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宣传信息化分析与探讨(学院学报版)
高校宣传信息化分析与探讨
袁孟辉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8)
摘要:高校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宣传工作也日益加重,学院宣传部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中宣传工作的需要,工作效率低下。为了提高高校宣传部的工作效率,改进高校宣传部工作管理方式,开发高校宣传部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从高校宣传部管理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详细探讨了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管理模块、稿件管理模块、宣传通告管理模块、档案管理业务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最后,提出了高校宣传部管理信息系统宣传信息化的建设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孤岛、新闻管理、稿件管理、高校宣传
高校新闻传媒是学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教育改革政策的权威传播者和解释者,既代表着学校形象,也代表广大师生的共同利益,宣传报道的成功与否已经成为提高学校影响力与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组合媒体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无疑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一、高校宣传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在整个社会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很多高校都已构建OA系统。然而,高校宣传部门办公平台业务流程不明晰、工作范围不明确,工作职责不健全。目前高校有多个管理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各部门为了工作需要自行开发自己本部门的办公系统形成的状况基本有以下几种:
1、不同的部门对信息化办公的需要不同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同所以有的部 门现在使用了比较成熟的信息系统,有的还在边开发边使用,有的部门还没有,这就造成了各个部门宣传信息共享不能实现。
2、各部门的系统都是独立的,数据各自维护,信息的传递还是传统单据传递,信息源没有统一数字化,也给信息的共享造成了不便。
3、各种信息独立保存,有的直接保存在自己个人办公电脑、有的保存在部门数据库存,也造成了信息共享的不方便,由于这些原因使各部门的数据无法共享,也无法传递,而且也形成了重复录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是容易产生错误,使维护成本也增加,又生成不了信息报表,随之而来的“信息孤岛”也形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对学院不利的影响有:(1)、数据在不同的部门是不一致的,造成真假难辨,这在宣传部门所需要的信息要及时,真实,准确是不相符的,所以这样的信息在无从查证的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2)、根据信息的特点,我们知道在宣传工作中信息是有时效性的,虽然我们知道有时过去的信息不等于过时的信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十分注重信息时效这个重要特点的,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即时报的社会。一些重要的信息对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信息没得到及时处理就变成了过时的信息,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也就达不到及时反馈。综上原因,我们知道“信息孤岛”正影响着高校宣传工作及工作中所产生的效果,为了实现宣传部资源共享,许多软件厂商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很大的努力,开发出了一些相应的共享平台,但是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这些平台在实用性和普遍性上还是不尽人意,不能很好地满足宣传部传媒载体的共享。这一方面归咎于每个高校各自的特殊性,宣传部共享平台很难普遍适用,完全满足所有要求,另一方面宣传教育问题是已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面面俱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新闻不能及时共享,多种宣传渠道不能同时在校园广播台电视台、报纸、网站、橱窗、电子屏等诸多载体全方位立体化的进行宣传报道。
二、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要依据教育部和国家规定的信息化标准,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新闻管理业务分析
对于新闻来说,需要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新闻采集和全校师生进行投稿,新闻来源有多种 形式,可以是随时、临时采集到的新闻,也可以是行政预计发生的事等等,但是尽管发生的新闻很多,但采集到的新闻并不是所有都可以使用的,因而此时需要新闻管理人员进行筛选,编辑成各个校内载体可用的初稿,然后将新闻发给宣传部领导审阅,审阅完成后便交给对应媒体分管老师进行再次编辑,校验及排版,然后上传网站、发送给广播站播出、交给校报印刷、电子屏发布、宣传栏发布。完成后,便可以组织推广,发送到相关媒体主管部门的电视台、行业网站等进行对外信息报送,学校的系部处室和班级进行宣传。
2、稿件管理业务分析
除了新闻外,宣传部门经常会发表优秀的稿件,这些稿件主要来源于高校师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将自己身边感人事迹、学习体会、人生观等进行总结提炼在宣传部出版的报纸中发表。但相对于新闻来说,稿件时间相对宽松,因而审稿人可以具有较长的审稿时间。首先撰稿人提交稿件,然后宣传部有专门收稿人,收稿人然后将稿件发送给相关专业人员审稿,审稿结束后,集中交给主编进行审查,然后给撰稿人反馈意见,对通过的稿件,则可以发表,没有通过的则拒绝接收稿件。
3、宣传通告管理业务
对于宣传通告管理业务来说,主要是通告单位的奖励、处罚、通知等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发布到电子屏、粘贴到宣传栏中。
4、档案管理
对于宣传部处理过的新闻、稿件、宣传材料等,都有必要存储。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文件,宣传部都要进行纸质文件存档和数字文件存档管理,用于今后的借鉴、查阅、调用。
于宣传部来说,充当材料提供人员的有编辑、主编等人,而担任存档管理任务的是编辑,其除了日常工作外,而且负责材料的存档管理。
三、宣传信息化的建设思路与建议
宣传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宣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信息宣传及时性和有效性、安全性,实现宣传信息与学校其他系人事信息共享,方便教职工对宣传信息的查询,以及为校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宣传信息系统应着重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并实现信息的动态维护。
(一)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宣传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确定,目标不能定得过高,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要有步骤、分层次进行,应循序渐进,先打基础,后谈应用。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五步: 1.建立宣传信息化平台
2.建立满足宣传工作需要信息系统 3.规范高校宣传工作的业务流程 4.实现宣传信息共享和其他数据的访问 5.建设宣传部部门网站,实现与学院网站的连接(二)宣传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经费问题 2.技术问题 3.管理问题 4.人员素质问题
(三)宣传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的关系 宣传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的关系
架建宣传信息化系统的设备,除了考虑到日后的更新换代外,还要考虑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并且立足于为校园文化服务,来确定系统的硬件配置,但如何使用最佳的配置来实现最理想的要求,实用的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又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没有基础设施,应用无从谈起。但应用是目的,应用是重点。有设备而用不好,无异于一堆废物。
