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科普计划

时间:2019-05-13 09:4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年科普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年科普计划》。

第一篇:XX年科普计划

XX年科普计划

聘才网小编在本文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有关XX年科协科普的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中国科协XX年科普工作要点

XX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建设、着力科普阵地条件建设、着力科普社会动员机制建设,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创新科普公共服务机制,突出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提升科普精准性,增强科普实效性,为实现到2020年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开好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牵头和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动员体系,广泛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强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工作,全方位启动和推进“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全面启动“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X-2020年)》,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纳入到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召开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成效和经验,表彰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面部署“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

(二)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动员体系。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联合协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凝聚形成合力。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共建机制建设,将“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细化和分解到各地,提出指导建议,签订公民科学素质共建协议,推动层层落实。组织开展XX-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动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科普的良性互动机制。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奖代补、奖补结合,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带头人,以及科普先进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组织开展主题性、全民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突出创新创造创业以及航天航空等重点,组织开展XX年全国科普日,以及健康、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科普宣传活动。围绕公众关切的转基因、航空航天、核安全利用等科技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准确、便捷为公众解疑释惑,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

(四)强化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工作。发布《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状况白皮书》,颁布《全民科学素质学习大纲》,编写《新科技干部必读》、《妇女科学素质读本》等,强化公民科学素质题库建设。开展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参与科普的评价机制,以及公民科学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超长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战略(2049计划)研究。进一步加强各地各部门工作信息交流、经验推广、新闻宣传等。

把信息化作为保持科普先进性的重要手段,改革不适应科普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科普中国+信息+云+网+端+活动”的科普信息化体系,建立科普中国服务云,拓宽科普信息获取和推送渠道,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

(五)推动建立科普信息化发展新机制。开展科普管理者培训和试点示范,推动建立扁平化、跨界融合的组织机制,个性化、泛在化的服务机制,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的参与机制等。推进改革、探索创新,建立适应科普信息化的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工作模式,组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传媒集团。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不断创新和完善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六)启动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以科普的内容信息、服务云、传播网络、应用端为核心,按照“国家、省两级建设,国家、省、市、县及县级以下四级应用”的基本原则,启动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以提升科普效能为核心,以强化科普信息汇聚生产和落地应用为目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新科普产品和服务,坚持“开源、共建、分享”的理念,立足现有基础条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部门、地区、社会机构之间的科普大数据开发开放,实现科普信息汇聚存储和分发、数据分析和挖掘、安全管理和决策、应用服务和精准推送,避免重复建设、大幅提高科普投入效率,实现科普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泛在获取。

(七)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拓宽传统传播渠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传播渠道。推动开办科普电视频道,推动县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普遍开设科教栏目,推动各类报刊杂志普遍开设科普专栏或增加科普专栏版面。推动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的融合模式,实现科普的跨媒体、跨终端传播。

(八)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科普的精准化服务模式,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强化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通过科普中国服务云、科普中国V视快递、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推送、科普中国校校通等方式,强化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科普中国应用包分发等方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科普信息定制化推送服务。

创新科普创作激励机制,强化科普表达方式,推动形成“开源、众创、分享”的科普创作局面,极大丰富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作品。

(九)大力推动科普创作繁荣发展。推动设立国家科普创作基金,支持科普创作。开启科普众创空间,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青年重大科普创作选题,支持歌曲、相声、戏剧、杂技等形式的科普文艺作品创作,支持科研人员和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

(十)搭建科普创作服务平台。以科学词条编撰为突破口,以科普创作孵化中心为纽带,探索以基金模式推动科技团体、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高校、科研机构等,围绕重大科技成果、健康生活、防灾减灾等创作科学词条,丰富科普元创作品。鼓励传播机构以科学词条为基础,进行科普视频、游戏、动漫等再创作。

(十一)大力推动科幻创作和科普游戏开发。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推动科幻产业园建设,拓展科幻产业发展空间。筹建全国科幻组织,筹办中国国际科幻节,创办科幻奖项,开展国际科幻展示交流。搭建科普游戏交流服务平台,支持科普游戏开发。

