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房地产协会交流材料+2010年支部总结
以“三个结合”为载体“四个联系”为方法 深入开展社会团体创先争优活动
中共重庆市房地产业协会支部
为了加强党对社会团体的领导,促进协会健康发展,正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经市国土房管局机关党委批准,重庆房协于2010年8月16日成立了房协支部。房协支部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局党组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结合房协工作重点和日常工作职责,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三个结合”为载体,“四个联系”为方法的实施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三个结合”为活动载体,实实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在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房协支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三个结合”为载体,扎实有序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升房协发展水平和社会形象。一是把创先争优与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相结合。房地产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建设,提倡诚实守信,塑造“诚信企业·责任地产”的行业形象,在五十佳房企诚信评选推介工作中,要求企业始终贯穿守法经营的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把创先争优与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市级、国家级先进协会相结合。积极争创优秀社团组织,倡导“六项社会责任”,即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表达及维护行业企业利益的责任、协调及稳定社会的责任、整合社会
争优活动作为提升行业形象,扎实推进房协工作,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员工政治觉悟的重要措施。
(二)联系服务宗旨,公开承诺
1、承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行业按照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围绕诚信房企评选推介活动,引导房地产行业与党一心、守法经营、科学发展。
2、房协作为重庆协会的唯一代表与全国117家行业协会联合倡议,承诺自觉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六项社会责任,把履行六种社会责任,作为房协发展的新任务、新目标,使我们在遵守法规、道德行为、以人为本、开放透明和可持续发展等五项原则基础上为群众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
3、承诺加强自身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党员人才推荐进管理层。同时认真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支持工会工作,建立党内关怀帮扶制度,帮助党员和员工解决具体困难,增加房协支部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三)联系业务项目,具体实施
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贯穿于诚信房地产企业建设之中,近期将组织开展第四届五十佳诚信房企评选推介活动。二是继续办好春秋两季房交会,紧跟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三是利用房协的《重庆房地产》、员比例和15%的先进员工比例,评选出优秀党员和先进员工。
3、认真接受监督。房协将在公共区域设置了荣誉榜,张榜公示评选出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员工。
2011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房协支部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这项活动引领房协支部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房协工作科学发展。
第二篇:“支部+协会”材料
“支部+协会”带活一盘棋
近年来,共青团应县委员会在县委、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县委战略部署,以实施团建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投身创业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在文化育人、成才建功、组织建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青年91649名,团员19886名,基层团委24个,团总支39个,团支部592个,基本形成了有青年的地方有团员,有团员的地方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有活动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应县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开创了共青团工作的崭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群众自发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合作规模小、经营能力弱、组织不严密、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经济结构迅速多元发展并对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愈益深刻影响的条件下,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共青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团的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青年的覆盖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共青团提出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共青团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更好地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县团委借鉴县委党建成功经验,在部分乡村探索性地试行了“支部+协会”团建新模式。2007年,团县委在客观评估、科学总结基层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这一模式。
一、“支部+协会”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运而生 应县是朔州市唯一的无煤县和典型的农业大县,辖12个乡镇、321个行政村、20万农业人口。共有12个乡镇团委,298个农村团支部,4630名农民团员。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协会468个,覆盖了76%的行政村,其中青年牵头建立的328个,协会会员达到1.3万人,其中青年7800人。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是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户和基地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以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适应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支部+协会”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两级团组织审时度势、科学定位,把“支部+协会”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团建工作的兴奋点,作为加强和改善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提高了共青团对农村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支部+协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近年来,全县通过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奶牛、林果、牧草五大基地,成为全省的商品粮、肉牛育肥、奶牛养殖、畜禽生产、牧草种植基地县。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左右,建有晋北最大的南河种蔬菜交易市场,蔬菜远销全国26个省、市、区。尽管如此,在广大农村仍然凸现出组织化程度弱、生产盲目性大、市场占有率低、产品效益差等“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纳入市场体系,使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真正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格局。应县探索推行的 “支部+协会”基层团建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支部+协会”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起步之初,自发性的农村专业协会往往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农村稳定。基于此,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积极应对,主动介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和指导,为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逐步形成了“支部+协会”这一互利双赢的鲜活机制。