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08:3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第一篇: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某石化集团

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公司成品油销售,尽快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根据《**省加油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以集团发展战略和政府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加油站等零售业务,合理优化布局,进一步健全满足消费者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加油站网络体系。

第三条 整体原则:总量规划、区域布局,加快发展、乡镇优先,逐年递增、盘活经营。按年新增比例*%新增加油站数量,优先发展农村成品油市场,突出国道、省道、开发区及重点乡镇等市场,促进我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组织机构

第四条 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规划》的实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本方案由集团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实施并负责具体日常协调工作。

第五条 发展目标。结合“三化”协调发展方针及全省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按照省发改委、商务厅的规划批复精神,自2011年初至2016年底,公司加油站保障增设**座。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租赁加油站,优化布局,使公司所属加油站安排到车流密度较大的地段,促进加油站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三章 实施原则

第六条 本次实施范围以省发改委下发的《**省加油站“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内容为依托,重点向新建城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新修道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域和重点经济发展乡镇布局。

第七条 新建加油站选址原则:

1、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加快建设、以点带面、有序发展。

2、按照布局与消费增长相适应要求,充分考虑主要道路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机动车保有辆及增量等消费因素,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确定加油站的数量、规模、档次、布局、销量规划。

3、坚持规划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提高加油站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推动加油站尽快发展,与国内同业接轨争先。

4、坚持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建设和经营加油站的同时,注重安全环保、促进经济发展,并与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消防规划密切衔接。

第八条 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

1、间距要求

国道、省道沿线单侧每百公里原则上不超过6对;县乡道每百公里不超过10座;高速公路沿线配合服务区建设,原则上每百公里不超过2对;市区加油站服务半径控制在不低于0.9公里。农村新建加油站,应在远离国(省)道且没有加油站点的乡镇规划布局,原则上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设置,每个乡镇设置1-2个加油站。远离乡镇的农村建设加油站,站与站之间距离不低于6-8公里。

2、选址要求

禁止在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文物保护用地、仓储用地等非兼容性用地内兴建加油站;开口距离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口红线转弯半径切点以不小于100米为宜。

3、配套建设要求

加油站临路一侧宜设置非油性植物的绿化隔离带或花坛;新建加油站应配建公共厕所,免费向社会开放。新建加油站应与洗车等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考虑。

统筹规划加油站便利店等非油品服务设施。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大型停车场附近的加油站,要完善和设立非油品业务在内的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综合服务区。

4、安全间距要求

加油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站内设施与周边建筑物以及设施间相互间距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规范控制并执行。

第九条 新建加油站,要积极联络当地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招投标。对国道、省道和各区县繁华交通路口的加油站,要积极有序地做好新建工作。

第十条 各加油站必须与公司自备油库签订的供油协议,具备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

第十一条 加油站的新建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加油站管理办法》、《规划》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要求。

第十二条 新建加油站操作流程如下:

1、根据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和分区实施计划,在各地区发展联络人,搭建协作平台;

2、组建2-3人的筹备小组,落实项目承包责任人,提出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取得商务部门行业规划、城建部门规划和发改委立项,通过国有土地挂牌出让招标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办理审批准入资格等证照手续;

4、投资进行加油站基础设施建设,导入CIS系统,统一形象设计,购置相关设备并安装;

5、交付加油站经营队伍使用,开业投入运营,尽快盘活资产。

第四章 实施内容

第十三条 根据《**省加油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全省加油站计划发展**座。

第五章 激励措施

第十四条 为多快好省地建设加油站,公司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内外部积极性。按照是否有利于加油站立项、用地、手续报批等环节,完成建设后由集团一事一议进行奖励。

第六章 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各项目小组依据各自的职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有效的进行新建加油站的选址报批工作。

第十六条

项目小组任何成员不得违反上述程序和有关规定,不得违规筹建不合格加油站,建材及设备购置要保证质量,确保加油站运营安全,违者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项目小组要和运营队伍积极沟通,为加油站尽早投入经营做好整体协商工作,服务设施等要提前考虑,突出特色,打造公司自有品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集团管理中心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集团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

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

来源: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 作者: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 日期:03-02-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建设厅(规划局、委、局),有关地方商委(行业办):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要求,各地经贸、建设规划部门密切配合,编制了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目标和实施措施。但是,由于前期基础工作时间要求紧,各地在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指标标准、发布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操作性不强,存在着加油站规划数量偏多、基础数据不够完整和准确、规划指标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促进各地进一步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国家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的要求为指导,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布局科学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加油站销售服务网络体系。

二、编制规划的总体要求

(一)各地经贸、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见附件一)要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设定中长期目标,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规划。规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下同)两级。省级规划应明确规定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加油站控制总量指标、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地级规划应根据上一级规划要求进行编制,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加油站分区布点规划(包括绘制现状图和分布点规划实施图)。

(二)规划应列出所依据的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以及本地区建设发展规划和道路发展规划。要明确列出规划期限。

重要国家标准规范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等。

三、分析加油站现状及存在问题

规划应简述本行政区域面积、人口、主要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里程,主要道路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按照机动车类型列出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数量;现有加油站数量、销售总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并将加油站按等级、用地面积、销售规模予以分类。对加油站建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四、预测加油站需求,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总量控制指标

(一)加油站需求预测应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道路发展规划、机动车保有量及过境机动车发展趋势预测分析、不同类型车辆公里耗油量换算系数和日均行驶里程数,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预测加油站销售量增长趋势,并在加油站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测算加油站需求。

(二)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既要符合国情,又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国道、省道百公里加油站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6对;高速公路加油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原则上每百公里不超过2对;县乡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指标标准;城区加油站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不低于O.9公里。

(三)加油站规划总量控制指标应保证平均单站加油量不低于目前平均水平,并逐年有所提高。

五、制定措施,确保规划实施

规划应列出实施的步骤和措施。新建、改建、迁建、扩建加油站必须严格按照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和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任何部门不得越权擅自审批,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规划发布形式

(一)规划应报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

(二)规划一经批准即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三)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更改经政府批准公布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中有关布点的规划内容。确需调整的,由当地经贸、规划部门组织专家对当前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需调整内容进行论证,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同意后实施。

各地经贸、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对规划格式及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有条件的地区要在规划中对水上加油船(站)的现状、问题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规划布局的意见。尚未经政府批准发布规划的地区要尽快按照本地区《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见附件二)完成规划修订工作,上报政府批准后发布。

附件:

一、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

二、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组评审意见(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三年二月十八日

附件一: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概述

一、规划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五、主要结论

第二章 加油站(有条件的地区应包含水上加油船,下同)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简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列出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市、州、盟,下同)行政区划面积、人口、主要国民经济发展指标。

二、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数量

按机动车类型分别列出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数量

三、现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里程及主要道路机动车日平均交通流量

四、现有加油站基本情况

包括加油站数量、销售总量、分布等基本情况,并按等级、用地面积、销售规模进行分类,分别列出全省及各地的数据。地级规划应编制加油站布点现状图,对布点进行编号并作附表,列出加油站名称、地址、企业性质等。