2.建设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宣传信息化建设要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就谈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宣传信息化系统不能光建不管,规范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与发展。
3.长远考虑与立足当前的关系
宣传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的方针逐步落实,信息化建设应是不能只顾眼前,长远之计,但是又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 4 因此要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期规划之间的关系,较好的做法是立足当前,长期规划,分步实施。
4.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
宣传信息化是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宣传信息化系统是学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它既要遵循学校信息化建设总的原则,又要结合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满足宣传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宣传系统要在解决好宣传日常工作问题的基础上,为学校管理系统服务,为师生访问数据提供方便,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高校宣传的信息化,不仅是宣传的信息处理工具,更是规范宣传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一套实用、先进、可靠的高校宣传信息系统建设,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学校宣传工作的实际,真正实现宣传工作从繁琐低效的手工操作转变为优质高效的自动化管理的重大突破,更要体现一所学校与信息社会融合的程度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因此,加快宣传的全面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总之,高校宣传媒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工作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搞好此次变革,笔者认为,观念更新是关键, 管理创新是保障,经费到位是前提,技术先进是基础 ,优质服务是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观念到位、管理到位、经费到位、技术到位和服务到位,使宣传媒体管理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李正涛.OA系统发展历程与趋势[J].办公自动化.2008(08).[2] 王玫丽.浅析OA系统(网络办公自动化)的开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3] 容强.基于.NET平台的高校OA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西部科技, 2008(18).[4] 唐泽霜.浅析OA(开放存取)环境下的图书馆[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03).[5] 程文玮.ASP.NET数据库管理[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6] 廖春盛,潘战生.ASP.NET DataGrid控件的使用[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04)[7] 周杰,葛建壮,安治国,牛东民.基于ASP.net技术的模具工艺设计知识管理平台研究[J].锻压技术, 2004,(04)[8] 王广宇,吴锦辉.OA期刊的经费支持问题——借鉴TV广告运行模式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9] 周德荣.基于.NET环境的OA系统框架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7年07 [10] 王爱国.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从办公室“五要素”与“0A”谈起[J].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1999年06期.[11] 陈烨雷.基于Lotus Domino群件系统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07期.[12] Date C J
数据库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3]Frederick J Friend.Why European Universities and Funding Agencies are Committing to Open Access[J].图书情报工作.2006(01)[14] 陈钟.C#编程语言(程序设计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5] 殷人昆.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与C++描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6] 莫少强.文化共享工程开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的理念与实践[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1)56 [17] 董素芬,蔡金金,滕桂法.基于B/S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18] 杨薇,刘阳,杨永国.基于B/S的信息化平台权限管理系统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0,(09).[19] 成俊颖,李梅,郝群,陈超群,李莹.复旦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调查问卷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7(7)39—41.[20] 孙瑾.C a lgory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解读[J].图书馆建设.2006(5)45--46 [21] 盖天宇,孙明丽,邹天思.ASP数据库系统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2] 杨武编.ASP数据库编程.天津电子出版社.2005 [23] 鲍嘉,马永强,卢坚.Dreamweaver8完美网页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4](美)赛尔达曼.网站重构(应用Web标准进行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5] 蔡铭泽.《新闻学概论新编》第二版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袁孟辉(1978——),男,江西省修水县人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高校讲师、摄影技师、云南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联系地址: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南昌市红谷滩嘉言路699号,邮编:330038,Tel:*** Email:yuanmenghui@139.com
王淑华
(1977——),女,河北省承德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讲师、中级物流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法学的关系
联系地址: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长凌工业园创业南路998号,邮编:330108,Tel:*** Email:wsh119110@qq.com
第二篇:高校宣传方案总结与分析
高校校园是一个有1700万人的大市场,在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2500万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其中又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武汉、西安、沈阳等城市分布最为集中,部分城市如廊坊、深圳、珠海等兴建大学城,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分散的大市场,(想要详细了解高校分布的可以找我要数据,呵呵。)同时在媒介特征和受众特征上都具有相当的个性。
普通的广告投放和公关宣传,常用的介质无非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而这些媒介大部分被挡在了高校的围墙外,总体说来,在校园内具有影响力的媒介包括:
