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敦昶事迹材料
无需扬鞭勤奔走,俯首甘为孺子牛
——记李敦昶同志的先进事迹
李敦昶,男,1959年生,1978年参加教育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奋战了多年的老兵,现在新县八里畈初中任教。36年来,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管理岗位,他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一、当行出色,以勤勉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1998年秋,八里畈初中大量教师被选调进城,教师队伍明显削弱,为了加强管理力量,李敦昶被组织部门选派到镇中学,分管教学工作。在教学管理这个岗位上,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严治学、从严治教。落实好教学周查、月查,针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案、作业、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听课评课记录等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耐心指导,诲人不倦。工作中,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纪律要求禁止的,自己坚决不做,模范遵守着党纪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自2003年起,李敦昶同志开始分管后勤工作。后勤工作细而杂,为给教育教学提供了足够保障,他亲力亲为,同时担任学校后勤管理和临时修理工的角色,他的办公桌桌面上放着作业试卷,桌斗下放着锤子扳手。他的想法是,小的维修犯不着请人,耽误时间,浪费学校资金,他几年如一日,从无怨言。从2012年起,‚学校营养餐工作计划‛实施,在八里畈初中执行的是‚托餐‛,每天中午一餐由学校提供营养菜肴,这无疑加大了后勤工作负担,李校长和后勤几位同志从进货、出货到监测食堂工作人员做成熟食,既要提供原料,又要负责安全,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他毫无怨言,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李敦昶先后在学校教学、政教、工会、后勤四个部门干过,从主抓学生的纪律、安全到教学管理,从学校的民主管理到服务师生的后勤工作,学校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而且高标准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以出色的业绩赢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搞好管理工作的同时,李敦昶一直满负荷地担任毕业班政治课。近几年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考试方式灵活多样,为提高教学成绩,他全身心钻研教材教法。在备课时,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大量阅读参考资料,还多渠道搜集材料,如上网、阅报纸、看新闻等等,搜集时政热点问题,与政治理论政策相联系,认真撰写教案。他一直坚持周前备课,反复修改教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授课过程中,他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方面努力把需要讲的内容讲好、讲透。既发挥了主导作用,更突出了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他还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分层辅导各类学生,不仅教学生‚学会‛,更注重教会学生‚会学‛。多年来,他所教的政治,在中招考试中一直保持全县前三名,有三年位居全县第一。
李敦昶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勤勉努力,以突出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春风化雨,用爱心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与学生打交道,李敦昶同志突出一个‚爱‛字,体现了一个‚细‛字,他将无尽的爱播洒在学生身上,用真情实意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学生成功时,给予善意的提醒,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激励其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学生失败时,帮其分析原因,指出他的闪光点,进行必要的鼓励,鼓舞他前进的勇气。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李敦昶总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三十六年来,得到他救助的学生达四百余人次。他对学生的关爱超过了自己的孩子。
2001届有个叫王芳的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但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又得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家境十分贫寒。因中招报考交不起报考费,该生面临辍学的危险。得知此情况后,李敦昶主动帮她交了报考费,并给她200元钱作为生活费,在李敦昶的帮助扶持下,王芳同学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取了重点高中。考上大学后,她在给李敦昶的一封来信中写道:‚李老师,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您搭救了我,要不是你,我今天就不可能上大学,您的恩情我无法报答,只能在此说声:‘老师,谢谢您!’‛
余超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长期和姥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因平时缺乏管教,在生活上缺少关心,长期以来,养成了生活懒散、缺乏上进心的毛病。再加上该生性格孤僻自私,同学都不愿与其交往,因此余超同学很消沉,有抑郁表现。面对这情景,李敦昶把他接到自己的住处,让妻子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自己则在思想上开导他,学习上辅导他,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很快,余超同学的性格开朗了,精神振奋了,学习也刻苦、努力了。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要来校看望李老师,向他汇报自己的情况,以表达感激之情。
‚李咏成绩下降,情绪低落‛;‚江珊今天没请假就走了,家里大概有什么事‛;‚刘斌爱打游戏,这两天晚自习又没到‛……李敦昶随身带的小本本,记录着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一学期下来,要记好几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每天五点多起床,和学生一同上操,晚上照例十点多查寝,既像一个机器人,周而复始的履行职责,更像一个攀登者,在不断地刷新高度,拓展着教书育人的事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李敦昶同志用他高山般巍峨的胸怀,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让学生在这广阔的天地中自由的翱翔!
