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09:0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

第一篇: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

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

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

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劳动关系和谐,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而劳动关系和谐,关键在于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课题组调查了解到,X江市各级仲裁机构把质量和效率视为劳动争议处理永恒的主题,自觉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处理劳动争议作为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多层次、广覆盖调解体系基本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现实体化运行,调解仲裁力量得到有效增强,各项调解仲裁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树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法律权威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实践回顾

近几年来,X江市各级仲裁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处理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取得良好效果。

1、依法积极稳妥处理大量劳动人事争议。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X省劳动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大局,克服案多人少的矛盾,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深挖自身潜力,努力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自2008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来,全市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案件23257件,处理结案23167件,涉及劳动者28701人,涉案金额40415.78万元。在案件年均增长20%的情况下,始终保持90%以上结案率,其中调解方式结案80%以上。2015年仲裁机构和法院裁审一致率位列全省第二位。经仲裁机构处理的劳动争议已呈现出高调解率、高息诉率、高执行率和低起诉率、低改判率的特点。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实效。严格按照省人社厅“四个实”的要求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已全部挂牌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实体化率100%,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编制部门核定编制44人,并从案件处理需要出发,加大了人员配备,全市仲裁机构专职仲裁员由2008年年初的22人增加到了56人。同时,高度重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建设和投入,仲裁机构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办案经费、设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本级仲裁院除人员经费外,办案经费预算达160万元,各辖市区都给予机构运转正常的经费保障。办案场所和环境得到改善和美化,迁建和扩建了立案、庭审、调解、办公等不同功能办案场所,配置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市本级仲裁院办公场地由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Xx区还建成了相对独立的办案场所。全市积极争创省级示范仲裁院活动,市本级、X已成功创成省级示范仲裁院,创建成功率达50%以上,位列全省前列。

3、建立柔性仲裁机制成效显现。充分认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作用,大力构建调解体系。一是打造基层平台,使调解网络向纵深延伸。印发《关于加强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的意见》,推进基层平台机构标识、建设标准、工作制度、办案标准、基础管理“五个统一”。建立平台与辖市区仲裁委协同办案制度。二是构建社会调解组织。重点推进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企业调解三个方面的社会调解组织建设。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把劳动人事调解工作纳入人民调解大体系,在科教文卫等行业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企业调解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企业调解组织建设。三是完善仲裁调解机制。坚持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将调解贯穿于案前、庭前、案中、案后各环节。印发《关于实施案前调解办法的通知》,使三成以上争议化解在案前,基本实现了“案结事了,息事宁人”的效果。

4、完善办案制度质效有效提升。一是优化办案方式,提升办案效率。完善案件分类办法,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处理。对农民工案件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对拖欠工资、工伤医疗费等案件,实行优先调解、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裁决的快速维权机制。坚持三方处理争议制度,发挥工会、经信委等部门在处理集体争议中的优势和作用,保障“三方”办公室常态化运行。二是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办案质量。建立重大案件会商研讨制度,集思广益,优选方案,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处理流程管理的通知》,明确岗位职责,庭室间的衔接,工作标准和规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建立周案件督办会制度和仲裁员工作日志制度,要求仲裁员列出每天工作计划和小结,以此加快工作节奏,增强仲裁员的计划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三是实施办案监督,提升案件处理公信力。主动将调解仲裁工作纳入全局权力监控体系,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防错案发生。对每一裁决案件采取仲裁庭、院、委三层审核,仲裁员、庭长、院分管领导、处院主要领导和仲裁委领导五级把关。建立仲裁案件起诉法院统计报表制度并定期召开通报研讨会议,对比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提高裁审一致率。

