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中段学生进行成语积累》结题报告
《如何指导中段学生进行成语积累》结题报告
石河子第一小学
何萍
陈有辉
一、研究背景与基本的事实依据
语文学习中,成语的积累非常重要,它对文学素养,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写作水平的提高都很有帮助。但是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有大量的成语流传下来,如何有效记忆,这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鉴于以上现状,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七八两册中的成语和课外常用的成语为考察材料,以石河子第一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调查他们对成语语音、形式、意义及应用的掌握,了解他们的实际成语水平,分析他们在成语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为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成语提供一些建议。
本段学生阅读与积累现状:①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大,涉猎范围广。②学生课外书欲望强烈,习惯良好。③阅读中不注重积累。④学生课外知识面较窄。⑤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强。
《课程标准》的新精神强调“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言”。重视语言积累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成语的积累”,在总目标中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在各阶段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成语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任务。重视成语积累,既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也寻找到了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突破口。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成语积累:“积累”是指(事物)为了将来发展的需要,逐渐聚集起有用的东西,使之慢慢增长,完善。在小学阶段积累大量的成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之路有大有裨益。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本学校中段的学生,以四年级学生为主体。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调查四年级学生成语积累量现状。
2、了解四年级学生成语积累的要素。
3、探索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成语积累的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发放问卷调查、测试卷,回收并统计分析。
2)举行班级成语听写大会、成语接龙、看图猜成语、讲成语故事、表演成语故事等活动。
3)策划大型的与成语相关的读书活动,在世界读书日交流展示。
4)学生制作成语积累卡,成语记录本等。
5)抽样进行成语积累水平测试,以及相关调查问卷。
五、测试卷结果分析
1、成语积累量掌握情况分析
对问卷中整体答题情况进行统计以后,可以看出,不及格的学生比例为4.3%,其中三年级积累成语量比较少。四年级学生的优秀率超过了70%,说明随着识字量、词汇量的增大,阅读量的加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积累成语的量增加。同时,由于阅读能力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此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复习巩固工作。
2、成语分类掌握情况分析
此测试卷中,按照不同的分类形式,将成语分为七大类。其中含有近义词、反义词、数字、颜色等类型的成语,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关于动物、人体部位名称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差。关于动物类型的不及格的比例为33.27%,高于前一题中不及格的比例,这说明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扩大阅读范围,增加成与积累量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近义词、反义词两大类型的优秀率为38.19%,说明就学生整体而言,对这一类成语掌握情况比较情况好。
4、成语运用情况分析
从学生所选用的高频成语中,能看出学生选用成语的两个倾向:
(1)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
学生经常选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譬如描写人的动作、神情的,如小心翼翼、摇头晃脑、垂头丧气等等;描写人的心情的,如闷闷不乐等等;描绘自然环境的,如景色宜人、山清水秀、一望无际等等。对于这一部分成语,他们有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使用时正确率也比较高。(2)选用能从字面部分地推出整体意义的成语
大部分成语的意义具有两层性,即从字面上不能推出整个成语的含义。有些成语如九牛一毛、坐井观天、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即使每个字都会读,会写,也不代表能正确理解这些成语。但也有部分成语的意义从字面就可以推测出来。譬如:欢蹦乱跳、高楼大厦、应有尽有、回味无穷等等。学生运用时,选用后一类的成语较多。
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分学生卷、家长卷和教师卷,其中学生卷40份,家长卷30份,教师卷10份。从调查问卷结果看来,我校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很重视课外阅读,并有意识选择性积累成语。下面将家长卷和教师卷合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卷进行单独统计分析。
家长和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对语文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对成语了解。面对不懂的成语97%的家长和老师知道学生会查工具书或网上求解或询问他人。100%的家长和老师都选择学生有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第十一题,学校组织过的活动全部参与过,可见普及率是相当高的。学生卷真实反映了学生在这一年当中对成语的敏感度和积累量。95%的学生对成语了解,100%的学生对成语感兴趣,86%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很关注成语,并且有选择性进行积累。100%的学生积极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相关的活动。
在问卷最后一题中,家长和学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加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进行亲子互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读书活动。
调查问卷真实反映了我校学生课外阅读量大。课外积累深厚的优势。学生们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两条主要途径,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并学以致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比拼,加深对成语的理解。讲成语故事、画成语故事,演成语故事、玩看图猜成语游戏都是他们的最爱。
七、研究成果
(一)隐性的精神成果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是现代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用好成语,不仅可以利用成语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思维、说话、写作的能力都大有裨益。那么,怎样去记忆和积累成语呢?实践证明,从用法上、从结构形式上、从成语的来源上、从成语的感情色彩上进行归类整理,或以主题归类积累,就能加强我们的记忆,写起文章来,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课堂上积极引导,成语大显身手 教材中,蕴涵成语的资源非常丰富,值得好好利用。因此,课堂上有很多机会让成语大放光彩。
课前预习时,就让学生先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初步理解、读熟记老的程度;在进行课堂交流时,教师引导、鼓励运用成语。如:概括课文内容时,尽量用成语,因为成语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