三、无私奉献,拿至诚书写无悔的教育人生。三十六年来,李敦昶同志在农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为培养人、教育人付出了无尽的心血和汗水,累了自己,苦了家人。为了工作,他无暇顾及家庭,累了妻子,苦了孩子,自己也落下胆囊炎、骨质增生、痛风等毛病,甚至父亲生病去世,都没有完整地服侍过一天。
李敦昶同志近几年患了严重的痛风病,这种病一发作起来疼痛难忍,短则十多天,长则一月有余。为了不耽误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他总是忍受着疼痛的煎熬,拄着棍子,从住室一步步挪到教室给学生们上课,最后腿疼得实在挪不走了,便让妻子将学生的作业、试卷拿到病床上批阅,没有因为身体原因影响学生学习,其精神让同学们为之感动落泪。
李敦昶的爱人前年罹患脑梗,落下了后遗症,右手不听使唤,说话也受影响。其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李敦昶既要搞好工作,又要照顾家庭,但他从没有影响过工作,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同志们的尊重和学生的爱戴。
1999年春,李敦昶的父亲突然患了极为严重的脑溢血,短短几天里,家人都焦急万分。作为长子,李敦昶同志更是悲痛欲绝——父亲马上就要去世,他多么希望能多陪老父亲几天啊!可时间太紧张了,中招考试马上就要来临。一边是病危的父亲,一边是面临中考的学生。经过内心的几番挣扎,他选择了舍小家保大家,他对家里的事做了简单的安排,毅然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从父亲生病到去世,他没有耽误过任何工作,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而是将对父亲的愧疚和思念化为教育教学的不竭动力。中考过后,看着学生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他不禁失声痛哭了一场。
是啊,从父亲生病到去世,他得承受多大的压力,饱尝多大的委屈!有人说他是工作狂,亲戚长辈说他不孝。而他,在怕失去父亲和怕耽误学生两种心情的双重煎熬之下,又是何其痛苦!如今,付出有了回报,他又怎么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呢?
有人问他,你后悔吗?他笑着说,有什么后悔的,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注定要选择平凡,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我们要想想那些因我们而成才的孩子,我们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是的,为了工作,李敦昶失去了许多,但也收获了不少,当看到中招考试成绩揭晓时喜人的成绩单,当教师节来临之际收到学生一张张充满关切的问候,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而且其出色的育人业绩也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07年教师节期间,他被上级部门授予县级师德标兵、市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李敦昶同志目前已在教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奋斗了三十六年,他甘当人梯,以自己的勤勉和努力,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在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他守住了心灵的一片净土,虽然清贫,但内心充实。三十六年的呕心沥血,他的青丝已变成白发,但他无怨无悔。‚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虽已近退休之年,但他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努力,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向我们诠释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内涵!
第二篇:李一昶的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中国梦
二.活动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为此,我们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演讲与辩论协会将开展“青春中国梦”主题教育。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诗,青春是一篇朴素自然的词,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抒写出一个个华彩绚丽的中国梦,有多少人用自己的梦想为中华之崛起搭台,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用青春铸就中国梦,用小梦成就国家的未来。我的青春,我的中国梦。
三.活动地点及时间
地点:初赛:B306 决赛D101 时间:初赛:2015年5月26日中午1点 决赛2015年5月29日晚上7点30 四.活动意义
为了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不懈努力奋斗。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学校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人要有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要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要将个人前途与民族前途紧密地相结合,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发展道路。这次活动主要就学习思考、实践升华,使全校同学不断坚定信仰、追求理想,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学习。让无悔的青春实现伟大“中国梦”,推动祖国发展的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五.活动对象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员
