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病例讨论
患者反复发热,胸闷及咳嗽咳痰6年,加重1月而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患者姓名XXX 床号27床 性别男年龄25岁 住院号10084463 6年,耐多药肺结核病史2年,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6年,持续耐多药方案抗结核治疗。
查体:T37℃ P112次/分 R26次/分 BP107/59mmHg,青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差,营养欠佳,喘憋貌,持续吸氧通畅,每4升/分,面色潮红、双下肢轻度浮肿、自述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差、体力、体重下降明显,近两年体重下降15kg.触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及哮鸣音.肺部CT示:胸廓对称、气管纵膈居中、双肺野内见斑片状、斑点状、结节状、条索状、磨玻璃状、密度不均、边界模糊、其内可见空洞影、钙化灶、病灶以双肺中上野为主,所见支气管通畅,纵膈可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现病史:患者6年前查体发现双肺阴影,诊断不明,辗转某市人民医院,某胸科医院,301,309,协和等多家医院,最后在协和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半月,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给予强化抗结核治疗,2年前确诊为耐药性肺结核。
既往史: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史6年,8岁时行阑尾切除术,12岁时出现中度贫血,对症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衰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病、乙肝、伤寒,猩红热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痰 TB菌(2+)痰结核菌培养阳性 耐药菌检测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耐药 入院诊断:广泛耐药肺结核,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5月28日 彩超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 6月4日血象 12.94×肝肾功无异常。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特殊疾病病重护理,呼吸道隔离措施、持续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止咳、化痰、耐药肺结核等药物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停病重护理,改为一级护理,继续对症耐药抗结核治疗。6月12日病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氧疗,耐药结核病治疗。入院后我们根据綦涛涛的病情,症状,提出以下护理诊断: 1 知识缺乏:缺乏耐药结核病的隔离防护措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3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纤维化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病人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障碍,严重缺氧有关 5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焦虑 :与病情反复及病程长有关 7 自我形象紊乱:与激素不良反应有关
/L 6月12日血象 11.72×
L 知识缺乏:缺乏耐药结核病的隔离防护措施
应向病人和家属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嘱患者不随便吐痰,不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以防飞沫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轻掩口鼻,将痰液吐在专门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再弃去,外出时带口罩,房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洗家具和地面,餐具单独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最好独居一室,衣服被褥经常用日光暴晒,痰菌阳性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并彻底治愈防止感染他人。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法,药物的剂量,用法和副作用,使之对病情和治疗效果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精神体力过劳,增加机体抵抗能力,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体质和营养
3活动无耐力:与缺氧、呼吸困难有关
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对氧的需求,帮助机体组织修复,尽量将治疗和护理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以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与细菌引起肺部感染有关,评估病人体温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需随时测量记录,病人寒战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被褥,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和被褥,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饮料,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病室温度适宜26℃,湿度控制在55﹪~65%.根据病情选择物理降温方 隔离防护措施
应向病人和家属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嘱患者不随便吐痰,不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以防飞沫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轻掩口鼻,将痰液吐在专门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再弃去,外出时带口罩,房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洗家具和地面,餐具单独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最好独居一室,衣服被褥经常用日光暴晒,痰菌阳性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并彻底治愈防止感染他人。焦虑 由于病情危重,预后欠佳,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易激动、等心理,应该多于患者沟通,帮助其了解病情,相关治疗及护理,不要过分难过与紧张,多鼓励及安慰病人,以减轻不良情绪。7 家庭氧疗指导
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坐位,以利于呼吸,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2升/分,并保持输氧通畅,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节奏、深度、发绀状态和血压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指导患者有效吸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油、防震、防热,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瓶应放于阴凉处,并远离烟火和易燃品,所有供氧装置给氧装置,包括鼻氧导管、面罩、湿化瓶等一切氧疗用品均应定期消毒,专人使用。需要讨论问题 病人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障碍、严重缺氧,氧疗的护理 2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有可能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血糖增高、诱发或加重感染,停药过程中的反跳现象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平时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避免外伤和骨折,定期监测血糖,正确了解激素的用法。