1、网络媒体。不受校园在分布上的地域限制的网络媒体,可以说是目前对校园推广最具实效的大众媒介。目前在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90%以上的高校已经建立起校园网。全国网民中大学生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越来越强,高达73%的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去查找各种资料,66.3%在学校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至4小时,其中一半以上时间被用来从事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
在高校网络媒体中,各学校自己开办、用来作为学生生活和交流平台的BB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曾经的高校最大的BBS一塌糊涂,被关站之前总帐号40多万,平均在线3万余人,日登陆量60多万人次,仅次于一塌糊涂的水木清华BBS,总帐号29万余人,平均在线18000多,日登陆量44万余人次。前不久发生的BBS改制**,使全国大部分著名BBS如水木清华、南大小百合、复旦日月光华等一时间陷于瘫痪,随之而起的是众多商业化或者独立运作的BBS取而代之,仍然持续着对学生的影响力。由一些理工类院校发起的,在BB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log、wiki等在校园网络文化中的发展,形成一个局部的网络小环境。具体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网络应用上,被某些管理机构斥之为“不务正业”的社交和娱乐,恰恰是构成大学生网络应用主体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的即时通讯平台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纷纷进驻校园、开展校园市场营销的重要原因。
总体说来,大学生在网络应用和网络知识上具有优势地位,他们是网络社会积极的缔造者和参与者,任何校园推广活动,忽视了网络推广这个部分,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各类线上产品的推广,通过网络的方式可以实现用户的直接认知和试用,我觉得应该把这个叫做“网络路演”,呵呵。
这方面有一个反面教材,曾经有一家网站用巡回路演的形式做校园推广,走了10个城市38所高校,宣传的范围比这个还要大,但是基本上把精力放在现场宣传派发、用礼品换取注册表上,礼品倒是都发出去了,注册表也回收了一大堆,但是真正填完表以后还能记住自己注册名和密码,并且跑去登陆的学生却是少之又少。路演起到的应该是促进体验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促进用户的使用,那一切都是空的。现在如果还有公司想单纯依*这样的形式来推,我们是一定会极力劝阻的。呵呵。
我们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每一次都会推荐网络媒介的应用,具体的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a:BBS宣传普通版。随着各种产品和服务进驻校园,大部分BBS和学生论坛都提供了广告和代理版面,发布各类商业信息。同时,音乐、影视、游戏等重要的娱乐项目,都有专门的讨论版面,可以用来进行针对性的宣传。这种宣传最常用也最不花(金钱)成本的形式,是发几篇帖子,或者发起一个讨论话题,效果的极限是这个话题或这篇帖子应者云集,通过BBS的自动统计系统称为“十大热门话题”,关注度将会显著上升。然而这也是一个技巧活,我曾经追踪过某知名门户网站的一个搜索引擎产品在BBS上的炒作,把民族主义这些东西融入话题当中,本意是想带动关注,可惜做得过火,一时间激起公愤,群起而攻之„„:)
印象比较深刻的这种宣传,是我们给一家SP在北京10个高校bbs上做的宣传,推打折机票。每年寒暑假各BBS的“交通”和“票务”版面都会成为一时的热点,因此简单的发帖,并时时关注学生的询问和反馈,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单纯做一个广告然后就不管不问,或者广告帖子的商业气氛太浓,也是会没有人理会的。(呵呵,大学生没有不聪明的,难伺候啊„„)
b:BBS宣传升级版。与各学校的官方网站不同,BBS并不拒绝商业推广,比较大规模的商业推广,目前的案例据我所知并不多,一个是一拍网,在水木清华、农大五色土等BBS进行了首页logo和battern的广告投放,并开设了首页文字专栏,从这次推广的持续时长来看效果应该不错。另一个是中国联通,在一拍之后进行了BBS的宣传,也是用battern图文广告的形式,但是紧接而来的就是BBS被整顿事件„„那段时间我正在和一些比较大的BBS联系,签订广告代理协议,结果天有不测风云,愤怒的话就不说了。
不过现在新开的BBS,不再依托于学校的背景,或独立运作,或干脆商业化运营,因此BBS的商业推广空间应该说是越来越大了。
另一个升级版的宣传是搜狐公司开创的,《刀剑》游戏在一些BBS上设立了专门的版面,我很佩服这样的举措。:)。当然象光荣公司这样的,并不需要公司自己去操作,学生会自发成立专版,并且自发举办全站性的活动来庆祝又一个新的游戏诞生,这还是人家产品做得好,影响力大,只能嫉妒,不能比较。呵呵。
c:大众网络媒体的宣传。目前,各大门户网站都开设了校园频道,搜索引擎、校友录和一些大学生人才网站也是学生常常光顾的网络据点,我们会根据情况推荐相关的宣传投放。对此感受最深的是一位同仁无意中跟我说过的话:“很多人都在那里分析《天堂》为什么推得好,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天堂》有新浪撑腰啊。”呵呵。
2、广播。前不久看了一篇报告,指出广播媒体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潮之后,重新焕发了在广告市场上的潜质。这可能跟有车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吧。但是校园广播,说实在一般来说我并不看好。
校园广播的有效时段就两个,中午和傍晚,其它时间学生都上课,广播扰民。这两个时段恰恰是学校里人流最多、噪音最大的时候,如果说在食堂播放的电视,还有人看上一两眼的话,广播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学生听的。除非一些非常特别的时刻:比如当年北大邱庆枫事件,我曾经站在三角地,听许智宏在广播里讲完了他的讲话。
不过这个事件也给我一个启示,当年许智宏的讲话,已经提前通过校内BBS实现了全校性告知,所以大家自发在那个时候关注了广播,假如说有公司希望通过校园广播达到某种宣传效果,而能够精心策划一个事件,并且做好提前宣传的话,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成效也说不定。
我们曾经给腾讯推荐校园广播专题栏目“彩铃乐翻天”,因为经费的问题没有执行。如果有机会能够好好运作这个策划,相信会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不过对我们来说,校园广播台的重要作用,不在于具体的宣传效果,而在广播电台这个机构本身。作为普及性的高校官方媒体,进入广播站的都是精英型学生,(当年俺也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了校广播电台,:PPP),而且作为一个学生组织来讲人数众多,能量充足,现在全国高校有一个广播电台联盟组织,具有很大的活动能量,如果把它们作为校园推广合作方的话,影响力不可小觑。
另一个证明广播电台能量的事例,是我们在沈阳给sohu推《刀剑》的时候,找的两个主持人认识一帮高校广播电台的学生,很多人进入了这个活动的现场比赛环节,真是多才多艺,群英荟萃,在五个城市现场活动参与的学生中,他们是表现最出色的,他们的啦啦队也是最有水准的。
不过一般的推广,我们就不推荐校园广播电台了,花钱又没有效益,当然,如果有哪个企业的决策者或者老板看好这一块,我们不反对。呵呵。
3、校报校刊。可以算得上“平面媒体”的,大概在学校只有校报校刊了,TOM曾经举办过一个“全国高校媒体论坛”,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些校园里的媒体工作者。我对人大和地大这两个学校的校报集团印象深刻。人大的《人大青年》系列发刊率高,在内容上比较注重热点和校园生活气息,算得上学生自办刊物的一个典范。
校报校刊的短处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学校官方刊物比较死板,发行不固定,数量和影响都有限,社团刊物就更加短命。真正做成了气候的还是少数。
就企业的校园推广来说,校报校刊是一块鸡肋,除非是长期的推广,一般没有必要进行广告投放。
另一个替代形式是一些公司运作的校园杂志或者DM杂志,学生的购买力有限,对杂志的购买是很谨慎的,所以目前DM杂志出现得比较多,直投发行,我在xys的时候公司也作过一期,但是财力和制作水准都跟不上,草率收场。比较可行的是单行本DM,比如三星anycall曾经做过一期“毕业生手册”,在北京的各大高校发行,根据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很喜欢这个小册子。
现在在校园有影响力的DM杂志我还没有见到,如果有投资者对这个感兴趣,我们将非常乐意合作。
4、户外媒体和电视媒体。高校是块宝地,所以也有相当的资本进来建设媒体平台,目前走在前面的是户外媒体,比如世纪海文、鼎肯媒体等都有高校户外媒体的经营,我曾经和他们打过交道,现在户外媒体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这一块,其它城市也有但是数量少而分散。主要的形式是户外灯箱和广告栏,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效果当然比海报要好,但是费用也要高得多。呵呵。
今年我接触了一家效仿分众传媒作高校电视媒体平台的,据说已经在全国300多个高校完成了基础性施工,但是电视媒体有一个短处,就是它的有效时间。现在这家公司的电视基本上分布在食堂,食堂的有效时间只有中午和晚上。考虑到高额的广告投放费用,企业在进行这个广告投放的时候,恐怕是要再三考量的。
5、DM和海报及其他。呵呵,说到令我激动的DM、海报了。记得刚刚加入校园推广团队的时候,曾经有人愤愤地对我说:“那个谁谁谁一说起公司的业务,开口就是我们可以派发DM和海报,叫人小觑。”当时深以为然,可是一单一单做下来,只有派发是不行的,没有派发是万万不行的。