“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顺应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团支部组织、宣传、发动青年群众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经济优势有机融合,实现了团管协会与群众“自办、自管、自受益”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二、“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不仅是基层团建形式上的创新,而且赋予了基层团建新的内涵,实现了农村团的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共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支部领办型,在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建立协会,培育主导产业。团组织瞄准群众愿望强烈、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强劲的产业建协会。团支部书记任协会会长,团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和引导青年群众摒弃传统思维定势,更新生产经营理念,万众一心培育主导产业。金城镇龙泉村共有720户,2800口人,7200亩耕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一直沿袭着“玉米、葵花、小杂粮”老三样的种植结构,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元。2004年,村团支部着力培育萝卜这一主导产业,以团支部牵头,成立了胡萝卜产销协会,并挤出资金,全力支持协会大搞萝卜产业化开发,形成了规模经营。今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发展脱水萝卜加工企业9家,产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户均2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胡萝卜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团支部又因势利导,细化行业分工,适时成立了农技试验推广分会、经纪人分会、水利水保分会、胡萝卜预处理分会,吸收会员418名。
——支部引导型,在优势产业上建立协会,做大做强品
牌产业。在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乡村,围绕业已形成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建立专业协会。南河种镇是闻名三晋的蔬菜专业镇。为了做大做强蔬菜这一优势产业,以镇团委牵头,跨村建设蔬菜专业协会、蔬菜经纪人协会,同步建立团支部;各村建立分会,设立团小组。通过支部引导,协会服务,形成基地、市场、农户产销一条龙,协会、外商、菜农利益一体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4万亩以上,年销蔬菜2亿多斤,成为全国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青椒、土豆、架豆、胡萝卜四个菜种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产品认证,远销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地区。
——支部介入型,在产业链条上建立协会,提高产业化水平。金城镇庆丰青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六里庄村青年农民阎存达牵头于2007年组建,按照“大户牵头,支部介入;以牛入股,以奶计息;随行就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年终分红;信息化管理,程序化服务”模式运行的高标准人畜分离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建筑面积6320平方米,其中牛舍4680平方米,挤奶厅560平方米,办公、培训、医疗、配种等设施45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630平方米,入区奶牛600头,总投资420.52万元。庆丰青年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团县委适时聚集合作社团员青年、畜牧局配驻团员青年,采取“团支部介入、团员渗透”的形式组建团支部。团支部成立后,依据合作社的生产布局,在奶牛养殖、饲料配方、畜牧免疫、产品监察、鲜奶销售等关键环节上,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活力优势,努力做到产业延伸到哪里,团组织就活动哪里,取得了明显效果。做到了把团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团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开展了“双向培养”,在推进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积极开展“双向培养”,即,把团员培养成为协会骨干,把符合入团条件的协会会员培养成团员。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团员文化素质高、开拓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主动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无偿服务。截至目前,合作社团支部的每名团员都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有1名优秀团员被推荐加入了党组织,有2名符合入团条件的合作社成员被确定为发展对象,8名青年会员成为合作社关键岗位的业务能手。
——支部服务型,在青年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导致了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影响了农村产业化进程。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村团支部转移工作重心,站到服务群众的前沿,通过建立协会,为农民提供最需要、最及时、最有效的服务。大临河乡圣水塘村有着悠久的养殖传统,早在七、八十年代,该村作为试点,率先推广过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新优畜种。前些年,奶价看涨,行情见好,群众养殖奶牛积极性很高,但由于部分村民识别能力较差,购回一些“焗油牛”、劣种牛,给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2003年,村团支部抓住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园区的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养殖户成立了奶牛协会,并以协会的名义与平遥、忻州、太原等市县的良种基地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为群众统一引进优质种牛96头,同时与信用社协调,为奶农解决专项贷款80万元,使全村的奶牛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19头,户均3头,成为全县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
三、“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实践证明,应县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团建工作模式,是深化农村团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农村团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对接共振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农村团建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已经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部+协会”这一创新模式,把单打独斗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集团效应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临河乡罗庄村共青团员、科技推广协会会员杨泰,2004年利用3亩耕地进行覆膜马铃薯种植试验,取得提前半月上市、单产增加1000斤、每亩增收400元的好成绩。乡村科技推广协会、蔬菜种植协会聘请杨泰为技术指导员,常年义务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辐射带动全乡推广覆膜马铃薯1万亩,产品因“个大、体形圆、芽口浅”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畅销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南河种镇门寨村团支部书记王强自2000年以来,带头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土豆种植,建设了交易市场。2005年,又联合4名支部成员,带头发起组建了土豆种植协会,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预订销售运作模式,吸收会员212户,全村种植土豆20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2500多元。
各级农村专业协会成立以来,秉承农村团员“科教工程”的传统和优势,以乡镇团校为主阵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面对面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强科技培训,交流致富信息,试验新优品种,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了农科技术的转化效率和质量。近两年来,全县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科技推广、市场营销4种类型的协会共举办各个层次的培训班1032期,受训人员近3.6万人(次),试验、示范、推广各种新品种、新技术89项,培养“科教工程”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09个,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965名,辐射带动90%以上的农户发家致富,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达到70%。
