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理论文(写写帮整理)
摘 要 学生军训,是法律赋予每个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它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储备高质量后备兵员的有效途径,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它形式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作用,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安全战略、人才战略、经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抓紧、抓好抓实。
一、学生军训奠定了后备兵员的思想根基
不容置疑,现在的大中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沐浴着党的和煦春风,在较为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长期的和平环境和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对当代青年学生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有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崇奉西方的社会生活方式,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低级庸俗的东西,时时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和群体意识,进取向上的意志不强等等。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将会影响社会人才的全面发展,就很难在未来世界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仅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义务。我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学生在就学期间,应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并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这就明确规定了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当然,公民履行兵役义务还有其它几种形式,但作为学生公民,由于受就学期间环境等条件制约,对履行兵役义务形式的选择有其局限性。因此,党和政府抓住学生公民在校就学这个时机,以法律的手段使其履行兵役义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必要的军事训练,使其接受我军宗旨、任务、光荣传统、兵役义务教育,亲身体验军事生活,接受解放军优良传统和品德情操的感染熏陶,不断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更好地履行兵役义务的体魄和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质量概念。它不仅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还包括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包括强大的常备军,而且还包含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等等。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质的变革,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国防建设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后备力量的强大关键在于有适应现代战争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备兵员。大、中学生文化程度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的教练,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无疑对改善现役军队兵员的文化、科技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几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美国在全国地方大专院校中开设了500多个后备军官训练团,负责学生的军训,其旨不言自明。目前,美军现役军官约70%由地方大学毕业生产生。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就动用了约16 万的预备役人员和为美军提供装备保障服务的地方产业人员,而这些人员在求学期间都是经过军事训练的。
在我国,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常备军的进一步精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尤其是如何提高后备兵员质量,与精干的常备军协调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之路,已历史地摆上了议事日程。高技术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去驾驭。而高素质的兵员,只有从提高后备兵员的文化、科技储备起点才能获得。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民的文化、科技将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将会有入大、中学校的经历。因此,学生军事训练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无疑可对提高后备兵员的整体素质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目前,全国地方高等院校有1000多所,年招收新生200多万人;高级中学(包括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24000多所,年招收新生600多万人。显而易见,对这些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并通过军事训练把他们合理储备起来,从而达到寓军于民、寓军于校的目的,这是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普及学生军训,是一件利国强军,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各级地方政府和军事机关,应该用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抓好学生军训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学生军训工作当作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奠基工程来对待,从对国家民族长远利益负责的高度给予足够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把党的人才战略和教育工作方针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的国防教育是指高校通过开展与国防有关的教育活动服务国家国防建设,它与国家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和平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军事训练来实施,以此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大学生军训,主要是对其进行军事基础知识教育和必要的军事技能训练,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培养国家国防后备人才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它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学生军训能够奠定后备兵员的思想根本。国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体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青年学生这个根基,以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来辐射、带动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的增强。学生军训是落实国防教育的极好形式,通过军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培......学生军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暂行规定》和《省教育厅、省军区司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生军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以“规范秩序、提高质量、稳步推进”为总体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推进我省学生军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总体要求就是要按照《意见》要求,狠抓组织计划、资格认证和检查考评等制度落实,严厉打击非法承训等违规现象,建立良好的训练秩序,促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按纲施训,努力改进训练方法,创新训练模式,优化训练内容,在实用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
