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政工信息化战场突击
在政工信息化战场突击
中原腹地,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进入白热化阶段,在陆、海、空、二炮等各参演部队的中军帐中,一批佩戴军校校徽的人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他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一场场信息化背景下的重大军事演习现场。
他们就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的广大教员。在短短5年间,由一个培养图书档案通用人才的学历教育系,一跃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信息化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10多项成果开创了全军第一:创立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学科,完成首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通用标准体系,研制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也作战指挥教学模拟系统、编写首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专著、编制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术语标准。
转型:开创政工信息化新领域
军事信息管理系的前身是图书档案系。学科建设在全国百余所大学同类专业领域里享有盛誉,情报语言学、信息组织与检索、档案管理与保护等专业是学院的特色品牌。从创立到现在,共获得国家级、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多项;拥有戴维民、张琪玉、谈正信、王兰成、张正强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档案标准化领域、文献机构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直与辉煌同行的团队,却在近年来接二连三地遭遇尴尬。
2003年7月,王兰成、黄海鹰、郑晨阳、范韫4名教员到成都军区某部调研。这个部队正在组织一场以信息对抗为主要内容的实兵演练,站惯了讲台的他们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演习活动,都异常兴奋,主动向部队提出观摩演习的请求。当部队领导了解到他们是从事图书档案专业教学的教员后,委婉地拒绝了。军校教员进不了部队的演习场!调研归来,该系全体教员干部大会上,这件尴尬事成为大家痛苦反思的焦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一年的秋季,全军停止了图书档案专业本科生的招生,以此为教学任务主体的该系,顿时陷入了头顶光环却“没饭吃”的窘境。两个月后,全军第15次院校工作会议作出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通用学科向军事学科转型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久,该系被列入了裁撤的名单。
就在该系苦闷、徘徊、思考的同时,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大潮袭来。该系党委在一次次学习讨论中形成共识:要紧紧抓住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积极做好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依托原有学科和人才队伍的优势,在信息化战场续写新的辉煌。转型!该系全体教员干部开始了一场刻骨铭心、脱胎换骨的“士兵突击”。
在总结近20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撰写了5万多字的“军事信息管理学科构建”研究报告,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军事信息管理学与军队政治工作学融合,推进图书馆学、档案学向军事信息管理、军队政工信息化等军事新学科转型,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2005年,“军事信息管理”学科被正式列入军队院校第二轮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以政工信息化为主体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管理”被总部批准为重点建设方向,标志着我军首个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学科正式确立。由“政工信息技术”、“政工信息管理”、“政工信息系统”等多个研究方向构成的学科框架体系,得到全军教学工作评价专家组的高度认可,称他们“开辟了政工信息化新领域,开创了一个新学科,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接着,该系成立了全军政治工作信息化研发中心、全军干部信息化研发培训中心、全军档案信息业务系统论证中心。同时,按照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政治工作3个知识模块的集成要求,重新设置了信息资源管理、保密档案、计算机模拟与信息安全等新的教研室。综合优化配置了师资队伍,调整10多名教员向军事学科交叉,引进11名具有部队经历和信息专业技术的人才,并为所有教员逐个量身定制专业方向、教学课程、科研课题。分设若干教学小组,组织跨教研室甚至跨专业系开展政工信息化研究和教学。
研发:拓展政治工作作战功能
没有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就无法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这件事让该系领导深深感到,要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必须加快政工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而基本术语的标准化则是政工信息化标准化的基础。
2007年上半年,该系紧密结合军事斗争准备,着眼政治工作信息化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围绕政工信息化基本术语的编制,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联合攻关,收入了涵盖政治工作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军队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作战指挥等方面的相关术语,共250多条。他们组织专家对入选词条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述方式进行阐释,撰写释义条目及英文对应词。
今年1月,这项成果顺利通过全军专家组的评审,并被批准为国家军用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规范了军队政工信息化基本用语,填补了国家军用标准体系中军队信息化术语的空白。
2007年5月,他们在部队调研时发现,一些部队苦于没有专门的模拟系统,以致政治工作作战网上模拟演练难以真正对抗起来。
部队的需求就是使命,战斗力生成一天也不能等。调研归来,由2名专家教授领衔,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的课题小组马不停蹄地投入研发。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攻关,他们成功研制出一套“政治工作作战指挥教学模拟系统”。
研究课题必须对接部队实际,贴近战场需求,对这一条“钢规铁矩”,该系博士生王玉媛深有同感。2006年,国防科大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王玉媛,考取了王松林教授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方向博士生。在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时,王玉媛将选题定在了自己熟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上,选题因与军队政工信息化建设贴的不紧,被王松林当即否决。王玉媛担心转换到新的研究领域,难以按时毕业。王松林看出她的畏难情绪,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就论文本身来说,我也可以让你通过,但我今天让你通过了,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你却通不过。”
在王松林的指导下,王玉媛将论文题目聚焦于《基于语义网构想的军队政工网站建设研究》。课题好改,但研究过程却充满艰辛。因为语义网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军队政工语义网”更是军队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不仅对王玉媛是个极大的挑战,对王松林本人也是一个不小的困难。王松林指导王玉媛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还针对她的这篇论文专门开设了课程。由于课题研究难度很大,眼看毕业在即,论文撰写进度却一直很缓慢。早已完成论文的同学对王玉媛说:“你如果选择当初的课题,不但能按时戴上博士帽,也不会这么费心劳神了。”王玉媛回答:“能为我军下一代政工网的建设闯出一条路子,晚点毕业也值得!”
