语教学的教师,明确双语教师的待遇。
1.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
(2)HSK考试达到相应级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3)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在良级以上;
(4)参加过双语教师的培训;
2.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具有以下待遇:
(1)双语教学质量评估达到良好以上的教师,其工作量在我校现行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基础上增加50%,即课时系数为1.5;
(2)跨年级集体备课按学校有关规定适当浮动;
(3)双语教学教师在评职、年底考核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推荐;
3.有以下情况出现者,取消其双语教学资格:
(1)与学校签订培训合同后参加了脱产专业培训和双语强化培训,如汉语强化培训成绩不合格,则由其个人承担费用的30%;如脱产专业培训成绩不合格,则由其个人承担费用的20%;
(2)参加培训回来的双语教师连续3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为差,将
取消其双语教师的资格;
二〉适当调配课时、选配教材
1.集中强化培训双语班老师的汉语专业术语的听力以便在小学数学科目中发挥自己的的专业术语。
2.强化汉语听力。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周增设一节汉语听力课,以便于学生提高汉语听课的质量;
3.对双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做好转普通班工作;
三〉加强双语教学的日常管理和质量监控
1.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和教研室负责管理和评估,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和监督,坚持以学习促推进,以实践促提高,以考核促质量,以总结促发展与提升的原则开展工作。
2.学校设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学生教材补贴和双语教师培训。
3.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吐逊江.阿斯木(校长)
副组长:阿米娜.吐尔迪(书记)
成员: 迪丽拜尔.多来提(教务处主任)
阿依古丽.伊斯拉姆刘国强(教务处副主任)
吐尔逊阿依.巴拉提(双语教研组组长)
喀什市多乡新星小学
双语教学规划
(2011年-2014年)
第三篇:双语教学规划
巴音沟牧场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
第二学期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巴音沟牧场中心学校
2018年3月1日
巴音沟牧场中心学校2018-2019学年
第二学期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根据《自治区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根据泽普县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十九大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从学生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工作思路,以模式一和模式二为重点,统筹推进民语部双语教育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实现柯坪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一切从我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鼓励民族学生进入汉语学校学习和在民族学校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双语”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三、“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根据《自治区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双语教学进行探索。拓宽双语课程设置,改善双语学习环境,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同时着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富有双语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双语能力。
(二)学前“双语”教育
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办园潜力,以村级学前教育为重点,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广泛吸收少数民族幼儿入园。按照自治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要求,坚持学前幼儿“双语”教育两年学制,对5-6周岁的幼儿进行学前“双语”教育,主要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使少数民族儿童基本会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为小学阶段“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三)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学前和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制定双语教材建设规划,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未经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
(四)加强双语教师基本功的培训。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对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2、学校尽一切力量继续营造校园双语氛围,如:设立校园和班级黑板报汉、维结合等,加强双语在全校学生中间的实施和影响。
3、积极开展活动,加强本校民语学生的汉语口语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强化全体学生的口语训练。利用各班的汉语角,学校的橱窗园地、广播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双语学习活动,加强师生对汉语口语的学用有机结合。
首先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的净化。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乱扔纸屑杂物,见到纸屑主动拾起。抓好校园的美化。规划好学校环境布置方案,按照量力而行、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系列化的原则对各建筑、户外场地进行美化。开展班级、寝室、办公室的文化评比。
其次.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首先是规划并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做到每月一主题,月初布置,月末比赛,从班级内部比赛开始,提高参与率。其次开展好晨跑、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工程。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第三是启动学生社团建设。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长,组建好校级学生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增长才干、长知识、强能力。第四是规划一门校本课程,并选择部分年级加以推广。第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好学校图书室,以集体借阅读的形式,三年级以上学生,每月至少阅读课外书一本,组织相应的读书征文活动,打造书香校园。第六是组织相应的教工社团,定期开展文体活动。
巴音沟牧场中心学校
2018年3月1日
第四篇:双语教学规划
洪纳海乡中心学校《双语教学》培训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双语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导向,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汉语水平和能力,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汉语的听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扎实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兴华教育集团教学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为指导,以教育集团“双语”教学培训三年规划为准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洪纳海乡中心学校“双语”教学培训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一、双语教学实施目标及定位。