二、问题探析

客观分析,X江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在运行机制、服务效能、机构队伍建设等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发展不够平衡。通过这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劳动人事争议高位运行态势持续且案情复杂。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后,我市劳动人事争议数量始终呈高位运行状态。2015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调处劳动人事争议7909件,涉及劳动者8196人。受当前国际宏观形势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强,动摇了稳定就业基础。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经营情况不佳,依法履约能力下降,导致劳动纠纷增多。劳动者争议诉求趋势化明显,平均每案标的达4.3万元,复杂性强,在维权方式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劳动者自发地意识到集体行动的力量,客观上增加调解结案的难度。二是仲裁机构性质和规格不利于仲裁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全市仲裁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实体不实”的问题,少数地区编制人员尚未完全到位,有的经费未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现仲裁院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与国家人社部“能公则公”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鉴于目前尚未参公管理,加之机构规格较低,一些具有司法考试资格的专业人才既感到发展空间不大又嫌待遇不高,流失现象严重。暂时留下来工作的将仲裁院视作跳板,一有机会立即跳槽,影响队伍稳定。三是仲裁队伍能力不适应日益繁重的仲裁工作需要。全市绝大部分仲裁机构已处于全面超负荷运转状态,“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X市人均每年处理案件达300件,平均每天要审结一件案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有案不受、审理粗糙、裁决不精准、说理不透彻、超审限处理等问题,随之,这方面的投诉明显增加。随着实体化工作推进,这几年新进了一部分仲裁工作人员,有的是半道出家,正确运用法律水平还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工作艺术不够强,公正裁判的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全市大调解机制不健全。我市早在1997年就明文要求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地区根本未成立,有的挂牌地区没有专职人员,没有场地,没有经费,其工作内容往往是处理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手段停留在一般的调解层面上。全市各行业、区域调解组织尚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企业劳调组织不健全,工作缺位,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企业根本不履行和解,反而鼓动劳动者直接进入仲裁程序。

三、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劳动人事争议质效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调研组认为应当从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办案质效提升。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打造维权新平台。近期,国家人社部、中编办、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的意见》,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层对这一工作领域的关心重视,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把各项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关注目光聚集到仲裁工作上来,为仲裁工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从政策层面上解决了机构性质、人员、场所、经费保障等难题。为此,各级人社部门要抢抓机遇,推进仲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寻求各方支持,着力解决仲裁院参公性质和规格设立等核心问题,全力落实仲裁员办案津贴制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仲裁工作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维权需求。

2、加强基层维权平台建设,全力构建区域调解新体系。高度重视基层仲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调处劳动争议中就地、就近、知情、及时的优势,将大量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明确界定机构性质和职能,科学核定人员配置比例,服务场所面积、设备配置、经费保障。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建议仿效国土、司法、公安部门的管理模式,将乡镇、街道基层平台准垂直管理。充实人员队伍提高待遇水平,建议参照城管,流动人口服务部门的做法,增加人员编制,充实队伍并提高相关待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对机构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完善职称或职业技能评聘等激励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服务质量好的基层调解仲裁队伍。

3、以业务竞赛为抓手,全面提升仲裁队伍新水平。“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仲裁队伍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承担起以文辅裁,以智辅裁,以能辅裁的重任。针对X江市仲裁员队伍状况实际,建议通过竞赛、评选、培训等方式推动质效提升。可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办法:⑴开展“办案新秀”评选。将年办案数、调解结案率、裁审一致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评,促进新仲裁员快速成长;⑵开展裁决文书质量评析,制定评析标准,从而规范办案程序和文书制作,提升办案水平;⑶开展巡回庭审观摩。进一步规范庭审程序,交流庭审技巧,拓展庭审思路,提高法律法律的应用能力;⑷开展裁审一致评查。保持与法院联系沟通,通过对裁审不一致案件进行剖析,查找原因,统一认识。突出对边缘性政策、处理口径处理原则及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研讨,切实提高裁审一致率;⑸开展专题培训和拓展训练,邀请知名学者讲课,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解读;赴先进地区考察取经,拓展视野,更新仲裁员理念;⑹开展调解心得交流活动。调解已成为化解争议的主要手段,调解中形成的技巧和艺术显得十分可贵,通过组织学习和交流,使之得以保留、推广和发扬。

4、强化奖惩意识,完善劳动争议考核管理新机制。建立考核制度是推进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从X江市实际出发,建议建立条线和内部两套考核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所谓条线考核办法,即对辖市区人社部门的考核,结合年度重点任务,在考核指标中设立调解率、结案率、以及基层平台建设情况等重点指标,同时将庭审观摩活动、案件质量情况一并纳入考核,对先进地区予以表彰奖励。所谓内部考核,结合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仲裁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业绩考核,设置结案率、调解率、超审限案件、案件上网运行率、调查研究、信息宣传等重点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人个人收入挂钩,奖勤罚懒,增强工作责任心,提升调解仲裁工作质效。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 提升法院办案质效

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 提升法院办案质效

法院管理分为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三大管理体系,他们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其中法院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审判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进一步增长,审判工作量也日益增长,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必须做出适度改进以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法院的审判管理,是一种全面提升司法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最高法院所布置的一项重要工作。改进审判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知,以提升审判管理水平。