破解:着眼政工信息化难题
2004年暑假,黄海鹰副教授等到驻云南某边防团调研。这个边防团所属分队分
散在近千公里的边防线上,最远的一个分队离团部有300多公里。为提高部队信息化执勤能力,团里在两年前就建起了局域网,连通各分队。他们调研时,却发现了一桩怪事。当时,正值这个部队开展主题教育。半年时间里,该团宣传股的一名干事带着宣讲提纲,翻山越岭,足迹遍布所有执勤点,行程累计达上千公里。
手段已逐步迈向信息化,思维依然习惯机械化,怎么能行。第二天,黄海鹰等与该团领导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让团领导认识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政治工作,如果还是“粗放型”的运作模式,就会落后时代发展要求,陷于被动、掉队落伍,甚至丢掉阵地。黄海鹰等结合该团的实际情况,连夜起草了一份利用网络加强政治工作的方案。针对官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缺乏的问题,他们回院后还专门寄去一批教材。该团根据他们的建议,很快对网络进行了优化改造,网络阵地终于“活”起来,“火”起来了。
近年来,该系先后组织150多人次,深入全军部队和总部机关调研,及时解决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推进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
空军某部是上级表彰的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这个单位2002年就建成了局域网,并实现了网上办公。2008年3月,郑晨阳副教授到该部代职政治部副主任。一天。她发现机关各办公室电脑的网线都被拔了下来,连局域网也关闭了。经了解,原来是过几天上级要来总结他们连续20多年安全无事故的管理工作经验,为担心网络安全在这个节骨眼上“冒泡”,所以就将网络暂时停掉了。
“怎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拒绝信息化,怎能为了怕出事就不干事。”次日,郑晨阳特意讲了一堂信息安全专题课,讲授了开展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和措施。课后,郑晨阳又分片逐个单位对每台电脑和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帮助整改。很快,网线重新插上了电脑,官兵们又可以尽情地在网上冲浪了。
随着部队“网民”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如何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中掌握涉网官兵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为进行正确思想引导提供分析依据和决策支持,王兰成教授将目光瞄准了政工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撰写了《关于自主研发军队网络舆情分析决策系统的建议》研究报告,写进了国家军事学课题“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专著,获得全军军事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除了为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外,该系还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研制了一系列开展政治工作的实用软件。
2004年,该系参与研发了“军队政治工作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平台”,这项全军军事科研十五计划课题,构建了国内第一个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数字化平台,制作了一个功能完备、使用便捷的应用软件,建立了一个综合反映军人个体和群体特征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生成、机上调查,数据存取与查询、统计分析等研究功能和手段,使军队政治工作的分析方法和研究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得到实现,既能测试军人的基本素质,又能反映军队的现实思想动态。他们对部队2000余名官兵进行实验性调查和数据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提升:锻造政工信息化英才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拥有一批先进的美式“霍克”防空导弹。美军闻讯后十分惊慌,专门制定了对付该导弹的作战计划。但实战中这些“霍克”防空导弹始终没有露面。事后才得知,伊军中竟无人懂得这种先进武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中这个常用的案例,让该系领导认识到,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对打赢信息化战争至关重要。为此,他们创立了一套从博士、硕士到政治干部任职教育多层面教学的政工信息化教学体系。
――针对政工信息化人才信息素质差异大的问题,他们构建了“传授信息化知识、增强信息化能力、提高信息化品质”的“三位一体”人才素质模型。
――针对政工信息化人才岗位多元的问题,他们制定了“决策型、领导型、管理型、技术型”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教学内容多重复合、内容更新快的问题,他们建立了“精选基础、突出应用、注重创新、追踪前沿”的动态型教学内容体系。
――针对训练与应用脱节、理论与实际脱钩的问题,他们建立了“实战需要-课题研究-专题教学-反馈分析-服务部队”的一体化教学运行机制。
此外,该系编写了《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军事信息素质基础教程》等一批政工信息化教材和讲义。开设了《军队政工信息化概论》、《军事信息安全》、《军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与政工信息化建设相同步、反映学科发展最前沿的课程和系列专题。
该系着眼政治干部的信息素质培养,在全军师旅团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军以上机关干事等任职教育各班次课程中,普遍开设了《军队信息化建设》、《政工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政工信息化专题课。
一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就广泛参与政工信息化重大课题研究,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迅速成长为部队政工信息化建设岗位的骨干。
[手记]
