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互动材料
学校、家庭、社区、学生 “四维互动”
共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
XXX办事处地处回民区通道南街,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XXX人,回族占XXX%,是个回族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辖区内共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在校学生4000名左右。近年来,街道关工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了解民情、为民办事‛的XX精神,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作为提高辖区居民整体素质的切入点,通过‚社、家、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社区与学校、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扩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活动面,逐步使辖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社、家、校‛三位一体组织机构,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为了全面落实中央8号文件,全面提高辖区青少年的整体素质,街道关工委在市、区两级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发动社区离退休老同志参加青少年教育工作,并主动联系驻区学校,共同探索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路子。街道关工委联系回民中学、学生家长、社区干部,学生代表共同召开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一致认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要想使国家后继有人,社区、学校、家庭三者必须共同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做到社区 1 教育不脱节,学校教育不松劲,家庭教育不落后,‚社、家、校‛三位一体,三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们不仅具备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的能力,还要有生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人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经街道关工委会议研究决定,在社区建立‚社、家、校‛三位一体教育服务网络,成立了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主任,区关工委主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回中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各社区居委会主任、热衷于社会事业的社区居民、办事处退休的老同志为委员。大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活动中,办事处充分发动社区‚五老‛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紧密联系驻区学校,共同促进‚社、家、校、生‛四维互动教育工作,为了使孩子们真正在三位一体的教育中受益,关工委经常与驻区学校勾通,共同探讨青少年的有效教育途径,先后制定了《‘社、家、校、生’四维互动教育工作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使‚社、家、校、生‛四维互动教育网络逐步走向规范化,促进了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的教育平台作用,促进‚社、家、校‛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社区是全面落实中央8号文件,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工作平台;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角色之一,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关工委指导协调各社区主动联系辖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有益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加强学生校 2 外与校内活动的互动性。义和巷社区与营坊道小学共建红领巾队,组织孩子们参加社区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友谊巷社区与通道街小学共建红领巾示范一条街,引导孩子们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滨河路居委会与社区老党员,共同组织孩子们开展爱我中华,绘画比赛,家长带着孩子们积极参加,一起绘出祖国的美好河山;新华大街居委会与大鸭梨饭店的团员们一起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清除‚191‛非法广告,散发科普传单,清理社区垃圾死角,志愿者们穿着整齐的服装经常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社区一大亮点,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关工委在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孩子们和社区老年人参加老少同乐,共绘社区美好生活的书画笔会,社区爱好书法的老同志、青少年、幼儿园的孩子们纷纷参加活动,为社区留下了美好的一笔,这些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素质。
办事处武装部与回民区武装部专门聘请师大教授庞民在回民中学多功能室为回中300多名学生举办了国防教育课。庞教授采取电教形式,图文并茂地为孩子们讲解了航天技术知识,使孩子们了解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取得的成就。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部分家长也应邀参加了活动。
街道关工委与综治办、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多次在驻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在社区举办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交通安全条例》、《保护未成年人法》等大型法律知识讲座,教育广大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净化社区和学校周边的人文环境。每年三月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里,办事处内蒙体育局 3 等驻区单位,在祥和三区为社区居民举办了以‚构筑祖国北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屏障,创建‚平安首府‛为主题,以法律、安全、医疗等内容的系列宣传活动,为社区的孩子们举办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全民素质的讲座,现场还为孩子们进行自身健康状况的测试,深受居民欢迎。
通过社区教育活动平台联系学校,吸引社区青少年,而活动又服务于广大青少年,同时活动由于开展的有声有色,从而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四者之间形成密切关系网,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关工委组织辖区青少年在友谊巷社区举办了‚八荣八耻‛的启动仪式,‚八荣八耻‛为我们创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言行规范和价值标准,它让我们旗帜鲜明地知道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街道关工委积极拓宽社区平台,成功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这些活动的参与者来自社区居民,同时服务于社区居民,得到驻区单位的鼎力相助,同时,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踊跃参加,为孩子们提供介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也成为‚社、家、校、生‛四维互动教育的最好结合点。活动得到上级的认可,也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关工委积极协调驻区单位帮助特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在校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关工委多方联系驻区单位单位进行帮扶。营坊道小学学生孟颖杰,学习成绩优秀,可父母双双下岗,母亲又有残疾,生活非常贫困,关工委多次协调回民区地税局,与小颖杰结成帮扶对子,帮她顺利完成学业,直到大学毕业。中山西路回族小学梁婧,父母下岗,父亲患有重病,关工委联系回民区司法局公证处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帮她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友谊巷社区纪云、纪英 4 姐弟俩父母离异,母亲病逝,姐弟俩相依为命,回一幼全体教职工每年都为她们捐款捐物,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关工委领导班子还帮助辖区5位贫困孩子,同时积极协调市、区妇联,市、区、团委,关工委等部门,为社区的贫困孩子排忧解难。真正为孩子们办了实事,做了好事。