训与现代化国防的关系
根据《兵役法》第八章规定:学生(包括高中生)军训是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其训练内容也是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国防教育是一个大概念,而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一项活动。我们应把国防教育摆到战略高度来认识。美国和苏联,为维护其国际霸权主义地位,都把国防教育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中国家因面临强敌威胁,亦仿效而行之;我国同样也需要加强国防教育。而学生军训,则正是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措施。首先,扩大了后备兵员。对大学生进行军训,使他们在就学期间,就能学到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扩大了我国的后备兵员。一旦国家遭敌入侵他们将好比种子一样,是实现全民皆兵的纽带。军训如果长期坚持搞下去,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国防素质将会大大提高。其次,大学生参加军训是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要。近年来的局部战争表明,未来的战争不仅是国家人力、才力和物力的较量,更是先进科学技术的竞争。事实告诉我们,在现代条件下作战,谁在科学技术上领先,谁就在军事领域占优势。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科学技术是关键性的环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是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要。第三,国防教育是包括国防观念和国防知识在内的综合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人口多,适龄青年不可能全部去服兵役,所以兵役法规定,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学生可以缓征,但是他们仍应履行兵役义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教育。学生军训通过集中一定的时间,根据学生的一般规律施教,能最有效地深化学生的国防观念,能最快地取得国防教育成效。这也是目前国防教育方式中最为现实的选择。
可以说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的根本途径,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
2、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传授军事知识,培养军事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人生观的过程。军事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军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同时也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第一,促进学生政治上的成熟,学生在军训期间不仅学军事,而且学政治。军训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一项手段,学生军训较之学校内的一般政治教育等方式,是收效比较明显的一种教育手段。他们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解放军在战争和和平时期保卫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无畏精神,对照革命前辈的英雄业绩,使他们深知当前的安宁和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早日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第二,军事知识是人类的宝贵财产,集中了人类的智慧,军事知识充满了竞争意识,据报导日本经济之所以能腾飞,其企业家们坦率地承认,是学习我国古典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硕果。那么学习军事知识对我们的大学生是否有所帮助呢,回答是肯定的。学生们也说参加军训不仅对我们现在学习有用,将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一辈子都很有用。另外,在我们的军事教材中,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广泛介绍了导弹、卫星、激光、电子对抗、军事气象、夜视技术和军事运筹学。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些信息,能大开眼界,对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思路的开阔大有裨益。
实践证明,军事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也为军事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根据需要,调整军训内容
目前军训内容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大学与中学的军事教育内容衔接不严。由于中学开展军训的学校越来越多,高校军训的范围日益扩大,而且各中学军训内容不尽相同,出现了低层次循环、大学军训内容过浅的现象。(2)、军训内容各校不统一。有的以国防建设为基点,着重于预备役的基础训练;有的以高校近期效益为基点,着重于实用性的军人素质训练。这种偏重于某一方面的训练是片面的,往往会给军训工作带来局限性,在客观上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围绕军训的主要目标统一学生军训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要深化学生军训工作,应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军训内容。我国高校每年招生达一百多万人,面对如此数量的大学生,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训练的质量上考虑都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培养预备役人员,可在一些重点院校组建军官训练团(队),把有限的国防经费主要用于培养预备役和现役军官的军训团体上,改变单一普及型的做法。可借鉴美、英等国的重点组建学生军训团的做法。如美国地方高校中设立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每年毕业的学生军官多达一万五千人,有三分之二到现役部队,其余服预备役。故我们认为我国学生军训内容在执行大纲要求的内容之外,还应重点突出以下两个内容:(1)、加大后备力量建设的内容,既增加讲授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和训练原则等。(2)、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增设本专业在军事上的运用课程。即:医学专业增设战地救护;通讯专业增设战时通讯保障;交通专业增设战时交通运输保障等等。这样就可以将高校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补充军队所需高素质的人才或在预备役中第一任职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普遍军训与重点办好军训团体相结合的学生军训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防后备力量发展趋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其工作的基本点就是要放在使学生能够成才的这一中心点上。而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初,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地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们看一下目前的地方大学生军训内容,基本是队列步伐、日常行为养成以及军队的纪律的规范和训练,有些训练仅仅是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迎接最后学校领导的所谓检阅罢了。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地方大学生军训主要问题体现在训练时间短,内容少,且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基本上没有达到国防教育意识的显著提高。应付和敷衍的军训不得不让我们担心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不得不忧虑国家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成果。尽管现在国家对于大学生军训做了新的调整,但是始终还是停留在“军训”的初级水平!而部分高校由于一些事故甚至取消了实弹射击的训练,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呢?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军训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古往今来兴衰成败的历史证明,目光短浅,坐井观天,缺少预见性,战略性的深谋远虑,迟早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