第二篇:危重患者护理病例讨论
危重患者护理病例讨论
姓名:曹伯琦
地点:外科护理站 主持人:林路路
记录:王 参加人员:徐桂兰(护士长)吴伟(住院医师)施萍(护师)
简要病史:患者因“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3月”于2016-04-21入院,3月前 无明显诱因下双侧腹股沟区出现两包块,约鸡蛋大小,平卧休息后肿块均可消失。后两包块又反复多次出现,且渐增大,经平卧休息后肿块消失。入院测T:36.6℃,P76次/分,R20次/分,BP:138/74mmHg。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
牛有龙,男性,61岁,主因昏迷4小时入院。患者于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昏迷症状,呼之不应,家人发现后呼叫120急诊送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脑白质缺血性改变。于17:30急诊入住我科,T:36.8℃,P110次/分,R23次/分,BP:98/48mmHg。急性病容,呼吸短促,神志呈昏迷状态,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四肢末梢冰冷。入院后给予重症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置口咽通气管、间断吸痰。急查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凝血系列等。诊断为:1.急性心肌梗死2.心源性休克3.吸入性肺炎4.循环衰竭5.呼吸衰竭6.脑梗死。立即开通三路静脉通路,给予多巴胺、生脉、疏血通、哌拉西林、纳洛酮等药物抗休克、抗感染、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积极对症治疗。20:00患者神志清醒,T:36.8℃,P126次/分,R16次/分,BP:132/71mmHg。抢救成功。
李(护师):在抢救过程中,我及时为患者进行了呼吸道的清理。患者在做CT检查时已有呕吐并导致误吸,抬入病房时虽有口咽通气管但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并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危重症状,我立即使用负压吸痰管从口咽通气管中为患者吸出大量的呕吐物及分泌物,患者的通气开始改善,生命体征开始好转。而且清理分泌物贯穿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在以后抢救窒息的患者时,呼吸道的清理应放在第一位,分秒必争。
赵:在抢救病人时,静脉通道的建立至关重要。我们在抢救这个病人时,患者出现了血压下降,周围循环障碍导致多次静脉穿刺失败,这是应该接受的教训。王:患者入科时右上肢已携带一条静脉通路,所以我们在开放第二条通路时因顾及到左上肢需测血压不能输液,所以才在下肢选血管,而患者正处于周围循环衰竭状态,导致穿刺困难。最后还是在右上肢肘正中才穿刺成功。应接受的教训是:急救时,不论何种情况,首先第一时间最少开放2路静脉通路,有血压下降等危急情况时,不必考虑平时先远端后近端的规则,首选大血管,保证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崔(护士):抢救时的各方面配合也很重要,应分配合理,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护士长应充当指挥的角色,合理安排人员。这次抢救过程中,就有这样一个失误:没有及时通知心电图室急查心电图,患者发生急性心梗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依据。
赵:这次抢救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了,但我们存在的问题大家也很清楚了。希望以后我们能以这次讨论为契机,加强学习各种抢救流程,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给大家安排一定的时间来演练,让我们的抢救工作流程更科学、更合理,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生命守护者。
第三篇: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15.11 主持人:黄明霞 主讲人: 参加人员:
一、病例 1.基本信息
床号:监1床>5床姓名:张文照性别:男年龄:79岁民族:汉职业:入院时间: 2.简要病情
患者张文照,男,79岁,因头昏倒地3小时,于12:00由120推送入院。来时神志清楚,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为:T:36.20c,P:80次/分 R:21次/分 BP:138/74mmHg,血氧饱和度为98﹪,舌红而干、无苔,脉虚,细数。遵医嘱告重,上心电监护,吸氧2L/分,使用5%葡萄 250ml建立静脉通道。于12:05遵医嘱查即刻血糖2.9mmol/L,后给予50%葡萄糖20ml口服,并于12:35和13:35两次复查即刻血糖分别为4.4 mmol/L和7.1 mmol/L,提示病情反复,后给予5%葡萄糖及谷红共265ml静滴等输液治疗。14:30患者仍神志清楚精神差,持续心电监护及吸氧2L/分,血氧饱和度99%,检查静脉输液持续通畅,无渗漏。15:00后给予10%葡萄糖100ml,生理盐水250ml和新朗欧3g,并遵医嘱查即刻血糖11.8mmol/L,检查静脉输液持续通畅, 无渗漏。16:15患者输液完毕,于18:15遵医嘱护送患者至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
3.诊断
中医:晕厥、虚风 西医:糖尿病合并低血糖 4.治疗及护理
中医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西医治则:暂时停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的治疗,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治疗中要注意观察血糖变化。
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程度纠正低血糖:消除症状;减轻低血糖后高血糖。
对于轻度低血糖者可补充吸收快的含糖食品如含糖饮料、糖果、饼干、点心馒头等,量不宜多,饮料50-100ml,糖果2-3个,饼干2-3块,点心1块,馒头半两-一两。低血糖时不宜喝牛奶,无糖巧克力、瘦肉等以蛋白质、脂肪为主的食品;对于中重度低血糖者或有意识障碍者或口服受限者可静脉输入葡萄 糖液体,严密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治疗效果。2.查明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①进食量减少或运动量增加:及时补充含糖物质。
②胰岛素用量过大:减少胰岛素用量。(注意:低血糖后常有高血糖发生,故不应盲目减少胰岛素用量,可以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各脏器功能损害及各种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控制饮食、长期服药带来的恐惧,对合并症的忧虑,以及患者又由于内分泌紊乱易烦躁、激怒、情绪激动等引起内分泌异常致血糖波动。因此,护理人员
应关心、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指导患者解除忧恐情绪,消除外来干扰,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中医特色操作
针灸疗法: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会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简便方:黄芪50克、当归10克、大枣20克,水煎服,每日l剂,适用于低血糖症反复发作,心脾两虚者。
4.健康教育及预防
①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②进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对患者家属的教育,识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自救方法等。
