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韶关市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及为农特色气象服务总结
韶关落实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体系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2号)和《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简称“两个体系”建设)。
2010年1月24日郑振涛市长在韶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列为”办好十件实事之一。并将此项工作由市气象局承办,市财政局、市农办和各县(市、区)政府协办。2010年12月28日韶关市政府《转发市气象局关于完善全市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具体实施方案的通知》(韶府办【2010】284号下文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韶关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业发展特点,我们从多方面来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采取多种手段,扩大气象信息传递覆盖面
自2009年开展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建设工作以来,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覆盖率已经到达镇一级,部分城市人口密集场所还配备大尺寸显示屏,共完成了镇一级电子显示屏225块,2010年全市继续加大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建设密度,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了1403块村一级电子显示屏铺设任务。
积极加强与通信部门的合作,针对农业生产专门制作了《田园气象站》手机短信,目前该项目的手机用户已达4万户;全市八县(市、区)均开播电视天气预报,每天由市气象台统一为县局(除乐昌)制作天气预报;2009年8月在乐昌建立了6个DAB卫星数字广播,通过数字广播将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到农户手中;曲江、南雄利用农村大喇叭每天播音两次,占时两小时,进行播放天气预报及宣传相关气象知识,遇重大灾害天气,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也会及时增播。今后仍将积极探索为农村服务信息覆盖手段,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气象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的内容
目前,我市在气象为农村的公共服务中提供的常规业务产品主要有: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候报和月报)、农业气象条件分析、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气候预测预报、《田园气象站》手机短信套餐、韶关市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水稻产量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预警产品、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预警产品等。
2008年开始我市吸取外省的防雹作业经验,在南雄组建了首批防雹队伍,由南雄市政府罗战勇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南雄市气象局为执行指挥防雹作业管理机构,作业人由一批高素质的预备役民兵组成,项目经费由南雄烟草投入50万元。
二、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0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韶府办[2009]153号文),文件要求:在每个乡镇(街道)设1名气象协管员,每个行政村设1名气象信息员,2010年全市农村气象信息队伍达到1508名。通过农村气象信息员在第一时间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知本辖区的人员,及时开展防灾避险工作,同时负责气象灾害和灾情收集上报,以利政府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做好农村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为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使气象信息员更好地履行职责,2010年我们为每位气象信息员购买了大量的培训教材,及科普知识书籍,分别与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联合举办了气象信息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1508人次,培训率达100%。
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制定了《韶关市农村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韶关市农村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气象信息员工作流程》、《气象信息员考核办法》,每年对气象信息员进行考核,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三、开展镇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市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全面推开。
抓好试点,一点带面。在乐昌廊田镇建立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试点建设,形成了在镇一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八有”:(1)有气象信息机构和分管领导;(2)有气象信息员;(3)有气象信息工作设备(平台);(4)有气象监测站;(5)有工作机制和制度;(6)有气象灾害防御规划;(7)有气象灾害防御预案;(8)有气象科普场所;(9)有气象灾害避险场所;(10)有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在乡村一级气象信息服务站“四有”:(1)有气象信息员;(2)有气象信息接收设备;(3)有气象灾害防御队伍;(4)有气象科普场所。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逐步按照统一模式有2个乡以上开展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
四、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取得的效益
1、在2010年5-6月连续强降水过程中,我市有两个气象信息员发挥了比较突出的作用。
曲江区樟市镇南沟村委上杨村小组是一个地处山脚之下的一个小村庄(共有15户49人)。5月6日凌晨至6日白天,南沟村委主任伍瑞英(女),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9条以上的手机预警信息和防御建议后,意识到情况的严重,6日17时开始给上杨村的每一户村民打电话,反复地打,让他们尽快转移,5月6日19时这个村发生了泥石流,泥石流过后整个村庄变成一条石头河,所有房屋消失不见。但所有人全部安全转移。
5月5日23时,翁源县气象局进入紧急备战状况,5月6日6:23左右,发出第一条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并提醒做好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强雷电等灾害的防御措施。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该村村支书温汝协十分重视,反应也相当迅速,马上组织村委干部、村小组干部、党员、年轻人分组对危旧房屋、河岸居住点、低洼地带等地方进行巡查,掌握村民受灾情况。6日14时,雨下得更加凶猛了,翁源气象局再次手机短信将各地的雨情和天气趋势发给县领导、三防责任人员、各镇领导、气象信息员、各中小学校长。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15时,温汝协书记当机立断,组织人员对地处危险地带的住户挨家挨户地劝说,要求他们立即转移。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力,村干部成功将13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也使全村3800多位村民在洪灾中安然无恙,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温汝协在这次洪灾中也因表现出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赞扬并得到中国气象局的表彰。
2、近年来开展防雹作业所取得减灾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拓宽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领域,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作用,防御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和损伤,2009年5月,韶关市气象局正式在南雄启动人工防雹试验工作,首开全省先河。2009年6月3日,首次人工防雹作业成功开展,2011年5月1日凌晨南雄再次开展防雹作业,取得了明显的防雹效果,周边邻近始兴、仁化没有开展作业防雹作业,遭受到严重的冰雹灾害。
