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乡镇维稳工作
如何做好乡镇维稳工作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维稳办主任——罗光亮
导言:社会稳定既是各个阶层普遍感知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极力追求的社会目标、努力维持的社会状况、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维稳能力与发展能力一样,都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展本身就是在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硬实力,而维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说到维稳工作,大家自然地会想起邓小平同志关于“压倒一切”的著名论述。1989年2月26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会失掉。”早在此前的1985年6月29日,他就指出:“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最艰巨的任务。”如何处理好这两个“压倒一切”的关系,不断提高“发展”与“稳定”两个能力,将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长期面临的战略挑战,也是我们党在执政中需要不断解决的时代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也越来越被摆上了重要位臵。在这种背景下,有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维稳工作,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出现了对维稳工作的不同的解读,以致造成了一些工作方法上的偏差。那么,究竟什么是维稳工作,它有哪些特征和性质,我们如何做好维稳工作,从而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所有这些基本问题都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加以缕析。
一、维稳工作基本概念
当前,一些媒体和文件中对维稳工作的表述大概有这样四种:一是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三是维护政权稳定;四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这里面,既有相对全面准确的解读,也有侧重某一方面的理解。究其原因,还在于人们往往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理解和讨论。
稳定是一种全局意义上的概念,更多的是指社会基本的秩序和制度框架意义上的稳定,可将维稳工作定义为:通过政府、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的自觉干预、控制和协调,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和有序的活动,是对社会系统动态平衡问题所形成的看法、理念,以及围绕稳定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反应和政策安排。说通俗一点,就是确保一方平安。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维稳手段异化现象,甚至成为隐瞒重大事故、2
事件真相的借口,成为保护某些不正当利益、保护个别人官帽的“遮羞布”。这是一个典型的思想方法、思想作风上的问题,必须在思想上予以纠正。客观上,由于维稳工作的理论建设长期滞后,致使人们对“维稳”的内涵把握不清,将其概念无限泛化。其实,从狭义的维稳工作来讲,其所涵盖的范畴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维稳、社会维稳、经济维稳和舆情维稳。舆情维稳就是力求通过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的正确引导,舒缓民众情绪,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舆论环境,形成有利于增进社会团结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舆论导向。(现在有些人在网上和微信上传一些负面的东西)
(二)从形式上可分为:刚性维稳和柔性维稳。刚性维稳以社会秩序的绝对平稳作为工作目标,以现行法律为准则,通过集中统一的、静态封闭的、强制约束的手段,将社会活动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其特点就是:快、准、狠;柔性维稳,就是动用一切社会力量,法律的、道德的、民俗的,尤其是新媒体的力量,进行有效地沟通互动、劝服等阳光透明的手段,使社会秩序相对平和起来,其特点就是:稳、绵、平。
(三)从范围上可分为:涉内维稳和涉外维稳。涉内维稳主要是指防范、化解和处臵由国内社会矛盾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时平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其诱因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主体和客体都在我们国内,工作范围也仅限于国内;涉外维稳是指 3
及时处臵因国外或者境外因素引发社会面动荡、骚乱及波动的行动。
(四)从时间上可分为:维持暂时稳定和长期稳定。暂时稳定是一种阶段性的表面稳定,需要通过强制力来维持;长期稳定是一种长治久安,其基础是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政府得到人民的拥护,整个社会有很强的凝聚力。
(五)从效果上可分为:良性稳定和病态稳定。良性稳定主要是指社会稳定形势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相一致,即社会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符合社会进步的趋势;病态稳定是指某种政策措施已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或目的而千方百计地采取一切手段捂住社会矛盾的表面稳定,最终阻碍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维稳工作是在党领导下的社会管理工作。从其本质属性而言,维稳工作主要有四重意蕴:
其一,它是人人需求且人人受益的由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产品。政局稳定、社会有序、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既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从历史上看,社会不稳,其结果是战争频繁,民不聊生。从当今世界来看,社会动荡的国家,则无不与贫穷、落后结缘。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宁做太平犬,不儆乱世人”,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渴望。但是,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不是自然而然形成,需要通 4
过各种努力才能实现。要有收益必须先有投入,这既是经济运行的规律,也是社会建设的规律。近些年,社会上不断有人炒作维稳经费问题,有“维稳经费超过军费” 说,也有“维稳天价”说。这种“统计加估计”的不负责的说法,不仅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抹黑,也是违反社会基本知识的幼稚。保障公共安全利益的实现,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政府存在的根本。公共行政学的开山鼻祖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中明确强调:传统政府管理与现代公共行政的主要差别在于公共性。顾名思义,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管理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公共利益,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是与国家相伴而生的。因此,政府在维稳工作上安排必要的、适量的成本支出是必要的,它不仅能产生经济安全效益,而且能产生社会和谐效益。维稳工作的这种基本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把社会公共安全稳定的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位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其二,它是党的执政与人民福祉的有机体,是一枚硬币上的两个面。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民安则兴,民乱则亡,因而都要力求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就不可能实现执政目标。我们党的宗旨是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代表人民的利益,一切保护人民权利,是为人民谋福祉。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赖于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符合我们党以稳定作为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确保 5
