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社区基层建设,发挥居干小组长作用
加强社区基层建设,发挥居干小组长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区基层建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干部、小组长承担着社区大量琐碎的工作,是社区建设的生力军,在社区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紧紧依靠这支力量,充分调动每位居民干部和小组长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不少社区在居民干部、小组长这一基层组织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居干、小组长的配置不尽合理。近几年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强化社区居干的年青化,许多社区将原有的居民干部全部更换,目前年龄都在35岁—45岁之间。这样的年龄在层次上是相对年青了不少,但对社区情况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原先年龄稍偏大的老居民干部,工作的实效性相对减弱。而社区居民小组长,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人员还不愿意干,愿意干的,心余而力不足。另外人员配置偏少。一般每个社区只有4—6人,每个人都要分管上级2—3条线工作、20—30幢楼房,工作十分繁忙。小组长配备相对较少。以前,每幢楼房配一名小组长,现在每个
小组长要负责4—6幢楼房,150户—200户之间,范围较大,工作难度加大。
2、社区基层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社区,就是一个庞大 的社会组织,是面对最基层百姓的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上级政府机关,工作层层布置、层层加码、层层检查,最后全部落实到社区居干、小组长头上。社区组织就象一只漏斗,口大颈小,工作很难消化。而社区基层干部待遇偏低。近几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呼吁,政府也努力给予财政上的倾斜,社区基层干部的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一年 25000元左右的收入与其工作相比仍是偏低。
3、社区基层组织的基层作用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为 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干部应天天面对社区百姓,时时出现在社区中间,走家串户,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宣传好党和政府的政策,倾听到群众的呼声,了解百姓冷暖,积极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然而目前不少的社区基层干部,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经常要应付上级各项检查,忙于整理台帐、制作报表,另一方面缺乏基层工作的热情、耐心和细心,习惯于在办公室办公,等群众上门反映问题。基层组织仿佛成了机关,8小时外,社区办公室基本都是铁将军锁门,一旦群众遇到难事、险事、急事,只有找110、119等,基层组织的基层作用难以很好地发挥。在社区居干配备上,街道政府没有充分考虑这一点。一到下班,关门大吉。而老百姓
可能24小时都会发生事情,而找不到社区组织,问题无法解决。
4、社区基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社会发展,相聚在 一个社区的居民,不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居民相邻几十年不变的现象越来越少。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扩容,租房市场活跃,社区居民不在是相对封闭、相对固定的群体,而变成了一个“大杂院”,同一个小区,相见不像识,同一个楼梯,叫不出姓和名,这样的现象司空见惯。常住户、出租户,各个省份地区的人员都有,居民成份变得十分复杂。这样的社区现状,加大了社区基础管理工作的难度。而在一些老社区,大部分居住的属于社会中低阶层,部分群众因改制、下岗、劳保、就业、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容易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相关工作不予配合,使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陷于被动。
二、加大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1、要提高社区居民干部、小组长的配置比例 一要按照居民住户人口量、区城大小配好社区居委会干部和小组长。社区基层工作都是需要人员去管理的,科技含量低,经常性的要做一人一事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到位。人员不齐,社区工作就要受影响,打折扣。目前,一个居干往往要做二个人的工作,量大,工作质量难免受到影响。二是社区居委会的干部配备要立足从本社区的居民群众,从热衷
于社区工作的人员中挑选,或从街道范围内进行筛选,再分配居干居住附近或本社区工作。社区不是机关,不但8小时内要工作好,更重要的是在8小时之外为群众服务,居民群众一旦遇到急事、难事、危事,最迫切的是要找到最基层的一级组织。
三、在年龄上要注重老中青三结合,不能一刀切,尤其要注意以老带青,以老带新。社区工作最需要的是贴心、耐心、恒心,老居干在这方面具有优势。而小组长的年龄则不能过大,应控制在60周岁以下。
2、提高居干、小组长的工资及其它待遇,创造较好的拴心留人的环境。目前,社区居干、小组长所从事担任的工作与工资明显不成比例,社区居干、小组长工作都是脏、累、烦,有时受气挨骂,有时白天忙,晚上也忙,而月基本工资千元刚出头。尽管居干大多交了三金,但其他的福利待遇也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小组长每月不足百元,工作补贴太低,也要把小组长的工资补贴纳入政府的预算之中。
3、政府要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管理、指导、帮助,充分调动居干、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一是政府与街道要经常研究社区工作,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二要定期组织社区居干学习、培训,由经验丰富的居干进行介绍经验,提高居干的工作方法和能力,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切实解决基层社区经常遇到的难题,矛盾。
4、政府要下大力解决社区基层居干、小组长的工作困
难。收费难,治安难,卫生难等已成为社区工作的难点,政府要积极协调职能部门,是否将收缴的卫生费纳入到水、电、煤交费一卡通,既有效地减轻社区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又使社区日常管理有序运作,提高社区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社区管理的品位,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居住环境的质量。
5、上级政府机关应减少对社区基层组织的检查、考核。名目繁多的检查、考核,一方面加重了社区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又强化了“社区机关化”,使社区工作将众多的时间放在制作的台帐、应对检查上,而少有时间深入到社区工作中去。建议政府要大力减少对社区的检查、考核,每年联合检查一次。同时要改变检查作风,除了到办公室听汇报,看台帐,更要深入到社区居民群众中间去,走走看看,问问听听,多一些内容,少一些形式,引导社区干部全身心投入社区具体工作中去。
2012年3月12日
第二篇: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
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
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只有每一个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才能和谐。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灵魂和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创造和谐的管理体制