③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1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胰岛素注射后必须进餐,禁止注射后拒食空腹;2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3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④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⑤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⑥饮食结构应合理,避免偏食只食用蛋白质和脂肪。
二、护理体检
T:36.20c P:80次/分 R:21次/分 BP:138/74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舌红而干、无苔,脉虚,细数。
三、讨论(一护士长提问
1.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发生的病因有哪些? 答: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综合征,但在其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运用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其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亦是常见的急症之一。
①胰岛素
(1胰岛素剂量过大常见于糖尿病治疗的初期和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期间。(2运动如运动量过大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常可因此导致运动后低血糖,尤其当胰岛素注射在运动有关的肌肉附近部位时,还可明显促进胰岛素吸收,因此,准备运动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以腹部为较好。
(3不适当的食物摄取注射胰岛素后患者未按时进食或进食减少是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可发生在患者外出就餐或旅行时,此时患者可随身自带一些干粮以防止低血糖;生病时食欲不佳应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如不能进食应静脉给予补液、葡萄糖和胰岛素。
(4其他注射部位局部环境变化,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胃瘫痪,并发低皮质醇血症等。
②口服降血糖药物
所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均可导致低血糖,其中以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半衰期最长可达35h,国内已停用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最大和最严重。相对而言,D860、美吡达、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如亚莫利和一些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等低血糖的发生
率较低。临床单独应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衍生物(胰岛素增敏剂和纯中药制剂,一般不至于导致低血糖,但如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则可能增加低血糖发生的机会。某些中成药(如消渴丸可能因其含有磺脲类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
③联合应用某些药物
许多其他药物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可 能增强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而诱发低血糖:(1乙醇乙醇可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饮酒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尽可能避免饮酒,尤其应避免在空腹情况下饮酒。
(2水杨酸盐水杨酸类药物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曾一度被用作降血糖的药物,该类药物的降血糖的机制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其大剂量刺激胰岛素分泌有关;另外,它们可置换与蛋白结合的磺脲类药物,使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如糖尿病患者需同时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进行解热止痛,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监测血糖。
(3β受体阻滞剂应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机会可能增加,在某些患者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由于β受体阻滞
剂阻断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的反调节作用,常使低血糖的恢复延迟。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了低血糖时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动过速和心悸等重要的体征和症状,从而降低了患者对低血糖的警觉,因此,对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注意。
(4其他有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妥英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等与降血糖药物联合应用也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增加。
④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
少见的情况是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过量应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而 导致人为的低血糖。如果是由于外源性胰岛素所致,患者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血浆C肽的免疫活性受到显着的抑制。
⑤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因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感知缺陷,早期胰岛素释放障碍,导致餐后早期高血糖,胰岛素释放的高峰时间延迟且胰岛素的释放反应加剧,而常在餐后3~5小时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又称迟发性餐后低血糖。
2.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发作时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受血糖下降的程度、低血糖发生的速度、发作的频率、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和有无联合应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表现为出汗、心悸、饥饿、焦虑、紧张、面色苍白、肢体震颤和血压轻度升高等。血糖下降速度越快,则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越明显。临床上常可见一
些糖尿病患者虽表现为明显的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而血糖测定并不低,可能与其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有关。
2.神经性低血糖症状
最初为心智和精神活动轻度受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和思维混乱。继之以中枢神经功能抑制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临床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听力减退、嗜睡、意识模糊、行为怪异、运动失调、语言含糊、头痛和木僵等,一些患者可表现为抽搐或癫痫
样发作或肢体偏瘫等不典型表现,最后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等。3.
