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鸿鼎: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时间:2019-05-12 11:5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元鸿鼎: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元鸿鼎: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第一篇:天元鸿鼎: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赵璐

提到家园,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温暖、舒适、安全和自由,虽然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都需要承担责任和付出辛劳,但这些都被大家视为甜蜜的负担,主动并欣悦的背负着,即使可能没有回报也依然如此,原因就是人们对家庭的定义不同于其它事物,与家人的情感不同于其他类别的人,从家庭和家人处获取的精神满足远远超过物质所给予的,无论什么状况亲情都是最无法割舍的。家庭就像一个磁力中心,将每一名成员紧紧的吸附在一起,虽然各自行进在不同的轨道上,但最终运行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的心灵契约:统一的家庭价值观、生活目标、处事原则和角色认知。

反观当今很多企业,人员流动普遍、劳动纠纷频发、雇佣关系紧张、企业发展人才短缺举步维艰、市场求职托足无门进退两难„„,其实,企业家想拥有一批思想能力过硬的员工去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求职者也想跻身于能帮助自己实现名利双收的优秀企业,原本都很单纯的目标在两者组合后却形成令人无奈的结局,对比家庭这种特殊的组织,企业主、管理者、员工就像是担任不同角色的家庭成员,企业就像这些成员组织成的家庭一般,而企业这个家园却不似真正的家庭一样,给成员们带来真正家的感受,就是因为成员们相互之间没有达成心灵契约。企业是否也能从中吸取一些法律契约关系以外的情感因素来润滑和凝聚员工呢?是否能在冰冷严苛的制度之上投入一些人性的温暖呢?是否能在追逐高额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一下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员工的幸福感呢!如果员工能在企业中获取像在家园一样的感受,企业如果从方方面面都为员工利益考虑,那么员工的不安、冷漠、消极、不满从何而来呢!但是企业像家园不等同于强调家族式管理,明确的管理责权、清晰的岗位责任、规范的管理系统和正确的管理机制是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员工履行责任和获取权益的保证。通过营造企业的家园式氛围,让每名员工都能够爱企、敬企,员工之间互助互爱,把企业的责任当作自己的责任,把企业的荣誉看作自己的荣誉,全员精诚合作才能共同建设家园。

除过家园,企业又好似一个校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在商海沉浮中成就基业常青、永葆鲜活而恒久的生命力,就要不断促进人才的全面发

展。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间竞争热点逐步转向拥有的高素质人才数量和比重。然而,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有赖于企业的人才理念和管理机制,好似一个摇篮,粗制滥造的和精心打造的所提供的环境有天壤之别。企业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营造学而上的学习氛围,开辟专业人才成长路径,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制定完备的优胜劣汰管理机制,形成学以致用、学以重用的用人机制,员工在企业所创造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有机会、有空间、有平台、有目标的汲取知识、充实自我,同时也是为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无穷动力。有很多企业在碰到过重金培养人才最终择主而事的情况后,对培养人才丧失信心,认为培养不如“包养”来的快,看中谁就高薪挖角,也不指望人才能长留在企业里,使用人才挥霍无度,形成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根基松软,用人理念偏激,对员工成长性和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人才流动速度快,造成企业人力成本增加,核心技术与业务等容易外泄,制造了诸多不必要的危机。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培养人才的过程过于漫长,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也过于复杂,耗时耗力不值当,不如在选人之初就解决人岗匹配的问题。这就忽略了组织是在不断发展的规律,即使招聘人员符合当时岗位工作的要求,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进步,岗位要求是需要随之发生变化的,企业如果自身不具备人才培养的能力,或不主张自我学习,那么批量式人员更换给企业带来的将是更大的管理成本。在企业自行建立的学习体系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定义人才、设定学习目标,有利于企业实现组织发展目的,也有利于企业的基业长青。

企业在创建家园式、学院式环境氛围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抛开企业的基本属性,企业是从事盈利性经济行为的独立法人组织,基于这些属性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必须是严谨的、规范的、纪律严明的,类似于军队和军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能以身士卒,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团队步调一致协同作业,工作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管理者与员工不分上下同甘共苦。如果用军队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以军人的战斗作风和团队意识来鼓舞我们的员工,那么我们的企业会将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致。

能够在一个同时可以获得安全、舒适、充实、成就、平等、秩序的企业环境中,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工作和频繁跳槽?但这需要企业和企业家的付出,一时的付出换来无尽的回报,这比帐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算怎样都是合算的!

