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与边缘”材料作文导写
“中心和边缘”材料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4年8月南海区高三摸底考试)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解析】
1、找关键词句法。
第一段关键句“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陈述中心的优势,同时也指出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现象)
第二段关键句“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陈述边缘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不沉沦则边缘亦中心的道理。(现象)
两段文字中最关键的词“中心”和“边缘”。中心和边缘主要是地域和位置上的,也可以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地域上的“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思想上的“主流”与“非主流”,职场上的“热门行业”与“冷门行业”。从深层含义上看由中心和边缘联系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可以。围绕“中心/边缘”来谈“各自优势”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属于符合题意。
2、提炼本质、多角度立意。可以从第一段文字中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段文字中选择角度,还可以综合两段文字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第一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①向往中心,因为中心带来便利、机会和认同。②中心虽好,可不要迷失其中。③努力进入中心,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的体现。
第二段文字可参考的角度:①喜欢边缘的地方,因为简单质朴。②安守边缘,只要不沉沦,边缘即中心。③逃离中心,到边缘寻找别样的风景。④安守边缘,这是淡泊的价值观的体现。
综合两段材料可参考的角度:①无论中心还是边缘,都不要迷失自我;②不在中心迷失,也不在边缘沉沦。
【作文评分细则】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中心”“边缘”,但正文内容与关键词若即若离,与“中心”“边缘”无关,在30—35之间评分。如果文章东拉西扯,虽然围绕关键词写作,但没有明确的中心。或偏题题意的篇幅不长,36—39之间评分。
偏离题意:(1)全文没有出现关键词;(2)偶尔点到关键词,但大部分内容与主题无关;(3)用其他词语替换关键词,例把“边缘”替换为“平凡”“质朴”“淡泊”,把“中心”替换为“繁华”“喧嚣”“集中”等;(4)对“中心”“边缘”的概念含义理解不准确,例把“梦想”“信念”当做“中心”……以上情况视严重程度分别在25—30分和20—25分之间评分。只要写够了800字,就不要在20分以下评分。
【考场作文赏析】
1号文: 中心与边缘
一朵花,盛开在众人注目之下,受尽赞誉;一朵花,盛开在孤寂无人的山谷之中,亦要坚守自我。身在中心,心可在边缘;身在边缘,亦要心在中心。(类比、对比开头法。用花类比、对比,提出中心论点)
身在中心,心却沉沦,最终走进了边缘。身处中心,我们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赞美,在众多荣誉光环之下,不思进取,迷失自我,最终一切成就化为乌有,被束缚在边缘。今日柯震东和房祖名因吸毒被逮捕,房祖名更可能因“藏毒”而坐牢;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因轮奸她人而 受到法律的制裁;复旦大学宿舍的凶手案至今令人惊惴未定……他们,或受到粉丝的崇拜,或获得众多比赛的名次。他们,生活在中心之中,是“天之骄子”,但又有何用呢?“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迷失而放纵自我,就要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反面举例分论点1“身在中心,心却沉沦,最终走进了边缘”)
身在边缘,心在中心,最终笑傲人生。位于边缘,有不甘,有嫉妒,但更要坚守自我,化蛹为蝶。奈良美智,向世界背过身去,最终成为日本一流的绘画大师;门罗,生活在加拿大的边远小镇,坚持勤勉写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文学上的至高荣誉。她们,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傲人的天赋,她们,生活在边缘,心却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她们就像雄鹰展翅一样,承受着边缘的痛苦,但坚持,边缘的质朴与真实就像强心剂一样,使人获益良多。(正面举例分论点1“身在边缘,心在中心,最终笑傲人生。”)
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浮躁、成功学大肆其行之下,多数人追求中心,不顾一切追求别人的关注与赞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身处边缘,享受边缘的别样与质朴。就像越来越多的“城市化”,乡村变成城市,乡村的宁静被喧嚣的机器声打破,于是,乡村成了中心,成了城市,但乡村的淳朴、质朴却不复存在。如果乡村在城市化过程中,不盲目追求社会效益,维护自身的风土人情,合理开发与利用,那么,边缘的乡村才能成为繁华永久的城市。(联系实际分析)
我们追求中心,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你是一棵树,是树就要长成参天大树,但不要规避生活的荆棘,不要随着身份地位的转变,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良知与纯真的心。身处边缘,亦需心怀大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亦能获得中心的人们的青睐。(辩证分析“怎么办”)
边缘与中心,看似对立,实质相同。无论如何,亦要坚持自我,不被虚伪的现实所迷惑,在自己的心间种下质朴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让自我登上自己心中的巅峰!(紧扣关键词、中心,总结全文)
【简评】本文立意深刻,“中心”和“边缘”的选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可贵之处,是对“中心”和“边缘”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身在中心,心却沉沦,最终迷失自我;身在边缘,心怀大志,心向中心,最终登上巅峰。体现了作者很强的理性思辨能力。所选材料贴近现实,典型新颖,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哲思。评分:一类文 23+23+10=56
2号文 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海子曾这么说过:“在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我自己。”而今,我却说:“在人人都像挤往中心的时代里,我只想在边缘。”这是一个人人都想当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想挤向中心获得一席之地。其实,边缘也可以是中心,在边缘的我们,也可以当自己的中心。(引用开头法)
边缘,是一个能让人静心思考,厚积而薄发的地方。(分论点1,正面)在边缘里,没有英雄的扎堆,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更没有尔虞我诈的计谋;只是有质朴,只是有宁静,只是有不加装点的真善美。
难道不是吗?(反问句过渡)是否记起了《后会无期》中的三个主角?在剧中,这三人便是生活在边缘,他们是平凡的,甚至还调侃道:“从小就听过很多大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我却不这么认为。江河和浩汉虽是平凡,活在边缘,根本与成功挂不上钩,但是他们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在汽车上完成了横跨中国大陆的旅程。他们虽活在边缘,但在这一旅程中他们不正是中国大陆的中心吗?《后会无期》正是在公路上向我们诠释了边缘也可以很中心这一道理。我们虽在边缘,却仍是自己的中心。(正面举例,论证分论点1)
近年来,大量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也验证了啊!这帮年轻人在边缘上进行创业,开辟市场,更好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实现自身价值,渐渐地成为行业的中心。数年后,他们必定自豪地说:“边缘也可以很中心!”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土豪炫富,屌丝自嘲,但更多的是生活 在土豪之下、屌丝之上的边缘人物。他们有真本色,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奋斗,厚积而薄发,成为行业的精英,时代的重要支点。他们正是向人们诠释边缘也可以很中心,做自己的中心这一道理。(联系实际,论证分论点1)
相反地,城市是令人向往的,中心拥有更多机会和认同。但中心的喧嚣往往让人容易迷失自我。(分论点1,反面)
正如王菲曾说:“我们要恍惚地面对世界,笔直地面对自己。不要在乎金钱和名利,那让人深度虚伪的东西。”这不正道出了在中心地带,名利和金钱极易让人迷失自我吗?当自我迷失以后,活在中心有意义吗?生命有意义吗?