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社会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展教活动,生动展现最新的前沿科技,加大流动科普设施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地市级科技馆、特色科技馆建设。

(十二)推动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进一步推动实体科技馆建设,推动科技馆由数量与规模增长为重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以提升科普能力与水平为重要特征的内延式发展模式转变,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自然博物馆和专业行业类科技馆等场馆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在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科普资源集散与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示范性。

(十三)开展虚拟现实科技馆研发。大力推动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科技馆展教中的应用,推动科技馆展教服务水平提升。以“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为核心理念,开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实体虚拟现实科技馆、流动虚拟现实科技馆、在线虚拟现实科技馆等研发,向公众充分展现重大科技成果,快速响应社会关注的前沿科技热点。

(十四)大力推动特色科技馆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及企事业单位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题科技馆。充分利用城市经济转型遗留的工业遗产,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专业行业类科技馆。引导、鼓励各地科技馆根据本地情况突出专业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场馆结构布局。

(十五)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推动建立科普标准化组织,制定科技馆行业国家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并创新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馆建设和运营模式。开展科技馆评级与分级评估。建立健全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规律研究,推动科技教育模式和活动方式创新,拓展校外科技教育渠道,强化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

(十六)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创新。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创新校内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推动将科学课列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用现代科技教育理念指导和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对科技教育的促进作用,建立校内外融合的科技教育体系。

(十七)全面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扩大和提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推动所有中小学配备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扩大中学生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覆盖面和参与范围。继续组织优秀青少年学生参加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和交流活动。统筹城乡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推动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

(十八)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动员鼓励青少年广泛参加科技类活动,推动实现每位在校学生每年参观科技类博物馆(含流动科普设施)1次以上,参加科技类活动2次以上。构建青少年在线科技教育平台,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机构面向青少年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电视大赛。

(十九)启动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编制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教育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资源联盟”,建设完善网络学习的平台,推动学校和相关机构的实验室、科技教育课程等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引进国外优质科教资源,建立和形成培训师资队伍,建立一批国家级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国家、省级和基层三级培训体系。

(二十)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政策、方式、内容、对象、主体等的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发布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报告。

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以及农村特别是农村妇女等为重点,加大科普资源集聚和倾斜力度,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提升科普惠农服务、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水平,增强科普惠民实效。

(二十一)强化对科普薄弱地区的精准扶持。实施科普助力精准扶贫行动,重点支持在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建设一批科普中国乡村e站,加强科普流动设施、科普项目等的倾斜。实施科普援藏援疆专项行动,启动西藏科普服务子云、新疆科普服务子云建设,加大藏语、维吾尔语等民族语言科普传播,开展藏区科普阅读活动。

(二十二)强化科普惠农服务。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留守人群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及科普帮扶活动。大力普及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活动,抵制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创新农村科普服务手段,推动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提升农村科普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自身建设,强化同行凝聚、跨界合作,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技协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和作用,打造农技协升级版。启动“智爱妈妈”行动,编发“智爱妈妈”必读等,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科普援助。

(二十三)强化社区科普推进力度。把推进社区科普工作做为年度工作重点,以推进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社区科普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社区科普大学、科普中国社区e站、科普中国V视快递等有效方式,以社区的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和待业人员、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为科普对象,围绕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居民关切,广泛深入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信息惠及最广大的社区居民。

(二十四)加强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科普工作。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的作用,开展职工创新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素质培训。依托全国双创服务云平台,建设职工在线教育学习服务平台,开设“蓝领”慕课空间。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职工技能创新和生产创意大赛。

深入推进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科普人员继续教育,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二十五)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专业学科建设,深入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启动科普拔尖人才选拔,实施科普V星计划,发挥杰出科学传播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全国学会的作用,建立完善科学传播服务支撑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深入组织开展科学传播活动。

(二十六)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二十七)大力开展科普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制定科普人员培训大纲,编写科普人员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以提升科普信息化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公众科学传播、互联网+科普、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科普社会动员、科普展览策划、媒体从业者科学传播等专题培训。充分利用“科普中国传播之道”等在线学习的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在线学习培训活动。

