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不是惯贫
当前,在脱贫攻坚的全国浪潮之下,国家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扑向农村,涌向基层,让那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与帮助。而整个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最辛苦的是基层干部,最受益的是基层贫困户,干部真的是用汗水和泪水来换取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同时,为顺利迎接国务院评估验收,各地自行组织开展的预评估交叉检查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就来谈一谈这些层出不穷的评估检查给基层带来的各种窘境。
诚然,各地组织的检查与验收的目的是明智可取的,其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很多地方的检查中也存在“为保周全而铤而走险”的指导。一是表现在农户的“两居”上,“两居工程”旨在提高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是针对于农户日常生活区域的改善,有的指导组一句“应搞尽搞”,责令基层连农户完全没有生活的二楼(毛墙、无窗)也要纳入改造;群众对哪里还不满意就改造哪里。在我看来,“两居”工程是一项对基层“雪中送炭”的政策,而不是政府为提高群众满意度“锦上添花”的手段,有的领导干部的想法是:“对于国家的扶贫建设资金,只要是用在群众身上,没有把钱装进自己的包包就可以问心无愧。”我想说的是,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贪污,用国家的公共资源作为自己工作的政绩业绩是可耻的,公共资源的性质是非盈利性和非排他性,但凡没有做到一视同仁的政策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只会将一项本应让群众感恩戴德的政策变成了怨声载道的恶果。二是表现在贫困户的识别上。只要是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干部都知道,存在“漏评”是一项多么严重的工作失职,在当前的干部管理环境下,一例漏评会导致基层从领导到干部一系列人员受到处分,基本上已达到“谈此色变”的地步。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而降低识别的门槛,举个例子,有个老婆婆一个人带着2个孙子住,收入基本都是靠低保资金维持,从收入上的确达不到标准,但她的几个儿子就住在其附近,没有履行好赡养老人的义务。评估组了解之后给出的最终意见就是“漏评”,我觉得这种意见是极其不理智的,这是典型的“为保周全而铤而走险”的指导,应该是责令基层对老人的几个儿子进行教育,履行好赡养老人的义务,而不能因为其收入达不到就纳入扶贫,这样只会让这个地方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孝子。国家提出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基层贫困户的收入,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希望在农村能够形成一种文明质朴、良性自治的村容风貌。如何规范对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从什么时间开始减少政府对农村的干预,如何动态管理贫困户享受的种种“特权”?我想这才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重要难题。
第二篇:扶贫,助贫
3页1035字
助贫,扶贫
前几天随支教队下乡支教,从市区出发,骑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自行车才到达目的地。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样的学校会真实的存在,其破烂程度好似刚发生过地震一般。学校面积不大,但没有一块水泥地;四栋平房教学楼,墙面破烂不堪,房顶摇摇欲坠,却挤满了衣衫褴褛的学生;一栋楼房楼上是老师、校长的办公室,下面是所谓的图书室,实验室,却大门紧闭,铁索锈迹斑斑。
给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与一位初一的班主任交谈了一会儿。了解到在他们班90%为特困生,最穷的一位,父亲65岁,母亲44岁,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田地早年已被霸占,也就是说其全家没有经济收入,靠乞讨与接济为生。其他学生家也是入不敷出,紧衣缩食才勉强度日。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上却挂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与沉重。
为什么在盛世中华还有这样的学校?为什么说国泰民安却还有这样的人家?或许历朝历代致富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与主流,贫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积贫积弱是文明社会清扫不了的死角。所以我也不否认贫穷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不能容忍因为它存在合理就任其存在而不理。这无异于死亡的存在是合理的就见死不救。
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不是没有作为,但犯了决策性方向性 3页1035字 的错误,政府对这类人群有低保,有医保,免学杂费,鼓励民间人士捐款,这是政府努力的结果。一个月发200元钱,看病打个折,读书不要钱,听起来如此美妙,请问,何用?政府的力量似乎只是一种姿态,他只停留于政策而不是发自内心,根本问题没有丝毫动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济贫贫不离,是为助贫。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设身处地地想,他们的问题是劳动能力、生产资料与经济来源的问题,因为生病丧失劳动能力,进而没有经济来源,面对生产资料的被侵占也无可奈何,没钱也看不起病,贫,病,弱恶性循环。
对症下药,政府的力量首先要深入基层的个人。有病的看病,恢复他们的劳动能力为主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生产资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安排一定的工作岗位,总之让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是为扶贫。
助贫与扶贫的差别,就好比有一万块钱,用于助贫:分给五到十个人,他们可能买了点食物,可能治了病,很快就没了,但贫困依然存在。用于扶贫:借给一个人,他把病治好了,再做点小生意,还了一万块,甚至再捐出一点,用于第二个、第三...个人,理想状态下,该是什么景象?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上述在理论上有其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时有不可预知的局限性和不可估量的方向性错误,所以成功的概率取决于决心与阻力的比值。况且,不能因噎废食。
3页1035字
所以,助贫或许可解燃眉之急,但扶贫才是长久之计。
拿云
第三篇:扶贫减贫的中国智慧
扶贫减贫的中国智慧。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如何使扶贫资源更好聚焦贫困人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扶贫开发,让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创造了世界扶贫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系统阐释了精准扶贫思想,作出并积极践行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庄严承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耕细作”下,2013—2016年,我国累计有5564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彰显了超强的国家治理能力,也为世界扶贫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包容性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实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此,改进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向更加注重“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转变。