社会大局的稳定,就是在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一致的。(比如,我们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如果没有解决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就无法解决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发展这个政治问题。可以说,维稳工作是巩固党的领导与维护人民利益相统一的一个重要载体。
其三,它追求的是相对性的稳定,而不是静态的、绝对的稳定。稳定的社会并不排斥社会矛盾,它能够容纳矛盾和冲突,并且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社会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因而,强调维稳是硬任务,但决不是要求硬维稳,而是强调求同存异,人本至上,多样性的统一,是一种相对的、持续的稳定观。
其四,它并非只具有单纯的工具性意义,还具有本体性价值。现在有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有些地方只注重事后维稳、倚重硬性维稳,较少向广大民众讲清维稳工作原本的价值所在,因而有时得不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其实,维稳工作的过程,本身就彰显和倡导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本方法。
二、维稳工作层级界定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 6
凸显期。其中,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因素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交织。
如果把不稳定问题比作“地震”的话,那么它对社会面影响的等级与烈度是不一样的。
高烈度的不稳定。是指可能影响国家政治制度安全和全国社会秩序稳定的重大动荡和阶层冲突,社会面混乱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通常,这种不稳定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诉求的色彩,目的是为了颠覆现行政府,组织和参与人员的指向性、预谋性、组织性比较明显。(如法轮功)
中烈度的不稳定。是指对某一地区社会秩序或某一系统、行业正常的生产、生活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骚乱和破坏,社会面在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时的混乱。
低烈度的不稳定。是指可能影响一时一地社会秩序的纠纷和骚扰,一般由个体矛盾、生活习俗及一般性案件等因素引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直接的政治诉求,参与人员随即性、利益性、被动性比较明显。
高、中、低烈度的不稳定问题的区分,主要是以事件对社会面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高烈度的不稳定问题,是在全国或全局层面的,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中烈度的不稳定问题,是在部分地区或部分系统层面上的,涉及的范围有一定的边界性; 7
低烈度的不稳定问题,是在个别地方层面上的,涉及的范围基本上只是利益的直接相关者。从当前我国的维稳形势看,高烈度不稳定问题发生的机缘较少,但引发的隐患和嬗变因素较多,须臾不可轻视。中烈度的不稳定问题和隐患是我们面临的最为繁重的防范和处臵任务,并且量大面广,情况比较复杂。低烈度的不稳定问题绝大多数属于社会治安问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关键是要控制它的转型升级。
就我们的维稳工作职能定位而言,应当是消除高烈度的,控制中烈度的,观照低烈度的。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变化,因地制宜,适时调整维稳措施,切不可机械地、教条地对号入座。由此,需要从三个层面来把握并做好维稳工作。
(一)根本性维稳。就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制度支撑,这是核心层面上的维稳工作。从政治学意义上讲,执政党拥有执政的合理性、合法性,地位稳固,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政权的稳固是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无论从历史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大局的稳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十三多亿人口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没有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同时,从“社会”的构成来看,社会是通 8
过生产关系派生出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而人们则是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从而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人与社会能否和谐往往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制度来决定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了半个多世纪的事实证明,尽管它还不是最完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其本质特征和所具有的优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同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稳定中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党中央把推进依法治国保持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紧紧围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形成和巩固独特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我们党具有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比拟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为确保社会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源头性维稳。就是要落实带有根本性、基础性、发端性、长远性的治本措施,构建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化解利益纷争的长效机制,这是基础层面上的维稳。这方面要做 9 的工作很多,涵盖到许多领域、相关政策。就事物直接的关联性上讲,需要着力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大力加强民生建设,奠定社会和谐稳定这块“大基石”。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提高收入水平。当前,我国民生领域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多发高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部分地区因民生问题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冲击,也使得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民生事业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也会阻碍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政治文明的步伐。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那么改善民生应成为“硬要求”。坚持“普惠”原则,坚持把民生优先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统筹解决好加快发展与安民富民的关系问题,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腾出更多精力、拿出更多财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实际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2014年,我县完成民生支出10.37亿元,比2013年亿元增加1.8亿元,增长20.5%,占财政总支出的64.8%;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0件、市下达的50件民生实事任务。