3、现代气象服务“给力”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提增。今年3月中旬,我市遭受了严重的到春寒天气,虽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始兴县马市镇安水村种植了7亩黄烟村民朱德雄确毫不慌张,他说“不间断的气象信息和农业生产建议,使他们再也不用为天气担忧害怕了,黄烟高产的信心更足了”,他每天都关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接收气象部门发给他的气象信息。气象部门为农业生产身定做的各性化气象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五、存在问题
1、针对农业生产的可提供的气象服务项目不多。目前,主要还仅限于提供防灾减灾相关的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指导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专业农业气象监测设施不足,为农服务的观测资料短缺;
3、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少,服务能力、专业水平还有待加强。
六、继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的工作打算
1、加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的管理,使其在天气灾害预警中发挥作用。
2、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转变单一的应急抗旱型人工增雨作业方式,围绕农业水库增蓄、水力发电、作物防旱防雹,大力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统筹安排全年作业任务,提高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加大中小河流防洪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的中尺度自动站的建设密度;增加土壤水分观测点建设,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
4、加强为农服务的支撑保障。做好基层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使各类优秀人才活跃在基础业务、技术创新、科技服务、行政管理等核心领域,确保为农服务提高支撑能力。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试行)
近年来,随着预报预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预测逐渐向定量化、精细化、无缝隙方向发展,天气预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共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气象服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按照为农气象服务的要求,拟通过实施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方案,逐步使用服务产品替代预报产品开展服务工作,努力使气象服务做实、做细、做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
一、目的意义
我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燥气候过渡区,年平均降水量407.8~623.5mm,年平均气温7.4~9.8℃,极端最高气温35.1~39.0℃,极端最低气温-27.1~-19.7℃,无霜期143~16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0~2518.0小时。位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暖湿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到本市暖湿气流减弱,水汽含量减少,因此降水少且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易发生干旱,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庆阳市是一个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靠天吃饭是基本市情,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遇到干旱则农业减产歉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害 重,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雷电等对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很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灾害性天气增多、强度增强、气象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别是农业经济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生产效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庆阳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努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四大业务系统和县级综合业务平台,进行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专项开发,短期天气预报水平明显提高,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气象预报和分析评估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为农业生产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根据气象服务要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技在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使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拟通过实施农业气象科技精细服务计划,实现气象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农业气象面对面服务和互动信息交流,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气象科技服务实际需求。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改进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质量,制作和加工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的生2 产效益和效率,整体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效益。
二、确定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强化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气象服务工作
(一)西峰农试站和各县气象局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主导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分布状况,根据需求分别在本行政区域内确定科技意识强,喜爱农业及气象相关科技知识的特色作物生产大户5户、专业协会3个、涉农企业2户以上,全市共确定特色作物生产大户40户、专业协会24个、涉农企业16户以上,作为开展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加强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服务工作。
(二)通过座谈交流,了解种植栽植大户、农村专业协会和涉农龙头企业每年每个生产时段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气象科技服务方案,细化服务内容、指标、用语、措施建议等,根据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主动性。
(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信息互动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实行每月定期现场回访制度,加强交流合作。示范联系点应尽可能地将获得的气象信息传播到附近农民,提高示范带动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及时帮助农民解 3 决存在的难题。
(五)气象部门提供的为农气象科技服务内容
1、关键性、转折性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生产建议;
2、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3、农用天气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4、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评估对策建议;
5、重大气象灾害的灾情评估与大田作物及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恢复生长对策建议;
6、应对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技术咨询服务;
7、农业生产布局的决策气象服务;