六.活动前期宣传
1.在校园内张贴海报横幅宣传 2.晚自习时间进行到班宣传 3.可以利用广播站协助宣传
4.利用贴吧、微博等网络媒介进行宣传 5.在食堂门口设点进行宣传
七.活动准备
1.向社联申请此次活动 2.向院上申请教室以及横幅 3.拉赞助
4.宣传此次活动、并同时购买活动所需物品 5.邀请相关嘉宾 八.活动开展
初赛:若参赛人数较多,可以先进行初赛
步骤;1.申请教室,邀请评委
2.通知选手到场,依次进行朗诵比赛
3.评委点评打分,选出最后参加决赛的选手,并通知他们
决赛:.1.主办人员提前到场布置会场,并检查话筒音响等设备是否能用,第一二排为嘉宾与评委坐,参赛选手坐在最后面准备,中间坐观众 2.选手提前20分钟到场做好准备,并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3.时间到,礼仪迎接嘉宾观众,维护会场秩序,把观众带到指定的座位 4.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致辞(也可以请嘉宾、会长、赞助商致辞)5.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6.第一位选手上台演讲,结束评委点评,依照评分细则打分,由工作人员算出最后得分(后面选手也依照此顺序比赛)
7.在比赛中途,可以开展互动节目或者文艺表演活动气氛 8.所有选手比赛完毕,依据最后得分颁奖 9.工作人员、礼仪组织拍照留恋 10 工作人员打扫会场卫生
评分细则
1.比赛前进行抽签确定选手比赛顺序 2.选手朗诵内容必须围绕主题
3.选手必须衣着正式,每位选手时间必须限定在8分钟以内,剩1分钟时,评委以黄牌提醒,最后15秒时评委以红牌提醒 评分细则
本次比赛采用10分制,7位评委进行打分
1.演讲内容占3分,主要看选手内容是否动人,主题是否突出 2.普通话是否标准,朗诵是否具有感情,占2分
3.朗诵技巧,台风占2分根据时间的把握、朗诵的技巧等打分 4.形象风度 占2分 根据据衣着,站姿、手势表情打分 5.观众反响 占1分
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算剩下评委的平均分,最后由平均分由高到低顺序选出名次
九.活动经费
1.宣传海报及横幅………………………………………….…….50元 2.会场布置气球、彩带等……………………………….……….40元 3.嘉宾的饮用茶水…………………………………….………….30元 4.奖品…………………………………………………………..200元 5.共计…………………………………………………………..320元
第三篇:李国事迹
献身电建事业的李国
转战南北,奋战一线,披一身不怕苦的坚毅。奔走东西,临危受命,树一柱不褪色的旗帜。
我们电建一公司成立50多年来,公司施工足迹遍布中国20多个省、区、市,挺进了南亚和南美市场。至2007年,共建成大中型电厂近百个,装机总容量近30000MW。其中,安装300MW级机组28台,600MW级机组17台,1000MW级火电和核电机组5台。公司先后施工了山东的首台50-1000MW各个级别机组,创造了100MW至1000MW机组安装的全国同期最快记录,被誉为“电建铁军”。承建的工程2个次整体获评鲁班奖,20多个次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省优(部优)工程奖和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等奖项。这些卓越的成就都凝结着一公司所有人的汗水和辛苦。
在这其中,有个身体消瘦,内心细腻,朴实无华,三十四载奋战电建一线,他就是宁夏临河项目工程管理部的李国。
李国,宁夏临河项目工程管理部的三级质检专工。1964年出生,1980年参加工作,34年一直跟随一公司,服务于电建一线。他常年奔波电建一线,恪尽职守,对每项工作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他是最美的电建基层工作者。
转战南北,服务一线
1980年,一个初出茅庐的十六岁少年怀揣梦想来到青岛市黄岛项目,做了一名对焊工人。那时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年龄虽小,却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不到一年的历练,他学会了对焊,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焊接工人。学会对焊之后,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到黄台项目工作,他没有怨言,有的就是听从上级安排,认真工作。而后调到邹县又调回黄台。之后转战临沂,威海,十里泉电厂建设。之后又调回临沂。这位有着二十三年的对焊工作经历,是一位资深的钢筋焊接者。可谓对钢筋是如数家珍,对焊接问题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2003年,王曲电厂需要一位熟练资深的钢筋工作者。上级第一时间想到了李工。李工被调到王曲,从事钢筋管理工作。把钢筋管理的井井有序。之后,调到河南新乡,大板,又调回临沂,再调到神华河曲。李工凭借对钢筋的热忱,又干了十一年的钢筋管理。把钢筋管理的井然有序,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最好。
临危受命,再战临河