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和谐社区建设赋予了社区党建新内涵和新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把建设和谐社区与加强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注重从机关单位选派一批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干部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兼职或任职。要积极扩大社区党组织的覆盖面,把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纳入社区党建工作范畴,按照“简便灵活、方便管理”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逐步建立纵横延伸、条块结合、全员覆盖的区域组织网络,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二是创新社区党的工作管理模式。要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把直接领导、双重领导和多方协调等领导方式结合起来,将各种组织和各方面力量整合到社区党组织周围,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工作协调机制。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整合社区管理资源,完善社区管理体系,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团体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特别要明确协调议事机构的规则、工作内容和程序,充分发挥其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组织和动员社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建设和谐社区,服务的对象是群众,依靠的力量是群众,和谐的源泉也在群众。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扎根社区,奉献社区,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做社区建设的标兵。社区党组织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要努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在服务内容上,要努力做到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转变;在服务性质上,由纯粹的扶贫帮困、排忧解难向为群众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转变。社区广大党员要发扬中华民族友爱互助的优良传统,主动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营造和衷共济、和睦友善的良好氛围,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发展、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挥正确导向作用,营造和谐的思想氛围
社区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灵魂。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导向,以必要的文化设施为前提,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为手段,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大力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有效发挥先进文化满足社区群众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从而实现社区群众精神和文化的和谐。社区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社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阵地。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题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大力倡导热爱社区、热心公益、扶贫帮困的道德风尚,在全社区形成积极向上、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通过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思想意识领域和社会舆论上的导向
作用,繁荣社区文化,以先进的社区文化教育人,引导形成健康的道德风尚;以先进的社区文化陶冶人,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先进的社区文化凝聚人,引导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作者曾庆炎 系中共永州市委书记)
第三篇:浅谈小组教学中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各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要想让小组学习见成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即小组长。小组长的确定有三个要求:
一、小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组织学生学习;
二、要对同学认真负责,要求严格;
三、要有扎实的基础,学习成绩优秀。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呢?笔者从课前自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和评价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自学阶段,组长的作用是检查指导
上课前,小组长检查组员是否完成布置的复习和预习任务。复习和预习内容主要是字词句对话段落篇章等的读写背诵等。可利用途径有、查字典、听录音、朗诵、角色扮演、对话、课本剧、重要句子背诵、默写、听写、用异色笔做笔记等。组长通过检查,会对本组组员在复习和预习过程中所遇到困难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帮助,促其知识能力的提高,不致掉队。
二、教学目标设置阶段,组长的作用是沟通反馈
教师备课时,可让小组长参与,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确定重难点和组织形式等。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学习主动权。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确定的目标、重难点等,符合其认知实际,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时有自觉性和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组长可根据自己制定的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本组成员进行学习。同时,由于各组员的知识基础、语言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小组长在检查本组学生的复习和预习情况时,应求大同,存小异,把组员的学习及思想情况和建议等及时反馈给老师,积极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做出安排调整知能目标。
三、教学过程阶段
1.情景导入环节,组长的作用是配合引导
这一阶段,活动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创设逼真的情景,引导学生轻松地进入课题。
这时,他们就放下思想包袱,敢问敢说,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也变得大胆起来。那么,小组长就应该积极思考,踊跃做提示性的答语,努力在该情景下引导组员开阔思维,开展与课题联系密切的情景活动,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地切入话题。
2.展示交流环节,组长的作用是榜样示范
这一阶段可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发现每个人的长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组长与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长不可有“享受特权”的想法,小组内的各项制度,小组长首先要遵守;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要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小组长要时时处处起榜样的作用,做好示范。如进行角色扮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组长要做好发音示范,并帮助组员矫正。3.合作探究环节,组长的作用是启发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挥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各小组长则应利用已学知识,结合现学知识启发并带领组员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拓展知能发展空间和领域。
4.达标拓展环节,组长的作用是监督辅导
