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湘教)

时间:2019-05-13 09:3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湘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湘教)》。

第一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湘教)

第一部分 引以为荣的家乡

1、历史悠久的家乡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由“橘子洲头我的家乡”、“家乡的名胜古迹”两个小主题组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家乡的历史,家乡的物产资源和名胜古迹等,主要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在了解名胜古迹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我们居住的这块美丽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过程中,在我们家乡的这块土地上,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的多样性,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探究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历史、名胜等。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分析历史名胜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附近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旅行时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讲述旅行时的见闻。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中国政区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找到湖南省在哪了吗? 学生回答(找到了)

教师 :没错!这就是我们湖南省,湖南在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因为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之南,故称“湖南”简称“湘”。

过渡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认识一下我们可爱的湖南。【讲授新课】

板书 :橘子洲头我的家乡

教师 同学们,一说起我们的家乡——湖南的时候,人们总喜欢用“橘子洲头”来形容,当你听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我们的家乡湖南历史悠久,素以名山名水、名楼名寺、名城名人著称于世。你知道我们湖南有哪些名人和名地吗?

学生回答:(略)

老师: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就是我们湖南人,他的家乡就在湖南省的韶山,他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

1、要求学生默读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长沙》,借此了解橘子洲头。

2、了解湖南的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3、了解湖南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出示舜帝陵的图片,阅读八百里洞庭的优美传说,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布置作业】

调查家乡有哪些历史文化古迹,了解它们的来历。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的美丽瑰宝。

【讲授新课】

板书:家乡的名胜古迹

活动一: 下面大家从课本第4页开始看,去图中找一找,我省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小组内活动。

过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名胜风景区,现在我们就来详细的说说他们的历史吧!

活动 请同学先讲述自己收集得来的知识或者亲身旅行时的感受,老师可以在学生说完每一个名胜后有一个总结,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概括介绍这个古迹,参考资料详见文本资源和图片资源。

承接 这些只不过是家乡名胜古迹中很少的一部分,下面我们来欣赏更多的家乡风景和名胜。

活动 请你阅读教材P.6-7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些名胜古迹的概况。学生活动。

教师 我们了解了一些课本上提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当然了,我们的家乡所拥有的名胜古迹肯定要比书上介绍的多得多。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自己做一回小老师,把你知道的美丽的风景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略。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这节课进行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来实地调查一下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

【讲授新课】

活动 调查家乡附近的某一名胜古迹,并了解名胜古迹是在什么年代建成的,有什么特点等等。有条件的可以拍一些照片、录像等。调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班级联合搞。

注意

(1)学生可分成不同的调查小组,每个小组去不同的地方,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调查提纲,组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2)调查前要有明确的提纲,可以让学生先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有一些简单的认识。调查提纲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修建的时间;为什么修建;修建人的姓名;历史上的几个方面;对现在的影响等。

(3)调查完毕要总结调查中的感受,回来进行小组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等进行参观考察,把收集来的资料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研讨。老师可以发起评比等活动。如果不能走出校外,可以利用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同样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锻炼写作能力和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和活动,使大家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4.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革命精神照后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直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初步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知道这片被热血染红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的足迹。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革命历史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共产党、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发生在家乡的战争资料,围绕主题内容准备相关文字、图片、音响材料等。2.做好参观等活动计划安排,亲手制作一朵小白花。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建国大业》、《开国大典》这些电影吗?这些电影都是反映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的故事。

【讲授新课】

一、毛泽东的故事

1、要求学生默读,读后说说故事情节

2、说说还知道哪些与毛主席有关的故事 学生回答 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参观革命纪念地

1、投影仪出示纪念地图片,讲讲这些革命先辈的革命故事

2、鼓励学生有机会去这些纪念地参观

3、唱一唱《浏阳河》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同学们,你们一定会唱国歌,你知道国歌原名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讲授新课】

1、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讲述:这首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歌曲,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还有许多为了拯救祖国牺牲于抗日前线的革命烈士。

2、板书:瞻仰烈士陵园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烈士陵园吗?你知道烈士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回答:略

长沙烈士公园位于长沙市区东北部,是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修建的。公园西南的小山岳建有烈士纪念塔,塔高58.7米,塔身南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九个大字。

陈列厅内有先烈郭亮、夏明翰、杨开慧等90人的遗像和事迹,并陈列有全省76000多位烈士的全部名册。

3、活动:讲一讲家乡革命烈士的故事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使学生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对家乡的革命历史有了总体上的认识,对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亿感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培养了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3、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设计思路

