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税网)
企业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企业购买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必须是医保局和社保局购买吗?在商业保险机构购买的能否在税前扣除?
回复如下:
专家回复:现阶段税法认可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仅指社保局和医保局收缴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财税[2009]27号文件把标准限定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专家分析: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也叫企业年金。是符合强制实施的国家养老金之外的,由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具体说:(1)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和盈利性。而是一项企业福利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重要组城部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养老保障“多支柱”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国家养老金、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一起构成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是企业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企业保障制度,企业或职工承担因实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产生的所有风险;国家或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不直接干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管理和基金运营,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规则,依规监管。(3)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必须依法参加了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必须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必须已建立完善的集体协商机制。
政策依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有关规定:第五十条 纳税人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障以外为雇员投保的补充保险,不得扣除.
第二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人事代理是受企事业单位(个人)的委托,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作为综合代管部门,为其在人事方面提供社会化的管理和服务。人事代理分单位委托人事代理与个人委托人事代理。
(一)人事代理主要服务项目:
1、人事政策咨询
2、人才招聘引进;
3、毕业生转正定级
4、人事关系接转
5、专业技术职务初定与评审申报
6、人事档案管理
7、档案工资调整
8、集体户挂靠
9、各项社会保险代办
10、各类与人事档案相关的证明出具
(二)人事代理手续办理
1、提供材料:
(1)报到证;
(2)与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
(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
2、办理程序
(1)将上述资料交人事代理部审查(以前与其他单位签订协议的,须解除协议;报到证未派遣到我市的,须到当地人事局办理调整或改派手续,即在报到证备注栏注明“同意调整到慈溪就业”并盖章);
(2)查实是否到档;
(3)办理人事代理:
①个人代理:填写《个人委托人事代理申请书》(慈溪人才网上下载);与人才中心签订《个人人事代理合同书》;缴纳个人人事代理费180元/年。
②单位代理:若单位未与人才中心建立人事代理关系,首先由工作单位凭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盖公章)、《单位委托人事代理申请书》1份、《单位人事代理合同书》2份(慈溪人才网上下载)到人事代理部办理开户手续;填写《慈溪市人才中心代理人员登记表》(慈溪人才网上下载),办理代理手续并缴纳单位人事代理费240元/年.人。
(三)人才流动
1、市内流动的人才提供材料:
(1)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未办辞职手续的,须提供人才流动登记表;
(2)与新工作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2、市外流动到市内的引进人才:
(1)提供材料:
①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
②本人的学历、学位、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③本人档案存放主管部门的详细地址;
④已办辞职手续的,须提供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未办辞职手续的,须提供人才流动登记表;
(2)办理程序:
①由调入单位或本人向人事代理部申报材料;
②人才中心审核同意后出具调档函;
③审查档案,符合人才引进条件者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3、市内流动到市外的人才提供材料:
(1)市外就业单位主管部门出具的《调档函》;
(2)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四)社会保险
1、申请条件:已办理人事代理的相关人员。
2、社保项目:事业养老保险(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年龄女性40岁以下,男性45岁以下,须经机关事业社保办审核同意)、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3、缴费基数:上年企业社平工资的60%-300%内(其中事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档案工资或上年事业社平工资确定)。
4、申报材料:
(1)《代理人员社会保险登记表》(慈溪人才网上下载);
(2)1寸彩色照片2张;
(3)身份证复印件1份;
(4)原参加过社会保险的,须提供社会保险中止单。
5、办理程序:
(1)提出申请,将准备好的材料交人事代理部审核;
(2)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五)转正定级
1、办理对象:已办理人事代理且自报到当月起满一年的大中专毕业生。
2、办理程序:
(1)到人事代理部领取《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考核鉴定表》;
(2)填写鉴定表后,由工作单位签署意见;
(3)人事代理部审核申报材料;
(4)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对见习期表现不合格者,根据国家规定可延长见习期半年或一年)。
(六)集体户挂靠
1、挂靠对象:在慈溪市内无合法固定住所,已办理人事代理且工作单位及主管部门无集体户的未婚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对象为来慈溪工作的外地引进人才。(根据慈人[1997]47号文件及《慈溪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口管理办法》规定:慈溪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属单身临时挂靠户口,结婚成家或在本市内有固定合法住房时,须将户口迁出集体户。)
2、提供材料:
(1)应届毕业生: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在办理报到手续时同时提供。根据有关规定,毕业生须在毕业当年12月底前办理好落户手续,否则一律到入学前户口所在地落户);
(2)调动人员:户籍证明(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或有效户口本、身份证、无婚姻记录证明(原户口所在地民政局开具)、居住状况证明。
3、办理程序:
(1)应届毕业生:持户口迁移证、身份证到人事代理部开具《慈溪市人才中心集体户户籍变动联系单》,再到公安局城区户证中心办理落户手续;
(2)调动人员:持户籍证明或有效户口本、身份证、无婚姻记录证明、居住状况证明、户口迁移申请表到人事代理部开具的《慈溪市引进人才落户证明》,再到公安局城区户证中心办理《准迁证》,然后回原籍换《迁移证》,凭《迁移证》到人事代理部开具《慈溪市人才中心集体户户籍变动联系单》,最后到公安局城区户证中心办理落户手续。
(七)未就业人事代理
毕业当年内未落实就业单位,且已被学校派回我市的本市生源毕业生,毕业后可到人才中心办理未就业人事代理。将人事关系及档案转由人才中心管理,在两年择业期内免交人事代理费,两年择业期为毕业当年的9月1日至毕业第三年的8月31日。
1、提供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报到证、空白就业协议书(一式全份)原件。
2、办理程序:
(1)毕业生将材料提交人事代理部;
