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 扮靓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 扮靓美丽中国 【热点点击】: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3.中国首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流动科普展览——“和谐能源之旅”全国科普巡展广州站启动仪式11月3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主办方将围绕“能源生态文明”建设,举办跨行业能源论坛、儿童“能源小卫士”到高校“能源大使”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每一位公民应对能源挑战行动力。【知识链接】: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
2、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之一状况,将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而日趋严峻。
3、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科学发展之路,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生态文明观。
6、每一个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追踪训练】: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在生态文明方面还存在哪些不美丽的地方?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做些什么?(2)、我们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3)、国家应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参考答案】:
(1)根据具体情况回答即可。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做些什么?(答案开放,将学生的答案适当归类)
① 进行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让我们消费者的取向成为生产销售环节的指挥棒
② 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对违章建筑、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举报并监督政府尽快解决 ③ 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 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贡献 ④ 积极参加如“保护母亲河”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⑤ 生活中注重节约资源 如:节约水电纸张等。保护环境 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破坏小区内的花草树木等。还可以节假日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
(2)我们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参考答案:)
a过去经济发展高能耗、低产出,使环境和资源付出沉重代价,使我国资源环境形势相当严峻。b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c有利于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促进 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经济建设: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或循环经济); ②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政治建设:① 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② 依法打击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依法关停污染物超标和高排放企业,实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文化建设:①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市民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②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社会建设:① 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两型社会;②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社区、美丽家园。如关注:食品安全,提供绿色食品;关注:清洁用水;关注:空气中有害微粒的检测等(济南市平阴县玫瑰中学 韩国栋)
第二篇: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一课题,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必将更好夯实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让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水。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但生态环境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有的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有的地区还有“文化饥渴”“文化沙漠”。正因此,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契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契合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草根英雄”辈出,不妨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化行则民风淳,教化废则民风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邪气,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就一定能用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美.(摘自人民日报)
第三篇: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答记者问
2014-9-11 14:27| 发布者: cnagrinetadmin| 查看: 58| 评论: 0|来自: 学习时报
摘要: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编者按: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记者: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要求?
徐令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专门下发了意见。总书记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调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必须落细落小落实、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当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建设美丽乡村,要做到教育先行、宣传先行,引导农民群众理解、接受核心价值观,并转化为自觉追求和行动。工作中要突出“四个性”:一是突出典型示范性。要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精心打造“最美品牌”,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少年、最美家庭等活动,通过善行义举榜、道德榜、功德录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道德热情,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二是突出宣传普及性。要用好县乡媒体和农村大喇叭,评身边好人,讲好人好事,揭坏人坏事,具体生动地宣传核心价值观。要制作刊播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文艺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场景。要用好新媒体,适应“微时代”的要求,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传播核心价值观。三是突出受众针对性。要针对不同农村地区,针对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农村不同群体,针对农村地域广阔的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四是突出教育长效性。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在兴起宣传教育高潮的基础上,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新。
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硬件方面主要抓好哪些工作?
徐令义: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起到环境改造人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根据县乡村财力状况,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切实抓好“四改一建”。一是改路。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大力推进自然村组的道路建设,支持农户硬化通户便道,为农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为他们发家致富加快步伐,也为促进城乡交流创造条件。二是改水。一方面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上历史欠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水污染和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通过城乡一体供水、引泉入村、自来水入户等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三是改厕。建造卫生厕所,是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件牵涉千家万户的难事、好事。要根据各地实际,加大农村改厕工作力度,以“厕所革命”的力度,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四是旧村改造。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区别各地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等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旧村改造,使农民受益、受惠,在改建过程中切实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五是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从2011年开始,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将投入35亿元资金,共同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2万所,今年要建设3600所,为农村孩子增长见识、培养兴趣、学艺学技搭建平台。地方要借中央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东风,开展配套建设,配备辅导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把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实事、抓好办实。
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抓好乡风民风建设?