三、充分发挥社区少年先锋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组建社区少年先锋队,通过少年先锋队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孩子们参加,通过队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动了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00年,宽巷子组建少年先锋队,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节假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郊游,组织孩子们进行棋类比赛,听老前辈讲革命故事,组织孩子们开展‚爱我家园、保护环境‛的活动,主动参加社区卫生保洁工作,清理非法小广告,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品德,团结友好,共同维护自己生存环境,小手拉大手,以孩子们的行动影响家里大人们,促进社区居民共同改善生活环境等活动,这些活动既陶冶了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又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起到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宽巷子社区因此项工作别具特色获得全国青年文明社区的殊荣。今年宽巷子社区少年先锋队又吸纳回中少先队,共同与辖区老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帮老党员邸秀珍打扫卫生,组织到聋哑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开展联谊活动,还打算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为孩子们提供校外辅导场所。
少年先锋队自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有《社区少工委评比表彰制度》、《社区少工委工作制度》、《社区辅导员 5 工作制度》、《社区大队长、中队长工作制度》、《少工委队员发展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少年先锋队的活动有章可循,使活动趋于规范化、制度化,方便社区青少年,极大改变辖区的整体社会风貌。
四、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品德的形成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其实,学校、社区、家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缺一不可。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党校,文明市民学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优生、优育、优教‛的三优教育,促进了科学家教知识的传播与实践;通过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我们利用驻区学校、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为家长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全面提高家长素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正确的人才观、成长观,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呼吁全社会及各有关部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共同肩负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为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回民区通道街关工委 2009年3月9日
第二篇: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崂山区第三中学
李兆奇
【课题概况回顾】
我校的德育课题《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是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立项课题,也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为崂山区唯一一所被批准成为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我校地处青岛市高新区,可以说是位于城乡结合部,仅仅在十多年前还是属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镇,这里的绝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或是以靠海打鱼捕虾为生,那时的孩子们,努力上学是唯一的脱农之路,否则,面临的就是同自己的父辈一样,回家务农种地,或是出海捕鱼,所以绝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都刻苦好学,努力上进。而近几十年由于政策的扶持,在中韩地区建起了高科技工业园区,许多外商独资、合资公司的进入,一座座高新科技大楼的建立,加之大青岛的改造,2008年奥运伙伴城市的契机,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充满无限商机的宝地。可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是,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本地区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在逐渐富裕的过程中,原有的小农意识的冲击和逐渐向城市化靠拢的过程中人们意识的变化对该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冲击极为巨大。其中凸显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观念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等不协调现象。这成为阻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绊脚石。而农村和城市的协同,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短暂利益的驱使,更使现在的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甚至出现个别家长目光短浅,不顾孩子的未来,忽视孩子前途的现象。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迫切性之所在。同时我们也认为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
2、时代背景
首先,“班级是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任何教育政策法令都必须通过对班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获得其现实性,班主任则是班级这个单位的“首席执行官”。班级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班级系统内部以及班级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向度的交流,班主任则是各种交流的中转站。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野。同时,对班主任的研究多是着眼于班主任的科层管理能力,研究的层面并不能涵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全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其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反思走过的几年岁月,我们不难发现,在教科研领域里的工作可谓“狂飙突进”,教学研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作业上,都是如火如荼,应者云集,然而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落实的却只是在浅层次的教学上,在德育工作领域里发展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于教学工作。