一、审判管理的内涵

(一)审判管理的概念

审判管理是指人民法院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和制约等方式,协调并控制审判工作的流程,规范并监督审判组织,完成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司法任务,实现司法目的的过程。从内涵上讲,它是法院直接围绕审判活动所进行的审判程序及辅助工作的管理。公正与效率是审判管理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构造科学审判管理体制的理论和价值基础。审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的整个诉讼活动合法、有序、高效地进行。审判管理的最终目标应当定位在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上。

(二)审判管理的基本内容

审判管理工作的职责大致应为:1.案件质量评估。按照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31项指标要求,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对审判质效指标进行通报,对评估指标进行督察考核。2.案件质量评查工作管理。对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统计并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审委会等领导报告并以领导的要求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3.审判流程管理。4.审判效果管理。及时发现审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或全局性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5.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定期收集、分析、发布反映案件审判质效的评估数据,及时将相关数据通报领导及相关庭室,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考。6.审委会事务。7.落实向审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根据审委会的提议或审判管理工 作需要,要求审判执行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向审委会报告工作情况。8.相关案例编纂。9.电子数据检查。10.其他工作。

二、加强审判流程管理

审判流程管理是审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审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审判流程信息化管理工作

当前,各地法院普遍建立起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并依托不断进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审判流程管理日趋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对新受理案件全部录入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对已审结的案件督促及时报结录入,掌握每一个案件的进度,实行动态信息化管理,严格监控案件审理全过程。

(二)加强审限监控

审限监控是审判流程管理的关键。要建立审限动态监控机制,找准影响审限的主要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监控。要加强对审限延长、中止、扣除等案件的管理,杜绝违规审批现象。对临近审限的案件,依托信息技术,及时进行预警、催办、督办。

(三)加强程序监督

建立科学的分案机制,推行随机分案方式。强化对审判行为和过程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廉洁。要通过各环节分工负责、有机衔接、协调配合,强化法官的责任意识,督促法官严格依法办案,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审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法院审判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审判信息为前提。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审判管理的需要,也是“科技强院”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硬件建设

加强硬件建设是提升法院审判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因此,应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硬件设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排期开庭、质量评估、审判流程、档案管理、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应用,推进网上立案、远程视频提讯、网上查询等工作,完善庭审活动信息化记录方式,更好地为审判服务,为群众服务,为法官服务。

(二)加大人员培训

对书记员、审判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加大培训,增加对信息录入工作的指导,以确保案件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法院人员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信息录入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人员和技术保证。

(三)确保审判信息安全

信息化建设为审判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信息安全带来新的考验。人民法院必须从人员、技术、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审判信息安全,保证法院工作顺利完成。

四、加强审判效率管理

在当前审判力量不足、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加强审判效率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审判效率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科学调度审判工作,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加快执法办案进度,提高审判工作效率。

(一)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利于其发挥更大的效能。当前哪个环节工作任务重,就要在资源配置上向哪个环节倾斜;哪项工作薄弱,就要重点加强哪项工作,从而使司法资源配置符合形势任务要求,符合审判工作需要,使各项工作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

(二)实行案件繁简分流

将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是提高审判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进一步明确简易案件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分类标准,根据难易程度、标的大小、主体情况等的不同,将案件在审前进行分流,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同时,要完善简易案件速裁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审判工作效率。

(三)健全上下级法院沟通工作机制

中院在改判发回案件前主动与基层法院联系,听取一审法院关于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的意见,着重了解一审裁判时是否存在考虑社会效果等特殊情形,使二审裁判时对案情和案外因素均有充分了解。完善定期例会制度,通过例会通报和 3 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改判发回案件,加强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

五、加强审判绩效管理

审判管理必须与审判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与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法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对审判组织和法官设定合理目标,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从质量、效率、社会效果等方面加强平时和年终的绩效考核,对于完成目标、有贡献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对于不符合既定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约束,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审判管理的目标转化为审判执行业务庭室的部门目标和审判执行人员的个人目标。

(一)健全奖惩制度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奖优罚劣对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非常有效。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提升审判质效有很重要的作用。法院要推行案件质量评查、案件督查、错案追究和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制度,形成由政治部负责岗位目标考核、督查办负责案件督查、审监庭负责案件质量评查以及监察室负责错案追究四位一体的奖惩体系。建立审判管理与考核奖惩对接机制,将审判绩效考评结果引入到对法官的奖惩考核中,作为法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激励大家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坚持有功必奖、有错必罚、有责必究,充分运用审判绩效考评结果,实现审判质效的提升。