徐令义:乡风民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相对于硬件建设来说,农村民风建设的难度更大、时间跨度更长,见效也慢,更要精心谋划、持续推进,并着力抓好“三个建”:一是建好家风好家训,创五好文明家庭。要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要把建好家风好家训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二是建农村志愿者组织,扬奉献友善新风。志愿服务是美好德行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公民责任和时代新风。就农村而言,志愿服务既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要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三是建乡规民约,促移风易俗。这是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发动农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并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
记者:我们在日常调查采访中,也看到听到农民群众的不少反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加强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
徐令义: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问题往往是时代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是我们基本工作方法。培育良好民风,既要在“立”字上着手,又要在“破”字上用力。要按照刘云山同志提出的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的要求,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带着问题看,对着问题干,敢于负责、敢抓敢管,推动农村风气明显好转。一是把整治脏乱差作为经常性任务。整治脏乱差现象,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要会同有关部门,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手段,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推动农村来一场“环境革命”。要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二是把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作为紧迫任务。美丽乡村建设,要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着力建设绿色乡村。要突出“保”,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江河,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要集中“压”,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把中央提出的环境保护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重在“建”,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循环农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开展节水、节油、节电、节粮、节纸宣传教育,大力建设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新民居,使美丽乡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乡村。三是把治理黄赌毒作为突出任务。整治要严厉,对黄赌毒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硬一些、严一些,抓一批重大案件,公布一批“黑名单”,打出声势、打出威风。重点要突出,及时查处内容恐怖残忍、低俗下流、淫荡奸恶、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出版物和游戏软件,继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清理违规网吧、娱乐场所、露天文艺演出,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文化环境。网络要管好,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打击制造传播谣言、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等网络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此外,要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活动,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非政府组织在农村搞的所谓“松土运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徐令义:维护、保障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内质,文化引领农村风气之先。只有农村文化发展了,美丽乡村才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
一要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统一服务标准,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要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民生项目,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帮扶力度。
二要以乡贤文化为重点,大力弘扬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标记,是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对于完善农村治理、引领道德风尚、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培育弘扬乡贤文化,给美丽乡村增添一抹新的亮色。要对各地农村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文史典籍进行挖掘整理,延续传统乡村文脉,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要鼓励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以自己所学所长反哺桑梓,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教化村民。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彰显农村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三要以就近就便、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大力活跃农村群众文化。要广泛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鼓励自办文化,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引导,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保障。要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现代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活动,做到热在乡村、热在群众。要加大“送”的力度,发挥“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品牌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到农村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活动,把优秀文化产品送到田间地头、送到集市广场。
记者: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艰巨、千头万绪,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央文明办有什么要求?
徐令义:美丽乡村建设,是造福千万农民群众的美丽事业,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需要齐抓共建、持续推进。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既统起来抓,又分开来做,统的工作紧紧抓住、一抓到底;分的工作细化任务、抓好落实。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分类指导。要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各地要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之中。二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有效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保证一定数量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和服务。三是推动以城带乡,提升城乡共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按照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在资源、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广泛发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要通过项目带动、工程联动、以奖代补牵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群众参与,让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要引导农民群众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美好生活。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地方文明委及文明办要重在抓软件,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抓硬件。要充分发挥县市党委政府的能动作用,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创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要调动文明委成员单位、党政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发挥好村支书、村主任的作用,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第四篇:复习课案例《建设生态文明 扮靓美丽中国》14.1.2
专题复习:建设生态文明 扮靓美丽中国教案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了解雾霾天气的状况及其危害,寻求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总结做题规律,理清答题思路,学会归类分析,提高解题技巧。
情感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建立教材知识点与时政背景之间的联系,主动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析热点材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理解知识,探讨解法。小组讨论法: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情感体验法:具有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学法指导:讨论归纳法、训练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复习过程】
师: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就在我们沉浸在对“美丽中国”的期待和欣喜中,席卷近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却给了我们狠狠一击,将我们从美好憧憬中拉回到残酷现实前。
【导入课题】
空气中毒“解药”在哪?