二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准则,不断掌握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平衡器”。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促进社会公 10
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重要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有机联系在一起,既赋予了政法工作新的内涵,也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处理的每一项工作和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12月15日,当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呼格吉勒图案再审的结果后,呼格吉勒图的母亲忍不住流下两行长长的眼泪。为了这一天,她等了足足18年。18年前的199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公安机关确定为“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凶手。案发61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冤假错案之一。)以公平正义为准则,构建现代治理体系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各项国家治理制度价值准则的选择与确定。一个社会越公正,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就越有正义感,维持这种制度的欲望就越强烈,促进社会稳定的力量随之也将日益强大,社会面稳定的必然性很高。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如城乡一体化)。要大力推进社会分配制度改革,要灵活 11
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确保各方利益关系得到公平对待,社会阶层各得其所,让中等收入者比目前大大增加,能从分配的结果上较好地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使包括高、中、低各不同收入群体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分配基本合理,从而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达到共同富裕)。此外,坚持公平正义的准则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层面上的,还得实现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均等机会,让大家在一个公平发展的社会里,“英雄”不论出身,“成功”无须背景,人人都要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获得发展。这样的社会必定是朝气蓬勃和活力十足的,也只有在这种社会土壤中才能实现社会大局的持久稳定。
三是培育社会理性思维,为社会环境与社会形态和谐注入“镇静剂”。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沉着淡定、不骄不躁,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和风险。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整个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急功近利、心淳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不同程度存在,给社会大局稳定和个人幸福带来负面影响。要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使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进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坚持用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疏导社会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就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来说,要培育辩 12
证思维,以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客观、冷静地认识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确立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预期,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就政府来说,要建立顺畅的社会沟通机制,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让不同群体平等地进行利益博弈,把群众利益诉求真正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心态的疏导干预机制,健全常态化的心理疏导组织或场所,重视民众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诉求。
四是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砌起社会稳定风险的“隔火墙”。从我县2010年至2014年信访总量来看(分别为823、838、704、951、767件次),平均在816.6件次,即平均每天有2件以上。(根据我县近年来矛盾纠纷统计报表和群众上访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以下类型:
1、因土地、山林、水利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2、因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矛盾纠纷;
3、因劳动争议、社会保障和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纠纷;
4、因征地拆迁安臵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5、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引发的矛盾纠纷;
6、因涉法涉诉上访引发的矛盾纠纷。)从一般性群体性事件转化为恶性事件的规律来看,基本上都经过了“民意一一民怨一一民怒”的过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反应迟钝,处理失当,[重庆万州事件] 2004年10月18日发生突发性大规模群体事件,暴动惊动中南海。下午四时许,太白路上挑夫余继奎肩上的扁担,不慎碰到女途人曾庆容,弄脏了她 13 的衣服,该女子转身就打了挑夫几个耳光,挑夫则连声道歉。紧接著女子身旁的男子胡权宗一把抢过扁担,用扁担将挑夫的腿打断,还扬言自己是国土局长,可以花二十万元买起挑夫的命。女子则称,自己家很有钱,只要路人上来打这挑夫的耳光,一记耳光二十元。事件当即引起了四周群众的公愤,造成数百名群众的围观,使交通堵塞,有群众拨打了110,但110一下来就跟行凶的胡某握手,随即欲带走胡某二人和那名扁担,当时那些群众都把警车围住不许警车通行,随后事件越闹越大。事件引发众怒,4至5万百姓包围了区政府大楼,当地派上千防暴警察全副武装物力镇压,双方激烈冲突。使交通堵塞,有群众拨打了110,但110一下来就跟行凶的胡某握手,随即欲带走胡某二人和那名扁担,当时那些群众都把警车围住不许警车通行,随后事件越闹越大。入夜后,成千上万的民众将万州区政府包围。及至深夜,政府还没回应,部份激动的民众先后将五辆公安车及消防车掀翻后放火焚烧。万洲区政府大门也被群众仍的石头打碎(区政府大门为玻璃门),事态失控。
实际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抓早抓实抓细抓苗头。首先要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制、部门单位责任制,限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构筑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其次是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做出重大决策和实施重大项目必须履行的前臵条件,对未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一前臵关卡的一律要卡住。特别是对部分群众有意见的事项要缓办,对多数群众反对的事项坚决不办,即便有些项目虽然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也不能草率决策,简单蛮干。最后要对因官僚主义作风