置身于新军事变革浪潮和信息化时代,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化严峻挑战为发展良机,实现了华美转身,再创新的事业。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牢固树立使命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的强烈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把勇于担当使命、敢于献身使命、矢志不辱使命的顽强意志和坚强决心,内化为当代革命军人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转化为应对危机,谋划打赢,提高履行使命能力的实际行动。
责任编辑 罗尔文
第二篇:信息化战争与“战场透明化”
信息化战争与“战场透明化”
内容摘要: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战争形态也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由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体化作战系统,体现出信息制胜越来越重要、武器系统的信息化、高精度打击、作战耗费比提高、战争结果一边倒等基本特征。战争的高度信息化尤其是战场认知系统能够使战争中的一方对另一方实现“战场透明化”,但作为一对基本矛盾,信息化战争必然出现针对“战场透明化”的防御与对抗技术,而且信息化战争系统中有其自身的缺陷,因此,彻底的、全面的“战场透明化”很难实现。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构成系统;战场透明化;防御;对抗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化战场上,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1,进行全时空信息较量的一种战争和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
战争形态经历了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过程,信息化战争是相对于机械化战争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信息的作用方面。以空军和炮兵为例,在机械化战争中,军队(武器)的火力和机动性能十分重要,信息起辅助作用,由于受到武器打击精度的影响,为了攻其一点而全面轰击,因此往往是“群起而攻之”;在信息化战争中,更强调单兵的素质和生存能力,利用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实施对目标的精确打击,作战效能大大提高,信息起着首要作用。信息在战争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技术从而在战争中大师使用,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同时,信息战和非接触、非线式战争成为信息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
由于在经济、科技领域的长期领先优势,美军是目前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军队。在美军于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攻击行动的目标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反馈作战平台使得火力攻击的整个过程只需10S左右的时间,实现了
2“决定性快速作战”。
3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有人将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急剧升值的信息资源;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非接触交战的作战行动样式。也有学者指出,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争的主体力量,作战空间全维一体、范围广阔、作战兵力密度小,信息流通结构网络化、作战诸单元行动一体化,夺取“制天权”、“制信息权”成为赢得战场主动权的关键,作战高精度、高强度、远距离、快节奏、非线式这五大特征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5
一般认为,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其必备要素有“五大系统”,即战场认知系统、战场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打击系统、支援保障系统,它们主导和支配着信息化战场的所有作战行动,是信息化战场战斗力的来源和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要素:第一,战场认知系统是“眼睛”——信息化的认识系统突破了传统侦察手段的时空局限,具有全方位、立体化、全天时、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和自动处理能力,这对于夺取战场信息优势、赢得战争主动权至关重要。第二,战场信息系统被誉为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主要由通信系统、其他信息传输系统构成,它把“陆、海、空、天、电”五维
3 1参见,陈家光、霍宏伟:《信息化战争研究不容忽视的三个不等式》,《国防科技》2004年第7期。2参见,潘路、戴杰群、韦伟:《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第2期。
引自,张蜀平、禚法宝、王祖文编:《直面信息化战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第172页。
4引自,程勤:《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与决策》2008年第6期。
5参见,刘伟:《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11-24页。6