2、作文中鼓励使用,成语优先受表扬。
在学生的作文中,教师鼓励他们用成语,凡是有用的好成语,都要圈化出来,学生没有表达出来,教师还会在旁边写上某个成语,提示使用。但是,并非通篇都是成语就是好,教师加以引导,是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度”的问题的。
3、多彩活动,成语积累乐趣多。
第一,成语接龙游戏是随时可以开展的活动,有趣,有益。第二,举行成语故事会,不但帮助学生肚子里存了货——记得了许多有历史味道的故事,记住了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自我教育,而且能够锻炼胆量,培养了学生大胆、绘声绘色地说话的能力。
第三,“成语积累卡”对鼓励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很有效。教师让学生要留心校园生活,用成语来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现象。例如,某个同学说看到一个小同学因为找橡皮弄翻了桌上的墨水,墨水又把前排同学的衣服弄黑了。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第四,画成语故事、演成语故事将成语故事变为“画”与“话”,有声有色,学生在无穷的乐趣中积累成语。
第五,学生最喜欢的游戏是“看图猜成语”,在竞猜游戏中体会惊喜,积累成语。
4、厚积薄发,成语放光彩。
通过多种形式的指导,现在我们年级学生的积累成语已经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老师们也明显感觉到学生说话作文的“文化含量”多了,说话水平提高。在他们的课堂发言中,成语让他们“唾金吐玉”,习题中,成语使他们“妙语如珠”,作文中更是可见成语“花开遍地”。在说成语,用成语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成语的独特魅力,而且体会到了成语带来的“现实好处”,那就是语言应用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显性的物质成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凝结了许多成果,为以后论文写作积累了材料。主要有:1篇课题研究方案,1篇中期调研报告,5篇论文,3份调查问卷,1份成语测试卷,1份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后的思考
尽管这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又在研究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如:如何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对成语的不同要求,设计每个学段的成语积累应用的目标?如何让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应用持续保持兴趣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八、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4次印刷。
【3】吕叔湘:《语文常谈》,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1版。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
第二篇: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
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
汉语中的成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表达的内涵又极其丰富,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丰富的思想。利用成语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古典文化的积累,陶冶学生的思想,但教学实践中,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小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不管是就学生日前的语文学习来说,还是从学生在生活中应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从积累的过程来讲,积累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为了“积”而“积”,离开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特别是机械地抄写训练和反复的听写练习,来强化记忆,即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说明这个办的学生词汇量很丰富吗?这种做法有没有起到积累成语的作用呢?肯定有,但我认为机械的强化训练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出于对成语重要性的认识,我以课外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成语的收集积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成语积累上的做法。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以设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出: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让学生找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来读,教师同时推荐一些让学生读。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上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足智多谋、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2,按照成语内容分类阅读。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练习上就有把意思相近的成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读读背背的练习。如“天伦之乐、其乐无穷”,再配以图画,使学生理解这些成语都是反映长辈对晚辈的哺育之恩的,使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受到孝敬长辈的教育。如,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春暖花开、春雨绵绵、百花争艳、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再如,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举止有“目不转睛、神采奕奕、眉开眼笑、眉清目秀、笑逐言开、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举止文雅、心花怒放”。根据所表达的内容去积累成语,越积越多,这样,在表达运用时,我们就不会愁眉紧锁,不怕无词可写了。
3,理解成语意思赏析阅读。因为成语有相当部分是古诗文,对这些古诗文的赏析、阅读、背诵有助于理解成语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柳暗花明”来源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悲欢离合”来源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如“源头活水”来源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拘一格”来源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
4,活动中积累。这种积累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达到在活动中积累成语的目的。如成语接龙,由老师或一名同学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开头一个字,往下说,看谁能“接”得最长。例如“千军万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地取材”。再如成语故事会,要求学生能讲一个或几个意义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成语,看谁讲得对,讲得好,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杞人忧天”等。如观察中积累,老师可让同学在生活中观察,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件事。例如,天要下雨了,乌云布满天空,越发阴沉,天暗了下来,没多久就下起很大的雨来,到处一片汪洋。可以用“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总之,教师可采用多种有趣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
5,把握特征,趣味积累成语。如,“一目十行、两全其美、三言两语、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拿九稳、百战百胜、千变万化、万无一失”,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成语都含数词。读一读,背一背,十分有趣。再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等。