(2)在查实档案的基础上,毕业生填写《未就业人事代理申请书》;
(3)双方签订《未就业人事代理合同书》。
3、注意事项:
(1)未就业人事代理人员找到工作后,应及时到人才中心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2)两年择业期满后,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未就业人事代理人员应在一个月内到人事代理部办理个人人事代理手续,并缴纳人事代理费或办理终止代理手续。逾期不办视作自动转为个人人事代理。
第三篇:关于2012年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通知
关于2012年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部门、各位参保职工: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病人员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解除职工后顾之忧。经公司研究,为公司参保职工购买英大人寿保险公司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保险期间:自2012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12年12月31日24时至。
2、保险范围:被保险人为2011年12月底以前参加公司医疗保险满一年的参保职工。2011年12月份以后调动人员仍执行原单位标准,由原单位负责理赔。
3、保障项目:参保人员在合法医疗机构(省、市医保定点医院、陕西省电力公司医保定点医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在正规药店(省、市医保定点药店、陕西省电力公司医保定点药店)购买药品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负担的部分),在正规专业体检机构体检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个人负担的部分,英大人寿在其个人给付限额范围内按照实际花费的100%予以支付。
4、保险额度:按参保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不同的年龄段实行不同的额度,具体为:2011年12月31日前满30周岁以下执行5000元标准,31-40周岁5500元标准,41—50周岁6500元标准,51周岁以上7500元标准。
5、有关说明
(1)按照投保公司特别解释,凡标注有“电力刷卡”
类似字样、表明系电力医保卡刷卡支付的发票不在赔付范围内。
(2)在保险期内的购药正规发票每张总金额超过500元的必须提供购药明细清单。发票姓名和身份证姓名必须一致。
(3)按照陕西省电力医疗保险管理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凡由陕西省电力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认的各厂定点医疗机构,我公司均予以认可,我公司参保职工在上述医疗机构中就医、购药均视同在定点医疗机构中就医、购药。
具体事项请参照《2012年陕西省电力公司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服务手册》,手册已发放各部门,请各部门组织学习。
6、第一批收集发票时间为2012年8月23日至9月1日;第二批收集发票时间为2012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交发票时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张(正反两面A4纸)。
人力资源部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补充医疗保险申报工作的各项流程,现特就相关事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参险员工。
第三条 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管理、单据审核和申报、投诉协调、政策解答、存档备查等工作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第四条 每年自补充医疗保险合同签订完毕后一个月内,人力资源部对关联内的申报和理赔要求以书面公告形式予以公开;参险员工应自收到相关书面文件并阅读相关条款后,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如出现对申报要求存在疑问情形,可自收到文件15日内以书面或电话的方式向人力资源部进行咨询。
第五条 参险员工如有怀孕、患特殊病和重大疾病情形的,由本人或本人的直系亲属自确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凭由指定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书、病历和特殊病登记记录表向人力资源部履行书面报备手续。
第六条 申报各类补充医疗保险项目的相关期限,按照如下要求执行:
(一)门(急)诊大额医疗费和I、II类门诊特殊病的申报期限。
1.凡于每年6月30日之前,当年内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的,联网结算部分可于7月25日至31日期间向人力资源部进行申报。
2.上一联网结算部分和医疗费未足社会保险起付线部分,于每年1至2月的25日至月底期间进行申报。
3.上一非联网结算部分,于每年4至5月的25日至月底期间进行申报。
4.如联网结算部分涉及金额较大且经济确有困难的,可进行提前申报,但首次申报金额的下限不得低于2000元,之后每次申报金额的下限不得低于1000元。
(二)住院医疗费和生育医疗费的申报期限。自与指定医院结算完毕后30日内进行申报。
(三)重大疾病的申报期限。自指定医院确诊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第七条 参险员工在办理各类补充医疗保险项目申报和接收手续时,要依照公司的统一要求进行申报和接收,而且必须由本人签字确认。
交接时,双方需履行填报《补充医疗保险审核交接台帐》的书面签字交接手续,在签字的同时还需准确写明交接日期。如在人力资源部进行申报单据初审或保险公司审核后,出现不符合要求做退回补办处理的,同样要履行书面签字交接手续。
第八条 人力资源部负责于收到申报单据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如有不符合制度之情形应做退回补办处理。凡申报单据初审合格的,需于收到申报单据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申报工作。
各部门和收费站的主管经理、站长负责统一向人力资源部交报部属员工的申报凭证,也可委派专职负责员工进行统一申报,但必须报人力资源部进行书面备案。凡属个人独立申报的,人力资源部将不予受理。
第九条 人力资源部应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台帐,及时动态记录参险员工的申报和赔付等情况,以备核查。补充医疗保险台帐应包括参险员工姓名、申报理赔项目、申报单据金额、申报单据数量、申报日期、申报次数、提交日期、理赔金额、理赔日期等内容。
第十条 在补充医疗保险操作过程中,凡有如下情形将对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扣分处理:
(一)未依照制度做好管理台帐相关工作的。其中主要包括未建立管理台帐、未及时记录管理台帐和管理台帐与实际情况不符等情形。
(二)未依照制度履行交接手续的;
(三)无特殊原因造成工作延迟,并因此而遭到投诉的;
(四)公司做出整改要求,但仍未予以整改的;
(五)其他视同情形的。
第十一条 凡出现以下未按制度进行医疗保险申报且严重影响参险员工和公司利益情形的,一经查实则视为严重违纪,公司将取消其参险资格并做解除劳动合同处理:
(一)非参险员工本人进行医治的;
(二)开具与参险员工本人所患病症不相符药品费用的;
(三)其他视同行为的。
第十二条 凡未依照本制度规定进行操作并造成任何负面后果的,公司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同时因此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均由当事人承担。
第十三条 本制度未尽事项和出现重大变更情形的,公司将以其他类型的规范性文件予以调整和补充。
第十四条 本制度于2010年3月1日起执行,自2015年3月31日废止。
第五篇: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探讨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为其职工建立的旨在补充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足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过去,我国的养老保险是单一的国家保险,国家保险虽能够保障退休人员有较好的退休生活,但政府承担了过重的负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将过去单一的国家保险进行分解,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分担:国家承担组织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的责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企业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以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虽然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自愿建立,但由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会不断下降,客观上要求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挥越来越大的补充作用,国家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规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和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分析国际、国内补充养老保险现状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框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一、国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及我国的现状