耿海军:《解读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国防科技》2006年第7期。战场结合起来,成为作战高度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是高效发挥战斗力整体效能的倍增器。第三,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则是“大脑”——由计算机网络及其各种软件系统构成,通过对人类大脑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扩展使作战决策和指挥达成了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从而在战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决策、调度、指挥、控制并展开攻击。第四,战场打击系统是信息化战场的“利剑”——信息化战场的战场打击能力最重要的体现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武器系统对提高军事装备的性能、使用、操纵、指挥起主导作用,具有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在今天,武器系统所包含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性能优劣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最终将实现武器系统智能化、作战系统一体化,紧密配合、协同行动,形成一个有机的作战整体。第五,战场支援保障系统是信息化战场的“坚盾”——它是信息化战争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战武器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发挥其应有效能的重要保障,虽不直接参与“杀敌”,却对战场制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是因为信息化作战动摇保障难度大,必须依靠强大的支援保障系统才能完成,而且支援保障系统已经成为了战斗力构成的重要要素,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未来还会发挥更为重要的重要。
还有学者将信息化战争的未来趋势概括为联合、控制、精确、快速。7联合包括力量联合、作战联合、保障联合、人机联合;控制包括战争空间的多维化、全维化、数字化以及对战争力量、兵器兵力的机动控制;精确主要是指精确打击,直接的“暴力性”破坏效果减弱;快速是指战争进程、指挥决策、作战节奏的快速,比如各种“斩首”行动所体现出的速战速决效果。
然而,在笔者看来,无论哪种分类、哪种概括,信息化战争所体现的特点主要还是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信息的探测、收集成为克敌制胜的前提,武器系统需要信息化、智能化以提高打击精度(精度胜于数量),综合电子战要求协同作战和系统一体化,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指挥作战、信息对抗等等)并没有因为信息的重要性增强而变弱,作战耗费比 7参见,张召忠:《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253-324页。
大大提高,战争结果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一边倒”。
三、信息化战争能否实现“战
场透明化”
1.信息化战争能够实现“战场透明化”
本质上,如果我们说信息化战争能够实现战场的透明化,其实是说战场认知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透明化。
1:集成了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系统的C4ISR系统
在新型的信息化战争的情形之下,种类繁
2:号称全球最先进侦察机的“曙光女神”
多的卫星,各式卫星、预警机、侦察机、雷达、传感器、潜艇、声纳,可见光、红外线、多光谱、热成像、电视摄像、电子探测等手段共同作用,构成了全方面、全里程的监视网,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机械化战争时代无法探测以及探测不到的“死角”在信息化时代将不复存在。
在笔者所概括的上述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中提到,战争结果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等条件的限制而“一边倒”,主要原因就在信息化战争五大支持系统所构成的作战整体,能够充分体现网络优势的“倍增效应”与网络劣势的“骤减效应”8:对于占有网络与信息优势的一方,战场可以变得透明,而处于网络与信息劣势的一方可能因为设备受到干扰或打击而在战场中陷入“盲区”。信息网络的巨大作用,必然使“割筋断腕”式的“网络破坏战”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重头戏,双方将想方设法全面或局部瘫痪对方的网络体系——不言而喻,在网络战的战场上,占有优势的一方将提前取得网络信息制胜权。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双方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差距而出现“一边倒”的结局。即“信息化战场实现战场透明化”其实是针对具有信息优势一方而言的,这一论断对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并不适用。
2.信息化战场并不能实现完全的、彻底的“战场透明化”
我们完全可以猜想到,既然交战双方中的一方可能具备实现“战场透明化”的能力,那么,该方或另一方也有可能具备使战场“模糊化”的能力。换言之,使对方欲通过“战场透明化”来实现精确打击、摧毁的目标无法轻易实现。
2.1 既然有战场的认知系统,那么也必然有相应的防御与对抗技术来欺骗认知系统。
一是隐身与伪装。采用了新技术的隐身飞机、隐身坦克、隐身舰艇、隐身机场、隐身士兵系统等反射给探测器的信号特征将大为缩小并和空中、地面、水中的杂波相吻合,使对方难以从背景中分辨出目标;伪装技术亦然,过去的伪装技术因为技术含量较低,现代伪装技术更加成熟、更加难以区别。现代隐身与伪装进一步模糊了交战双方的感知领域。二是采取干扰与其他反侦察措施。毫无疑问,各种干扰器、干扰机、干扰船、甚至干扰卫星等为透明化的战场蒙上一层阴影,它们的功用是让对方屏幕上显示毫无价值的信号,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使打击的精度、效能大大下降。三是传统谋略。同时,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谋略和信息技术联姻使欺骗手段更加巧妙,双方不再局限于对作战行动进行保密,而更注重借助强大的媒体散布大量的假信息,并利用战场的特 8转引自,张书杰、苏剑飞:《信息化战场矛盾面面观》,《现代军事》,1999年04期。
点有意组织一些欺骗性的部署和机动,以增强对敌的“说服力”。四是信息过剩。在战争环境下,铺天盖地的信息提高了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甄别、融和、分发的要求,虚假信息容易被误当作真实信息,真实可靠、精确的信息可能就变成垃圾信息、模糊信息。现代信息技术虽然精确,但缺乏想象力,除了计算之外,始终不能像“人脑”一样通过想象力工作,可能无法考虑到心理、风俗习惯等不可量化的因素。在指挥作战决策过程中,意志和心理作为不可控因素,军队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决断能力的提升使得战斗中的一方完全可能通过打赢“信息心理战”使对方判断失误并进一步在局部战争中抢占先机。
可见,信息化战场中,作战行动绝不是无法造假和欺骗。隐身、伪装、佯动、示假、造势等传统反侦察手段以及信息干扰、信息堵塞、信息欺骗等信息化手段,可以隐蔽真正目标,使对方无法得到确切信息,从而使得全面的、彻底的“战场透明”变得不那么简单。
