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

时间:2019-05-13 09: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

第一篇: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

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

营改增会计处理|营改增政策

在为诸多大企业和税务机关提供涉税服务的过程中,基于对一些大企业企业管理和税务管理的观察和思考,基于对税务工作在大企业管理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本文分别从纳税人和税务局的角度,总结出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这种转变,既是苗头,也是建议的方向,希望能对大企业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对税务局改进大企业税收管理,多少有点启发。

从纳税人的角度,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由遵从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

从税务局的角度,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应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由属地管理适当向集中管理转变; 由征收管理适当向风险管理转变; 由税收分析适当向经济分析转变。

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环境的变化

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变化,无论是从纳税人的角度,还是从税务局的角度,都有共同的外因,纳税人和税务局之间又相互作用。纳税人自身的变化,需要税务局的管理相应变化,税务局的变化,又要求纳税人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加强内部管理。

(一)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环境 人类已经快速地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以下三个特点,无论对纳税人还是税务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1、信息交流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交流没有时空障碍的时代。与以往相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人类才可以同时实现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综合交流,才彻底消除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障碍。智能手机的普及,相当于人人都可以成为电视台的记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随时随地向全世界现场直播。互联网时代的大企业和税务局,任何有新闻价值的事情,都可能因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被无限放大。

2、各行各业都处在变革的前夜

互联网时代是革命的时代。由于信息交流的时空障碍被消除,各行各业都面临几乎革命性的影响,有些行业,尤其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行业,如货物的中间批发环节、零售环节,已经受到电商的强力冲击。涉税数据本身就是信息,税额的计算过程,纳税的申报过程,本身就是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互联网为纳税人和税务局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传统的管理方式,面临巨大的变革。

3、企业和个人几乎无密可保

互联网几乎是个透明的时代。纳税人的各种交易活动,各种财务信息,都有迹可循,以往因收入和成本不实导致的税收风险,很容易被发现,税收风险陡然加大。

(二)大企业自身管理的变化

大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现出集权化的趋势,集权化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集中管理

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财务成本,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财务公司、资金池等模式,将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2、支出集中采购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凡是支出项目,无论是货物、劳务还是资金,都通过集团的采购平台,集中采购。

3、大事集中决策

原本由下级企业决定的事项,收到上级企业决策。

大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集中管理趋势,是必要性和可能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集中管理的必须性在于,集中管理相当于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内集中使用,在更大的空间内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集中管理的可能性在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非常方便,为集中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三)税务局征收管理的变化

税务局征收管理的变化,也体现为三点:

1、法规日益完善

税法是税局执法的依据,税收法规越来越完善,法规汇编越来越厚。法规的完善,为税局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2、手段日益先进

税务局大量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尤其是营改增之后,诸多纳税人被纳入国家税务局的增值税管理系统,金税三期的功能更加强大,为税局执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武器。最近一纳税人被其县级主管税务局通知,根据地市级主管税务局的指示,其2015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有一8万多元的扣除项目,不符合规定,不应税前扣除。如果不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这根大海中的针,是捞不出来的。

3、国际合作加强

中国税务局与其他国家的税务机关,包括国际知名的避税地的税务机关,不断签署各类合作协议,加强情报交换,共同打击国际反避税。根据有的合作协议,中国税务局甚至可以到他国检查有关企业的账簿资料。纳税人避税的国际空间,不断被压缩。

二、从纳税人的角度: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

对纳税人而言,涉税工作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规避风险,创造价值。纳税人自身的税收管理,如果能实现如下三个转变,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

(一)由分散管理适当向集中管理转变

目前许多大企业的税收管理是分散管理,由各个纳税人自己处理涉税事项,包括一些涉税政策问题,如何把握,也是各自决策,导致对同一问题的处理,五花八门。

所谓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包括以下两个问题,向谁集中,集中什么?

