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逐渐深化,教学秘书随着教学门类不断完善,工作内容也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教学秘书的岗位越来越重要。随着招生面不断放宽,教学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对于教学秘书来说,教学工作量加大,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性人员,学校所有的基础性工作都需要教学秘书来完成,教学秘书变成教务部门的直属下级,组织和执行各项安排,作为联系全校各部门间的桥梁,教学秘书的责任重大。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秘书工作,在整个学校中是属于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者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研究和解决我校教学秘书的职业困境,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我校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 教学秘书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困境有很多,比如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工作待遇较低等问题,一直都是高校教学秘书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对于教学秘书一职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秘书就是简单的为人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对于教学秘书没有一个合理的职业保护,没有明确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使得目前我国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烦琐、工作待遇较低,没有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二 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1.工作量大
秘书的工作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单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日常工作中为学生解答各种咨询问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在管理工作中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安排、课时安排、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非常烦琐,有时一些工作内容不是能很容易完成,而是需要有很多的部门很烦琐的程序才能完成。
教学秘书的工作对象是全校的师生,起着联系各部门的桥梁作用。学校师生各种杂务事件都需要教学秘书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各部门之间的问题,发现问题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很多烦琐的工作都需要教学秘书进行协商,一旦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就会受到很多人的埋怨和指责,不仅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身心都会受到各种打击。
2.责任重大、地位低
作为学校的教学秘书,工作量大,多数是属于服务类别的工作,为教学管理做出自己的努力,基本上没有任何管理权力。教学工作中严格避免教学事故的出现,在日常的工作中随处都能看到教学秘书忙碌的身影,教学秘书属于学校的大众服务人员,几乎学校里的任何人都能够让教学秘书为其服务。只要教学过程中出现任何的教学事故问题都会受到其他人的指责,教学秘书在工作中是处于最基层的服务者,在学校里没有很高地位,为学校所有人服务。学校很多教学工作安排都是由教学秘书来完成,教学秘书承担着很重的工作责任,一旦教学中出现事故就会牵扯到教学秘书的利益。再加上教学秘书的职位较低,在工作中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这些大大造成了教学秘书工作的困境。
3.心理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心情烦躁
教学秘书每天忙于学校里各方面的事情,每天都在高度忙碌的状态中工作与生活,长此以往教学秘书的心理压力增大,加上担心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烦琐的工作内容,加上长时间的工作,使得教学秘书的心情长期处于烦躁的状态。心理压力过大是目前教学秘书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很多高校的教学秘书有不同程度的工作恐惧感。面对工作量过大的现状,教学秘书只能是接受,长期下来使得教学秘书在心理上留有阴影。
4.高校教学管理水平较低
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秘书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教学管理水平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教学管理模式无法实施,致使很多教学秘书在管理上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模式。很多教学秘书没有对上级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在一定时间内会造成教学管理模式的单一化和不科学化。高校对于教学秘书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很多教学秘书的管理是单方面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观臆断,不利于提升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
5.发展前景不乐观
目前,很多高校只重视一线教师,对于教学秘书有很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允许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兼职代课、做班主任等,教学秘书的工作待遇和工作前景不太乐观,由于教学秘书工作的升职机会较少,很多高校的教学秘书对于自身的发展很担忧,看不到教学秘书的未来前景,容易迷失自己。
三 解决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困境的对策
1.提升高校教学秘书的地位
高校内的教学秘书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比较低,解决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困境最好的办法是提升教学秘书的地位,一方面给教学秘书提供一个很好的就业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高校教学秘书的地位进行合理的定位,不能把教学秘书的地位定得太低,这既不利于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高校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明确教学秘书的责任分工
教学秘书不是勤杂工,教学秘书工作上要有明确的分工任务。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有一个管理规定,对于教学秘书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范围,使高校秘书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做好自身应该做的工作。高校要明确教学秘书的职责所在,不能因为教学秘书工作范围不清晰就使教学秘书的工作增多,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秘书的心理压力,同时不利于教学秘书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
3.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待遇
工作待遇是一个工作者最基本的需求,对于教学秘书而言,他们有着很强的工作能力,做着很多的工作,却拿着很少的工资,这会直接影响教学秘书的工作。高校应该注意对于教学秘书工资待遇的改善,不断地加强改善待遇工作,才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4.提供平等的晋升平台
对于在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要有一个平等的晋升平台,特别是对于教学秘书而言。教学秘书本身管理着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教学管理方面的能力很强,晋升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升职,因此高校应该给教学秘书等管理人员提供平等的晋升机会。要一视同仁,晋升机会对于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一种认可,一旦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认可,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秘书的工作动力。
5.提高教学秘书本身的调适能力
作为教学秘书,在高强度的工作下,要学会自己调适心情。不要让烦琐的工作影响了自己的心情,给自己带来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学会调适自身的人是有能力管理好工作的人,教学秘书面对繁杂的工作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抱怨工作,要学会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四 结束语
教学秘书的工作境况不容乐观,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学秘书的认识不够,把教学秘书当作是学校工作的服务者。通过对教学秘书工作环境的了解,教学秘书工作量较大、工资待遇较低、发展前景不乐观等问题都是教学秘书工作生存的现状,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真实写照。高校应该重视教学秘书工作的安排,减少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减轻教学秘书的心理压力,提升其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二篇:秘书职业分析
秘书职业分析
秘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的一个职称或职务,是直接协助单位机关或部门领导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秘书工作是直接为机关或部门领导人提供综合服务的辅助性管理工作。本文就秘书职业的岗位描述、秘书主要职业及岗位分布,秘书职业满足感,秘书素质要求作简要论述。秘书职业主要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包含了从企业基础文书、专职文秘、到高级行政助理等一个完整的行政辅助人员体系,是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之一。
按秘书的从属和服务对象的角度,可分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两类 以秘书在组织内部的工作分工来分,可以分为:行政秘书、机要秘书、生活秘书、会议秘书、文字秘书、信访秘书、公关秘书 ;以秘书从事工作的行业特征来分,可分为法律秘书、医药秘书、教育秘书、体育秘书、军事秘书等
在秘书职位的纵向层次上分为:初级秘书、中级秘书和高级秘书。包含4层含义:体现了不同级别的秘书从低到高的不同辅助层次;体现了不同层次秘书工作量及相应的秘书结构比例;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秘书在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级差;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秘书人员在级别和工资待遇上的差别。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洛克的定义,工作满足感是“对一个人的工作或工作经验的评价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或有益的情绪状态”。工作满足程度取决于员工个体对工作及其回报的期望值和实际值的差异。对工作的期望主要包括对工作环境、管理环境、工作重要性、工作挑战性和工作优越性等的期望;工作回报的期望主要包括对工作报酬、工作评价、工作奖励等的期望。当现实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员工的期望值,员工就会有工作的满足感。那么秘书职业满足感的条件是什么呢?