我们是生长在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是肩负祖国建设勇往的一代,但我们这一代还缺乏一种精神的指令,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情。我们是祖国国防建设的后备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纵观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世界的眼光,军事训练就是培养我们基本的国防知识和积极投身国防建设和为国效力的精神。
祖国的重任肩负于我们身上,伟大祖国复兴的道路依然漫长,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努力学成报效祖国,祖国明天的辉煌关系于我们,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只要我们一腔赤诚,只要我们无私奉献,相信祖国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军理论文
浅析中印边界问题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
摘要:2013中印边界再起争端,一度出现“帐篷对峙”的紧张局面。2009年,印度总理访问中印有领土争议的藏南地区。据报道,近年来印度政府大量向藏南地区移民,企图深化行政管辖。印度方面动作不断,中印边界问题现状究竟如何?随着中国的逐渐崛起,中印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边界之争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关键词:中国 印度 边界 领土争端 未来发展
中印边界问题现状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习惯上被分为东、中、西三段,虽然从未正式划定,但是千百年来双方之间存在着一条由行政管辖所及的传统习惯线。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对我国西南边疆进行侵略时留下了不少纠纷,中印在确定边界的具体走向方面产生了争议和分歧。
东段:东段是指从不丹以东起,至中、印、缅三国交界处止,全长约650公里,是双方争议最大的地区,它牵扯到在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之间的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归属问题。在东段经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传统习惯线,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和实际控制线。在中印边界东段,中国主张的边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而印度主张的边界则是沿喜马拉雅山山脊的“麦克马洪线”
传统习惯线是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河北岸平原交接线而行,历来受中印两国人民的尊重。
麦克马洪线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
实际控制线:实际控制线是英国和印度长期侵入传统习惯线北侧,蚕食我国西藏领土的结果。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先后两次挑起武装冲突,打破了边境地区历来的平静。为避免再次发生冲突,周恩来总理于1959年11月7日向印度政府建议,双方从这一天的实际控制线各后撤20公里。此后我国即把这一天双方实际控制线算作“实际控制线”,在东、中、西三段都适用。
东段目前现状:目前我国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与麦克马洪线重合,也就意味着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目前由印度实际控制。且近几十年来印度动作不断,如设“邦”强化行政管辖,向边境地区大批移民,强化军事占领,大肆公关谋求国际支持等等。
中段:中段是指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之间的中印边界,全长约450公里。中段的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有四块争议地区,现主要为印度所占。
西段:西段是指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拉达克接壤的一段边界,从喀喇昆仑山口往南,至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管辖的拉达克和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地接壤处为止。目前这段边界的双方实际控制线与传统习惯线基本相符,只是沿传统习惯线和我方一侧面积约450平方公里的巴里加斯地区在1954年被印度侵占,至今未撤。印度在西段对我国提出的领土要求越有3.35万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一块是阿克赛钦地区,面积为2.7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新藏公路所经之地。
中印边界问题未来发展预测
“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符合两国的基本利益,因而应将其视为战略目标。”“在边界问题解决以前,双方将根据1993年、1996年和2005年的协议规定,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段宣言表明了边界问题的尽早和平解决对于中印两国的重要性。1993年9月,中印两国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和安宁的协定》,将一直以来抑制着中印双边关系发展的边界问题分离开来,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驱除了障碍。时至今日,中印两国已经发展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水平,但边界问题仍是一个敏感问题,如2013年发生的中印边界“帐篷对峙”事件,一度引起中印两国民众的极大关注。边界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可能会被敌对势力利用,进而影响整个中印关系。但领土问题的和平解决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中印之间的争议地区及其复杂和敏感,面积总计又达数十万平方公里。
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分别为东中西三段。其中在中印边界西段,中方目前居守的只是传统习惯线以北原来属于中国的领土,这片领土印度从没有管辖过。在中印边界中段,双方的分歧不大,比较容易达成协议。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东段,双方争议面积达到9万平方公里。其中一部分在英国统治时期已为英属印度所占领,剩下的一部分是在印度独立后武力强行占领中国西藏地方实际管辖的领土,对此印方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这部分被独立后印度强占的领土,我认为中国政府是不能够让步的,而这也可能是边界问题的核心,如果印度政府做出这一实质性让步,可能整个边界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方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举动的,原因主要是印度国内一般群众甚至中高级军政官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1962年边界战争的起源依然缺乏正确的认识,对1962年边界冲突的认识仍是黑白颠倒和是非不清的,因而直到今天,很多印度人对中国的误解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必然顶不住在做出实质性让步后来自民众和军政界人士的压力。这种情况是印度自身对国民的“片面的历史教育”产生的,只有印度当局对民众进行一场“再教育”,坦率的说明真相,澄清是非,才能为两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打好群众基础和铺垫,也是为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中印两国政府乃至人民之间友好关系创造条件。1