先说DM。目前我们做过的DM派发有多少次,我已经记不清了,给sohu做过,推《刀剑》;给Tom做过,推免费邮箱;给hawa做过,推ICU;几乎每一次推广,无论是结合路演还是结合文体活动,作为宣传告知的形式,派发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根据客户的需要,有深入到宿舍、需要回收反馈表的点对点派发,也有在活动现场向经过的学生做的集中派发。可以说,如果要确保宣传的覆盖面,派发宣传材料目前还是不可或缺的途径,特别是例如推广游戏或者软件,或者推广快速消费品,DM加上实物(客户端或者产品)的直接到宿舍派发,可以直接促成学生的使用或者试用,使受众和产品实现最短距离的接触。
DM的派发具体到执行上,引用一句话来说明,“大执行就是大创意”。如同电视广告一样,大家都制作、投放广告,收效大小,取决于细节和质量。
细节涉及到很多因素,第一个是DM的设计。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策划方案,整体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是有一个细节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他们把DM设计成五环的形状,折叠起来是花型,很好地照应了产品特征和品牌内涵,可以想见,与大大小小的单张纸相比,这个DM是会令人眼前一亮的,而不是会被拿到手里粗略扫了一眼后扔进垃圾箱的。还有一个案例是sohu给《刀剑》推广活动设计的DM,在上面印刷了号码,学生可以刮开这个密码去游戏里领取一个宝物,除了刺激用户使用之外,也是派发效果评估的一种方式。我认为这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虽然当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个设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下面再说。
第二个细节是派发的数量和形式的选择。回想起来,当时sohu的DM在这方面比较吃亏,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每个宿舍只印制了1—2张 DM,我们过后总结,通常DM是很难被传阅的,一个人看过之后,揉一揉或者扔在一边,这张DM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所以虽然DM派发到了宿舍,实际上却并没有能够影响到按照宿舍的学生数量来估计的人数。如果能够把数量再增加一点,或者用两轮派发,效果都会好得多。TOM在这个方面非常凶猛,15万份DM冲击 6所学校,以至于进行第3轮派发的时候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了,后来TOM也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原定的第4轮把派发转移到其它学校了。呵呵。
在形式上,我们一般都推荐到宿舍的派发,效果可控。实际派发到了多少个宿舍,影响到了多少人,这个是可以计数的,而且可以进行监控和反馈的收集。当然集中派发有它的优势,TOM曾经提出来要让“卡通娃娃”到学校里招摇,随处发放他们的宣传单,真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同样的形式还有派一对轮滑选手到学校里散发宣传单,肯定引人注目。
第三个细节是派发的时机和派发员的培训。对于集中派发,最好的时机当然是中午和傍晚,在校园主干道、食堂等人流集中的场所进行派送。对于宿舍派发,最好的时机就在晚上,学生都“回巢”的时候。很多派发随便挑个时间,不管有人没人,把DM或者传单往宿舍门缝底下一塞了事,如果大部分派发都照此进行的话,我敢说效果不及应有的三分之一。抛开门缝底下的东西通常被扔掉不说,对派发效果具有影响力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派发员的解说和口碑宣传。我们在给搜狐作推广的时候,前期曾经没有很好地对派发员进行培训,被狠狠训斥了一番。我觉得那一次令我们受益良多。事实证明,经过了培训之后,派发的效果有了显著不同。学生在听了解说之后,开始对DM产生了实在的兴趣。
在这个方面,目前为止在同业中我认为做得最好的是我们在沈阳的一家合作伙伴,他们是地域性的公司,所以在校园资源上和执行的标准上精耕细作,有一个经过了挑选的派发执行队伍和完善的培训制度。我曾经和他们交流过这方面的一些想法,令我深为感佩。我们会在这个方面持续努力。
现在说海报,贴海报没有多大的学问,就是三个词:全面、频繁、好看。学校的海报栏基本上是谁都能贴,所以也就随时会被覆盖。我这里有一些图片,可以用来做比照。有些海报,邋邋遢遢贴在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而有些海报,10多张连在一起,整整齐齐占据了整块海报栏。效果的差别不言自明。学校可以贴海报的地方其实很多,包括公众宣传栏、食堂宣传栏、宿舍宣传栏,考虑到海报的被覆盖问题,在人流高峰时段,在各大海报栏出现的海报越多、覆盖得越全面,海报的效果越好。我们在跟客户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客户对我们提出的海报的数量有疑问,实际上这是因为昨天中午贴的海报,可能晚上就会被盖掉或者撕掉,很少有能持续到第二天的,然而海报又确实是一个醒目的宣传形式。
除了上面说的DM和海报外,像礼品派发、实物派发,也是常见的。基本上是一个道理,就不多说了。赠饮是单独的一块,后面再讲。
上海有一位朋友在看过上篇后,向我提出:“你列举了问题,但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当时我对这句话还不是非常理解。这几天重新回顾上篇,发现我确实没有讲到一个关键性的地方,就是校园的媒介类型,虽然也都具有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可以通过创造性和综合的使用来进行产品或者品牌的宣传,但是整体而言,较之于完备的大众媒介体系,它们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的:
1、相对单调的媒介组合不能够承载内容较丰富的传播诉求,不能够满足部分企业宣传的需要:校园媒介种类较少,且占主流地位的媒介目前还局限于DM和网络两大类;大众媒介体系中广告投放量最大的电视媒介在校园遭遇瓶颈;
2、难以实现大范围的特别是持续性的广告轰炸效应,在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局限:除了网络媒体外,其它的校园媒介特别是校园自有的媒介分散在全国各个高校中,缺少统一、正规的媒体平台;而目前已出现的商业化运作的高校户外灯箱等媒介,在性价比上与客户的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正如Eric sang在上篇的回帖里提出的:针对校园市场的产品或者品牌推广,需要结合更多的方式来取得效果。
一、高校生活形态圈
高校媒介环境的独特性,是由于大学校园的相对封闭性造成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们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中生活,我们可以据此构造一个大学生的生活形态圈,大致勾勒出依附于这个形态圈存在的营销方式(关于静态和动态的划分并不严格,anyway,一切传播都是互动的):
(图片无法显示,怎么办?„„)
在上图中,构成室内环境的,包括宿舍、食堂、教室以及各类室内文体场所,每个学校都会有的讲堂、报告厅等;构成室外环境的,除各类体育场外,主要包括校园主干道和校园广场。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之外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里各类文艺、体育、文化类活动。7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各类学校社团,90%以上的学生参加各校的文化节、院系晚会等活动。我想无须用更多的数据来说明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好奇心、较多的空余时间、青年的表现欲、娱乐和求知的需要,使大学生不仅仅成为众多校园活动的参加者,而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普通的商业路演搬到校园,也会引起非常热烈的关注。
二、常用的活动形式
1、Road Show
在校园里最常规的动态营销方式大概就是路演,或者简单的巡展。每年3、4月以及9、10月,学生怀揣着家里新给的一学期的开支,或者加上一点假期打工的收入回到校园,众多商家看准时机,纷纷向他们伸出诱惑之手。五一过完,不知道全国的高校已经接受多少商家的洗礼了,呵呵。
在校园做路演的优势,曾经听过有人戏言:在电脑城搞路演,就是丰富民工和闲人的业余生活,而在校园里做路演,吸引来的是实实在在对产品有兴趣的学生消费者。虽然不免夸大,但也是实情。
对于路演,很多的广告同仁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在现场布置、促销方案、现场互动等方面应该还会比我们专业得多,我在这里不用再班门弄斧了。大致上提一些跟学校有关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场地的选择:场地的选择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每个学校都会有人流最多、最合适做路演的场地,但通常配套的设施甚至包括电源接入等都是不完备的,在一些学校过于商业化的宣传和布展是受到限制的,因此在考虑路演的规模和形式上需要综合这些特殊的因素;同时在高校场地的审批过程还不是很正规,甚至会有临时征用场地的情况,一周左右的审批提前量比较合适,最好留下备用场地;
2)现场内容:基本上我们认为在校园作路演,不需要太多添加娱乐类的或者表演类的内容,一方面时间宝贵,校园路演的有效时段只有中午和傍晚,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成本的节省,主要还看跟产品是否有结合点。我们给sony做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华北高校路演的时候,现场主要的互动就是对产品的讲解,而没有添加花哨的歌舞表演等形式,比较切合产品和品牌的定位。当然如果正是旺季,场子里有众多的路演在同时进行,或者是同类产品的展销,那可能需要用更多的手段来吸引眼球,但是最实际的手段仍然是最有效的,比如降价、送礼品等等。