教材介绍了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典型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仁人志士等。这些人物的事迹,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教育作用。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对社会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信念和价值观,自觉地把高尚的道德精神融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优秀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贡献。了解在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的贡献,知道他们同样是为家乡做出贡献的英雄。

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名人和普通劳动者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科学家、革命家、先进人物的事迹、图片和录像资料。2.收集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劳动的资料。3.调查小组做好调查采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哪些吗?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就是我们湖南省耒阳县人,曾任主管御用器物的尚方令。蔡伦的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他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就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承接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在我们的家乡,有多少名人,他们都做出了什么贡献。

【讲授新课】

板书 :名人辈出的地方

在家乡的历史长河中,除了蔡伦,还有很多很多名人,比如:齐白石、沈从文、谢义炳。

学生自学13至15页,思考:

1、沈从文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谢义炳为什么能成为气象宗师?

过渡:你还知道哪位名人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国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焦裕禄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我们来欣赏电影《焦裕禄》片段。

展示 电影《焦裕禄》片段。

总结 “党的好干部”曾出不穷,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小家,为大家,无私地奉献着。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尊敬和学习。提问 看到这些人的事迹,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事迹呢?

学生回答 如: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等。

小结 这些战斗英雄为了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牺牲我一个、幸福天下人的有优秀品质,同时我们也要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革命胜利的曲折历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家乡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传诵千古。

过渡 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还有没有这样的英雄值得我们学习呢?

【讲授新课】

板书

二、默默奉献的人们

提问 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周围,你能发现多少种职业呢? 学生回答 工人、医生、农民、教师、清洁工等。

小结 不错。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能够见到的,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为了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在自己的各行各业上默默地奉献着。

提问 除了这些我们经常见到或接触到的职业,你还知道哪些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密切的职业呢?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请同学从身边熟悉的职业出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职业的特点和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学生活动。承接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虽然他们很普通很平凡,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家乡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提问 我们从电视上或报纸上可以看到关于家乡的名人、先进工作者的事迹的报道,谁能介绍一位你最敬佩的劳动者呢?

学生回答 略。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校外采访活动,采访这些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

【讲授新课】

三、参观采访活动(实践)

活动 学生分小组进行采访不同的劳动者,采访前写好采访提纲,包括被采访人姓名、采访内容等。采访完毕后,回来小组之间交流采访后的感想,课下每人写一篇采访稿,题目为“我最敬佩的家乡人”。

注意 联系好采访对象,可以就是普通的劳动者,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发生的事情,锻炼学生的采访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向普通劳动者学习,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建议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陶铸纪念馆,或者家乡优秀人物事迹展,报告会等。也可以邀请劳动模范、优秀人物等去学校和学生开展座谈活动,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介绍了家乡历史上名人和他们的伟大贡献,激发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精神。了解了在家乡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默默为家乡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同样是大家尊重和学习的榜样,引导和培养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思想。

4、多样的风俗 教案

设计思路

本主题从家乡的文化说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材中展现的花鼓戏、纸影、木偶皮影、湘绣、窗花等照片,是家乡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体会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演演家乡的传统剧目”,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体验家乡的传统剧目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让学生在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动手剪窗花,是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民间习俗的内涵。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收集、整理家乡风俗资料,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弘扬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法。课时安排

3课时。课前准备 1.收集家乡文化活动的图片、资料、录像。2.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的照片等。3.准备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的道具。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庆祝的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看来大家过的都很愉快。你们知道吗,这些庆祝的活动,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传承着我们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形成了风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多样的风俗。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民俗之乡是我家

讲述 在我们家乡,有很多地方的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些特色风俗,为家乡争得了荣誉。现在我们就来分别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胡大姐,我的妻,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咯?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啊。” 湖南花鼓戏名篇《刘海砍樵》在湖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的总称,在清代中叶兴起并迅速发展,由简单的“对子花鼓”发展到一丑一生一旦的“三小戏”,至今已成为多行当、多声腔、艺术成熟、表现力丰富的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载歌载舞、通俗明快、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湖南花鼓戏根据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及流行地区的民间艺术的影响,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

展示 皮影舞蹈《俏夕阳》。

教师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下面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讲各自家乡最有特点的事物。