6,其他学科的教材中也有可供学生积累的素材。比如数学教材中也有成语,如田忌赛马、朝三暮四。品德教材中就更多,如凿壁借光、孟母三迁,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深刻形象的典故讲述一些道理。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我认为这并不是与教学无关,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深刻地理解并熟记这些成语更能促进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量的积累,必须引起质的变化,只要同学们平时不断地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相信通过合理的方法,一定能使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成语大师”!
第三篇:《如何与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交流》结题报告
《如何与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交流》结题报告
朱元德
(兰州五十五中 甘肃兰州 730050)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对一个人的影响意义深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生活中的种种原因,我国的离婚率正在逐年上升,再加上车祸、疾病等非自然死亡因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单亲家庭。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笔者自从带班以来就不断遇到此类学生,并且他们的比例还在逐年增加。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是学校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类学生的教育具有特殊性,他们的稳定健康是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基本保证,是班级班风学风建设的关键,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本保障。二,课题的界定
从字面意义理解,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为此可以将单亲家庭子女的概念界定为: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其未婚的,年龄在18岁以下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一块沃土。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讲,意味着失去与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权利,甚至失去父(母)爱,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交往障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到能指导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单亲家庭子女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其中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造成他们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学校教育不当,造成逆反心理;或受社会不良影响,干了一些不道德、违法,甚至犯罪之事,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政府、学校、监护 人都有责任关心帮助和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多方面因素,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不幸带来的心理障碍更多。特别是仍然身处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伤害和变成畸形,如不小心加以呵护,最终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1,有利于平时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总结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工作的得与失, 全面促进素质教育。3,有助于课题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研究对象:我校高中某年级的60名单亲家庭学生 研究内容:
1,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现状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因为父母的婚变或家庭的不幸,独自与单身父(母)生活,家庭结构被破坏,亲子关系的失调加上监护人教养方式的错误,以及社会评价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自闭,自卑,自责,焦虑,抑郁,妒忌,逆反等,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试能力也很低。
2,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
1)、家庭原因。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家庭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有些则监管不力,过度溺爱,使孩子生长在一个扭曲的家庭教育氛围中。
2)、社会原因。单亲家庭中孩子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孩子在同学当中被认为是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孩子为躲避这种压力,远离同伴,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
3)、学校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心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有些教师把“双差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息事宁人、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甚至赶出教室,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教师动辄训斥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
4)、自身原因。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讲,单亲意味着失去与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权利,甚至失去父(母)爱,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交往障碍、对人焦虑。还有就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由于受家庭影响,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3,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1)、全面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个人情况,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方能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单亲家庭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给予单亲家庭子女更多关爱,让他们的内心洒满阳光。要对单亲家庭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其他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 3 庭访问等。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3)、注重培养与利用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感情。它可以成为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集体荣誉感是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感情,它能促进学生珍视集体的荣誉,根据集体的要求与利益去行动。因此必须使学生在个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在没脸没皮,破罐破摔的状况下,任何教育都会失却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尊重爱护单亲家庭子女出发,尽量发掘身上的优点,点燃单亲家庭子女自尊心的火种,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等方法培养其自尊心。