12007年11月21日《中印联合宣言》 若印度并不打算做出实质性让步,也不想对其民众进行“再教育”,而是想要维持现状乃至通过不断的政治、军事动作来加强对其控制的争议地区的管辖和控制,就目前10到20年情况来看,我方可能在边界问题上确实也难有所作为。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就目前来看,不断地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所释放的红利使得未来10到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因而我国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而不是在边界线上贸然的展开一场大国之间的战争。而这种情况恰恰又是美日等西方国家最想要看到的局面。其次,我国面临着多个领土争端问题,今年乃至未来十几年,我们最亟需解决的领土问题可能是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与印度的争端相比之下并不是那么紧急。并且我们需要看到,印度海军近年实力在不断发展壮大,企图控制整个印度洋,而目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所需的能源交通要道又必须穿过印度洋,可以想象,如果石油一天运不进中国,将会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因此在我国的海军没有强大到可以远航到印度洋上战胜印度海军并扼守我们的海上运输要道之前,与印度因边界争端开战显然是不明智的。最后,我们应该看到,中印两国人口加起来高达25亿,且两个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边界问题和平解决将是最有利于两国长久发展的策略。目前或许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对于这些一时解决不了的分歧,可以先搁置,不要使它妨碍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作为两个最具发展潜力的金砖国家,中印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而不是相互对抗,作为两个接壤的且都拥有者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中印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而且在很多国际问题上,有着很多休戚与共的厉害关系,中印之间加强合作与理解,不仅将造福两国人民,也将造福世界。同时广泛的政府与民间合作,也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了条件。相信印度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认为,中印边界问题未来最佳也是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仍是谈判协商,和平解决,结果可能是在目前实际控制线基础上,印方做出相对较大让步,我方也做出相应的让步(不要求收回全部的藏南领土,但必须收回印度独立后占领的中国领土,其他部分协商决定)。
在边界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之前,中印应按照2006年签署的《中印联合宣言》的各项指导方针加强各方面合作,只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奋斗,同时严格遵守双方早在1954年即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乃至最终和平解决边界问题,这将是我们所共同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当代中印关系评述》,王宏伟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试析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康明军 文章编号1004-1508(2006)01-0055-06
第三篇:军理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论文
哲学社会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 焦扬 01150528 进行了为期几周的军事理论教育,大家都受益匪浅,老师们讲课认真,上课激情澎湃,同学们受老师影响,上课格外认真。这几节课让我们成熟了很多,对军事的理解的深入,有助于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养成不屈的品格。所以我认为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十分有必要。
军理课教给学生大量的军事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国家,国防军事的理解加深。军理课的第一节就介绍了何为国防,让学生对国防有了明确的定义,学会区分国防类型和如何构建现代国防体系。这让原本对国防并无多少认知的大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从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国防,依然可以繁荣强大,由此可见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可以说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与其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防实力。
大学生对国防重要性的理解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为一个公民国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我国《国防法》规定:居民有国防建设建议权、制止危害国防行为权和损失补偿权这三个权利和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履行兵役的义务、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支前参战的义务、保护国家设施的义务和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这七个义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国家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对国防义务的了解和支持,使我国社会得以稳定前行,经济可以健康发展,国防力量得以进一步强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以上升。
继国防之后第二章又讲了什么是军事思想,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最新的总书记的军队建设思想,其中重点介绍了毛泽东军事思想。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初步建立,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带我们重温了那一段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的战斗智慧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那一段历史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屈辱史,也是一段建立在被无数战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的光荣史。那一段历史让我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不团结,不爱国就要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有那么一批,如毛泽东一般的爱国青年,他们把生命献给祖国,用热血谱写了一曲高歌,将我们的祖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曾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如今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满怀对我们祖国的爱,好好学习,用功读书,在未来可以为我们祖国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纵观历史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何为军事高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如今的战争已经不是曾经的真刀真枪的硬拼,各种高科技武器的加入,让如今的战争变得更加有破坏力,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科技的面前,人力变得何其渺小。那么什么才是高技术?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我国科技界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认为,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从总体上讲,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六大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所谓的军事高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老师上课带我们分析了我国目前掌握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和目前我国哪些方面做的还不足,这让我们对国家目前所处形式有具体的了解,并且在了解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国家的信心。
不光是单纯的技术,理论,军理课也带着学生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情和目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国家制定安全战略必须首先考虑和关注的重要环境和条件。在对外的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人一直以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对待外国,我们一直希望能够与世界的其他国家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在面对外国一些企图危害我国社会安定的组织,我国并非是只是一味的忍让,我们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对付这些企图不良的人。只有强有力的外交才能保持我国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我国与外国的交往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是一味的亲近某些国家或者仇视他国,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全球 的政治、经济等都是密切联系的,良好的外交关系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强大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社会,稳定社会的发展并谋求综合国力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中拥有较高地位,所以中国只有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才能立足世界,并谋求发展。