当现实水平达到秘书的期望值,秘书的工作满足感就会增加,失败感和挫折感就会减少。比如,秘书优秀的工作表现获得相应的评价、秘书的薪酬得到晋升等等。这一些相应的行为必然会促进秘书职业感的提升。
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的要求,通常包括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作风、知识、技能等方面理论和实践所达到的水平。
(一)政治要求。一个合格的秘书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首先表现在工作的献身精神,二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三是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秘书工作是繁杂辛苦的,只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做到不辞劳苦,不畏困难,不拈轻怕重,无论工作多么紧张繁重,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心情愉快地去工作。
2、具有坚定的信念。秘书工作作为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思想上表现为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秘书工作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办事要讲原则,不讲情面,不拉关系,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在辅佐领导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实现领导的意图,维护领导权威,不能越权或借领导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但秘书对领导的错误不能无原则地服从,应注意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进行劝谏,既不越权,又不失职。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二)知识理论水平要求。秘书是领导的助手,既要辅佐领导的决策,以要协助领导处理各种事务,因此,秘书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比一般的机关工作人员水平要求高,这样才能适应领导工作的要求。提高知识理论水平非一日之功,要不间断的学习时政,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有较深的文化理论功底、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恰当稳妥的处理问题,提高秘书工作水平。
(三)情感意志要求。秘书人员的情感修养表现在应具有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荣辱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真善美的热爱,对丑恶现象的憎恨。秘书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成为能手和行家,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控性。秘书人员从属于领导,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要将被动变为主动,正确估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将被动变主动;当出现意外问题时能当机立断,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由于秘书工作的琐碎与繁杂,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还会很棘手,因此,要求秘书人员要有一定的坚韧性和自控性,使自己无论在顺境或逆境、成功或失败中,始终从容面对,不因一时的冲动而感情用事,给工作带来不应的的损失。
(四)作风要求。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这三个作风要求秘书人员工作要踏实、细致、不能粗枝大叶,处理事情要井井有条,考虑问题要详尽周到,办事要讲效率,敏捷勤快,不拖泥带水;要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不傲慢矜持,大方得体,保持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让人感到真诚、正派、淳朴可亲,平易近人,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秘书人员。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及策略探讨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及策略探讨
(2012年1月)
近年来,在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缺钱”再次成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2011年以来由民间借贷引发的中国式“次贷危机”已从浙江等民资发达地区,迅速波及全国。我市也从2011年4季度开始,大量出现因民间借贷等原因而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尽管国家于2011年12月5日,5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下调后存款准备金率仍然较2011年初高出2个百分点,较2007年高出达10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利率倒挂,人们存款意愿降低,造成银行存款部分流失,银行信贷规模持续缩减。鉴于风险和管理成本因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50%,并且要求保有定期存款、购买理财产品或仅办理承兑汇票,存贷款利差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等,企业实际贷款利息远高于正常贷款利息,接近甚至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这对于本来就在寒冬中蹒跚前行的中小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资金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发展瓶颈。对于我区来说,大型企业寥寥无几,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对于我区在创造就业、贡献财税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其顺利“过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从我国实际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既包括企业自身问题,金融体制、政策环境等企业外部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一)企业自身原因
1、盈利能力差。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社会认知度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因而盈利能力普遍较差,难以获得稳定、高额的利润。企业一方面无法从自身生产经营中取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又因还贷能力的不足,造成申请贷款的难度大幅提高。
2、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虽然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同时也表明其生产经营缺乏稳定、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经常因各种各样的内因或外因而难以为继。据2011年召开的“中国企业金融高峰论坛”上,主办方永安信基金表示,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足三年,而资金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面对中小企业如此境况,银行当然是不肯贷款了。
3、信用差。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一部分中小私营业主,缺乏诚信,不谋企业长期发展,只看中眼前短期利益,欠帐、赖账情况屡屡出现,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整体形象,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便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了较为严苛的标准。
4、缺乏有效抵押资产。中小企业融资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对于固定资产少,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土地厂房、营业办公场所以租赁为主,生产设备及其他资产不足以抵押的中小企业而言,很难从金融机构得到贷款。
5、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管理和财务上的混乱,既与中小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有关,也与部分管理者综合素质较低或不懂管理、法制观念淡薄有关。抽逃资金、财务制度不规范,报表账册不全,财务信息虚假等现象非常普遍, 银行为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将付出高昂的费用,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甚至通过“两本账”等手段来欺骗银行和税务机关,偷税漏税或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出现,从而迫使 银行对中小企业更加惜贷。
6、普遍缺乏融资人才。目前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融资产品相应较多,而不同金融机构的产品又各有不同,其中的差异性非专业人员很难做出准确和全面的理解。由于没有相应的专业融资人才,中小企业很难在众多金融产品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时多数中小企业又不善于对自身进行包装策划,因此融资成功率较低。