8、干旱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气象服务;
9、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六)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需求调查
1、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不定期反馈农业生产现状及气象服务需求;
2、根据生产需求不定期咨询气象科技信息;
3、提出气象科技服务建议意见。
(七)建立服务日志档案,积累工作经验。详细记载服务内容和实际需求,客观评价服务效果和用户反映。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据实际服务需求,分月(旬)对不4 同作物和名优特支柱产业建立农业气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库。
(八)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发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气象服务信息,同时积极发挥乡村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在为农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扩大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
(九)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列入县气象局、西峰农试站目标任务考核,落实工作任务和具体指标,严格兑现考核,保证工作质量。年终对形成电子版和打印存档的服务日志档案进行考核。
三、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效益
通过2-3年的联系试点,总结示范联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方案,以点带面,依托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成果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在全市范围推广试验示范成果,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一)逐步与更多的农业生产专业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采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气象服务产品。
(二)根据试验示范成果,促进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建议意见。
(三)依托试验示范成果,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市县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媒体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节目,5 进一步扩大气象为农服务的覆盖面。
(四)随着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试验示范成果建立农作物和区域名优特支柱产业等分类更精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针对性更强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四、积累丰富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分行业分月(旬)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收集积累整理服务对策建议用语库,提供针对性更强、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五、积累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根据自然天气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天气演变特征,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分月(旬)积累整理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尽可能避免使用预报产品替代服务产品的服务方式,同时要转变观念,研究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尝试开展气象灾害预报,为公众提供更加实用、更加贴近需求的生活气象服务产品。
附件:1.气象服务工作日志
2.气象服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
第三篇:近年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总结
庆城县气象局
近年来,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科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我们紧紧按照《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方案》,立足本地农业实际,切实加强气象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全体业务人员按照“以人为本,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领导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认真做好天气气候、趋势预测和灾害天气的连续跟踪检测预报、服务,积极做好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并着力对我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提供专业气象服务,及时主动地为我县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准确、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将我局近年来为农气象服务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我局认真落实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精心组织,提早安排气象服务工作,并切实抓好落实,要求全体气象业务服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特别是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性天气的跟踪监测、滚动预报服务。
二、积极主动地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进入春季,我局就成立春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并制定《春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安排》,对我县当年春汛期气候预测和防汛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对春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做一切合实际的全面安排,以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随着气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预报预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天气预报预测逐渐向定量化、精细化、无缝隙方向发展,天气预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县局关键是要及时了解实时气象信息,认真分析,灵活掌握,及时努力做好服务工作。
我们及时利用实时接收的天气图、形式预报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区域站监测系统,对全县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全天候监测、预测,遇到重大天气过程,及时组织预报人员会商,并将预报、预警信息、气象情报信息等向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汇报,并及时通过传真电话、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企信通、电子信箱、政府网站等向县、乡领导、学校、教育、公安、防汛、城建、国土、农林业等有关机关、信息员、企业及公众发布,并做好跟踪监测、滚动预报服务,为领导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特别是移动企信通信息发布具有时效性强、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为做好决策服务和公众服务,努力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确保安全度汛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共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气象服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按照为农气象服务的要求,拟通过实施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方案,逐步使用服务产品替代预报产品开展服务工作,努力使气象服务做实、做细、做精,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2 庆阳市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