(二十八)推动科普产业发展。成立全国科普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科普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优秀科普作品的产业转化。推动科普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加大对重点科普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推动完善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用众筹、众包等方式吸引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新媒体和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者、青少年以及社会大众参与科普。广东省科协XX年科普工作要点

XX年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贯彻中国科协XX年科普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服务创新、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在继承中求创新、求实效、求发展,在创新中谋出路、增活力、促提升,广泛组织开展基础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努力促进科普服务公平普惠,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为我省“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开好局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1.全面启动“十三五”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纲要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指示精神和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十三五”实施工作方案》,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任务纳入到地方、部门“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科技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召开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总结“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表彰先进,全面部署“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2.建立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动员机制。认真履行各级科协牵头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职责,发挥好各级纲要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综合协调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联合协作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激励工作制度,促进各地各部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均衡发展。

3.精心组织策划实施主题科普活动。服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加强部门联合协作,整合资源,精心组织好“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国‘科技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普日’活动和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全民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全社会普及与传播,增强公众利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组织开展XX年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千会服务千村”行动主场活动(陆河县)、广东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开平等8个县级站点)和XX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等示范性科普活动,促进全省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4.加强民生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围绕公众关切的流行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对邪教迷信及气候环境、核技术安全利用等热点问题,积极组织专家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释疑和宣传,引导公众不信谣、不传谣,正确认识和应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充分发挥各级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科普网站、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技报刊等机构在科学教育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及时传播科学正能量,使崇尚科学文明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

5.着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在巩固、提升现有工作机制、活动品牌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在完善组织机制、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共享服务上精准发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整合校内校外科学教育资源,抓好活动内容设计、科技辅导员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性工作,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化、制度化,积极探索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组织举办第31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6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4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挑战赛和第4届广东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组织开展好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广东营活动、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和粤东西北地区科学家科普报告校园行等活动。

6.着力提高社区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大力推动社区“科普组织、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科普创客教育体验馆)、科普漂流书屋、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和社区e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医生”科普志愿传播团队进社区开展培训、讲座、义诊等科普教育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构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发挥全国(省)“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镇社区科普服务进街道、进楼宇、进家庭,健全社区科普服务体系,繁荣社区科普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第六批“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做好满足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实际需要的精准科普服务,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网络科学知识阅读活动,使科普真正融入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内容,成为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7.着力探索新时期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适应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结合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不断创新农村科普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留守人群的专业培训以及科技帮扶活动,促进农村群众增产增收和提升技能素质。继续深入实施全国(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立健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培育和优选入库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加强科普惠农调研、评估、监督和绩效管理工作。适应农村信息化需求,积极推动科普中国农村e站建设,建设科普惠农信息和电商服务平台,有效推介科普惠农优质项目成果。加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发挥科普惠农奖补表彰对象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和暑期“大学生千乡万村科普惠农服务”行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技术示范推广和科学知识的宣传,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农民创新创业能力和科学健康生活水平。

8.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读一本科普书、听一场科普讲座、参加一次科普活动和阅览一个科普网”行动。推动科学素质宣传教育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组织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和科学生活品质。

9.大力推动“互联网+科普”行动。适应“人在网上”的时代特征,把信息化作为推动科普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建立适应公众需求的科普资源配送、科普宣传教育、科普专业服务的工作新模式,推动科普信息化落地运用,拓宽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渠道。积极利用“科普中国”的网络资源,加快广东微科普传播平台建设与推广,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APP等,建立移动端科普传播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积极推动传统科普渠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多次开发、全媒体呈现的融合模式,实现科普的跨媒体、跨终端传播,提高科普服务精准率、科普活动受众面和科普资源共享水平。继续建设好“岭南科普、科普志愿者、科普游、科普惠农、科普随手拍”等网站、微博、微信及APP,因地制宜地推动在机关、公园、宾馆、车站、影院和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立科普传播网点、传播终端,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10.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优质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工作。坚持“开源、共建、分享”的理念,努力提升科普资源系列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充分利用科技团体、教育、卫生、科研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资源优势,推动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和推广,促进科普与艺术、人文融合,通过科普文章、视频、微电影、舞台剧、话剧、动漫、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传播,让广大群众从喜闻乐见、兴趣启发中感受科普魅力、分享科普成果。继续组织编印《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丛书,加强各类科普挂图、图书(口袋书)、期刊、折页和数字化科普资源的开发与集成,促进科普资源与网络科普竞赛、科普画廊、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惠农基地等平台融合发展。组织举办广东省“第十届科普作品大赛、第三届科普剧表演与科普剧本创作大赛和优秀科普产品征集评选”活动,做好科普资源的共享服务工作。