7、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在融资方式上,中小企业仍然较为依赖和信赖银行贷款,在银行贷款行不通的情况下,则会考虑小额贷款公司或其他民间借贷方式,对新出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不了解,不接受。甚至由于担心企业控制权旁落,而排斥股权融资方式。
(二)企业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首先我国的政策一直是向国有企业倾斜,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 即使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佳,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这些企业以“国”字开头,有强大的国家信誉作后盾,因此更偏向于向国有大企业贷款。而在信贷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贷给国有大企业多了,则意味着贷给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就少了。其次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全适用于中小企业,如《担保法》、《商业银行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企业贷款条件和抵押担保的要求,是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的。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也相应不足。如2010年设立的***创业担保基金运作仅一年多,就因一笔不良贷款,政府不愿代偿而中止;市区目前没有一家真正从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国有担保公司;对民营担保公司服务中小企业缺乏配套风险补偿和扶持政策等。
2、银行体制原因。一是国有大银行近年来已实际采取 面向大企业、大城市发展战略,如贷款管理权限上收,减少三线城市及县级区域网点等。二是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受机构网点、人员的局限,辐射面小,因此也通常把目标市场定位于高端客户,重点争夺大企业,中小企业受到冷落。三是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一定程度上无法弥补其贷款风险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四是中小企业贷款一般规模小、期限短、时间急,银行贷款程序较为复杂,耗时较长。五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及市场较为落后,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六是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等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人力成本高,事倍而功半,同时国家对银行风险的宽容度并不大,责任追究的严厉,令所有银行信贷从业人员主观上都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贷款。
3、直接融资渠道过窄。除银行贷款外,目前中小企业缺乏直接融资渠道。虽然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开通以来,一些规模较大,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逐渐上市,但是对于许多优秀中小企业而言,上市融资的门槛依然过高。同时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条件虽然与上市标准有所不同,但相比之下,也并无明显偏低。
4、民间借贷无序存在。民间借贷是以银行为融资主体的有益补充,但目前国内民间借贷市场由于缺乏规则与监管,而较为混乱,高利贷倾向严重,甚至部分融资中介机构从事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行为。较为规范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太少,门槛又高,限制也多,利息同样偏高。融资租赁在我市也少人问津。
5、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更为关注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风投、创投主要目的是获得高额投资收益,同时对于风险的要求则必须是可控的。因此风投、创投对企业和项目的关注主要还是停留在拥有较多固定资产的制造业,特别是拥 有专有技术,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工业企业。风投、创投多是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并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规范和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迅速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投、创投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获得丰厚回报。对于软件、物联网、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风投、创投则由于控制风险等因素而很少考虑。
5、融资担保行业发展遭遇阻碍。从我市情况看,融资性担保机构自2011年4月清理整顿结束以来,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面临崩溃的风险。一是银行不放心,对担保公司设臵了较高的准入标准。甚至在2011年底,某国有大银行传出已印发的内部文件规定,申请准入的担保公司必须是中央部委、省、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成立,而其中的“控股”是指“政府绝对控股”,连“国企控股”也不行。如新闻属实并得到其他银行效仿,民营担保公司将会被排除出融资担保行业。二是企业不认可,同时担保费的收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三是中小企业实力、效益和信用等问题,也增加了担保公司业务开展的难度。四是担保公司自身信用也较差。2011以来,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先后曝露问题,如向银行提供虚假资料,挪用贷款人资金,超范围经营,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成为民营担保公司难以为继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多种不利条件下,特别是担保公司自身原因,预计除富登和少数几个服务钢材市场的担保公司外,我市民营担保公司将很快面临一次大面积停转的命运。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
(一)企业自身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1、解决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差对策探讨。提高盈利能力,一般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价格,增加销售规模,或者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企业生产销售属于企业内部经营问题,政府不宜也不能参与,能够采取的措施也仅仅是通过组 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或帮助企业获取各种表彰、荣誉、认证等,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方面,区政府是无法擅自减免企业税费的。但我区每年进行的企业奖励是否可以发挥减轻企业负担的作用呢?从我区对企业的税收奖励情况看,奖励金额仅仅是企业实际缴纳税收区级留成的10%。如是国税,仅为企业纳税金额的约1%,如是地税,也不足企业纳税金额的4%,且只有极少数纳税较多的企业能够获奖。因此,如要通过纳税奖励达到减轻企业负担的目的,一是要大幅增加获奖企业数量,具有普适性;二是要大幅提高奖励标准,不能只是隔靴搔痒。而这是我区根本无法做到的。
2、解决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与缺乏有效抵押资产对策探讨。中小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和有效抵押资产,是中小企业的共通性问题,很难找到有效地解决办法。除部分具有专、特、精特点,且拥有较多固定资产的工业企业外,普遍无法解决。而要使多数中小企业达到专、特、精的标准,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法治和创业投资环境等。
3、解决中小企业信用差、管理水平低对策探讨。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和管理水平,应当首先增强管理者的个人品格和法制观念,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有关法律法规。管理者品格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而管理水平低,则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及法治观念。就前者来说,道德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对于后者,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是较为严格的,甚至如抽逃资金已被列为刑事犯罪。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却始终不能规范,主要还是中小企业管理者主观上不愿意,客观上也难以做到。规范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则意味着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可能对外披露,企 业可能需要多缴税,增加管理成本,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也可能降低。因此只能依赖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