第二篇:天元鸿鼎:在华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困惑

在华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困惑

作者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 丙午

随着经济全球化去世的日益加快,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日趋频繁和密切,诸多跨国企业开始认识到文化环境对企业发展影响的普遍存在与重要性。当企业跨国经营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与其母国文化截然不同的异域文化,以及由这种异域文化产生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这些差异会对管理者所固有的管理理念的执行和对新文化的接受程度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跨国企业内部文化的多样性与冲突性并存、对外经营理念的误区等特点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难点。因此,是否重视文化差异、是否能够跨文化管理、是否能够融入与结合异国文化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对跨国公司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管理问题更是繁重而又难以打理的。诸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厂看重的是中国的土地、原材料及劳动力的资源优势,使其能够节省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风俗习惯多样化的传统国家,在雇佣了大量中国员工之后,在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毕竟这些员工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激励方式,处世原则等都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背景为基础,随着跨国公司经营区域与员工国籍的多元化,这种日益增多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导致管理成本的加大,由于企业文化不能够统一员工思想,导致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相互矛盾,再加上对中国法律制度的理解不深刻,对异国环境的不尊重乃至破坏,导致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经营失败。

在华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中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基本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华跨国企业内部文化的多样性与冲突性并存

1。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性并存

在华跨国企业的员工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又使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使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性并存。这种特点在合资企业里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大多数中美合资企业中,美国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强调尊重规则和秩序,鼓励发展个性和鼓励创新;而中国则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及中国化管理所倡导的 “人和”理念。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性是合资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难点,它不仅增加企业管理的难度,而且给共同的新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2。制度体系的多样性与冲突性并存

在华跨国企业尤其是在合资企业的投资各方由于文化差异而在经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

执行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以至产生制度体系的多样性和冲突性。比如,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非常推崇制度文化,严格以相关的法制条文、规章制度作为经营的依据。而中国文化强调灵活性,既有孔孟之道中所提倡的“仁爱”观念,主张“仁政”,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凡事讲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所以中国企业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往往考虑人情、关系因素,较强调管理弹性。两种文化对制度的不同理解往往造成许多在华跨国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的国情,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文化冲突。

3。行为习惯的多样性与冲突性并存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职工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由此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以及与此相一致的满足其需要和实现其期望的迥然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影响,在华跨国企业内部存在着大同小异的行为习惯,有些互补,有些则相互矛盾。诸如像中德合资的企业,德国人做事非常严谨细致、开会严格遵守时间,分秒不差,过时不候,工作中对待问题的态度近乎固执与刻板。而在中国企业中员工对待问题的处理就会比较圆润,做事往往会留有余地,开会能够把握好提前量,即便稍稍迟到,述清缘由也会得到谅解。所以,对于企业的员工行为规范管理,不同文化的职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按照不同的行为习惯执行,甚至如果与习惯不符或者与员工思想观念相悖,还会遭到集体的抵制与抗议,使其企业文化难以落地。另外,在华的管理者多数为原先所在国的高管,虽然俗话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是如果这些“和尚”只会念本国的经,却不会念国外的经,甚至根本读不懂或者不会念,那么在华员工就会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或者一知半解,这样的管理在执行力与工作效率上就会受很大影响,管理成本无疑就要增加很多,更何况这些外籍高管会有一定程度的地位及民族优越感,不尊重甚至鄙视其他职员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纠纷和冲突。

二、在华跨国企业对外经营理念的误区

1.降低标准、漠视环境的经营误区

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公司多为生产型企业,而在生产型企业中最难把握和控制的就是环

境保护的问题,而恰恰在本国经营表现良好的企业,到了中国却一改严谨态度,诸如像从事液压挖掘机生产的大型外商独资企业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被环保总局抽查出违法超标

排污,从事日化产业的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在合肥开发区被查出外排废水COD超标。其实,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环保都拥有良好的口碑。有一家日本公司,其在日本的八家工厂里有七家都达到了零排放,但是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没有达到。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后很快就“入乡随俗”,降低了环保标准。

有些跨国企业甚至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污染大户。由丹麦嘉仕伯啤酒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甘肃天水奔马啤酒有限公司,工业废水直接外排长达十年,给当地人民的饮水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在湖南,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的下属独资企业,因电镀生产线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成为株洲挂牌督办的二十家污染大户之一。甚至像占据着电子产品品牌巅峰之位的苹果公司,也陷入了其在华供应商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毒苹果”丑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四个字叫做“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之源的《易经》中,就讲述了这个观点,叫天、地、人三才,我们头顶天、脚踏地,中间是人,不三不四就是来自于《易经》,就是说人的,人是处于三四爻之间,如果人超越了这个,跟天地抗衡,就是不三不四。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甚至去破坏它,也必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和公众的谴责,从上世纪工业革命时代大量废气排污造成酸雨不断再到1950年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过度的漠视环境,降低排放标准导致了生存环境收到了威胁,而很多在华企业对身在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理念不强,在节约成本的利益面前误入歧途,这种做法恰恰是导致其在华发展的最大毒瘤,一旦病发,被公众所曝光,对其品牌和口碑都是巨大的打击,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最终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2.与中国政策相悖的经营误区