应该向集团层面集中,最起码应做到以下5个统一:

1、重大政策尺度集中:统一标准

尽管各地税局在执法中,对某些政策问题的把握,尺度不一。但是,绝大多数问题,是否应该缴税,根据财政部和总局的文件,可以得出法律依据充足的结论。因为我国的税法权高度集中,该不该缴税,能不能享受优惠等政策性问题,只有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文件才可以决定,也是各级税务局应遵守的法规。因此,对重大的政策问题,如何把握,应由集团公司,统一标准。

在统一标准时,应基于税法规定和稳健性的原则,确定掌握的尺度。比如,许多央企给离退休人员每月一定补助,能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由于离退休人员不参加企业经营,这类补助与目前的应税收入无关了,不应该扣除。集团公司统一的标准,应该是不允许扣除,至于哪个地方的税务局允许扣除,另当别论。作为公司的政策标准,如果定为可以扣除,风险就太大了。

2、重大制度管理集中:统一制定

尽管大企业集团内部有诸多板块,业务差别很大,但是我国的税法不是按照业务制定的,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统一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各类税法,各类企业涉税问题的一致性,远远大于差别性,因此,需要制定全集团适用的税收管理制度,如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制度等。

3、重大事项决策集中:统一决策

下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如合并、分立、收购等重组事项,一般涉及巨额税款,最好由上级公司统一决策,不得自行其是。

4、重大人员任命集中:统一任命

对纳税人而言,税务出现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企业出事,可能导致税局检查其他关联企业,甚至全国联查。因此,负责税务的人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其工作后果,不仅是自己公司的纳税问题,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下级公司负责税务业务的人员,应由上级公司任命,最起码要征求上级公司的意见。

5、日常工作管理集中:统一管理

下属企业的日常涉税工作,应统一管理,如纳税申报资料的上报,日常涉税工作的监督检查等。

(二)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企业业务、财务、税务的关系是:业务比财务重要、财务比税务重要。税务是业务经营、财务核算的结果,业务决定财务,财务决定税务。所谓事后管理,就是指税务只是被动地根据业务和财务的结果,申报纳税,这是许多企业税务工作的现状。尽管业务决定税务,但是税务反作用于业务,税务应该嵌入业务环节,尤其是重大事项的决策环节、重大合同的订立环节,通过考虑税收因素,税收成本,降低业务风险,提高经营效果。税务管理应由事后被动地接受结果,转变为事前主动地参与业务经营和决策。

(三)由遵从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

所谓由遵从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就是由规避风险向创造价值转变。许多纳税人的涉税工作,还停留在依法纳税层面,希望不要因少缴税,导致以后被补税罚款的风险。但是,税收优惠几乎是每个税种的法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优惠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降低某些纳税人,或纳税人的某些经营行为的税收负担,比如财政部和总局先后出台了大量鼓励并购重组的优惠政策,就是要消除重组的税收障碍,鼓励资源的优化配置。纳税人依法筹划,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恰恰可以实现政策目标,实际是纳税人与税局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纳税人应全面理解依法纳税,依法筹划,依法节税,也是依法纳税,应在遵从管理,不少缴税,规避少缴税风险的同时,依法筹划,不多缴税,创造税务价值。

大企业往往业务多元化,组织复杂化,大事常态化,尤其是并购重组等大事,经常发生,依法节税的空间很大,实现由遵从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非常迫切。

三、从税务局的角度: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

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管理方式,应随着纳税人自身管理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步适当调整。如果能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也许有助于提高税务局的管理水平。

(一)由属地管理向适当集中管理转变

税务局管理的基本方式是属地管理。所谓属地管理,就是由办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管理。属地管理的好处是距离近,方便征纳双方,节约征纳成本。

为什么适当集中管理?集中管理什么? 适当集中管理的原因,是大企业集团下属的成百上千家公司,尽管按照税法的规定,是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纳税人,应由各自的主管税务局属地管理。但是,从大企业内部管理来看,成百上千家企业又相当于一个纳税人,因为其涉税问题,有内部统一的管理,有共同的涉税诉求。因此,可以将大企业作为一个纳税人管理,由更高层级的税务机关,面向大企业的集团公司进行管理。

之所以说适当向集中管理转变,是指登记、发票等日常事项继续属地管理,重大政策、重大诉求应适当集中管理。由于纳税人的资金也集中管理了,以后的纳税申报,也可以考虑适当集中管理。

(二)由征收管理适当向风险管理转变

税务局对纳税人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层次: 一是征收管理,完成收入任务; 二是风险管理,提高遵从水平。

税收第一位的功能,是筹集财政收入,在目前仍下达收入任务的情况下,完成收入任务,无疑是税务局第一位的目标,也可以说是征管目标。

但是,税务局管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所有纳税人,都主动遵从国家税法。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帮助纳税人提高遵从水平,应该是税务局管理的更高层级的目标。衡量税务局征管质量的标准,不应仅仅是征了多少税,查了多少大案要案,还应包括纳税人的遵从水平和遵从成本。税务局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提高纳税人遵从水平,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局依法征税,征纳双方共同遵循税法,实现和谐的征纳关系。