(一)国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在国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一般称为职业年金计划(occupational pension scheme)。二战以后,职业年金计划得以迅速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年金计划较为普遍,经合组织国家(OECD)有1/3的职工被覆盖在内。在发展中国家,职业年金计划的发展相对缓慢,覆盖面也相对较小,往往只有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行业才有能力建立。
各国职业年金计划虽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职业年金计划往往是自愿性的;(2)缴费由雇主、雇员共同承担;(3)积累基金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运营;(4)缴费和基金运营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对国家养老保险进行改革成为国际性趋势。一些原先实行单一的国家养老保险的国家,为了减轻政府负担,开始或正在考虑缩减国家养老保险的责任,建立包括职业年金计划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一些已经实行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国家,也开始或正在考虑缩减国家养老保险的比重,增加其他形式养老保险(包括职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储蓄计划)的分量。
(二)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企业试行。1995年,原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行了初步的政策规范。截止1999年底,参加由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有173万职工,相当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502万)的1.4%。此外,还存在少数行业和大型企业单独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太小,还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
我国目前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1)采用个人账户积累模式。(2)一般情况下,只有企业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3)缴费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自有基金、奖励与福利基金,基本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4)积累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不能进行市场化投资。(5)企业自愿建立,国家不强制。[!--empirenews.page--] 我国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近几年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影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不明确、不到位:(1)性质未定。补充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它应该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还是由商业性机构经办?是国家强制性的还是企业自愿性的?目前对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不同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2)缺乏优惠政策的激励。补充养老保险缴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和奖励福利基金,国家还没有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3)基金投资受限。出于对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担心,政府还不允许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基金的保值增值难以实现,从而使得补充养老保险缺乏对企业和职工的吸引力。二是近几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制度转换过程中,以及整个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状况欠佳,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尚且困难,自然无力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三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居高不下(全国平均替代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补充养老保险缺乏发展空间。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性质的确定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的补充养老保险是自愿性的。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不宜实行强制性补充养老保险,应给予企业自愿选择的权力。不过,由于经济状况较好的企业往往更愿意通过发放奖金和其他形式的短期福利来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愿建立属于长期福利的补充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逐步下降(从目前的80%下降到60%)又需要其他形式的养老保险来补充,因此,国家需要对企业是否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监督,促使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既然企业有权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也应该有权选择由谁来管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我们认为,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不宜由政府的社会保险机构来管理。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责任和负担;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基金的效率一般不如市场。因此,政府应从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退出来,让企业自主选择多样化、专业性的机构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政府的责任主要是政策规范和监督。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既不同于社会保险(不强制),也不同于商业保险(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政府施加相对较强的约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险形式。我们不应该为非此即彼的归类而过多地争论,而应着眼于对这种特殊的养老保险进行有别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政策规范。
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水平的确定。