一、目的意义
我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燥气候过渡区,年平均降水量407.8~623.5mm,年平均气温7.4~9.8℃,极端最高气温35.1~39.0℃,极端最低气温-27.1~-19.7℃,无霜期143~16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0~2518.0小时。位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上的暖湿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到本市暖湿气流减弱,水汽含量减少,因此降水少且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易发生干旱,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庆阳市是一个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靠天吃饭是基本市情,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风调雨顺则农业丰收,遇到干旱则农业减产歉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灾害重,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大风、雷电等对工农业生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害很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灾害性天气增多、强度增强、气象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特别是农业经济如何趋利避害提高生产效益,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庆阳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上级气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努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四大业务系统和县级综合业 3 务平台,进行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专业气象服务系统专项开发,短期天气预报水平明显提高,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逐步成熟,农业气象预报和分析评估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为农业生产提高气象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根据气象服务要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发挥气象科技在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使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拟通过实施农业气象科技精细服务计划,实现气象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农业气象面对面服务和互动信息交流,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气象科技服务实际需求。按照农民的实际需求,改进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质量,制作和加工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整体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效益。
二、确定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强化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气象服务工作
(一)西峰农试站和各县气象局通过调查了解本地的农业生产现状、主导农作物和特色农作物分布状况,根据需求分别在本行政区域内确定科技意识强,喜爱农业及气象相关科技知识的特色作物生产大户5户、专业协会3个、涉农企业2户以上,全市共确定特色作物生产大户40户、专业协会24个、涉农企业16户以上,作为开展气象科技服务联系点,加强互动交流,开展试验示范服务工作。
(二)通过座谈交流,了解种植栽植大户、农村专业协会和涉农龙头企业每年每个生产时段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气象科技服务方案,细化服务内容、指标、用语、措施建议等,根据服务方案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及时性、主动性。
(三)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信息互动交流,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加强联系,实行每月定期现场回访制度,加强交流合作。示范联系点应尽可能地将获得的气象信息传播到附近农民,提高示范带动的整体效益。
(四)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存在的难题。
(五)气象部门提供的为农气象科技服务内容
1、关键性、转折性及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生产建议;
2、中长期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3、农用天气预报信息及生产建议;
4、农业气象条件分析评估对策建议;
5、重大气象灾害的灾情评估与大田作物及林果等特色支柱产业恢复生长对策建议;
6、应对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传统农业耕作制 5 度的技术咨询服务;
7、农业生产布局的决策气象服务;
8、干旱的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气象服务;
9、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六)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需求调查
1、生产大户、专业协会和涉农生产企业不定期反馈农业生产现状及气象服务需求;
2、根据生产需求不定期咨询气象科技信息;
3、提出气象科技服务建议意见。
(七)建立服务日志档案,积累工作经验。详细记载服务内容和实际需求,客观评价服务效果和用户反映。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据实际服务需求,分月(旬)对不同作物和名优特支柱产业建立农业气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库。
(八)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发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气象服务信息,同时积极发挥乡村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在为农气象服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扩大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
(九)强化组织管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列入县气象局、西峰农试站目标任务考核,落实工作任务和具体指标,严格兑现考核,保证工作质量。年终对形成电子版和打印存档的服务日志档案进行考核。
三、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提高气象科技6 服务效益
通过2-3年的联系试点,总结示范联系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为农气象服务工作方案,以点带面,依托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成果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在全市范围推广试验示范成果,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一)逐步与更多的农业生产专业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采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气象服务产品。
(二)根据试验示范成果,促进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决策建议意见。
(三)依托试验示范成果,逐步在全市范围推进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市县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媒体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节目,进一步扩大气象为农服务的覆盖面。
(四)随着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根据试验示范成果建立农作物和区域名优特支柱产业等分类更精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针对性更强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四、积累丰富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分行业分月(旬)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借助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收集积累整理服务对策建议用语库,提供针对性更强、更加精细化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