4)、激励是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重要手段。激励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作中我着重采用了:(1)目标激励。即有意安排一些任务、活动激励单亲子女完成,达到某一目标,逐步激励,逐渐逼近,让他们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2)荣誉激励。无论是班队、小组活动,还是学校搞大小集会、活动,都不失时机地对单亲子女进行荣誉感的教育,这能使他们萌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3)理想激励。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经常开展主题演讲,作文竞赛等活动,使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朝着目标奋斗。
5)、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我做了大量有关家长的工作,经常向家长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商讨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孩子提高认识和改正错误。让家长明确作为父或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家长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
研究方法:我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即研究人员利用讲座、家访、邮件、电话等方式,实验教师本身就是设计者和研究人员,体现“教师即研究者角色”以便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我又同时辅以讲座法、问卷法、观察法等,做好实验效果 4 的资料积累和统计处理。五,研究的基本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月)
1)调查了解我校高二年级单亲家庭子女的的基本情况,建立他们的成长记录档案。根据对我校高中某年级160名学生家庭状况的调查,属父母离婚的家庭学生有27人,父亲或母亲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家庭学生有8人,寄养在亲戚家(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的学生有25人,合计60人,占全年级学生的37.5%,其中学习成绩差的有43人,占26.9%;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造成的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有25人,占15.6%。因此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是学校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2)了解我国的单亲家庭现状,学习相关的单亲子女教育理论。
3)分析他们的家庭情况及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的设计教育策略。
2、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一)、利用家长会,进行教子知识讲座,提高家长的素质。
(1)优化榜样树形象。我们知道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与父母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残酷的现实是家庭残缺,孩子失去赖以发展的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更有必要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人品,给孩子树立光辉的榜样。我帮助家长更新了观念,努力学习,提高科学家教水平,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科学之光增添人格魅力。这样一来,我们家长就能以自身的优良素质,高尚的品格、精湛的技艺,增强榜样的力量,对孩子心灵的塑造起到神奇的作用。
(2)优化亲子的关系,明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亲子关系的优化是家教的保障,要求家长倾心关爱而切忌溺爱,适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因此关爱,要求适度,努力营造民主、向上、和睦的氛围,才能优化亲子关系,开启孩子心灵之窗。从而为家庭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3)优化教育情境,孩子良好心理的培养,要讲究场景、时机、方式问题。对于单亲孩子,本来父母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易产生一层情感的“隔膜”,要到达 5 理性理解,就需一个较长过程。因此家长更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溶化“隔膜”,在亲子情趣共鸣基础上,实施心理引导,①找好契入点:如看电视《宝莲灯》后,轻松引入母爱的话题②创造情景,如孩子爬山、参观动物园,从中教育孩子要刻苦,遵守社会公德,陶冶美的情操;③制造氛围,生日、节日、纪念日,祝贺喜庆节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礼仪诚信;④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⑤引发兴趣,讲世界发明家的故事,教育孩子成功来于艰辛。平等温馨中对孩子心灵的雕塑水到渠成。(4)优化心理矫正过程。对单亲孩子,由于他们比一般孩子情感更脆弱,心理问题更隐秘、更严重,自我矫正比较困难。因此单亲学生家长更应对孩子言行、举止体察入微,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但发现孩子反常,表现出以上心理问题,家长可以搞心理教育咨询,也可配合学校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珍断测查,等找到孩子心弦,调准音调,优选矫正方案。
(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做好向家长报喜工作。
在学校里发现了孩子的优点时,如:考试成绩的提高、为集体赢得荣誉、做了乐于助人的好事,我都会及时表扬,并且自己设计喜报卡片向家长报喜,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从而有一种成就感。
(三)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向家长进行反馈孩子的信息。在学校里,我发现孩子有小问题时,一般会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小问题,等孩子到家后,及时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四)采用家访或者写网络书信的方式,向家长汇报孩子阶段性信息。教师把学生在学校里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向家长反馈学生的阶段性信息,然后再收集汇总孩子在家的阶段性信息,这样家长的信息与学校的信息就形成了共识,从而帮助孩子进步。
(五)换位思考很重要。在他们这些孩子的稚嫩心灵里,他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我们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消除孩子身心之痛,走出心灵困惑,迎接学习、进行生活的新挑战。
3、研究总结阶段(2011年7月-10月)
通过平时记录、问卷调查等变化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六、研究结果: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调查研究,我发现了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根源,明白了与他们沟通的原则,找到了与他们交流的技巧,为我自己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方面积累了经验,也为我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七,研究的成果及结论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单亲子女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单亲子女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因此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这三者的关系有一个处理不好,单亲子女成长的天平就会失衡,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构,共同促进单亲子女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不回避对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问题的揭示和研究,因为只有揭示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但是营造一种适合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健全单亲子女的教育的指导和咨询机构对于我们帮助和教育他们使之成材意义深远。