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小学规划 文档
鹤山区双语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4—2017)
鹤山区双语小学创建于1978年。校园占地面积10300m2,建筑面积近2578 m2,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0人,教职工32人。三十多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校师生奋力拼搏,学校软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学校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使我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全面分析校情、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特制定2014~2017年三年发展规划。
一、2014—2017年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培养,潜心打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以摘下养成教育“十颗星为抓手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形成我校养成教育特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注重教育科研,突出双语特色,传承中华文化,抓好经典诵读,创造优异的教育业绩,;扩大办学规模,拓宽交流渠道,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合理规划校园,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员工和谐协作,努力拼搏,把我校打造成区内一流、市内知名的有影响力的小学。
二、20014—2017年主要发展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机制
1、完善管理人员述职、测评制度,坚持民主评议校级领导制度,建立中层管理人员年度目标考核评价方案和民主测评制度。继续实行年级组长负责制、教学人员评价教辅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评议机制。
2、强化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
3、完善以责定岗、以岗定酬、多劳多得、优劳多酬的分配机制。
4、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学校预算制度、大型支出集体审批制度、经常性开支申报制度和年度决算报告制度,管好用好各项资金。
5、重视对外宣传。成立宣传队伍,做好招生、教育成果等宣传工作。力争每年有多篇报道见诸区、市级主流媒体,三年内有10篇以上报道见诸市级上主流媒体。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6、加强党政管理队伍建设。领导班子要自我加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选拔具有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管理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
7、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搞好名师的申报、评选工作,用名师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三)坚持育人为本,培养高尚人格。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鹤壁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9、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水平。党支部、工会、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根据师生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工作会议。
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年级、班级,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和课堂教学之中。继续开展养成教育争星活动,争取每个班在三年摘完养成教育十颗星。
10、坚持“抓常规、重养成、讲实效”的原则。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活动,确保学校不发生重大违法乱纪事件、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11、优化德育评价机制。制定并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评比细则》和《班级德育工作评比细则》。完善《双语小学学生手册》、《双语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不断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文明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深化课程改革,坚持质量强校。
12、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估模式,实行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创造一流教育业绩。继承发扬“备课要深、讲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的教学传统,不断创新,确保教学成绩和学生素质双丰收。
1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紧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落实教学常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运用现代教育装备认真组织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促进广大教师教学方法的全面出新。把每学年的教学开放日活动打造成教师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
(五)合理规划校园。
15、调整校园布局。按教学区、运动区、休闲区“三区”格局规划和建设校园。
16、加强信息工程建设。丰富网上资源,实现“家校通”。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和学生电子阅览室。安装校园监控系统。更新校园广播系统。
17、规范图书管理。搞好图书的利用和回收工作。三年内藏书量达到2万册。
18、美化校园环境。逐年搞好绿化,使学校亮化美化,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
19、创建节约型学校。加强师生节约意识的培养。开源节流,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
三、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打造双语特色品牌,创建和谐校园。
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双语特色校园,让孩子们在在经典中、在双语氛围中不断快乐成长,创建和谐校园。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以“对孩子的今天负责,为孩子的明天着想”为宗旨,以教师提高教师幸福感为保障,狠抓精细化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打造特色品牌,让社会、家长、领导满意,提高社会赞誉度。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完善活力课堂,继续打造文化校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办有特色的学校,培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4.4——2015.3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形成办学特色;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4、开展养成教育争星活动,成立学生社团活动小组。
5、制定”双语”特色计划并初步实施,开展好英语小组活动,培养英语兴趣,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一二年级国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背诵,三至六年级古今经典文章诵读练习)。