学生回答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花鼓戏的片断

2、纸张

3、制作中国结的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同地方的风俗,今天我们进行一堂活动课,亲身感受下家乡的风俗特色。

【讲授新课】

家乡风俗我也会(实践)活动一 举办模拟表演活动。

组织学生选一两个项目,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如自己动手制作皮影,自己编写一些皮影戏的节目。重点不是表演的有多么好,而是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当地剧团的演出。

活动二 举办民俗展览。

组织学生将收集的有关家乡民俗的资料、照片、实物等举办一个民俗展。然后写出观后感。

活动三 自己动手。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窗花,或者自己动手做中国结,可以结合美术课的一些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然后将学生剪好的窗花贴在窗上,进行评比,看谁的最有创意,剪的最精细。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些活动来体验我们的民俗,那么,我们家乡的不同的风俗习惯是不是都是好习惯呢?

【讲授新课】

板书:移风易俗树新风

讲述: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延续着许多风俗习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些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是封建迷信不健康的内容。

提问:你都见过哪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回答 略。

看图 阅读教材P.25的4幅图,分辨哪些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习惯? 学生回答 略。

活动 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不健康的风俗写在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承接 通过大家的分辨,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风俗是不健康的。我们以后如果遇到了这些不健康的风俗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家乡的风俗习惯多种多样,我们要从小学会分辨健康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对于那些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风俗应该提倡发扬,对于那些不健康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舍弃,破除那些封建迷信。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了解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是应该舍弃的糟粕,通过分析,锻炼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5、大家共同出本书 教案

设计思路

本主题是学生自己动手“出书”的实践活动,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前几个主题学习内容的升华。要让学生在了解家乡优秀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装订成一本书,这种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也是学生感兴趣和引以自豪的事情。他们自己编辑书,自己给书起书名,将每个同学的文章编入书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一堂活动课,让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资料、人物事迹等汇集在一起,装订成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难点

培养动手、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

指导式、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

1.把自己要用到的收集的资料整理好 2.把自己的感想和资料统一纸张和格式 3.准备纸、彩笔和装订工具。教学结构与过程 【讲授新课】

教师 同学们,这是我们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了。但是,它也是最有意思的一节课。今天我们就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收集来的资料归纳整理一下,把它制作成一本书。大家都想做哪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

这么多的内容!那可要好好计划一下。一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大家看看你哪方面的资料比较翔实,观点比较新颖?

学生讨论后回答。

建议 大家可以根据刚才自己的观察分析,选出适合的主题,相同主题的同学可以自由结合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吧!

过渡 好了,大家的主题和小组成员都确定好了吗?下面,我们来确定活动的内容。活动 学生按小组自己动手“出书”,可以关于家乡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自己的感想等等,装订成一本书。书名不一定如教科书一样,可以自己创作一个更好的名称,更能体现出自己的意图的名称。

讲述 让我们参考一下书上的方法步骤,开始制作自己的书吧!当然了,同学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看过的书,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制作的,大家可以充分的参考。不过,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制作出真正有自己特色的书。开始吧!

学生活动。„„

教师 大家可以把做好的书互相交换看一看。说说别的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书有什么优点。

学生活动。

提问 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自己的小组制作的是什么书,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制作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呢?

学生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小结 我们看到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家都很不错。在每个小组的制作过程中,大家自己编本书,自己给书起书名,发扬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把做好的书带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一看,看看他们有什么评价。

【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归纳、总结了本单元的内容,回忆了课堂上的知识,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资料。

“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中国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中国特点的农产品。中国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

“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通过讨论知道:“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饮料。我国茶的发展历史悠久,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沱茶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中国茶道、喝功夫茶等。”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家庭作业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评价建议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中国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中国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四年级思品学科现状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孩子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活动课程,课本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等相关学科有机的结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四年级的孩子已具备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体验,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年级的孩子是喜欢上思品课的,有的孩子认为有少许课本话题无法调动学习兴趣,有的孩子则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下期

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以交通工具和路线的历史演变、未来交通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感受祖国的迅速发展,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不但自己要注意交通安全,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及交通的常识。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每单元的话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

2、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其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将学习延展到生活中

3、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感受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5、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切实的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观

6、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中讲规则》6课时第二单元:《健康的生活》9课时

第三单元:《交通连着你我他》9课时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 学 计 划

徐 爱 芹

2011.2

第四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一切都是源于土地,增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2、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需要,人们的需要有哪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挨饿?饥饿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学生举手回答。)