2.2 信息化战争中五大系统自身的缺陷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武器的确先进,能够实现五大系统的协同作战,将侦察、通信、指挥控制与打击联成一体,容易“无往而不胜”——但是,这并不表示信息化的战争系统没有缺陷。信息化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同样有着自身的缺陷和局限。例如,庞大的一体化系统对每一部分都有较大的依赖性,在无缝的联结性中,往往有许多可攻击之处,攻其一点即可能对整体造成重大损失,严密的系统由此而变得脆弱;因为信息化的战场评估主要依靠战场中摧毁的实物以及各种信息化设备、战斗人员的侦察报告,这些报告又着重反映对物质设施造成的破坏性,在大量的“战争烟雾”中难以确认人员的伤亡情况及具体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一体化系统又要求近程打击之后立即返回(否则可能无法脱身。当然,精确的远程攻击当然没有当场的危险之虞),此时,战场效果的评估精度往往不太准确,难以做到精、准、全;军队中人的素质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机联合模拟”更具有现实性,在和平时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的模拟、决策、打击、评估试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战时的防御水平和能力。
因此,即使我们承认战争初期战场是部分“透明”的,但信息化战争系统本身的“缺陷”却再次给全面的“战场透明化”蒙上了阴影。
四、结语
信息化战争中对于由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保障系统构成的信息化系统要求很高,尤其是战场认知系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战场透明化”,但由于伴随着信息化战争系统而诞生的防御对抗技术和反侦察手段,以及信息化战争系统本身的缺陷,战场并不能实现完全的“透明化”。“透明化”与“防止透明化”的关系,犹如攻击与防御的关系,作为一对基本矛盾,二者将并行向前发展,虽然在具体的战争中总有先进与落后、优势与劣势之分。
参考文献:
1.陈家光、霍宏伟:《信息化战争研究不容忽视的三个不等式》,《国防科技》2004年第7期。2.潘路、戴杰群、韦伟:《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电子商务》2010年第2期。3.张蜀平、禚法宝、王祖文编:《直面信息化战争》,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4.程勤:《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与决策》2008年第6期。5.刘伟:《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6.耿海军:《解读支撑信息化战场的“五大系统”》,《国防科技》2006年第7期。7.张召忠:《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8.张书杰、苏剑飞:《信息化战场矛盾面面观》,《现代军事》,1999年04期。
第三篇: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概述
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概述
【摘 要】 政工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事业单位思政工作与时俱进开展的保证,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事业单位在政工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更好地完善政工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政工信息化建设 管理机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开展也受到巨大影响,无论从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将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
1.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对于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开展中的重要性,部分单位相关人员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认识。一方面,部分政工人员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较深刻,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扭转观念,对信息化正眼相待。另一方面,部分年轻的政工人员虽在信息化建设中热情高涨,积极建设相关网站,并及时将相关信息资源上传到网站上,但对于思政工作自身的意义却疏于理解,片面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上上网、发发资料、聊聊天等简单的工作方式,而没有意识到思政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只做表面文章,而应切实通过信息化建设,对于单位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有所帮助。另外,还有部分人认为政工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技术操作人员来完成的,政工人员只需将所需材料整理出来,后期工作便可不用理会了,在这种心理下,便产生了“坐、等、靠”的工作状态,很不利于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最后,部分单位的领导并没有对政工信息化建设足够重视,认为其对单位的发展意义不大,因而不能对政工信息化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阻滞了政工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2政工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政工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但在当前部分事业单位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第一,硬件设施不到位。部分单位或者主观重视程度较弱,或者客观条件尚不具备,致使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无法开展。第二,网络建设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在网站建设上,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因而最终建成的网站,内容单一且形式单调,各版块设计和整体布局不合理,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网络的使用频率,也难以保证内部职工的及时利用和学习。第三,在网络的使用上还不到位。网络建成后,能否起到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很多政工人员则不闻不问,不能兼顾反馈效果,没有与单位职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另外,没有充分借助网络这种虚拟体上由于不需要真实姓名,部分职工可能更容易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这种优点,并借此及时了解单位职工的思想状况,排解掉他们的不良情绪,化解掉较低级的思想趣味,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利于思政工作的稳定开展。