五、积累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 根据自然天气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天气演变特征,借助互联网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分月(旬)积累整理公众气象服务提示用语库,丰富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尽可能避免使用预报产品替代服务产品的服务方式,同时要转变观念,研究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尝试开展气象灾害预报,为公众提供更加实用、更加贴近需求的生活气象服务产品。
附件:1.气象服务工作日志
2.气象服务指标和服务建议用语
第四篇:气象现代化建设暨为农服务工作会议
在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为农服务
工作会上的讲话
李海星(2014年9月)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三农”服务工作。下面,就我县气象重点工作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充分发挥我县气象工作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部署,在气象为农服务、思想认识、防灾减灾理念、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气象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建成了由1个国家级台站和27个乡镇区域气象自动站组成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实现了平均每50平方公里有一个站点,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每25平方公里有一个站点的建设目标。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县农业气象观测项目进行了优化调整,开展了特色农业气象观测。与农业局“联姻”,携手做好三农服务。我县人影装备日趋完善,相继装备火箭架、运载车辆、GPS定位仪、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等。目前具有二套火箭移动作业系统,现有火箭发射架2套、作业车辆1台,持证的作业指挥、操作人员4人。
二是气象防控防御机制不断健全。经过多年努力,全县气象灾害防御机构日益健全,规划全面编制,应急预案日趋完善,气象信息绿色通道高效运转,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加快建立,覆盖县、乡镇、村、户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基本建设。与此同时,县财政足额拨付中央专项建设配套及各项经费,确保气象工作高效运转。
三是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虽然我县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明显偏重,但由于气象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今年的6月27日,汛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暴雨过程,县气象部门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会商,为县防汛指挥部的部署决策,也为水库存水量提供了准确数据。同时,针对去年7月份的连续高温、干旱天气,县气象局就多次抓住有利时机,在有条件的区域进行人工降雨,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高温炎热、少雨干旱的严峻形势。
二、提高认识,充分了解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人民对气象的依赖更加明显。首先,气象现代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用气象、顺“天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自古人们就重视“天时、地利”,强调:“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对气象的分析、预判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更好地抢占天时,使得人们用同样的投入可以实现更高的产出、更好的利益,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气象现代化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县自然灾害频发,且暴雨、洪涝、干旱、大风、雷电、冰雹等气象灾害或气象衍生灾害兼而有之,倘若防范不及时,极易危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发生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气候、异常天气的监测预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就能使我们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更加主动,确保防在未发之时,避在危险之前,抗在关键时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安全”。
再者,气象现代化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稳,则天下安。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工作要求的重要前提。因此,推进气象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三、强化措施,确保我县气象重点工作推进取得成效 在全省上下“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伟大实践中,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初步建成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结构较为完善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18年,全县基本建成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结构完善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快推进气象“十二五”规划项目落实。各乡镇要切实把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资源开发利用和可行性论证服务、气象为农服务、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社会管理、基层气象台站科学发展、加强气象事业保障等七大能力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任务。特别是抓紧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设资金,2014年底前,落实2014年的建设项目资金,2015年的项目建设资金列入2015财政预算。到期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将联合对气象“十二五”规划项目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2、要共同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要按照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的共同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以及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继续抓好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工作,要将气象工作纳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乡、镇(中心)考核评价体系,督促落实。
3、要加快公共气象财政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的扶持力度,尽快实现地方政府对气象由支持帮助、友情赞助向法定职责、法定投入转变。将气象为地方服务项目建设维持费用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落实,依法全额保障人影、灾害防御、防雷等地方气象机构的运转、维持,同时,要建立地方气象公共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4、要加快推进气象探测环境改善工程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将铅山、婺源、广丰、上饶县四个县级气象站搬迁工程和三清山气象局组建等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三位一百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推进,重点调度。财政、国土、规划等部门要抓紧落实配套资金,加快办理征地、用地审批手续,加快推进四通一平工作,确保按照规定完成任务。