我校的双语教学立足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师生共同提高英语水平和能力,同时促进我校英语教学稳步提高。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较高的英语素质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基点,为学生在初中、高中更好地学习打基础。
二、双语教学的实施基础。
㈠、理论基础
人的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的首要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成为我们教育的首要课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发展。那么培养具有外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实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正是适应将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
1、把汉语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口语与运用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学科的部分术语,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行双语教学对全体教师的再次学习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期的小学工作,大部分教师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有局限性,只满足于小学知识范围,对涉外学科与知识的掌握学习没有主动性。通过实行双语教学,加强非汉语教师的汉语培训,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都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3、双语教学的实施对汉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自身素质要提高,业务能力要加强,还要担负起全校教师汉语的培训工作,而且要掌握各学科的相关术语,会大大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在学习指导过程中,全体教师会增强学科间综合、融会贯通意识,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为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和整合性”打基础。
㈡、实践基础
1、我校的汉语教师学历层次虽然不高,但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踏实肯干,务实创新,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较好。工作有热情,有干劲,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将成为我校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
2、我校的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比较高,工作中有热情有创新精神,对新鲜事物接受比较快,具有较强的探索创造能力。一部分青年教师在学科课堂中已初步使用了汉语组织教学,效果较好,在领导的重视下,在汉语教师的努力下,在全体教师的奋斗中,我校的双语教学有希望达到一定的高度。
3、我校的地理位置与社区环境对学校的发展十分不利,要改变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办学声誉,形成一小特色,创一小品牌,实施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学校现状分析
我校共有教职员工27人,除去工人岗位2人外,应有25人参加英语培训,其中45周岁以下40周岁以上教师1人均无任何汉语基础,40周岁以下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还有2人,其余22人也仅在初中学过汉语,基础比较低。由于学校不开设汉语课,长时间不接触,对汉语单词、语法的掌握几乎为零。加上我校学生素质不高,家庭条件一般,因此,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工作难度较大,全部重任都落在5位汉语教师的身上,他们不仅要上好自己所任班级的汉语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肩负着对非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这将对他们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同时,也说明我校在实施双语教学中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及阻力,但我们会尽全部力量克服困难,突破阻力,全力以赴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四、实施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㈠、教师准备
1、小学教师本身工作量大,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且83%是女教师,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的担子也很重。所以对学习汉语感到压力比较大,短期会有一定的情绪,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为此在启动汉语培训之初,我校将对全体教师进行形势任务分析,从思想真正提高认识,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观点对待双语教学的培训工作,使全体教师明确任务、目标,有学习的积极性,确定培训的正常进行和有实际效应。
㈡、学生准备
⑴、加强汉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汉语学习质量,在注重笔试的同时,突出听、说、读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⑵、利用活动课时间和飞跃汉语学校的活动班,开展学生英语拓展学习。另外每周一、周二和周三的时间进行,按年部每个年部成立一个汉语班,由本校汉语教师进行汉语提优。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为逐步实施双语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及知识准备。
㈢、学校准备
1、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双语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安排,合理规划,做好全校教师汉语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与分析,找好立足点。认真制定本校的长期规划实施方案,尽量使其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并认真执行方案,保证培训学习的质量、时间和地点。
2、双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提高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把实施双语教学作为全校的工作重点,既给予突出,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不能顾此失彼。我们要坚持以下原则: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以推进学校整体工作为目的;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声誉为终极目标,不搞过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办出成效。一定要做好宏观把握和具体协调工作,使双语教学稳步推进。
3、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确保双语教学实施的顺利开展。
五、双语教学阶段性目标及工作内容
教师培训:2008年――――2012年。
㈠、加强汉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大对汉语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成为先锋主力。
1、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汉语教师要认真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利用好汉语课堂这块主阵地,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时,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讨论、导师带徒等不同方式,不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利用好课堂上的40分钟,争取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保证汉语教学质量,互相听课每周最少两节,形成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加强汉语教师的培训。主要使用自学的方式,扩大汉语教师词汇量的同时,强化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使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为培训非汉语教师做好保证。