严重,排查调处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发生规模较大的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是全面提高互联网的管理能力,坚决守住舆论维稳这块“新阵地”。现在,互联网不仅已经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策划渗透颠覆破坏活动的主要渠道,而且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通过网络串联组织起来的。由此可见,采取堵疏结合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提高互联网的管理水平,对于维稳工作来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一方面,要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健全信息收集、分类梳理制度,确保信息源的客观真实;完善信息处理和反馈机制,建立和完善确保网络监督信息快速反应,快速处理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对网上出现的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要及时发现、封堵、删除并落地查处相关人员,以防止利用信息网络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形成网上事件,防止利用信息网络煽动组织非法聚集、群体性事件和非法组党结社及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注意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同时,要鼓励有关企业和单位开发应用绿色软件,配合有关部门推广阳光上网工程,杜绝不良信息的网上传播,减少对青少年的毒害。
(三)专业性维稳。就是通过专业队伍的组织、协调,及时防范和处臵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酵形成的不稳定问题,筑牢维护 15
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末梢层面上的维稳工作。
一是要加强维稳情报信息工作。维稳情报信息是维稳工作的生命线。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定期分析研判本地区本系统社会稳定方面的情况,加强对突出问题和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重点人员情况的动态掌控。坚持预警在先、预知预防,增强防范化解处臵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真正为维稳工作当好“千里眼”、“顺风耳”,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
二是要健全维稳工作协调统筹机制。各级维稳部门作为党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实施地区联动、部门联动,实现维护稳定工作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相互协调,着力抓好各项维稳工作的统筹,推动形成维稳工作合力。
三是要及时妥善处臵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上出现的不稳定问题,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立足发生最为复杂的情况,完善应急机制和工作预案,提高指挥处臵能力及政策法律运用水平,切实做好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臵各顼准备。按照把握规律、未雨绸缪、及时应对、有效处臵的要求,深入分析、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对社会矛盾运动的影 16
响,善于区分利益矛盾引发的或社会管理中产生的群体性事件、群众爱国情绪激起的游行示威活动以及敌对势力煽动的非法聚集活动等不同情况,依法处臵,及时维稳,切实防止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一般群体性事件向社会运动或街头政治演变。(其中香港占中就是一个例子:“占中”指的是正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占领中环”,全称“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简称“和平占中”或“占中”。“占中”于2013年3月27日发起,至2014年9月28日正式启动。近年来,“占领”运动在各国都有出现,已经成为一种街头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部分公众尤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表达政治诉求的主要手段,表现出更强的对抗性。这类“占领”活动在社会对抗情绪严重的国家经常会导致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而这种通过激烈对抗表达诉求的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法的,警方都有权依法处臵。)
三、当前维稳工作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维稳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保证其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关键所在,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关键期,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是维稳工作面临的时代背景;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矛盾多发是维稳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17
正处于核心价值重塑期,多元价值观念并存是维稳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正处于网络影响凸显期,负面社会情绪蔓延是维稳工作面临的现实压力;正处于敏感节点和敏感问题的密集期,多样任务并举是维稳工作面临的实践课题。由鉴于此,需要我们在维稳工作中处理好这样六个关系:
一是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个大话题,也是一个老话题,这在全党已经形成共识。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发展,唯有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当然,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一个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下发展经济。这里必须搞清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为了更好促进发展,但追求的这种发展不是盲目发展、无序发展、拔苗助长式发展,否则就会给两者都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是维稳与维权的关系。如果维权与维稳的“二元方程式”有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一定是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也就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孟建柱在《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科学指南》中透露,习近平明确指出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明确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18