4、解决融资人才缺乏对策探讨。要求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增加融资人才是不切实际的。优秀的融资人才对于收入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其要求,即使高薪聘用了融资人才,企业也不是时时需要融资,因此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一是通过特殊政策鼓励本地金融人才创业,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策划服务。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将发达地区优秀的融资顾问公司吸引到我区创办分支机构。三是由政府出资设立政策性融资服务机构。
5、解决融资渠道较窄对策探讨。解决融资渠道较窄,主要还是依赖国家政策的调整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等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如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的发行条件、适当放宽融资中介的准入和监管标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贷款银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中小企业自身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因素,自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将不再成为问题。但经过分析我们看到,中小企业自身问题是由中小企业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区政府所能够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仅仅是使企业在信息和沟通方面得到些许改善,而问题却依然存在,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中小企业自身问题方面给予过多的关注和较大投入,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企业外部原因解决对策分析
1、国家政策与银行体制调整仍需时日。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虽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并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但在执行层面,有关部委仍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未能有效扶持中小企业,许多的法规和政策仍然停留在过去,而要做出全面改变以适应中小企业特点和要求,相信短期内仍无法实现。同样,期待银行改革体制也不现实。商业银行不论其所有权属性,逐利均是其基本特征。大城市、大企业既能够给银行带来较大收益,也能够保证风险被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区政府的协调工作无论力度再大,也不可能改变现有银行监管和经营体制。
2、现阶段区政府可采取对策探讨
(1)鼓励直接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均属于直接融资。目前,区政府对于企业上市融资,制定了较为细致的奖励政策。而对于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尚未出台相应政策。根据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所作的调研报告提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在发行中仍存在部分需要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发行周期较长,环节较多,时间不可控,一般在六个月至一年半,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不相适应;发行门槛过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标;发行费用偏高,除票面利率外还需承担中介费用;担保问题突出,发债企业无法提供反担保,对担保机构的要求过高,有的甚至要求政府兜底风险等。尽管问题重重,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仍然为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例,2009年11月23日第一只集合票据发行以来,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发行36期,募集资金总额106.12亿元,其中2011年,共发行22期,募集资金66.23亿元,同比2010年发行期数增加83.3%,发行规模提高89.83%。因此,我区可以通过奖励或补贴发行费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和协调发行事宜,尽其所能的帮助企业解决发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开展直接融资。(2)规范民间借贷。一是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苏政发[2011]151号《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我省将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加快科技小贷公司试点进度。对此我区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争取农村和科技小贷公司名额,鼓励农村和科技小贷公司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既会扰乱社会和金融秩序,也能造成民间资本的大量蒸发,不利于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也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并以此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因此我区应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三是要防范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高息是民间借贷的本质特征,任何企业如果长期依赖民间借贷,必死无疑。因此民间借贷只能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合理补充。我区应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建立长效监管体系,将民间借贷利息控制在合法范围内,保证民间借贷有序发展。四是保护合法经营的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目前社会上的投资中介公司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其中既有从事违规、违法业务的企业,也有合法从事投资中介的企业。在打击非法中介的同时,不能对该行业给予全面否定,应肯定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对于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疏堵并举,趋利避害,保护和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3)针对专业融资机构开展有针对性地招商。一是引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构。风投创投虽对投资对象较为挑剔,但它的投资不需企业提供资产抵押担保,手续相对简单,企业也不存在还款压力,而是与投资机构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收益。二是引入融资租赁机构。融资租赁是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特定程序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是与银行信贷、证券、信托、保险并驾齐驱的五大金融工具之一,在我国发展还相对滞后,我 市目前更没有一家从事融资租赁的专业公司。因此发展融资租赁,引入专业机构,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设备购臵资金问题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三是引入专业的融资顾问、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融资中介是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开展融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缺乏融资人才,不了解融资政策、渠道和产品的问题,区政府可以研究设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机构,聘请专业融资人才,或者与有关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辖区内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无偿咨询和策划服务。
(5)继续发展融资担保行业。2011年,我市融资担保行业,特别是民营融资担保企业遭遇到严重挑战。目前我区共有18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不含**)合计为11.2亿元,最大1.1亿,最少5000万,平均6580万元。18家担保公司中,国有2家,分别为*****建设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但均未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外资分支机构1家,为新加坡***旗下**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分公司(总部在南京);其余均为民营担保公司。主要存在问题包括业务开展困难,虚报业务,抽逃资金,违规开展资金拆借,逃避检查,甚至个别企业有违法吸收社会资金的可能性。2012年民营担保企业将迎来更为困难的一年,自身信用遭到质疑,部分国有大银行甚至计划全面取消民营担保公司的准入。而融资担保公司对于无法满足银行抵押担保要求的中小企业成功取得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难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内忧外患之下,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担保公司的融资服务功能,应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实施相应的引导和扶持政策。