请我们不要畏惧边缘,边缘也可以很中心,做自己的中心吧!(结尾。格式:请我们不要……要……)
【简评】本文提出“边缘也可以是中心”的观点,强调处在边缘的人要有发奋图强、并使自己成为中心的进取精神。立意深刻,角度独到。引用适当,对比鲜明,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如果再引入一些典型事例,则更有说服力。一类文,21+21+9=51分。
阅读下面考场作文,找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扣题句子,评分及分析。
3号文 边缘也是中心
狂啸的柱体状的龙卷风的风眼袭过的地方必定满目疮痍,而风柱的边缘处则损失较轻;急速的漩涡中心必卷走所有的东西,而它的边缘处最易恢复平静;苍穹中最亮的星不一定是中心那一颗,而边缘处有可能出现更亮的一颗。这无不告诉我们,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作为一个边缘人,有中心里的人看不见的东西。
他,李安,在美国人眼里他是华人,是边缘人;在中国大陆人眼里,他是台湾同胞,是边缘人;在台湾同胞眼里,他是福建人,是边缘人。他是边缘人,曾经一度被中心的人、主流的人排斥,正是因为不甘沦为平庸的边缘人,他用自己的的看法把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融合,大胆创新,看到了中国大多数导演、大多数中心人看不到的创意,最终凭一部电影一举成名,获得奥斯卡大奖。
处于边缘不可怕,不可悲,只要不让自己沉沦在普通边缘人中,终究能让边缘成为中心。做一部边缘的纪录片,让中心的人唤回对边缘的情感。
《舌尖上的中国》,正如其导演所说:“只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罢了。”那它为什么这么红?因为其中除了视觉盛宴、味觉盛宴,还有情感的的盛宴。它拍摄的不是中心城市,而是城市边缘的楼房、人文故事。我们看到了朴素雅致的吊脚楼,看到了最原始的渔船,看到了北京的四合院。我们看到的不是中心的美食,而是乡间50元以下的小吃,肉夹馍、绿豆饼等,更重要的是那淳朴的乡风、质朴的人们,安静的生活让人唤起对家乡、对远离喧嚣的边缘生活的想念,以及对沦陷的边缘的寻找和挽回。
因为不想边缘的一切沦陷在工业之间的浪潮中,这些边缘的一切让人重新拾起,逐渐变成中心,也让《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中心。
处于边缘人,住在边缘地,不要紧,要紧的的是那颗心。
张默、房祖名这些出身就含金钥匙的人,是中心人,而吸毒、贩毒等事让他们从中心跌到边缘,相比之下许多山区的的小孩,秉着积极向上的心不随大流沦陷,积极把自己从边缘人变成中心人。论圣贤之士,陶渊明回到边缘地区,反而过得自由自在,快然自足而大作经典。如此看来,边缘也可是中心,而中心也可是边缘。
只要你守住本心,不让心随大流沉沦,拼搏进取,一样可以让边缘成为中心。边缘只是地域的界限划分,我相信,只要你把你的心当是中心,你便是中心。
简评:文章开篇运用类比法摆观点“边缘也可以是中心”,(类比法开头:类比——提观 点“边缘也可以是中心”)符合题意。文章主体紧扣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展开,(请画出三个分论点)结构清晰,内容较为充实,且不乏见解闪光点,如“作为一个边缘人,有中心里的人看不见的东西”、“处于边缘人,住在边缘地,不要紧,要紧的的是那颗心”、“边缘只是地域的界限划分”等,并且在论证中援引了李安、《舌尖上的中国》、李默、房祖名、陶渊明等古今素材,材料较为恰当和丰富。文章语言简练流畅,用语有力到位。
不足之处:首先,第一处分论点,提出分论点——举例,也能紧扣关键词,但缺少举例后的分析;第二处分论点(“做一部边缘的纪录片,让中心的人唤回对边缘的情感”)的设置更像是一个素材的分析句,与其他两处不匹配;其次,叙多于议(如第二则素材),有罗列堆砌素材之嫌,而分析论证的力度则不够;最后,个别地方语句欠打磨(如倒数第5段),最后一句回扣中心不当。评分:一类文19+21+8=48分。
4号文 心在的地方便是中心
中心是繁华美丽的地方,虽然带给人们许多便利,但也容易让人迷失。边缘地带虽荒凉,但却能让人宁静,让人有所收获。所以说,只要有心在的地方,边缘也可以是人们的中心。
生活本就是活给自己看得,只要用心活,世界就是以我们为中心的。许多人都说人生是一场戏,但其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观众来看我们的表演。但许多人不明这个道理,努力地想往人堆中扎,想要站在最耀眼的位置,想别人都关注自己。于是乎,他们带上面具,粉墨登场,歪曲自己的本心只为博得一丝关注,但他们又何曾明白,别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过来,又何来闲情来关注你呢?即使是当红明星,除了狗仔队,又有谁对其私生活感兴趣呢?充其量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像凤姐、郭美美之流,如此不惜成本来搏出名,得到的东西就抵得上所付出的代价吗?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世俗眼中美好的东西而抛弃本心的话,那么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再多的关注也抵不过心中的空虚,再多的钱也擦不干面具下的眼泪。这样的人只会迷失在欲望之中,即使处在世界的中心,他也只是一个边缘人。
依从本心,顺从自己意志而活的人才会活得精彩。只有那些纯粹地以自身意志活着,那些宁愿受伤也不扭曲本心的人,他们的灵魂发出光芒,吸引着周围的人,所有的人都会被他纯粹的心所吸引,不知不觉间他们就会成为人们中心。就像自古以来的那些伟人,什么屈原,陶渊明、辛弃疾等这些人,他们的光芒依然照耀现在的人们。他们虽然都被世俗所压迫,但他们的灵魂并没有弯曲,确确实实地从头到脚笔直地立着。也正是这颗本心吸引无数后人的追随。所以,我们即使身在边缘,只要我们不失去我们的追求和本心,我们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本心作为灵魂深处的本质,必应被人们所抛弃,不应被人们所抛弃,即使子世不合,也要笔直地活下去。保有本心,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简评】三类文。评分:14+15+4=33分
从审题来看,文章开头抓住了关键词“中心和边缘”,问题在于:论述过程中,作者论述的重心转移了,将“依从本心”作为文章论述的重点,属于偏题作文。且个别句子也欠通顺。
6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广场】
1、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孙慧敏)
人们似乎生来就对“中心”有一种热切的渴望,握功名利禄在手,顾六合八荒在旁,似乎一切都为自己而存在。于是心窃喜,便有得意忘形者;于是心迷失,便有落魄边缘者。人们追寻着“衮衮繁华地”,却终究不堪一场“西风吹客衣”。