6、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7、开展安全演练,提高防范意识。第二年:2015、4——2016.3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实行自主管理,形成家校合力。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生命课堂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养成教育争星”活动,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4、完善兴趣小组、大课间、社团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5、举行“双语英语节”、“双语古典文化节”展示活动。
6、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7、开展好安全产常规检查,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第三年:2015.4——2016.3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养成教育形成特色;双语教育特色凸显,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任务:
1、开展“教师教学成果”交流活动。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教师人生观大讨论”。
3、汇编“生命课堂”课例集。
4、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5、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
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
3、教师教育成果:《“艺术教育与学科整合”课例集》。
4、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5、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6、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7、学生文化底蕴好,综合素养高;形成双语特色。
8、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9、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
10、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三)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校长室、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充分发挥校务会成员和年级组长的带动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鹤山区双语小学2014-3-28
鹤山区双语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7)
鹤山区双语小学 2014-03-28
第二篇:双语规划
学校双语教学五年规划
为科学、稳妥、有效地推进我校“双语”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快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促进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校“双语”教学现状
我校有双语班23个,占总班级数的67%,双语学生642名,占学生总数的59%。结合我校学生具体情况,目前“双语”班主要采用模式Ⅰ教学法。通过各级培训培养和招考等方式如今已有“双语”教师名,基本保证了“双语”教学的开展。近年来,我校“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基础性人才。但是,我校“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科目师资力量不足。文科科目(数学、科学、汉语文)“双语”教师数量缺乏,且整体汉语水平和教学水平偏低,影响并制约着“双语”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生源汉语基础参差不齐。从以往的“双语”教育实践发现,由于农牧区缺少汉语言环境,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个别学生甚至不会用汉语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而市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好,很多学生能用汉语言自如地交流,从而造成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第三,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不尽合理。近年来,我校一直沿用模式Ⅰ教学法,培养的理科“双语”教师很少,而且没有这些科目的教学经验。“双语”教育使用的教材是汉语学校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不适应少数民族“双语”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适合学生应试的教辅用书也相对很少。在新形势下,我校“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文件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民汉兼通”人才培养步伐,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基本原则
我校推进双语教育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
四、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按照阿勒泰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新政发[2011]30号)全区双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我校双语教学的总体发展目标是:2015年前全校基本普及“双语”教育,2019年前使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的90%,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实现高中毕业生“民汉兼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目标
1.2012年秋季,我校共分三个教学点和一个中心学校,共有35个班,其中22个“双语”教学班,其中19个班采用模式Ⅰ教学法(2.2015年秋季,全校普及“双语”教育,扩大“双语”教育面,使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80%以上,在此基础上探索“双语”模式Ⅱ教学法。3.2019年前,“双语”模式Ⅰ、Ⅱ与以母语为主的教学班并存,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滚动式”逐步扩大模式Ⅰ、Ⅱ规模,使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90%以上。
(三)“双语”师资建设目标
目前,我校在职专任教师125人,“双语”岗位教师38人。35岁以下经培训能胜任“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师有23人。2010-2015年需补充和培训“双语”师资 3-5人,主要为补充目前较为缺乏的数学、科学等理科科目的“双语”教师;2016-2020年,需补充和培训“双语”师资10-12人,主要为补充扩大“双语”班过程中所缺乏的“双语”教师。在2015年前,建立一支结构基本合理、数量上基本满足“双语”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在2018年前,建立一支结构科学合理、数量充足、爱岗敬业、业务精明、能力高强的“双语”教师队伍,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自治区级以上“名师”。
四、工作要求和推进措施(一)进一步加大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宣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少