各国政府通常制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同时,政府也对享受优惠政策的补充养老保险水平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推动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同时限制补充养老保险的水平,以避免企业借此逃避国家的税收。[!--empirenews.page--] 整个养老保障的目标是保障退休者能够维持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养老金替代率达到80%左右即可保障退休者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为60%,因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应限定为20%以内。据专家测算,假定工资增长率等于投资回报率,要达到20%的替代率,所需要的缴费率为5%~8%.因此,可以将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水平确定为:缴费率上限为5%~8%,养老金替代率上限为20%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在80%以上。由于地区间不平衡,一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在80%以下(有的甚至接近60%),尚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空间,补充养老保险的水平应根据当地实际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来确定(80%—实际替代率=补充养老金替代率);对于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高于80%的地区,基本上没有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空间,这些地区首先要做的是降低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而不是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二)补充养老保险的管理形式。
在国外,补充养老保险的具体管理形式虽多种多样,但比较普遍的是独立的养老金基金会。养老金基金会由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或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联合组建,基金会的管理是独立的,与[1][2][3]下一页 发起的企业完全分开。基金会的独立性能够避免发起企业对养老基金的管理运作进行干预;多个企业或一个行业、一个地区联合组建又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这两个优点是养老金基金会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我国不妨考虑建立独立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承担管理补充养老保险的职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基金会的层次:规模较大、资金管理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企业集团可以单独建立补充养老金基金会,但基金会及其基金的管理都要与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性资金的管理分离开来;内部差异比较小、相互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可以考虑由行业工会发起建立统一的行业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可以由地方工会组织地区性补充养老金基金会;而那些规模小、承担风险能力弱的企业可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通过工会)建立跨企业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多样化的管理层次既维护了企业的自愿选择权,也便于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企业的实际情况。目前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的补充养老保险应该尽快分离出来,交给企业选择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来管理。
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应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由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委托具有基金投资经验的机构,如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公司等。政府要对受委托的投资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并制定有关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规则;补充养老金基金会则行使委托者的权利,对受委托的投资机构进行监督。
(三)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
补充养老保险没有政府财政兜底,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因此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至关重要,既要提高投资效率,又要保证基金安全。目前,按有关政策规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不能进行市场化投资,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比较强调基金安全而不太注重效率。在国外,补充养老保险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是吸引职工积极参加的重要因素。不讲求效率,补充养老保险就没有生命力。因此,首先应该将补充养老保险从社会保险机构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来管理,基金投资运营再委托给专业性的投资机构来承担,实行市场化管理;其次,逐步放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准予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限度内进入资本市场。近几年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很快,投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中的投资工具也不断增加,应该说我国已经初步具备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当然,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政府一方面要采用先试点、后逐步推进的办法,尽量减少养老基金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具有的风险;另一方面,政府要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适用于我国的各类金融工具的投资比例,并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empirenews.page--]
(四)补充养老保险的筹资和待遇支付。
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为其职工建立的,企业必须缴费。不过,应该鼓励职工参与缴费。美国的401K计划(职业年金计划的一种形式)规定,只有雇员缴费,雇主才须按一定比例配合缴费。这种配合机制促进了401K计划在美国的迅速发展。在目前企业不愿意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情况下,通过雇员缴费促使企业配合缴费也是推动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重要手段。至于政府,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之外,不承担缴费责任,也不承担弥补补充养老保险财务赤字的责任。
目前,我国的补充养老保险全部实行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模式,待遇采用缴费确定型支付方式,即根据职工的工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企业缴费分解到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中,养老金待遇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来确定。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就企业方面来说,企业不承担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企业无需向职工承诺将来退休时有确定的养老金待遇;就职工个人来说,采用个人账户方式,便于职工流动时将其养老金权利随同转移。个人账户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个人账户完全的可转移性使得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留住职工的作用大为降低,不利于调动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风险由职工承担,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投资的成败,将会导致职工补充养老金待遇的不确定。权衡利弊,目前的这种个人账户模式应该坚持,个人账户应成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主导模式,其缺点也要通过政策规范和加强管理来加以控制和缩小。当然,根据补充养老保险的自愿性原财和多样化特征,也应该允许企业建立完全企业出资、待遇确定型的补充养老保险,允许一些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这种待遇稳定的补充养老保险。在国外,大型企业往往通过建立待遇确定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职工稳定的福利,借此鼓励职工长期留在企业。