要求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现在出现的一些非法集访也好,群体性事件也好,背后都有利益博弈的影子。毋庸讳言,利益群体的这些诉求方式是不能支持和提倡的,但他们的权益是一个不能不关注的问题。一些地方为了实现其所谓的维稳目标,不惜压制和牺牲民众的利益诉求,还常常打着“维稳要求”的旗号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最基本的社会规则。越是感情对立,就越不能接受公众的利益表达,利益格局就越会出现倾斜:越是简单轻率,就越容易只看到眼前的冲突,长久积攒下来的矛盾就会越多。因此,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首要的是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做到神圣不可侵犯,并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以群众观念统筹维稳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特别应当把握好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真正形成把群众的各项权益保障好的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才会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是底线与策略的关系。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依规则办事是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一些地方领导习惯用行政方式代替司法方式、以个人权威取代法治权威,在处臵矛盾较集中的问题时,往往采取“亲民路线”、“经济万能”、计谋策略等 19
手段,从没有考虑司法介入,由此带来处理社会矛盾的“非规则性”和“非终局性”,争端解决的终结机制难以建立。这实质上是对法律藐视,也为以后的不稳定问题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如此一来,法律至上的权威在人们心目中难以得到牢固树立,维稳工作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法律,而是个别领导的指示,或者是各种形式的潜规则,导致了行政执法权威的不断流失和行政执法公信力的不断下降。在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当下,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法处理涉稳事件,既要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又要善于在依法中维稳、维稳中依法。由于事物的差异性和情况的差异性,决定了在维稳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又要坚持多样性、多元化与统一性相结合,体现灵活统一性。但是,讲究策略的灵活性,并不是去踩踏法治这根“底线”的理由。
四是长痛与短痛的关系。解决社会矛盾只满足于疗治“短痛”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源头治理,把不稳定的“病根”挖出来、去除掉,才是长治久安之道。“以人为本”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否则就会给民众一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印象。类似“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的处臵方式,看似很“省事儿”,却会误导民众对维护合法权益做出错误的理解和预期。这种解决矛盾问题的方式是“锯箭杆”式疗伤,病灶并未根除。说白了,这并不是真正从为社会负责的立场上解决问题,而是“眼前无事即是平安”的短视行为。如果有一天矛盾压不住了,20
到那时候再进行源头性维稳,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与其按住短痛,在逼迫下进行维稳,不如主动解决社会矛盾,消解社会压力,进行法制化建设。要处理当前稳定与长远稳定的关系,需要做到“两个结合:一个是及时处臵与事后化解相结合。群体性事件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一旦发生,应当尽快集合、调动专业力量及相应社会力量予以妥善处臵,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事后要及时到群众中了解情况,摸清相关群体的思想动向,从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前做好矛盾的消化和利益的协调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另一个是经济手段与思想引导相结合。在特定的条件下,拿出一定的钱来平息事态,解决个案是必要的,特别对一些困难群体要有怜悯(注: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之心和同情之举。但在救济和扶持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认同党和政府是自己利益的真实代表,相信和依靠党和政府,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从而提升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形象,不断扩大和增进共识,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
六是“举一”与“反三”的关系。当下发生的一些因社会矛盾导致的不稳定问题是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已经发生的不稳定问题的处理,有的需要就事论事,尽量淡化了事,只能“举一”,到此为止;有的需要反复解剖,勇于“反三”,警钟长鸣。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要因地制宜,区别对 21
象。对于一些政治性、敏感性、保密性特强的不稳定问题,尤其是一些鲜见的个案,只能“举一”,不能扩大和渲染,尽量减少它对其他问题的刺激因素。而对绝大多数常见的社会不稳定问题,绝不能采取“鸵鸟心态”(注: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来对待,让“学费”白交,而是要充分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从矛盾中检视症结所在、从问题中读懂难点所系,进而找到科学维稳的着力点。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同时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契机,因为问题中往往蕴藏着前进的密码。敢于“反三”,善于“解剖”,不仅需要担当精神,也是执政能力的体现,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第二篇: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信访办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转轨的关键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纵横交错,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为全面保持稳定,巩固发展成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央要求各级成立维稳机构,乡镇也随之成立了维稳中心或维稳办公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各地情况不同、方法各异,究竟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固定模式。结合吉利镇实际,我们认为要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明确机构组建,抓工作责任的落实。
落实办公地点,挂牌成立乡镇维稳中心,把乡镇党政办、司法所、派出所等作为维稳中心的组成单位;把民政所、国土所、劳保所,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中小学、卫生院、林业站、安监站、计生办等作为维稳中心的成员单位。负责乡镇的维稳工作,由维稳中心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和统一协调和安排工作任务。在各村或社区成立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有条件的落实专人),负责村或社区的日常维稳工作,定期向乡镇维稳中心报告工作,随时报告信息和情况;在乡镇维稳中心办公室为设立专
门热线电话,向管辖的区域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投诉、求助;在综治维稳中心内部设立预警信息收集组、纠纷隐患调处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各工作小组在维稳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并负责收集维稳预警信息、应对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督办隐患整改、制定维稳预案。最终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组织落实、部门协调联动”的维稳工作网络和格局。
二、明确工作任务,抓责任范围的落实
