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产学研创新联盟
武汉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产学研创新联盟
面向国际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让中国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技术与产业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为产业理想,以“消除污染,再造资源”为低碳目的,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发起成立武汉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产学研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创新联盟”)。
一、创新联盟任务及宗旨:
面向国际、开发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技术、装备、标准及政策体系,消除电子废弃物的污染,最大限度循环利用有价资源,为推动中国电子废弃物的产业化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推动中国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技术水平与产业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创新联盟发起人单位简介:
创新联盟以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中国工程院左铁镛院士为创新联盟主任,联合北京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废弃电子电器工作委员会共同成立创新联盟。
三、创新联盟主要专家简介:
1、创新联盟主任
左铁镛: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学家和循环经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循环经济奠基人。历任中南大学副校长、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产学合作教育协会理事暨中国会长等国内外重要社会职务。兼任日、英、法、德及港、澳、台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的荣誉称号。左铁镛院士在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低塑性材料及其加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难熔金属、铝镁材料及加工学科的主要带头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率先开拓了生态环境材料研究领域,近年又大力倡导并深入研究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并获得重要成果。
2、创新联盟专家成员
黄健柏: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主持和参与了科学研究项目近二十项。包括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软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等特大型企业的委托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理论、产业经济学和资本运营。特别在契约理论、经理人市场和资本运营方面具有较高造诣。聂祚仁:男,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和有色金属材料技术研究,开拓生态环境材料的教学科研新领域。在生态环境材料的理论体系与生命周期分析、稀土钨电极材料、新型铝合金等方面,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主持完成国际合作和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任务,成果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兼任科技部‘十五’国家863计划功能材料技术主题组管理专家、‘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重大项目组专家、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以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环境材料分会副理事长、青年委员会副主任等。翁 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稀土催化协作网理事长(国家发改委)。主要研究方向:稀土催化材料及应用;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材料及技术;环境材料理论、LCA、MFA理论及应用。
许振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废弃物可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及环境材料与资源再生利用。作为负责人主持十一五国家高科技计划(86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航空基金、博士点基金等10 余项课题;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 项课题。获得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申请专利26项,授权13项,转让6项。
李金惠:男,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现任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危险废物和电子废物的政策与管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风险评价,土壤污染修复。
康飞宇:现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副教务长。2000 年至今,任《新型炭材料》杂志副主编。主要从事新型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研究,包括石墨层间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应用,天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等。在石墨层间化合物和环保用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柔性石墨的增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天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阳极氧化法制造可膨胀石墨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目前拥有六项中国发明专利和两项美国专利,担任过清华大学第3 届国际炭材料会议(CARBON02)联合主席。《新型碳材料》杂志副主编(中科院煤化所主办);《炭素技术》杂志编委(金属学会炭素分会主办);《炭素》杂志编委(电工学会炭-石墨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电工学会炭-石墨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碳素学会会员,日本碳素学会会员。
熊惟皓:博士,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全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和高级会员、全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机械工程材料》、《材料导报》和《硬质合金》编委、武汉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粉末冶金高温结构材料、有色金属、饰品金银合金、磁性功能材料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解决了Ti(C,N)基金属陶瓷难以同时具有高硬度和高强韧性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发的金属陶瓷高速高效切削刀具与国外同类品牌产品性能相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金属陶瓷高速高效切削刀具的空白,获发明专利2 项(均为第1 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和发明专利各1项(均为第1 完成人)。出版专著3本,其中2本为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被SCI、EI、ISTP 收录120余次。
李万新:任教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兼任世界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咨询专家。研究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和影响评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监管机制。讲授课程: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入选清华大学骨干人才支持计划,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承担的研究项目包括:香港城市大学战略研究项目、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其他国际项目。
刘 沙:博士,中南大学教授。近十年来,主要从事粉末冶金材料教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多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 项,获省级科技二等奖二项。