(五)补充养老保险的转移。
在国外,职工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年限,才能获得完全的补充养老金权利,其补充养老保险才能随同职工的流动全部转移;达不到规定的工作年限,则不能转移或只能部分转移。限制职工补充养老金权利获得和转移间接地表明:补充养老保险既具有职工“延迟收入”(推迟到退休时才能支付的收入)的特性,也具有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企业福利”的特性。这种延迟收入和企业福利的双重特性决定了职工的补充养老金权利是不完全的。不过,获得养老金权利的工作年限要求限制了职工的流动,这又与各国保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策产生矛盾。部分国家已经采取措施,逐步缩短工作年限要求。如加拿大准备将工作年限由10年缩短为2年;荷兰已将工作年限由1972年前的5年缩短为1年;美国也将工作年限由10年缩短为5年。就我国来说,目前,为了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可规定相对较长的工作年限(如4~5年)要求,更多地体现其企业福利的特性;在将来,随着补充养老保险较为普遍地建立,再逐步将工作年限要求降至1~2年(即职工工作满1~2年,就可以完全转移其补充养老金权利),更多地体现其职工延迟收入的特性。另外,在职工未达到规定的工作年限就发生流动时,应该规定职工可以部分享受补充养老金权利。[!--empirenews.page--]
(六)税收优惠政策。
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有些国家的自愿性补充养老保险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如英国、美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只能来自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奖励福利基金,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不过,在少数地区,地方政府则作出了相对灵活的规定。如福建省规定,补充养老保险费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5%的部分可以列入成本;江苏、湖北、广东等地也作出了将部分补充养老保险缴费税前列支的规定。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尽快作出全国性规定:最高允许5%~8%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缴费享受免税优惠政策,各地根据现有的基本养老金水平来确定具体的补充养老保险的免税费率;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收益同样享受免税待遇。至于发放的补充养老金,则应计入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基数。
(七)补充养老保险的监控。
为了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行有力的监控。我国可参照英国的做法,在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成立国家补充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成员由企业代表、工会代表、有关专家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代表等共同组成,办公室可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具体承担政府对补充养老保险的监督职能。国家补充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确定为: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案进行认定;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对企业补充养老上一页[1][2][3]下一页 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监控;对各地有关补充养老保险的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接受有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投诉,并对违反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事件进行调查、纠正和处罚。在政府的监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应成立由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联合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所参加的补充养老金基金会进行直接监督,维护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保护自身利益。
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将逐步降到60%。而国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普遍在40%左右。尽管待遇水平相对较低,在普遍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许多国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养老保险财务赤字和制度危机。缩减国家养老保险的水平,加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作用,成为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共识。因此,长远来看,有着相同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我国,也要对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缩减基本养老保险的水平,赋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更大的责任。为此,建议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分三步走:
1.依据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建立相对应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依据统一制度后的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水平,初步建立与之相配合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可称“小补充保险”),并实行市场化管理。补充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为5%~8%以内,其补充养老金替代率达到20%以内。[!--empirenews.page--] 2.在调整基本养老保险结构(30%的基础养老金+8%的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趋于稳定和成熟的时候(投资回报率较高,能够提供较好的保障水平),建立退出机制,允许职工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退出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
3.正式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离出来,与目前的“小补充保险”合并,建立大补充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保证30%左右的基本养老金;而扩大后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将提供50%左右待遇水平。届时可以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职业养老保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走向成熟,运用市场机制来管理和运营职业养老保险基金,完全可以保障职业养老保险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确保职工有一个舒适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