1.3政工人员自身素质和技能不到位
政工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配的复合型政工人员。而在当前的政工人员中,很大一部分还没有达到思政素养和信息化技术操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程度。相当一部分政工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机械化地会些简单的操作,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发布信息,扩大宣传,并通过多媒体方式展开教育活动等,当前的能力还未达到。另外,随着对政工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部分信息技术操作人员在进行基本的思政知识培训学习后,也加入到政工队伍中来,他们虽然有较高的技术操作能力,但对于思政理论的掌握却较为肤浅,达不到深入认识和领悟的程度,因而整体工作表现也往往差强人意。
1.4政工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政工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化管理意识,但在当前的部分事业单位中,还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并没有对政工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管理,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约束;另外,对政工信息化内容的管理不够认真,对于网站的内容设置等并没有从宏观上予以调控。另一方面,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政工建设的相关内容在网站上发布后,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以保证其不被篡改,同时,也没有通过对网站内容的适时检查强化政工内容的安全性。
2.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建议
2.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
应通过日常宣传以及会议座谈等方式,在政工人员中树立起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深入推广。首先,应重点做好政工岗位上一些老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使他们从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固步自封必会被淘汰这一状况。其次,对于热衷于信息化建设,但实际上对信息化建设对于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没有足够认识的政工人员,由于他们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对于思政理论的消化吸收,因此,应强化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通过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不仅充分掌握思政理论,且能找到思政理论与信息化建设更好的结合点,从而在政工工作中逐渐发挥骨干作用。再次,对于“坐、等、靠”状态的政工人员,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同时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掌握信息技术对于当前个人从事政工工作的必要性。最后,相关领导也应对政工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重视,积极予以支持,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2.2完善政工信息化平台建设
政工信息化建设应首先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此,首先,应保证硬件设施的及时到位,对于计算机等相关的硬件设备,应配备齐全。再次,应不断完善网络建设。不断丰富网站内容,不仅在网站上设置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且能将知识与员工的工作生活相结合,通过相应的案例来补充网站内容,增强可读性。同时,在建设网站时,在大量的文字版块之外,应添加相应的视频宣传,以加深员工对思政内容的记忆。在版面的设置上,应收放自如,在体现一定政治严肃性的前提下,也要不失活泼,增强网页的吸引力。最后,网络建成后,还应充分使用。不仅将思政工作内容传播出去,也应同时将单位员工的意见及时收集回来,通过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以及心理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政工作。
2.3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应根据当前政工工作的特点,逐渐培养起政工队伍中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及时对政工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并让他们了解一些计算机维护以及信息保护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对于一部分计算机操作技术高而思政素养不够高的政工人员,应强化他们的理论学习,通过让他们对岗位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促使政工信息化建设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2.4健全政工信息化管理机制