加强对单亲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当然,单亲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还有待每一位待教育工作者去研究与实践。八,讨论和建议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感觉到教师,家庭和社会在单亲孩子成长中缺一不可。家长努力配合教师工作,教师及时反馈家长信息,从而形成一种密切的联络网。我们以关爱为核心,从榜样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三个维度立体作用于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矫正、自我体验三个层面,我们看到了孩子自己能克服认知障碍,克服情绪障碍、克服人格障碍,进而达到孩子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健康素质的目标。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了家长的素质,让家长都能掌握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法。从而使孩子在家校合力的管理下,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单亲家庭子女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第一、改变人们对单亲家庭子女的传统观念。我们社会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让单亲家庭的子女也能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第二、社会应成立单亲家庭子女的咨询和指导性机构,使单亲子女和家长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得到社会的支持。建立这样的机构我们可以以社区为依托,在一个或 7 则几个社区建立一个这样的机构,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为我们的单亲子女家庭服务,也可以以学校为依托,在每一所学校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老师做这些方面的工作。但是要注意尽量避免单亲家庭子女因此而被贴上“标签”。第三、成立专门的单亲子女教育基金。单亲家庭很多在经济上就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原因也给许多单亲家庭及其子女带来了很多的烦恼,甚至因为经济原因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单亲子女不得不放弃学业,所以我们要在物质上给予他们的最低保障。保证每个单亲子女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失去受教育的权利。资金筹集可以采取多渠道方式,政府财政补贴,社会集资捐献一部分,社区承担一部分。第四、加强单亲子女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践中的单亲子女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单亲子女教育的理论缺乏,在实践中遇到许多的问题没有理论来指导,但是这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我们的教育专家为我们多提供这方面的指导。九,附录
(1)教育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 主编:陈洪庆 2007.2(3)《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主编:武芳辉(4)《中国教育基础之学生心理研究》
第四篇:后20%学生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的现状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内容提要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国内外研究“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原则,立足于后进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入进行了后进生转化及指导后进生学习数学的策略研究。调查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等对学习的影响,寻找促使学生成为后进生的原因,为建立后进生档案及探索转化策略提供依据。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一些后进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了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2、探索出了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策略。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二、课题界定
1、农村小学: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学生。
2、数学后进生:是指高淳县桠溪中心小学五(3)班的数学后进生。
3、现状调查:本课题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进行研究,用观察法观察后进的学生,用问卷与论谈的方法研究学生,寻找形成后进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
4、转化策略:主要是侧重研究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几个关系、与后进生交谈的方法对后进生的学习评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人本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2、教学评价的理论。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评价来推动教学改革,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3、主体性教育理论。学习的效果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学生的“主体性特
征”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转化后进生正是一种引导、促进积极的“主体性”教学过程。
4、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论证1、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本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一是时代的需要,二是社会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他的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教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则是它的精神实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后进生相对较多,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农村小学,后进生在班级中占有较多的比例。这些学生往往在思想品德,求知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地村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邓小平说过,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要注意提高,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正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对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去培养,而一旦成功又将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新世纪呼唤新课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改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五(3)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3、后进生人们通常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是否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片面的、不科学的看法,而应以全方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还