五、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状,对本地区加油站建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三章 加油站需求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二、道路发展规划

三、机动车保有量和过境机动车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四、加油站销售量预测分析

列出不同车型公里耗油量换算系数、不同车型日均行驶里程及所采用的预测方法。若采用新的预测模型,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五、加油站需求预测分析

第四章 加油站布局规划

一、规划总体目标

加油站规划总量控制指标应保证平均单站加油量不低于目前平均水平,并逐年有所提高。

二、布局原则

三、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

百公里加油站数量,应分别列出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县乡道的数量;城区加油站服务半径;加油站单站规模(或等级),应分别列出城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

四、布局方案

列出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地加油站布局数据。地级规划要制定加油站布点规划方案和规划图,对布点进行编号并作附表,列出加油站名称、地址,提出控制红线距离等规划设计要点。

五、分实施计划和布点规划实施图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第三篇: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指导意见(改版)

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指导意见

总则

随着国家对加油站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规范化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需要,并减小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对加油站正常营业的影响,实现错峰改造,即加油站加油高峰时正常停业,加油低谷时停业或不停业改造。同时为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施工管理,规范设备安装、检测过程中的安全行为,特制订本指导意见。基本要求

2.1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07)、《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07)、《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术导则》(Q/SH 0117)、《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3059)、《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销售公司有关加油站建设及安全管理规定。

2.2 各省(市、区)公司可按照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的主要内容 3.1卸油油气回收系统(一次回收)

3.1.1从卸车点埋地敷设一根油气回收管线与加油站的低标号汽油储罐的气相空间联通,油气回收管线卸车侧安装截流阀、密封式快速接头和帽盖。

3.1.2原有汽油储罐内部卸车管安装防溢油阀

3.1.3卸车液相管无法安装防溢油阀时,汽油罐内所有油气回收管线、通气管安装卸车气相防溢油浮球阀

3.2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二次回收)

3.2.1加油机改造,汽油加油枪更换成套的油气回收专用加油枪、拉断阀、加油软管,采用分散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还要在加油机内部安装真空泵;

3.2.2从各汽油加油机敷设加油油气回收埋地管线,并汇总为一根管线至低标号汽油储罐,与其气相连接。

3.2.3所有汽油储罐的通气管地上部分汇总合并为两根排放管,一根安装球阀、顶部安装一个真空压力阀(带阻火功能),一根安装球阀、顶部安装一个阻火通气帽。

3.3油气回收装置(三次回收)

油气回收装置(三次回收)的安装及相应的电缆敷设、控制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三次回收)入口管线与高标号汽油油罐气相连接,出口管线及凝液回流管线与低标号汽油储罐气相连接。工程设计 4.1 设计单位选择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工程设计单位,应由各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负责,在板块入围的设计院中选取,并报主管领导签字同意。

设计单位应具有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资质和工业管道(GC2)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4.2 现场踏勘

4.2.1现场踏勘应由各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加管、质安等部门及设计院等部门人员进行现场踏勘。

4.2.2加油站调研勘察,应了解现有加油站内部地埋管路、电缆敷设的走向及埋深。无法提供现场管线资料的现有站,应采取管线探测技术确定现有工艺、电气及给排水管线。

4.2.3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部门,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和地方政府相关要求,对改造范围、改造方式【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分散式、集中式)、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相关设备设施改造提出建议,报主管领导及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批复后,设计单位据此进行方案设计。

4.3设计方案 4.3.1设计院提交的设计方案应包括总图、油气回收流程图及主要设备材料表等技术文件。

4.3.2设计方案报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由其组织加管、质安等部门,及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人员、设计院进行方案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复。

4.4施工图设计 4.4.1设备选型

由各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提供油气回收设备入围供应商名单,设计院依此选取相关设备。设备选型应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满足排放标准的原则,并采用安装简洁、方便的、现场改造量少的产品。并注意以下事项:

4.4.1.2同一区域宜选择同一厂家的设备,便于售后服务。

4.4.1.2年汽油加油量3000吨以上且汽油枪10条以上的加油站宜选用集中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其余宜选用分散式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4.4.1.3根据加油机内部空间选择不同类型的加油油气回收技术与设备。如二次回收分散式真空泵宜采用功率较小,可利用加油机原有电源驱动的形式,不宜另外敷设电源电缆。为减少储罐改造量,集中式真空泵宜采用电驱动的真空泵,不宜采用潜油泵驱动的真空泵。

4.4.1.4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应根据加油站周围环境、场地大小 和经营量选择。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油气最大处理能力宜为最大加油量的10%~20%。

4.4.2 施工图设计

4.4.2.1设计院依据批复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4.4.2.2加油站油气回收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无缝钢管,油品管道设计压力不低于0.6MPa,油气回收管道的设计压力应不小于0.13 MPa。不能采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等柔性材料管道。

4.4.2.3埋地钢制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的有关规定。

4.4.2.4与油罐相连通的所有管道均应坡向油罐。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 1%。当放坡坡度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油气回收管道上加装集液器,且管道坡向集液器坡度不应小于 1%。集液器宜靠近油罐设置。集液器有效容积应能满足液阻要求,宜采用 DN300钢管制作,集液器油气回收管道出口应高于进口。

4.4.2.5卸油和油气回收接口应安装DN100mm的截流阀、密封式快速接头和帽盖,现有加油站已采取卸油油气排放控制措施但接口尺寸不符的可采用变径连接,汽油卸油口、柴油卸油口及汽油回气管口应有明显的标识。卸油油气回收主管公称直径不宜小于 DN80。

4.4.2.6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应采取防止油气反向流至加油枪 的措施。当多台汽油加油机共用 1 根油气回收管道时,油气回收管道公称直径不应小于 DN50。

4.4.2.7在设计油气回收管路走向时,应尽量避开站内原有管路、电缆敷设。无法避让的,应错层交叉敷设。按照油气回收管线放坡要求,无法错层交叉的,应在交叉点将油气回收管路分为两根,交叉管上面敷设一根走气、下面敷设一根走凝结油,然后再汇成一根。

4.4.2.8在加油机底部与油气回收立管的连接处,应安装一个用于检测液阻和系统密封性的丝接三通,其旁通短管上应设置公称直径为25mm的球阀及丝堵,便于检测,不检测时应封闭。

4.4.2.9汽油油罐应采取卸油时的防满溢措施。宜在原有卸油管(罐内)加装防溢流阀,对于卸油管未经人孔盖直接进罐的加油站,不宜采用在罐内卸油管上加装防溢流阀,而应在罐内通气管及油气回收管线上加装防溢油浮球阀的设计。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5%时,应能自动停止油料继续进罐。

4.4.2.10所有汽油储罐的通气管地上部分汇总合并为两根通气管(均安装球阀),其中一根顶部安装阻火器及呼吸阀、另一根安装阻火通气帽,通气横管设计高度宜高于地面 1.5 米;呼吸阀的工作正压宜为2~3KPa,工作负压宜为-1.5~-2KPa;对于乙醇汽油的加油站,两根通气管上应保留干燥器。