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驾齐驱、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解决扶贫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严格建档立卡制度,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精神脱贫”深化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贫困地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打好硬仗,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越到脱贫攻坚的后期,难度就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动员和汇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汇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精准扶贫理念为引领,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各地在构建大扶贫格局中,促进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篇:乡(镇)产业扶贫带贫协议(定稿)
康县 乡(镇)产业扶贫带贫协议书
甲方:康县 乡(镇)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
乙方:
专业合作 法定代表人: 丙方:
村委会 负责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产业扶贫工作安排部署,切实做好有意愿、但无能力贫困户的到户产业发展,夯实产业扶贫基础,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县委办发(2018)59号文件精神,本着“精准扶贫、让利惠民、平等自愿、合作共赢”的原则,经甲乙丙三方共同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产业扶贫模式。围绕产业精准扶贫,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政府主导,以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经 村委会充分征求 户未脱贫贫困户的意见,户贫困户一致同意将到户 项目资金投入到 农民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发展模式。
二、扶贫对象选取。由 村在全村按照“一户一策”的产业需求,经充分征求意见,对有发展 产业意愿、但无能力和技术的 等户贫困户的 袋料香菇项目的奖补资金
元,投资到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奖补资金入股管理。按照村上选取的贫困户对象,根据到户的项目,乡(镇)政府将产业扶贫到户奖补资金共计 元,一次性划拔给专业合作社,并委托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乙方负责与所带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并颁发投入资金证书。
四、投入资金的分红使用。乙方在使用贫困户投入的扶贫到户奖补资金过程中,不得将资金挪作它用。投资红利每年分配一次,乙方每年向贫困户按入股金额不低于8%的比例支付投资红利,持续分红三年。2020年整县脱贫后,甲方将扶贫到户奖补入股资金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基金管理。
五、其他事项。
1、丙方负责监督乙方切实履行法律责任,确保分红收益合法。
2、甲方注入乙方的该笔资金,每半年甲方申请审计部门对该笔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一次。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见证方共同协商解决。
4、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方各执壹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法人签字):
乙方(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丙方: 负责人:
年 月 日
第五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减贫的讲话
人民日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顾仲阳)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展开南南合作,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上午10时许,在中外嘉宾的热烈掌声中,习近平步入会场。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2000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千年发展目标。那时以来,各国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采取行动,进行不懈努力。到今年,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基本完成,全球减贫事业取得重大积极进展。
习近平强调,在上个月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各国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今天,我们相聚北京,就是要向世界表明,我们将加强减贫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呼应和推动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落实。
习近平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2015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习近平指出,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习近平最后强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习近平提出倡议,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演讲全文见第二版)
乍得总统代比、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国会主席巴妮、玻利维亚副总统加西亚、联合国副秘书长、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先后致辞。他们认为,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减贫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数亿人口脱贫,极大推动了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期待继续同中国开展减贫方面的对话和合作,共同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视频致辞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为减贫做出了一系列承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所有人创造更有尊严的生活。
王沪宁、汪洋、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上述活动。
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题是“携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包括有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大会前,习近平会见了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者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