(三)由税收分析适当向经济分析转变

经济决定税收,但是税收反映经济。大企业是经济的支柱,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大企业涉税数据的分析,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经济分析。分析大企业的涉税数据,最起码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GDP的规模和变动轨迹 如果适当修正一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加上工资、折旧等指标,可以推算一个纳税人在某个申报期创造的GDP,根据其每个月的GDP,可以发现GDP的变动轨迹,把若干大企业的数据累加起来,就可以揭示某个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变动轨迹。

2、物价的水平和变动趋势

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有物品名称和数量,把不同纳税人不同月份开具的同类货物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收集起来,就可以揭示某种商品物价的变动轨迹。

3、进出口的水平和变动趋势

根据纳税人出口退税申报情况,可以发现出口规模及其变动情况。根据纳税人申报的进口增值税抵扣情况,可以发现进口规模和变动趋势。

在各经济管理部门中,税务局掌握数据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都是其他部门不能比的,如果充分发掘税收大数据的价值,完全可以对宏观经济做出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对经济决策有很大的价值,也进一步发挥税务工作的价值。

作者:王冬生

第二篇:浅论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中的现状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抵扣进项税款,这一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收购企业的发展,对解决部分地区出现的“卖粮难”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税收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有的农产品收购企业纳税意识较差,常常采取扩大农产品抵扣金额、范围等方式,偷逃税款。如何解决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行业税收管理机制,是当前税收征管中的重点。

一、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使用不规范。较之增值税专用发票,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管理力度要小得多,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具不规范,造成以后的稽查难。

现行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栏目包括出售人、出售人地址、出售人身份证号码等,企业应该如实填写。但因种种原因,部分企业收购发票栏目往往填写不全、字迹也不工整。当对收购发票内容有疑问时,很难与出售人核对,造成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无据可查。二是虚开、假开现象较多。由于该发票是纳税人自行开具,并可自行抵扣,开多少、抵多少,从而造成征管中的相对真空,如果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谋求私利,极易造成虚开、假开。

2.个别农产品收购企业受利益驱动,利用收购发票与对方企业共同在增值税上做文章。一种情况是购进时有意不取得或取得进项税额较正常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压低购货价格,从而使对方企业不提或少提销项税额;另一种情况是销售时故意多计货物销售额多提销项税额,从而使对方企业多抵扣进项税额,以上两种情况都会使对方企业少缴增值税。

3.部分国税机关对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管理存在单纯的“以票管税”观念。如依赖自行开发的农副产品管理软件,忽视了税收管理员的日常监控,未能实行账、票、物相结合的管理方法,造成不能及时发现农产品收购企业多抵进项税,并及时处理。

二、加强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及建议

1.严格把好发票抵扣关。一是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票面进行认真审核,看其是否做到项目齐全、内容完整、字迹清楚、计算准确,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开具,凡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抵扣。二是规范普通发票的开具,对普通发票及数额大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加强稽核,检查有无应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而用收购发票代替的现象,对有疑问的发票应及时实地核查。三是严格收购发票的发售,对税负明显过低,而无正当理由的企业,应按《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暂停其使用收购发票;对有虚开、假开现象企业,一经查实,要及时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

2.实行账、票、物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规范农产品收购企业税收管理。一是要求企业健全账务,必须建立库存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商品成本账,严格履行仓库保管制度,并督促企业收购的农产品及时入账,做到农产品收购发票、库存明细账与实际库存相符。二是要及时掌握企业农产品购、销、存情况。税收管理员应深入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考察企业原材料库存,进而核算收购数量,以判断企业收购业务的真实性,并不定期抽查其收购农产品价格、发票填开情况,要求企业按旬报送农产品购、销、存表或做好农产品收购存记录。三是每月计算应纳税额时,要注意收购存是否合理。存货与成本的关系密不可分,按税法规定,企业可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毛利率法及零售价法中任选一种成本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国税机关应对企业成本计价方法登记备查。结转成本后,可推算企业库存农产品,然后与企业实际库存相比较,看是否相符。四是强化税负分析。对农产品收购企业进行合理分类,选出各类别中财务规范且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对象及财务管理水平等因素,制定不同类别企业的税负预警线。数据分析岗位要定期采集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并公布,发现税负偏低的行业,要及时组织业务骨干进行评估,找出疑点,实施重点管理。