(二)完善评价方法

依托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建立具有法院特色的审判绩效考评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法院工作和法官的司法能力。不仅要评价法官明辨是非、适用法律的能力,还要评价法官化解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使每位法官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改进工作。

(三)形成正确导向

通过设定科学的审判绩效考评指标,引导广大法官不仅注重案件质量,还要注重审判效率;不仅注重办案的法律效果,还要注重社会效果;不仅注重案结,还要注重事了;不仅确保司法廉洁,还要做到司法文明。通过这种目标明确、导向积极的绩效管理,使法官办理每一起案件、开展每一项工作、采取每一项措施,都能始终朝着公正、廉洁、为民的目标去努力。经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对审判质效的提升有着显著作用。我们应当认识到,法院的审判管理制度必须不断完善,方能跟得上时代的进步速度,否则落后的审判管理制度则可能对审判质效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更应当坚信,只要各级人民法院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不断改进工作、积累经验,审判管理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就会更好地推进法院执法办案及其他工作的发展,充分实现司法职能作用。

第三篇:XX地税落实《检举暂行办法》提升稽查办案质效

XX地税落实《检举暂行办法》提升稽查办案质效

近期,XX地税局认真落实省局《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采取“四个一”措施,着力加强检举案件管理,规范检举案件的查处和反馈,切实提升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铺开一张检举网络。以稽查局举报中心为依托,在全市各办税服务厅设立检举点、检举信箱、检举电话,形成一张由点及面的检举网络。对外公示举报中心电话(传真)号码、电子信箱、通信地址,向社会公开检举案件查处操作程序、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鼓励和方便广大群众举报。

坚持一项保密原则。在检举案件查处中,坚持为举报人保密原则,明确专人受理检举案件,对检举原始资料进行专柜保管,不得将检举原件下转或公开。简化检举流转过程,通过内网直接将检举案件导入税务稽查实施环节,切实提高检举工作的效率。

规范一套检举规定。把检举受理工作作为“阳光工程”、“窗口形象”来抓,明确检举案件流转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受理涉税检举,做到有案必接、文明用语、记录准确。及时登记检举案件明细台账,按规定落实查处、移送等工作。制作《检举案件查处情况进度反馈进程单》,随时掌握检举案件的查办时间和进度,适时召开检举案件案情分析会,加强举报案件的督办力度,不断规范稽查实施和检举管理。

建立一项反馈机制。对实名检举案件和核查案件,在规定时间内将查办结果第一时间告知;对匿名检举,实行社会公告制度,利用稽查信息栏依法向社会公开查处情况和结果,接受检举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对检查事项经查证属实,根据《检举纳税人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给予实名检举人相应的奖励。

第四篇:创新审理工作机制提升办案综合成效

创新审理工作机制 提升办案综合成效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审理部门紧紧围绕保障和提高案件质量这一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案件审理工作,审理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展,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综合成效得以延伸,案件审理工作展现出蓬勃生机。

权利告知:审查对象在知晓权利的基础上行使权利 在浙江,权利义务告知不仅是扩大案件审理工作公开度和透明度的探索,而且已经成为处理案件的重要环节和保障党员干部权利的有效载体,成为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要求的切实举措。

案件审理人员向审查对象发放《权利义务告知书》,除了对权利、义务的概念进行解释,还结合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程序,向审查对象详尽阐明在案件审核处理阶段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比如,是否需要聘请辩护人为违纪党员干部本人辩护,是否要求案件进行公开审理,等等。对受到留党察看处分或行政处分的人员,还专门告知其处分期满申请恢复党员权利或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和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因受处分人员未按期提出申请而导致恢复党员权利和解除行政处分不及时的问题。

文书改革:审理文书成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载体 早在2007年4月,浙江省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会议对审理文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改革应更加注重阐明认定事实的事理、适用条规的法理、量纪处分的情理和逻辑思辨的哲理。”

根据这些要求,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增强审理报告的说理性作为改革重点,探索在审理报告中写明相关证据、定性量纪的不同意见、适用条规的理由和程序性审查等内容。审理干部撰写审理文书更加注重证据分析和事实采信,真正做到让事实和证据说话,使审理文书观点明确、一目了然,同时论证充分、无可辩驳。省纪委案件审理室拟制了《党纪政纪案件审理工作程序手续规范样式(试行)》,有望年内在全省范围推行使用。