一是进一步清理规范融资担保机构。积极配合省市监管部门,将部分违规经营、超范围经营的担保公司给予清理,支持符合条件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增强企业实力和服务能力,保证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对贷款担保费用给予一定补贴。针对担保费在一定程度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情况,山东、河南等部分省市已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在办理银行贷款产生的担保费用,给予财政补贴。目前江苏省及我市均无此政策规定。因此我区可先行研究制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用补贴政策,待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后,再行废止并转而执行上级政策规定。
三是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我区中小企业服务力度。要达到引导鼓励担保公司服务我区企业的目的,必须辅以相应的鼓励措施。因此对实力较强、运作较为规范,且在我区注册并在我区纳税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我区可择其二三开展紧密合作,对其当年服务我区企业数量和担保规模达到相应标准的,可以按照担保公司实缴税收的区级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四是积极引入优秀担保公司。尽管我市民营担保公司出现诸多问题,但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拥有实力雄厚,发展迅速的民营担保企业。如苏州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其注册资金为5.5亿元,2011年在保余额达50亿元左右,年利润在5000-6000万元,***一家担保公司每年就能为苏州地区中小企业解决几十亿的融资。因此通过招商活动,争取***或其他优秀民营担保公司入驻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可以更好地为我区中小企业服务。
五是成立国有担保公司。进入2012年以来,成立区级国有担保公司变得越来越有必要。首先实践证明,民营担保公司具有过多的逐利性,违法经营、超范围经营现象较多,自身丧失信用,银行对与其合作心存顾虑,许多担保公司实际无法承担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功能。特别是2011年底传出 的某国有大银行规定申请准入的担保公司必须是中央部委、省、地市级政府全资或控股的消息,对于民营担保行业更是釜底抽薪。同时我省工商银行在去年末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全省范围内除**担保外,暂停与所有担保公司合作,并于2012年初重新开展准入审批,预计将有一大批民营担保公司被工行排除在外。甚至如莱商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在担保公司准入谈判中也对国有和民营担保公司采取了双重标准。如上述新闻一旦被证实并被效仿,民营担保公司将失去其基本生存环境,而我市市区目前尚没有一家真正从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国有担保公司,因此届时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再也无法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得到银行贷款。为应对可能到来的不利局面,我区有必要成立由财政出资设立的国有担保公司。首先银行信任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也不会从事违法、违规经营;其次国有担保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实行优惠担保费率,减轻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第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担保公司有资格申请国家免征营业税政策,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担保公司运营成本。只要担保公司配备合适的专业人才,做到不受干扰的独立运营、规范操作,相信风险是能够做到可控的。如**县财政局出资1亿元设立的**担保公司,从2009年成立以来,累计为**县340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1.9亿元,目前在保余额5.4亿元,尚未出现一笔代偿。当然,融资担保仍然是一项风险较高的行业,即使是国有担保公司也应当具备承担风险的决心和能力。
第四篇: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乡镇财政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探讨乡镇财政解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乡镇政府财政困境为研究对象,从财政体制的视角分析原因,并提出取缔乡镇独立的财政职能,由县级政府实施统收统支管理体制,以解决乡镇财政困境问题。
【关键词】 乡镇财政困境 成因分析 分税制 统收统支
一、引言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对缓解我国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困境、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贡献卓著(周飞舟,2006)。但是,在为中央政府带来巨额财政收入的同时,分税制的实施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日益严峻的乡镇财政困境即是其中之一。乡镇政府是中国五级政府中最基层的一级,服务的对象是中国最广大的农民。乡镇财政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财政运行效果不佳,很多乡镇财政甚至陷入困境。
时至今日,论述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内文献甚多,讨论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探讨改善分税制体制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效果;二是探讨解决基层地方政府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困境的方法;三是探讨规范和管理预算外收入及非预算收入问题。遗憾的是,国内文献对于中国最基层且最接近广大民众的乡镇政府的财政困境问题关注较少,而探讨解决乡镇政府财政困境的研究更是鲜有涉猎。
县级政府财权和财力固然有所欠缺,但是通过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可以部分弥补这一缺口,而且通过现行的三级财政扁平化财政管理模式,通过省直管县,可以更大程度上解决县级政府面临的支出问题(贾康,2002)。但是对于我国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其与县级政府的财权、财力相比,县强乡弱则更为明显。
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分税制体制下乡镇政府的财权、财力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使其已难以成为一级财政。因而可以考虑取缔其独立的财政功能,将其作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县级以上政府继续实行分税制的大环境下,县级政府对辖区采取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从而为乡镇政府解困。
循此思路,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归纳了目前我国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成因;第三部分探讨了取消乡镇财政职能实施体制改革的必然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对策建议部分,提出了当前实施统收统支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二、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
分税制设计的是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之间的分配格局,但是这种格局对省级以下财政,尤其是对县乡两级财政也会产生巨大影响。首先,原来属于县乡收入的部分企业税收按分税制规定划为中央收入;其次,按照中国目前的财政体制设计,上一级政府有权决定它与下一级政府采取的财政划分方法,所以各级财政遵循“本级优先”原则,中央政府的做法被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效仿,上级财政都将税源集中且易于征收的税收划归本级财政,最终形成了层层向上集中的收入分配格局。而现行分税制对各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并未明确划分,导致支出责任层层下放,这就造成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基层政府的收入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支出责任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
1、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
分税制改革后县乡财政的财权大大缩小,事权不断下移,成为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贾康、白景明,2002)。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的资金集中度得到提高,省级政府的资金集中度更是平均每年增加2%,市级政府同样在想方设法提高资金集中度(周飞舟,2006)。财权和事权对称的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均有自己大宗稳定的、与事权相适应的财源,而乡镇财政却没有自己大宗稳定的税源。上级财政在财力分配上层层“向上集中”,将大税种、大税源划归到自己手中,而将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税源分散的小税种“甩”给了县乡政府,造成县乡税收增长乏力。
