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书丽事迹材料
爱心妈妈事迹材料
魏县院堡中心校:王书丽
我叫王书丽,来自临漳县。2012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的心情,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来到了魏县院堡乡一所条件落后的农村小学----院西实验小学,从此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做一名好老师”是我的追求目标,现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的情况做一总结。
一、为人师表,成绩突出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我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担任语文、英语学科,教学成绩突出,连续多年在乡抽考中荣获第一、第二名的成绩。2016年辅导的《小赶海》节目在魏县中小学“第27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被评为“优秀奖”。2016年秋季院堡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2017年指导的葫芦丝《荷塘月色》荣获魏县中小学“第28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二等奖。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五年来,我立足本职,默默耕耘,始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儿女,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是我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五年来,敬业奉献,成了我不悔的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也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话。且不说多少次披星戴月,也不说牺牲了多少周末节假,每当想起幼小的孩子,我就不由潸然泪下。
可能有人会说我这个做妈妈的心狠,但是我想说,我已经亏欠了我自己的孩子,不能再亏欠更多的孩子了。
三、爱心永驻,尊重学生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2013年我班学生李志超父母离异,孩子跟随无挣钱能力的父亲生活,成绩一向很好的同学,一下子变了一个样,独来独往,不与同学交流,成绩急剧下降,无法走出家庭的阴影,整日恍恍惚惚。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多次找他谈话,从心里疏导他,学习上关心他。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辅导他。慢慢地,他又回归班集体了。当我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时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我们班崔世奇同学,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溺爱孩子,导致他经常完不成作业,上网。看到这种情况,我积极找他谈心,辅导他学习,多次为他购买学习物品,每星期让他用自己的手机与爸爸妈妈通电话,向他们汇报学习生活方面情况。在我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面对孩子们所取得的成绩和笑脸,我没有陶醉,哪些需要关爱的孩子,我将用我自己的爱去关爱我们班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让他们生活在一个爱的世界。作为老师,应该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就像冰心先生说的那样“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边,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第二篇:论文==王丽
【教学论文·中学语文】
浅谈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姓 名:王 丽 学 校:振兴初级中学 区 县:阎良区
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710089 【摘要】:为了引导初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和提高阅读能力,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门”;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感和思维的积极活动,使其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 质疑 创新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与吸收能力。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自去年接手初一语文教学以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新编语文教材的教法、学法,在阅读教学方面略有收获。现就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探讨如下:
一、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快速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 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是为纪念母亲而写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抒写自己在灾难来临时的痛苦,更有对母亲为自己无私的付出的热情讴歌。字里行间浸透着母亲浓浓的爱意,如山似海,给人以悲壮的感染。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指导学法的第一步,我在教学中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散文,但其思路既又有记叙文的特点,又像电影的“蒙太奇”,故事情节在时间、空间上的跳跃、多变令人应接不暇,真是不读不知道,文章真奇妙。”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就这样被我激发起来了。
接下来指导学生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与成语圈画出来。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好字词,当堂消化并吸收。“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等成语就这样被学生积累下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继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我点拨道:只有从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篇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感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朗读本文,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是怎样在2 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安排结构,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的。同学们,你就是史铁生,说出你生活中的不幸和感激的故事吧!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齐声朗读,终于体味到文章诸多的细节描写的妙处:憔悴、央求──母爱的伟大,暴怒无常──灾难击垮的“我”,絮絮叨叨──母亲因我的同意而喜出望外,诀别──撕心裂肺的悲伤,淡雅、高洁、泼泼洒洒──我会和妹妹一起好好而活„„真是丰富多彩,荡气回肠。正如学生在自己的读后感里所写的那样:如果说这篇散文是一部动人的交响乐,那么这些细节描写的运用就是释放诗意的优美旋律!当我让学生总结本文主题和学习本文的收获时,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史铁生在文章最后誓言:“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已经发现一句誓言是对母爱最好的回答而贯穿始终,那不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门”