从内容到结构的全面改革。杭州市以县为试点单位,将审理工作概况、程序性审查情况、经审理认定的事实及证据等纳入审理报告,对与案件检查部门意见不一致的环节均设专门章节予以说明,真实反映案件实体、程序和审理过程的全貌。

开展优秀审理文书评比。宁波市在全市范围组织优秀

审理文书评比活动,从文书格式、事实及证据表述、说理论证、审理意见、条规引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共同提高审理文书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逐步向基层深化延伸。金华市从文理、事理、情理、哲理、法理等五项内涵以及表述违纪构成四要件等方面增强审理报告的说理性,并逐步从市、县扩展到乡镇、街道、部门,实现辖区范围内案件文书质量同步提高……

协助审理:指导帮助与尊重基层办案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乡镇、街道纪委处于调查处理违纪案件的最基层,也常常因为人手不够、精力分散、业务不精等因素,难以保障所办案件的质量。中央纪委于2005年提出了“乡案县审”的要求,然而在现有人员编制条件下,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审理干部的力量也相对薄弱,成为制约“乡案县审”的一大瓶颈。对此,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推陈出新、整合力量、强化监督、加强培训,有效保障了基层案件质量。

仙居县、象山县等地成立审理人才库,将公安、检察、法院、财政、审计、国土等部门具备司法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干部,以及其他群众公认、公道正派的干部纳入人才库,并实施动态管理,充分实现案件审理人力资源共享;平湖市推行“乡案县跟踪协审”,湖州市南浔区推行乡镇初

审、再审和区乡会审的“三审定案”,解决协助基层审理案件的力量、能力和素质问题;宁海县抓住教育培训、过关测试、资格认证三个环节实施基层案件主审员资格认证制度;缙云县对基层案件实行常委分片包干责任制,将全县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案件分片,分别由县纪委各位常委具体负责对应片区的案件指导和督办。

浙江省纪委、监察厅在全面吸取各地创新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办案件协助审理暂行办法》,对协助基层审理案件的程序、手续、权限作出详细规范,并将协助审理的范围扩大至直属机关纪委(纪工委、纪检组)、监察室。

回访教育:让受处分人员真切感受组织的温暖

去年,浙江省纪委案件审理室制定了《关于开展对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的办法(试行)》,详细规定开展回访教育的对象、内容、程序和实施方法,回访教育工作十余年的探索积累有了一次沉淀,并向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湖州市经委干部陈某因矿山事故受行政记过处分后,一度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认为矿山事故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工作已经尽力,处分是对自己的不公平。一次次的回访谈心、讲解政策之后,该同志不仅对错误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还主动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分析开采技术落后等原因,深入矿区积极探索和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当年该市矿山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陈某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矿山安全监察工作先进个人。十余年来,回访教育工作在受处分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机关之间搭建起一座座连心桥,为全省万余名受处分党员干部创造了直接向组织倾诉心声、反映诉求、汇报思想的机会,使他们摆脱受处分后的孤立感与自卑感,继续以良好心态面对人生。

第五篇: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提升统计服务质效

推进“十大工程”建设

提升统计服务质效

当阳市统计局

2014年,当阳市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统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统计“三个提高”为目标,以“统计基础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突出重点,立足创新,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努力提升服务质效,为构建现代服务型统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突出“五字”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数据质量控制工程

(一)源头进入突出“实”字。“四上”企业申报由统计部门严格审核把关,实事求是,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申报;同时,按照“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申报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基础规范突出“查”字。将镇(办事处)统计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并不断提高在目标考核中的份量,重点考核镇(办事处)统计基础工作“八有八化”巩固情况、“四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情况。要求统计部门认真开展统计基础工作“大检查”,采取平时检查与年终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四上”企业和项目投资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考核评分。

(三)质量考核突出“评”字。对全市工业、贸易、投资、服务业“四大”专业统计报表质量实行月度考核评估通报,并作为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统计工作考核评分的一项依据和月度数据评估的重要依据。制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评估办法,用工业增加值增速取代工业总产值纳入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每月对各镇处工业增加值增速进行评估通报。使镇处更加关注匹配指标,更加注重统计数据质量。

