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概述
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概述
【摘 要】 政工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事业单位思政工作与时俱进开展的保证,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事业单位在政工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完善政工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政工信息化建设 管理机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开展也受到巨大影响,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将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
1.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对于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部分单位相关人员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一方面,部分政工人员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较深刻,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扭转观念,对信息化正眼相待。另一方面,部分年轻的政工人员虽在信息化建设中热情高涨,积极建设相关网站,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源上传到网站上,但对于思政工作自身的意义却疏于理解,片面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上上网、发发资料、聊聊天等简单的工作方式,而没有意识到思政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只做表面文章,而应切实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于单位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有所帮助。另外,还有部分人认为政工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技术操作人员来完成的,政工人员只需将所需材料整理出来,后期工作便可不用理会了,在这种心理下,便产生了“坐、等、靠”的工作状态,很不利于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最后,部分单位的领导并没有对政工信息化建设足够重视,认为其对单位的发展意义不大,因而不能对政工信息化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阻滞了政工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2政工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政工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但在当前部分事业单位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第一,硬件设施不到位。部分单位或者主观重视程度较弱,或者客观条件尚不具备,致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无法开展。第二,网络建设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在网站建设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因而最终建成的网站,内容单一且形式单调,各版块设计和整体布局不合理,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网络的使用频率,也难以保证内部职工的及时利用和学习。第三,在网络的使用上还不到位。网络建成后,能否起到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很多政工人员则不闻不问,不能兼顾反馈效果,没有与单位职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另外,没有充分借助网络这种虚拟体上由于不需要真实姓名,部分职工可能更容易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这种优点,并借此及时了解单位职工的思想状况,排解掉他们的不良情绪,化解掉较低级的思想趣味,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利于思政工作的稳定开展。
1.3政工人员自身素质和技能不到位
政工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配的复合型政工人员。而在当前的政工人员中,很大一部分还没有达到思政素养和信息化技术操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程度。相当一部分政工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机械化地会些简单的操作,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布信息,扩大宣传,并通过多媒体方式展开教育活动等,当前的能力还未达到。另外,随着对政工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信息技术操作人员在进行基本的思政知识培训学习后,也加入到政工队伍中来,他们虽然有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但对于思政理论的掌握却较为肤浅,达不到深入认识和领悟的程度,因而整体工作表现也往往差强人意。
1.4政工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政工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化管理意识,但在当前的部分事业单位中,还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并没有对政工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管理,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约束;另外,对政工信息化内容的管理不够认真,对于网站的内容设置等并没有从宏观上予以调控。另一方面,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政工建设的相关内容在网站上发布后,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其不被篡改,同时,也没有通过对网站内容的适时检查强化政工内容的安全性。
2.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建议
2.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
应通过日常宣传以及会议座谈等方式,在政工人员中树立起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推广。首先,应重点做好政工岗位上一些老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使他们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固步自封必会被淘汰这一状况。其次,对于热衷于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对信息化建设对于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没有足够认识的政工人员,由于他们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对于思政理论的消化吸收,因此,应强化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通过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不仅充分掌握思政理论,且能找到思政理论与信息化建设更好的结合点,从而在政工工作中逐渐发挥骨干作用。再次,对于“坐、等、靠”状态的政工人员,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同时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对于当前个人从事政工工作的必要性。最后,相关领导也应对政工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重视,积极予以支持,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2.2完善政工信息化平台建设
政工信息化建设应首先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此,首先,应保证硬件设施的及时到位,对于计算机等相关的硬件设备,应配备齐全。再次,应不断完善网络建设。不断丰富网站内容,不仅在网站上设置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且能将知识与员工的工作生活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案例来补充网站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在建设网站时,在大量的文字版块之外,应添加相应的视频宣传,以加深员工对思政内容的记忆。在版面的设置上,应收放自如,在体现一定政治严肃性的前提下,也要不失活泼,增强网页的吸引力。最后,网络建成后,还应充分使用。不仅将思政工作内容传播出去,也应同时将单位员工的意见及时收集回来,通过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以及心理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政工作。
2.3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应根据当前政工工作的特点,逐渐培养起政工队伍中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及时对政工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让他们了解一些计算机维护以及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计算机操作技术高而思政素养不够高的政工人员,应强化他们的理论学习,通过让他们对岗位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促使政工信息化建设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2.4健全政工信息化管理机制
第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政工人员的行为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予以规范,使政工信息化建设有章可依,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下顺利进行。第二,应加强对于网站的安全管理,通过对政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思政信息的安全性。第三,相关领导应通过日常的检查监督,强化对政工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开展。
结语:
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进步举措。鉴于当前在政工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并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以保证政工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国平.强化基层政工干部信息化素质[J].政工学刊,2010(12).[2] 吴友明.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01).[3] 曾艳.切实加强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开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6).[4] 王兴华,姜欢.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实践思考[J].新长征,2010(05).(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第二篇:法院信息化建设概述