5、要共同强化“三农”服务工作。今年,铅山县列为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试点县。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好、做得先进、做成名列前茅,要打造成农业〃气象联合为农服务示范县,打造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标准化示范县。各部门、各乡镇要积极配合该项工作,认真完成县政府对乡镇关于气象“两个体系”的考核要求。
6、工程推进的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按照承诺、规定兑现。气象部门工作在地方,服务于地方,收益是地方,各乡镇、各单位要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科技发展纳入全县科技发展,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把气象灾害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要求,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督查。
二要强化部门合作。建立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分工明确、协调联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形成更加完备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气象的防灾减灾体系,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层队伍建设,强化专业训练和联合演练。一是健全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人影作业联动机制;二是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总体工作要求,与防汛、防御地质灾害同部署、同督查。
三要强化突出检查,确保气象发展十二五规划,共同推进上饶气象现代化建设合作协议,上饶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真正落实到位。
同志们,气象防灾减灾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发展大局,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再接再厉,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建设和谐秀美铅山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第五篇:论气象为农服务的加减乘除
论气象为农服务的加减乘除
摘 要: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农业、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然而,部份地方规定动作多、亮点少,我要服务多、要我服务少,短期考虑多、长远打算少,重服务轻效益等现象严重存在,作者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多做?什么要少做?作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农业气象;气象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032067
前言
湖南省2012年以来,有27个中央“三农”专项实施县,在专项实施县的带动下,82个县政府出台了气象为农服务文件、成立了领导机构,48个县纳入了绩效考核,64个县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76个县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62个县完成中小河流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有气象信息员4.6万余名、气象信息服务站2321个。
但农业“靠天吃饭”、农民“看天种地”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同时,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气象为农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气象为农服务既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抓重点、讲实效,才能做大做强。在“调查研究、部门联动、科技含量”上做“加法”
1.1 加大调查力度,领会需求牵引
政府、部门、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如:茶陵气象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种植大户、涉农部门等进行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建议、意见和需求,然后,针对性开展服务,基层反响很好。
1.2 加强部门联合,实行优势互补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优势,加强与国土、交通、电信、农业、水利、广播等单位的合作,可以在人才、技术、资金、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在可研编写、网络维护、设备安装、平台建设、软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相互支持和交流,茶陵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加高科技含量,提高实用服务
服务产品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好坏和科技含量的高低,气象部门必须利用卫星、雷达提前捕捉到的灾害性天气信息,进行预报预警,并且提出科学的、及时的、有针对的防范措施,确保农业减灾增收。同时,要加大对防灾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在“资金投入、信息员队伍、服务成本”上做“减法”
2.1 统筹建设资金,减少重复投入
结合气象现代化建设,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2006年以来,陆续新建了1个自动气象站、1个田间小气候观测站、1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土壤水分观测站、3块电子显示屏、17个大啦叭、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能够满足茶陵中短期县域级服?招枰?,气象为农服务没有必要重复建设更多的设施;结合地方政府重点工作,统筹安排气象为农服务设施建设,如:茶陵县政府已投入了300多万元,建成了2000多套“村村响”,由文广新局负责管理,公安、农业、林业、交通、气象等单位共用,减少气象部门的资金重复投入。
2.2 注重工作实效,减少信息员数量
湖南省共有气象信息员4.6万多人,每县平均300人以上,据调查:真正起到作用的不到10%,主要原因是:人多难管理、难培训、难维持。培训资料费、伙食费、车旅费、住宿费、讲课费等在20万元以上。这些气象信息员都是兼职,无工资奖金,积极性不高。村干部本身待遇就低,兼气象信息员没有报酬,那有积极性呢?气象信息员每县控制在100人以下,由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500~1000元,“少而精”便于管理、便于培训、便于维持。
2.3 计算“性价比”,减少服务成本
气象为农服务还是要计算成本“性价比”,服务人员工资、补助、产品成本、设备维护、示范田生产成本等,初步估算每县每年20万元以上。怎样减少服务成本呢?主要措施:建在乡镇的设备,电费、通讯等费用由乡镇负责,气象协理员由乡镇补助工资待遇,维持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着力做好购买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以购买气象服务收入弥补维持经费,实现了“投入-服务-收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在“政策把握、服务效益、群众满意”上做“乘法”
3.1 把握形势政策,乘“势”前进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中国气象局全面部署了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效。每个实施县必须借这股东风,在政策、资金、人员编制等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3.2 注重经济效益,乘“效”发展
气象为农服务不能只注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服务,质量不会高、时间不会长,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服务价值。战胜气象灾害农业增产增收就是社会效益,农民也有经济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服务者的经济效益,主动服务与要我服务,效果与回报都不一样。如:茶陵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启示,要我服务,并且要付出经济代价,服务对象才会尊重服务成果。从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开始向部门、社会、种养大户购买气象服务方向转变,每年与服务对象签订购买气象服务合同30万元以上,实现了服务与效益的良性结合。
3.3 在意服务评价,乘“意”亮分
政府、部门、百姓是否满意?是检验气象为农服务效果的唯一标准。“我们懂农业技术,你们把天气变化及时告诉我们,根据天气变化指导百姓生产,可以防范或减少自然灾害损失,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深受百姓欢迎”茶陵虎踞镇农技站长龙兵文深有感触;国土局刘冬牙副局长说:“与气象部门合作,我觉都睡得安稳些”;交通局宁资平副局长说“气象与交通合作,花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