数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实现”民汉兼通”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化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荣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校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这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管理队伍和教职工队伍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教职工从讲政治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领会和贯彻“双语”教育的深刻内涵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到推进“双语”教育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还要通过舆论媒体、学生和家长“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做好“双语”教育社会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营造有利于“双语”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一是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二是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在实行双语教育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
(三)拓宽“双语”教师补充渠道,切实改进“双语”教师培训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人才储备编制”、“农村特设岗位”,为学校补充合格的“双语”教师。特别是把内地高中班大学毕业生和民考汉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双语”教师队伍,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二是积极参加地区级以上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选派35岁以下“双语”教师分别参加一年制、两年制培训,每年计划培训3—5名,到2015年完成所有“双语”教师的全员培训,本着“培训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做好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三是加强校本培训和教研力度。以教师基本功过关测试、教研活动例会、教研课题为载体,广泛开展教师汉语强化训练和“双语”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骨干教师和汉语能力强的教师的辐射作用,继续完善落实“拜师”制度;深入研究“双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使“双语”教师能尽快熟悉、理解和使用教材;深入研究适合我校“双语”教育的途径,进一步探索和总结“双语”教育规律,制定改进措施,科学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推进“双语”教育稳步均衡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汉语课程教师应当达到四级乙等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年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和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力求形成“双语”教师在奖励和竞争中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五是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优势,以现代教育技术弥补地缘劣势,针对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根据实际提出具体培训的量化目标,要求35岁以下教师学习和掌握研发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将学到的多媒体教学知识充分运用到课堂当中,切实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双语”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双语”教育教学。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管好、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不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六是坚持与地区二中的“结对子”活动。2012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双语”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到地区二中按学段、学科跟班听课,并向听课教师“拜师”,开展广泛的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选派骨干教师到地区二中或其它汉语学校进行一年或两年的跟班学习培训,充分利用本地培训资源,通过教学一线实地学习,提高“双语”教育的实际能力。
(四)积极搭建语言交流平台,营造汉语言学习环境积极构筑校园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为师生搭建学习和应用汉语言和文字的平台,提高汉语言和文字水平,逐步使汉语言文字成为学校的主要交流语言文字之一。一是注重汉语普通话在日常工作、教学中的渗透,“双语”课堂教学、学习会议、行政会议、工作汇报、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等尽量使用汉语,教案(除母语授课课程外)、教学计划、汇报总结、通知等等各类文字材料逐步普及汉语文字,教室和功能室的标志牌、指示牌、告示栏、宣传栏、黑板报、永久性固定宣传牌等宣传阵地全部使用维、汉两种文字;二是注重师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定期在班级、学科组、年级组、全校范围内开展“双语”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汉语基础知识大赛等等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建立汉语推普员制度,由汉语教研组带头组织汉语能力强的教师和学生建成一支素质良好的汉语推普员队伍,承担教本班级同学、老师学汉语言和文字的任务;四是设立校园“汉语角”,为师生提供用汉语口语交流的专门场所;五是与汉语学校开展班级、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师生广交汉族朋友、学汉语;六是要求学生把汉语带回家,教自己的父母学汉语,营造全社会学汉语的浓厚氛围。
(五)妥善安置或分流不能胜任“双语”教育教学的教师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对于经过培训不能胜任“双语”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采取慎重衡量、量体裁衣、妥善解决的办法,妥善安置。
学校
2012年3月
第三篇:小学双语工作五年规划
小学双语工作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双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双语学习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双语教学是疆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我校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以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几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获得了一些经验。如今,我们正在以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创新、独特的工作思路,在双语教学的道路上一步步迈进。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我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总目标
通过五年(2013.9——2018.7)的探索时间,构建适合我校双语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双语学科评价体系,探索总结双语学科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双语教师培训模式,编写校本双语特色课程资料。同时,通过实践,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组建一支双语骨干教师队伍,并逐渐形成一两门核心双语学科,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阶段目标