法院信息化建设概述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由于各地法院经济发展不平衡,我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还很落后,还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跟上全国法院网络建设的步伐,基本停留在纸质办公,信息化办公应用的很少。近几年在上级法院的指导、本院领导的重视下,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的突破。我院通过争取上级法院的装备配发,现在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台电脑,极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法院通过和电信的合作,组建了完善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法院干警通过网络,可以查找各种资料,及时解决许多问题。2008年,我院开通了平利法院网,开始在网络上公布一些审判信息,案件情况,法律文书的发布,对于人民群众了解法院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增加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度,展现了法院的公开、公正。同年,视频会议系统安装调试成功,进行应用阶段。通过视频会议,待在院里就可以及时参加最高院、省高院的一些会议,观看听取会议精神。结束了以往一有会议就要驱车去省城开会的历史,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对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也在这年安装完成,进入应用阶段。通过电子公文平台可以迅速收到全县各部门文件,一些紧急会议、通知可以立刻传达到干警,法院的一些工作情况也可以及时发往各个单位,促进法院的工作。2010年,在省法院的统一指导下,安装了
《法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将法院人事信息情况汇总输入到电脑,这对于法院法官晋升,法院干警工作调动都增加了便利,通过在系统修改,干警的工作信息更加完善,保存也更加方便。同时给各审判一线业务庭安装了《中国审判法律应用支持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收集了详细的法律法规、案例,法律文书的写作要求、文本,对于审判一线发法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在进入法院大楼的门口安装了门禁系统,配发了金属电子探测仪。极大改善了法院的安保工作情况,保证了法院干警的人生安全。今年,同在在三个审判法庭安装了电脑和打印机,实行电子记录庭审笔录,当庭打印,由当事人签字,进一步保证的法院审判工作的公开、公正。
根据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和设备配备情况,法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于2009年招录了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公务员,专门负责法院的信息管理工作。
二、信息技术对法院工作的重要作用
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审判业务信息为中心,同时强化法院管理、案件执行、审判监督的信息应用,完善以审判质量、效率评估的体系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通信系统建设、音视频系统建设,法院管理系统建设,积极落实各项便民措施。一是通过网上立案、电子签章、大屏幕公告显示、网上信息查询、远程诉讼,在线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审判工作效率,降低人民法院司法成本,方
便群众诉讼,减少当事人诉累,使群众能充分感受到诉讼的轻便快捷。二是通过对人民法院审判信息及其他各项工作信息的及时采集处理、分析评估,实现案件类信息管理、司法统计类信息管理、法官信息管理、案例信息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三是对案件从受理、分案到审理、归档等全过程实现信息化,为审判监督、案件质量评查、绩效考核等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支持。四是通过门户网站,实现法制宣传、信息查询、案例查询等。
通过信息化建设,把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领域的有效供给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支持法院的电子化服务系统建设,为审判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整合法院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法院内网与外网的共生互动,建设完整配套的信息与服务的供给体系,使网上法院成为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成为法院内部沟通的主渠道,成为服务审判工作的重要工作方式。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法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环节,大量的法院信息分部在各业务庭室和综合部门,缺乏统一的开发和整合,虽然有的中院机关内部的办公网络,实现了公文转换、电子邮件等办公自动化的功能,但是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管理中心,各部门的资源无法共享,尤其是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造成上网信息各行其是,还存在着上网信息比较滞后,有的上网信息比较陈旧等问题。据了解,全国法院已建设内部网的法院还不到20%,甚至有的高级人民法院还没有建成内部网。从整体来看,经济发达的地区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建设的好,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要好。但从局部来说,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也发展不平衡,各基层法院的信息网络建设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应用水平都不及中级法院,中级法院的网络建设不及省高院。
四、下一步的计划
根据我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逐步完善已有的审判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等。进一步完成远程提讯系统、科技法庭,完成法院与基层法庭的视频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等。尽快完成内网建设,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隔离。完善法院大楼的视频监控系统,保障法院干警的人身安全。
通过几年的努力,争取逐步建成一个上通最高院,下通基层法院、法庭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平台,实现全国法院各单位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最终将建成与最高院业务部门的互联的的法院信息综合网。并利用这个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发法院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就可以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统一的法院内部信息网络,由此逐步建立法院系统内部信息资源交换中心,开发电子邮件、电子电文交换、网上
会议、综合信息查询等应用系统,实现综合服务功能。
第三篇: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
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动财政公共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与非税管理系统等财政部门进行工作上的对接,这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必需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推进自身信息化建设。文章就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现状,针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现状;问题;措施
财政部曾发布了《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会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加强了对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监管力度,也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发展财务信息化,因此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严峻考验。随着事业的发展及业务处理方式的更新,原有管理系统就没法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应付大量的报销业务、账务处理、编制报表之外,还要应付业务部门数据查询,为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提供数据及报表,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单位内其他部门难以获取及时、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导致有些部门不能理解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与财务部门难以配合默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向他职能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
财务信息化系统实施后,财务部门可以及时、快速、精准地掌握财务信息情况,为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依据。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快速处理和及时传递各种会计信息,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二)提升财务服务能力,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第一,财务部门可以宣传最新的财政政策和单位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第二,财务信息的公开,可以使职工及时获取自身相关的信息,如工资、各项报销审批流程等;第三,让各业务部门快速获得业务资金往来信息,提升了财务服务能力,也有利于实现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三)实现了资源共享
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等协同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单位内部其他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相关财务信息;财务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合理授于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不同的访问权限,使其能在财务系统中获取有用相关的财务信息。通过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未给予足够重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目的只是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已,并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对单位整体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对财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认为财务部门就是用电脑记记账,报报报表,对于财务分析、财务控制、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财务信息不够重示。