11.加强示范创建和基层科普组织队伍建设工作。积极推动第二批XX-2020年“全国(广东省)科普示范县(市、区)、镇”的创建活动,坚持标准,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好科普示范单位的先进带头作用,促进区域科普工作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科普组织,积极培育和创建科普志愿者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加强科普活动组织、策划和展教人才的培养,加大专兼结合的科普人才培训力度,促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稳定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

12.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各级科技馆信息化、体验化、普惠化、社会化,推动科技馆功能创新升级。加强我省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单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免费开放试点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站、栏、员、基地”、社区科普漂流书室、公众科学素质体验馆、“科普大篷车”等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走进科普教育基地、体验科学魅力,走进社区科普书屋、享受快乐阅读,走进科普画廊随手拍、科普知识传播知多少”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和广东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推动社会科普服务公平普惠。

13.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大力发展各类功能齐全、分布城乡的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引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基地“一日游”和“自由行”活动,做好全国(省)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考核和管理工作。积极推动科普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组建广东省科普资源产业联盟,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科普服务能力。

14.加强科普工作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全省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信息汇总、总结宣传和统计上报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科普理论研究,举办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讨会,推动科普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探索新常态下广东特色科普工作。大力办好《科学素质工作简报》、《南粤科普全民科学素质》专刊、《科普惠农、社区科普》专刊和科学素质网、岭南科普网,充分发挥“一报二刊二网”和各级传播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社会影响力。

第二篇:科普计划

2012年学大港七中科普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从而有力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着实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并按照山东省、济南市各级科协工作的要求,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适合我校实际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我校全体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重点

1.结合“新课程改革”,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的科技类研究型课程的建设,进一步编制完成校本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巩固科技特色学校。

2.积极发动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级各类竞赛,以活动促进我校的科技教育,真正做到“参与、提高、发展”。

3.加强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依托上级科协、社区,积极创设良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会环境。

4.采取措施、全校动员,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才能,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各项制度,规范管理。

开展好科技活动,依赖于严格规范的管理,切实贯彻落实以下各项制度,保证科技活动的实效性。

1.交流、汇报制度。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计划,本召开科技活动专题工作例会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要定期向校领导汇报科技工作开展情况。

2.培训制度。为提高教师的科技理论水平与辅导技能请专家作专题培训;同时根据竞赛项目组织1次校本培训,对教师和青少年竞赛优秀选手的培训工作。

3.活动制度。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校级科技兴趣小组要根据活动计划,在固定活动场地和时间开展活动,同时作好活动记载,便于检查,指导。

4.竞赛制度。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比赛活动,以班为单位,以加大比赛的竞争机制,提高科技竞赛水平,达到普及与提高的目的。

5、奖励制度。

遵照学校教师奖励办法,对辅导学生在校级、市级、省级等各级比赛中获奖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推荐优秀辅导员参加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辅导技能。

择优聘请,发挥特长。学校要选聘一些热爱科学,热爱学生,有科学素质,能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活动的教师和校外热心人士担任班级科技活动辅导员,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科协的全力支持,进一步强大我校的科技教育力量。

(三)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活动特色。

1、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开发具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在专业课程的主阵地上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普活动、动手实践活动。

2、与校外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结合,有计划地开展科普讲座、参观考察、科技竞赛、创造发明、作品展示、进行小制作、小窍门、小论文、小实验等形式多样的科普、科技活动。