(1)启动与适应阶段(2013.9——2014.9)
通过总结我县三年来双语教学实验的得失,完善并论证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初步构建学校五年内双语教学实验的课程设置,确定重点推进的双语学科。探索双语教师培训模式,营造学校双语氛围。
(2)调整与整合发展阶段(2014.9——2016.9)
整理编写学校双语校本资料,研究尝试汉语阅读课、汉语游戏课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双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双语教学学科设置及课堂汉语语言适度量的研究。双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与保持学科成效的关系等。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初步形成一批在市县有影响的双语教师和一两门双语优势学科。
(3)优化与提升阶段(2016.9——2018.9)
总结前三年双语教学实验得失,继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研究。对双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等进行研究,初步形成我校双语学科评价体系。召开双语教学研讨活动,对五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汇编双语教学经验集。
4、具体措施
(1)加强双语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双语教学。
①课程设置:五年内学校将逐步在各年级的美术、音乐、数学、环境教育等学科中进行双语教学。
②教材建设:
A、开发校本教学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多题材入手,引进、改编、自编方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双语教学资料。
B、引进双语教材:引进北京人教版数学、音乐、美术教材。
③教学评价:
A、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在汉语水平提高的同时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都应得到稳步发展。特别是汉语总体水平应高于其他同类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
B、鼓励相关年级的学生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县级的各种形式的汉语比赛。
C、双语教学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鼓励双语教师参加市、县各类比赛并力争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D、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
(2)强化汉语教学,推进双语进程。
①增加学习时空,提高学习效果。
一至六年级每周适量增加汉语活动时间,用于扩大视听训练与阅读训练,以补充教材语言不足,同时为双语的顺利推进做好铺垫。
一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七节汉语课。
②拓宽渠道,学用结合。
五年内将开展各类语言综合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汉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渠道地创设语言习得环境,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A、成立学校双语礼仪队,汉语广播站,汉语故事组,话剧组,合唱组。B、定期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动,参加全州性、全疆性交流。C、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生汉语能力展评。(每年6月)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汉语(双语)节。(每年圣诞前夕)D、每学期开展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汉语学科竞赛。(时间、内容由教研组自定)(3)分层培训,稳定队伍。
①分层分批培训
A、双语—汉语教师“一对一”校本培训 B、专题培训
C、每学年举行课堂教学评比、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展评各一次 D、转岗培训
②专家咨询策划
A、进行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聘请市、县教研员及有关专家定期来校听课、评课,指导汉语、双语教学工作)
B、参与策划指导校本双语实验相关课程建设 C、参与教学评比工作
③实施汉语、哈语教师互动制度。
互动制度:鼓励有特长的汉语教师参加其有特长的学科的培训。物色学科业务能力强,汉语基础好的青年教师参与双语教学及相关培训。
(4)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双语氛围。
对校园布局进行整体设计、调整,努力改善汉语习得环境。
①成立汉语活动室、汉语广播站、汉语角。
②墙面语言用双语,班级墙报增加汉语角
③每月一期双语校报。
④定期举办学生能力展、汉语(双语)节
⑤定期举办汉语、双语竞赛,开展双语学科交流、展示活动
⑥通过网络加强汉语、双语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相关教学资料库
(5)教研培训一体,有效推进。
规划校本课题,加强汉语、双语教研组的整合。
5、总体保障措施(1)政策保证
①领导参与,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双语领导小组,定期对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开展研究,并为双语教学研究提供一定资金。
②成立“双语教学实验”项目专家组全程指导,为学校双语工作出谋划策。
③由课程研发处主任担任“双语教学研究工作组”组长,保证研究工作的行政支持。
④大力开辟学校汉语活动场所。逐年完成汉语情境苑、汉语角以及汉语图书馆的建设等汉语学习的软环境。
⑤定期组织开展“双语论坛”,用于双语试验工作的交流与共享优质资源,扩大学校双语的教学实验成效。
(2)课程实验保证
①学校从2011年学校招生开学后,在非语言部分学科进行双语教学。并根据年级不同选择学科和汉语语言量不同。小学各年级开设环境教育双语校本课程。
②为了加强汉语、实验双语,学校在1——6年级课程中增设汉语阅读课,广泛开展汉语阅读计划。将汉语学科教学与学科双语教学整合。
第四篇:双语教学规划
喀什市多乡新星小学双语教学规划
(2011年-2014年)
一、指导方针
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遵照2005年2月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有效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特制定我校双语教学总体规划。
二、双语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模式选择
1.总体目标:培养“民汉兼通”型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社会沟通、交流与竞争的能力。
2.具体目标:
1)2011年至2014年双语班继续采用模式一教学,即数学、语文、品德与生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科目用汉语授课,其他科目采用学生母语授课。
2)2011年在双语班中选择班级开展模式二教学,即除母语文外,其他学科采用汉语授课。为培养文科双语授课教师做好经验积累和师资准备。
3)2014年开始,双语班采用模式三教学,即全部科目用汉语授课,加授维语语文课,全面推进“双语”教学。
三.班级设置
1.双语班每年招一个班40-45人。
四.双语教学工作开展内容
1.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1)汉语强化培训:普通班授课汉语教师HSK(汉语水平测试级别)达到五级以上,双语班授课汉语教师HSK达到六级以上,双语班任科教师HSK达到五级以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未达标的年龄在40岁(含40岁)教师采用脱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帮助和提高。
(2)专业技能培训:选送HSK达到五级以上的民语教师到高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期满后在我校双语班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习,配备专门的汉族指导教师进行教材处理、板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效果检测等方面的传、帮、带,在评课合格后方可担任双语班教师。