第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政工人员的行为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予以规范,使政工信息化建设有章可依,在一种有序的环境下顺利进行。第二,应加强对于网站的安全管理,通过对政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在平时工作中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证思政信息的安全性。第三,相关领导应通过日常的检查监督,强化对政工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开展。
结语:
事业单位政工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进步举措。鉴于当前在政工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并不断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以保证政工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国平.强化基层政工干部信息化素质[J].政工学刊,2010(12).[2] 吴友明.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01).[3] 曾艳.切实加强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开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6).[4] 王兴华,姜欢.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实践思考[J].新长征,2010(05).(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第四篇:在人生的战场学会坚守
在人生的战场学会坚守
——《集结号》观后感隆隆的炮声,遍地流淌的鲜血带我走进了这部电影——《集结号》。影片的泪点不止一处,但最令我动容的是连长谷子地的坚守。战争打响时,他带领所有人坚守阵地,再艰难再危险都不曾退缩,直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战争结束后,他又为了维护烈士们的名誉而坚守!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集结号的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故事也算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心不能总是流浪。
人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活着总得为自己坚守点什么,有了坚守的目标,生活才会真正有继续的意义。
文天祥,当他被俘身处异乡,当他经受磨难时,他仍旧吟诵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爱国便是他的信念。设想,如果当初的文天祥没有坚守他的信念,只求苟活,又何来那些豪情万丈的爱国诗词,又何来世人对他的万般敬仰。
再看如今的季羡林,当他饱受“文革”摧残,当他沦为一个看门人时,他都没有放弃研究,从普通学者到北大教授。我们看到了,是他对古文字研究的执着,对理想的坚守。正是因为季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执着坚守,才会为人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会坚守是生命意义的关键。坚守,就是守住那些你的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比如人格、比如精神。无论是什么,不折不扣的坚守都会令人感动唏嘘,即便有的笨拙而顽强,有的执著而冷峻。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刘翔挑战自我,坚守一份理想;托尔斯泰高龄出走,坚守一份朴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守一份执着……
我们这个时代,水土流失的同时,人性也在流失,我们常常笑话愚公之不慧,孔子之不明;我们抱怨上天之不公,命运之不顺。在时代的大流中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坚守,放弃了曾今信誓旦旦的诺言或理想。在我们为他人的成功而羡慕眼红时,又有多少人想过他曾经的坚守付出?
坚是一种挺拔,而守却是一种柔情。坚是执着,坚执住生命所不愿也不能放弃的,守则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但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唯有坚守,才能保持自我,在人生的战场上学会坚守的人终将成为最后的胜者。
第五篇:在朝鲜战场上阵亡的中共高级将领
在朝鲜战场上阵亡的中共高级将领 1、67军副军长李湘(1914~1952.7),江西永新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9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春,志愿军六十七军准备迎击美伪军发动的新攻势——“春季攻势”。李湘受命后,带领作战参谋及军领导机关干部多次深入前沿侦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在敌军发动攻势前夕,他却病倒了。美军在“春季攻势”战役打响后使用了化学武器,李湘被细菌感染,病情迅速恶化。当时,军政委旷伏兆几次劝他赶快到后方医院治疗,他却坚持在指挥室里指挥,坚决不下火线。然而他的病情因细菌感染,转化为败血症和脑膜炎病,脑肿胀得像水桶一样粗大,虽经医生百般设法医治,终因抢救无效,于1952年7月8日13时与世长辞,从发病到去世前后只有8天,时年38岁。李湘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共青团,9月转为中共党员。长征途中,他两次遇敌作战而身负重伤,部队首长曾两次决定把身体虚弱的李湘留下。可李湘硬是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比坚强的信念,没骑牲口,没坐担架,历尽千辛万苦,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
2、50军代军长蔡正国(1909~1953.4),江西永新人。1953年4月12日晚上9时,五十军在一栋砖瓦结构的民房里,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由蔡正国主持。晚上9时40分左右,夜空里响起敌机的轰鸣声,外面传来了防空信号枪声。霎时敌机飞临上空,冲下来并投下了一批炸弹。其中的一颗正落在开会的屋顶上,弹片四溅,击中了正在讲话的蔡将军,他的头部、胸部多处中弹。当将蔡正国抢救进入坑道时,他已不省人事,呼吸极弱,由于失血过多,蔡正国于当晚22时与世长辞,时年44岁。4月13日中午,正在午休的毛泽东,被机要秘书叶子龙叫醒,在看了志愿军总部发来的电报后,毛泽东神情有些木讷地站着,好一阵才说:“蔡正国,蔡正国,不幸殉国,又折我一员骁将!”