我们饿一两顿就已经觉得很难受了,下面我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在饱受饥荒煎熬的人的故事。(展示图片并讲述图片里的故事。)

二、讲述什么是需要。

在这些饥饿的人群了,你们说,他们当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呢?(粮食!)对,他们需要的是食物!他们不会在这样的时刻里想要穿名牌、去旅游,对他们来说,任何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比什么都重要。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本第3页豆博士的话,并把它读一读,然后告诉我,什么是需要。(学生自行阅读,并举手回答。)

好了,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还是不错的。我们接着要了解一些关于需要的课外知识,这是关于需要的心理学知识。(简单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例子,如,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baby到现在的需要的不同来解释不同的需要层次。)

三、探讨我们的食物来源和变化。

学生讨论: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呢?它们分别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它们来自哪里?从古到今人们都是吃这些食物吗?为什么?

讨论以后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食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却有一些传统的耕作方法流传了下来。你知道吗?回去问问长辈,或者自己亲自试试种一棵葱(蒜),感受一下传统的种植方法。

简单讲解种植的方法。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种植的条件和过程。

2、感受传统的农业种植方法,学会和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种植的经验,学会聆听别人的经验介绍。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检查上一节课所布置得作业:种一棵蒜或葱。)同学们,请把你们所种的蒜或者葱放到桌面上,我现在看看那个同学种得最好。

二、根据同学们种植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种植的条件和过程。

评出种得最好的五位同学,请他们介绍一下他们的种植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感受。这五位同学介绍以后,其他愿意发言的同学也可以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并结合课文“萝卜的故事”介绍农作物的种植。

三、小结。

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理解农业生产具有的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有一定的规律。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农业生产是有季节性的。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是在夏天生长,那些是在冬天生长的呢?(学 生举手回答。)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一样,荷花不会在冬天开放,梅花也不会在夏天盛开。农业生产也是一样,不同的季节,农民们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麦、玉米的生长季节吧。(学习书本6页的内容。)

二、认识节气。

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所以,人们种植作物,就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节气是我们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背一下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吧。(学生齐读节气歌。)教师简单讲解:大约15天为一个节气。

三、农业生产是有地域性的。

教师提问:广东有种苹果吗?(学生集体回答。)那北方有种荔枝吗?(学生集体回答。)为什么不在北方种植荔枝,在南方种植苹果呢?

学生讨论:为什么植物分布不同的地方?讨论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四、一起找找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在哪里。

学会看“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四、小结。

从传统到现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以下这些都是传统的农具,你能说出它的作用吗?(展示各种传统农具的图片:铁锹、耙子、镰刀、锄头、镐子等,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适当指引。)

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认识哪些传统的农具?(学生自由发言。)

二、了解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在人们使用各种农具的图片。通过这样的图片使学生了解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这些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三、现代的农业机器。

展示现代农业机器的图片,简单讲述它们的作用。了解它们是在传统农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工具,它们更加方便人们的耕作了。

四、小结。

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在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中走过悠悠的岁月,生产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 创造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一起再去了解更多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二、了解都江堰。

教师展示都江堰的图片,并详细讲解都江堰是怎样防洪导水的。(展示竹笼、杩搓和古代人民利用都江堰的情况。)

观看都江堰视频。

三、了解坎儿井。

学生阅读书本内容,了解坎儿井的独特构造。教师讲解坎儿井怎样为新疆人民带来珍贵的水资源,使得在沙漠中的吐鲁番能够生产出水灵的葡萄。

自由探讨:为什么在新疆取水要用坎儿井的办法,而不直接开辟一条河流,从雪山把水引到新疆呢?

学生自由讨论,讨论完毕后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四、教师总结。

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现代农业的新成就。

2、知道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3、简单了解我国农业产品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了解。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

对了,我们上一节课了解了我国两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坎儿井。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伟大工程,它们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今天,我们来了解现代的农业,农业科学家们把最新的科技应用到农业上,提高我们农业的生产。

下面请同学先阅读书本16——17页,了解一下,书上给我们介绍了那些先进的农业技术。

二、学习课文内容。

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提问:书本上告诉了我们那些农业上的新科技呢?(学生举手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一下内容:

1、简单介绍袁隆平。

观看介绍袁隆平的影片,了解袁隆平为了杂交水稻的奋斗史。

2、了解温室技术,重点了解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温室技术的一种。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那些有缺点等。

3、知道“水上放牧”,规模养禽,科学养畜等。

二、小结。

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都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种植,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农事生产,它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历法,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在《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将要学习到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20——21页,并回答,这里提到了有关我国的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哪些?