目前,时代发展的浪潮可谓汹涌澎湃,急切的要求我们一线德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动向及理念,这种现状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家庭教育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幸福的小事,更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大事,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长都有责任使教育形成合力,培养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有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抓住许多更好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平时能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并把两者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进行沟通,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促使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课题实施的依据】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包括思想道德)得到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使学生置身的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全面优化,才能实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优化;只有在广泛的德育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免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认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个体内部活动和社会群体影响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柯尔柏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群体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当代德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此,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和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结,相互影响;系统的整体优化,有赖于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优化。”’中小学德育是由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区德育三个维度构成的大系统,无论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大德育系统的失衡。因此,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与班级建设的对接为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辟了一条理想途径。
2、事实依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现阶段,我们崂山区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当前在城乡过渡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动荡甚大,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过渡好这一段时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弱,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二是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是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四是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父母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五是某些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据调查显示,62%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因此才产生许多不良现象
六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以上情况出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现象。来自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乡过渡区家庭对物质崇拜的热度很高,对教育的支持度受实用主义原则左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或“多读书无用”)的思想。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过去农民对知识分子、有单位人等十分羡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大都没踏上致富快车道,于是农民将羡慕的眼神转而投向了“暴富者”。大部分农民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能赚钱就是“才”,至于读书的多少就无关紧要了。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大学生工作难等问题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家长的送读积极性。以上因素,是个别家长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农民连读书都轻视了,必然带出农村教育“忽视家教”的现象。这也是上一个学生案例产生的家长的思想根源。
现象二:由于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时下,家长忙于赚钱致富,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推到教师与学校。家长不与教师沟通、不参加教育活动、不配合家校联动。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而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而且还造成家校鸿沟愈拉愈大,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当中,课题组已经积累部分材料,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已收集了相当一部分课题实验人员撰写的研究案例和论文以及围绕课题开展的主题班会教案、学生活动材料、家庭教育方面的材料等等。为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经验素材。
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的4月——2008年的4月。在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我们吸纳其他德育研究成果,以学校的德育课题为依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使德育教育形成立体教育网络。
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是2008年4月——2009年3月。这是深化课题研究,巩固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并进行结题阶段。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
子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与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德育教育立体化。
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一条路,四条线”的基本模式。
“一条路”指的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提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重点,以“渗透于课堂,寄寓于活动,示范于师德,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为抓手,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德育工作。“四条线”指的是工作中紧紧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个主阵地,转变观念,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使社会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要求。
一、努力积淀文化底蕴,做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校也不例外。要想使学校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学校的竞争力。那么,学校靠什么与其他学校抗衡呢?换句话说,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有人说是师资水平,有人说是生源质量,有人说是管理能力,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师资可以培养,生源可以改善,管理可以上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靠的是学校文化。只有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学校文化具备“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变不了”的特点,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它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个性和发展,改变和塑造着一届届学生的气质、性格、风度和价值观。而且这种力量之强大,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进行“四化建设”,实现了文化育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三风”建设和系列德育教育,建设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代表的“柔”性的精神文化;以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托,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以《崂山三中绩效目标考核方案》为代表的“刚”性的制度文化;借助校园绿化工程,创建以四级目标德育体系为主线的“隐”性的环境文化;在规范教师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归纳形成以“崂山三中教师行为规范”、“崂山三中教师礼仪规范”、“崂山三中学生一日常规”为代表的行为文化。