2014年7月初,他从神华河曲项目调入宁夏临河土建项目。此时项目刚复工不到两月,临河项目经历半年停工,一段时间的缓建,项目工期严重滞后。项目复工紧缺人手,一切从零开始,面临严重挑战。临“危”之际,李工被调到临河,到达项目部他就立即投入到现场,并迅速的熟悉现场各工作环境。由于质检部门人手不够,李工就被分到质检部,负责三级质量检查工作。质量关乎工程的安全,质量检查就尤为重要。这位有三十四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新负责的质检工作很快上手,每天早晨七点赶赴现场,开完现场生产会就巡视整个现场,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只要有验收项目,他总是第一时间联系业主,监理,以最快的速度,最高效的质量完成工作,为下一步工作赢得宽松的时间。为了能把质检工作做得更好,他常常利用下班时间看图纸,标注每个细节,把不懂得,不是很明白的问题请教同事,在现场遇到的难题他甚至向外协队施工人员请教。正是这种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工作态度,李工很快把临河质检工作纳入正轨。八月临河电厂建设工程进入高压状态,项目所有人员已经到期,项目部提出“大干一百天”。李工更是精神抖擞,那工作干劲就像一个20多岁的小伙,每天早上七点去现场,到中午十二点才回到办公室,下午两点去现场,七点才回到办公室。临河项目所有人以李工榜样,正在全力以赴赶工期,抓质量。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度得到进一步加快。
李工在工作上一丝不苟,甘于奉献:生活中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他用行动证明老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用脊梁背负老年一代的时代担当,时代精神。把汗水挥洒在电建一线,把青春奉献给了电建的事业,这就是默默奉献的临河质检专工李国。
第四篇:李例事迹
从代课教师到全国先进
——记金州新区春华小学教师李例
“人们只知道平凡的我头顶很多光环,却很少有人了解我荣誉背后的艰辛坎坷、酸甜苦辣,闪光的业绩背后记录着我执着追求的奋斗历程。我的从教历程充满着传奇色彩,曾书写过住校五年,舍家工作的疯狂;经历过由教师走向学生又由学生走回教师的艰辛坎坷„„”这是金州春华小学语文老师李例在总结从教22年经历时写下的一段话。44岁的李例说,她不愿意提及曾经的艰辛经历,她只是一直低头走着自己该走的路,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是一不小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成为真正教师前她代课9年
说李例老师的从教历程充满传奇色彩,是因为她经历了从讲台到课桌,再从课桌回到讲台的过程。李例老师曾表示,不平凡的从教经历源自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出身于军人家庭,3岁就失去了父爱。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她没有参加高考,直接做了一名代课教师。“我的英语成绩特别好,英语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学科。”李例说。正好金州区二十里中心小学在招代课的英语教师,她便报了名,从此她走上了9年的代课之路。
在二十里中心小学任教期间,李例老师曾怀孕坚持上课,一直在讲台上站到分娩的前一天,产假也只休了56天,之后便主动上班了,还肩负起中心和村小两所学校六年级的英语课。“我不回来上课,学校的英语课就要面临停课了。”李例老师说,在那段时间里,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中心和村小两所学校之间,虽然辛苦,但她觉得值得。“村小那时刚开始普及英语课,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英语,学习劲头别提有多高。”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总会将她的辛苦一扫而空。李例老师说,那段时光,充实而幸福,她也一度认为,自己会这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没想到,一个国家级重点课题改变了她的一生,也因为这个课题,让她比其他的代课老师更幸运,成为了我市第一个取得破格考取师范院校资格的代课教师,更让她从一名英语老师转变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1997年,在金州区教育局、实验小学及教师进修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大连市教育局批准李例破格参加师范学校招生考试。当她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的那一刻,李例才感觉自己有了一个团圆的家。等李例从学校毕业,她已有10年的教龄,已在区、市、省及全国上过百余节公开课,已获得全国优秀课一等奖,还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李例老师说,这9年,她默默地工作,9年里,她渴望过,期待过,但她从来不是为了一个正式的资格才拼命,而是拼搏之后才期盼。
局长一句话鞭策着她成长与前行
1993年,国家级重点课题——“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在大连市全面铺开,校领导也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李例老师。初露锋芒,李例老师的表现就很突出。1994年李例老师从二十里中心小学调入金州区实验小学,担任此项实验的带头人。为了能全身心投入这项实
验,李例老师与年轻女教师一起住进了不足10平方米,由卫生间改成的宿舍里。“当时金州区实验小学是全国的实验典型,我几乎每周都要承担一节市级公开课。”李例老师回忆说,现在想起这段忘我的工作经历,她经常会有退却的想法,不知道自己靠着什么意志力顽强地走过来。但她也清楚地知道,现在再交给她这样的任务,她仍然会这么做。
李例说,她曾经在因病接受手术前的一个星期,还满腔热情地为全区教师上了一节成功的示范课——《梨花满咸阳》,很多知情的同事都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她的执着感动了圈内的好心人:在公开课上,观摩的老师们多次一边听着课,一边泪流满面地联名写信,向上级领导申请,希望尽快批准她破格参加师范学校招生考试。在回到师范学校的课堂上时,开明正直的教育局贾局长在由衷地祝贺她时表示:“你是解放60年来,大连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取得破格考取师范院校资格的代课教师。好好干!”在从教这些年中,她始终铭记着这句话,也用这句话鞭策着自己。