其实,边城亦有质朴的魅力无限,亦有淡雅的韵味悠长,我们又何必执念于中心那种“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荣耀感,而忽视了边城这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呢?其实,但使心无恙,身居四方皆是一样;若是不沉沦,边城荒漠亦不凄凉。
是的,我们的生活会流溢着怎样的华彩,我们的生命会承担起怎样的重量,这一切其实无关乎较他人地位的高低,或是与中心距离的远近,而只在于心,在于行。中心虽好,若是不忍拥塞,不堪倾轧,有过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逼迫,受过太多心灵无可治愈之痛的困扰,便也失去了我们为之苦苦追寻、赴汤蹈火的意义。天下之大,心灵何处不可为家?边城虽寂,却也宁静美丽,恬淡安然。若说无所适从,也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心灵自由驰骋,让梦想努力扎根。不必逞言什么雄心大志,先在远离繁华的边城中历练一番便好。抱负施展得开,心志奋发得起,才真正算得上无所畏惧。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活在京城到儋州的巨大落差里,像苏轼一样酿一回酒,访几家客,笑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命运既然已为我们选择了“边城”的落点,我们便应努力持心如水,方得清明如初,淡然自始。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应对宁古塔中的清苦时光,像杨瑄一样结四方友,伴万里身,静言“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但自己既然已经置身“边城”的环境里,便应尽力护心无恙,方能破除凄凉,斩断邪妄。
很多时候,不是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会沉沦于什么;不是人生因命运而突变,而是命运因心态而改观。恰如,边城不一定是生命历程的终点,它也可以成为我们一段梦、一颗心的归宿。因为,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
若心无恙,我们便可静静地融入边城那片寂静的月色,忘却繁华与功名,而不为孤独所困;若心安康,我们更可以主动地活成边城一株窈窕的垂柳,安享美景与流年,而不被时势所迫。在这个人心指向浮华,人潮涌向中心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听从日本词人阿久悠先生的劝告,“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在慢下来的日子里,在静下来的边城里,找寻失落的美好,拥抱美丽的生命。
心若软弱,纵铁甲难护;心若向阳,消冰雪万丈;心若无恙,又何惧流光飞逝、流年匆忙?我自在边城中淡然,笑说,不凄凉。
2、心安即是归处(王奕儿)
中心和边缘,向来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的。位于中心的人,养尊处优,享受着其独有的便利、机会和认同;而边缘也拥有着让人平静的力量,它的质朴和别样同样是世人追逐的对象。但其实,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可以是升华自己的地方——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可以是你的归处。
初入社会者,大多会在中心与边缘的选择上踌躇不定。殊不知,中心既可以是繁荣的中心,也可以是沉沦的中心;同理,边缘既可以是瑟索的边缘,也可以是静心的边缘。其实,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可以成就一番精彩的人生。可怕就怕在你身处中心,却又贪恋着边缘的清穆;或是选择了边缘,又流连着中心的繁华。须知,中心也好,边缘也罢,外界的喧嚣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安放好自己的心,于心安处细品人生。
正如卡耐基所言:“你快乐还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无关,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的确,在你内心的强大力量面前,那些身外之物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苏子瞻,岭南不好又怎样?竹杖芒鞋又如何?他照样能把生命洒脱成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像曼德拉,罗本岛上的锌皮屋束缚不住他内心的光辉,所以即使身陷囹圄二十七载亦能再度升起„„所以,即使身处世界的边缘,凭借一颗光明的心,你依旧可以创造出生命的中心。
可反观当下,人们不是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双眼从而向着中心蜂拥而去,就是厌倦了忙碌的生活打着归隐的旗号去边缘消磨无聊的时光。而这些人,因为内心不安宁,所以永远无法拥有平静。于是,用不了多久,中心的人拖着疲劳的身体坐上了通往边缘的列车;而边缘的人打着哈欠大呼无聊,又走上了回到中心的路——人们荒诞地循环着之前的人生、大把的青春消耗在犹豫不决的路上,内心却依旧没有依托,这样的人永远也找不到生命的归宿。
海子在《西藏》中写道:“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诗人语言玄妙,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心的力量。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只要内心安宁,那里就是你最好的栖居地。繁华与否,清净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心若安,再平淡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再忙碌的时光也变得细水长流,心若是不安,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心安即是归处,心安即是吾乡。
3、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李鑫)
中心令人向往,机会,便利,资源,无一不闪着诱人的光泽,吸引着人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边缘使人平静,质朴,别样,洒脱的生活别有一番精彩。中心与边缘在地域上的分化鲜明而真实地存在,我们的人生也就自然无法绕开这一选择——是跻身中心还是安居边缘?