乡镇综治维稳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内各村或社区,以及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开展维稳工作。具体工作有:一是收集综合预警信息,并负责受理群众的诉求和求助,集中核理,汇总管辖范围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故隐患、流动人口、大型建设等预警信息的跟踪、督查、回访等;二是分流调解纠纷。对收集来的情况和上级转办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处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安全事故隐患、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等;三是牵头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对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阻塞道路交通、非法游行示威等突发事项的处置,对造成人员伤亡、经济重大损失和出现各种灾乱性事故进行紧急的抢救与援助,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做好汇报,必要情况经允许后向社会公布。
三、明确工作流程,抓工作要求的落实
在接到群众求助、情况反映或上级指示的电话、信函后,乡镇维稳中心要做好登记,能当时答复的应当时答复,不能答复的应说明情况,并限时答复;情况特别紧急的,要马上向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草拟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涉及上下左右部门的矛盾纠纷,采取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办法,由乡镇维稳中心代表党委政府,向有关单位发出调处指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或者由维稳中心召集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协调小组联动调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和求助事项,必须当场解决或限时解决(调处),对一些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三是若遇突发事件,维稳中心全体成员应在第一时间,按照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要求,及时赶往现场摸清情况,做好现场维护和情绪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随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四、明确工作机制,抓工作保障的落实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工作资源,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联动工作体系,确保乡镇中心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运行。主要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落实好“三个保障”。五项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级
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对直接到村一级或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或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矛盾纠纷,由维稳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解决;二是联防机制。结合实际建立治安联防网络,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落实治安防控措施,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参与区域联防、协防工作;三是联勤机制。维稳工作中心统一组织各组成部门、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统一调配使用维稳工作中心人员,落实值班备勤和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治安突出问题。
第三篇: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转轨的关键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纵横交错,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为全面保持稳定,巩固发展成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央要求各级成立维稳机构,乡镇也随之成立了维稳中心或维稳办公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各地情况不同、方法各异,究竟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固定模式。结合吉利镇实际,我们认为要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明确机构组建,抓工作责任的落实。
落实办公地点,挂牌成立乡镇维稳中心,把乡镇党政办、司法所、派出所等作为维稳中心的组成单位;把民政所、国土所、劳保所,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中小学、卫生院、林业站、安监站、计生办等作为维稳中心的成员单位。负责乡镇的维稳工作,由维稳中心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和统一协调和安排工作任务。在各村或社区成立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有条件的落实专人),负责村或社区的日常维稳工作,定期向乡镇维稳中心报告工作,随时报告信息和情况;在乡镇维稳中心办公室为设立专门热线电话,向管辖的区域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投诉、求助;在综治维稳中心内部设立预警信息收集组、纠纷隐患调处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各工作小组在维稳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并负责收集维稳预警信息、应对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督办隐患整改、制定维稳预案。最终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组织落实、部门协调联动”的维稳工作网络和格局。
二、明确工作任务,抓责任范围的落实
乡镇综治维稳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内各村或社区,以及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开展维稳工作。具体工作有:一是收集综合预警信息,并负责受理群众的诉求和求助,集中核理,汇总管辖范围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故隐患、流动人口、大型建设等预警信息的跟踪、督查、回访等;二是分流调解纠纷。对收集来的情况和上级转办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处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安全事故隐患、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等;三是牵头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对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阻塞道路交通、非法游行示威等突发事项的处置,对造成人员伤亡、经济重大损失和出现各种灾乱性事故进行紧急的抢救与援助,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做好汇报,必要情况经允许后向社会公布。
三、明确工作流程,抓工作要求的落实