(3)教材教法培训:除按要求参加自治区教委、自治州教研室安排的继续教育和喀什教师培训中心的教材教法培训外,通过教研活动坚持对双语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对双语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教研指导和管理的力度。
始终坚持民汉教育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同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双语班语文教材、教学进度等和双语班母语课程全部统一,同时双语教师和母语教师结对子,实行跟班听课制度,并积极将民汉教学教研活动融为一体,更好地开展好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促进双语教学稳步推进。
3.进一步加强汉语学科的教学工作
继续强化汉语教学工作,抓好课堂主渠道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又要鼓励学生尽量用汉语交流,在学校既要构筑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要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都可以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交际的主要语言。
4.开展对双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工作。
四.激励与保障措施
一〉筛选双语教学的教师,明确双语教师的待遇。
1.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小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
(2)HSK考试达到相应级别,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3)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在良级以上;
(4)参加过双语教师的培训;
2.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具有以下待遇:
(1)双语教学质量评估达到良好以上的教师,其工作量在我校现行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基础上增加50%,即课时系数为1.5;
(2)跨年级集体备课按学校有关规定适当浮动;
(3)双语教学教师在评职、年底考核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推荐;
3.有以下情况出现者,取消其双语教学资格:
(1)与学校签订培训合同后参加了脱产专业培训和双语强化培训,如汉语强化培训成绩不合格,则由其个人承担费用的30%;如脱产专业培训成绩不合格,则由其个人承担费用的20%;
(2)参加培训回来的双语教师连续3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为差,将
取消其双语教师的资格;
二〉适当调配课时、选配教材
1.集中强化培训双语班老师的汉语专业术语的听力以便在小学数学科目中发挥自己的的专业术语。
2.强化汉语听力。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周增设一节汉语听力课,以便于学生提高汉语听课的质量;
3.对双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做好转普通班工作;
三〉加强双语教学的日常管理和质量监控
1.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和教研室负责管理和评估,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和监督,坚持以学习促推进,以实践促提高,以考核促质量,以总结促发展与提升的原则开展工作。
2.学校设立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学生教材补贴和双语教师培训。
3.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吐逊江.阿斯木(校长)
副组长:阿米娜.吐尔迪(书记)
成员: 迪丽拜尔.多来提(教务处主任)
阿依古丽.伊斯拉姆刘国强(教务处副主任)
吐尔逊阿依.巴拉提(双语教研组组长)
喀什市多乡新星小学
双语教学规划
(2011年-2014年)
第五篇:双语教学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萨木于孜乡中心校始建于1982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生小学531人,中学823人。教职工1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党员42人,团员80人。
二、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意义
汉语教学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根据自治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切实把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目标管理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使“双语”教学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要开展“双语”教学模式探讨的一系列研究拓宽教育教学工作。
三、“双语”教学工作目标
教学工作总目标: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的“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语言授课。
教师培训总体目标: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队伍,使除教授母语文之外的其他教师都能够用汉语授课,并能有良好的教学质量。
四、阶段目标:
1.多渠道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汉语、数学,其他教师的 “双语”教学培训工作,汉语、数学教师基本能用“双语”授课。45岁以下汉语学科教师HSK达7级,其他教师达5级至6级。根据教师培训要求学校民语教师HSK水平要达到5级,汉语课教师达到7级。中层以上45岁以下领导带头参加培训,达到HSK 5级以上水平。2018年前完成对所有在岗民语教师的培训工作。
2.一年级开始数学教师能用双语授课,HSK水平达6级。同时培训其他学科教师,达到除母语文课外的部分课程能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方式。
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采用分层推进分批培养,全员培训的方式,让教师们的汉语水平一步一步逐渐提高。
第一阶段[2013年到2014年]:全校教师进行汉语学习的培训,能听、讲汉语日常用语,并能在课堂中运用。部分教师参加市级“双语”教学骨干培训。初步开展学校内部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
第二阶段[2014年到2015年]:全校教师继续进行汉语学习的培训,汉语水平有一定提高,并能初步在课堂中运用双语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达坂城区校际学校之间的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提高民族教师汉语备课、授课能力。
第三阶段[2015年到2016年]:学校除教授母语文教师外,其他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双语”授课。
五、提高双语教学方式
(一)目标管理
制度保障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双语”教学计划,并将“双语”教学工作列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制定领导小组岗位职责、教师岗位职责、教师定期培训计划、工作例会制度、指导评估制度、工作奖惩办法、经费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
(二)强化学习
转变观念
校领导能带头学习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上级有关文件,每周三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领会精神。认识并落实文件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笔记的同时写出汉语水平自我提高三年规划。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班主任工作例会及行政会议等工作中使用“双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提高全体领导和教师的汉语水平。
(三)深入课堂