“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历届两会所倡导和重申的方针政策,也是中国逐步迈向经济大国,文化强国所要遵循的重要准则。而在华跨国企业往往不重视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并导致其经营管理中,忽视这一方面的把控作用,文化理念在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里不牢靠甚至避而不谈,这些潜在的隐患最终酿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美国康菲石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一个世界500强排名前10的石油巨头在中国的行径掀起了酣然大波,一时间媒体和公众口诛笔伐,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康菲在山东蓬莱控股的19-3油田漏油事故,经国家海洋局派出的联合调查组调查,事故的根源在于其管理松懈和违规作业,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及违反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对重大隐患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且消极处理。康菲中国查源堵漏清污工作进展迟缓,采取的大多是临时性、补救性措施。且事后渤海湾渔民赔偿工作再三推脱,置若罔闻,种种在华的恶劣表现使得康菲被公众形容成一家傲慢的跨国公司,无视中国老百姓的权益,漠视中国的生态环境。‘

孔子曾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意思是说君子在船上,黎民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载着舟行驶,同样也可以让舟覆灭。同样这句话也是大将魏征长对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话,以此来告诫上位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康菲石油并没有从这些存在了近几千年的经世之言中悟得道理,在文化管理中缺乏对中国政策和百姓人心所向的把控,以至于在出现事故后非但不能亡羊补牢、将功赎罪,还想与中国政府和人民去争执与抗衡,这种做法无疑不是其在华发展走向衰亡的结果。正所谓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康菲石油如果不能端正态度,妥善解决,那么等待它的,必会是将它轰然推翻的历史洪流。

3.忧患意识与危机管理不健全的管理误区

在华跨国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起起落落是很正常的,但是,往往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经历持续辉煌之后难免会出现骄纵的现象,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渐渐地失去了谦虚和谨慎,以至于丢掉了创业时期的忧患意识与危机管理,在管理中如果不能把危机思想时刻传达与员工,那么企业就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久而久之,量变引起质变,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

作为曾经胶片时代的巨头美国柯达公司破产一事,无一不为跨国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家百年老字号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营的胶卷业务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份额,但“影像数码化”的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选择?对于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柯达来说,尤为纠结。数码危机没有让柯达清醒的认识到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战略上一再迟疑,导致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恰当时机。等到其2003年下定决心转型,却为时已晚。在昔日光环的萦绕下,柯达安逸了,这种安逸的蔓延最终酿成大患,百年老店也逐渐发现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的管理问题。而战略上的失误又使得柯达转型时间跨度之长、困难之艰巨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亏损、出售业务、裁员、并购扩张„„这些反反复复的煎熬,耗尽了柯达的资金,也耗尽了华尔街对于柯达的耐心。柯达只是安逸了一时,却没想到:代价竟如此巨大。曾经在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柯达门店成为了老百姓逐渐模糊的回忆,孟子曾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哪个朝代的更替不是因为上一代君王的不理朝政、整日沉溺于歌舞升平、酒池肉林之中,更何况于这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的企业呢。危机管理并非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或某些职能部门,如安全部门、公关部门的事情,而应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企业才会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

与柯达恰恰相反,20世纪90年代初,波音公司产量大幅下降,为走出经营低谷,波音公司摄制了一部虚拟的电视新闻片:在一个天色灰暗的日子,众多的工人们垂头丧气地拖着

沉重的脚步,鱼贯而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飞机制造厂。厂房上面挂着一块“厂房出售”的牌子。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时代的终结,波音飞机公司关闭了最后的一个车间„„”画面反复播放。这则企业倒闭的电视新闻使员工们强烈地意识到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市场经济的大潮随时都会吞噬掉企业,只有不断进去、创新、拼搏,企业才能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虚幻的模拟倒闭就会成为企业无法避免的事实。

这一充满忧患意识的片子播出后,波音公司的员工们每个人充满了危机感而变的更加努力工作,企业也不断的创新,员工人人都真切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以此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不懈奋斗的精神,终于企业迎来了大发展,以后波音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飞机制造商。