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政府还要负责诸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本该属于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而这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又不是均匀地分配给各级地方政府的。由于上级政府拥有分配公共服务的主导权,往往把本应承担的责任推给下级政府,下级政府不堪重负。从而使现行财政体制造成的收入上敛以及地方教育支出沉重成为造成乡镇财政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周飞舟、赵阳,2003)。对于乡镇政府而言,财权和财力的丧失、事权的加重,收支的矛盾愈发加剧。
2、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
如果一个国家要强调地区之间的财力均衡和社会公平,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
度(Robin Boadway,2006)。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基层政府收入与支出的不匹配,需要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等方式来弥补。在地县本级财政支出里,本级财政收入大约占65%左右,上级转移支付占了35%左右;而基层政府即县乡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达35%,部分山区农业乡镇依赖度甚至更高。因此,转移支付成为基层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的财政体系中,四种主要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形式均有自身的缺陷:税收返还的设计是为了鼓励地区兴办企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与建设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相背离;一般目的转移支付的测算基础不够科学,实现不了财力与事权的匹配;过渡期转移支付的规模很小,起不到太大的调节作用;专项拨款名目太多,很多专项拨款需要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这种转移支付资金数额的决定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解决“基层政府可利用财政资源的巨大区域性差异以及贫困地区日益严重的财政收入短缺”这一农村公共财政的最大问题,最为科学可行的制度——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随着分税制推行而建立起来(黄佩华,2002)。因此,转移支付的不科学、不完善是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李茂生、陈昌盛,2004)。
3、农业税费改革,大幅减少乡镇税源
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农业税改革之前,农业税和农业的提留统筹以及其他的集资收费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点。县与乡镇政府对农业税费实施了划分,县政府保留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农业税,乡镇政府则主要依靠提留统筹和其他的集资收费。这导致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倒闭、转制之后,农民负担突然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县乡政府而言,农业税、提留统筹以及面向农民的集资收费远远超过了其他税收,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主体。这成为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背景(周飞舟,2006)。
2002年,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取消了村级“三提五统”,2004年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其他农业特产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这些都是山区农业县乡镇的“看家”税费,这些税费的取消导致乡镇财政锐减。税源锐减、财政减收直接挑战分税制在农业乡镇的运行基础。
4、举债负担沉重
由于财政收支缺口大,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支出需要,转移支付又存在时滞和配套资金的问题,因此乡镇政府将举债作为财政开支的主要来源。
在乡镇二、三产业落后的情况下,县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收入。近年来,原料成本上涨,传统种植业盈利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间接制约了县乡财政收入的增长。此外,个别乡镇领导利用借款搞投资,形成重复建设,投资后没有形成经济效益,承担的债务无法偿还,也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债务包袱。
在税源短缺、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债务严重制约了乡镇政府发挥其为辖区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的功能。并且基层财政的债务危机,如果处置不当,任其发展,也会影响上级财政的安全和基层社会的稳定。
三、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分税制实施愈发艰难
一是乡镇分税制已有名无实。尤其是山区农业县乡镇,税费主要来自于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烟叶税也只在少数乡镇征收。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其他税收更是微乎其微。在无税可以分享的局面下,乡镇财政已然失去了分税和开支的基础。
二是税收征管与财政体制脱节。税源减少,导致乡镇财政工作重心发生转变,乡镇开展税收征管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也就日渐减弱。为节约征收成本,税务机构对一乡一所的机构作了调整,一个基层税务所要管辖几个乡镇的税收。并且,乡镇税务机构只对上级税务部门负责,乡镇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税收部门的协调能力日渐减弱,已无法形成协调机制和工作合力。
三是财政管理措施乏力。在分税的范畴内不管制定怎样的财政管理体制,其管理措施产生的作用都不会大,反而会因财政管理不到位,引发一些财政管理、财政支出、财政考核等方面的问题,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有必要思索一种有别于分税制的管理体制,以解决乡镇财政日益严峻的现状。
2、取消乡镇政府的独立财政职能
财政联邦制理论认为,从经济效率上考虑,由最了解信息(并且具有做出正确决策动机)的人做出决策能够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比中央政府在了解公共服务偏好信息(以及
成本信息)方面,由于更贴近当地居民而具有天然的优势(王雍君,2007)。因此,理论上来看,作为最贴近普通民众的乡镇政府,在收集和处理民众对公共物品的偏好信息以及提供农村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具有最佳优势。然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乡镇一级财政,名义上是基层财政,但一直缺少相应的财力支持。分税制之前基本上就是“吃饭财政”,实行分税制后,基层财政上划中央很多,乡镇政府保运转、保工资更加困难。近年来,随着农业税取消,乡镇政府职能和财政供养人员上划,税务、金融、工商等机构己经按经济区域而非行政区域设置,维持原有乡镇财政体制的配套环境己经发生重大变化。财政系统如仍坚持按乡、镇行政区划建立乡财政机构,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配套环境。并且,占乡级支出大半的乡镇教师工资由县级统一发放后,乡镇财政的主要任务只剩下政府人员工资支出,乡镇财政的内容就更虚了,在省地方财政级次中,乡镇已称不上一级财政。作为一级财政的作用和必要性,已经不复存在。
3、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
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又称“收支两条线”,基本特征是中央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并且中央政府统一制定所有收支项目管理办法,一切开支标准也同样由中央政府统一决定。地方政府组织的财政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地方政府所需的相关支出全部由中央财政另行拨付。
无论是从税源的分布情况、预算管理级次、金库的建立,还是从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置来分析,乡镇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一直很不完备。因此,可以考虑撤销乡镇一级财政,简化财政级次,由县级财政对乡镇财政实施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
四、对策建议
处理好县乡两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关键就是要科学界定县、乡两级事权和财权。就当前的乡镇财政实际情况而言,可以考虑在县级以上政府继续推行分税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乡镇一级财政实施统收统支的管理体制,以解决日益严峻的乡镇财政困境。
1、乡镇收入纳入县级收入
不再对乡镇下达税收任务,国税、地税及财政所在乡镇征收的税收、非税收入不再区分乡镇,全部纳入县级收入。同时,取消对乡镇税收工作的考核,乡镇的财政收入数量不再作为评估乡镇政绩的依据和标准。
2、县级财政承担乡镇支出
乡镇收入收归县级之后,乡镇所有支出也相应由县级财政按照部门预算的原则统一核定后给予财力转移支付补助。基层干部可以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上。
3、鼓励税源建设