从教22年里,她做了21年的班主任工作。教过低中高各年段,带过好中差各类班级。她一向本着崇尚厚德博雅,求真务实的态度,默默地沉醉于教书育人,将爱心化作霏霏细雨润物无声,将挚情化作涓涓细流浇灌童心。以自己的“为人本色”书写着“育人特色”,和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分享生活。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同事、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许。
优秀老师不能只是课上得好
李例老师所获得的成绩背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所不知的。采访李例老师时她一直在说,不要提及以前的经历,她所经历的都是一位普通老师应该做的。“我一直低头走着该走的路,不愿意抬头去看那些光环。”李例说,所有的荣誉就像玫瑰花一样,看起来美丽,拿起来却扎手,这种感觉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如今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都是她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换来的。
李例告诉记者,像所有的班级一样,每天,老师带领学生伴随着铃起铃落,上课下课,到校放学„„看似平平淡淡,周而复始,可在她的心目中,却装着清晰明确的育人目标。她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带着满心赤诚的爱,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智,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她惯于用平静、亲和的态度,言教结合身教,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人,轻松随和,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她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纯真心理和自然表现。课间,同学们兴高采烈,可以自由地低语谈笑,老师走进教室,学生从不惊恐万状,装腔作势。
对此,李例老师说,在学校,对学生一视同仁更加重要。在从教这些年中,“公正、公平、机会均等”是她的治班原则。成绩一贯低差的学生可以主持班会,可以承担国旗下的演讲,可以管理班级„„李例说,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是他的课上得有多好,而是老师本身首先有较高的内涵和修养,用先进的观念和理念去主导
教学行为;其次,老师不能有功利心,老师有了功利心,就不可能用真心去对待学生、领导和家长,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
最亏欠的学生是她的女儿
在22年的从教经历中,李例老师早已桃李满天下。李例说,她对得起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可却始终亏欠她最敬佩的学生,那就是她的女儿。
李例说,当年她在金州区实验小学任教时,因为学校是全国的实验典型学校,她几乎每周都要承担一节市级公开课的任务。“我的家那时还在金州二十里中心小学附近,距离实验小学还有10公里左右。”李例说,为了不让学生耽误一节课,她把未满两岁的孩子托付给家住农村的婆婆,经常几个星期才能回去看一次女儿。每次她从家里出门时,女儿都是冲出家门跟着汽车奔跑,听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她浑身瘫软,整个人都几尽崩溃。虽然泪水洒了一路,可踏进校园,她又无心再顾及女儿了。
“我对女儿身教多于言教。”李例说,也可能因为她的言行,女儿学会了一套独立的学习方法,人也无比善良,有时让她非常感动。如今,女儿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女儿的成长经历也让她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教书育人的方法。“我觉得就像我对女儿身教多于言教一样,在学校,我对学生也是一样的。”李例老师说,在小学阶段,培育孩子一颗善良、阳光的童心,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高于一切。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听课没有一个溜号的,而且没有看别人发言的习惯,都在倾听,都会思考,都愿意参与交流;学生遇到什么小麻烦,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立刻告状,等着看热闹,而是互帮互助,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向老师汇报过程和结果。她经常站在朋友的角度与学生对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是走进宿舍,与寄宿生们吃住在一起,她感受学生们在课堂外天真可爱的那一面。就连其他班级的老师都说,李例老师班里的学生们,就像“小李例”一样。
采访中,李例老师表示,不管对家庭有多亏欠,可她沉醉于每天和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的幸福,也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快乐。
上一节好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上好日常的每一堂课
“一节好课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教学智慧,还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一节看似朴素的课,往往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博大的内涵,是最使学生受益,最耐人寻味的。上一节好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上好日常的每一堂课。”这是李例老师对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的感言。李例老师说,她曾在区、市、省及全国上过的研讨课、引路课、观摩课等多达百余节。其中,在“第一届全国优质课大赛”上执教的口语交际课——《谁吃了蜜糖》,被评为全国优秀课一等奖第一名。这节课,她曾受到2700多名与会者的赞许,得到中央教科所所长潘自由教授、国家基教司司长李仲汉先生和教材主编莘艿珍教授等前辈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从教22年来,她一直脚踏实地耕耘于教学一线,日常课堂时时公开,节节开放,与同行共享教学的快乐。自1997年起,她被金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聘为兼职教研员,每学期开学,都要为区、市语文教师做教材、教法辅导,讲座累计160多小时,辅导4000余