2.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室、办公室和教学楼的环境布置,实现了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二、精心创建德育体系,做到了管理育人,活动育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四级德育目标体系。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勤俭节约、环保意识等;二是情感教育,包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教育;三是价值观教育。包括诚信品质,上进心与荣誉感,团队精神等。四是理想教育。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围绕四级目标德育体系我们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做到了学校育人,家庭育人。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广而且家庭背景极其复杂,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教育网络”,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强化了家庭德育,夯实了“三维”德育基础。
首先,以家长学校为核心,健全了家庭德育网络。全校各年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了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系统。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活动。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了家长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有1100多人,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我们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特点归结为“三个结合”:
一是“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以07-08第一学期为例,一学期的全员培训有两次,一次请家长研究会的王秀霞校长讲《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一次由政教处李兆奇主任讲《从小学到初中过渡区的家庭教育》。我们还通过视频讲座,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学校连续三届举办“教子一得”征文评选,将评出的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并且发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使用。
二是“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违法边缘”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2008年我们又积极利用华天素质教育网络,使用“网络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保持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全校学生实现无缝隙覆盖,运用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网络家教。在学校配合指导下,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后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专家引领。以2007年为例,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两批素质较高的家长参加高水平的家教培训,一次是10月28日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由北京科利华教研中心主办的由北师大刘教授主讲的“家庭教育新突破”大型报告会;一次是12月12日组织家委会成员参加在青岛大学音乐厅举办的由著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主讲的亲子教育报告会——《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家长学校的研究由实践层面走上专家引领的高水平阶段。
2.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贯彻“一主两辅”,即“一条主线”——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两翼辅助”——即德育队伍,重点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常规,突出专题教育,实现德育活动课程规范化。系列化德育活动的操作程序概括为四句话:即“全校一盘棋”,学校政教处统一制订总体实施计划和学期活动方案,全校各年级根据方案,协调一致,组织实施;“一年分两期”,每期一个德育专题;“一期三阶段”,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三个阶段有机联结,内容自成系列;“一段四步棋”,即聚焦问题、分析根源、疏导教育、规范行为。
其次,班主任队伍建设形式多样,班主任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经过探索与实践,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形成了“培训——交流——引领——评价”的模式。一是多渠道进行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水平。本政教处制定了《崂山三中班主任培训方案》,加强了班主任论坛的组织学习,继续推出“教育智慧100辑”栏目,采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改进了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效。本,班主任案例集——《春雨集》、论坛发言集——《沐风集》、学习材料集——《撷玉集》均已汇编成册,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二是充分利用双周工作例会制度,搭建“班主任论坛”以确保好的做法、积极的思想得以推广,同时也让年轻班主任把班主任例会当成学习经验的现场会。并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大力推介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做法。把上学期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现典范引领。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从班主任考核到学生评优,我们都坚持有效的评选制度并严格执行,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如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已日趋科学规范,粗放式的管理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仅2007-2008学年一年时间,我校就先后有4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完善常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初见成效。经过探索,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如下的班级常规管理操作程序:即,坚持领导-教师-学生三级值周制度;设立学校文明监督岗,并予以公示;定期对各班常规工作考核,依据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纪律、卫生、宣传、公物方面加强了班级管理量化评比;评比结果日反馈、周总结、月考核,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各班几乎都制定了本班班机管理制度,有一整套评价体系。班主任全天引导学生执行常规,基本做到“五个到位”即早自习到位、课间操到位、自习课管理到位,涉外活动到位,卫生监察到位。这种管理的实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坚持以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工作有:①大力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编印了《崂山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时刻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懂守则,事事讲规范的校园氛围。②抓住德育常规教育主阵地—班会课,每月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③对起始年级进行军训教育和入学系列教育。④每月进行文明礼仪大检查,要求学生做到 “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⑤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在后进生中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单独建立“成长的足迹”转化档案。