在接到群众求助、情况反映或上级指示的电话、信函后,乡镇维稳中心要做好登记,能当时答复的应当时答复,不能答复的应说明情况,并限时答复;情况特别紧急的,要马上向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草拟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涉及上下左右部门的矛盾纠纷,采取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办法,由乡镇维稳中心代表党委政府,向有关单位发出调处指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或者由维稳中心召集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协调小组联动调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和求助事项,必须当场解决或限时解决(调处),对一些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三是若遇突发事件,维稳中心全体成员应在第一时间,按照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要求,及时赶往现场摸清情况,做好现场维护和情绪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随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四、明确工作机制,抓工作保障的落实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工作资源,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联动工作体系,确保乡镇中心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运行。主要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落实好“三个保障”。五项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对直接到村一级或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或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矛盾纠纷,由维稳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解决;二是联防机制。结合实际建立治安联防网络,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落实治安防控措施,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参与区域联防、协防工作;三是联勤机制。维稳工作中心统一组织各组成部门、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统一调配使用维稳工作中心人员,落实值班备勤和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治安突出问题。
五、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建立综治维稳管理平台
正如小平同志所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会综治维稳平台,快速反应,高效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不竭动力,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同样可以让维稳工作更高效。金博软件公司开发出的社会综治维稳系统,能够快速反应问题,并追根溯源,全面了解事情情况,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使问题处理既高效又公正。
(作者单位:大关县吉利镇综治维稳中心)
第四篇: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白塔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刘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转轨的关键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纵横交错,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为全面保持稳定,巩固发展成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央要求各级成立维稳机构,乡镇也随之成立了维稳中心或维稳办公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各地情况不同、方法各异,究竟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固定模式。结合白塔镇实际,我们认为要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明确机构组建,抓工作责任的落实
落实办公地点,挂牌成立乡镇维稳中心,把乡镇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610办、派出所等作为维稳中心的组成单位;把民政所、国土所、劳保所,工会、共青团、妇联、中小学、卫生院、林业站、安监站、计生办等作为维稳中心的成员单位。负责乡镇的维稳工作,由维稳中心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和统一协调和安排工作任务。在各村或社区成立综治维稳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有条件的落实专人),负责村或社区的日常维稳工作,定期向乡镇维稳中心报告工作,随时报告信息和情况;在乡镇维稳中心办公室为设立专门热线电话,向管辖的区域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投诉、求助;在综治维稳中心内部设立预警信息收集组、纠纷隐患调处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各工作小组在维稳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并负责收集维稳预警信息、应对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督办隐患整改、制定维稳预案。最终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组织落实、部门协调联动”的维稳工作网络和格局。
二、明确工作任务,抓责任范围的落实
乡镇综治维稳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内各村或社区,以及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开展维稳工作。具体工作有:一是收集综合预警信息,并负责受理群众的诉求和求助,集中核理,汇总管辖范围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故隐患、流动人口、大型建设等预警信息的跟踪、督查、回访等;二是分流调解纠纷。对收集来的情况和上级转办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处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安全事故隐患、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等;三是牵头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对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阻塞道路交通、非法游行示威等突发事项的处置,对造成人员伤亡、经济重大损失和出现各种灾乱性事故进行紧急的抢救与援助,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做好汇报,必要情况经允许后向社会公布。
三、明确工作流程,抓工作要求的落实
在接到群众求助、情况反映或上级指示的电话、信函后,乡镇维稳中心要做好登记,能当时答复的应当时答复,不能答复的应说明情况,并限时答复;情况特别紧急的,要马上向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草拟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涉及上下左右部门的矛盾纠纷,采取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办法,由乡镇维稳中心代表党委政府,向有关单位发出调处指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或者由维稳中心召集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协调小组联动调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和求助事项,必须当场解决或限时解决(调处),对一些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三是若遇突发事件,维稳中心全体成员应在第一时间,按照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要求,及时赶往现场摸清情况,做好现场维护和情绪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随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四、明确工作机制,抓工作保障的落实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工作资源,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联动工作体系,确保乡镇中心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运行。