3)路演和销售的结合:有不少客户跟我们提出过,是否可以在路演中结合现场销售,或者干脆给我们提出一个期望值,希望在一次校园路演中实现一定数量的销售额。对此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到电脑城去的人就是为了购买去的,而在校园并非如此,除非是价格较诸于同质产品确实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低价位的快速消费品等,一般的产品我们并不推荐做现场销售。尤其教育、培训、服务类产品,学生需要在经过比较和体验之后才能够做出购买的选择,与其把精力花在急功近利的现场推销上,不如老老实实的展示产品的特色和实力,同时考虑辅助营销方式或者后续的营销方案。
2、讲座
与路演相比,讲座是富有大学特色的常用推广形式,也可以视之为软性的路演,讲座可以承载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果应用得当,产生的传播深度是路演不能比拟的。假如你能够把200名学生成功地留在讲座上直到讲座结束,你至少拥有了200名对产品深度认知并具有了相当好感的潜在消费者,并且这些人会成为自发的口碑传播者。当年雷军在全国高校做的巡回讲座,着实把金山的《剑侠情缘》狠推了一把。许多游戏业界的同仁都把这个当成一个经典案例。这方面最狠的还是新东方,有几个人没听过俞敏洪的讲座呢?徐小平甚至讲到电视上去了,呵呵。
作讲座的一个好处是卖点多,可以找一个吸引学生的主题来讲,比如打国产牌、国货牌、招聘牌;可以借助于名人效应和时尚话题,比如佳能去年请陆川等一干新锐导演到学校作关于DV拍摄的讲座;还可以与学校教学活动相结合,讲到学生的课堂上去。TOM推Skype的时候做了这样的尝试。
讲座的另一个好处是规模可大可小,成本可多可少,方便试点。可以租一个一两百人的教室讲,也可以在近千人的讲堂讲。可以持续性的做小讲座,例如美容沙龙这种类型,深耕细作,慢慢扩大影响力;也可以做一场高层次、豪华版的大讲座。具体怎么操作,还是看具体的推广需求。
另外讲座与路演所要达到的效果并不排斥。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在讲座现场铺天盖地的张贴海报、散发试用品,或者在干脆借人气在讲座的场地外面做一场小型路演,但是千万不要在讲座的内容中渗透太多的商业诉求,变成大部分时间在打广告。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是讲到中途就没有人在听,而且学生会不遗余力地向同学传播“某某公司的恶劣讲座”,呵呵。在前两年,举办讲座的客户主要以教育、培训、服务类企业为主,另一大类讲座是各大企业每年在学校做的招聘宣讲会。这两年更多的客户开始关注讲座这种推广形式,我们的看法是,在执行的层面上,讲座是一个很简单的推广形式,但是在内容上,它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形式,建议各位市场经理们考虑看看。:)
3、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等
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者有时会从亚文化目标群体中取得意外的收获。例如,营销者常常喜欢以青少年为目标,因为他们代表了社会上的时尚、音乐、娱乐、创意和态度上的趋势。”(《营销管理》第十版)我们把音乐和体育称为校园活动的永恒的主题。借助音乐这个概念,推广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变化无穷的,相较于体育赛事,在操作难度上和成本上都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统一的闪亮之星校园歌手大赛,康师傅校园舞蹈大赛,动感地带的街舞大赛,海飞丝-MTV校园新声赛,星空舞状元舞蹈大赛(赞助商为松下手机和联通UP 新势力),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赛„„都已经成为植根于校园、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赛事。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主题颇有些让人感觉落入俗套了,如果继续借助音乐的形式来做推广,在目前赛事众多、知名厂商云集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推陈出新,发挥它的最大效应呢?我们有一些浅显的想法:
1)与学校的自身活动相结合,把一次活动当一次升级版的路演来做。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音乐赛事,在时间上也比较集中,我们也经常会接到各个学校联络员的要求,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联系企业赞助。通常这种情况下需要企业投入的资金是“可以商榷的”,基本上可以实现“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比较分散,不能形成整体性的推广。我们推荐一些需要在地区范围内推新产品或者品牌,或者希望进行一些校园推广试点的企业尝试这种模式;
2)深入挖掘校园音乐娱乐流行元素。街舞之所以能成为赛事,是因为已经有众多的学生在跳,周杰伦之所以能为动感地带代言,是因为在青少年中已经有强大的号召力。我们经常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自己已经有一些新的爱好、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有一个媒体文化节,其中有一个“音乐视听会”的单元,他们自己认为是文化节保留单元,类似于“自拍MTV”展播,非常有趣。我曾经把这个单元给一些客户推荐。呵呵。
3)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外部元素。我的客户有不少都提出,希望能够和别的企业进行捆绑推广。最近和一些做媒体的朋友接触,包括做明星经纪的朋友,他们则是非常希望能够把他们在媒体、演艺方面的资源与校园推广活动相结合。这方面的案例并不鲜见。例如不少游戏都找明星或者主持人代言,并且进行一些相关推广活动。但在赛事类的活动中,我还没有见到很多这样的尝试。我们最近正试图把一个新的音乐平台推荐给一些客户,考虑到诸多因素,这篇文章里面就暂时不提了。需要的可以找我。呵呵。
总体说来,我认为在校园借助音乐来做推广,单靠投入和规模也能够实现影响力,但假如靠规模取胜的话,那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把它当成要持续做下去的活动来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可能综合类的活动而不是纯音乐的活动,能够在更多的方面体现推广主题。
4、体育类赛事
一直引以为遗憾的一件事是我们没有操作过校园体育类赛事。像大五联赛、三人足球赛这样的比赛,都有体协和比较大的广告公司包办。所以对于这块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是一些小型赛事以及新兴运动项目,例如北大清华的皮划艇赛,棋类赛事,攀岩、极限运动等,还有一些“小球”赛事,目前还没有看到太多赞助。体育和音乐活动的原理是共通的,希望有机会可以操作这样的比赛。呵呵。
5、其他
说到“其他”,这个“其他”所涵盖的内容可能太多了。摄影大赛、征文活动、cosplay、选秀选美、辩论赛、创业大赛、文艺晚会、社会实践、训练营、“涂鸦”、“快闪”„„不一而足。我这里也有一些案例,需要的可以找我索取。但是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是我在读大学的时候雀巢在我们学校赞助的校辩论赛。在金碧辉煌的大报告厅,手里端着促销员微笑递上的免费品尝的咖啡(那时候我觉得咖啡还是很贵的东西,呵呵),台上的选手们唇枪舌剑,台下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这个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子里。时至今日,我对雀巢这个品牌的印象一直很好。他们做活动在细节上很周全很精致,营造的氛围则恰如其分。
因此我们只能在这里说一些大而无当的话。正如我们公司的理念,“把商业理想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我们深信,这样的传播才是最好的传播。
顺便做一下广告,最近手头有不少好的活动,有兴趣的可以找我。哈哈。
三、新的营销模式
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考虑在学校进行比较多的广告投放,或者做地面推广。也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公司总部的市场部。我们也有机会接触不少负责销售的部门以及企业的分公司,他们更看重低成本或者以销售为主的推广。不可否认这种目的使我们在校园推广上见识了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式。
1、口碑传播
把口碑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或者说主要的营销方式,是在和一家游戏企业接触的时候他们跟我提到的。
总体说来,这种思路很简单,通过让一个男生玩游戏,带动整个宿舍玩游戏,通过整个宿舍玩游戏,带动对门的和隔壁的宿舍玩游戏,通过几个宿舍玩游戏,带动整层楼玩游戏,通过整层楼玩游戏,带动„„最后整个学校玩游戏。呵呵。(我不知道这个是否适合叫做“口碑传播”,暂时就这么叫。)
当时这位销售主管跟我提到这个思路,令我异常兴奋且佩服。确切地说我觉得他够狠的,呵呵。当时我们曾经接着商讨合作组建这样的一个“原始推广队伍”,正像现在很多游戏发展玩家作推广员一样,因为精力有限,利润不高,当时我们没有承接这个业务。但是他的这个提法一直留在我的脑子里。在和一些同样做游戏以及做培训、做sp的客户谈到校园推广的时候,他们也对这个做法很感兴趣。