(二)财务信息化相关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财务信息化在我国起步较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如:如何实现财务数据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如何划分不同使用者的权限问题;如何规范信息化的流程问题等。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影响了财务信息工作的安全,也给财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隐患。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功能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必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处在一个高风险的开放环境中,财务信息数据相对其他数据对环境以及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大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都没有设置防火墙,导致财务信息可能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丢失、泄漏,或者是财务系统受到恶意攻击,这些情况都将可能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现实中,有些事业单位安全风险和防范意识薄弱,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缓慢。
(四)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既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还要十分精通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但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计算机能力只能应付日常简单的维护工作,碰到专业计算机网络问题时,大都束手无策。特别是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精通计算机网络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因素都将制约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应对措施
(一)重视和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首先要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单位领导要转变观念,认识财务信息化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的作用,利用财务信息系统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和教育,让其适应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需要。
(二)健全和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内部资源进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只有以这种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事业单位才能根据这些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和有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为保证财务信息传递及时、信息完整、信息系统管理符合单位内部控制要求和网络信息技术安全的要求,降低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风险,财务部门必须建全和完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使得财务信息化工作程序科学、操作流程规范合理、报表文件统一和信息资料完整。
(三)实现财务信息化与单位管理一体化
财务信息化系统与单位内部其他管理系统各自独立,未能实现数据共享,存在 “信息孤岛”现象,以致于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距离现代事业单位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管理创新的系统工程,事业单位应将财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单位数字化建设中,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事业单位要以财务信息为核心,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努力实现财务信息化与单位管理一体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数据中心,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同时,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单位管理工作的需用。事业单位应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统一的标准数据字典和结构,以实现信息标准化。
(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一支既要具备财务知识,又要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包括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财务信息系统软件操作等培训。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推进和应用,要求财务人员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应尽快转变工作观念,加强学习信息化知识,以适应财务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技能。同时,财务人员也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母砚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探讨[J].中国外资,2013(04).[2]张庆云.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路径[J].科技视界,2013(29).[3]刘德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析[J].中国投资,2013(09).[4]李康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5]王景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第四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比,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显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建设水平低,信息化平台功能也比较落后。具体而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的变革增添人事管理信息建设难度
事业单位正处在重大的历史变革期,很多新政策开始实施,事业单位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正在逐步展开,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模式的不确定性加大。比如一些绩效工资、社会保险等重大的人事政策与配套制度,都还没有完全的确定下来。因此,对于各个事业单位来说,今后的人事管理工作到底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每个方面的标准会定在什么程度,都还没有确定,选择购买或是开发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软件显然都缺少标准。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开发水平低下
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自身而言,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要实现将这些内容完整地融合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去,需要开发人员不仅要有着长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经验,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软硬件水平。但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人才储备水平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加之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多数时候并不会为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开发而单独引进相关人才,导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开发水平一直比较低下,影响了其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过慢
与现代化企业相比,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并没有达到人力资源管理同等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上的人财物投入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理解,单位领导不重视,很多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还停留在满足日常管理工作水平,没有将之视为单位战略发展的高度予以考虑,自然也就不会投入大力量强化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包括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工作,管理职能比较混乱,往往出现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品种繁多的信息化软件平台,制约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二、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人事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人事信息资源在人事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更是其核心内容,推进人事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以此为中心。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事信息数据库。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千头万绪,涉及人员多,每个员工的信息又不一样,在时效性与准确性的要求下,传统管理方式更是难以满足。通过建立人事信息数据库,可以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人事信息数据库的完善。要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人事管理信息不断进行完善,逐步养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应用。与此同时,加强对动态化信息的收集。事业单位的改革事业正向深入推进,政府在事业单位管理上的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要通过收集最新政策信息,提高人事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进而更好发挥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