3.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我们始终坚持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每年四月份都举办“走进社区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本学期开始我们全体教师又走进社区,放学后在社区路口对学生进行护导。如今这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7年和2008年,我们先后将“文明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和“2007感动我身边的人和事”事迹材料选进社区,让全社区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同步运行,实现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
【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集粹】
1、阶段性研究成果:
优秀案例:主题班会课例设计汇编;
德育研讨会班会课课堂教学录像;
德育系列论文集汇编
家长“教子一得”优秀征文汇编
研究报告:子课题阶段性实验报告。
2、终结性研究成果
成果汇编:子课题实验研究论文、优秀案例、科研成果汇编
学生成果:学生自主管理系列材料汇编
研究报告:《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取得的经验】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较强的德育合力,营造了“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产生了多要素整合、多层次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整体规模效益,为我校顺利实现中考全区五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我们认为是宝贵的经验:
1.宣传引导,是实施“三维”德育的重要前提。“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以“一报一刊一台”(《家教通讯》,《崂山教育》,崂山电视台)为主要阵地,利用墙报、板报、专题讲座、“教子一得”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了一种学生认同、家长赞同、社会协同的大德育氛围,为实施“三维”德育创造了条件。
2.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三维”德育研究的重要保证。我校之所以能够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的德育力量,关键在于得到了校委会和校党支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顾问,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分析讨论德育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社会各界关系,从而保证了“三维”德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健全机制,是增强“三维”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要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优势加以整合,使“三维”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证,否则,就会各行其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我们建立了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参与机制、科学的整合机制、有力的调控机制和实用的评价机制,“三维”德育工作才得心应手,收效明显。
4.主动出击,是“三维”德育实践的关键环节。在“三维”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对“三维”德育工作要早筹划、早安排,做到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学校要主动伸手,与家长“交友”、跟社区“攀亲”,建立亲密的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学校要主动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三维”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三支力量,富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5.教研驱动,是深化“三维”德育改革的不竭动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构建既合乎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我校乃至我区的德育实际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就必须广泛开展德育研究,通过教研找出路,通过教研找动力。我校德育课题的实施就为我们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
总之,课题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先后荣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AA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红十字学校”、“青岛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我校实现中考全区六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为德育工作创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第三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探讨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4)举办教学开放日。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5)举办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社会教育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接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演员、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1)学校积极动用社区力量,请各类专家和先进人物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志愿者、校外辅导员等管理、辅导、服务作用。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
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二到三次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活动,进行垃圾清理、消除街道牛皮癣和消除卫生死角等工作。
回家帮家长做家务,让学生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三种基本生活本领 组织学生春游
整治和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切实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红领巾文明交通岗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
第四篇: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为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整体教育网络,特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制度
(一)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
1、在学期初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联系网络,形成园长负责、家长参与、教师指导、后勤参加、人人重视的家园联系局面。
2、每学期制定符合本园实际及家长需要的家长工作计划与总结。
3、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园长负责向家长汇报有关工作,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形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局面。
(二)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建立家访制度。新生入园前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教师对新生家访率做到100%。以后每学期进行普访一次,三天不来园的幼儿要进行电访或家访,对个别特殊幼儿或遇有特殊问题应随时家访,并做好记录。