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也一定要走出安乐误区,要时刻牢记忧患意识。因为无论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要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警方案,“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在华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中来说始终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第三篇: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

文: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即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等;

化:是由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组成。是通过观念的长期影响产生的行为,形成的习惯。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企业文化主要都是由那些要素决定的。

一、使命使命,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为什么如此短,因为没有找到企业存在的理由。1975年,微软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随时随地帮助人们自由地交流。韩国三星提出“事业报国”,海尔提出“创造世界名牌”。

企业的使命从市场及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是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是企业使命的基础。赢利不是企业的终极追求目标。赢利是企业的基础需求,就好比人呼吸一样重要。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呼吸,还应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求,如果一味的追求赢利,便会动摇企业生存的基础。

使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是在更广大的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让使命来拯救我们散乱的能量,使我们有一种为他人工作的神圣感。我们都是普通人,一旦我们的命运与一个伟大的使命联系起来,我们便可以创造出历史的辉煌。许多企业没有思考为什么要办企业,这是导致其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愿景是发展的方向,是由多个目标形成的微软的愿景是每一家、每一张桌子都有一台电脑。这一愿景当初提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持怀疑态度。愿景愈大,带来的冲突愈大。因为大部分人看见了才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没有看见就相信。现在微软的梦想基本实现,人们才相信其愿景的威力。

愿景给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凝聚人才,创造一个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的沟通平台,从而产生了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相结合的契机。企业不再是由一群普通人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的生命联合体。

每一个人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服从者,而是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创新学习的开拓者。共同的愿景从DNA的角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组织就如原子弹爆发一样,释放出每一个人的巨大潜力。同样是碳元素,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是金刚石,另一个是石墨。

三、价值观是企业判断决策的依据,价值观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强生公司1954年提出“客户第一、员工第二、社会第三、股东第四”的价值观。这四条价值观实际是强生的宪法,即使董事长也不能违背。这些价值观保证了强生的可持续发展。1982年发生了泰诺中毒死亡事件,强生马上召回其产品。

短时间给强生造成经济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赢得了市场的信任,因为他们把客户放在第一

位。日本的三菱汽车公司却故意掩盖其汽车的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生命损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信用。

通常是企业高层自觉不自觉的破坏其价值观,说一套做一套,在内部破坏了价值观的完整性,企业员工受到高层行为的影响,他们所产生的违背价值观的行为又再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安然、安达信公司的倒下,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企业因诚信不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5800亿人民币。我们犯的都是简单的错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简单,或者找到了简单却没有守住。企业文化是企业老板的文化,如果老板自己不将其个人领导过渡为使命、愿景、价值观的领导,这样的企业不论员工有多少,营业额有多大,从根本上他还是一个个体户。这样的企业发展愈大,老板就愈苦、愈累。优秀的文化让每一个员工变成老板,同时又愿配合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使命是企业的基础,愿景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价值观为企业保驾护航。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终竞争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

第四篇:天元鸿鼎:解决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解决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赵璐

“老大,您看这个项目怎么跟进?”

“经理,客户那边又催了,您看怎么办啊?”

“主任,上边下达的月度指标可怎么完成啊?”

“李总,这市场分析总结报告怎么写啊?”„„

像这样的询问,相信在每个企业、每天、每件事上都会发生,组织运转起来事项繁多,招贤纳士原本为了使大小事项能够有人负责,然而却因为不少人的不敢担当而出现“员工喝茶聊天看报纸,领导伏案奔波连夜会”的现象。这样的员工辞退了吧手底下没人干活,留着吧又的确让领导呕血。

在职场中,对“解决问题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存在分歧较大,一方面认为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就负有决策、处理突发事件的责任,因为他的职位比员工高、拿的报酬比员工高,理应承担的职责比其他人重要,相应的,问题出现了,领导就要去担当、去顶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要问领导“怎么办”的人,凡事都依赖领导给拿主意。这类人里有些是自作聪明,认为主意是领导给拿的,我就只管执行,最后出了什么事也和我没关系,我是听命于人的角色。有些是循规蹈矩,每件事必须得征求领导的意见,工作么,必须得和领导保持统一战线才对,要是自己拿主意了,即使没错,那也是没把领导放在眼里。另一方面认为在个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应由自己做决定,领导给意见了也只能是听听,最终怎么对应还得是自己决定,领导干涉的过多那还要我干嘛,你领导能干你自己干去。特别是在业务第一线冲锋的人中,有许多地方非常值得同情,压力大、工作来的没时没点、看人脸色、受人冷落、竞争对手排挤、忙于应酬、四处奔波、收入不稳定„„业绩好了,下一个财年指标也只增不减;业绩不好,收到的只有劈头盖脸一顿口水;业绩平平,隔三差五被领导拎去指点一番江山。