人次,赢得广大教师的高度赞扬。她指导过若干学校的数名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被指导教师获国家级优秀课一节,省级优秀课三节,市区级优秀课数节。
在担任中央教科所重点课题——“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和“直读法”大连实验区带头人期间,她撰写的《学会“二级连读”是实现“换韵直读”的关键》一文,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提高识字效率方法新探》一文,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学生错别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联想辨字法”“实行双轨阅读”等新观点,此文与《试论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误区及其策略》一文双双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全国“注·提”二十年大庆研讨会上交流,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试论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误区及其策略》一文,被渤海大学收集入编在省级骨干培训教材中。她撰写的《自主阅读应着眼于能力的生成》一文获“中国教育系统(基础教育)论文一等奖”,并被《辽宁教育》刊登。《是个性的语文还是课程的语文》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教育教学参考》2012年第12期上。她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注·提” 实验课本第九册、第十册《语文教学参考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通过国家教材编委会审定,全国发行使用。她撰写的《个体学习能力不可忽视》等文发表在《大连教育动态》《金州教育》上,编写的《春雨的颜色》《我们爱祖国》等数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被中央教科所主办的《语文研究与教学》刊载„„
李例老师还曾参与大连教育学院承担的教育部课题“建立校本教研基地,推进人教版教材改革的实验研究”实践探索工作,课题经专家组审核验收,已顺利结题。是教育部课题“我国区域名师团队建设机制研究”子课题“特级教师建设机制研究”主要承担者之一。参与教育部“‘十二五’全国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子课题“数字化环境下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及辽宁省课题“自主发展教育办学特色探索与实践”研究等。
自2009年2月至今,李例被大连市教育局、瓦房店师范学校聘为“大连市农村教师培训”授课教师,先后已培训四期近400名学员。这些年来,李例曾带过10余名新上岗教师步入工作,在担任区兼职教研员期间,她与本校及他校1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多次获奖。
第五篇:李芳事迹
教育部追授李芳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部署在教育系统开展学习活动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追授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决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李芳同志学习活动。
2018年6月11日下午放学,李芳在护送学生过马路时,面对失控的摩托三轮车冲向学生,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挡护学生,自己被严重撞击,经全力抢救无效,英勇牺牲,年仅49岁。李芳同志扎根山区从事乡村教育29年,一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精心育人,深受学生爱戴、家长尊敬、学校认可。她多次放弃调往城市工作的机会,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山区教育事业,用爱心抚育每一个孩子。她以德施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她钻研创新教学方法,精心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她心怀大爱,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用生命为学生上好最后一堂课,让崇高的师德和不朽的师魂熠熠生辉,塑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李芳同志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锋模范,是乡村教师的一面旗帜。为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李芳同志先进事迹,教育部决定追授李芳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同时,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决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李芳同志学习活动。