4.4.2.11 对暂未要求安装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的加油站,宜考虑大于5000吨以上的加油站预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管道接口及 配电线路接口。

4.4.2.12由各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组织加管、质安等部门,及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人员、设计院进行施工图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复。

5、工程施工

5.1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选择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应由各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负责,在入围单位中选择确定,并报主管领导签字同意。

施工与安装单位应具有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和工业管道(GC2)安装资质。

5.2 施工准备

5.2.1施工前,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部门应组织分公司质安、加管等部门,及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并进行现场核对、确认。

5.2.2施工单位应详细了解油气回收改造内容,并对所改造的加油站进行现场勘查,并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应重点突出改造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影响加油作业的具体施工步骤及进度安排。

5.2.3施工单位编制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报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部门。

5.2.4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部门,组织分公司 质安、加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对施工方案审核后加,报主管领导签字同意。

5.2.5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质安部门应同施工与安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和HSE 承诺书,明确双方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应在合同中约束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动施工设计、油气回收设备及其附件的品牌型号、施工材料等,不得损坏现场设备设施。

5.2.6施工单位入场施工前,须对施工现场和加油站周边环境进行观测检查,开展防火、防爆、防触电、防窒息、防高空坠落等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并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做到一站一预案。将风险识别结果及控制措施报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质安部门审核确认。

5.2.7进场作业人员要详细了解、掌握实施方案、安全防护措施及要点,经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质安部门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

5.2.8作业前必须进行交底。进场前要进行设计、现场安全和现场技术交底,加油站长或现场负责人必须参加并接受交底后方可作业,涉及重大作业或关键作业必须在审批的基础上,有分公司的质安、工程建设、加管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到场监管。

5.2.9加油站提供预制场地,以便施工方对油气回收管线等进行预制工作。提供施工用电、用水,设专人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提供详实的地下隐蔽工程资料。

5.2.10施工机具应有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并配有防护隔离带、管沟钢盖板等,施工间歇期间恢复加油站正常营业的辅助设备及材料。

5.2.11施工单位需设现场项目经理,下设专职安全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电工、焊工);加油站设置兼职安全监护人,负责监督。

5.2.12加油站站长是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施工与安装现场安全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有权责令施工人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省(市、区)公司或地市级公司项目组织部门负责对油气回收改造施工加油站站长的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履职能力。

5.3 工程施工

5.3.1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5.3.2 施工现场安全员、监理、站长或加油站安全监护人不在现场监护时,不得进行高空、动火、破土和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

5.3.3施工涉及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起重、破土等作业,须履行作业许可证审批手续,相关分公司的质安、加管等部门审批人员必须到现场确认。在此审批范围以外的,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自行履行审批手续。

5.3.4改造过程中,对于与加油站现有的设施进行连接,不采用焊接方式,对于必须采用焊接的,应采取拆除移至场外焊接。对于新敷设管线应尽量采用场外预制,减少现场焊接量。5.3.5汽油储罐人孔盖改造

5.3.5.1储罐人孔盖改造宜分别单独改造。将该储罐供油的加油机停止作业封存,将该罐安装的潜油泵、液位仪、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电源线、信号线及静电接地端子断开,拆除该液位计。

5.3.5.2打开人孔盖所有进出管路法兰,排放管路内部存油,并可靠收集。拆除人孔盖,将罐口、外接管口可靠封闭。

5.3.5.3站外按设计对人孔盖开孔、焊接各类接管,接管接口临时加装法兰盖盲死。焊接作业前应排除该人孔盖上所有管路内部的存油,并进行清理,保证焊接安全。

5.3.5.4改造完成后,更换人孔盖密封垫,安装人孔盖、保证密封,恢复管路连接,恢复液位计、可燃气体报警器、潜液泵电缆,恢复柜内各电缆接线,校线无误后恢复供电。恢复该罐及对应加油机营运。

5.3.6 通气管改造

5.3.6.1通气管改造宜宜分别单独改造且与该罐人孔盖改在同步进行。若单独作业,应将该储罐供油的加油机停止作业封存,将该罐安装的潜油泵、液位仪、可燃气体报警器的电源线、信号线及静电接地端子断开。

5.3.6.2地面引出的通气管线割断应采用人工管刀子切割,并采用黄油塞封堵,封堵位置位于切断点下200mm左右。通气管切断处进行套丝处理,安装螺纹连接法兰。通过法兰将通气管恢复。恢复该罐及对应加油机营运。5.3.6.3所有通气管加装法兰改造完成后,按照设计,站外预制汽油通气管的连通管,现场安装通气管的连通管应停止所有汽油加油枪作业。

5.3.7电缆沟、工艺管沟挖掘

5.3.7.1施工作业前应同建设方确认站内地下管道、电线电缆等隐蔽工程位置,在地面上进行定位放线,防止施工中造成损坏。

5.3.7.2电缆沟、工艺管沟挖掘应在加油量小的时段进行,停止加油站运行,同时须进行安全围护。

5.3.7.3砼路面切割时,切割机切割深度不应大于砼路面厚度,并应在切割机上加装切割限深装置。

5.3.7.4砼路面垫层挖掘时,不宜采用镐、气锤等宜损坏原有埋地管路、电缆的设备。

5.3.7.5地面开槽,槽底必须夯实,以保证管道坡度要求。5.3.7.6恢复加油站营业时,行车道上的已开挖完或正在开挖的管沟,应采用加盖钢板,保证加油站正常营业时行车。

5.3.8 油气回收管线敷设

5.3.8.1管线应尽量采用场外预制,现场组对。管线现场组对焊接时,应在加油少的时段进行,停止加油作业。

5.3.8.2埋地油气回收管道铺设每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段,均应及时吹扫和进行压力、坡度测试,合格后方可覆土回填。

5.3.8.3严禁在管道与加油机和油罐连接状态下进行压力测试和吹扫。测试合格后应将油气回收管道端口进行临时封堵,防 止杂物进入。

5.3.9对加油站原有加油机加装加油油气回收设备的改造工作,必须由原加油机厂商负责对加油机进行改造,并对改造加油机的整机防爆安全负责。

6工程验收

6.1 加油机改造后,应确保加油机内部油气回收管道连接牢固可靠,无渗漏;接插件接触良好,符合整机防爆性能要求,并取得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颁发的整机防爆合格证和检测报告。

6.2 工程竣工后应绘制竣工图,明确标注油气回收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等线路的走向、埋深、长度及与相邻建(构)筑物的距离。

6.3金属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宜采用超声检测,管道焊接接头的合格标准为Ⅱ级;抽查比率不得低于10%,固定焊的接头不得低于40%,且不低于1个。

6.4 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宜以洁净水进行,油品管道试验压力应为0.9MPa,油气管道试验压力应为0.2MPa;当采用氮气进行压力试验时,油品管道试验压力应为0.69MPa,油气管道试验压力应为0.15MPa。