乡镇税收任务取消后,其对税源建设、税收征管的积极性肯定会减弱。要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可以把乡镇辖区内的个人建房装修税、部分车船使用税、畜牧行业税等税收委托给乡镇代为征收,并将征收额度的补助返还乡镇,用于补充业务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
4、防范新增债务
规范乡镇支出,防范乡镇新增债务。例如,对待乡镇赤字方面可以采取以奖代补及共同消化的办法,帮助乡镇消化财政赤字。对县级以上安排的乡镇项目建设配套经费由县级全额承担,避免乡镇发生新的债务。
5、抓好过渡期管理
实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继续实施分税制前提下进行的,因而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更替需要过渡性的政策和时间。过渡期间,要坚持利益分配格局、预算管理权限、资金管理和财务审批权限不变,确保乡镇的财政支出不影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ean Oi,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J].World Politics,1992(10).[2] 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6(6).[3] 贾康、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2).[4] 朱清: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J].财贸经济,2010(3).[5] 王春娟、焦雨生:分税制下的县财政来源分析[J].当代经济,2007(4).
第五篇: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教学秘书直接从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高校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秘书队伍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邢台学院为例指出了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不重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秘书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教学秘书科研能力低等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 队伍建设 现状对策
教学秘书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好坏,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整个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的教学秘书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给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提出了重大的挑战。经过对邢台学院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调研,发现教学秘书队伍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不重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
第一,高校对教学秘书的工作缺乏准确的评价和认识,教学秘书的作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秘书从事的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其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成果体现在日常繁琐、细碎的“杂活”中,这种工作与专职教师的科研成果相比,相对不明显。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教学秘书的工作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在教学秘书的配备上很随意,这不利于教学秘书队伍的健康发展。许多高校都在抓教学管理工作,很少有学校专门对教学秘书这个群体进行政策层面的队伍建设研究[1]。第二,部分人认为,与专职教师相比,教学秘书从事的是基层教学管理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像专职教师的工作那样重要。在师资的培训、引进和结构方面,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难以与专职教师相比。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指标,涉及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等,所以在师资引进方面,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学历、职称等条件。在培训方面,也多倾向于专职教师的培训,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往往被忽视。第三,与行政部门人员相比,教学秘书是弱势群体。在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关系上,往往是行政部门发布文件,教学部门执行。行政部门常常处于管理者地位而不是服务者地位。在教学秘书和行政部门人员的互动关系中,教学秘书是弱势群体,是被管理者。所以,在涉及待遇问题时,没有哪个部门能主动想到教学秘书的待遇问题。教学秘书处于工作繁琐、劳累而默默无闻的地位,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学秘书队伍的结构:年轻化、职称低、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方面,我院教学秘书多在30岁到40岁之间,占70%,40岁到50岁之间的占20%,其他年龄段占10%。学历方面,我院从2002年升本之后,新进教师基本上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这些教师往往先从教学秘书岗位做起,他们不仅学历较高而且较年轻。原有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但数量较少。新进教师和原有教师做教学秘书的原因也不太一样。新进教师主要是“不得不做”教学秘书(因为没人愿意做教学秘书);原有教师做秘书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系部课程较少、个人学历较低无法胜任教学任务或家庭精力牵扯较少、愿意坐班等。新进教师的加入使教学秘书队伍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趋势,整体素质提高。但与专职教师队伍相比,教学秘书中学历最高者为硕士研究生,没有博士研究生;职称多为初级或中级,基本没有高级职称。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学历及职称偏低,素质也参差不齐。从专业结构来说,教学秘书的专业来源多样,不具备专业化特点。由于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不如师资队伍建设那样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教学秘书的专业五花八门,缺乏具有本学院专业知识背景或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背景的专业人员。更有甚者,某些教学秘书所学的专业与其所在系部的专业南辕北辙,难以对教学管理和本专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创新,无法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等更高层次上提出相关建议,无法成长为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3.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
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成为队伍建设的最大问题。教学秘书岗位无吸引力,人员流失量是学校所有岗位中最大的,甚至出现“无地可去了才干教学秘书”的现象。在无人担任教学秘书时,会由系部领导找教师个别谈话,做工作,动员教师做教学秘书。而一些教学秘书“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有机会就要求辞去秘书一职。我院自2002年升本以来,教学秘书岗位空缺时,由新进的硕士研究生顶岗的情况较普遍。这些教师一般在坐班3年之内转岗做专职教师,其职位由后进的教师替代。所以某些系部出现新人一来,旧人立即辞去教学秘书的现象。教学秘书的频繁更换,严重影响了该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及稳定性,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第一,岗位歧视现象。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是为教学提供服务。由于高校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对教学秘书的工作却不够重视,教学秘书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教学秘书低人一等,只有胜任不了教学的人才当教学秘书,时有对教学秘书轻视、责难的现象发生。第二,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教学秘书工作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使教学秘书疲惫不堪。教务工作无小事,教学秘书的任何一点小疏忽,就可能造成教学环节出现问题,是“事故多发”岗位。工作干好了是应该的,但稍有疏忽就会背上教学事故而影响评奖评优和职称晋升。工作繁杂责任重而待遇远远比不上专职教师,导致教学秘书工作无成就感,心理失衡,影响工作积极性。
4.教学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不强。