《通知》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宣传李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品格风范,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常怀仁爱之心,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各地各校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生动有效、务实高效的学习教育活动,并结合学习活动,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奋进之举,切实做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人民日报:为保护学生殉职的女教师“用生命完成最后一堂课”
“要不是李老师推开孩子们,后果不堪设想”,事发太突然,周围人还没反应过来,失控的三轮车就冲过来了。就在一瞬间,李芳老师呼喊着推开了4个孩子,挺身护在孩子们身前。三轮车没有减速,撞倒了李芳老师后,又向前冲了很远……从交通监控里,交警看到了当时的惊心一幕。
6月11日17时51分,河南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小学校门外50米的红绿灯路口处,老师们正护送放学的孩子依次过马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李芳也在其中,她正站在路口护送孩子们,一切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当时在现场的五年级学生小曹说,事发时有4名同学正走在斑马线上,走到一半时,小曹突然听到一声大喊,“李老师让孩子们快点走,我看见李老师推开了那4名同学,自己却挡在了前面。飞驰的三轮车从她身上撞过去,并连带剐倒了那4名同学。”
据了解,那是一辆装满西瓜的摩托三轮车,没有牌照,从高坡上冲下来,刹车已经失灵。另一位张姓老师也在现场,她听见在背后护队的李老师大声呼喊,接着就是一声巨响,李芳老师被撞得躺在地上,4个孩子也被剐倒了。孩子们吓得哭起来,张老师冲过去抢救,李老师已经不省人事。
“要不是李老师推开孩子们,后果不堪设想。”一位在场家长说,“三轮车惯性好大,撞了李老师后又冲了很远,车头撞上三层台阶后才停住。” “李老师再也不会回到讲台了,我们想她”
“经过诊治,4名同学的伤都没有大碍了。”据信阳市中心医院的一位医生介绍,其中3名孩子属于轻外伤,已经回家,另一个孩子的头部缝了6针,但神志清醒。据了解,李芳老师被紧急送往一五四医院后,经检查诊断,确定为脑部颅骨骨折,脑组织大面积出血。转至信阳市中心医院后,医院紧急联系了武汉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的多位专家远程会诊。但是,李芳老师的自主呼吸渐渐衰竭,医护人员经过一天两夜的奋力抢救后,仍然没能挽救李老师的生命。6月13日凌晨4时40分,李老师平静地离开了。
绿之风小学是一所位置相对偏僻的乡村希望小学,李芳老师来到这里工作已近30年了。13日清晨,消息传回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一片哭声,“李老师再也不会出现在校园、不会回到讲台了,我们想她。”据介绍,前一周,李老师刚刚度过49岁生日。她是农家的女儿,20岁从原信阳师范学校毕业,正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从最初分配的谢畈小学,到撤校后来到绿之风希望小学任教至今,默默耕耘近30年,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生死的一瞬间,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
14日,祭奠李老师的灵堂内,不断有周围的乡亲和附近的学生家长前来送行。
“她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最美老师”
“得知她用自己的身体去阻挡冲向学生的失控三轮车,我们一点也没觉得奇怪,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教师公寓,与李芳老师生前同住一室的郝翠玲老师哽咽着说,“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她这次的选择,却成为我们之间的永别。”
李老师住的单间双人宿舍,条件虽简陋,但被她精心装饰得无比温馨:她的床铺悬挂着蚊帐,衣服物品叠放得整整齐齐。窗外还有她亲手培育的绿植……
在绿之风希望小学的教务处,李老师生前教过的二年级(3)班学生李星月,正在用稚嫩的小手工工整整地写着给李老师的悼念词:“老师,我还记得您刚接手我们班时,您办公室还在那边教学楼二楼。有一次下大雨,我交作业时把头发都淋湿了。您知道这件事后,特意把办公室搬到了一楼。从那以后,我交作业再也不用淋雨和晒太阳了。老师,谢谢您总为我们考虑。”
李芳的丈夫代业明是国家电网信阳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公司电气试验一班成员、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结婚30年来,夫妻两地分居,但感情始终很好。独生女代雨辰是信阳明港公安分局的一名辅警。一家三口在3个不同的地方默默地支持着彼此的工作。只有在周末不忙的时候,三口之家才能迎来短暂的相聚。这个周末,本是女儿参加邻省湖北广水公务员面试的时间,李芳本已答应陪笔试第一名的女儿一同前往。可如今,母女二人已天人永隔。
李芳家邻屋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大妈走过来,泪眼婆娑地说,“那天上午,她还带了几个韭菜包子给我小孙子吃呢……多好的老师呀,怎么就这样说走就走了呢!” “她用抉择教给了学生们最后一道题,她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堂课,她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最美老师!”信阳市委副书记刘国栋说。
(原题为:《“她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