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
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眼”入手,让学生带着 问题阅读,使阅读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进行《伤仲永》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质疑: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读懂课文后回答:“伤”是“哀伤、叹息”。我又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生答:一个神童因“不受之人”最终“泯然众人”。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我们不妨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接下来我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真可谓五花八门,经过筛选,我发现以下问题颇有分量: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4、“受之人”与“受之天”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该是解疑了,在解疑中我尽量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4 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其中,第1问“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被学生回答为“三个阶段”时,我顺势问道:“这三个阶段是平均用笔吗?”有学生答道:“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详有略。”这时,我提醒大家“有没有疑问要解决”,马上有学生质疑道:“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第一个阶段──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我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发言后,我总结道: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古人早已懂得作文之法──详略得当。作为今人的我们,更应注意写作文时要巧妙地取舍材料。
当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我来了个总结性的发言: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我又结合课堂质疑的效果布置了作业: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 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请写一篇随笔。(500字)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深究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我的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门”,也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窗”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后,我常常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我们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
刘义庆的《咏雪》,是写谢玄和子侄们咏雪的故事的。目的在于教育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咏雪》也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学习本文时,6 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果然有创意,不仅悟出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的才女形象,更体会到语文重在联想,表现生活的真善美。还有要志向坚定,刻苦勤奋,一定会学有所成。还悟出:人不可貌相,古代的才女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在闪烁着她们的光芒„„诸如此类,无不是学生勇于创新的结果。当他们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会在那“半亩方塘”里享受“天光云影共徘徊”。
一篇作品,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时,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对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尊重。如阅读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我让学生在你读完课文之后,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学生经过创新思索,得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
1、实现理想要以现实为基础,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妄想、不计后果,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能丧失理智、迷失自我,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酿成人生的苦果。
2、出身卑微、普通平凡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在人生的航程中要脚踏实地、正视现实、正视自我,不可好高骛远、妄自菲薄、一味幻想,要正视人生的坐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当然,在学生创新理解的基础上,我仍不忘指出作者的本意所在。布置作业时,我激励学生发挥想像与联想,续写《在山的那边》,与王家新一争高下,题目可另拟。我想,这就算是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任其自由驰骋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造力定会让铁树开花!我们不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篇一律。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总之,阅读教学是开发创造力培养的广阔天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窗”,收获阅读的累累硕果。