主要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落实好“三个保障”。五项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对直接到村一级或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或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矛盾纠纷,由维稳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解决;二是联防机制。结合实际建立治安联防网络,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落实治安防控措施,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参与区域联防、协防工作;三是联勤机制。维稳工作中心统一组织各组成部门、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统一调配使用维稳工作中心人员,落实值班备勤和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治安突出问题。
第五篇: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范文)
浅谈如何做好乡镇综治维稳工作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转轨的关键时期,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利益格局。人际关系纵横交错,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为全面保持稳定,巩固发展成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央要求各级成立维稳机构,乡镇也随之成立了维稳中心或维稳办公室,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各地情况不同、方法各异,究竟怎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尚无成熟的经验和固定模式。结合吉利镇实际,我们认为要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明确机构组建,抓工作责任的落实。
落实办公地点,挂牌成立乡镇维稳中心,把乡镇党政办、司法所、派出所等作为维稳中心的组成单位;把民政所、国土所、劳保所,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部、中小学、卫生院、林业站、安监站、计生办等作为维稳中心的成员单位。负责乡镇的维稳工作,由维稳中心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事务和统一协调和安排工作任务。在各村或社区成立维稳工作站,工作人员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有条件的落实专人),负责村或社区的日常维稳工作,定期向乡镇维稳中心报告工作,随时报告信息和情况;在乡镇维稳中心办公室为设立专门热线电话,向管辖的区域公布,全天候接受群众的投诉、求助;在综治维稳中心内部设立预警信息收集组、纠纷隐患调处组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各工作小组在维稳中心的统一协调指挥下开展工作,并负责收集维稳预警信息、应对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督办隐患整改、制定维稳预案。最终形成“党政统一领导、中心组织落实、部门协调联动”的维稳工作网络和格局。
二、明确工作任务,抓责任范围的落实
乡镇综治维稳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内各村或社区,以及单位部门和广大群众开展维稳工作。具体工作有:一是收集综合预警信息,并负责受理群众的诉求和求助,集中核理,汇总管辖范围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事故隐患、流动人口、大型建设等预警信息的跟踪、督查、回访等;二是分流调解纠纷。对收集来的情况和上级转办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督办,协调处理影响当地发展和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安全事故隐患、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等;三是牵头处理突发事件。负责对群体性械斗、集体性上访、阻塞道路交通、非法游行示威等突发事项的处置,对造成人员伤亡、经济重大损失和出现各种灾乱性事故进行紧急的抢救与援助,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做好汇报,必要情况经允许后向社会公布。
三、明确工作流程,抓工作要求的落实
在接到群众求助、情况反映或上级指示的电话、信函后,乡镇维稳中心要做好登记,能当时答复的应当时答复,不能答复的应说明情况,并限时答复;情况特别紧急的,要马上向值班领导或分管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草拟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涉及上下左右部门的矛盾纠纷,采取属地管理、归口调处的办法,由乡镇维稳中心代表党委政府,向有关单位发出调处指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或者由维稳中心召集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协调小组联动调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属于自己职责范围能当场解决的矛盾纠纷和求助事项,必须当场解决或限时解决(调处),对一些诉求一时难以解决的诉求,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三是若遇突发事件,维稳中心全体成员应在第一时间,按照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要求,及时赶往现场摸清情况,做好现场维护和情绪稳定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随时向上级报告有关情况。
四、明确工作机制,抓工作保障的落实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整合现有工作资源,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联动工作体系,确保乡镇中心工作的规范、高效、有序地运行。主要应建立健全和完善“四项机制”,落实好“三个保障”。五项机制:一是协调联动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对直接到村一级或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协调、统一归档。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重大疑难问题或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矛盾纠纷,由维稳工作中心直接调处或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共同解决;二是联防机制。结合实际建立治安联防网络,定期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落实治安防控措施,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参与区域联防、协防工作;三是联勤机制。维稳工作中心统一组织各组成部门、成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统一调配使用维稳工作中心人员,落实值班备勤和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工作,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依法、妥善处置;四是联治机制。定期组织排查治安突出问题。
五、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建立综治维稳管理平台
正如小平同志所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社会综治维稳平台,快速反应,高效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不竭动力,利用计算机技术,我们同样可以让维稳工作更高效。金博软件公司开发出的社会综治维稳系统,能够快速反应问题,并追根溯源,全面了解事情情况,对于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使问题处理既高效又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