在领导眼里,新员工事事询问那是进步虚心的表现,对于一名入职时间较长,对本职工作又有一定经验的老员工来说,不论他是耍小聪明还是真实在,在领导眼里就只是个不会自己动脑思考的劳动力而已,辛苦一辈子只能落得个职员的下场,想要升迁,那是连门都没有。那些太有主意,忽略组织的管理流程和层级关系,上不汇报下不传达的,视领导为无物,总想把功劳都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最终的结果不是被领导作为典型四处表扬,而是被牢牢的压在五指山下,压抑的度过每一个寒冬酷暑。

个人对工作有想法却不和领导沟通,反而去问领导“怎么办”的人就是对本职工作的一

种懈怠表现。无论自己的想法是否成熟、是否可行,都应尽全力去思考,向领导表达个人的想法和建议,是很好的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与领导沟通想法,又是很好的锻炼能力与积累经验的机会。职级关系本来就是通过工作连接的,领导对每位员工的认识和判断也都是通过工作上的衔接而形成的,把领导放在一个“大家长”的位置上,自己永远都想当羽翼下的“孩子”,那不论在领导眼中还是在同仁心里,都无异于公开宣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前一段有一则新闻,关于“官员维稳经历被看重,‘救火’官员晋升”,主要报道近年来发生的历次重大事件发现中,包括瓮安、孟连、石首事件等在内,均有党政一把手被免职,而紧急“替补”的新任官员大都在不久后获得晋升的事。不论新闻重点是解决突发事件还是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但从这一政界新闻中我们都能看出来“干得好就能上,干不好就得下”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现在组织当中各年龄段的人都有,有二三十岁当CEO的,也有四五十岁干助理的。年轻人凭着一股“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在工作中独断专行,满脑子的新想法、大胆创意恨不能都将之付诸实践,但在组织中可不比自由创业啊,凡事都得有个规矩、流程。干劲十足是每个领导都乐于看到的,不过单打独斗、随心所欲就不是组织运行需要的方式了。太多惨痛的事实教育了做领导的人,这种人得打压啊,要不就是个捅娄子的专家。年纪大点的有些社会经验的员工,总觉着自己这几十年不是白来的,咸盐也比别人多吃了几口,多大的事在他眼里都不叫事,大包大揽口放厥词,用自认为见多识广的大脑去处理不具有普遍联系的工作,赶上蒙对了那就是他经验老道,蒙错了也能用偶尔马失前蹄来糊弄过关。

真正职业的人,首先应该本着职业的态度,无论起步在哪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所在的环境。即便才高八斗也需稳步前行,即便智商过人也需团队协同,即便是大将之才也需让金子有个发光的过程。其次应该尊重本职工作,事不分大小尽心尽力,工作能带给你财富和成就,每完成一项工作都是一次向上的积累,多思考、多沟通、多总结,在任何一件事上都不要抱侥幸心理。再有应该勇于承担,不论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还是领导分派的其它事情,责任心到了结果就不会差,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动用的所有资源就会积极去争取,由责任心而产生的正能量就会感染身边的人。最重要的要回归到人,不论是做事的人、说话的人、或者旁观的人,都是构成事情前因后果的重要元素,说公司政治有点太大,总之,要重视人这个因素。有了对事业的热忱、对组织的敬畏、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人际的重视,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升迁的步伐呢!

第五篇: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

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德育课题研究报告

崂山区第三中学

李兆奇

【课题概况回顾】

我校的德育课题《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是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6年立项课题,也是中国教育协会“十一五”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与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子课题,我校为崂山区唯一一所被批准成为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我校地处青岛市高新区,可以说是位于城乡结合部,仅仅在十多年前还是属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镇,这里的绝大多数人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或是以靠海打鱼捕虾为生,那时的孩子们,努力上学是唯一的脱农之路,否则,面临的就是同自己的父辈一样,回家务农种地,或是出海捕鱼,所以绝大多数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都刻苦好学,努力上进。而近几十年由于政策的扶持,在中韩地区建起了高科技工业园区,许多外商独资、合资公司的进入,一座座高新科技大楼的建立,加之大青岛的改造,2008年奥运伙伴城市的契机,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充满无限商机的宝地。可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是,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本地区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都有了极大的转变,人们在逐渐富裕的过程中,原有的小农意识的冲击和逐渐向城市化靠拢的过程中人们意识的变化对该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冲击极为巨大。其中凸显的问题就是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观念更新跟不上教育发展需求等不协调现象。这成为阻碍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绊脚石。而农村和城市的协同,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短暂利益的驱使,更使现在的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甚至出现个别家长目光短浅,不顾孩子的未来,忽视孩子前途的现象。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而又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城乡结合部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迫切性之所在。同时我们也认为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