综上所述,朗读、质疑、创新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教会初一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
第三篇:心得体会(王丽)(模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毕节市教育局局长余大亮《毕节试验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心得体会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教师王丽
2012年4月21日下午,有幸在毕节一中“PPTS”讲坛聆听了毕节市教育局局长余大亮题为《毕节试验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余大亮的发言让我感触颇多:在毕节这样一个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办教育不容易,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更不容易。
“PPTS”为英语“principals(校长)、parents(家长)、teachers(教师)、students(学生)”四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毕节一中“PPTS”讲坛即为毕节一中校长、家长、教师、学生高级讲坛的简称。举办“毕节试验区‘一中PPTS’讲坛”,是为了深度推进部省共建毕节教育改革试验区和国家三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贫困山区素质教育育人新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是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十二五”期间要加强加快全市校长培训力度和步伐的要求,搭建全市校长培训的专家平台。开办“一中PPTS”讲坛,就是通过传播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新经验,达到学习借鉴、交流联谊、借力发展和创新提升的目的,实现借智促进毕节试验区教育改革发展和校长队伍素质的提升。余大亮在论坛上指出,当前是毕节教育发展的百年难得的机遇,毕节教育要搞好“多元的开放式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探索,以“立德树人”为主题,摸索“三个践行”的系统育人模式;以“多元发展”为特色,以“差异化”发展为方向;以“借力发展”(借资、借智、借爱心、借影响力)为突破口,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以突破“短板”为重点,以推进“有质量的均衡教育”为目标。因此,毕节市教育系统一定要努力抓住当前机遇,乘改革试点东风,努力实现“三个赶超”的目标。
“聆听专家真言,实现教育梦想。”通过自学、集中学习、1
交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
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其实很聪明,但学习不主动,上课不认真听讲,并且不遵守纪律,因此学习成绩较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我也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把字写好来,争取下次作业评比获奖,现在他有所转变了,也爱读书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而且写字也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字写好来。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
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比如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老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老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准则老师自己就要遵守教师守则。否则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综上,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伪毕节试验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才不辜负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2012年4月24日
第四篇:张丽丽事迹
学习张丽丽感人事迹
张丽莉同志,1984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语文老师。2012年5月8日晚,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张丽莉同志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同志的 英雄壮举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张丽莉同志。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赞扬张丽莉同志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龙江的骄傲、教师的楷模,更是人民的表率和伟大的时代英雄。
5月8日晚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借教室上课的第十九中学学生结束晚课后从校门走出,谁也没有料到一场惨剧即将发生。
“每天下晚自习之后,学校门口都会停着几台接送学生回家的大客车。8日晚上,有三台车在门前停成一排,最前面是辆依维柯,后两台则是大客车。”据刘晔介绍,当时她刚走出校门,突然发现停在最后的大客车猛然启动快速向前冲去,狠狠地撞击在中间那辆大客车的尾部,推动着客车向停在最前面的依维柯挤压过去。“当时有几个同学正好走在第一辆车和第二辆车的中间,眼看着就要被两台车挤在中间。”
“我当时离得比较远,根本没反应过来。这时候,只见正要过马路的张老师迅速冲上前去,用屁股顶出一个学生,一只手将另一个学生扯到路边,她却被大客车撞翻在地,双腿被车轮碾过,人昏死过去。
车祸发生后,陷入昏迷的张丽莉和几名轻伤的学生被立刻送到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经过医院各科室专家会诊,张老师由于车祸导致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双下肢软挫伤、双下肢毁灭伤,并伴有视觉性休克。目前张丽莉已经进行了第三次手术,如果没有意外马上就能正常进食了。
张丽莉平时的表现
资助贫困生
学生家长赵亚波说,她儿子是张丽莉班上的学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一个人领着儿子生活,十分辛苦。听说低保家庭好像可以减免学费,就去班上找张丽莉问这件事,张丽莉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便每个月都给她儿子一百块钱,从孩子上初一时起就一直坚持,就连寒暑假,张丽莉都会把钱准备好了,在放假前给她儿子。她儿子做手术,张丽莉还买了水果送到医院来看孩子。她现在身体也不好,患有肾病综合症,张丽莉知道后,经常询问她的病情,并且安慰她。
勇救学生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另有4名学生受伤。
关怀学生
学生张佳岩说,张丽莉是一个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她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为了让班里的同学在冬天里能够喝到热水,她自己出钱为班级买电水壶烧水,由于电水壶放在黑板的旁边,粉笔灰很容易掉到里面,张丽莉怕学生喝不干净的水,还细心地用一块小毛巾盖住了壶嘴;夏天开家长会的时候,她都会细心地为每一位家长买一瓶矿泉水;张佳岩刚上初一的时候不是很听话,张丽莉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会找她谈一次话,劝她集中精力学习。