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标准是教学和科研成果。我校教学秘书属于教师系列,参加专业职称评定。从目前情况看,我校教学秘书存在科研成果少、科研水平低、科研形式单一等问题。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使其无时间进行科研,有的教学秘书甚至几年都无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水平不高,大多是一般学术论文(多为省级刊物),创新少,学术价值不大,大部分的教学秘书参与的科研项目以市级、校级居多,层次较低。科研形式单一,教学秘书的科研形式主要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形式较单一。缺乏科研时间致使其科研肤浅化,欠缺实践检验,造成科研项目申请难、批复难,影响了高校教学秘书整体的科研创新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秘书忙于日常事务,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秘书疲于应付常规性工作,致力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教务处和其他部门下达的任务。教学管理能力在低水平徘徊,工作效果不佳。与专职教师相比,教学秘书用于自我提高和进行教学管理研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客观上影响了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二是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少,自我提高的机会少。与专职教师相比,学校基本上没有对教学秘书的专门培训和素质提升,教学秘书缺少培训、进修、交流和提高的机会,难以适应高校对于基层教学管理者的需要。教学秘书一般很少教课或根本不教课,难以实现教学相长,因而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吸收新知识、站在学术前沿进行科学研究,大大限制了教学秘书的专业视野,使其专业素质无法提高。
二、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
1.转变观念,重视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第一,转变观念,重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对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岗位。教学秘书为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应充分肯定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人文关怀,尊重教学秘书的工作成果。在政策制定上,使教学秘书能够享受其他岗位人员同等的待遇,创造合理的发展空间,鼓励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以提升其专业知识。第二,做好规划。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那样,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结合,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发展规划中。做好秘书的选拔、任用,严格把关,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扩充教学秘书队伍。注意教学秘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等。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服务水平高的教学秘书队伍。
2.提高教学秘书素质,打造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
第一,加强对教学秘书的业务培训、进修力度。将教学秘书的培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培训目标、方式、激励措施等,确保教学秘书培训工作有章可循,使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教学秘书一要具有管理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二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经验方面,要加大教学秘书培训的力度,加强对教学秘书现代办公技术、教学管理所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在理论水平方面,加大教学秘书在职深造的机会,学习多种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或本专业知识等,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提高管理水平,使教学秘书在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理论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做高水平的专业管理者。第二,加强教学秘书的专业化建设。专业化建设是教学秘书适应新发展,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也是教学秘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和扩大教学秘书工作的高度和深度指明方向。对教学秘书而言,专业化建设是提高职业声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队伍本身发展的长远规划[2]。高校领导应重视教学秘书的专业化建设,引进或选任相关背景的专业人才担任教学秘书,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将教学秘书打造成专业能力强、管理素质高、在更高层次上发展的一支队伍。第三,教学秘书自身应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关注本专业发展状况,提高业务素质,以便为本专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3.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教学秘书队伍。
第一,摒弃岗位歧视思想,消除对教学秘书的偏见。教学秘书岗位并不是不重要,只是因为此岗位缺乏吸引力导致无发展前途的人或新进教师流动到此岗位上。但是,从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来说,对于教学秘书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胜任这项工作。教学秘书职位重要,对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应尊重教学秘书的工作,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第二,增强教学秘书岗位的吸引力,稳定教学秘书队伍。对教学秘书群体给予政策层面上的支持,体谅、关心教学秘书的工作,注重教学秘书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空间。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划定工作范围,缓解教学秘书紧张疲惫状态、减轻工作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绩效制度,体现教学秘书的工作成绩,适当提高教学秘书的福利待遇、薪资水平,使教学秘书岗位报酬与岗位贡献成正比,吸引、留住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第三,教学秘书要正确认识秘书岗位的重要性,学会尊重自己。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紧张,没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耐心是无法胜任的。因此,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应通过展现个人工作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赢得高校各方面的尊重。
4.提高教学秘书的科研水平。
第一,为教学秘书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教学秘书科研能力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时间少。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和教学秘书工作量的大小,落实定编定岗工作,根据工作量保证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编制,减轻教学秘书的工作负担,使其有时间参与科研。在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建设方面,完善教学管理设施,推动教务管理系统发展,提高教学秘书工作效率。第二,重视教学秘书的职业发展,鼓励教学秘书进行教学管理研究。教学秘书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鼓励教学秘书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科研创新,形成实践中出科研的科研创新模式。在科研立项方面,鼓励教学秘书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总结,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研究。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撰写教学管理研究论文,使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结语
优秀的教学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而教学秘书是保障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性环节,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必须重视并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要针对当前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整改措施,加强教学秘书队伍建设,使教学秘书在岗位上能够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推动高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梅.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2]姜琼玮.浅谈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J].科教文汇,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