3、着力创设科学普及氛围。每班办好“科普小报”和“科技角”、宣传栏等科普宣传阵地,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让学生接受科普知识的熏陶,并促使学生投入到学校的科普氛围的自我营造之中。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级科技竞赛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展示他们的科技素质。

(四)科研先导,抓好课程开发与实施

开展资源开发、活动方案设计等研究活动,积累“学生科技活动方案”或典型案例、论文。编辑好《交小科学教育活动案例、论文集》,同时要征集好学生科技论文。

四、具体工作:

(一)、科技辅导员各项活动:9月份:制订学校、班级科技教育活动计划。

10月份:科技辅导员校级培训。11月份:科技活动月活动。12月份:组织学生参加校科技创新大赛

(二)、学生各项活动: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和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活动为主,全力开展“创意生活”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本学年将安排以下科技活动:

9月份: 参加省无线电测向比赛。

10月份:参加市无线电测向比赛。

11月份:参加校科技活动月活动。12月份:参加校科技创新大赛。

第三篇:科普计划、总结

少年宫科普小组活动计划

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以提高科技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向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我校科普、科技工作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特制定如下科普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小学生的和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科技实践,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状况,为今后创造性地参与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二、主要目标

以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识,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和不断钻研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对失败有承受力,有顽强拼搏精神。

3、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建立科学的信念,培养创新意识。

4、通过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学习和运用科学的客观标准和准则,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社交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工作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小实验和各种研究活动,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实验的方,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四、活动方式

科技兴趣小组主要以 “科技专题片”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方式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后填写“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五、活动时间

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为:每周三下午。

六、活动地点

科技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地点:学校科普活动室

七、活动安排 辅导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 专题讲座及观看科教片

组织学生参加理论教育讲座和观看科教片,通过讲解相关科技知识及历年获奖作品创意。观看别人的科技作品,提高自己的科学技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即将进行的科技活动指明方向。

第二阶段 科技制作(趣味制作)

通过制作和展示各种小发明,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 面向生活——科技实践活动

改造我们生活、生产、学习常用的工具,目的是使我们用起来更方便、快捷。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科普小组

2016.9

科普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以继续深入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少年儿童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主要目标。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进行每两周一次活动。现将本学期科技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

1.学生通过这学期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许多科技知识。以图片展示、录像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科技知识,领略到科技知识的无穷奥妙。

2.学生动手制作,开展小制作。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不仅可以学习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难磨练学生意志,成功地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学生自寻课题,写科普手抄报和科普绘画。

二、人员选定:

我们科技小组的人员是三年级至五年级对科技制作有兴趣的学生,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小组活动中,还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模型、小拼图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给学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这些办法如果能做成实物就是发明创造。不要以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小学生也能成为发明家。

四、让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突破原有的旧框框

在科技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活动。从动手做的数量、质量、新奇等方面来培养动手能力。

①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到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

②看谁做得好: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③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④看谁拆装得好:对于一些暂时不能动手搞创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对一些玩具进行拆装,从拆装中研究结构、了解原理,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如:拆装模型。让求新变成发明的举动,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注重活动的拓展,争取家长的支持。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加强,浓厚的兴趣得到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逐渐深入。今后还将开动脑筋,创新工作,力争以点带面,发散开去,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浓厚科技氛围逐步形成!当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只是开了个头,就象科技小制作竞赛,虽然已有学生获奖,但较高的奖项还离我们较远,我们还需共同努力,在科技创新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上,我们才会走得更远。总之,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科普组的长期努力。

科普小组

2017.1

第四篇:科普活动月计划

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科普日暨雨山区第十三届“科普活动月”

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纲要》的意见,依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构建和谐”的工作方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重点围绕“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力求扎实、深入、有效、全面地推进科普教育工作。

二、活动主题

关注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三、活动时间

2012年9月15日~10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1、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科普活动月”启动活动

9月15日,在国旗下讲话中进行主题为《关注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的宣传动员活动。