2、时代背景

首先,“班级是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任何教育政策法令都必须通过对班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获得其现实性,班主任则是班级这个单位的“首席执行官”。班级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班级系统内部以及班级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向度的交流,班主任则是各种交流的中转站。可见,班主任是负有特殊职责的教师,不仅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高于普通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高于普通教师。从这一角度看,班主任应具备比普通老师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更复杂的专业能力,班主任专业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专业化研究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并没有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视野。同时,对班主任的研究多是着眼于班主任的科层管理能力,研究的层面并不能涵盖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全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其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反思走过的几年岁月,我们不难发现,在教科研领域里的工作可谓“狂飙突进”,教学研究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作业上,都是如火如荼,应者云集,然而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落实的却只是在浅层次的教学上,在德育工作领域里发展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于教学工作。目前,时代发展的浪潮可谓汹涌澎湃,急切的要求我们一线德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动向及理念,这种现状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望。家庭教育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幸福的小事,更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大事,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长都有责任使教育形成合力,培养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只有家校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抓住许多更好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平时能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并把两者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进行沟通,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促使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课题实施的依据】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包括思想道德)得到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使学生置身的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环境全面优化,才能实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优化;只有在广泛的德育活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免疫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机制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从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增强德育效果。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认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于个体内部活动和社会群体影响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柯尔柏格主张,充分利用环境氛围和伙伴之间相互影响等教育资源,促进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群体对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当代德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此,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这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系统论认为,系统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和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结,相互影响;系统的整体优化,有赖于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优化。”’中小学德育是由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区德育三个维度构成的大系统,无论缺少哪一个维度,都会造成大德育系统的失衡。因此,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与班级建设的对接为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辟了一条理想途径。

2、事实依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现阶段,我们崂山区的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当前在城乡过渡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动荡甚大,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的过渡好这一段时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弱,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二是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是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四是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父母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许多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五是某些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据调查显示,62%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因此才产生许多不良现象

六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以上情况出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现象。来自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乡过渡区家庭对物质崇拜的热度很高,对教育的支持度受实用主义原则左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或“多读书无用”)的思想。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过去农民对知识分子、有单位人等十分羡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人大都没踏上致富快车道,于是农民将羡慕的眼神转而投向了“暴富者”。大部分农民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只要有力气、肯钻营、能赚钱就是“才”,至于读书的多少就无关紧要了。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大学生工作难等问题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家长的送读积极性。以上因素,是个别家长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农民连读书都轻视了,必然带出农村教育“忽视家教”的现象。这也是上一个学生案例产生的家长的思想根源。

现象二:由于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时下,家长忙于赚钱致富,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将教育的责任全推到教师与学校。家长不与教师沟通、不参加教育活动、不配合家校联动。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很少与教师、学校联系,对学校教育思路、教育环节知之甚少,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而当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到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面对师生冲突,家长不会冷静处理,甚者进校闹事。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推卸家庭教育责任,而且还造成家校鸿沟愈拉愈大,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课题进展情况】

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当中,课题组已经积累部分材料,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例如,我们已收集了相当一部分课题实验人员撰写的研究案例和论文以及围绕课题开展的主题班会教案、学生活动材料、家庭教育方面的材料等等。为顺利进入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经验素材。

课题实施的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的4月——2008年的4月。在这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学校德育“一维独撑”的严峻现实,我们吸纳其他德育研究成果,以学校的德育课题为依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从而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使德育教育形成立体教育网络。

课题实施的第三阶段是2008年4月——2009年3月。这是深化课题研究,巩固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并进行结题阶段。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应用】

子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与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即德育教育立体化。

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一条路,四条线”的基本模式。

“一条路”指的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提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重点,以“渗透于课堂,寄寓于活动,示范于师德,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为抓手,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德育工作。“四条线”指的是工作中紧紧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即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主导线,学科老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家庭社会辅助线。抓住养成教育和班级管理两个主阵地,转变观念,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使社会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要求。