在“熙熙皆为利来,嚷嚷皆为利往”的社会,价值观念物化,精神世界外化的现代人更趋向于物质丰盈的中心。其实,追求中心本无错,但若沉溺中心,对梦想的追求就往往偏执成过分依赖资源或极力拉拢人脉的无谓挣扎。当人们习惯于通过身居中心而获得与众人同行的安全感以及虚无的自我认同时,中心的机遇便很难为失去初心的人们所利用把握。相反,中心的繁华,却极易让人迷失。多少人忘记了“堂皇转眼凋零,嚣腾是短命的别名”的忠告,沉湎于追名逐利的激烈竞争中,在飞逝的岁月中遗失了梦想,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中心浮夸风气的熏染下,将物欲的满足看做最大需求,因精神的匮乏难以获得最纯净的精神满足,难以享受最简单的幸福。
因此,我认为,相比于极易导致内心贫瘠的中心,能为精神提供富足养料与自由空间的边缘更应成为人们的选择。我也更赞同陶渊明诗中所写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正如寂静山谷中,鲜花得以开得繁盛,流水依旧自在从容一般,拥有极大创造力的人又何尝不能于静寂的边缘获得自我生命价值的最大展现?山“空”如何?只要信念不空,一分一秒的努力与沉潜也会让人生充实而丰满;处于边缘又如何?只要初心未变,一点一滴的沉静与积淀也会成就心灵的丰盈与繁盛。
但这样一份对边缘的追求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刻意接近地理位置的边缘,而是说我们应该真正做到“心外无界”,如渡边和子所说“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如苏武一般,被放逐北海,仍持节牧羊,让汉朝的民族精神以此为中心升华;如沈从文一般,在万亩荷塘边,潜心学术研究,为中国服装史一笔笔填补空白;如梭罗一般,居于瓦尔登湖畔,在逃离主流世界的湖光山色中成为自己内心的主宰。
《哈姆雷特》中有台词这样说到——“即使使我置身于果壳之中,我也是无限世界的主宰者”。是啊,我们本就不应该过分依赖外界的环境与地界的远近,我们真正需要的,便是坚定初心,做自己生活的中心,由此,无论外界人多人少,繁华亦或是荒凉,我们都可以让生命之花开得自在与繁盛。
4、心系中心,不畏边缘(刘加彬)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5、花开边缘,不曾凄凉(穆彤)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的确,边缘之处人烟荒芜,冷烟寒月,怎奈,唯其寂静,得其深远,唯其清冷,得其安然。或许是未曾跻身,反思时才会想的更加清楚;或许是一直远离,回望时才会看得更加真切。
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身处何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边缘之地,鲜花自然开放,边缘之地,不曾寂寞凄凉。待明日,我心自定,问天下谁人不识君?
6、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刘汉卿)
这是一个争当英雄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挤到社会的舞台中心。的确,中心意味着机遇、关注、成功,它的确非常美好。然而,就在挤向中心的过程中,多少人迷失在人流中,成了永远的边缘。其实边缘未必不是一个新的中心,只要我们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只要我们安心于脚下,我们就在中心。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阿久悠如是说。如果我们身处边缘,那么正如阿久悠这句话,不必强求自己向中心进发,而是要心在中心,不沉沦,不放弃。梭罗,生活在瓦尔登湖畔,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写出了《瓦尔登湖》。门罗,生活在加拿大的边远小镇,坚持勤勉写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文学上的至高荣誉。高更,生活在塔希提岛上脱去了文明的衣服,独身一人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的自然之中,画出了传世名作。他们,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傲人的天赋,生活在边缘,心却向往广阔的天空,承受着边缘的痛苦,却也在这里坚持内心的选择,于是他们成为了中心。
“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华兹华斯如是说。我们的心决定我们是不是中心,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决定我们会成为什么。然而,在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正像追逐影子的人,一开始都充满希望,最后只不过选错了方向。大多数人艰难地奔向中心,却永远也不能到 达,他们抱怨自己没有富庶的家境,没有过硬的人脉,没有成才的环境。而他们在抱怨时,身在农村的俞敏洪,早已立下了考去北大的决心;刚刚成人的马云,早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志向。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他们在边缘,并不沉沦,而是用心拥抱世界,默默努力,最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中心。
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中心是极容易迷失的,因为身处中心往往看不清自己,他们丧失了在中心的那颗心,而身处边缘却能时时认清自己。设想如果在中心迷失,那么挤进中心的意义又在哪里?只要不沉沦,我们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
第二篇:材料作文“分享”导写与例文
材料作文“分享”导写与例文
dingyunfeng 作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商人对这种名贵花卉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竟连一粒种子也不肯给。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第一年春天,他的花开得很漂亮。第二年,花朵变小,还有一点杂色。到了第三年,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他请教植物学家,原来这种名贵名花染上了隔壁邻居家花圃里其他品种的花粉。植物学家告诉他:要想使此花不失本色,就得让邻居花圃里也种上这种花。商人照着做了,结果周围成了这种花的海洋,并且花朵硕大、色彩纯正,株株雍容华贵。商人和邻居全都发了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文题材料本身是一个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故事,要全面把握材料,没有什么关键句可抓,这就需要从中提炼。可以先从中找到叙述的对象──花、人、环境,其中“人”是关键性因素。再结合由果溯因法──“果”是商人和邻居都获得了成功,那么“因”呢?是商人给了邻居花种改变了自己花圃周围的环境。那么商人这种行为是什么?是分享,是合作。合作赢得了成功,分享得到了共赢。
注意不要浅尝辄止或纠缠于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去大谈什么环境与成功、慷慨与自私„„更不要无中生有谈什么宽容、索取与回报、做对手的朋友„„也不要刻意求新以致拟出“狼狈为奸有点好”这样另类的标题来。
只要向纵深掘进,就会发现“分享”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就可以发现许多立意构思的方向:
一、从分享的主体入手。人际关系本来就是一种互动关系: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郑板桥曾经说过:“为人处,即是为己处。”《红灯记》中有一句台词:“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分享。分享需要有豁达的心胸,坦诚的态度,有时还需要一点策略;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沿着这个角度立意,会写出极为深刻的文章。
二、从分享的客体入手。可以定位于敞开心扉,分享他人的生活和思想、痛苦和欢乐、经验和教训,这里的“别人”还可进一步拓宽,可以是集体之间、国家之间,甚至是大自然、历史„„人与人之间可以有“共享”的地方,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可以有“共享”之处。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地球原本就是一个“村子”
三、从横向入手,扣住“分享的范围”展开。从物质层面看,可以定位为“分享既帮助了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了愉悦;失去了一些,得到了更多”。事例很多,比如比尔"盖茨做大量的捐赠、瑞星公司免费让人试用杀毒软件„„从精神层面看,精神上的分享不会使你损失什么,却能收获很多: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有了分享,我们这个世界才充满温情和美好。
四、从纵向入手,扣住“分享的意义”展开。从历史角度看,人类能够分享、善于分享,才脱离了野蛮与蒙眜,走上了科学与文明的时代。从当今社会的形势来看,人类早已步入信息时代,资源的共享已成为一种必须。有了分享才有了今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奔月航天器里吟唱的是合作的歌,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书写的更是共享的诗。
其实,以上四个方面的每一方面又都包含好几个角度。有这么多角度供你选择,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应该不在话下了。
[参考题目]
1.分享的快乐
2.分享是一株幸福的花
3.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切一半苹果给别人
5.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
6.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7.分享成就高贵
8.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佳作示范]
学会分享,让世界微笑
花草商人对自己的名贵花卉爱护有加,连一粒种子都不愿给亲朋好友。然而,种下的花却开得一年不如一年漂亮,甚至花朵变小,花色也差了。后来,他听从植物学家的指导,给了邻居花种,让他们也种上了这种花,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这不正是道出了学会分享的重要吗?