2、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要每周公布教育教学内容,评定幼儿在园表现,期末对幼儿进行全面小结。平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随时与家长面谈,做好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做好热线电话、夸夸孩子等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家校路路通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有效的家园互动。
4、定期开展家长咨询活动,为家长解答有关幼儿教育与保育的问题,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家庭教育。
5、定期发放家长意见征询表、家长对教师测评表,并与教师奖金考核挂钩。
(三)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
1、每学期召开新生家长会,介绍幼儿园情况及办园指导思想。
2、成立家长学校,健全组织机构,每学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期家长学校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纲要》的教育理念,交流育儿经验,探讨教育方法。
3、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观摩或参与的半日活动。
4、每班每月有家园亲子活动一次。如:节日活动、春、秋游等。
5、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如采用家长征文的方式。
二、学校与社区互动制度
1、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邀请有关社区人士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对幼儿的相关教育活动。
2、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根据需要,组织幼儿深入社区、街道,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加强社区德育基地建设,建立敬老、助困等活动基地并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和操行。
4、学校或班级将社区教育活动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学期各班级社区活动不少于三次。
5、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常带领幼儿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努力为社区建设作贡献。
6、邀请社区人士走进校园,了解、评议学校工作。
7、每学期在教师中开展“进社区”调查走访活动,听取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8、学校、社区确定联系人,定期互通信息,交流情况,以提高办事效率与质量,保证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的有效实施。
黑林镇中心幼儿园
第五篇: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工作制度
为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整体教育网络,特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制度
(一)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
1.在学期初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联系网络,形成园长负责、家长参与、教师指导、后勤参加、人人重视的家园联系局面。
2.每学期制定符合本园实际及家长需要的家长工作计划与总结。3.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园长负责向家长汇报有关工作,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形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局面。
(二)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1.建立家访制度。新生入园前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教师对新生家访率做到100%。以后每学期进行普访一次,三天不来园的幼儿要进行电访或家访,对个别特殊幼儿或遇有特殊问题应随时家访,并做好记录。
2.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每周公布教育教学内容,评定幼儿在园表现,期末对幼儿进行全面小结。平时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随时与家长面谈,做好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做好热线电话、夸夸孩子等日常工作。
4.定期开展家长咨询活动,为家长解答有关幼儿教育与保育的问题,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家庭教育。
5.定期发放家长意见征询表、家长对教师测评表,并与教师奖金考核挂钩。6.在学校网站设立家长信箱、家长留言版块,利用家长接待日等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和意见,随时改进幼儿园工作。
(三)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活动
1.每学期召开新生家长会,介绍幼儿园情况及办园指导思想。
2.成立家长学校,健全组织机构,每学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期家长学校教育活动。向家长宣传《纲要》的教育理念,交流育儿经验,探讨教育方法。
3.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观摩或参与的半日活动。
4.每班每学期有家园亲子活动二次。如:节日活动、春、秋游等。5.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如采用家长征文的方式。
二、学校与社区互动制度
1.建立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邀请有关社区人士担任学校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对幼儿的相关教育活动。2.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根据需要,组织幼儿深入社区、街道,使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3.加强社区德育基地建设,建立敬老、助困等活动基地并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和操行。
4.学校或班级将社区教育活动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学期各班级社区活动不少于二次。
5.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常带领幼儿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努力为社区建设作贡献。
6.邀请社区人士走进校园,了解、评议学校工作。
7.每学期在教师中开展“进社区”调查走访活动,听取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8.学校、社区确定联系人,定期互通信息,交流情况,以提高办事效率与质量,保证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的有效实施。
家园工作活动资料
家 长 工 作 制 度
一、每年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家长工作计划。
二、根据家长工作管理网络正常开展各项工作。
三、实施好幼儿园设定的各项为家长、幼儿服务项目。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沟通与交流。如:通过“幼儿成长档案”、“电子邮箱”、“园所主页”、“家园联系栏”、“班级论坛”等形式加强随时与家长互动交流。
五、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家教指导。如: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等,对家长进行各方面的指导。
六、做好各项家长工作资料的积累。
七、各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每学期1-2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学习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改进本班工作。
八、园内设立征求家意见的“意见箱”,随时听取家长要求和建议。
家长开放日制度
1.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开放日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2.日常根据家长需求随时开放教育活动,让家长观摩,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发展现状。
3.每次活动要求老师100%发放通知,活动有签到、有半日活动计划、有家长反馈,家长出勤率达到95%以上。
4.通过开放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提升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沟通,家园共育。
5.邀请家长参加家园同乐活动,如亲子迎新年、庆“六一”活动等,增进亲子情感,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6.邀请大班幼儿家长参加孩子的离园告别活动,使亲子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