3.对农产品收购行业税收征管的政策建议。一是修改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目前,由于计提进项税按含税价,计提销项税按不含税价,造成了税基口径不同,增值不缴税问题。如粮贸公司收购农业生产者10000元的菜籽,开具收购发票后,按13的扣除率可抵扣1300元的进项税。当月粮贸公司把收购的10000元菜籽以11300元的含税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给某油厂,需缴销项税1300元。该项业务实际增值了1300元,而销项税减进项税等于零,出现了增值不缴税的问题。因此,建议对收购的初级农产品按不含税价计提进项税额。二是修改农产品抵扣进项税的时间规定,按照“配比原则”,农产品销售后才允许抵扣其进项税。一些农产品收购企业之所以冒风

险虚开、假开收购发票,是因为按税法有关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只要通过认证后即可抵扣进项税。鉴于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特殊情况,建议农产品在销售后,按结转成本抵扣进项税。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二是能减轻国税机关征管量,使税务机关的重心转移到核实企业投入产出比、能耗比等中,从而及时发现企业虚开收购发票的问题。

险虚开、假开收购发票,是因为按税法有关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只要通过认证后即可抵扣进项税。鉴于农产品收购企业的特殊情况,建议农产品在销售后,按结转成本抵扣进项税。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二是能减轻国税机关征管量,使税务机关的重心转移到核实企业投入产出比、能耗比等中,从而及时发现企业虚开收购发票的问题。

第三篇:三个转变学习心得

在总结一季度工作时指出,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我所切实推进“三个转变”,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围绕目标狠抓落实,经过全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季度各项工作平稳推进,新签合同额、主营业务收入、回款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均较好完成,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原普所长要求,各单位及部门要认真做好一季度工作总结,找问题,找差距,进一步明确责任和目标,精心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以振奋饱满的热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开展好下一阶段各项工作。

原普所长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几点要求。第一,紧密围绕集团公司2012年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我所改革发展目标,以完善“十二五”战略规划为契机,在科研生产工作中抓细化、抓落实,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优势,谋划专业发展,全面推动转型,不断提升我所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力。第二,从长远发展来看,基础科研是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我们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增强技术创新力度,抓好基础科研项目落实,为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讲话精神,在组织上、思想上保持党的纯洁性,在科研生产工作中锤炼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品质,争做先锋表率,以身作则,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许德钧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各单位及部门要切实把本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要求,求真务实工作,确保实现半年“双过半”和全年各项任务。许书记指出,要按照集团公司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所实际工作,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管理、计划管理、绩效管理、科研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创先争优,切实提升我所基础管理水平。

会议对保密、质量、安全生产、纪检监察与审计等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全面总结保密资格现场审查的经验,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保密工作常态化为目标,抓制度落实,抓流程优化,抓人员管理,确保我所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质量工作要提升自我完善能力,结合“三个体系”建设、组织机构改革等重要工作,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整个系统有效运转;同时要提升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抓薄弱环节,抓过程管理,抓队伍建设,真正把好质量关。三是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安全意识,构建安全工作体系,提升安全监管队伍能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我所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四是纪检监察与审计工作,要以效能监察为重点,以体系建设为目标,以风险防控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落实“三个转变”和创先争优的要求,在抓落实、抓深化、抓巩固、抓完善、抓提升上下功夫,为有效提高执行力和管理效能、确保国有资产运营安全和领导干部从业安全、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

王宇辉

集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集团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弥补现行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中的不足,推进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税收管理国际趋势、推进我国税收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有效的对集团企业进行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一、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中的现状

一是税收贡献突出,税收管理有较大压力。邢台市桥西区地方税务局管辖着9户集团企业、2户集团性质企业,集团企业的税收收入占全局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以冀中能源集团为例。该集团在桥西区的28家单位,涉及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建筑、餐饮等业务,2009年每月缴纳各项税费近八千万元。因此,集团企业税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桥西地税局的收入进度,也对桥西地税局的税收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二是生产经营复杂,税收管理有较大难度。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生产经营,具体生产经营项目多,关联交

易多,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都很强,信息化应用程度高。因而税收管理必然涉及大量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知识、税收政策适用问题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这就必然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具有特别高的专业素质,采取的税收管理办法和手段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税务管理和评估手段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其税收管理难度比小企业要大得多。