二、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

早期陶器上面的图案反映了早期人们都劳动的重视,劳动人们通过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刻画到生活用具 上,粗糙的文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耕作需要,创造了不同的历法:古埃及人创造了一年12个月,共365天;古巴比伦人创造了一个星期7天,中国人根据农事耕作创造了农历。这些都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知识拓展:了解埃及的金字塔。(视频。)

三、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1、土地崇拜:观看视频《五色土》 2、了解桑蚕文化。观看视频《桑和蚕》 3、茶文化:观看视频《茶文化》

每观看一段视频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四、小结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知道了在劳动的过程中,各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了解了古埃及人的历法、金字塔,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还有中国人的“农历”、五色土、桑蚕和茶文化等。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获得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所以说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化,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习俗。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2页,阅读22—27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

二、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

在一课里,我们要了解散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是各个不同地方不民族的人民的节日,第二个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三个是了解我国传统的食物——豆腐的制作过程。

1、简单介绍“洛萨尔”;

2、观看“火把节”视频,了解彝族、白族的火把节。

3、学生自己介绍感恩节的来历。

4、简单介绍过年,日本和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

三、介绍各地的饮食习惯。

学生举手回答,我国南北的主要食物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饮食。学生自己介绍世界各地特色的食物。

三、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阅读书本的漫画,并结合教师播放的幻灯片,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

四、小结,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 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 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 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

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

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

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8~11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24~127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2、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

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家庭作业 :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0~131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汇报调查情况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

4、阅读讨论。

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

然后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

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6、总结。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面134~136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小组准备。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学生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随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可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后,自行设计交通标志。

5、总结。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第四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1)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科书分析:参见面礼141~145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书上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可采用统计图形式)

4、全班交流。

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五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2)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模拟体验,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活动准备------进行游戏-------活动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

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一课时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148~14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图引入。

2、阅读讨论。

阅读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的报告和统计图,并引导引导学生讨论: 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讨论。

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书中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

5、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

第二课时

防患于未然(1)

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分析:参见154~156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读76页的三幅图,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

“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报警?怎样自救?

4、小组活动。

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街道或商店等地方消防设施的分布。

第三课时

防患于未然(2)

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学生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

3、小组汇报。

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2)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4)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5、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教科书分析:参见159~163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引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书上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3、全班讨论。

“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思想教育)

4、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3.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教科书分析:参见166~168页。教学过程:

1、导入。

开门见山,提问引入。

2、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84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

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

4、模拟表演。

5、阅读与讲解。

6、小结。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书上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第二课时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教科书分析:参见171~172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引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中87~88页,并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3、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师进行适当点评。

5、小结。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第三课时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175~17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与讨论。

先让学生阅读书本89页的内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

“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 “‘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书上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 议?”

5、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第五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五、穿越时空的生活

3、多资多彩的传媒世界 第一课时

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1、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

2、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高调查、发表和探究能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三者102~105页。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对象及情况,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不同的类别

写在黑板上。待学生回答完后,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同的。例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你们的父 母喜欢看的就会有所不同,也曾因此而产生矛盾。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 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 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针对问题各抒己见。

3、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看书上下班53页的一组画面,请学生讨论: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产生哪些危害?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请学生阅读书上53页下方的课文。

4、总结。

教师对整节课进行小结,评优励差。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向家长做介绍。第二课时

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

2、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08~10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教科书上的导读图引入。

2、小组讨论。

讨论问题: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哪些工作?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结论。教师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比例,并通过实例向学生做具体说明,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了解。

4、总结。家庭作业:

每人从书中搜集一个故事,并准备讲给大家听。第三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1)教学目标:

1、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2、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3、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4、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4~115页。教学准备:

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问题引入,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除了前面讨论过的电视外,还有哪些大众传媒?” 从而导出书籍、报刊、杂志。随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57页的“读后感”。

2、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

第四课时

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2)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形成健康的阅读兴趣。

3、学会在书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

从区分报纸、杂志和图书的问题上引入,并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3、剪报。

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一是学会选择,选择自己有用的或感兴趣的题目做剪报;一份剪报应当围绕一个题目进行制作。