第四篇: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病情危重,危急生命或难度较大及大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以及死亡病例,均应进行护理病例讨论。
二、讨论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主持,病区护士均应参加。
三、讨论时由责任护士汇报病史,介绍病人病情,目前采取的护理措施,效果,并提出问题。
四、主管护师及与会的其它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并结合病人的护理情况,提出个人对护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
五、外科大手术病例,要讨论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术后病人可能出现的护理并发症。
六、对死亡病例的护理讨论,参加抢救的护士,要汇报抢救的经过,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就抢救配合,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护理记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护理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讨论情况分别记录在护理病例讨论记录中。
危重病人报告制度
一、各科室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调协助各方面的工作,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
二、需要报告的危重病人包括:
1、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
2、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发生变化需抢救的病人。
3、病人因病情危重急诊入院需进行抢救的病人。
三、报告程序及时间:
1、病房有危重病人时,当日由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报告护士长。
2、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当日查看病人并填写“危重病人上报登记表”,然后立即报告护理部。
3、护理部接到报告当日由专职人员到病房查看病人,检查记录指导协调护理工作。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对于特殊护理或一级护理的病人,护理工作要责任到人。
二、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每位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并有责任护士签名。
三、随时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四、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
七、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八、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治疗用药、饮食、护理要点、重要的化验值、心理状况等。
九、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并妥善固定,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意外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意外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十一、熟悉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十二、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
十三、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纠纷病历管理制度
一、当出现纠纷和医疗争议,患者及家属要求封存病历时,病房要保管好病历,以免丢失。
二、完善护理记录,要求护理记录要完整、准确、及时;护理记录内容全面与医疗记录一致,如患者死亡时间、病情变化时间、疾病诊断等。
三、检查体温单、医嘱单记录是否完整,包括医生的口头医嘱是否及时记录。
四、可复印病历资料: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五、备齐所有有关患者的病历资料。
六、迅速与科领导、医务科(晚间及节假日与院总值班)联系。
七、病历封存后,由医务科指定专人保管。
输血查对制度
一、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及血袋有无破裂。
二、查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 , 有, 无凝血。
三、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 , , 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及交叉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和剂量,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需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四、输血后再次查对以上内容。
五、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送检。
难免褥疮登记汇报制度
难免褥疮定义:以强迫体位,如: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力衰竭、昏迷等)、偏瘫、高位截瘫、骨盆骨折、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病情需要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高龄(≥70岁)、白蛋白小于30g/L、极度消瘦、高度水肿、大小便失禁等5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褥疮。
一、凡发生阶难免褥疮,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登记并上报护理部。
二、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人员到科室核查。
三、填写难免褥疮观察表,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科或死亡情况,如果转科要填写科名。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四、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五、当患者转科时,请将观察表转交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六、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及时交回护理部备案。
七、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月质控成绩挂钩,按院内发生褥疮处理。
八、护士长应于褥疮发生后实地查看病人,检查责任护士褥疮监控措施是否落实。护理记录记载是否客观,监控措施是否得当,并给予相关指导。
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患者具有隐私权,隐私权必须得到保护。保护患者隐私是临床伦理学尊重原则、有利原则和不伤害原则的体现和要求。由于,医护人员在疾病诊疗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特殊,会主动或被动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个人的习惯、嗜好等隐私秘密。因此,医护人员在执业活动中,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
一、医护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患者的言语,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必须要执行保护性医疗,以免在患者面前谈论,以及在无关人员面前提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医护人员在查房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病情分析必须在病室外进行。
三、患者的隐私在诊疗过程中仅向医务人员公开,是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私有领域,医护人员有义务为其保守秘密,维护患者的各种利益,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患者隐私。
四、医护人员在为异性患者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有二人以上人员在场,并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五、对于可造成患者精神伤害的疾病、生理上的缺陷、有损个人名誉的疾病等,要履行告知义务。在不违背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要注意尊重患者,不得歧视患者,在向患者和家属告知病情时,使用规范语言,特别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第五篇: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危重、大手术、新项目、新技术及死亡病例时,要进行病例讨论。
二、由护士长主持,专人负责,讨论前由责任护士做好充分准备,报告病历,提出讨论目的和需讨论的护理问题,资料齐全,将讨论结果详细记录护理病例讨论记录上。
三、主持人对讨论意见要进行总结,并确定护理措施及方法。
四、要求护士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及医疗病例讨论,并记录。
五、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或护士长助理对全院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