(四)专项整治突出“改”字。按照省统计局提出的“认识要高,行动要快,自查要细,整改要实,方法要对,效果要好”的24字工作要求,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中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报送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分类别查、分专业查、落实主体查、专班督促查的“四查”方法,查出了“一企多址”、“一址多企”、数据大起大落、修改痕迹等几类问题,分别落实了整改措施,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专项督查组对我市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统计培训突出“能”字。我们采取分类培训、效果评价的措施,对市、镇(办事处)、村(社区)及企业统计人员开展全覆盖培训。全年组织培训12场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组织参加全省统计从业资格及继续教育培训、考试173人,全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5%以上。

二、坚持依法科学普查,大力推进经济普查求实工程

战略新兴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产品进行了核查。

三、继续开展“八有八化”建设,深入推进镇处统计规范工程

(一)规范统计机构设置。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镇处均单独设立统计办公室,对经组织考核优秀的统计办公室主任明确为副科级,镇处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平均达到3.1人。镇处还配强了分管领导,10个镇处中有1个由镇长直接分管,有3个为副书记分管,有3个为常务副镇长(主任)分管。对镇处统计工作人员落实了每月200元的统计岗位补贴。

(二)规范统计工作考核。一是增加在全市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中的比重。统计工作在全市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中的考评分值由原来的8分提高到10分。二是考核镇处统计基础工作。制定统计基础工作考核办法,包括镇处统计基础工作“八有八化”巩固情况、“四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内容,综合考核得分除加权作为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镇处统计工作考评得分外,还对统计基础工作优秀镇处给予适当统计工作经费补助。三是考核通报月度报表质量。建立月度统计报表质量评估通报机制,对全市工业、贸易、投资、服务业四大专业统计报表质量实行月度考核通报,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统计工作考核评分的一项依据和月度数据评估的重要依据。四是考核工业增加值增速。制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评估办法,用工业增加值增速取代工业总产值纳入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值税、用电量及其报表基础工作指标权重分别设定为0.35、0.45、0.2,每月对各镇处工业增加值增速进行评估通报。

(三)规范统计工作交流。一是召开现场交流会。7月18日,全市在庙前镇召开了统计基础工作现场会暨半年工作总结会,全市各镇、办事处分管领导、统计办公室主任、统计局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庙前镇统计办公室及部分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各镇处分管领导交流了统计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差距、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半年的工作打算。下半年,部分镇处组织统计人员到庙前学习交流统计基础工作。二是建立统计工作交流平台。在《今日当阳•统计月报》上开辟统计基础建设掠影彩页专栏,每期推介展示一个镇处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情况,促进了镇处统计基础工作出亮点、特色和经验。

(四)规范统计工作检查。一是建立“四上”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日常检查机制。要求局专业人员每月到企业检查不少于3天,严格按照“四上”企业和项目投资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资料标准进行检查评分。各科室月初纳入计划,-67 展的社情民意调查项目累计已达到15个。

(二)完善调查制度。完善了《电话调查员守则》、《电话调查保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确保了有章可循。针对不同的调查项目,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编制不同的调查方案,保证了调查进展有序。

(三)提升人员素质。聘请了四名大学生担任电话调查员常年开展调查工作(寒暑假达到8人),不定期的对她们进行调查业务和保密等方面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熟练程度。

(四)严控调查质量。将调查任务量化到天,责任到人,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适时将调查进展情况反馈给相关委托部门与单位,并征求意见建议。对每个调查电话全程录音,现场监控,对每条意见建议认真记录,分类整理,对每篇调查报告用心撰写,反复核对,并随时抽查工作质量,确保了纸质、电子台账记录、电话录音、调查报告相关内容完全一致。

(五)扩大调查影响。“医德医风追踪问”出院病人满意度电话调查被省了计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全系统推广,宜昌市卫计委《工作简报》专题推介,并在当阳召开了纠风工作现场推进会;为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电话征求意见建议做法得到省督导组肯定;所有调查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支持、参与、配合与肯定。

六、坚持“三个面向”,扎实开展统计服务导航工程

(一)根据领导要求升级产品。根据人大、政协主要领导要求,同时综合广大受众意见建议,改版升级了《统计月报》,封面改为绿色基调,内容更加简洁、丰富,突出了数据主题,开辟了“统计基础建设掠影”专栏。

(二)争取领导重视分析建言。将全国、全省统计系统加大统计违法违纪查处力度通报典型案件情况、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试点、国家统计局出台《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调整等信息及时认真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