二是剪报时要把报纸的名称和出版日期同时剪贴,或者写清楚,以便查证。三是是注意顺序,或按时间排列,或按内容性质、按来源排列。四是注意美观,根据剪报的大小进行配、插、折、压处理。

五是注意剪报道德,公用或他人的报纸,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用来剪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报,根据情况,可个人制作或小组制作。

4、总结。

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家庭作业:

1、请家长欣赏自己的剪报,或者向他们介绍自己小组的剪报。

2、自定题目,制作一份剪报。

第五课时

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18~11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

2、探究讨论。

分析讨论。让学生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必生活都有哪些帮助;又有哪些消极的作用。

3、演示活动。

把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展示给学生看。

4、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并进行讨论:(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5、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举行签名仪式。家庭作业:

把所学知识介绍给家长。

六、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1、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第一课时

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

2、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

3、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24~127页。教学过程:

1、导入。

从60~61页的导读图引入。

2、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学生根据教师上次布置的任务,进一步讨论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阅读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上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从‘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组准备。

教师布置调查任务:就上述各个方面,调查本地区的交通设施。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制定调查计划。

6、小结。家庭作业 :

根据课上准备,各个小组利用上下学或休息日的时间进行调查。第二课时

为了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30~131页。教学过程:

1、导入。汇报调查情况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讨论: 对比书上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

4、阅读讨论。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书上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然后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

5、交流与建议。先让学生交流“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 再让学生提出建议。

6、总结。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三课时

人人都应该懂得的“道路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调查和课堂学习能辨认各种常见的交通标志,并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2、了解一些过去不太熟悉的交通标志和国外的交通标志。

3、在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进一步内化和深化有关交通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教科书分析:参见面134~136页。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2、小组准备。

“你们都发现了哪些交通标志?它们的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各小组或个人进行准备,整理修改图片,设计汇报形式。

3、发表与交流。

各小组或个人展示调查结果。将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并说明它代表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些反映交通标志的图片在形式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请学生分别将有共同之处的交通标志排列在一起。教师就整理后标志的含义进行提问,随后教师应在强化各种标志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共性。可提出“颜色、形状基本相同的标志都有什么相同的意义”的问题,并在黑板上写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说明所有的交通标志都可以分为这三类,并让学生就这三个类别对交通标志进行归类。教师提问:“哪些标志是我们需要特别遵守和注意的?道路上没有这些标志行不行?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比较少见的,以及其他国家的交通标志,也可引导学生看书了解,知道这种“道路语言”在许多国家都得到有效应用。

4、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对交通标志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后,自行设计交通标志。

5、总结。家庭作业:

1、调查行人和车辆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

2、收集或设计交通安全用语。

第四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1)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交通规则。

2、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自觉遵守规则的态度。

3、初步运用统计的知识,说明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教科书分析:参见面礼141~145页。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导入。

2、阅读讨论。

“你知道哪些哪些交通规则?行人、乘车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结合书上69页的四幅图片进行讨论。教师加以补充。

3、小组交流。

以“我们身边的交通隐患”为题,对课前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综合小组同学的调查结果,准备向全班汇报。(可采用统计图形式)

4、全班交流。各小组简单汇报。

5、全班讨论。讨论:

“什么人会发生交通事故?”

“许多人不守规则,他们是怎样想的呢?”

“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吗?你是怎么想的?” “这样一些想法的危害在哪里?”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我们的约定”。

第五课时

珍爱生命

遵守规则(2)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模拟体验,做“我们一起遵守交通规则”的游戏。活动准备------进行游戏-------活动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1、给家长讲一讲今天活动的内容。

2、调查自己所在地区曾经发生的火灾,以及发生的原因。

2.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 第一课时

无情的火灾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灾的严重危害。

2、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

3、初步具有防火意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148~149页。教学过程:

1、导入。以图引入。

2、阅读讨论。

阅读书中有关火灾发生的的报告和统计图,并引导引导学生讨论: 火灾发生的报告和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讨论。

根据课下了解的情况和书中75页的“火灾原因调查报告”,讨论火灾发生的原因。

4、探究活动。

5、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项。第二课时

防患于未然(1)教学目标: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懂得预防火灾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2、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

3、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自救和逃生的方法、技能。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寻求帮助。

4、了解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

5、巩固绘制平面图的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分析:参见154~156页。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阅读讨论。

让学生阅读书上76页的课文。教师提问:“什么叫防患未然?上次老师布置大家向家长了解有关火灾和防火的事情,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读76页的三幅图,然后提问:“你家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火灾隐患?”