所谓的“差生”,“后进生”一份自尊心和自信心,找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优点。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花更多的时间,正确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努力改进他们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4、学生学习成绩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面对同一位老师,学生成绩的差异也是难以消除的。那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是我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最宝贵的思想武器——爱。然而,“爱”是一个整体而抽象的概念,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只有外化成各种具体行为时,才能激起学生内心向善、向上的激情乃行为,这便是关扯、尊重和了解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1、对后进生的评价
后进生作为学习中弱势群体,如何通过评价激发他们体验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显得尤为重要。
①注意评价的激烈性:在教学活动中,激励是一种艺术,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什么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甘甜。
②评价的期待性: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我们对后进生以饱含期待的语言,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火热的心,每个学生都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
③评价的启发性:有效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的判断、评定,还要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启发作用,对后进生更要重视这一点,对后进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在肯定他真努力,有进步的同时,给他指明继续努力后方向,也要在提醒批评的同时,给他指出改进的方法,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有效评价还应客观,公正、准确、注意掌握好分寸,既不过褒,也不过贬。只有真心关爱,才会对后进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也会对其他学生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2、与后进生谈话。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后进生的思想素质较差,心理脆弱,因此,必须讲究谈话艺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①适时。它是指与后进生谈话要掌握好时机,特别是谈话中要勇于捕捉转化后进生的良机。②适度,它是指与后进生谈话的情感举止,用词遣句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性特点
和心理基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声色惧厉,信口雌黄。
③适法。它是指根据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谈话方式。
3、差生转化中的几个关系。教师在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应遵循唯扬辨证的观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表扬与批评的关系②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的关系③惩罚与毖后的关系。
4、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08年9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8年10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7月):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先
进行个案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年级,同时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阶段(2009年8月—9月):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5、研究的方法:
(1)研究法。通过此方法去了解情况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学习情况,进而了解形成后进的原因。
(2)个性研究法。通过对班上个别后进生的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3)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研究教育行动,研究者的根据课题研究的反馈,调查研究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六、研究成果
课题组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提高了一些后进生的综合素质,促使了后进生的有效转化。
①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了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提高了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④有效推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2、探索出了一些转化后进生、指导后进生学习的策略。如家校联系、感情沟通、以优带差、成功激励等策略;低起点、分层施教、特殊优惠、直观教学、及时帮助、学法指导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等。
3、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①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
②融洽了老师与后进生的关系;
③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七、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继续按实验方案做好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研究,不断修正和提炼指导策略,做好研究成果的理论化工作。
2、组织对研究对象数学学科成绩的考查和评估,以查验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督促和改进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3、开展跨学科的后进生转化研讨,吸收其它学科转化差生的经验,同时介绍和推广研究成果,并与其他教师达成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共识,形成转化的合力。
4、加强数学学科特点和后进生思维特点的理论学习,积极探索适合数学学科特点的后进生转化策略。
5、与学校行政沟通,争取形成学校的后进生管理制度,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献计献策。
第五篇:最新 “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结题报告
“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课题结题报告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班主任如何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面对如今的社会人文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研究背景]
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经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总以“理所当然”来搪塞父母、亲戚、朋友、他人的关爱„„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正悄然的影响着小学生们。当今部分小学生每天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每天接受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却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和老师恶语相向。事实上,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因此,“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研究目的]