三是提高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下,广大农村专业协会依据《章程》,为农民提供农资采购、品种选调、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信息咨询和流通销售等服务。金城镇龙泉村胡萝卜产销协会成立以来,分批组织会员远赴河北围场县实地参观学习胡萝卜覆膜种植技术,与北京宇治通公司建立长期诚信协作关系,并买断了“红映2号”和“日本新黑田”两个名优新品种在山西的推广权、经销权。2006年初,协会在县电视台播发广告,对会员全年所用农资公开招标,以全县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团购回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590吨,方便了群众,服务了农业生产。
四是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支部+协会”既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提供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作用的舞台,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团干部由出谋划策变为引导服务,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站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带领青年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住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三篇:就业交流协会总结
********学院就业交流协会
工作总结
就业交流协会是在团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学校就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就业交流协会的工作职能,在广大会员的鼎力协助下,经过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整体上完成了成立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就即将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贴近学生生活方面:结合我校实际,学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一次专题调研——我院用水系统的调研,对于从调研和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协会及时做了总结,并向各有关部门做了反映,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协会与会员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会员们对用水问题的了解。
二、校园文化方面我们组织了很多的活动,如选拔社团选手参加我院的职业规划大赛,并在大赛中***会员获得优异成绩。服从团委的安排参加了我市的动漫展。有所收获,同时通过活动调动了会员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风建设,为会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促进了部门之间的合作。
三、娱乐文化方面:协会会员之间不仅召开会议而且组织了一次采石矶环保一日游的活动。总之,通过丰富的活动,陶冶了会员们的情操,提高了会员们的审美情趣。
四、服务会员方面:协会充分发挥对外交流的作用、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社会实践,发布兼职信息。这些活动在会员中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一个学期的工作中,由于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也深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协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致使协会的一些大的活动,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整体协会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偏重对大型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对日常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受众群体的单一性,不具有全面性。
三、关于有些活动协会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期举行。
第四篇:第五支部交流材料
绵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团支部团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很荣幸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下面,我代表绵阳水务集团第五团支部就基层团组织工作的开展进行介绍。
绵阳水务集团第五团支部现有团员名,其中男团员名,女团员名,平均年龄岁。近年来,绵阳市水务集团第五团支部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围绕公司“两个文明”建设,为绵阳市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近三年以来,支部以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和帮助团员自我成长为目标,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开展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提高团员整体素质,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团支部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党建、团建的重要主题,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团公司工作要点等为主要内容,注重用无私奉献精神感召青年,用先进典型影响青年,坚持正面教育,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011年,以建党90周年和“五四”运动92周年为契机,引导团员青年重温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根据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和团员青年的需求,支部加强团员青年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青年对企业的忠诚度教育,引导青年爱岗敬业。深入开展团内品牌活动,不断提高青年职工专业技术水平。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支部组织开展供水营销岗位青年职工理论竞赛活动,对青年的成长和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以“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载体,提倡青年立足
岗位成才创新,刻苦钻研、提升技能,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作用,力争在全公司形成人人争当能手的良好局面和企业氛围。
在团组织日常工作中,支部不走过场,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并且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将供水知识宣传活动穿插其间,将企业经营活动与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广大青年团员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个人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增强了自身修养,改进了工作方法,树立了服务意识。团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和堡垒作用,为团员和公司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增强了团员青年间互助、合作意识。
二、深化“青年文明号”的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团员青年在工作岗位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凝聚团员青年共奋进。
2010年6月,第五团支部成立了“社区供水服务队”,并在绵阳市区多个居民集中的小区进行了社区供水节水知识宣传及供水服务,促进新的供水模式的建立,发挥供水事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支部还组织全体团员召开了“滴水谱光华——做优秀的供水青年”等讨论活动,促使青年员工积极思考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网格化团建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是传统团建活动的有益补充。支部注重与公司其他基层团支部之间的联系,近三年来,组织团员青年参与公司团总支和公司工会组织的青年足球、蓝球友谊比赛40余次,参与了摄影、征文等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时,加大了宣传阵地的建设力度。在宣传阵地建设上,第五团支部加大团组织工作的宣传和报道。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亮诺、践诺、兑诺”活动。全体共青团员佩戴徽章,亮明身份,进一步推动窗口单位和“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支部委员在团员大会上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2011年5月,支部选派青年志愿者出色的完成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座谈会的礼仪接待任务。志愿者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高度肯定。6月,组织5名志愿者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主办的“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满怀深情地走近空巢老人、走近农民工,为他们雪中送炭、排忧解难,让空巢老人和农民工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融融暖意。为动员、宣传全社会积极树立现代文明交通意识,全面营造“遵章守纪、文明出行”交通氛围,倾力打造“畅通绵阳”,支部组织8名职工,参加了“百万市民文明交通承诺活动”启动仪式。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16人次在绵阳市区桃园路口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劝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并为有困难的市民指引道路,帮助老人和孩子安全通过交通要道。劝导活动中,志愿者们热情、礼貌的言行,让不少市民群众竖起大拇指,以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