“哪些地方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什么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火?”

“哪些措施可以增强人们的防火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火能力?”

3、全班讨论。

“一旦发现火灾,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报警?怎样自救?

4、小组活动。

制定消防设施调查计划。家庭作业:

小组活动,调查学校、街道或商店等地方消防设施的分布。第三课时

防患于未然(2)教学准备:

1、检查和督促调查活动的完成情况。

2、详细了解各种消防设施的作用。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学生上次课上学过的自救方法。

2、小组准备。

让各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画成平面图。

3、小组汇报。

各小组要按调查计划介绍调查地点、时间,消防设施的种类、数量、安置地点。

4、探究活动。

(1)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消防设施,它们有什么作用?(2)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

(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这些消防栓?为什么?

(4)在调查消防设施的分布时,有没有消防设施被损坏、破坏,一些地区尤其是居民区有没有消防通道不通畅、不利于逃生的现象?对此,请提出你的建议。

5、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概括并强调在探究活动中讨论的要点。家庭作业:

观察自己居家附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第四课时

当火灾发生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火灾发生后社会各部门是如何做出反应的,知道灭火是一项多方面协作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

2、了解消防队员的工作,萌发对消防队员的敬意。教科书分析:参见159~163页。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引入:“当接到火灾发生的报警时,有哪些部门是参与救火的?它们各自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讨论与讲解。

请学生阅读书上79~81页后进行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3、全班讨论。

“你对消防队员工作怎样看?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面对熊熊大火,消防队员是怎样做的?”(思想教育)

4、小结。家庭作业:

向家长介绍今天在课上学习的内容。3.走进健康文明的生活

第一课时

学会安全自护 教学目标:

1、懂得安全是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自我保护的常识。

教科书分析:参见166~168页。教学过程:

1、导入。

开门见山,提问引入。

2、探究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84页,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3、全班交流。

以“我给同学提个醒”为题进行交流,提示同学安全自护。

4、模拟表演。

5、阅读与讲解。

6、小结。家庭作业: 请家长观看自己在书上86页图上所画的标记,并征求他们的意见。第二课时

感受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健康生活的概念和内容。

2、体验健康文明的生活,初步养成向往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教科书分析:参见171~172页。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引入:业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

2、探究讨论。

请学生阅读书中87~88页,并讨论“你觉得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

3、小组活动。

4、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发表自己的体验活动计划,师进行适当点评。

5、小结。家庭作业:

1、利用休息日,按计划实施各小组的体验活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利用上下学或外出活动的时间,观察公共场所中的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并做好记录。第三课时

创造文明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

2、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

3、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175~179页。教学过程:

1、导入。

检查前面学习过的火灾中的自救方法。

2、发表与交流。

请各小组汇报本组健康生活方式的体验活动,特别要讲述自己的感受。

3、阅读与讨论。

先让学生阅读书本89页的内容,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四幅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

“所展示的行为和文明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清除小广告?”

“你认为随意张贴小广告是文明的行为吗?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与扫雪?它说明什么?” “‘一米线’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不能随意乱扔废弃物?”

4、全班讨论。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你都做过哪些事情?你发现班里的哪些同学做过哪些文明的事情?我们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书上90页的三幅图画及文字,并提问学生:“你经历过或看见过这种现象吗?你有什么感受?在生活体验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文明或不文明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好的建议?”

5、小结。(思想教育)家庭作业:

完成生活体验小报告,并拿给家长看,听取家长的意见。

下载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湘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部分(湘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大全

    第一单元 我们天天在进步 学习目标: 1、遇事不怕困难,会发扬自己的优势,且能够取长补短,待人人宽厚。 2、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了解自信的含义,学会正确看待自......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1、 我们都是一样的 教学目标 1、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2、认识到每个人都......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1.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 态度: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同在蓝天下 1、我们都是一样的(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2、 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解决与别人的矛盾。 3、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提......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天天在进步 教学目标: 1、遇事不怕困难,会发扬自己的优势,且能够取长补短,待人宽厚。 2、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了解自信的含义,学会正确看待自己,......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世界之窗》说课稿 一、《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 1、地球上的陆地分成()、()、()、()、()、()、()七个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 2、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频临()、()、......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第一、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2、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