经过七周的军事理论课学习,令大家受益匪浅,我认为军理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了爱国热情,增强了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是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国家未来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教育的活动。国防教育在对象上的广泛性、内容上的综合性、时间上的长期性,以及形式上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它对国防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国防形式和现状,国防法规的产生、发展、特征,世界军事的形势,国际战略环境等知识,深刻地认识到了国防与国家安危存亡、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我们队国防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树立了牢固的国防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虽平,忘战必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千古名训告诉我们:越是在和平条件下越要居安思危,保持冷静的头脑,强化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二)有利于完善我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大学生大多都是经过高中几年刻苦学习的生活考上大学,大多学生平时都只与书本接触,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语、数、英等主课上,很少有时间去接触军事知识,所以在军事知识上大多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空缺,所以大学的军事理论教育课程一定程度上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让每个大学生更加全面,不只是会学习。而且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的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的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从而极大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同时通过对伟人军事思想的讲解,革命历史脉络的分析,更使同学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去感谢为我们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感谢能让我们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报卫国家安全的战士,感谢我们伟大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
(三)培养大学生对军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大学生对军事不是很了解,但通过几周的和军事的接触,发现其中的乐趣,并愿意为之奉献一生。往往这种怀着理想和兴趣的人才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往往会在某个领域发挥出别人所没有的光芒。他在发挥自己才智的过程中,往往会领导祖国的科技往前迈上一大步,带动了国家力量的增长,强化祖国的国防力量。在渐渐的去潜移默化中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其中,那国家的进步速度将会是惊人的。(四)培养坚韧品格
大学军事理论课中,老师不乏会加入点军人的作风和一些军人的事迹,这些都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军人的坚毅,顽强,危难面前不动如山,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些品质可以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快,这些都是成就人生,取得事业辉煌和美满家庭的重要品质,是适应社会积极的人生宝贵品质。这些都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慢慢被学生所接受和学习。
以上的一些观点无疑证明了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前进,会渐渐衍生出更多的形式,未来这样的课将不会仅仅局限于课堂,可能以后将会走出教室,这样学生将会得到更多,并且对军事的理解将会加深。这样的经验也会成为他们一生难忘的经历和值得珍藏一生的宝贵财富。
第四篇:军理论文
太原理工大学军事技能训练课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调查
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训练中的国防教育是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开始大学生涯的入门必修课程。然而,部分大学生在接受军训教育时却表现得消极,甚至逃避。我国大学生军训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军训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此次调查分析了太原理工大学新生军训和国防教育的现状,探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使高校新生军训和国防教育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使其成果长效化,提出了对策思考。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对太原理工大学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共收回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96%。其中,女生占43.75%,男生占56.25%,大一学生占62.5%,大二学生占29.17%,大三学生占8.33%。现就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一、太原理工大学军训基本情况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该校军训的组织领导与职责
1、学校成立军训领导组,全面领导学生军训工作,具体工作由武装部负责。武装部侧重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
2、各学院由副书记、学公办主任挂帅,成立相应的军训工作领导机构,派出教师担任军训辅导员,协助教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
该校军训内容及重点科目如下:
(一)军事训练科目
1、队列训练
⑴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步伐的行进与立定;敬礼;蹲下、起立;坐下、起立。
⑵班、排、连队列动作:整齐报数;队形变换;方向变换;步伐变换。
⑶阅兵:阅兵式、分列式(重点科目)
2、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国防教育内容
⑴军训动员、军训意义。
⑵国防知识教育。
⑶军队传统教育
二、大学生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军训时间有限,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较差
目前该校军训的基本模式是新生入校后集中分批短期军事训练,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的训练课目,严格按照军队的条令化要求进行活动。这种强化性的国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且成效显著。但问题是大学生一旦将身上的军装脱下时,就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军训任务,开始出现“松口气、歇歇脚”的现象,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为显著的是宿舍日常内务管理迅速下滑。这种现象表明,强化性的国防教育产生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往往出现反复,对今后良好的军人素质养成作用有限,长期效果较差。
(二)军训内容简单,训练手段单一,重复性时间太长
目前该校军训的重要内容是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与军事理论课,这种单一的训练内容与学生高中军训内容相仿,甚至还没有在高中时丰富多彩。单调枯燥的内容,单一古板的训练手段使学生在一种高强度的重复性简单队列训练中感到身体酸痛。缺少充满乐趣的现代化军事项