6.5 在环保部门检测前,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部门应组织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对油气回收系统整体进行自检,确保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液阻、气液比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再申请环保部门验收。6.6 加油站油气回收验收遵照《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中相关规定进行。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需进行验收项目包括油气管线液阻测试、密闭性检测及气液比检测等检验内容(详见附录)。

6.7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请加油站所在地的分公司的工程建设部门验收,由其组织分公司质安、加管等部门,及设计院、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结果报主管领导及省(市、区)公司项目组织部门。

6.8 提交的验收技术资料

6.8.1设计资料:油气回收系统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工程竣工图。

6.8.2设备资料:加油油气回收设备清单及技术说明书、加油油气回收设备气液比自检报告、油气回收系统分项密闭性自检报告、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清单及技术说明书、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排放浓度自检报告、地下油气回收管道液阻自检报告、设备安装确认单。

6.8.3施工资料:施工单位资质文件及证照复印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工期、质量目标、开工报告、岗位工种作业证复印件、特殊作业许可证、监理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交底记录、竣工报告、政府部门验收资料。

7安全保证措施 7.1 通用要求 7.1.1 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及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监理人员、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双方安全员应挂牌上岗。

7.1.2 施工人员着装应符合劳动保护要求。并且任何人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范围。

7.1.3 施工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并做好记录。

7.1.4 施工前加油站站长应检查消防器材合格有效并按要求摆放到位,做到取用方便。

7.1.5 工人穿戴的工作防用品应防静电;严禁将烟、打火机、手机等危险物品带到加油站内;施工过程中一律使用防爆工具,如铜板手、铜榔头等。

7.1.6 施工现场一旦发现安全隐患,须立即停止作业,马上上报,待隐患消除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7.1.7 施工单位要和建设单位共同做好加油作业和施工作业的协调统筹工作,尽量避免在加油、卸油与施工作业同时进行。

7.2 临建工程

7.2.1 施工前应对加油站施工区域进行围挡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置警示灯。

7.2.2 设置临时预制区域,动火作业应远离加油站。7.2.3 站内布设临时施工用电设施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7.2.4 夜间施工应设置足够的防爆光源。7.3 工艺施工安全控制 7.3.1 气相管线安装安全控制

管线在油站外进行预制,现场组对焊接管线时,应对周围进行安全围挡,并对地漏、下水井等部位进行遮盖;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点周围进行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进行动火作业;水压试验时应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超压。

7.3.2 储罐改造安全控制

编制改造专项方案时,要对现场进行详细踏勘,查找隐患点,制定隐患措施;开工前应上报专项方案,经审批后实施;作业前办理作业票;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在拆卸人孔法兰及管线设备时应使用合格的防爆工具,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铁质工具。

7.4 动土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7.4.1 在开挖电缆沟及气相管线沟前,应与业主及时沟通,详细了解地下工艺管线及电缆的走向及深度。

7.4.2 检查是否切断施工区域的电源。

7.4.3 切割硬化地面及风镐破除作业时采用冷却水保护,以免产生火花。

7.4.4 过路沟槽在停止施工后,铺设钢板,保证车辆可以通行;其它沟槽应拉警戒线,并挂醒目标识。

7.4.5大风或风向朝向罐区时禁止动火作业。8附则

8.1本指导意见由销售分公司工程建设处负责解释。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液阻检测方法

A.1 适用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加油机至埋地油罐的地下油气回收管线液阻检测,并应对每台加油机至埋地油罐的地下油气回收管线进行液阻检测。

特别注意:检测时应严格执行加油站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A.2 检测原理和概述

A.2.1 以规定的氮气流量向油气回收管线内充入氮气,模拟油气通过油气回收管线。

A.2.2 用压力表或同等装置检测气体通过管线的液体阻力,了解管线内因各种原因对气体产生阻力的程度,用来判断是否影响油气回收。A.3 偏差和干扰

A.3.1 相关油气管线的任何泄漏会导致液阻测量值偏低。

A.3.2 如果等待氮气流量稳定的时间少于30s就开始检测,会产生错误的液阻测量值。A.4 检测设备

A.4.1 氮气和氮气瓶。使用商用等级氮气,带有两级压力调节器和一个6.9kPa泄压阀的高压氮气瓶。

A.4.2 压力表。使用A.5.1、A.5.2和A.5.3描述的压力表。

A.4.3 浮子流量计。使用A.5.4描述的浮子流量计,与压力表共同组装成液阻检测装置(参见图A.1所示)。

A.4.4 秒表。使用A.5.5描述的秒表。

A.4.5 三通检测接头。预留在加油油气回收立管上用来检测的设备(参见图A.2所示)。A.4.6 软管。用于液阻检测装置氮气出口与三通检测接头的连接,通过软管向油气回收管线充入氮气。

A.4.7 接地装置。设备和安装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图A.1 液阻和密闭性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A.2 三通检测接头示意图

A.5 灵敏度、范围和精度 A.5.1 提供的压力表应能够测量液阻最大值和最小值。A.5.2和A.5.3描述了推荐的机械式或电子式压力表的量程范围。

A.5.2 机械式压力表表盘最小直径100mm,满量程范围0~250Pa,精度为满量程的2%,最小刻度5Pa。

A.5.3 电子式压力测量装置满量程范围0~2.5kPa,精度为满量程的0.5%;满量程范围0~5.0kPa,精度为满量程的0.25%。

A.5.4 浮子流量计的量程范围为0~100L/min,精度为满量程的2%,最小刻度2L/min。A.5.5 秒表精度在0.2s之内。

A.5.6 所有计量仪器应按计量标准校准。A.6 检测程序

A.6.1 打开被检测加油机的底盆,找到预留在加油油气回收立管上的三通和检测接头。A.6.2 通过软管将液阻检测装置与三通检测接头连接。

A.6.3 氮气瓶接地,将氮气管与液阻检测装置的氮气入口接头连接。A.6.4 开启对应油罐的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油气接口阀门。

A.6.5 如检测新、改、扩建加油站,应在油气管线覆土、地面硬化施工之前向管线内注入10L汽油。

A.6.6 开启氮气瓶,设置低压调节器的压力为35kPa。用浮子流量计控制阀调节氮气流量,从表1中最低氮气流量开始,分别检测3个流量对应的液阻。在读取压力表数值之前,氮气流量稳定的时间应大于30s。

A.6.7 如果3个液阻检测值中有任何1个大于表1规定的最大压力限值,则加油站液阻检测不合格。如果因压力表指针抖动无法确定检测数值时,则认定液阻检测不合格。A.6.8 取下三通检测接头上连接的软管,恢复原来油气回收管线的连接。A.6.9 关闭对应油罐的油气接口阀门。A.7 检测记录

油气回收管线液阻检测结果记录参见附录F中的表F.1。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密闭性检测方法