小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遵守各项制度和完成各项作业,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课内外活动的正常秩序,确定采取什么方式讨论,怎样汇报,不能让教室一片嗡嗡声,协助老师做好小组活动的安全防范等。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监督改正错误,帮助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作业等。
四、课后评价阶段,组长的作用是多元化评价和协调
在我们以往的学生评价中,往往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既没有学生的自评也没有学生的互评,更没有体现组长评价。因此,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时,可以让各个小组的组长对小组的成员先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先有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然后组长再给各个成员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习积极性、合作能力、集体主义观念等。这样可以使我们的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合理化,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学生。
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小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和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主动处理好各小组长之间的关系,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总之,毋庸讳言,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大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小组长这个角色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又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并进行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信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威信,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第四篇:如何发挥社区党员作用
(1)要着眼于无职党员的思想实际,拓展教育内容。
一是要坚持党员教育的基本制度。要坚持“三会一课”,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对社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从形式、内容和时间上保证教育活动的落实。其次要拓展教育内容。要注意区别不同的教育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离退休党员,要开展“退岗不褪色”教育;对下岗失业党员,要开展“下岗不矢志”教育;对社区党员中一些思想问题较多、情绪易激动的重点教育对象,要进行政策宣传、法律灌输和心理疏导。
二是要着眼无职党员的认知实际,拓展教育途径。
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举办“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社区党组织要将党员教育寓于具备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有益活动中。对离退休党员,可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开展下棋、打球等活动。对下岗失业党员,可将教育渗透到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中。
三是要着眼社区党员的工作生活实际,拓展教育方式。
对新转入的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派人上门。对曾担任过领导的党员,党组织书记要亲自登门拜访。对年老多病的老党员,要派专人上门联系。要利用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集中培训。对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的党员,要采取“寄学式督学”和“送学式帮学”等方式,增强其党员意识。
(2)开展以“四长、八员、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设岗定责活动,让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为”。
一是设岗定责,让党员“无岗”变“有岗”。
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设置“四长”、“八员”岗位。“四长”即社区党小组长、楼栋长、治安巡逻队长和文体活动队长,“八员”即时事政策宣传员、社会治安联防员、环境卫生监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校外教育辅导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按照一员一岗、有岗有责的要求,对“四长”、“八员”制定明确具体、便于考核的岗位职责。各社区还可以结合实际自设其他岗位。设岗前,要对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既全面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又要梳理出各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合理设岗奠定基础。
二是要严格程序,规范动作。要按照“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等环节精心组织党员上岗。第一,自我认岗。由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通报“四长”“八员”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由无职党员结合自身的年龄、文化、体能、资历、特长、居住地等实际状况,自我选择岗位,并向支部申报,解决党员“愿不愿干”的问题。第二,组织定岗。社区党组织本着尊重个人 意见和因人制宜、就近便利的原则,对每名党员的岗位进行讨论审定,解决党员“能干不能干”的问题。第三,公示明岗。通过党员活动室、居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党员和全体居民公布无职党员认岗定岗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接受群众监督,解决党员“真不真干”的问题。第四,引导履岗。在方法上进行指导,开展定期督导,解决党员“会不会干”的问题。第五,考核评岗。以岗位职责任务为主要考核内容,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定等次,作出鉴定,解决居民“认不认可”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础的层面,是各种社会存在相互融合,各种社会观念相互交错,各种利益主体相互渗透,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结合点。在当今各种不同利益、文化和价值观念频繁发生碰撞的社会大环境下,居民群众对社区党员模范作用的要求已逐渐从工作理念转为工作、生活、学习全方位理念,从八小时工作的范围转为“全天候”的范围。如何在社区党建实践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全市社区建设的日益深入,阿荣旗的社区建设也蓬勃兴起,为加强对社区建设的引导和领导,阿荣旗从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入手,求得了社区党组织整体先进性的发挥,促进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适应新的形势,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组织社区党员学习,凝聚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力量,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引导他们在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教育、邻里互助及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老党员的需要充实组织生活内容,使他们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认真抓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和管理,对于转出临时组织关系和外出6个月以上,因流动地未建党组织而无法转组织关系的党员,要求他们定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汇报思想,按时交纳党费。