提升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双语”课是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对教师提出了“双语”教学课堂评价定等表,要求优质课应达到30%以上,不允许出现三类课。
开展研讨课的形式,启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教师采用汉语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师生之间的关系、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并鼓励能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意识比较强。汉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在教学时,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大约为80%,其中70%左右的学生能流利交流,10%左右的学生能听懂但交流有一定的困难,还有5%左右的学生听汉语较为困难。即使汉语基础较差的班级,在课堂教学中用汉语交流的机会也能达到60%左右,教师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掌握学生个性特点。
(四)硬件设施
提供保障
学校为保证“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图书室,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设施、设备为“双语”教学提供便利,发挥各功能教室的作用。
六、抓特色推动双语
一、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双语”教学氛围浓厚。学校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成为我校营造校园文化“双语”氛围的特色之一。在学校的各个办公室、教室用“双语”制作门牌,学校专门开设橱窗汉语角。在校园内大力提倡使用常用汉语,师生间、生生间的问候用语,学科教学中常用语言等尽可能使用汉语。要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园橱窗栏、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双语”升旗仪式等相关活动。为进一步扩大“双语”的宣传氛围,每年“六一”期间,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在汇报表演展示活动中全校每个班每一个节目都要做到用“双语”的形式展示,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年十月以“唱红歌”为契机,学校开展汉语唱歌比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应用语言的环境,切实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营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另外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创建人人关心“双语”教学的育人环境。
二、教师培训形式
(一)校间交流 互相学习
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强民语系和汉语系老师之间结对子活动,实现工作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促进民族团结,相互听课、评课,促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年级和年级之间,班和班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结队子活动,实现相互交朋友,一起玩儿,一起活动的平台才能有效提高双语教育教学。
(二)搭建平台
校内合作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由校中层领导带头学要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汉语系教师和汉语系学生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民语日常用语,必要时设每周一节民语课,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教汉语系老师学一句话。将学校特色形成制度,组织民汉教师进行“结队子”活动。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结对子学习活动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加强学习力度,切实有效的学习,要与汉语系教师做到每周一次共同备课和听课。给民语班上课的老师每月必须去听同年级汉语班老师的课,互相交流提高他们汉语授课能力。争取达到,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综合、信息等学科教师能用汉语备课。
三、校本培训具体做法:
1、民汉教师集体备课
2、民汉教师在一起岗位练兵,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结对子活动。民汉教师相互结对子,互听课、评课,共同研讨教学。
3、每周二定为全体教师和学生讲汉语日。利用会议等形式多讲汉语,进行学习。
4、汉语系教师的公开课,请民语教师听课,互评。
5、民语系数学教师的公开课,请汉语系教师听课并给予评价。
6、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每位教师写出个人成长计划,每学期订出汉语水平提高目标。
7、民汉教师统一使用汉语系《班主任手册》进行班级管理,强化汉语学习。
8、开展校级“双语教学评优课”。
9、开展民语教师看汉语电视、听广播、读书活动。要求每学期读一本汉语读物,写心得体会。
四、课堂教学 稳中提高
为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我校还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制定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
我校认为在“双语”教学中,语言是媒体、是手段,而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双语”教学的目的。
①以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来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 ②用汉语授课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汉语认识结构和发展水平;
③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降低学生对汉语理解的难度。(2)集体备课确定教与学方式
由于我校“双语”教学的大部分教师是民考民教师,对于学科的知识体系及教学策略等的把握相对薄弱,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首先组织“双语”教师参加汉语系集体备课,再备“双语”课;然后先听汉语系教师上课,再上“双语”课。在相互的听课、上课过程中,寻找差距找准重、难点,较好地解决学科定位问题。(3)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每上一节“双语”课,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的得与失,是有效开展实验工作的重要方法,及时总结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初步在“双语”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形成了一定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用的教学常规用语和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时,用汉语进行授课;当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时,教师可用“双语”进行翻译,对照比较,给学生一个过渡期,并逐步加大汉语授课比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承认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存在差异,要求教师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今后总结经验,抓紧青年教师双语教学的培训加大力度。
我校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制定出近三年的双语教学规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双语”教学工作,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