三是纳税意识和维权意识较高,服务有较大压力。集团企业一般都配备专人甚至是专门的部门负责涉税事项,基本能按税法规定申报纳税,而且部分企业还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着合理的税务筹划,他们把纳税信誉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税务机关的服务要求很高,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能满足集团企业的需要,对税务部门的形象和地位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素质不适应。集团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还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

二是管理手段不健全。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底数、内部结构及股权结构掌握不清;集团管理只注重对总机构管理,对分

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不深入;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行为掌控不到位;重点税源监控力度不够。

三是信息渠道不畅通。集团企业的税收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集团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存在着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三、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针对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特点和难点,结合目前税收管理现状,我们对进一步加强集团企业税收管理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转变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理念,突出动态管理。由于集团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集团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纳税遵从度较高。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我们税收管理人员不能和以往一样再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企业送报表,看看报表这样的工作方式。要动态管理,深入企业,系统地掌握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实

现集中的深层次的管理,而且可以及时对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提高集团企业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行业涉税风险,税务部门可以最小的投入保证作为重点税源的税收收入的实现。

二是完善集团企业管理岗责设臵,实现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针对集团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我们就要配备较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集团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集团企业进行垂直管理,为集团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深层次管理和服务。将集团企业作为重点客户,充分考虑集团企业的差别需求,与集团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完全做到“一站式”服务。要以日常税务评估为税收执法的主要手段,及时评估集团企业涉税业务处理,达到及时核算税款、及时申报税款。一方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开展纳税评估,做好税收筹划,促进集团企业发展更大更强;另一方面将执法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以服务提升执法水平和管理层次,建立和谐的征纳关系。

三是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畅通管理信息渠道。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集团企业税收管理的重要突破口。面对企业高度的信息化,税务部门没有相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建立集团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

分必要的。该平台的建立将对集团企业的所有涉税信息及时加以收集,方便的掌握集团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内部之间的业务往来,从而加强对集团企业的管理和关联交易的管理,同时对集团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是强化集团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培训,满足税收管理需要。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集团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熟悉集团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从而提高税收管理能力。

第五篇:施工企业税收管理

施工企业税收管理

一、施工企业涉及税种、税率

1、营业税按营业收入3%缴纳;

2、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7%缴纳;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2%缴纳;

5、印花税:建筑工程合同按承包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增加部分缴纳);

6、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

7、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

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

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 2008年起税率为25%;

10、发放工资及福利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施工企业税收政策(营业税)

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及《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条例、新细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新旧法规的变化使得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相继下发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了清理。继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3月4日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国税发[2009]29号)文件后,2009年5月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若干废止和失效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财税[2009]61号)文件,两个文件,共宣布全文废止和部分废止文件83个。在这些废止文件中,对于建筑业如何纳税的文件调整较大,纳税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业纳税义务人规定变化大

对比新旧规定,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人的规定主要有两大变化。一是对于内设机构从事建筑业纳税义务的认定;二是承包人的变化。

根据新细则第十条规定,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按照这一规定,单位的内设机构从事建筑业务或提供建筑劳务是不需要缴纳营业税的。但按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原细则)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60号)文件,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规定,关于单位所属内部施工队伍承担其所隶属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如何征收营业税,强调内部无论是否独立核算只要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利益(结算工程价款)的单位均为营业税纳税人,但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从本独立核算单位内部收取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即排除了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单位提供劳务时应纳营业税,并且强调分别记账,分别核算。同时160号文件第二条对独立核算进行了限定。显然,新旧规定差异较大,比较而言,新规定更为直接,简单。

此外,关于建筑业承包人,根据新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

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分包方的税可以自行缴纳了

关于纳税义务人,需要纳税人特别关注。因为按照新规定,建设方与总包方不再对分包方的纳税问题大包大揽,分包方自己也可以就地纳税了。

根据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规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如何认定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人间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247号)关于总包人为扣缴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156号)文件对境外机构总承包建筑安装工程由总包人扣缴的规定,以及原来对建筑业影响很大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6]177号)文件已不再执行,建设方与总包方均不再是分包方建筑业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分包方应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

此外,新细则删除了对“转包”可以享受差额纳税的优惠。根据新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也就是说,对总包方而言是可以在扣除分包方费用进行差额纳税的,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因为转包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所以新细则同时也删除了对“转包”的相关规定。

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地点规定更清晰

按照新条例规定,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因此,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应注意采取预收账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当天。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59号)中关于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则区分是否为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实行按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实行其他结算等四种方式的规定不再执行。规定比现在要复杂的多,计算也比较繁琐。