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会更加亲密友好。在幼儿园,我们会看到几个孩子共享一块蛋糕,共玩一个玩具,他们脸上无不洋溢着欢乐;在学校开学初期,我们常会看到几个同学共享从家里拿来的特产,他们时而说上几句,时而相视一笑,友谊的花朵开得绚烂芬芳。分享,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学会分享,大家可以携手共进。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说:“在竞争中,取胜的方法不是以任何手段挤垮对手,而是以合作、共赢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懂得分享,海尔集团才由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逐渐成长为世界顶尖的大集团公司乃至全球最强的企业之一。
学会分享,人类方能共同进步。居里夫人因长期研究放射性元素而遭受到各种病痛,但她仍毅然决定将提炼出的放射性元素──镭的所有有关资料公之于众。她说:“它应属于全人类。”当时已经有许多商家在准备等她申请专利权后,就高价买断她的研究成果,以便大发其财,可她却将其无偿地向世界公开。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在居里夫人开创的领域继续阔步前进。居里夫人的分享,让人类共同进步,世界怎能不为此微笑呢?
学会分享,一瓶香水可以让处处飘香;学会分享,一份快乐可以化作无数份快乐;学会分享,“一”可以化作“无数”。
人不是独自存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学会分享吧!付出的同时,我们也会收获很多,世界也会为我们微笑!
第三篇:“乌鸦与孔雀”材料作文导写
“乌鸦与孔雀”材料作文导写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个国家没有鸟类生活过,人们也不知道鸟是什么样的。一天,有人带来一只乌鸦。当地人惊讶极了:大嘴巴,长翅膀,羽毛黑亮,竟然能在天上飞,太神奇了!
虽然它叫起来很难听,大家还是把它视为珍宝,好吃好喝伺候它。
听到伙伴在这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四面八方的乌鸦都飞来了。没过几天,树上房上到处都是乌鸦,它们沙哑地喊叫,发疯地打斗,鸟粪洒满各处,但人们对神鸟还是不敢有丝毫怠慢,尽着最大的心力供养它们。
几年后,有人从另一个国家带回三只孔雀。当地人看到五彩斑斓的孔雀,不禁目瞪口呆:孔雀走起路,雍容华贵;孔雀跳起舞,美似仙女。人们纷纷跑来欣赏、供养孔雀,再没人搭理那些讨厌的乌鸦。
乌鸦没吃没喝的,只好四散飞走了。
请揣摩故事内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导写】
这是一个寓言型材料作文。共有三个形象:人们、乌鸦、孔雀,其中乌鸦、孔雀是作为对立面而出现的。因此分析此材料主要有两个
/ 7
角度:人们的角度,乌鸦、孔雀的角度。
乌鸦
外表:大嘴巴,长翅膀,羽毛黑亮,叫声难听,沙哑地喊叫,发疯地打斗,鸟粪洒满各处。
内涵:无才无德 认清自己
观点:不要恃宠而骄
孔雀
外表:五彩斑斓,雍容华贵,美似仙女。
内涵:真才实学
观点: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人们对乌鸦态度的变化
起初:视为珍宝,盲目崇拜
原因:未见过真正的美
观点:不要盲目崇拜 炼就一双慧眼
后来:讨厌,没人搭理
原因:见到了真正的美,扩大了视野,有了比较
观点: 没有比较就无从辨别 视野决定境界
材料的主体事件是人们对乌鸦态度的变化,因此“没有比较就无从辨别”和“视野决定境界”是最全面的立意,两者本源一致,后者明
/ 7
显更为高远。“不要盲目崇拜” “炼就一双慧眼”侧重于故事的前半部分。“认清自己”“不要恃宠而骄”“做有真才实学的人”是针对“乌鸦”立论的。
【佳作展示】
打开“视”界
在苍穹与大地之间,有许多我们尚未认知的事物。当一个新奇的事物“乌鸦”出现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崇拜,之后当做“珍宝”供奉,最后因发现真正的美好“孔雀”,而将当初的“珍宝”抛弃。原因何在?我想了九九八十一条理由,得到唯一一个答案——打开“视界”。恐怕你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即拓宽你的知识面,拓宽你的视野。
打开“视”界,能让你放远眼光。打个比方,身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面目,而跳出庐山之外,才能认识庐山及庐山之外更为宽阔的世界。
打开“视”界需要认识自我的狭隘。青蛙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坐在掌大的井底,望着井口的一角天空便以为是整个世界,所以青蛙
/ 7
变王子终究只是个童话;夜郎国王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狭隘,拥有一方小小的领地便自以为疆域辽阔而和大汉相比,所以夜郎只能偏居一隅而无法强大;满清王朝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狭隘,自命“天朝上国”“地大物博”,不肯认识欧洲大陆的日新月异,所以落后挨打的厄运不能避免。由此看来,认识自我的狭隘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自我的狭隘,才有可能探索宇宙之奥妙,追上世界大潮。
打开“视”界需要认识世界的无限。世界之广阔,宇宙之无穷,任何人只是 “沧海之一粟”。从最初的天圆地方到后来的天地皆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认识地球到认识宇宙,记录了人类打开“视”界认识世界的历程。打开了“视”界,我们不再自我封闭;打开了“视界”,我们不再盲目。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贸组织,再到联合国主导世界事务,我们敞开胸襟,走向世界。
打开“视”界还需要用科学武装我们自己。掌握了科学,我们不再恐惧雷公雷母的暴怒,我们不再相信是神灵统治着这个世界。掌握了科学,我们不再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分析;我们不再混沌度日,而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作出最佳决策。人就像一只空气球,只有被知识充实后才变得饱满喜人。神奇的“电磁感应”让我们知道,火车可以在空气上跑,而且速度是那样的惊人:光怪陆离的基因工程,组装着神奇的物种,让人大开眼界。渴望知识、追踪科学最前沿,我们将变得更加开明睿智。
打开“视界”,打开你的心房,向前沿迈进。
打开“视界”,世界就在掌握之中,让它悄然跃过你的心,成就你
/ 7