资助贫困生学生家长赵亚波说,她儿子是张丽莉班上的学生,她家是低保家庭,丈夫去世了,一个人领着儿子生活,十分辛苦。听说低保家庭好像可以减免学费,就去班上找张丽莉问这件事,张丽莉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便每个月都给她儿子一百块钱,从孩子上初一时起就一直坚持,就连寒暑假,张丽莉都会把钱准备好了,在放假前给她儿子。她儿子做手术,张丽莉还买了水果送到医院来看孩子。她现在身体也不好,患有肾病综合症,张丽莉知道后,经常询问她的病情,并且安慰她。
第五篇:王文丽先进事迹
用爱书写人生
——王文丽同志先进事迹 在永清县里澜城镇闸口村,一提起王文丽这个名字,没有一个人不挑起大拇指称赞——她可是我们村的好媳妇,中学的好老师。20多年的教学生涯,渗透了她人生的真谛。孝敬老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更是在她身上得以彰显。
十五年前她嫁到了闸口村。她和丈夫都是教师,工资不高,公婆种着几亩地,生活并不富裕。看到公婆每天辛辛苦苦地在地里忙,她下班后便主动干些地里的农活,对于从未干过农活的她而言,身体有些吃不消,十分疲惫。尽管如此,她年事已高、头脑糊涂的婆奶还总是挑剔。对于老人的指责,她从未抱怨,而是将这些转化为她做好妻、做孝媳的最大动力。
1999年到2000年对于她来说如同噩梦一般。娘家父亲因病去世,侄子不幸溺死,公公身患脑中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患有高血压,经常晕倒,孩子刚刚一周半,还有年近八旬的婆奶要人照料。所有的一切压得她难以喘息,生活极度艰难。她便和丈夫决定承包几亩耕地,每天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同时还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年下来,她将辛勤劳动换来的钱,一部分还了债,一部分给老人治病,自己却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
随着2003年教师工资问题得到解决,王文丽和丈夫省吃俭用,将破烂不堪的院子进行了简单的修整。生活条件得到一些改善。2004年3月,公公过逝了。临终前,老人不能和家人用言语表达,只是用两行泪水告别了家人。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扑到老人身上痛哭了一场,以告老人在天之灵。
四年间她失去三位亲人,只剩下婆婆和婆奶两位老人了。为了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一些,2007年的春天,她装修了房子,屋子里顿时宽敞明亮了许多。同时又购置了几件电器,安装了暖气,让她们舒舒服服的渡过每一天。
善待自己的老人,情理之中,但对待毫不相干的人亦是如此,令人感动至深。
王文丽家西邻,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无儿无女,老伴也过早去逝,孤苦伶仃。老人有什么为难事,她都义不容辞的主动去帮助,平时做了新鲜饭菜都要给老人端过去一些。闲暇之时,还不忘跟老人聊聊天,唠唠家常。
2003年正是“非典”盛行之时,每天在忙着给家里、学校进行消毒的同时,王文丽还忘不了去老人家帮忙消毒,直到“非典”结束。
有一天晚上,瓢泼大雨,突然有人敲门,出去一看正是这位邻居大娘。老人满身泥水,她忙把老人扶进屋里,问明情况。原来老人头痛难忍,她便冒雨找来医生,后来确诊为脑中风前兆,必须马上输液治疗。为了让老人安心养病,她将老人安排在自己家输液,以便可以随时照顾。老人感动地将她视为自己的亲人。如今老人住进了里澜城敬老院,王文丽仍不忘抽出时间去看望她。
生活的压力和无情的现实并没有将王文丽压倒,相反的,她变得更加坚强了。生活上是这样,工作中更是如此。
眨眼间,王文丽在这三尺讲台已经奋斗了20几个春夏秋冬。这期间她有过辛酸,也有过快乐。自1997年调到里澜城镇中学任教后,她一直负责数学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她多次外出参加各种专家报告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武装了自己,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有一年,由于老师紧缺,校领导决定安排她初
一、初三不同年级的教学任
务,在紧抓毕业班教学的同时还要稳抓初一教学。
她始终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初一班里有几名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为了转化他们,她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及学习问题。久而久之,他们进步了,成绩逐渐跟了上来。
初三班里一个学生名叫邵继东,数学基础很差,他主动找到王老师让帮其补课,决心考上县一中。看到学生那种充满求知的眼神,她便抽出下班时间给他补课,还自己出钱为他买课外辅导资料,一直到中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他顺利地考上了县一中,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近几年来,学生受社会影响,上网成风。有一次,她班上三个学生晚自习旷课偷偷去网吧上网,被值班老师发现告知了她。她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向学生非常深刻地检讨了自己。学生们用内疚而又诚挚的眼光看着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泪:“老师,我们错了,以后再也不旷课去上网了。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
还有一次,一个十分调皮的学生为了逃课,竟然去卫生院买来红药水和绷带,将自己的脑袋包扎起来,假装受伤来逃避上课,由于“演技”不佳被她看穿了。王文丽没有在教室直接揭穿他,而是摸摸他的头,语重心长的说:“既然不愿意在教室上课,那老师就到宿舍里帮助你学习。”在宿舍里她给他讲了很多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学生被她的言行感动得无地自容,毅然立下誓言,好好学习,决不辜负老师的一番教诲。
“润物细无声”。王文丽在工作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使学生们毕业后对她依依不舍。很多学生毕业以后,都来找她谈心,凡事都愿意跟她说说,她仍然一如既往的鼓励学生要取得更新更大的突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她家连续被镇、村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光荣称号,她个人被评为“好媳妇标兵”,2002年2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三育人”先进工作者;2004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05年5月,她被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2008年9月,她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模范教师,同年12月,被全县人民推选为“感动永清”道德模范;凭着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她更是被推选为永清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在刚刚过去的2月,她还荣获“明珠杯”廊坊市第四届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面对这些荣誉,她总说:“作为女人,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师,我所做的都是份内的事,我要继续发扬孝老爱亲、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孝敬老人的行列中,争做高尚公民。我想让人人都明白:孝敬今天的老人,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关爱身边的老人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付出诚意,才能懂得人间的真爱”。
里澜城中学 王金越整理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