3、明确任务,具体分工。汉语教师对非汉语教师的培训要做好分工,细化要求,使工作有头绪。肉克牙木负责一年、科任组;玉山江二年、电教组;阿扎提努尔三年语文组;米克热古丽负责四年、数学组;五年由马合甫拉提负责。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与对象之后,要切实深入到年组,精心辅导,严格督促,保
证在2008年非汉语教师能用流利的汉语组织课堂教学,为顺利实施双语教学打基础。
4、加强理论学习。汉语教师除了自学学科知识外要掌握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与教师培训中,提高教研教改的实际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全方面提高素质。
㈡、对非汉语专业教师的汉语培训
非汉语专业教师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根据教师的实际汉语基础而定,采用分层次培训,使之行之有效。
1、2007年下半年,对没有汉语基础的40岁左右的教师,首先从最基本的汉语字母、音标入手,从基础抓起,再进行汉语课堂教学组织用语教材的培训,让他们有个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2、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有些汉语基础培训采用教育集团下发的《汉语课堂教学组织用语》教材,半年内培训内容基本完成。2008年上半年,逐步学习中学汉语教材,形成系统性和连续性。
3、对35周岁以下的专科教师除正常的培训内容以外,相应地拓展内容,自学一些简单的学科用语,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加入学科汉语,尝试双语教学。
4、培训以集中授课、分组辅导和课外自学的方式进行,每周三第八节课、周五的第八节课,必要时周日下午为集中培训时间。汉语教师利用无课时间进行年组辅导,每位教师再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或复习巩固。使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脚踏实地。
5、培训工作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把学到的课堂教学组织用语,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交流、探索。逐渐形成风格,熟练运用汉语组织教学。
对非汉语教师的培训要高起点、严要求、重实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学习兴趣,给压力、给动力,把学习外语既要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又要看作课余乐趣,经过短期学习,掌握一定的课堂用语,会进行简单的对话,使全体教师的汉语水平稳步提高。
2007年――2008年。
㈠、汉语教师继续加强自学,提高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1、汉语教师继续使用《新概念英语》,同时加强专业汉语的学习,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国家(五或六)级水平。加大理论学习力度,提高综合素质。
2、汉语教师对非汉语专业教师的培训要加强指导,重在考查实践运用能力,以保证学习的实用性。
3、对汉语教师进行学科分工。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目标。米克热古丽负责数学,再吐难木负责美术,玉山江负责信息技术,阿里木江负责体育,古丽孜拉负责音乐,拓展汉语教师的知识面。为下一步实施“双语”教学做好铺垫。
㈡、非汉语教师的培训。
1、2007年下半年,在巩固学习教育处下发的教材之外,要组织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习高中汉语教材,采取集中辅导与自学的方式进行。
2、2007年下半年,中青年教师普遍达到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的程度,并且发音准确,流利。
3、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部分美术、音乐、计算机、数学、体育教师开始进行学科汉语的学习,进行专题性培训。由汉语组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分批负责。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考核,使教师汉语水平不断进步、提高。
4、对上述五种学科教师在汉语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并且要求教师分层学习,分层掌握,选骨干,抓典型,做好引路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实施,力争做到以点带面,辅射全校,打好双语教学的基础。
5、对部分学科教师的培训,重点放在口语表达上,加强说的训练。
2008年―――2009年。
1、在熟练课堂组织用语之外,继续学习高中汉语教材,并加强学科用语的学习与掌握情况。
2、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师生之间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进行学科知识间的交流、学习。
3、2008年,选定一年级实验班,逐步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进步、提高、完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双语教学逐渐形成规模,使学校保持区域优势。
4、2009年教师培训结束,加强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五篇:双语规划
学校双语教学五年规划
为科学、稳妥、有效地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快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校“双语”教学现状
我校有双语班23个,占总班级数的67%,双语学生642名,占学生总数的59%。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目前“双语”班主要采用模式Ⅰ教学法。通过各级培训培养和招考等方式如今已有“双语”教师名,基本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开展。近年来,我校“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基础性人才。但是,我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科目师资力量不足。文科科目(数学、科学、汉语文)“双语”教师数量缺乏,且整体汉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偏低,影响并制约着“双语”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生源汉语基础参差不齐。从以往的“双语”教育实践发现,由于农牧区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不会用汉语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而市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好,很多学生能用汉语言自如地交流,从而造成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第三,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不尽合理。近年来,我校一直沿用模式Ⅰ教学法,培养的理科“双语”教师很少,而且没有这些科目的教学经验。“双语”教育使用的教材是汉语学校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不适应少数民族“双语”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应试的教辅用书也相对很少。在新形势下,我校“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步伐,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基本原则
我校推进双语教育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
四、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阿勒泰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全区双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我校双语教学的总体发展目标是:2015年前全校基本普及“双语”教育,2019年前使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的90%,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实现高中毕业生“民汉兼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目标