目,如参观军事科技展览、模拟打靶、实地射击、现代通信和军事旗语等。在军事理论课堂上,教官或教师只是将书上的内容完整地复述一遍,没有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讲述当今世界军事概况,内容枯燥,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见解。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过于注重对学生队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现代化军事素质养成和个性军事兴趣的多样化培养。
(三)军训资源不足,设施设备短缺,影响军事教学效果
军事科技教师是向广大学生传授军事科技知识的桥梁和纽带,目前该校军训的军事理论主讲教师有些是军队士官,有些是高等学校教师,很少有专职军事教官给学生上课。教官在队列训练等项目上有自己的擅长之处,但是从事军事理论课教学就明显感觉理论修养不够、教学经验不足。高校教师在这方面更是经验不足,往往是短期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事理论知识,或是观看一些军事科技片就算完成了军事理论课。总体上来说,军事教学设备、教学模型和教学设施明显短缺,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效果和水平。
三、改善大学生军训的对策及建议
(一)军训中要注重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大学生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21世纪大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训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军训组织学生学习军事思想、军事战略、现代军事科技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使大学生在了解军队史的基础上,明确当今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是几代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军训期间可以举办国际、国内形势报告会,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世界和国家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从而肩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上,让大学生系统地接受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熏陶,以及和平时期人民解放军的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表现出来的大无畏与无私奉献精神等教育,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比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丰富军训内容,提高教官水平,购置并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军训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和单纯的军事理论课。在今后的军训当中要增加参观军事科技展览、野外生存训练、旗语等内容;如果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让教官增设学生感兴趣、有积极性的军训科目。高校军训的教官通常是军队中业务素质好的优秀官兵,能够从实际中解决大学生的操练问题。但这些教官年龄偏小,学历低,在进行军训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会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建议大学生平常的军训操练由士兵管理,但在军事理论课时,可由学历相对较高、口才较好的军官具体讲授。同时,军事理论课一定购置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增进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兴趣,将生动的军事电教片与当今国内、国际军事科技结合起来,避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三)坚持用军训成果,加强和提升大学生自我的日常管理水平
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一般通过潜移默化教育和强制管理两种方式。军训对大学生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侧重于强制管理。高校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宿舍内务和宿舍文化检查评比活动,时刻提醒学生保持军训成果的必要性;同时活动要避免简单地给寝室打分的情况,增加人文气息,发扬奋发向上、求知进取的精神。军训中强调大学生从零开始和友好竞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学生养成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为了使这种精神长期保持下去,在军训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通过举办活动,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和竞争意识,通过各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营造奋发向上的优良校风和学风。要发扬严于律己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组织纪律观念。军训强调内务整齐划一,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并通过一系列的评比竞赛,培养了学生严于律己的习惯。在日常的校园文明建设活动中,不论是起床、用餐、就寝、上课、集体活动都要使学生增强军训当中所培养的严于律己精神,做到有组织、有纪律。
(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用。大学生应当清醒认识到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不等于战争因素的消亡,因领土争议、海洋资源争夺而引起的纠纷和冲突时有发生,台独活动日益猖獗,钓鱼岛、南沙海域之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军训就应当使每位当代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紧张的军训生活,严格的军事管理,你追我赶的竞赛场面,培养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军训结束后,要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军训成果,通过举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讲座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增进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了解,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以学校、学院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拼搏、为集体增光的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大学生军事训练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在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发挥着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开展大学生军训是高等学校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等学校学风、班风和校风建设的重要载体。但大学生军训存在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较差;军训内容简单,训练手段单一,重复性时间太长;军训师资不足,设施设备短缺,影响军事教学的深入开展等主要问题。因此,建议大学生军训要注重对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军训内容,提高教官水平,购置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坚持用军训成果,加强和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4]杨大伟,胡立宏.高校新生集中军训的质量问题[j].航海教育研究,2006,(2).【2】任宏权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胡移山.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2,(10)
【7】徐思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亟待加强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范金兵.高校学生军训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4).[3]胡亚军.浅析高校学生军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2).