通过各类活动,不仅培养了团员青年关心他人、关心企业、关心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也能全方位增强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每一位绵阳水务青年形成了共同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以上是第五团支部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我们所做的工作还不够完善,离上级团组织要求的高度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第五团支部将继续坚持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以“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为宗旨,着眼于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统一,着眼于公司发展和青年组织的变革,着眼于基层团建和整体规划,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公司特点的青年工作发展新路,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城市供水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希望各兄弟单位的青年朋友们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谢谢大家!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
第五篇:花卉苗木协会支部(定稿)
绿色产业党旗红
——芦溪县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党建工作汇报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于2003年3月,协会下属4家花木公司、大型花木基地16个,有会员356人、花木种植大户105户。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12月,现有党员23人。支部成立以来,按照“强组织、兴产业、求发展、带民富”的工作思路,引领全镇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创新设置模式,建立协会支部,提升协会凝聚力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宣风镇花木产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没有党组织的领导,缺乏主心骨,协会显得比较松散,无法拧成一股绳,难以完全适应花木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宣风镇党委从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和适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的角度考虑,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同时积极协调各村支部与党员的关系,把志愿加入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关系转入协会支部,并选出了以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华爱国工程优秀企业家”、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福义同志为书记的强有力的支部班子。协会支部成立以后,依托“协会+公司+基地,支部+党员+农户”六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通过支部领导、协会带动,促进支部和协会的共同发展。
2、立足产业发展,开展支部活动,提升支部战斗力
协会党支部从产业自身特点入手,有效破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与党组织传统的活动方式出现的矛盾,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了“三个一”活动机制,即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党内活动(召开党员大会或上党课);每季度组织一次花木技术培训班或市场经济形势分析会;每年组织一次党员和种植大户外出考察。自支部成立以来,聘请省、市、县专家授课15期,利用镇党校、党员电教室等平台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组织协会中的党员和部分种植大户先后多次到江苏宿迁、湖南浏阳等地考察学习,为花木产业的健康发展攒足了后劲。协会党支部还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将协会与农户有效连接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主要有:考虑到有些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缺乏资金,建议下属公司为会员贷款提供担保;聘请相关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协会下属公司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并按保护价收购产品,消除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在去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党组织就通过咨询专家后,及时制定防冻措施,组织党员服务队进行巡回指导,使全镇花木产业损失降到了最低。
3、强化设岗定责,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党员带动力
支部采取多种举措,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设岗定责。根据实际,设立了组织宣传、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监督等岗位,并明确了岗位的具体职责,根据党员的特长,采取
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岗位。党员黄贤木认领了技术服务岗位后,潜心研究花木载培技术,其研究的红枫嫁接技术在协会内部和周边地区获得推广。二是建设示范基地。为使得党员骨干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基地12个,让党员带头试用新技术、试种新品种,现场示范指导会员花木栽培,仅2008年就引进了老人槐、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十余个新品种。三是落实帮带措施。协会党支部建立了党员 “1+N”的帮带机制,让有条件的党员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支部共有15名党员与120户农户结成了帮带对子,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路,新致富的群众又结队帮扶困难户,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带富效应。协会成员黄贤萍一家四口仅靠两亩多薄田度日,全家年纯收入才300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发展花木产业,但苦于资金问题无法启动,协会支部书记肖福义知道情况后,将自己公司的苗木赊给他,并与他签订了包销合同,如今黄贤萍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花木种植大户,每年收入10多万元。黄贤萍富裕后,又结对帮扶了其他种植户。
二、主要成效
尽管协会党支部成立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与探索的过程中,但是由于较好的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的建立使得协会充满着生机与活力,2008年,协会被评为省“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先进单位”。一是协会党支部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短短几年,在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宣风镇已发展大型花木示范基地16个,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
2.8万亩(其中协会所属花木种植面积占90%),拥有红桎木、广玉
兰、紫薇、含笑、樟树、雪松、罗汉松和桂花等品种300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2008年产值达15100万元,花木产业已经成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二是协会党支部成为党员致富能手的“孵化机”。通过党组织的设立,协会党员在支部中由于认同感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协会党员中已有18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年人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党组织对农户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两年来共发展党员4名,全部为致富能手,今年以来又有6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协会党支部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导航灯”。协会党支部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支部的辐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新入会农户241户,增长210%,带动3000余户农户从事花木种植,农户人均收入6500元,高于宣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