2、各班出一期科普主题的黑板报

主题: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3、各中队组织一次以科普为主题的班队会

1~3年级主题:食品安全知多少

4~6年级主题:我与食品安全

4、组织“食品安全知多少”的科普展览

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展板普及有关“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的宣传画,普及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五、活动总结

本次科普活动月结束后,师生撰写辅导或活动感受文章。

采石小学2012年9月

第五篇:农村科普计划

小河村科普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动员全村力量深入扎实地开展科普工作,通过创新机制,不断探索将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建立起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联营村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村科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强化科普工作措施,实现科普资源大集成、促进部门大联动,推动我村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科普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条例》和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认真抓实抓好。加强《科普法》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不定期举办科学知识讲座、咨询等活动,扩大科普知识的普及率。

(二)注重实效,拓宽渠道。在开展科普工作中,要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实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使科普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化,提高科普工作的实效性,突显“恩泽四方”的科技传播的社会魅力。

(三)发送农业科技手机短信服务。由市科技局组织涉农部门科技人员结合农时季节,编辑农业技术手机短信内容,与联通公司合作,每天至少发送一条科普知识短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

(四)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科普覆盖率。借助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农民致富科普教育信息,做到信息量大、图文并茂、通谷易懂。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发动现有科普人员并聘请专家,撰写科普知识讲座内容,广泛开展科普知识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扩大科普宣传的社会影响。

(五)探索新形势下科普运行机制。在充分挖掘全镇科普资源的基础上,把我镇设施蔬菜、优质粮食、林果、养殖、食用菌等产业,通过市场运作,吸引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事业中来。引导与扶持企业通过培训农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农村科普事业深入持久开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普工作是政府的一项公益性事业,是一项永久的得民心、顺民意、合民情工程,全村要以对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领导,加大力度,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科普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认真组织好科技活动周及送科技下基层等活动,发挥大型科普活动的社会功能。结合“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活动和 “世界环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爱牙日”、“爱鸟周”等国际性的纪念周(日)和我国传统节日活动,要作到主题明确,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结合开展送科技下基层活动,通过科技讲座、咨询、培训以及赠送科技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形式,把科学知识直接送到农民群众中去。

(三)加强督促检查,运用科普经费。政府将每年划拨一定足额的专项经费用于科普工作,村里要规范科普经费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科普经费的使用绩效。

(四)加强科普联席会议制度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与科普牵头单位联系,经常邀请有关单位,视察科普工作,通报工作情况,商谈工作新措施,定期检查公布科普计划落实情况。

(五)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宣传力度。重大科普活动新闻媒体应提前预告,并积极报道活动情况。同时,在科普栏目、专栏中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报道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

四、实现目标

(一)全体村民对农业科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班的学习和讲座的形式实现农业知识的普及。

(二)养殖和种植大户对自己所需农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能自己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三)带到其他村民科技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此次活动增强村民的科技致富门路,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搭建良好基础,同时我们大学生也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为更好的服务农村提供坚实的知识保障。

下载XX年科普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年科普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普计划5

    o 2009年12月9日——10日的第八节课,在科技辅导员丁彦琴,生理化教研组长韩文华,八年级组长何玉秀,八年级各班主任及物理教师,阶梯教室管理员张斌的鼎力支持下,由李秀红老师......

    科普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 根据县街两级指示精神结合我村的实际,制度培训计划如下 1、每季度集中培训至少一次 2、结合农时,根据村村通宣传栏的内容进行培训 3、据群众随时主观问题,请上级业务......

    XX年街道科普工作总结

    XX年街道科普工作总结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

    社区科普计划方案

    关于上报2013年度社区科普活动工作计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工作,增强和促进基层社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城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推动《全民科学......

    “社区科普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社区2007年科普工作计划“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任务的科普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本......

    科普教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十七大有关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

    科普馆工作总结及计划大全

    2015年xxx社区科普馆工作总结 xxx社区科技馆面积50余平方米,内有科普展台和科技演示器具40余种,是xxx街道唯一处社区科技馆。2015年xxx社区在辖区努力营造学习科学、相信科学......

    班级科普读书计划

    班级科普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中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