(三)满足各方需求开发产品。一是创新编印了《统计要情专报》18期,专报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工业副市长、市委办主任等领导,及时服务领导决策,其中6篇得到相关领导批示。开发了统计系列产品。编印发放便于携带查阅的《统计资料手册》300多册,反响较好。利用PDA等现代化便携设备,开发了统计数据信息查询系统,免费发送给市镇两级主要领导及统计人员使用,广受喜爱。编印的《统计年鉴》成为各单位必备的工具书。

(四)回应民众期盼公开信息。一是建立公开公示栏。制作了党务、政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统计基础建设年、科室工作等5块公开公示栏,内容定期更换。二是网站信息公开。在当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栏公开统计工作信息,每月均在20条以上。三是积极宣传统计工作。全年各级各类媒体采用当阳统计信息300篇(次)以上。

七、注重统计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统计产品创优工程

(一)征求改版意见。着力将《今日当阳·统计月报》打造为当阳统计拳头产品,形成统计服务的特色品牌,我们利用3个月时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今日当阳·统计月报》改版的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意见建议10余条;3次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讨论改版,10余次与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办公室人员研究讨论改版和扩大发行面等相关事宜,最终明确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突出统计数据主题、突出统计改革发展、突出统计基础建设”的改版方向。

(二)固定版面内容。开设了“综合统计数据、部门统计数据、镇处统计数据、县市统计数据、统计分析信息、统计工作动态、统计经济简讯、统计规章制度、统计相关知识”九大板块,封一突出全市中心工作,宣传市主要领导参与重大活动,封二突出统计工作,展示统计重要工作动态;内芯三张彩页分别为“人大代表情系发展”图片、“政协委员情系发展”图片及工业、投资、贸易、统计基础建设掠影。

(三)完善组稿制度。由信息服务中心汇总素材、编辑排版,各专业科室按固定模块提供和审核相关统计数据和分析信息;工业、投资、贸易三大专业建立企业展示资料库,提前收集企业简介、相关图片及配图说明;办公室负责提供当月重要工作动态及图片资料;信息中心及时关注国家、省局内网、《中国信息报》、《国情国力》等网站和报刊信息,摘录相关重要信息及统计知识在《今日当阳·统计月报》刊载。每月15日前完成上月《今日当阳·统计月报》组稿,20日至25日在印刷厂排版印刷,26日前完成发送。

(四)扩大发行范围。统计局全年投入约10万元进行《今日当阳·统计月报》的印刷和邮寄,将发送范围扩大至全市近40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现在每月印送720本,全部实行免费赠送,发送范围还包括省、宜昌市统计局领导,当阳市“四大家”领导、市委、政府相关科室、市直单位、镇处、部分四上企业负责人、学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等。《今日当阳·统计月报》已成为全市发行最密集、发行量最大的固定刊物。

八、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党建工作“三带”工程

(一)实施领导带路,引领青年党员干部加快成长和全面进步。4名党组成员结分别对联系1名年轻党员,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帮助青年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拟定人生规划,制定中短期目标,通过制定培养计划、找准努力方向、跟踪了解动向、定期汇报交流,将自己成长经历中的成功经验、心得体验予以传授传承,使青年党员干部快速成长、成熟、成才。

(二)实施名师带徒,促进青年党员干部提升综合业务素质。确定3名统计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甘为人梯的业务骨干为名师,每人结对帮扶1-2名年轻干部,及时跟踪指导,随时答疑解惑,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使年轻干部尽快熟悉业务,挑起工作重担。

(三)实施典型带动,激励青年干部建功立业。局机关去年评选的4名先进工作者结对帮带4名年轻干部,通过示范引导,使年轻干部从先进身上潜移默化感染学习到先进典型的工作作风、业务技能、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技能和品质。

九、开展“三大”活动,着力推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一)开设素质提升“大讲堂”。一是群众路线教育“五个讲堂”,在周四“学习夜”及周末“学习日”活动中,统计局全体党员除原原本本学习发放资料外,还开设专家讲理论、前辈讲传统、书记讲勤廉、先进讲经验、干部讲体验等五个讲堂,并开展了“我为统计基础建设年做贡献”、“统计好干部标准”、“假如我是企业统计人员”等讨论活动。二是科室业务知识“大讲堂”。建立每月半日学习制度。将学习当福利,每月中旬抽出半天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由科室轮流讲课,精心制作PPT课件,主讲科室业务工作,既是对讲课人员的检验和锻炼,又让其他科室人员学习了业务。三是综合素质提升“大讲堂”。根据干部职工的需求外请讲座,全年开展了电子政务及PPT制作、健康教育专题、现代政务礼仪等3次专题讲座。