蔡正国出身家境贫寒,少年时读过3年私塾,做过4年木工学徒。1932年4月在家乡报名参加红军后,参加了一系列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土城战斗中,一颗子弹钻进了颈喉肩窝部的深处。在没有任何治疗条件的情况下,他让战友们把他按在门板上,用刺刀挑出了弹头。他以惊人的毅力忍着剧痛,忍着难耐的高烧,艰难地跟随着部队继续行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蔡正国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随部队挺进山东。1945年9月,蔡正国担任山东军区第六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率部从海路挺进东北。在黑土地上,蔡正国参与指挥了新开岭、“四保临江”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1948年9月辽沈战战役开始后,蔡正国率部全歼兴城内的国民党守军,解放了这座古城。1950年10月19日蔡正国奉命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12月26日调任第五十军副军长。1951年3月中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回国休养,蔡正国担任五十军代理军长。
随即他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他麾下的十师二十八团荣获“守备英雄团”的荣誉称号。辽沈战役后,蔡正国担任四野第四十一军一二一师师长,上级命令该师先行入关接管北平,后来又作为入城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检阅。图为蔡正国儿子蔡小东与父亲墓碑合影。3、39军副军长吴国璋(1919.4~1951.10),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吴国璋同志正处在病中,住院治疗。而恰在此时,失散了二十多年,杳无音信的母亲有了消息,吴国璋很想去看望母亲,而母亲也正急于见到儿子。但是,作为部队的高级指挥员,吴国璋同志放弃了回家探望母亲的愿望,带病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10月6日,吴国璋同志在志愿军司令部开完会,乘一辆吉普车返回军部。当车行驶到平壤附近时,突然遭到美军飞机的空袭,吴国璋同志左肋处中弹,不幸牺牲,年仅32岁。吴国璋牺牲时,警卫人员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一份染上鲜血的账单,账单上清楚地记录着他从志愿军后勤部门借的100元钱的开支情况,连几角几分都未遗漏。吴国璋牺牲后,第39军军长吴信泉,亲自将这位红军时期就共同战斗的亲密战友送回国内,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图为解放战争武汉群众向39军首长献花,右起第三为吴国璋。在朝鲜战场上,第39军一直是志愿军的主力部队,作为第39军副军长的吴国璋参与指挥了一至五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中第39军大战云山,这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与美军交火。让所有人都振奋的是,首次与美军作战就重创美开国元勋师骑兵第一师,并歼灭骑兵第一师第八团。在此后的作战中,第39军越战越勇,越战越强。突破临津江,横城反击战,第39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功绩的取得都与第39军首长和吴国璋的正确决策、果断指挥分不开。图为2003年4月1日杨玉琦老人和她的大儿子吴继璋在烈士墓前。4、23军副军长、参谋长饶惠谭(1915~1953.3),湖北大冶人。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副军长、参谋长。1953年3月,金城反击发起之前,二十三军盯上了石岘洞北山,不是因为这是什么战术要点,而是因为该高地由美步兵第七师防御,可以利用这个高地,跟美国兵交手过招,锻炼部队,打击美国兵的士气。
3月6日晚上,参战部队在军饶惠潭参谋长的指导下,一次成功的偷袭,10分钟解决战斗,消灭美军一个排又一个班,毙 53人,俘3人,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为了23日的再次攻击,饶惠潭参谋长21日身先士卒亲自到石岘洞北山前沿观察,看好地形,摸准敌情,作出部署。1953年3月21日晚回到军部后,被一架美军夜航机炸中了住处,不幸牺牲,时年38岁。
图为饶惠谭墓碑。
从1950年10月25日入朝,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志愿军共牺牲(含病故)团以上干部213人(含毛岸英)。
其中军以上干部4人
李湘67军代军长(病故)
吴国章39军副军长
蔡正国50军副军长
饶惠潭23军参谋长
师以上干部11人
邱世清39军后勤部副政委
薛剑强39军116师参谋长
吴书39军117师政治部主任
罗春生40军118师师长
汤景仲40军118师参谋长
喻求清20军后勤部长
胡乾秀20军58师参谋长
蔡启荣12军35师副师长
李瑞雪67军200师师长
王珩炮兵第8师师长
张庆和空2师师长
团干部198人里,在一线指挥作战牺牲的有98人
其中团长24人
团政委15人
副团长24人
副政委5人
参谋长17人
副参谋长4
主任9人
其余的大部分(100人)是军、师机关的司政后的处长、科长等。
是在后方组织指挥、输送弹药补给、救护伤员、发动群众时被飞机轰炸牺牲,如毛岸英
我军被俘(以美军交出的移交名单为准)20700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