辉煌的未来。
点评:
此文抓住了材料最全面的立意:视野决定境界。题目“打开‘视’界”非常新颖,文章的主体部分有三个层次,非常充实;论述不蔓不枝,有条不紊。“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等例证非常准确。
学做理性的国民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靠的是共同的民族信仰,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扭曲了我们的思想,盲目崇拜成为国民思想中的一团淤毒。
因未见过鸟鸦,而视乌鸦为珍宝。看到孔雀的雍容大度和非凡美丽,方知什么是真正的珍宝。在这个珍宝的选择中,人们由于自己的盲目崇拜而让乌鸦这样“讨厌”的禽类独享珍宝的待遇。
拒绝盲目崇拜,学做理性国民。
为什么张悟本可以大行其道招摇撞骗?为什么他的“绿豆疗法”、生茄子食法红极一时?为什么他的“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的胡话被无数人奉若神明?为什么他的“悟本堂”15分钟2000元的问诊竟然预约到一年以后?这是因为人们盲目崇拜于他“中医世家”的外衣,盲目崇拜于他的“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名号,盲目崇拜于媒体炒作出的名人效应„„
李一表演“水下闭气”“手掌煎鱼”,何其虚假,却竟有这么名人
/ 7
相信。《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何其荒唐,却竟有著名编导为他策划出版。学仙术以养生,何其荒诞,竟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绍龙观的门前竟然车水马龙。原因何在?是因为不相信科学的人们盲目崇拜于他那耀眼的名人光环,盲目崇拜于伪科学那“神奇”的能力„„
盲目崇拜,让我们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盲目崇拜,让我们在生活中失去理性的判断,让社会在迷惘中走向沉沦。
醒醒吧,人们!拒绝盲目崇拜,做个理性的国民。不要再痴想食疗能包治百病,不要迷恋仙术的神奇,不要再迷失自我,失去理性。
希腊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笛卡尔高喊:我思,故我在。我们看到了理性的光辉普照大地,世界步入了一个激情洋溢充满智慧的时代。
学会理性的生活,拒绝盲从。正是由于缺乏理性,才上演了闹盐荒、抢绿豆这样的荒唐可笑的闹剧。学会理性,才能避免盲目,让我们的民族在清醒中放眼世界,屹立东方。
学做理性的公民,相信科学与真理。有了理性,才有了方舟子这样的打假斗士,让那些骗子无路可走,让伪科学无所遁形。学做理性的国民,才能让社会中充满正义,才在人心中贮满真理。
理性,是一盏智慧的明灯,让我们在黑的夜晚看到一丝光明;理性是一束火把,让我们在充满危险的夜路上从容不迫地前行。
学会理性,收获一个文明的社会;学会理性,收获一个成熟的民族。
让理性之光洒满华夏,让成熟而悠久的东方文明与理性之光相伴
/ 7
而行,去引领我们伟大的民族去开创新的辉煌。
点评:
此文侧重于论述“不要盲目崇拜”,题目“学做理性的国民”非常大气。选取的“张悟本”“李一”等材料,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然后正确论述“学会理性”,逻辑层次非常厚实。众多排比句式的运用为此文增彩很多。
/ 7
第四篇:作文“微笑”导写与示例
话题作文“微笑”导写与示例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寻常的话题,要常中出新,就需要调动联想和想像,精心确立写作角度,精心选材。
角度一:摄取生活中“微笑”的镜头
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微笑能展现人最美的内心世界。你关注过身边人发自内心的微笑吗?你感受过微笑中美的神韵吗?把我们的视野再放宽一些,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精美的微笑,“花儿含羞笑”,那是季节奉献给大地的笑靥;“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是江河呈现给人类的馈赠。精心描绘微笑的镜头,并把情感蕴含其中,会是一篇好文章。
角度二:联想与微笑相关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微笑”的经典片断。《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笑得纯情而古典;梁元帝《采莲赋》“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笑出了热闹与采莲的风流;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笑得千娇百媚。弥勒佛“笑口常开”,给苦难人多少心灵的安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多少人心旌摇荡„„撷取艺术品中的“微笑”,并用明确的主题串起众多的材料,要在文章中显示你良好的艺术鉴赏力。
角度三:阐释“微笑”在生活中的意义
微笑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微笑像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枯渴的心灵;微笑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能使不同肤色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用形象的语言揭示微笑的内涵,并用典型事例加以印证。
【佳作展示一】
给微笑下个定义
安徽舒城中学任明珠
“微笑”是什么?
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匆匆的赶路者。我问他:“微笑是什么?”他说:“微笑是你一路上最忠诚的伴侣,是你 1
走向成功的永不枯渴的动力。”有这么深奥吗?我迷惑不解。我走在高高的山冈上,迎面跳来一个放牛的小牧童。我问他:“微笑是什么?”他说:“微笑是牛犊吃着鲜嫩牧草的满足,是骑在牛背上横吹牧笛的悠然。”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我似懂非懂。
我来到碧绿的池塘边,不远处,有一个垂钓的老翁,我走过去问他:“微笑是什么?”他回答说:“微笑是鱼儿上钩时,你和小鱼无声的交流。” 我若有所思。
我走在宁静的校园里,迎面走来一位行色匆匆的老师。我问她:“微笑是什么?”她说:“微笑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你千言万语的概括,是你善意的最好的证明。微笑是你送给学生的激励,是学生送给你的慰藉。”我似有所悟。
微笑是什么?