1.2012年秋季,我校共分三个教学点和一个中心学校,共有35个班,其中22个“双语”教学班,其中19个班采用模式Ⅰ教学法(2.2015年秋季,全校普及“双语”教育,扩大“双语”教育面,使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80%以上,在此基础上探索“双语”模式Ⅱ教学法。3.2019年前,“双语”模式Ⅰ、Ⅱ与以母语为主的教学班并存,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滚动式”逐步扩大模式Ⅰ、Ⅱ规模,使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90%以上。
(三)“双语”师资建设目标
目前,我校在职专任教师125人,“双语”岗位教师38人。35岁以下经培训能胜任“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师有23人。2010-2015年需补充和培训“双语”师资 3-5人,主要为补充目前较为缺乏的数学、科学等理科科目的“双语”教师;2016-2020年,需补充和培训“双语”师资10-12人,主要为补充扩大“双语”班过程中所缺乏的“双语”教师。在2015年前,建立一支结构基本合理、数量上基本满足“双语”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在2018年前,建立一支结构科学合理、数量充足、爱岗敬业、业务精明、能力高强的“双语”教师队伍,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自治区级以上“名师”。
四、工作要求和推进措施(一)进一步加大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少
数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实现”民汉兼通”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荣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校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这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管理队伍和教职工队伍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教职工从讲政治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领会和贯彻“双语”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到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还要通过舆论媒体、学生和家长“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做好“双语”教育社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一是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二是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在实行双语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
(三)拓宽“双语”教师补充渠道,切实改进“双语”教师培训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人才储备编制”、“农村特设岗位”,为学校补充合格的“双语”教师。特别是把内地高中班大学毕业生和民考汉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双语”教师队伍,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二是积极参加地区级以上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选派35岁以下“双语”教师分别参加一年制、两年制培训,每年计划培训3—5名,到2015年完成所有“双语”教师的全员培训,本着“培训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做好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力度。以教师基本功过关测试、教研活动例会、教研课题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汉语强化训练和“双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骨干教师和汉语能力强的教师的辐射作用,继续完善落实“拜师”制度;深入研究“双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使“双语”教师能尽快熟悉、理解和使用教材;深入研究适合我校“双语”教育的途径,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双语”教育规律,制定改进措施,科学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推进“双语”教育稳步均衡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汉语课程教师应当达到四级乙等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年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和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力求形成“双语”教师在奖励和竞争中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五是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以现代教育技术弥补地缘劣势,针对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根据实际提出具体培训的量化目标,要求35岁以下教师学习和掌握研发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将学到的多媒体教学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堂当中,切实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双语”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双语”教育教学。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管好、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不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六是坚持与地区二中的“结对子”活动。2012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双语”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到地区二中按学段、学科跟班听课,并向听课教师“拜师”,开展广泛的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到地区二中或其它汉语学校进行一年或两年的跟班学习培训,充分利用本地培训资源,通过教学一线实地学习,提高“双语”教育的实际能力。
(四)积极搭建语言交流平台,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积极构筑校园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学习和应用汉语言和文字的平台,提高汉语言和文字水平,逐步使汉语言文字成为学校的主要交流语言文字之一。一是注重汉语普通话在日常工作、教学中的渗透,“双语”课堂教学、学习会议、行政会议、工作汇报、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等尽量使用汉语,教案(除母语授课课程外)、教学计划、汇报总结、通知等等各类文字材料逐步普及汉语文字,教室和功能室的标志牌、指示牌、告示栏、宣传栏、黑板报、永久性固定宣传牌等宣传阵地全部使用维、汉两种文字;二是注重师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定期在班级、学科组、年级组、全校范围内开展“双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汉语基础知识大赛等等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建立汉语推普员制度,由汉语教研组带头组织汉语能力强的教师和学生建成一支素质良好的汉语推普员队伍,承担教本班级同学、老师学汉语言和文字的任务;四是设立校园“汉语角”,为师生提供用汉语口语交流的专门场所;五是与汉语学校开展班级、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师生广交汉族朋友、学汉语;六是要求学生把汉语带回家,教自己的父母学汉语,营造全社会学汉语的浓厚氛围。
(五)妥善安置或分流不能胜任“双语”教育教学的教师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对于经过培训不能胜任“双语”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采取慎重衡量、量体裁衣、妥善解决的办法,妥善安置。
学校
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