口碑传播能够在校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也是因为校园是一个封闭的集体环境,在这个集体环境里面,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很频繁而且可控。这个理论也可以作为在校园做地推活动的一个佐证,活动的效果不一定在于现场有多少人,而是他们回去之后把它传播给了多少人。
2、校园直销
我不知道有多少企业下设校园直销管理部门或者人员,我接触过大概二十个以上的客户,向我们提出是否能够协助建立校园直销队伍。
如果有谁去过高校BBS,或许会注意到“二手货版”、“广告和代理”这样的版面人数众多。我知道很多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在这样的版面上浏览,并不一定是有必需的东西要买,而是像逛街一样,希望淘到便宜的好东西。
现在很多学生作产品的代理,就是通过在BBS上发帖、向学生寝室散发传单这样的方式做起来的,做得大的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这些学生里面有不少人是成功的直销员。当然也会有很多(可能是更多)不好的直销员,如果产品没有打开销路,或者个人时间不太充足,他们就会轻易放弃。所以单纯通过直销来做校园渠道的话,队伍的管理可能是首要的工作,当然前提是产品要好。顺便提一下安利的方式,我去年听说他们把北大爱心社变成了他们的直销团队,纯粹从商业的角度上讲,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方式。我们建议作英语培训的可以找英语协会作推广,作IT的可以找IT协会作推广,做旅游的可以找旅游协会作推广,等等。
3、数据库营销:会员制
去年我接触了两家试图在校园做数据库营销的公司,以及一家试图提供校园数据库营销服务的公司。最近又有一家。总体的思路是通过网络平台结合会员制服务产品,收集学生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衍生服务产品。但是还没有看见做得特别好的。
4、整合营销和联合营销
“他加她”饮品曾经两次和金山合作,第一次是把“他加她”和“剑侠情缘”捆绑推广,第二次是把“他加她”和“封神榜”捆绑推广,开发他她“封神榜”系列饮用水。最近听说猫扑和淘宝要合作进行校园推广。我觉得都很有趣。我最近也有一个客户,希望可以和其他公司合作,做音乐或者运动类的校园活动。(有兴趣的可以找我„„呵呵,今天的广告打得有点多„„)
5、传统媒体的介入
上面好像提到过“星空舞状元”这个节目,星空卫视还有另一个节目,“顺爽校园疯神榜”,最近我看到凤凰卫视又推出来一个“新青年制造”,也是立足于青年的。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么多的校园类节目能够不断地有企业赞助,登陆传统媒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呵呵。
6、网络营销的创新形式:病毒式营销,blog营销,病毒营销并不是起始于校园推广的,因此在这里毋庸赘述了。
第三篇:学院学报工作总结(原稿)(最终版)
××学院学报工作总结
学报从××年1月试刊以来,总共出版了6期。除第一期印1000份外,其余各期均印7500份。
出版学报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的工作,缺少经验。为了进一步办好学报,提高学报的质量,我们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提出改进意见。
过去,我院没有出版过学报。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交流教学经验;反映科研成果;促进学院工作的发展,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出版《××学院学报》。一年来,学院出版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对活跃我院的学术气氛;反映科研成果;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的学报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一些兄弟单位对学报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有的单位还转载和复印了学报的稿件,截止到××年11月份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9篇文章被转载和复印。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复印14篇;《经济文摘》摘发4篇;《文摘报》摘发1篇。
过去一年,总共出版6期,发表稿件103篇,约计66万多字。在发表的稿件中,本院稿件73篇,校外稿件30篇。发表的校外稿件,主要是财政部、总行领导同志在干部培训会上的讲话和撰写的文章,以及本刊的约稿和院内老师推荐的稿件。外面的自发来稿刊登很少,选用的只有1篇。
发表稿件103篇,其中本院教研人员70篇,学生3篇,占刊登稿件的70%。校外稿件30篇,占30%。院内教研人员投稿100篇,见报率70%,以会计系见报率最高,达83%,其次是研究所,近73%,财政系、金融系也超过平均见报率。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使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映,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尽量优先采用。一年来,发表11人的稿件,以研究所最多。但是,我院来稿数量还不多,远远保证不了学报的质量,稿件选择性很小,有时还不得不刊登校外稿件。全院师生来稿100篇,发表70篇,占来稿的70%,如果把拟用稿件计算在内,则来稿基本上都被采用。这样,一方面,稿件选择性极小,难以保证学报的质量。另一方面,出了这一期,下期储备的稿件就不多了,甚至有的专业产生了来稿空白,这也给按时出版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各单位来稿很不平衡,有的单位多一些,有的单位少一些,总投稿人数仅为教研人员的25%(有的单位来稿远远低于这个比例)。这样,势必出现各专业之间刊登稿件不平衡的现象。
过去一年,学院出版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与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怀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学报出版工作中,××领导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支持,细心审阅文稿,并为本刊写稿,希望我们把好关,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努力办好学报。院领导同志经常过问学报工作,审定稿件,遇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过去一年编辑部除一位副主编外,只有一人做具体编辑工作(11月份增加1人,但力量仍然很弱,同原定的3-4人还相差一半,急需配备人力)。所以,在编辑出版工作过程中,编委、各处、系、部、所的领导同志,有15人给本刊投稿,发表18篇。他们当中有些同志(例如金融系)积极向学报推荐稿件,并做认真修改。财政系××老师除自己积极写稿外,还给学报组织稿件,经常对学报工作提出建议。××老师为办好学报,做了不少工作。研究所从所长到一般工作人员,自始至终参加了学报的审稿、校对和发行工作,给学报工作以很大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还得到了会计处、收发室同志的支持。
当然,学报工作还有不少问题。例如,稿件质量总的看还不高,办得不活,有的期安排的的稿件显得少一些,有点文章长了一些,学生稿件刊登得也少,印刷质量还不够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改正。
出版学报,是全院的一项具体工作,不可能只靠少数几个人就能办好。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同志和广大师生员工继续关心、支持学报工作,积极为学报投稿。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学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一个新局面。
第四篇:2015绥化学院学报第七期
收稿日期:2015-03-19 作者简介:常建文(1973—),男,江苏省泰兴市,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聋、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也谈培智学校课程改革
常建文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泰兴
225400)
【摘要】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事关培智学生学什么、培智学校教师教什么的问题。从我国培智学校课程的沿革来看,学生残疾程度加重、智力残疾人士生活质态低下导致生活化课程理念成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生活化课程在实施过程应该注意避免“唯生活化”和“低标准化”倾向,引领学生走向“有尊严地生活。”
【关键词】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生活化课程产生原因 ; 教学策略研究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相比较普通教育课改频繁,特校课程改革始终“千呼万唤不出来”。建国65年来,国家层面出台的盲、聋、弱智教材只有一套。但是,各地特校使用下来,纷纷反映“聋校教材太浅、培智学校教材太难”。现今,聋校教材被普通学校教材取代,培智学校自行研究校本教材。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应包容并鼓励各地各校在课程改革中的研究和试验,尤其是培智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尝试和创新。并期待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标准和配套教材尽快问世,解决各自为阵的尴尬局面。