一、努力积淀文化底蕴,做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学校也不例外。要想使学校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提升学校的竞争力。那么,学校靠什么与其他学校抗衡呢?换句话说,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呢?有人说是师资水平,有人说是生源质量,有人说是管理能力,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不是核心竞争力。师资可以培养,生源可以改善,管理可以上水平,而要改变这一切靠的是学校文化。只有学校文化才能使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学校文化具备“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变不了”的特点,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它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影响和左右着这所学校的个性和发展,改变和塑造着一届届学生的气质、性格、风度和价值观。而且这种力量之强大,影响之深远是难以估计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进行“四化建设”,实现了文化育人。

近年来,学校通过“三风”建设和系列德育教育,建设以“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代表的“柔”性的精神文化;以完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托,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以《崂山三中绩效目标考核方案》为代表的“刚”性的制度文化;借助校园绿化工程,创建以四级目标德育体系为主线的“隐”性的环境文化;在规范教师行为举止,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归纳形成以“崂山三中教师行为规范”、“崂山三中教师礼仪规范”、“崂山三中学生一日常规”为代表的行为文化。

2.优化育人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

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室、办公室和教学楼的环境布置,实现了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二、精心创建德育体系,做到了管理育人,活动育人。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四级德育目标体系。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勤俭节约、环保意识等;二是情感教育,包括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教育;三是价值观教育。包括诚信品质,上进心与荣誉感,团队精神等。四是理想教育。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等。围绕四级目标德育体系我们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做到了学校育人,家庭育人。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广而且家庭背景极其复杂,家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感到教子艰难,甚至无所适从。基于这种情况,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办好家长学校,从当前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理解,形成教育合力,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教育网络”,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强化了家庭德育,夯实了“三维”德育基础。

首先,以家长学校为核心,健全了家庭德育网络。全校各年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了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络系统。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活动。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了家长综合素质。

我校学生有1100多人,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我们家长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些特点归结为“三个结合”:

一是“上课”与家长会相结合。家长学校毕竟是家长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故时间不宜占得太多,我们把上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先安排一点时间讲家教的专题课。以07-08第一学期为例,一学期的全员培训有两次,一次请家长研究会的王秀霞校长讲《只要肯努力,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一次由政教处李兆奇主任讲《从小学到初中过渡区的家庭教育》。我们还通过视频讲座,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境界。这样家长既在家教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学校连续三届举办“教子一得”征文评选,将评出的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并且发到学校网站上作为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使用。

二是“上课”与个别指导,咨询相结合。我们实行以“上课”为主,还分别举办“学习困难学生”、“违法边缘”学生家长学习班,尽可能及时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个性”问题。2008年我们又积极利用华天素质教育网络,使用“网络家校通平台”与家长保持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全校学生实现无缝隙覆盖,运用高科技教育手段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网络家教。在学校配合指导下,家长们改进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后进学生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专家引领。以2007年为例,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两批素质较高的家长参加高水平的家教培训,一次是10月28日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由北京科利华教研中心主办的由北师大刘教授主讲的“家庭教育新突破”大型报告会;一次是12月12日组织家委会成员参加在青岛大学音乐厅举办的由著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主讲的亲子教育报告会——《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家长学校的研究由实践层面走上专家引领的高水平阶段。

2.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贯彻“一主两辅”,即“一条主线”——以贯彻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校训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各项德育活动为载体,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两翼辅助”——即德育队伍,重点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常规,突出专题教育,实现德育活动课程规范化。系列化德育活动的操作程序概括为四句话:即“全校一盘棋”,学校政教处统一制订总体实施计划和学期活动方案,全校各年级根据方案,协调一致,组织实施;“一年分两期”,每期一个德育专题;“一期三阶段”,制订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三个阶段有机联结,内容自成系列;“一段四步棋”,即聚焦问题、分析根源、疏导教育、规范行为。