第五篇:军理论文
中国航母的发展之必要
相对于我国的国情而言,我觉得我国航母的战略威慑,要远远的大于战术应用。关于航母的问题,个人认为,我国航母是一定要有并且要大力发展的!为什么呢!
一.先看两个实例
(1).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中国比日本早76年发现钓鱼岛,自古以来钓鱼岛都属于中国领土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而日本方面一再制造事端,试图将中国领土并入日本,这是中国人民坚决不能接受的。中国坚决捍卫钓鱼岛神圣主权强力反击日本政府非法侵吞图谋。日本政府10日宣布“购买”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对其实施非法“国有化”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发表外交部声明全面阐述中方立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各民主党派、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学联等纷纷发表声明表示抗议,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也发表谈话,谴责日政府的恶劣行径。
(2).随着国家海洋意识的增强,随着对南海的认识加深,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南中国海沿岸国家纷纷对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70年代以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开始占岛。80年代,印度尼西亚、文莱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向我国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利用东盟组织联合起来向我国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南沙群岛国际化,使我国南海及南沙群岛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被动。
近日“华盛顿邮报”借中日“撞船事件”大肆宣染,“中国威胁论”再度死灰复燃,似乎越吹越神乎,大有狼来了之势?不难看出,西方媒体惯用一叶障目、别有用心、挑起事端、唯恐天下不乱之手法昭然若揭!不过,稍了解中国国情、明白事理之人却嗤之以鼻。在世界上,相比起美国人屡试屡爽的“炮舰外交政策”早已经是臭名昭著,令人深恶痛绝!拿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本末倒置,无疑是掩耳盗铃、贼喊捉贼、恶人先告状作法。
中国曾经屡遭外敌入侵,经历了百余年被欺凌、被殖民的历史,并且今日中国的领土与主权还在被窥视,面临被侵犯、被侵占的危险。中国的经济在继续发展,中国不断扩大的海外利益需要切实地维护,防止被非法的无理的侵害。历史与现实,都要求中国应当部署航母,防范任何的侵略者,满足保家卫国的需要。只有真正的国力强盛,才不会被人欺负,所以我们必须建造航母,甚至更高级的武器。
而我们建航母的目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对南海和东海的侵占我国岛礁的国家进行威慑。众所周知,为什么现在南海的周边国家敢于侵占属于我国的岛礁,那是因为他们知道,以现在我国海军的实力与力量,还不能够对他们产生完全的威胁。看看海图我们就会明白,那些岛礁都是远离我国大陆的,距离都是在1200公里之外,而我国现在的海军虽然军舰可以抵达那里,但是我们缺少空中支援,稍微懂得一点军事常识的人就会知道,一只没有空中支援,仅靠舰队自身防空的海军无洋舰队来说,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而我国空军和航空兵现役的主要作战飞机的航程,都不足以对对海军舰队进行有效的保护,有的飞机根本就飞不到哪里,有的飞机就算是飞到那里了,转了一圈,就得往回返了,不能长时间的滞空。而那些国家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敢这么的猖狂的。而一旦,我国有了航母,这可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把航母停在我国大陆与南海的中间地带,依靠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对舰队进行空中支援。就可以长时间的进行滞空战斗了,而且,在往返的距离短了,对敌方的有效打击也提高了不少。
二.中国作为五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长期以来都是唯一一个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这显然说不过去。为了更加公平地体现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平起平坐,为了与中国的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为了中国所处的地位与肩负的世界责任的需要,中国都应该、都必须拥有航母。
中国部署航母的必要性,是为了捍卫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中国呼唤和平。中国部署航母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战争,部署航母的最理想目标,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依靠航母部署的威慑力、震慑力,让心怀不轨者不敢轻举妄动。当然中国也不怕面对战争,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自然有航母。中国部署航母,中国发展军力,有利于多极世界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遏制霸道国家搞世界霸权、强权,约束霸道国家不要动不动动用军队干涉别国内政。近年来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越来越猖狂,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有说话的权利。