小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一段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教会他们学习固然重要,但教会他们生活,教会他们做人一样重要。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思索对父母的报恩之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报恩之行。
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进而关心整个人类,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意义]
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付出的心血,更加深入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深意,从而更好的配合父母的要求和学校教育的规定,做到更加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会自主管理;同时学校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针对以上指导性意见,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高度重视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针对性,开学初,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认真学习并领会课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积极的参与其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确定了各自的研究重点。
二、认真做好课题开展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准备。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对各自的分工作了具体的布置,研讨了课题计划方案。
三、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开题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德育课题《班主任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了常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感党和国家关怀之恩;常怀报效党和国家之心,报效父母之心,报效师长和同学之心。学生的思想转
化了,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我认为一个怀着感恩理念的学生,感受到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学技术,为的是让他成为有用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时,他能不努力学习,以优越的成绩报效父母吗?一个怀有感恩理念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他成长时,能不刻苦钻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吗?
(一)、德育活动感恩先行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人际和谐应从学会感恩开始”,将感恩理念大胆引入学校德育,开展感恩教育和活动,为此学校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共建和谐校园,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德育”。
(二)、开展感恩教育 注重涵育性灵
为了净化学生心灵,真正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轰轰烈烈开展了感恩、友爱教育系列活动。
(1)、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大队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胡锦涛同志对于勉励新时期少先队员要做到的要求作了报告。学校张贴和悬挂了标语,利用升旗仪式、校广播站、班会、黑板报等反复介绍学校典型学生的事迹,宣讲“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的内容。学生处还发了告家长书,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开展了学
生消费情况调查。由此,学校内形成了浓浓的感恩、友爱的教育氛围。
(2)、动手实践,亲身体悟。
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让学生感受亲情,感恩父母。大队部利用“
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从调查、走访、实地调查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行动中、生活中,认识了妈妈、老师的辛苦,有的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例如,他们为妈妈洗脚、为老师唱歌、帮奶奶梳头等体验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情;中年级学生精心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有意义的贺卡送到妈妈、老师、爸爸受里,在贺卡的传递中,让他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高年级学生参加军训,在字里行间中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体验到:感谢有你,伴我我一生、给我勇气等本次活动不论是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还是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上都给学生以启迪教育,使之学会敢恩,懂得关爱。
(3)、珍爱校园,珍爱友谊。
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寻找身边需要感恩的对象,并且把最感人的事例在学生中广为宣传;要求学生起身离座后,把椅子放回桌子下面;看到地面上的垃圾、纸屑拣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按时关好门、窗,开展活动后,把活动现场收拾干净再走。同时各班寻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体验活动,养成学生文明、卫生、守纪、助困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同学之间友情,创造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课题开题以来的活动开展和总结情况
一、课题开展以来教育实践列表
五、存在问题及其反思
1、感恩教育如何更加深入的细化到学校常规教育之中,与学科
教学、班队会、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困扰大多数班主任的问题。
2、感恩教育必须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校互动,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继续摸索。
4、在“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德育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如何使师生日常教育教学,学生日常家庭生活情况,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努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认识到了感恩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行之有效地将道德教育自然地运用到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自发的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出去,这与我们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德育课题的实践研究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将此次研究为起点,更加广泛的推广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带动各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虽然此次课题已经结束,但是各项感恩活动我们仍将继续开展进行,让每个孩子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