我走在金黄的田野上,佝偻的农民正收割着那沉甸甸的汗水,理想的果实。我问他们:“微笑是什么?”回答很朴素,“微笑是成熟的稻穗弯腰向秋天施礼。”我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走来一对母女,我问那母亲:“微笑是什么?”答曰:“微笑是你对子女最好的赞许。”我走进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里,迎面走来一位服务员,我问她“微笑是什么?”她说:“微笑是你吸引客人的磁铁。”
微笑究竟是什么?揣摩着他们的话语,我走过黑暗的隧道,豁然开朗,微笑就是“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
【佳作展示二】:
那蝶、那茶、那人的微笑
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落已皱的纹;
走遍了天下的路,才踏上归家的途;
追上漂泊的人,却追不上漂泊的魂。
流尽了人间的泪,才想起那质朴的笑。
透过清明时节那纷纷的泪雨,我分明又看到了那蝶、那茶、那人的微笑,那微笑不停浮现在脑海,教会了我如何笑对人生。
外公的老屋是厚重的唇,温情地吻着屋内每一个勤劳的人。门前是一片茂盛的竹林,林中有那勤劳的蝶。
儿时的我就在这老屋中长大,带着蝴蝶飞翔的梦。
某日,路遇一蛹,怕蝶儿无法挣脱蛹的束缚,便帮她剪开了厚厚的茧。然而,蝶儿却成了不会飞翔的蛾,我哭了。
外公说,振翅是蝴蝶快乐的微笑,微笑是蝶儿生命的舞动。只有努力挣开蛹,把体液压入翅膀,她才能微笑地飞舞。
看着外公慈祥的微笑,我似懂非懂地点头。
有些事,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而当我们懂的时候已不再年轻。当我不断努力,破涕为笑的某一刻,我才恍然明白蝶儿微笑的真谛。
外公喜爱品茶。清晨刚睡醒,便要沏上一壶茶。紧皱着眉头的茶叶见了热水便如同鱼儿回到水中般,快活地舒展起全身的筋骨,在滚烫的热水中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没有了局。
茶香弥漫。有时我会轻轻呷上一口,品味苦涩后的甘甜。清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
外公微笑地看着我的品茶样,说:“茶叶的舒展其实就是茶叶的微笑。有时人生就像这茶,在沸水浴中露出真实而又质朴的微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微笑地把清香留在了人间。”
外公的一生就如同这茶一般,恬淡而又自然。
文革后的外公当了村干部,每天每夜我都伴着他的算盘声入眠。外婆说,那是外公在统计账目。
外公终于病倒了,得的是中风,因为太过于劳累。站在床边,妈妈哭得像个泪人儿。外公却握着我们的手微笑。那会儿他不能讲话,我却从那微笑中似乎看到了什么,那是一种对生命无悔的笑。
初三后,我再难到外公家,也渐渐忘却了那踉跄的背影和质朴的微笑,那教会了我如何笑对挫折笑对人生的笑。
清明,我不想在失去亲人的时候才后悔,我想再见见外公的微笑。我拨通了家里电话:“妈,考完试我们去外公家吧!”母亲笑了。
我知道,那蝶、那茶、那人的微笑将伴我一生。
【佳作展示三】:
诗意的微笑
曾想作一位四处游荡的诗人,与你走过那千山万水;穿越那落叶纷飞,看遍那悠然古道。蓦然回道,只望见你那诗意的微笑„„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我看到了,那来自多雨江南的微笑。看到了,那羞红的双腮,灵动的双眼。在那柔美的西湖之畔,在那朦胧的雨雾之中,那位宛约的江南少女,为我递来一把藏青的纸伞,露出唯美的微笑。那微笑,映射着江南的清澈,透明,带着江南人似水的柔情与矜持,渗透了江南深厚的文化韵味,留住了过客无法忘却的思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云飘”。
我看到了,那来自塞北的微笑;看到了,那魁武的身材,那带有着独特豪放气息的微笑。那是在塞北风沙中磨砺出的微笑,那是在严寒霜冻中生活的微笑。一片厚实的黄土,承载了多少个朝代,经历了多少的腥风血雨,在今天,依旧展现着那千百年来至死不变的微笑。那份刚强与坚忍,又是怎样地令人感到震撼,而你的微笑,给人的,便是一份无以名之的安全感,就像依靠着巍峨的高山,那,是塞北人的微笑。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我看到了,那来自西北的微笑;看到了,那质朴的脸,雪白的牙齿;看到了,那只有天国才有的,圣洁而无私的微笑。那是只有在无垠的蓝天下,广袤的草原上,才能看到的微笑。奔腾的骏马,成群的绵羊,跳跃的藏羚,威武的雪獒,只有那一份自然,才能带来那一抹无邪的笑容。圣洁的天山之下,那微笑有如雪莲般的绽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看到了,那来自东南的微笑;看到了,那黝黑的脸,在与大海与烈日的搏击中,那自信的微笑。海风,吹不垮那自信的微笑。困难更是阻挡不了,那自信的微笑。那微笑,就像海一般的广博,就像海一般的深遂,就像海一般的无止境。透过
那东南人的微笑,我看到了那拔地而起的高楼,那飞速发展的经济,看到了,那经济特区特有的自信,与从容„„
我与你,执手行走于天地间,你惊叹天地间的万物生灵,而我,惊叹你那丰富而多彩的诗意般的微笑„„
第五篇:材料作文导写做人与品行
材料作文导写做人与品行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找林肯为一件诉讼中明显理亏的一方作辩护。林肯回答说:“我不能做。假如我这样做了,那么出庭陈词时,我将不知不觉地高声说:‘林肯,你是个说谎者,你是个说谎者。’”
当一个人过着一种虚伪的生活,戴着假面具,做着不正当的职业时,他将受到自己内心的嘲笑,甚至会鄙弃自己。他的良心将不停地拷问自己的灵魂:“你是一个欺骗者,你不是一个正直的人。”这就会败坏人的品格,削弱人的力量,直至完全葬送人的自尊和自信。在你做一个律师、一个医生、一个商人、一个职员、一个农夫、一个议员,或者一个政治家时,你都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写一篇议论文;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一个优秀的人要具备很多品质,比如任劳任怨、勤俭节约、知恩图报、奋发图强等,而材料指向的是“正直”与“品行”。做正直之人,才能抵御世俗的诱惑,才能使脚下的路越走越宽。所以,我们可以围绕这两个话题进行立意,再结合材料发散思维,写一篇议论文。
写议论文就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清晰地呈现出来。比如可立意为:“品行是立人之本,以德修身,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登上事业的顶峰”“为人正直,心正方能行直”“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人格是心灵的尺度,权力和金钱丈量不出它。能保有着高贵与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等等。考生开篇须亮出观点,再列举相关事例进行论述。另外,考生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进行强有力的道理论证。
【佳作展示一】
以正直为原则
□黄思宁
在生命的风景中,我可见落花翩跹榆柳娉婷,可见流水九曲绿草茵茵,可闻悠远山谷里黄鹂的清啼……但是,这一切都抵不过岁月,终会不留痕迹地消逝。然而,有一种东西却能突破时间的围堵,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那就是正直――做人的原则,能彰显人性之美的原则。正直是立身之本。
江河在走投无路之时仍坚持正直,于是顺流而下,变成了瀑布,为大自然献上了一道奇观美景。当寒风袭来之时,松柏坚持正直的原则,才使生命在枯荣变换中始终常青。坚持正直,以正直为天平衡量人生,就会拥有无悔人生。
太史公秉持着正直的品质写史,不畏强权胁迫,不为富贵所诱。他不仅写史坚守正直,在做人上也同样坚持正直。在李陵一案上,纵使满朝都对此噤声,他也要为忠臣鸣冤。
与其有着同样正直的人还有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他坚持用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与丑恶。他将“拿破仑用剑没完成的,我将用笔完成”奉为终生创作的信条。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人间喜剧》在历尽千难万阻之后终于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轰动了世界。