济宁今天的天也雾蒙蒙的,PM2.5指数是119,属于轻度污染,“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转机!这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格外真切地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导入复习: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热点复习:建设生态文明 扮靓美丽中国 学生齐读复习目标 【自主复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时事热点材料,并在材料中划出关键词句,思考可以联系课本哪些知识点,把相关知识点简明扼要的写在考点链接处。
【时事热点】
★热点材料一: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决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热点材料二:雾霾笼罩全国
近年来,中国“十面霾伏”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拍摄的一组中国雾霾航拍给中国敲响警钟。图中亮白色的代表是云雾,暗灰色的是遭到污染的大气。雾霾从北京趋近上海,大约延伸了1207公里。治理环境迫在眉睫。雾霾天气正是环境污染日积月累的后果,调查表明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热点材料三:“两会”聚焦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逐步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3月15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就“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他谈到:环保部监督重点企业排污信息向社会公开 ;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深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的考核和监督检查,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技,今年要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
★热点材料四:2013年济宁市实施“生态突破”战略 全力打造美丽济宁 2013年1月6日,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梅永红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我市将以生态环境 治理为重点,实施“生态突破”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济宁”。
自主复习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分享,互相补充。教师引领学生链接考点知识。
师评价后,老师认为最关键的知识点有以下几方面: 【考点链接】
★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请同学们齐读知识点,可留时间让学生记一记。【考题回顾】
【2012年·山东济宁中考试题】请同学们在学案中写一写答题角度。材料一:2012年3月5日,备受社会关注的“PM2.5”一词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月25日,环保部在《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中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12月底前公布监测结果。相关链接: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足人头发丝的1/20。这些颗粒物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随呼吸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
看了上述新闻后,一些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心系祖国:“PM2.5”首度写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我国政府坚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郁闷YUMEN:如今,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城市生活如此令人焦虑,又何谈幸福感呢!
„„
(1)请你结合“郁闷YUMEN”的忧郁,分析国家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4分)
(2)国家应怎样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4 分)
材料二:2012年2月9日,在济宁市“两会”开幕之际,加快“生态济宁”建设,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预警,逐步将PM2.5纳入常规监测体系,消除异味污染,努力增加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3)为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倡导开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活动。作为青少年,请就此发一条微博谈谈你的做法。(4分)
学生讲解该题,教师点拨,第一问【规律总结】“必要性”“意义类”题目常用句式:“有利于+推动(促进、增强)+„„”“只有„„才能„„”“这是„„需要(要求)”等。第二问强调多角度答题以及学科知识的整合性,第三问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等。
转承:去年中考考查的时政热点是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属于举措今年的时政热点是建设生态文明,扮靓美丽中国,上升为发展理念了,那就更重要了,而这两组材料对应的课本知识是一样的,那今年中考会怎么考?那肯定是换材料,变问法!会怎么变?我先变一个,一会儿你们也试着变一变 【解题技巧】
解答分析说明题总体而言,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阅读材料抓信息,这是做好分析说明题的前提。我们要通过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通过这些信息我们不仅能够明确材料说明了什么,而且要清楚考查的是什么知识),通过有效信息,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
第二,审查问题抓关键。阅读材料后,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问题,仔细审查问题的意向。
第三,运用原理抓联系。由于材料分析题的设问是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找出材料与设问的联结点,从而准确找出教材中与问题和材料相符合的观点。
第四,组织答案抓逻辑。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来回答问题是解答分析说明题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要把所涉及的教材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
第五,完善答案抓全面。在考试中,对于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回答,因此,在完善答案时,我们一定要多角度分析,切忌从一个角度进行啰嗦、重复式地回答。
【拓展延伸】(变式训练题目)
材料一: 2013年入冬,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多发,共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不仅雾霾日数多,而且影响范围广。能够呼吸一口洁净的空气,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一个迫切的愿望。
材料二: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覆盖10方面内容,其中包括关闭污染企业,扩大天然气使用比例,发展新能源汽车等35项措施。《计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还提出了责问制。(1)请给同学们讲讲雾霾天气的危害。(两条即可)
(2)为解决好大气污染问题,请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几条建议。
(3)“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我们青少年为减少“十面埋伏”的发生做何贡献
(1)示例:危害人体健康,影响高速公路、航班等交通工具的正常运行等