(二)积极宣传发动,营造社区党员率先垂范的氛围。针对社区各类党员的不同情况,社区党组织组成若干小组深入楼栋、里巷,一边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一边进行宣传发动。利用“七一”表彰、年终总结等各种形式,宣传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的先进事迹。
(三)突出活动效果,切实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对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载体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全区各社区党组织中普遍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的基础上,先后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无私奉献在社区”活动;在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展了“同享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了“让党徽在社区闪光”活动。截至目前,全旗13个社区中共有195名党员与老、弱、孤、病、残和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结成帮困对子,有党员义务治安巡逻员、卫生监督员65名。
(四)强化规范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了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阿荣旗委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分别对社区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开展活动方式方法等提出了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强化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校和党员电教点三个阵地建设;健全完善了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对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及时表彰,并加大宣传力度。
二、制约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格局的逐步形成,社区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一是社区党员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一部分下岗、离岗、内退的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并且人数逐年增加,现已约占社区党员总数的30%左右。二是社区党员思想状况更加复杂。下岗职工党员失去稳定工作后,家庭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不能得到党组织的及时教育和帮助,部分党员出现党性观念淡薄,纪律松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意识下降的情况。一些外出的退休“补差”老党员长期不能参加政治学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思想滑坡,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三是社区党员职业、工作时间多样化。多数下岗职工党员为了维持生计,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工作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从事个体经营和退休“补差”的党员白天外出工作,都不能正常参加党内学习,形成了党员教育上的“空白点”。
三、对策与思考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从不断变化的社区实际出发,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切实发挥社区党员作用。
(一)创新领导方式,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关键
社区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在社区中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需要社区党组织进行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社区党组织是否能起到政治核心作用,是否能调动广大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关键是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创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保持政治导向的正确性。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政治上保证居民委员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参与对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信息传输功能,要注意把一些重大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二是注重分类指导的科学性。社区党员中有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要加强对党员的科学管理,使社区党建工作抓出实效,就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同一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党员人数急剧增多且类型多样,给社区党建带来新的问题。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既继承党在基层党建方面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新的情况,有所创新,使社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充满活力。
(二)创新观念意识,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前提
党员能否永葆先进性,时刻发挥模范作用,需要从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要通过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引导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终身学习作为居民生存的方式,从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其过上幸福生活。
一方面,社区党员要带头在学习型家庭建设中发挥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达到通过家庭建设来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
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充分发挥我们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以人为本,以社区教育为手段,以学习为动力,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重点,以社区居民需求满足和不断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把学习引进党组织的活动中,以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社区工作能力,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培育学习型社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使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城镇改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创新活动载体,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根本
创新活动载体,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活力所在。在新的形势下,要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通过多种途经和方式,分类指导,加强教育管理。