B.1 适用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检测。

特别注意:检测时应严格执行加油站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B.2 检测原理和概述

B.2.1 用氮气对油气回收系统加压至500Pa,允许系统压力衰减。检测5min后的剩余压力值与表2规定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进行比较,如果低于限值,表明系统泄漏程度超出允许范围。B.2.2 对新、改、扩建加油站,该检测应在油气回收系统安装完毕达到使用要求后进行。B.2.3 检测在加油油气回收立管处进行。B.3 偏差和干扰

B.3.1 只能用气态氮气进行检测。充入系统的氮气流量超过100L/min会引起检测结果的偏差。B.3.2 如果油气回收系统装有处理装置,检测时应关闭收集单元和处理装置的电源。B.3.3 如果在这项检测之前的24h内进行过气液比检测,那么密闭性检测结果将无效。

B.3.4 电子式压力计存在热偏差,至少应有15min的预热过程,接着还要做5min的漂移检查。如果漂移超过了2.5pa,此仪器将不能使用。

B.3.5 若油气回收管线上使用了单向阀或采用的真空辅助装置使气体在系统中不能反向导通而影响整个系统进行密闭性检测时,应设置一段带有切断阀的短接管路。B.4 检测设备

B.4.1 氮气和氮气瓶。同A.4.1。

B.4.2 压力表。使用B.5.1、B.5.2描述的压力表。

B.4.3 浮子流量计。同A.4.3,与压力表共同组装成密闭性检测装置(参见图A.1所示)。B.4.4 秒表。同A.4.4。B.4.5 三通检测接头。同A.4.5。B.4.6 软管。同A.4.6。B.4.7 接地装置。同A.4.7。B.4.8 泄漏探测溶液。任何能用于探测气体泄漏的溶液,用于检验系统组件的密闭性。B.5 灵敏度、范围和精度

B.5.1 机械式压力表表盘最小直径100mm,量程范围0~750Pa,精度为满量程的2%,最小刻度25Pa。B.5.2 电子式压力测量装置满量程范围0~2.5kPa,精度为满量程的0.5%;满量程范围0~5.0kPa,精度为满量程的0.25%。

B.5.3 单体油罐的最小油气空间应为3800L或占油罐容积的25%,二者取较小值。连通油罐的最大合计油气空间不应超过95000L。以上均不包括所有油气管线的容积。B.5.4 充入的氮气流量范围为30~100L/min。B.5.5 浮子流量计同A.5.4。B.5.6 秒表同A.5.5。

B.5.7 所有计量仪器应按计量标准校准。B.6 检测前程序

B.6.1 应遵循下列安全警示: B.6.1.1 只允许使用氮气给系统加压。

B.6.1.2 应安装一个6.9kPa的泄压阀,防止储罐内压力过高。B.6.1.3 向系统充入氮气过程中应接地线。

B.6.2 如果不遵循以下的时间和行为限制,将会导致该检测结果无效。B.6.2.1 在检测之前的24h内没有进行气液比的检测。

B.6.2.2 在检测之前3h内或在检测过程中,不得有大批量油品进出储油罐。B.6.2.3 在检测之前30min和检测过程中不得为汽车加油。

B.6.2.4 检测前30min计时,同时测量储油罐油气空间的压力,如果压力超过125Pa,应释放压力。完成30min计时后,在向系统充入氮气之前,如果有必要,应再次降低储油罐油气空间压力,使其不超过125Pa。

B.6.2.5 所检测的加油站应属于正常工作的加油站。检查压力/真空阀是否良好,处理装置是否关闭,所有加油枪都正确地挂在加油机上。

B.6.3 测量每个埋地油罐当前的储油量,并且从加油站记录中获得每个埋地油罐的实际容积。用实际容积减去当前的储油量,计算出每个埋地油罐的油气空间。

B.6.4 确认储油罐的油面至少比浸没式卸油管的最底部出口高出100mm。B.6.5 如果排气管上安装了阀门,要求在检测期间全部开启。

B.6.6 检测在油气回收管线立管处进行,打开被检测加油机的底盆,找到预留的三通和检测接头。

B.6.7 所有的压力测量装置在检测之前应使用标准压力表或倾斜压力计进行校准。分别对满量程的20%、50%和80%进行校准,精度应在每个校准点的2%之内,校准频率不超过90d。B.6.8 用公式B.1计算将系统加压至500Pa大约所需要的时间。

B.6.9 用软管将密闭性检测装置与氮气瓶、三通检测接头连接。开通短接管路上的切断阀。读取油罐和地下管线的初始压力,如果初始压力大于125Pa,通过释放压力使油罐和地下管线的压力小于125Pa。B.6.10 任何电子式压力计在使用前应先做预热和漂移检查(见B.3.4)。B.7 检测程序

B.7.1 向油气回收系统(或独立子系统)充压。打开氮气瓶阀门,设置低压调节器的压力为35kPa,调节氮气流量在30~100L/min范围,开启秒表。充压至约550Pa,在充压过程中如果到达500Pa所需的时间已超过公式B.1计算值的2倍,则停止检测,说明系统不具备检测条件。

B.7.2 充压至约550Pa时关闭氮气阀门,调节泄压阀使压力降至500Pa初始压力时开启秒表。B.7.3 每隔1min记录1次系统压力。5min之后,记录最终的系统压力。B.7.4 根据加油站的安全规定释放油气回收系统压力。

B.7.5 取下三通检测接头上连接的软管,恢复原来油气回收管线的连接。

B.7.6 如果油气回收系统由若干独立的油气回收子系统组成,那么每个独立子系统都应做密闭性检测。B.8 检测后程序

将5min之后的系统压力检测值与表2最小剩余压力限值进行比较,判定加油站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实际油气空间数值处于表2中所列两油气空间数值之间时,用内插公式B.2计算最小剩余压力限值。B.9 计算公式

B.9.1 将系统油气空间的压力从0Pa提高到500Pa所需的最少时间通过公式B.1计算:

t式中:

V ……………(B.1)

265Ft-将系统中油气空间的压力提高至500Pa所需的最少时间; V-检测所影响的油气空间,L; F-充入系统的氮气流量,L/min; 265-压力和油气空间转换系数。

B.9.2 如果实际油气空间数值处于表2中所列两油气空间数值之间时,用内插公式B.2计算最小剩余压力限值:

P式中:

(VVn)(Pn1Pn)Pn …………………(B.2)

Vn1VnP-实际油气空间对应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Pa; V-实际油气空间数值,L;

Vn-表2中小于且与实际油气空间数值V相邻的值,L; Vn+1-表2中大于且与实际油气空间数值V相邻的值,L; Pn-表2中与Vn对应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Pa; Pn+1-表2中与Vn+1对应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Pa。

B.10 检测记录

密闭性检测结果记录参见附录F中的表F.2。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气液比检测方法

C.1 适用范围

本附录适用于加油站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气液比检测。特别注意:检测时应严格执行加油站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C.2 检测原理和概述

在加油枪的喷管处安装一个密合的适配器。该适配器与气体流量计连接,气流先通过气体流量计,然后进入加油枪喷管上的油气收集孔。所计量的气体体积与加油机同时计量的汽油体积的比值称为气液比。通过气液比的检测,可以了解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效果。C.3 偏差和干扰