(二)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硬件建设
毫无疑问,硬件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如果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平台不能建立在网络基础上,是很想象的,也无法真正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建设,为整个单位的内部资源共享奠定基础。人事管理工作涉及到单位的每一位员工,也与大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建设单位局域网,可以有效整合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更能够将人事工作所涉及的职称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激励管理以及调动退休等管理业务实现共享,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硬件建设。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事业单位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将自身置身于网络,很难想象事业单位能够对社会先进人才形成多大的吸引力,事业单位的封闭显然无法满足其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开发
仅仅是简单从市场上购买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系统,很难真正满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所需,必须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信息化应用平台的开发,使其反映各个不同的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满足人各自不同的需求。一方面,积极推广规范化的事业单位人事信息代码,使不同的事业单位也可以在人事管理工作领域开展合作,以确保互联网共享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信息化建设人才,在充分分析本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即使是难以做到这一点,也应该做到核心模块的自我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一些特殊需求。特别是要做好基于网络的软件平台系统的信息安全工作,人事工作涉及到员工的隐私,也有许多秘密、机密级别的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必不可少。
第五篇: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述
第一节 事业单位概述
定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特征:1.服务性
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2.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
3.知识密集性
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
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
的主要手段。
4.公立公有性
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公立公有 三大活动特征
1.设立目的为了向社会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务 2.履行职责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
3.运行方式
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事 业单位的发展
性质: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 支。它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
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宗旨: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 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第二节 事业单位改革
存在问题
1.政事不分 2.管办不分
3.投入机制不健全
4.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改革基本情况
1.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力量。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 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 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2.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 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 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3.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
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 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4.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改革和管理; 3)坚持开拓创新,破除影响公益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
4)坚持着眼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
5)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与行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相衔接,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改革的主要任务
(1)划分类别
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主要从事公益服务,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
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个类别
(2)实行政事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内容
1.科学划分类别
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2.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 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
3.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转企改制 完善过渡政策
4.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
明确改革目的 改革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人事制度
人事管理的目的
人事管理的地位
人事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中的首要职能,他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居
核心和关键地位。
人事管理的作用
人事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事管理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3.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人事管理基本原则
1.公开平等原则 2.竞争择优原则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原则 4.依法管理和精简原则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1.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基本思路
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 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在按行政级别 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3.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建立解聘辞聘制度
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 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 建立选人用人实际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 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4.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第三节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考核
岗位设置管理原则
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岗位设置类别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岗位设置的等级
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
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级、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 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级别,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岗位不分 等级
工作人员的考核
考核目的为了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并为其聘任、续聘、晋升、奖惩、培训、解聘以及调整工资待遇、调整岗位提供依据
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民主公开原则 3.注重实绩原则 考核内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主要内容是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考核程序
1.考核的准备工作
2.考核的实施工作(中心环节)
被考核人个人总结、述职
主管领导人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 考核等次意见
考核组织对主管领导人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核 事业单位负责人确定考核等次
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人
3.考核的扫尾工作
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存入本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