其次,班主任队伍建设形式多样,班主任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经过探索与实践,在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形成了“培训——交流——引领——评价”的模式。一是多渠道进行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水平。本政教处制定了《崂山三中班主任培训方案》,加强了班主任论坛的组织学习,继续推出“教育智慧100辑”栏目,采用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改进了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实效。本,班主任案例集——《春雨集》、论坛发言集——《沐风集》、学习材料集——《撷玉集》均已汇编成册,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二是充分利用双周工作例会制度,搭建“班主任论坛”以确保好的做法、积极的思想得以推广,同时也让年轻班主任把班主任例会当成学习经验的现场会。并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大力推介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做法。把上学期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经验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现典范引领。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从班主任考核到学生评优,我们都坚持有效的评选制度并严格执行,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如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已日趋科学规范,粗放式的管理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仅2007-2008学年一年时间,我校就先后有4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完善常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初见成效。经过探索,我们进一步确定了如下的班级常规管理操作程序:即,坚持领导-教师-学生三级值周制度;设立学校文明监督岗,并予以公示;定期对各班常规工作考核,依据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纪律、卫生、宣传、公物方面加强了班级管理量化评比;评比结果日反馈、周总结、月考核,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各班几乎都制定了本班班机管理制度,有一整套评价体系。班主任全天引导学生执行常规,基本做到“五个到位”即早自习到位、课间操到位、自习课管理到位,涉外活动到位,卫生监察到位。这种管理的实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坚持以基础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工作有:①大力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编印了《崂山三中学生管理手册》,学生人手一册,时刻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懂守则,事事讲规范的校园氛围。②抓住德育常规教育主阵地—班会课,每月一个主题,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③对起始年级进行军训教育和入学系列教育。④每月进行文明礼仪大检查,要求学生做到 “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⑤加大正面教育力度,坚决变“堵”为“导”。在后进生中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单独建立“成长的足迹”转化档案。

3.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我们始终坚持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每年四月份都举办“走进社区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本学期开始我们全体教师又走进社区,放学后在社区路口对学生进行护导。如今这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07年和2008年,我们先后将“文明之星”先进事迹材料和“2007感动我身边的人和事”事迹材料选进社区,让全社区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全面构建与完善,促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同步运行,实现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

【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集粹】

1、阶段性研究成果:

优秀案例:主题班会课例设计汇编;

德育研讨会班会课课堂教学录像;

德育系列论文集汇编

家长“教子一得”优秀征文汇编

研究报告:子课题阶段性实验报告。

2、终结性研究成果

成果汇编:子课题实验研究论文、优秀案例、科研成果汇编

学生成果:学生自主管理系列材料汇编

研究报告:《城乡过渡区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班级对策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取得的经验】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形成了较强的德育合力,营造了“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产生了多要素整合、多层次发展、全方位推进的整体规模效益,为我校顺利实现中考全区五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我们认为是宝贵的经验:

1.宣传引导,是实施“三维”德育的重要前提。“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以“一报一刊一台”(《家教通讯》,《崂山教育》,崂山电视台)为主要阵地,利用墙报、板报、专题讲座、“教子一得”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了一种学生认同、家长赞同、社会协同的大德育氛围,为实施“三维”德育创造了条件。

2.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三维”德育研究的重要保证。我校之所以能够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的德育力量,关键在于得到了校委会和校党支部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任顾问,分管教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德育工作,分析讨论德育热点、难点问题,协调社会各界关系,从而保证了“三维”德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健全机制,是增强“三维”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要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优势加以整合,使“三维”德育工作顺利实施、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规范、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保证,否则,就会各行其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我们建立了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参与机制、科学的整合机制、有力的调控机制和实用的评价机制,“三维”德育工作才得心应手,收效明显。

4.主动出击,是“三维”德育实践的关键环节。在“三维”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对“三维”德育工作要早筹划、早安排,做到胸中有数,手中有策;学校要主动伸手,与家长“交友”、跟社区“攀亲”,建立亲密的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学校要主动服务,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三维”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三支力量,富有成效地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5.教研驱动,是深化“三维”德育改革的不竭动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构建既合乎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我校乃至我区的德育实际的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德育运作机制,就必须广泛开展德育研究,通过教研找出路,通过教研找动力。我校德育课题的实施就为我们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

总之,课题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先后荣获“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AAA级健康校园”、“青岛市红十字学校”、“青岛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青岛市环境友好单位”、“青岛市德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为我校实现中考全区六连冠的辉煌和创建省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德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为德育工作创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下载天元鸿鼎: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元鸿鼎:构建家庭、学校、军队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元鸿鼎:懂得把握机遇的人更能接近成功

    懂得把握机遇的人更能接近成功 天元鸿鼎咨询集团曹雪 记得看过一位在国内挺有名的成功学专家授课视频,有一段印象很深,专家面对在场的两千多位中小企业学员问:“你们喜欢有激情......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5篇材料]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一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以往一些贯用的德育工作方法......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联合家长社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致家长一封信》、《学生家长告知书》等形式,定期向家长发放安全知识传单,向......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浅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浅谈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 内容提要:各地幼儿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给幼儿园、社会、家庭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幼儿园构建有效的幼儿园、家庭、社会......

    天元鸿鼎:关键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五篇模版)

    关键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天元鸿鼎咨询集团赵璐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措施也在日益更新。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引发专业分工日趋完善,企业在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