虽然我们已经装备了“辽宁号”航空母舰,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不足。要理性看待中国的首艘航母。首先,它并不是中国自己建造的,而是从乌克兰引进后再进行现代化改装,性能上也只是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与美国等国的航母相差二三十年。其次,这艘航母采用的仍是滑跃式起飞,而美国航母已经是蒸汽弹射式,而且正向着电磁弹射式发展,中国与之差距非常大。第三,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并非执行作战任务的航母,主要用于训练和试验,从航母下水到形成战斗平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美国的航母已经是核动力水平的我们的离核动力还差一代,一般一代要10年,估计要在过15年我们才能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但美国还在发展,要20多年才能拉平。三.制海权与航母 1.制海权的价值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一万八千里海岸线的国家,其海权问题更是紧密联系于其政治和经济安全,在海权问题上实现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地位提升、经济发展也必要有重大意义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海陆的双重易受伤害性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弱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在国家大战略上选择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我们的海防边疆虽然如此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具体如下:
(1).政治方面:实际上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而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当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2).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3)安全方面:“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海权观念淡漠是近代中国吃亏的重要原因
2.航母在制海权中扮演的角色
没有海权的大国,其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海军关乎中国的海权,海权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国宣布利用一艘废旧航母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标志着中国海权事业的一个很大进步。航母体现的是国家捍卫海洋利益的战略能力,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航母是和平性质的,将它理解为“威胁”是不对的。它是中国的海上技术以及对海洋安全观念的大飞跃,也是中国的海权、制海权建设的大幅提升。
航空母舰仍是实现制海权的最重要工具。航空母舰是制空权、制海权,从某种意义上还包含一部分制陆权的作战力量三位一体的统一。航空母舰不应被理解为一支战舰,而应被理解为一个最具机动性质的国家海上作战大平台。航空母舰可以比陆地运输更快的速度,根据战争需要,将集海陆空一体的作战力量及时推进到作战海 航空母舰不是一般的战舰,它也不仅仅属于海军,它是一个集海陆空及一切最先进军事技术为一身并在全球范围具最机动性质的作战平台。它本质上是国家作战力量而不仅仅是海军作战力量的标志。恩格斯在1877年回顾欧洲舰船发展历史时说过:“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航空母舰就是这样一个与经济发展概念相联系的因而具有攻势性的军事工具,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攻势社会运动。
中国航母建设既是当代中国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没有航空母舰,或没有与航空母舰同等效力的海上机动作战平台,我们在国际上任何重大涉外事件中,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发言权力;就不能对影响我国海外安全的行为,在其初始阶段实行制止,最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的巨大的海外利益就不会有实质性的保障,从而中国国内经济就会因资源进口和利润回流中断而发生危机并由此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随着近年来中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大步前进,目前的中国已是飞龙在天,但对于未来的中国而言,这还远远不够;中国还需要在西太平洋区域潜龙在渊,非此中国则不能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也是军事方面的爱好者,我感觉中国首先是个核大国,我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比如像东海的油,日本人说油田是他们的,我们说油田是我们的,显然为了这么一桩事情,我相信美国不会扔原子弹,中国也不会扔原子弹,那比什么东西?实际上比的是常规的军事实力,就是说我们打一个局部的有限的战争究竟有多大把握。所以鉴于现在的意识形态和整体,鉴于现在国与国之间资源可能挨得比较近,鉴于以后未来不可替代的资源都会成为资源,那就存在谁是老大谁是老二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咱们先把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抛开,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来讲,安全还是重要的,因为这里牵涉到具体利益的问题,也牵涉到我跟你发生贸易摩擦究竟是退让还是不退让的问题,所以我倒是建议中国还是要发展制海权,发展强大的海军,发展航母。所以我认为发展远程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于未来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来讲还是必要的,我觉得迟早要走到那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