C.3.1 如果加油枪喷管与适配器因各种原因不能良好的匹配,则不能进行检测。C.3.2 如果被检测加油枪的加油流量不能达到20L/min以上,则不能进行检测。C.3.3 如果与被检测加油枪共用一个真空泵的其他加油枪被密封了,会使检测结果产生偏差。

C.3.4 如果被检测的加油枪使汽油进入检测装置,则此加油枪的气液比检测值将被认作无效。

C.3.5 检测前,不要排空加油软管气路和加油机油气管中的汽油,否则将使检测结果产生偏差。

C.3.6 在气液比检测之前,气液比适配器的O型圈应正确润滑,否则将使检测结果产生偏差。

C.4 检测设备

C.4.1 适配器。使用一个和加油枪匹配的气液比适配器,该适配器应能将加油枪的油气收集孔隔离开,并通过一根耐油软管与气体流量计连接,适配器安装参见图C.1所示。C.4.2 气体流量计。使用涡轮式或同等流量计测量回收气体体积,气体流量计安装参见图C.1所示。

C.4.3 气体流量计入口三通管。三通管用于连接油气回路管和气体平衡管(参见图C.1所 示)。

C.4.4 液体流量计。使用加油机上的流量计测量检测期间所加汽油的体积。

C.4.5 检测用油桶。满足防火安全的便携式容器,用于盛装检测期间所加出的汽油,材料和使用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检测用油桶及配套管线、部件参见图C.2和图C.3所示。C.4.6 秒表。同A.4.4。

C.4.7 润滑剂。油脂或喷雾型润滑剂,确保气液比适配器O型圈和加油枪喷管间的密封。

图C.1 气体流量计和气液比适配器安装示意图

图C.2 检测用油桶部件安装示意图

图C.3 气液比检测装置安装安装示意图

图C.4 气液比适配器泄漏检测装置安装示意图

C.5 灵敏度、范围和精度

C.5.1 气体流量计最小量程不大于10L/min,最大量程范围120~1400L/min,分辩率小于0.2L,精度为读数的±5%,气体流量为7.5L/min和375L/min时的压降值分别不大于10Pa和175Pa。

C.5.2 连接适配器和气体流量计的软管长度在1000~1800mm范围。

C.5.3 气体流量计入口连通管的内径至少50mm,连通管进气管道长度在150~450mm范围。C.5.4 检测用油桶容积至少80L。C.5.5 秒表同A.5.5。

C.5.6 所有计量仪器应按计量标准校准。C.6 检测前程序

在开始下面的检测程序之前,按照评估报告列出的油气回收系统设备清单进行逐项检查,如缺项则不能进行气液比检测。

C.6.1 按图C.3安装检测用油桶部件和气体流量计,保证接地装置正确连接。

C.6.2 如果有其他加油枪与被检测加油枪共用一个真空泵,气液比检测应在其他加油枪都没有被密封的情况下进行。C.6.3 气体流量计每年至少校准1次,每次维修之后也应进行校准,校准的流量分别为15、30和45L/min,应保存一份最近的校准记录。

C.6.4 确保加油枪喷管与检测用油桶上的加油管之间是密封的。C.6.5 检查气液比适配器上的O型圈是否良好和完全润滑。

C.6.6 按图C.4所示,用一个替代喷管与气液比适配器连接,目的是对气液比适配器进行一次检测前泄漏检查。产生一个1245Pa的真空压力后,开启秒表,并在接触面和其他潜在的泄漏点喷上泄漏探测溶液。应没有气泡生成,或3min之后真空压力保持在1230Pa以上。没有通过泄漏检查的检测装置不能用于气液比检测。

C.6.7 检测前检查压力/真空阀是否良好,处理装置是否关闭。

C.6.8 装配好检测用油桶和气液比检测装置之后,向油桶中加油15~20L,使油桶具备含有油气的初始条件,在每个站开始检测之前都应完成这项初始条件设置。C.7 检测程序

C.7.1 依次检测每支加油枪的气液比。按图C.3正确连接气液比适配器和加油枪喷管,将加油枪的油气收集孔包裹起来,并且确保连接紧密。

C.7.2 在表F.3中记录每次检测之前气体流量计的最初读数。C.7.3 将秒表复位。将加油机上的示值归零。

C.7.4 确定检测时的加油流量。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加油站,将加油枪分别开启至加油机允许的最大流量和20~30L/min范围内的某一流量,每支加油枪获得2个气液比;未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加油站,仅将加油枪开启至加油机允许的最大流量,每支加油枪获得1个气液比。开始往检测用油桶中加油,确保在加油过程中加油枪喷管与检测用油桶(确定已经接地)上的加油管之间是密封的。当加油机开始加油时开启秒表。C.7.5 加入15~20L汽油。C.7.6 同时停止秒表计时和加油。

C.7.7 每一次检测之后在表F.3中记录以下信息:

a)加油机编号; b)汽油标号;

c)加油枪的型号和序列号; d)气体流量计的最初读数,L; e)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初读数,L; f)气体流量计的最终读数,L;

g)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终读数,L; h)加油时间,s。

C.7.8 如果按公式C.1计算出的气液比在标准限值范围内,则被测加油枪气液比检测达标。C.7.9 如果气液比不在标准限值范围内,而气液比检测值与限值的差小于或等于0.1时,应再做2次气液比检测,但之间不要对加油管线或油气回收管线做任何调整。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允许对气液比检测装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气液比适配器和加油枪。如果对气液比检测装置进行了调整,那么这条枪前一次的检测结果作废。对3次检测结果做算术平均。如果气液比平均值在给出的限值范围内,则该加油枪气液比检测达标。如果平均值在限值范围之外,说明该加油枪气液比检测不达标。

C.7.10 如果气液比不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而且气液比检测值与限值的差大于0.1,则被测加油点气液比检测不达标。

C.7.11 为了避免汽油的积聚,在每次检测之后,将气体流量计和检测用油桶部件之间软管,以及气液比适配器和气体流量计之间软管中凝结的汽油排净。C.8 检测后程序

C.8.1 从加油枪上拆下气液比适配器。

C.8.2 谨慎地把加出的汽油倒回相应的汽油储罐,并且在倒油之前一直保持检测用油桶接地。在没有得到加油站业主的同意,不要在油桶中混合不同标号的汽油。如果不同标号的汽油在油桶中混合了,应将混合汽油倒回低标号的储油罐。

C.8.3 在最终得出气液比检测是否达标之前,按照C.6.6对适配器进行一次检测后泄漏检查。如果检测装置不能通过泄漏检查,那么气液比检测期间获得的所有数据都将无效。C.8.4 在运输之前,将气体流量计的入口和出口小心地密封上,以防止外来异物进入流量计。

C.8.5 检测完成之后,注意运输和保管检测用设备。C.9 计算公式

C.9.1 气液比计算公式:

yVViAf ………………

LGfGi…(C.1)