一、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沿革
(一)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沿革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关于培智学校课程设置方面的文件。文件规定,招生对象为轻度智力残疾儿童(IQ值在50—70之间),明确课程设置为“常识课、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工科、体育以及劳动技能课。”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实行新工时制对全日制盲、聋和弱智学校课程(计划)进行调整的通知》,课程设置内容不变,各课程课时数进行了调整。同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明确课程设置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文和算术”
[2]
[1]
[1]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方案规定,受教育对象为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明确课程设置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康复训练”。
[3]2013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中指出,“印发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三类特殊教育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2014年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基本完成,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二)我国培智学校教材出版状况
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供培智学校一至三年级使用的各科教材。这是我国首次由教育部以轻度智力残疾学生为对象的全日制培智学校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但这套教材后因教育对象残疾程度加深,导致绝大多数培智学校无法使用。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出台后,由于国家层面相关教材迟迟未出,各地根据《方案》标准,为满足广大培智学校师生需求,在校本教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关教材。其中影响较大和使用较多的为浙江、上海、北京等版本。
上海版培智学校教材是由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何金娣校长主编。该教材编撰初期,是为了满足该校教育教学,全体教师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后因使用效果较好,加之全国通用教材空缺,遂为各地培智学校广泛采用。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其主要教材有《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生活》等。其适用对象为智商低于50的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
浙江版培智学校教材是浙江省特殊教育学会联合全省16所培智学校编写的生活化实验教材。根据199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进行编写。该套教材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生活适应》。由洪佳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二、对生活化课程的综合认识 当前,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适应生活”。在“生活化课程”统领当前我国培智学校的大背景下,课程的设置、目标的确定,成为众多专家关注的重点。邓猛等人认为,培智学校课程应从“生活化”走向“完整生活”,认为当前的生活化课程的实践落入了“将生活简单化、狭隘化、机械化和庸俗化”,指出培智学校课程也不能只适应生活,应该在“生活技能”的基础上向前走一步,朝向真善美的生活,朝向文明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完整生活”。
[4]
吴春艳、肖非指出“生活化课程应走向有意义的生活”,即“提升生活质量。”具体的来讲,是指“一种繁盛兴旺的生活,一种让个人有美好与康乐之感的生活,这种生活之美与康乐之感又取决于它满足了人们的某些基本需要,比如:氧气、食物、饮水、庇护之所、足够的收入、身体的安康、社会的认可,等等。它还取决于对人们内心视之为最有价值的活动与关心全身心的投入与追求并取得成功。”
[5]
综观专家学者的论述,培智学校课程的“生活”,应该是“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指出当前的培智学校课程实施走入了误区,教学过程“唯生活化”、教育对象“唯中重度残疾学生”,教育价值取向不高,甚至低下。不可否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去追求“完整的、有意义的生活”,当罔顾现实,没有具体的引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有百害而无一益处。
(一)生活化课程是因学生残疾程度加深决定的
从我国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沿革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对象的残疾程度加深(由轻度——中度),课程设置理念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类似于普通学校的语文数学到实用语数再到生活语数,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当前,随着培智学校学生由中度向中重度、多重残疾转变,孤独症、脑瘫以及精神障碍学生也被招入。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学生需求。在传统的文化教育,如语文数学在课堂上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去思考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生活适应能力低下,动手能力粗糙、自我认知缺失、言语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学生自身的残障程度和表现,给与其适合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可能是“高大上”的,至少在小学阶段是这样。只能是学生急需的、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生活化课程是由培智学校教育特点决定的
相对于盲、聋学生来说,其残疾类型单一。随着0—6岁抢救性康复工作的开展,应该来说,这些学生在残疾补偿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盲、聋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残疾人的行列,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帮助下,过上接近正常人的生活。但就当前我国培智学校的招生来看,表现为学生类型复杂,甚至“一个学生就是一种类型”。一个班级,七八个学生,不同的残疾类型,不同的年龄,怎么来教?用什么来教?生活化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因为,作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生存能力、生存质态、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是首要的。台湾特教工作者曾经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让某一社区的中重度智障人士学会了使用马桶。虽然对于健全人来说,使用马桶是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让重残人士尤其是中重度智障人士学会使用马桶,意义非凡。最突出的是,让每个智障人士体验到做人的尊严。试想,如果一个人连使用马桶这么隐私的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那这个人做人的起码尊严会有么?一个人生下来很容易,但如何活是个永恒的命题。对于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恐怕还是怎样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这才应该是生活课程的主要目标。