一是在社区离退休党员中,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围绕富民强旗的总目标,在继续抓好党员形象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四比四看”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党员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区的发展建设情况,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带动身边的群众,让党旗在每个社区、每个楼栋飘扬。
二是在社区下岗、待业和流动党员中,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把这些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保持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使党员与党组织“不断线”,党员教育管理“不脱节”。对下岗后重新就业的党员,要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对待业的党员要教育他们转变择业观念,组织再就业取得成就的下岗职工党员利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与下岗职工谈心,树立就业找市场、上岗靠竞争、挫折不落志、自强再就业的观念。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在社区流动党 3 员中,要在落实制度、强化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等实际困难,增强流动党员的在职归属感。在流动党员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或流动党员管理中心,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切实管理好流动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使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指引;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成为榜样和骨干。
三是在社区在职党员中,要进一步注重抓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建立在职党员登记和评议制度,通过《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双向联系册》的落实,使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使社区成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发挥光和热的地方。此外,要努力提高在职党员在社区中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使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进而形成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在社区规范建设中党员要发挥以下作用:
1.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员能否永葆先进性,时刻发挥模范作用,需要从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上来,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才能增强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紧迫感,在社区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社区党员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群众完成党和政府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
2.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员。社区党员要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积极协助社区党组织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社区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做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要通过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引导居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终身学习作为生活追求,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此,社区党员要带头在学习型家庭建设中发挥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带动更多的居民努力学习文化,培养公民意识,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达到通过家庭建设来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社区党员还要带头参加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做扶贫帮困的服务员。社区党员只有始终胸怀居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发挥自己的带头示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建设,从而确保社区的稳定与繁荣,实现居民群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利益。社区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实现社区居民群众的愿望、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要求、维护社区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五篇:充分发挥 小组长的作用
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我们班的学生不分男女,个个活波好动。只要一下课,满院子跑的都是二年级的学生,完成作业敷衍了事,不论语数,课内课外作业都是写得乱七八糟,在班上讲了很多次都没有什么效果。说下课没有完成作业的不能出去玩吧,下课铃声还没有响结束,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要快,都跑去玩去了。
今天早上语文老师说我们班的字写得很乱,让他们把字写好点,他们居然还给老师凭嘴辩,另一个老师说照这样下去到六年级的时候更不好管理了。我想了想,是啊,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真是不好收场。该想个什么好办法呢?我想把督促作业的事情分派到小组长的头上,让他们去管好自己这个组的成员,这样小组长就不是形同虚设了,首先把组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在督促别人的时候,先要自己做好,这样才能说服其余的人。其次,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长些,可以随时监督催促。于是我在班上讲,我们每次做完的作业先交给组长检查,组长说可以了就交,如果组长说不行就要拿下去重新做。组长还要随时负责督促本组的同学,如果作业没有完成,就要把他叫进教室做作业,组长要尽责任,不然组长要受到和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同样的惩罚。要是有人不听组长的话,可以交给老师来处理。
下午上自习的时候,我走进教室就看见讲桌上整齐的分组放着学生的作业,翻开一看,果然让人眼前一亮,比之前的作业整齐多了,我及时进行表扬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完成作业,坚持下去就会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下去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进步。”刚说到这,章清博同学插嘴说:“我都改了八遍了。”我看着他微笑着说:“你看你还是能行的,继续加油。”
从这件事上我发现了我们班的组长还都是很有潜力的,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很好的挖掘罢了。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要改变观念,把学生不能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而应该看成有一定能力的小大人,放手让学生去管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