(二)开展统计业务“大交流”。一是带着“困惑”参训。根据培训通知内容,提前思考培训的重点是什么、自己需要学习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确保学有所获。全年业务科室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30余人次,镇处统计人员宜昌市业务培训13人次。二是力求“取经”交流。先后组织到枝江、利川、黄冈等近10个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我市也迎来恩施、仙桃等10余个统计系统前来考察调研。

(三)推行统计岗位“大轮换”。一是定期轮岗。全年有5名同志进行了工作岗位轮换,其中3名为科室负责人。二是每个岗位设置AB角。在科室内部,每项工作、每个岗位都实行AB角,每个人都是一项或多项工作的A角,同时又是一项或多项工作的B角,平时工作以A角为主,B角随时掌握A角的工作进展情况、熟悉工作业务流程,随时可以代行或替换A角职责,确保工作不断档。

十、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机关运行精细工程

(一)激发了“想干事”的动力。将全局争先创优任务分解到党组成员及相应科室,并将争先创优结果和科室目标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个人评先表优、推荐提拔、奖金兑现挂钩。出台《统计调研和分析信息工作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信息分析写作的积极性,全年当阳统计信息被各类媒体采用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二)营造了“能干事”的环境。投入10余万元建设了机关食堂,淘汰了部分电脑和显示器,更换了价值2万余元的多功能打印复印一体机;发放了加班补助,慰问了优秀党员,看望了住院干部职工及家属;添置了两辆自行车用于市内出行;组织了身体健康检查,开展了交心谈心及分科室办公活动,组织了集体登玉泉山、军事打靶训练及与玉泉办事处青年干部联谊等活动。院内有健身器材、室内乒乓球台、室外羽毛球场、小型环形跑道,我们提倡干部职工每天下班后在院内健身半小时。

(三)建立了“干成事”的机制。一是科室目标管理综合考评机制。制定科室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办法,以科室为单位,设立具体工作目标,年底组建专班考核兑现。二是工作计划管理机制。建立“四个一”机制,即每月一次例会、月中一次党组督办会、每周一次计划总结公示、每日填登一次工作日志,各科室将工作细化到月、周、天,提前计划,及时总结,领导点评,张榜公示。三是现场办公机制。局党组分科室现场办公,解决科室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交心谈心也融洽了同事关系。四是机关作风管理机制。配置指纹机,实行上班签到制,设计汇总程序,每月通报公示并实行扣款,杜绝了人情管理,体现公平。

下载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仲裁办案机制建设推进办案质效提升的思考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牌建设提升反贪办案质量 2

    品牌建设提升反贪办案质量(图) 2008年02月04日02:13[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江苏扬州:检察长直接办案 侦查一体化 规范执法行为 检察院反贪干警们......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办案质量的报告(模版)

    关于XXXX年XXX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 办案质量检查准备工作的报告 XX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XX人社发(XXXX)XXX号文件精神,我们对照《办案质量检查评分表》深入剖析,查缺补......

    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思考

    首页>>专题频道>>检察专题>>北京市东城检察院工作>>新东检风采 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1-11-21 13:26:00作者: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

    黄冈经济开发区提升项目建设质效

    黄冈经济开发区提升项目建设质效 时间: 2010-03-11 16:04:01 来源:黄冈日报 【关闭】 黄冈日报消息 在有限的园区中做精做好产业,做优服务,突出优势,统筹发展,黄冈经济开发区在项......

    加强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 自身监督机制建设的思考

    加强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 自身监督机制建设的思考 2004-10-19 9:32:00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检察院 曾新民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基本单位,处在执法办案的第一......

    烟草探索机关工作人员质效提升机制经验交流

    烟草探索机关工作人员质效提升机制经验交流一、实施背景几年来,**县烟草专卖局(公司)通过强化内部管理监督,促进了烟草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使**烟草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思考[★]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思考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患成而治何若治未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矛盾固然重要,但是抓好源头治......

    对加强工商系统区域协作执法办案机制的思考

    对加强工商系统区域协作执法办案机制的思考 作者:郑时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食品安全等问题全社会瞩目,其危害性无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