式中:

A/L-气液比,无量纲;

y-气体流量计的修正因子,见公式C.3; Vi-气体流量计的最初读数,L; Vf-气体流量计的最终读数,L; Gi-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初读数,L; Gf-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终读数,L。

C.9.2 气液比检测过程中的加油流量计算公式:

QGfGigt60…(C.2)

式中:

Qg-加油流量,L/min;

Gi-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初读数,L; Gf-加油机流量计上的最终读数,L; t-加油时间,s;

60-分钟和秒的转换因子,s/min。

C.9.3 修正气体流量计观测值的修正因子计算公式:

yVrV m………(C.3)

式中:

y-气体流量计观测值的修正因子,无量纲; Vr-气体流量计当前校准的真实体积,L; Vm-气体流量计相应的观测值,L。

C.10 检测记录

气液比检测结果记录参见附录F中的表F.3。

………………

…………

第四篇:四川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我省成品油零售市场放开后能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商改字[2004]14号)文件要求,以及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编制了《四川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概述

一、规划背景

为了巩固成品油市场清理整顿成果,2002年我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文件精神,编制了全省“十五”期间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同时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为保证成品油零售市场放开后加油站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按照国家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商改字[2004]14号)文件要求,对原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和补充,重新编制了《四川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依据

《规划》是按照国务院、商务部关于加油站专项整治有关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国家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建筑设计放火规范》(GBJ16—8T)、《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放火规范》(GB50045—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85)等相关规范和标准。并根据全省加油站行业现状及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国家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管理的要求为指导,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加油站销售服务网络体系。编制规划的原则: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保证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全省18个市、3个州(少数民族自治州)。规划期限2005年至2010年。

五、主要结论

这个规划经过两次调整补充完善,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布局不断趋向合理,对今后加油站行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第二章

加油站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03年末,全省行政区划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3008个乡、1934个镇;土地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29.4万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5456.32亿元。

二、全省机动车保有量情况 各种机动车辆260.6万辆。

三、全省通车里程情况

公路通车里程11.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0公里、国道6574公里、省道11849公里、县道36255公里、区乡道50138公里,另有专用公路7727公里。

四、现有加油站基本情况

全省现有加油站4768座(2004年12月27日截止),其中中油1361座;中石化130座;社会3277座。零售总量343万吨(2003年零售量)。

五、存在的问题

1、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国道、省道和大中城市周边加油站过于密集。

2、个别地区擅自迁建、改扩建现象时有发生。

3、相当部分加油站设备设施比较简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第三章

加油站需求预测

一、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近几年全省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初步估计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6510亿元,增速将达到12.5%以上。

二、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预测

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预计470万辆(前5年机动车年增长速度10%)。

三、2010年加油站销售量预测分析

2003年全省成品油销售量为365万吨(社会自采25万吨)。按过去几年成品油消费情况和经济发展形势预测,我省成品油需求将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预测2005年全省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440万吨,2010年全省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550万吨。

四、加油站需求预测分析

全省现有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证书》的加油站4768座,销售成品油365万吨。未来几年将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全省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公路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会加快。2010年全省规划新建加油站1127座,全省加油站总数约在5945座。

第四章

加油站布局规划

一、规划总体目标

加油站规划总量控制应保证平均单站加油量不低于目前

平均水平,并逐年有所提高。2003年全省4800座加油站年销售成品油365万吨,平均单站年销量为760吨,到2010年平均单站年销量约在1000吨以上。

二、布局原则

一是认真贯彻国家、商务、建设部门的规定做到总量控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根据市场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兼顾乡镇经济建设发展,方便生产需要,服务于工农业经济发展;三是新增布点的重点是新建(改建)公路和城郊新区;四是现有布点调整与新增布点相结合。

三、加油站设置的基本指标标准

统一执行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建设部《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文件规定标准。即:“国道、省道每百公里加油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6对;高速公路加油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每百公里不超过2对”“城区加油站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不低于0.9公里”。按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的通知》(川经贸运行[2003]102号文)文件规定“县道及县道以下公路原则上每个乡镇可设1—2座加油站”。

四、布局方案

全省共规划加油站1127座(不含成都市)。其中成都市48座(成都市城区及部分区县规划后补,预计规划数100座左

右)、泸州41座、乐山80座、德阳37座、广元43座、攀枝花26座、内江73座、阿坝 37座、达州65座、遂宁54座、绵阳34座、广安36座、甘孜16座、自贡33座、南充39座、眉山77座、巴中92座、雅安26座、凉山95座、宜宾50座、资阳25座(详见附表)。

五、分实施计划

2002年—2004年已批准新建加油站50座左右,绝大部分尚未竣工投产。按照加油站的建设实施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相匹配的原则。

2005年规划新建加油站250座。2006年规划新建加油站230座。2007年规划新建加油站200座。2008年规划新建加油站180座。2009年规划新建加油站150座。2010年规划新建加油站117座左右。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证措施

一、严格审批程序

新建、迁建、改建、扩建加油站必须严格按照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商务部颁布的《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审批程序进行审批,任何部门不得擅自越权审批,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

(一)、新建加油站必须符合规划,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省经委审批,建设单位接到批复后,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有关基建手续。

(二)、加油站建设竣工后,由市、州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在取得竣工合格证书后,向省经委申报《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并加强监督管理。

二、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

应遵循的重要国家标准规范有:《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等。

二OO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市及义乌市卫生局、发改委,高等医学院校,省级医疗卫生单位:

为实现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卫生强省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浙政发〔2006〕55号),制定《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是我省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请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区域的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日

浙江省医疗机构“十一五”设置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为需求,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及公平地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区域内有限的医疗资源,建立合适的分级(分类)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为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加快建设卫生强省。

二、基本原则

(一)公平可及原则

以农村、基层为重点,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保证城乡居民,公平的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分级诊疗原则

按医疗机构的级别、功能、任务、规模,实行标准有别,要求不同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体系。

(三)整体效益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要符合当地卫生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系统的整体功能,局部要服从全局。

(四)公有制主导原则

医疗机构应坚持国家和集体举办为主,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为补充的原则。

(五)确保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特别要建设好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六)中西医并重原则

遵循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

(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加强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三、布局要求

医疗机构的布局要以现行设置的医疗机构为基础,以当地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依据,考虑其可及性,便于居民就诊、转诊,合理利用资源。

对到“十五”期末已超过或达到本控制标准的地区,原则上不再设置新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布局调整,资源优化。

四、床位设置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控制标准

根据我省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状况、卫生强省建设和“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十一五”期末,全省医院床位的设置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控制在:

每千人口床位数3.13张;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2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77人。

五、基本内容

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功能和任务不同,分别对一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以及急救中心、采供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出设置和发展规划,并按服务人口,控制规模大小。

(一)综合性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公立综合性医院原则上以迁建、扩建、合并等形式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原则上在设区的市的市区范围内,不再新设25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在县(市)的城镇范围内,不再新设10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院(中医院)。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或捐资兴办各类医院。