(三)生活化课程是由提升智障学生生存状态决定的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我国,残疾青少年生存状态令人堪忧。在诸多残疾类型中,智力残疾人士状况更差。2011年,一对脑性麻痹的孩子的母亲因为不堪重负,将孩子杀死,引起社会轰动。相对于其他类型,智力残疾人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科学发展到现代,聋人可以不打手语凭借手机打字走遍天下,肢体残人可以驾驶汽车;医学发展到现代,可以换肝脏、心脏,但是对大脑的认识依旧很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研究所开展的“残疾青少年发展状况和需求”发现,智力青少年未入学比例达到44.0%,肢体、视力、听力残疾青年的就业率较高,言语、精神、智力、多重残疾青年的就业率较低。“智力残疾人,他们终生没有民事能力,需要家人的终生监护,多数不能工作”。
[6]
[6]现在是培智学校的学生,将来难道也要成为需要“终生监护、不能工作的”人群么?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能够做什么?一旦出现“两老一残”,中度智障人士的生活谁来保障?倘若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生活适应能力没有,最需要的、最实用的社会适应能力缺失,这些中重度学生将来必定成为社会的沉重包袱。
三、生活化课程实施的注意点
从教育内容来看,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等课程,笔者以为是以生活为平台,实施学科教学、体现学科特质的课程。生活化课程当既要有生活味,更要有学科性和特教性。拿生活语文来说,要体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又要体现语文性,要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还要体现特教性,要有康复、矫治的参与,体现医教结合的理念。从这个方面来说,培智学校“生活化”课程,应该是以生活为载体,体现学科特点,适应智障儿童少年身心特点,康复、矫治、训练智障儿童少年学科相关知识、技能。
从教育的价值来看,如果说普通中小学的课程目标体现“应知应会”的特点,培智学校生活课程则体现“能知能会”的要求。就培养对象来说,当前培智学校学生大都为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智力低下、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效果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是仅仅培养生活技能,忽视了相应学科的教学,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培智、益智的作用,把“生活”极大化甚至单一化,把生活化课程上成自我服务的劳动课,就失去了生活化课程的意义。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不能因为学生智力差,就降低、放弃该学科知识的讲授。也应该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可接受能力,能学到多少就应该教给多少。另外,相对于其他残疾儿童而言,智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教育教学实施不能“一刀切”,实施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教学应成为培智学校主要的教学形式。
从教育的组织形式来看,培智学校应该加大开放教育的力度。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生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公园等地开展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文化知识。在教材处理方面,尽可能的实施情境教学,场景的设置尽可能生活化。这样的教和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化课程?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我们特教工作者提出,而应该是为智力障碍儿童少年提出,他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化课程?才是我们专家学者和特教工作者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培智学校教学文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11.「2」江苏省教育厅.特殊教育文件选编「M」.南京2000:173-193.「3」房军民主编.特殊教育学校实用培智教学法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4:1-2.「4」邓猛,景时,李芳.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4(12):(28-33).「5」吴春艳,肖非.从“生活化的课程”走向“有意义的生活”「J」.中国特殊教育,2014(12):(34-37).「6」苏令.残缺的世界更需要关注和理解「N」.中国教育报2015.1.15(5)
作者地址;泰兴市南二环西路29号。邮编;225400 电话;*** ں
On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Jianwen Cha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of Tai Xing
Tai Xing
225400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is concerning the questions, what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will study and what the teachers will teach? From the view of curriculum evolution in Chinese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 the degree of the students disabilities is more serious, the life state of people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is the low quality, that cause the life curriculum idea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curriculum revolution of schools for the mentally handicapped.Life curriculum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void “the only living” and “low standard” tendency.Lead the students to “living in dignity”
第五篇:《西安培华学院学报》.
《西安培华学院学报》 稿酬及印刷费用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办好学报,规范学报稿件征集与管理,确保办刊经费,经我处多方考察和调研,并结合我院学报的实际,现提出学报有关经费管理办法。
一、文章分类及稿酬标准
本刊坚持“文以质取”的原则,拟将学报稿件分为三类,即特稿、优稿和一般稿件;稿酬据此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如下:
(1)特稿是指省内外各学科的知名专家、各学会会长、各大专院校的校长以及院士或在某专业、学科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经审核达到特稿质量标准的即可在最近一期学报上优先发表。每期安排特稿1篇,每篇文章的稿酬按100元/千字发放。
(2)优稿是指由副高职以上职称人员撰写的、学术水平较高,且得到校内审稿专家认可的学术论文。每期安排该类文章不超过2篇,每篇文章的稿酬按80元/千字发放。
(3)一般稿件是指除特、优稿件以外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被校内审稿专家认可的学术论文。每期根据版面情况安排文章不超过23篇,按投稿先后刊登,每篇文章的稿酬按40元/千字发放。但是,对于一般稿件中,作者为中级以下职称或博士以下学历的文章不付稿酬;对于无职称的论文作者收取一定审稿费和适当的版面费,但总计不超过200元。学报每期所刊登稿件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5篇。一般稿件和优稿的字数每篇应控制在3000-5000字之间;特稿字数最多不超过8000字,特殊情况应由常务副主编报主编审批。每篇稿件的字数由编辑部核定,按正文字数计算,不足1000字不计稿酬。本刊对于特稿、优稿严格审核,宁缺勿滥。坚决杜绝“人情稿”。
每期学报的稿酬预算金额控制在5000元以内。
二、稿酬核算与发放管理
每期学报印出后,由学报编辑部根据所刊登稿件,核算每篇文章的稿酬以及英文编辑的费用(200元/期)和编辑往返于印刷厂(具体为排版办公室)的车费(实报实销,一般控制在30元之内)。编辑部核算好学报每期的费用后,提出该期“《西安培华学院学报》稿酬发放请示单”(以下简称“请示单”),由科研处长签字报院长审批后,由编辑部派专人持“请示单”批件到财务处借款,待稿酬发放完毕,及时到财务处销帐。
稿酬原则上要发放到作者本人手中。如果作者不在西安,可由他人持委托书前来代领。
三、学报印刷费用
为了避免和印刷厂发生印刷费用的纠纷,建议由院长就每期的印数和印刷费用以及印刷质量标准与印刷厂签订印刷协议。待每期学报印出后,经学报编辑部审查没有印刷质量问题后,由科研处长派人持协议到财务处领取印刷费用,转交印刷厂,并索回正式发票交送财务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