一个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纵使其他方面做到完美,但如果不坚持正直原则,也将声名俱毁。比如蔡京,他书法独步天下,却因品行不好而为世人所诟病,甚至将他的书法也一并唾弃。比如汪精卫,本是民国的才子、美男子,却卖国投靠日寇,遗臭万年。
一个人、一个国家受到尊重往往并非因其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其坚守正直的原则。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趋提升,民富国强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无论面对什么问题,中国均不轻易妥协,一直坚持公平、正义。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克隆技术越来越成熟,且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国一直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却坚决禁止生殖性克隆。正是中国对社会正义的坚持,不对利益妥协,让中国得到了许多好朋友。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坚持正直,因为正直是立身之本。
内容:本文以“正直”为切入点,论述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文中,作者既引用佳句又举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使中心论点鲜明而内容丰富。故本项评18分。
表达:文章在引用名人名言时形式灵活;在事例论证时运用了对比手法。故本项评18分。
发展等级:文章内容极为丰富,可见出作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故本项评18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8分+表达18分+发展等级18分=54分。
【佳作展示二】
君子怀德
□孙 阳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史记》开篇所记的不食周粟而亡的两个人,虽在历史上微不足道,却在《史记》中位列第一,正是因其有德行。能力可以锻炼,功业可以创造,但是,一旦德行有亏定会遭人唾弃。
卖国求荣的汪精卫声与名俱灭,“鉴湖女侠”秋瑾却流芳百世,二者为何有如此大的区别?在当时,论社会影响与能力,恐怕秋瑾难及汪精卫,但最终一个被后世仰慕,一个却遗臭万年,德行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的丰功伟绩可能影响一代,其德行却会流传万世。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能力与技术皆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但若是小人无德有才将是一场灾难――没有德行的束缚,才能就会成为祸乱的根源。希特勒、庆父皆有过人的才能与手腕,却一个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让“鲁难未已”。德才兼备者可为世界的中流砥柱,若难觅此类人,宁近有德无才者,也不近有才无德者。曹操才干过人,当世难遇敌手,却成了窃取权柄的贼子,而魏国江山也被同样才干过人的司马氏窃取,亦终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虽得江山,难保人心。
“君子怀德,小人怀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自古以来,无数名言警句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其实,没有不死的人,没有不灭的王朝,也没有真正不朽的功业,就像李白说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切功绩都会过去的,真正能够留在人间的只有德行!
汉唐盛世,万国来朝,这便是德行的力量;中国能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凭借的也是德行的力量。德行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行,也是一个国家的口碑,一个民族的形象。于国家,德行是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前进动力;于个人,德行是一个人的前进动力与目标。
我们若是怀揣德行上路,一定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无愧于任何人。而这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
内容:本文提出“德行是立身之本”的观点,接着将汪精卫与秋瑾作比,强调了“以德立身”的重要性。在选材上,本文旁征博引,从个人谈到国家,指出“德”的内涵与意义。最后呼吁怀德上路。故本项评18分。
表达:本文在表达上多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句有气势;且能够灵活运用句式,整散结合。故本项评17分。
发展等级:文章层层递进,由个人而及国家,表现出良好的逻辑思维。故本项评16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8分+表达17分+发展等级16分=51分。
【同步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之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一材料作文在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之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这一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从不同角度去看,都能够看到世界的美好。所以,考生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如: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还可综合起来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觉世界更美好。考生须注意的是,审题的关键是“站在哪里看世界之好”,重点是“哪里”,而不是怎样去看世界,或者是看什么样的世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代的《笑林》中有一则笑话: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囊萤映雪”向来是克服物质条件的艰苦,发奋苦读的代名词。而《笑林》中的这则笑话,属于“故事新编”。笑话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那种一味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视本质意义的可笑行为,情感倾向也由传统的肯定赞许转变为讽刺否定。
这则作文题提供的“笑话”显然是一则反面材料,可作为靶子供读者批判和反思。“笑话”中二人的“可笑之处”便成为考生立意的依据:
1.一味追求形式,会忽视本质意义。
2.拘泥于成法习惯,不知道灵活变通不可取。
3.勿丧失本真。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一是不管是何种立意,必须是从材料中来,并能回到材料中去。比如谈“切忌拘执,学会变通”,谈“天变道亦变”皆可,而谈“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则不可。二是这则材料的内涵意在讽刺那种热衷于形式、本末倒置的可笑行为,所以考生立意要注意切合这一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