省级医疗机构为浙江省先进医疗水平的代表,定位为三级甲等医院为主,有2家争创三级特等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主要为三级乙等医院,少数可以为三级甲等医院,为本市的医、教、研中心;县级医院主要定位为二级甲等或二级乙等医院,部分有条件的可为三级乙等医院,为本区域的医疗中心,并作为双向转诊中的重要环节。

到2010年,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模与水平的医院为18—20所,分布为:杭州市(含省级医院)6所,宁波市、温州市(含省级医院)各2所,其余市各1所,剩余2所名额视各地医院发展情况综合考评后确定。80%的县第一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不包括区)。

(二)专科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1.传染病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按国务院批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城镇每万常住人口配置1张床,农村每万人配置0.5张床的标准,加强传染病医院和病区建设。

依托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加快建成传染病医、教、研于一体的省级传染病防治研究中心;11个设区的市应建立独立的传染病医院(院区),达到具备收治各种烈性传染病的能力;各县(市)依托一所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在医院内设置单独或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和病区,其他不设感染性疾病病区的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立符合要求的感染性疾病门诊,达到具备收治一般传染病和对可疑烈性传染病的隔离观察能力。加强和规范肠道门诊和发热门诊建设。

传染病医院的建筑格局应符合各种传染病隔离要求,配备良好的抢救设备、实验条件和消毒设施,排污达到环保要求。并预留土地以备应急时建造临时隔离医疗用房。

到2010年,中心卫生院设立感染性疾病门诊,形成由省级传染病学科、市传染病医院、县(市)感染性疾病病区、感染性疾病门诊组成的传染病医疗服务网络。

2.精神病专科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浙江省精神科总床位控制在10-12张/10万,其中城市控制在10—15张/10万人口、农村控制在6—8张/10万人口。到2010年,全省精神病医院总床位达到6000张,并应有一定比重的老年和心身病房床位。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院)设置精神卫生心理科(门诊)或心理卫生科(门诊),并发展与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机构,社区可设置精神病人工、农疗站等康复机构。

3.惠民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惠民医院主要是为“低保”、“低收入”等弱势群体,采取“免”或“减”等措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机构。在2005年全省11个市各完成一所惠民医院建设的基础上,有条

件的县(市)也逐步设置惠民医院。同时,积极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惠民医疗服务,以及鼓励社会资金举办各类慈善医疗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

救助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通过慈善活动筹措一部分,专款专用。对贫困特助人群采取“免”或“减”有实质性内容并落到实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4.其他专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发展规划

专科医院的兴办以老年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口腔、眼科、骨(伤)科等专科医院为主,各地根据当地实际需求情况自行确定。

专科医院的专科床位数不低于80%,科室设置和学科发展应具备鲜明的专科特色,在本区域内的专科发展水平处于先进水平。

(三)急救中心设置和发展规划

急救中心建设的重点是要加快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的完善,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院前医疗急救网络由省急救指挥中心、各市急救中心、各县(市)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组成。

各市应设置一所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县级急救中心一般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目前不具备设置急救中心的市,可成立急救指挥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单独设置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或急救站,配置的救护车应服从市、县急救中心(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

急救中心(分中心、站)基本配置标准为城市人口每5—8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农村按每10—15万人口配置一辆救护车。各市配备1辆负压车,建立GPS卫星定位系统和120急救电信接收台,设无线电指挥系统和足够的中继线,保证服务区域内无盲点。

(四)采供血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省会城市设血液中心,一个地级市只设一个中心血站,部分县(市、区)设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的分支机构;血液中心、中心血站所辖的区和分支机构所在的县(市、区)内严禁设置单采血浆站。

实现全省血液管理信息化,保证血液质量,确保用血安全。到2010年,省血液中心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市级采供血机构达到国内同类机构先进水平。

(五)中医(中西医结合)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要求,以现有三级中医院为基础,在杭州、宁波、温州、浙中地区加快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重点中医院的建设步伐。8-10所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其中1所中医医院争取达到三级特等水平,1—2所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水平;12—15所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30—35家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鼓励兴办有中医特色的老年保健院、保健康复中心等。

加强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名院、名科、名医”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形成一批中医药特色突出、技术力量强、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现代化中医院。

(六)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妇幼保健机构分省、市、县三级设置,每个行政区域应有一个政府举办独立的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浙江省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从硬件设施、人员配备、技术力量、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建设。力争6—8所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甲等妇 幼保健院水平,其中1—2所妇女、儿童保健院争取达到三级特等水平;10—12所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水平;25所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水平。90%的妇幼保健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各市应按照《浙江省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产前诊断机构。

(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

地方政府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机构设置规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原则上政府按照3—5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所辖范围办好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站的业务由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市辖区的区级医院、街道卫生院和县(市)城区的城关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改造设立。对于现有基层卫生资源不足的中小城区、开发区或新建小区,政府应加以补充完善,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0年,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其中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保障机制

(一)强化全行业管理,严格机构人员准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医疗卫生资源,严格掌握机构数量、床位数、分布区域等准入标准,规范准入程序,完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新建、改建、扩建应符合制定的规划要求,按程序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制订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定期进行监督评价,评价结果实行公示制,推动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二)确保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履行政府职责

急救医疗服务、精神病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服务、传染病救治服务、妇幼保健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纳入公共卫生建设范畴,政府对其建设应全额拨款,以确保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三)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加强评估考核

政府要对公立医院中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予以经费支持,同时加大对代表区域水平医疗机构的投入,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其资金使用、学科发展、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改革的关键是要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适应城市化进程要求,加强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对一些效益、服务水平低下的中小型公立医疗机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撤、并、迁、转,并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存量调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合理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同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全面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改革,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增强医院活力,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

(五)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实现卫生事业投资多元化

鼓励民间资本兴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医疗机构,或到城镇范围外设置符合当地需求的医疗机构,在征用土地和减免建设配套费等有关规费方面,以及在人才引进、技术职称评定、参加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政策知情等方面,实行与公立医院同样的政策。

下载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油站发展规划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山县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

    玉山县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 玉山县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流通业发展、农村服务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于汕头市加油站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关于汕头市加油站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根据广东省经贸委、建设厅《关于汕头市加油站布点规划(2003—2005)的批复》(粤经贸资源„2003‟450号)精神,为确保《汕头市2003—2005年加油......

    山东省加油站及油库发展规划(共5篇)

    本文由sdzczxh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山东省 2007―2015 年加油站及油库发展规划 为规范全省加油站和成品油油......

    2005年—2010年上海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上海市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概述一、规划背景 200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1、州委、州政府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愿望;2、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3、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四) 规划的期限中期规划2006—2010......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1、州委、州政府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愿望;2、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3、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四) 规划的期限中期规划2006—2010......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1、州委、州政府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全州人民的愿望;2、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3、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四) 规划的期限中期规划2006—2010......

    商务服务业发展规划意见

    3、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四)规划的期限中期规划2006—2010年,远期展望2011年—2020年。(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商务服务领域树立和落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