(2)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着力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等。
(3)①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和法规,增强环保和资源意识;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善于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④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等等。
【规律总结】
“怎么办类”(建议、措施等)的解题方法 ①推敲问法,确定主体。
如果没有确定主体,就需要自己全方位思考。②选好角度,语言严谨。
面对国家宏伟目标,可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制等角度入手,或从战略、国策、制度、措施等角度作答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污水治理),可从国家、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的角度或道德、法律的角度作答
【请你设问】
刚才我引导大家进行了变式训练,那么大家结合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雾霾天气的时事热点,还可以提出哪些问法?(可讨论)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为什么让中国人振奋,期 待?“原因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常用格式:
道理(观点)+国情(现状)+意义(作用、积极影响)①道理(观点):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永续发展。
②国情(现状):
因为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③意义: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
现在中考题的问法变得越来越灵活,考查同一知识内容,问法一变,答案就有所不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学会归类分析,及时总结答题规律,就能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决胜中考。
【考场演练】5分钟时间限时训练
同桌互换试卷,现在批改,得出成绩。请同学读读你写的倡议行动 通过做这道题也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倡议书的书写格式,批改完把试卷换过来。
前面同学们谈到很多具体可行的节能环保行动,在这里林老师想给大家推荐一项行动,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全球最大的环保活动-绿V客行动。结束语:同学们,碧水、蓝天、清新的空气、洁净安全的食物、宜居的生活环境,这是美丽中国的元素,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让我们都来做绿V客,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描绘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扮靓美丽中国。
第五篇: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文明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文明家园
中共平利县委书记 郑小东
总书记指出,建设美好乡村,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平利县把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导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取得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坚持规划引领,顶层布局,着力打造农村“三美”。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属省定贫困县,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顶层布局。一是用好山水资源,打造自然风貌之美。结合县域山水资源,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继承遗迹尚存的“花屋”建筑传统,遵循人们亲近自然的审美心理,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选择“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对传统民居进行创新和改造。十年来,全县共改造徽派民居2.4万户,新建1.6万户。二是激活绿色产业,获取生活殷实之美。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体系,坚持“茶饮产业一业率先突破”,加快
理活动,建立日常保洁清运机制,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按照既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实行“一对一”包抓,相继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16.5万农村人口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县”为契机,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完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长效动态管护机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等工程,着力推进绿化“下山入川进城镇”等活动。截止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绿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自然生态美景。
坚持文化惠民,德育优先,全力培育乡风文明。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平利是女娲故里,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荟萃,挖掘和发扬乡村文化,不仅能唤起人们的乡愁,还能引导农民见贤思齐。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尊重群众对女娲文化的认同作为广泛共识,挖掘女娲补天和抟土造人传说的民俗留存和文物佐证,建成女娲文化广场、女娲祭祀大殿,成立了女娲文化民俗协会,创作女娲民歌130余首,用女娲文化激励人们热爱生命、崇德向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龙头村“二月二龙抬头”、八仙镇“话说八仙”、先进典型,提供人力、资金、技术支持,指导农户建设特色民居、发展主导产业。二是整合资源,抓点示范。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陕南移民搬迁、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城乡同抓共建的强大力量。县委县政府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项目资金向示范镇和村倾斜,用于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围绕主体,细化考核。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以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引领新风尚为主题的农民培训,形成群众自愿参与、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对镇和部门的综合考核,按照工作任务,实行月汇报、季检查、综合考评制度,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最终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群众为主的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强大活力。
平利县着眼于生态资源优势,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目标,一张蓝图、接力实施,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荣膺“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重点示范县、省级生态县以及市级重大创新奖等荣誉,同时迎来了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现场会的召开,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平利注入了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