3、纳税地点的变化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建筑业纳税人纳税地点做特殊关注,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取消了纳税人承包的跨省工程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

同时,借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6]177号)的规定,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超6个月未申报纳税,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税务机关可补征税款。

4、凭证不符合规定不允许差额纳税

新条例规定,对总包方应取得分包方开具的合法有效凭证才可以差额缴纳营业税,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根据新细则规定,建筑业合法有效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且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的行为属于营业税或者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以该单位或者个人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关于扣除凭证的规定不再执行。

三、施工企业税务管理

(一)把握好合同的签订关

1.能签订建筑安装合同的不要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当施工企业施工任务不足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闲置设备去分包其他企业的施工任务。因此,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当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时按建筑安装税率3%征收,当签订机械租赁合同时按租赁业5%征收(假设其它随征税一样),所以应尽量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2.材料采购合同和运输合同合理结合使用

例如:目前樟树市砂砾石的综合税率是8.6%,公路运输的综合税率是6.65%,如果与材料供应商签订的材料价格包含了运费,材料供应商只能提供砂砾石的发票,按综合税率8.6%完税开票;如果材料供应和公路运输分别签订合同,材料按综合税率是8.6%完税开票,运费按综合税率是6.65%,无形中可以降低供应商材料的价格。

3.建筑安装合同应包含材料价款

尽量不签甲供料合同,甲供料合同不仅施工企业得不到应得的取费,因为施工预算间接费取费标准是按照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甲供料合同中甲方供应材料价值没有记人工程直接费,降低了取费基数,致使按照直接费取费的计划利润、营业税及附加等取费低于预算标准。施工企业不但得不到应得的工程结算价款,还有可能使施工企业多缴纳营业税及附加。营业税法规定: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建设工程项目,无论是包工包料工程还是包工不包料工程,均应按包工包料工程收取的料工费全额为营业额。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

施工企业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市场中的关系,买到物美价廉的材料,节省工程中材料费的支出。

4.签订总分包合同

例:甲工程承包总公司通过竞标,向业主承揽了一项价值2000万元的公路工程,甲公司又将该工程以1800万元分包给乙工程公司施工。甲公司与业主签订了工程总承包合同,同时又与乙公司签订分包工程施工合同。甲公司涉税处理有两种选择:一是双方签订建筑施工合同,即按建筑业征税,则营业税=(2000—1800)×3%=6万元;另一选择是签订承包合同,则应按服务业征税,营业税=(2000-1800)×5%=10万元。显然按方案一可节税4万元(假设其它随征税一样)。

(二)掌握建筑纳税时间,避免提前纳税浪费资金的时问价值。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确认合同收入的同时要计算营业税及附加,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避免提前纳税浪费资金的时间价值,能推迟纳税时间的尽量推迟。

企业所得税采取按年征收、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管办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做偷税处理。而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建造合同准则》,施工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人与费用。据此,企业在前三个季度尽可能地少确认收入,可以延缓支付所得税,从而减少资金压力,节约资金成本。

下载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税网: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三个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涉外税收管理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范文

    关于涉外税收管理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伴随着我国入世,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的流入、技术进步、经济的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兴起等,对目前的涉外税收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积极转......

    人民警察“三个转变”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人民警察“三个转变”心得体会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体现在为民服务上,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从管理职能......

    大学生思想汇报:三个转变

    敬爱的党组织:在这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我参加了我校预备党员的培训。在党课课堂上,老师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对党的知识的的精辟解析,尤其是老师那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

    三个转变(小编推荐)

    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神圣殿堂,是党性锻炼的融炉。参加党校学习,必须以虔诚的心理、虔信的心态,迅速实现从干部到学员的角色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岗位转变,从分散到集中的学......

    如何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

    如何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 X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5%,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玉米、土豆、甜菜、动物毛皮、鲜奶等农产品具有得天独......

    大企业税收管理培训讲议

    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理念及主要工作 一、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背景、意义和方向 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是轮税收征收管理改革的重要探索。 (一)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变化、发展......

    推动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

    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推动大企业税收管理专业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税收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大企业税收管理作为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支撑。......

    胶合板行业税收管理现状及主要涉税风险

    胶合板行业税收管理现状及主要涉税风险 行业税收管理现状 一、收购发票管理难 收购对象难核实,收购价和数量难掌握决定了收购发票管理难。原材料是否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