许开华:男,出生于1966 年2月,冶金材料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南大学兼职教授,曾在中南大学从事教学、研究。现任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环境友好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废弃电子电器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许开华具有近十五年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经历,先后承担20项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计划(包括2 项“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二次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曾与东京大学山本研究室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受聘高级研究员),在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等二次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拥有近110余项专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第六届中国青年创新优秀奖1 项和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项。本联盟的成立对电子废弃物的整体资源化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整合了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等各方面优势资源,推动中国在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创新水平迅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第二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编号(学号):0610606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课
程 论 文
题 目: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姓 名: 梁文青
专业年级: 06级资环3班
课程名称: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指导教师:
和 文 祥
学年学期:
2009-2010
完成日期: 2009-12-25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工业废弃物概况
工业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粉尘和污泥[1]。常指矿业废弃物如各类尾矿等;燃煤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化工废弃物如碱渣等。尾矿中铁尾矿为例 ,每生产 1 吨铁煤矿 ,产生约 115 吨尾矿 ,平均每年以约 5 ×10 吨数量排放。再如我国是 —煤炭大国 ,原煤储量居世界首位 ,占我国能源比例为 60~70 %,1987 年产量为 9182 亿吨而 1996 年就达 12124 亿吨 ,但同时造成几亿吨的煤矸石和粉煤灰废弃物排放。这些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占用土地 ,破坏山地环境;排放有毒气体 ,造成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污染地下水 ,特别是有毒有机物、络合金属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等渗入水源并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 ,进入人类生物链 ,破坏生态环境 ,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2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来源
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工业加工过程中以及燃料燃烧,矿物开采,交通运输,环境治理过程中所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的总称[2]。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各种工业部门生产所得到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煤炭工业生产的煤矸石;燃料电厂和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煤粉燃烧锅炉产生的粉煤灰、炉渣;黑色冶金工业产生的高炉渣、钢渣;有色金属冶金渣和赤泥等;化学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石膏、硫铁矿渣、电石渣、碱渣、烧碱盐泥等;燃烧锅炉产生的炉渣;开采金属矿石产生的废石和尾矿等。3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3.1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很多,产量很大,分布面很广,常年均衡排放,可作为稳定的可利用资源加以利用[2]。工业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建筑材料特别是墙体材料和水泥工业对原料的消耗量大,生产企业多,分布面很广,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企业密度更高。建材生产地和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地点大体一致,这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方便[3]。
3.2大多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物相组成较为稳定,化学成分与建材原料相近,具有潜在的活性,适合作建筑材料的原料。从化学成分来看,许多工业废弃物与建筑材料见下表,除有毒工业废弃物外,大多数都可以用作墙体材料的原料;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化学成分和黏土较接近,常开发用于筑路、生产烧结砖、生产混凝土制品、砌筑砂浆材料、微晶玻璃原料和陶粒等轻骨料;化学石膏与天然石膏的化学成分相似,可替代生产石膏用品或用为水泥调凝;硫铁矿烧渣可用作水泥配料的铁质原料;粉煤灰、煤矸石可用作水泥硅质原料,或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混合材料;电石渣化学成分与石灰相近,可代替石灰生产蒸养制品;多数尾矿含硅较高,可代替砂子或生产蒸养砖;高炉水渣、钢渣、赤泥等化学成分为水泥所需,另外还可以与粉煤灰、煤矸石等合用生产微晶玻璃;窑灰可作为水泥生料配料使用或直接作为水泥混合材。
3.3有些工业废渣含有一定的热值,作为低热值燃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有显著节能效果,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就是这种废弃物。它们常用来生产砖的内燃料,生产水泥和烧结制品的原料,其中含有的部分热值可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一般来说,7~10t废渣可节约1t标准煤,用煤矸石制作全煤矸石砖可以达到基本不用煤[4]。
3.4利用固体废弃物作建筑材料原材料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变废为宝,加强对三废的综合应用,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工业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应用
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各种金属、能源及非金属矿开采、选矿、金属冶炼、电力、化工生产等大量产生、排放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其大部分为硅酸盐、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等类物质。而建筑材料大多是由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铝酸盐物质制成的材料。因此,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大部分工业固体废物具备生产建筑材料的潜能。
4.1各种矿山开采的剥离层、坑道掘进的渣、石,如碎石、煤矸石等。煤矸石是采煤和选煤过程中的排弃物,通常占采煤量的5%~20%。我国每年煤矸石的排放量在1.4亿t,历年的积存量已超过20亿t。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途径较多,在制造建筑材料方面,依据其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可选择烧制砌砖,也可以替代黏土烧制硅酸盐熟料,或生产无熟料水泥[5]。
4.2各种矿产选矿的尾矿,如铁、铝、铜、铅、锌、锑、锰、钾、钠、矾、镁及各种稀土、非金属矿尾矿等。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6]利用冶炼锌铅湿废渣替代20%的黏土及50%的铁粉原料生产优质普通硅酸盐水泥。赵爱琴[7]利用金属镁厂提炼镁时排出的镁渣,将其直接磨细后与一定比例的磨细矿渣混合,在复合激发剂作用下,配制胶结料生产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工艺简单、节省能源、制成的墙体材料密度小、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4.3冶炼渣,如炼铁高炉矿渣、钢渣、铜渣、铅锌渣等各种金属冶炼渣。蒋元海[8]利用苏州钢铁厂、苏州望亭发电厂每年排放的大量废钢渣(集料)和粉煤灰,加入市售的石灰、消石灰和水泥生产免蒸免烧砖(100号至150号),砖的性能稳定,抗冻性能良好,后期强度仍不断增加,可用作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承重墙体材料。同济大学[9]研究了用磨细钢渣
替代50%熟料生产525号水泥。生产生态水泥是保护环境并使废弃物再资源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4.4化工生产,如碱渣、制酸渣、磷石膏、氟石膏等。磷石膏、氟石膏、排烟脱硫石膏等废渣可替代天然石膏生产石膏板、石膏砌块等。
4.5电力工业废物,如粉煤灰、炉底渣等。粉煤灰是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的工业废弃料。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粉煤生产国,仅电力工业的年粉煤灰排放量已逾亿吨,但目前的利用率仅在38%左右。粉煤灰广泛应用于软路基处理、添筑路堤、桥梁或路面水泥混凝土掺合料、路面基层结合料、压浆处理路基、路面等公路工程[10],以及制造粉煤灰水泥等。事实上,粉煤灰经适当处理后,可制造价值更高的若干墙体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砌块、压蒸纤维增强粉煤灰水泥墙板、加气混凝土砌块与条板等。
4.6建筑固体废物。建构筑物无论是在新建还是解体拆除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有混凝土、木材、金属、塑料等成分的建筑副产品———固体废物,建筑废物所占工业废物的比例高达40%左右。一方面传统建筑材料能耗大、污染高;另一方面,建筑材料的大量废弃,严重制约着建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在其终端予以处理,完善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Cycle Analysis)过程,对于建筑固体废物的再生循环途径见图1[11]。
图1只是建筑固体废物处置的示意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分拣这一关键步骤,涉及材料设计的问题,在本质上仍与城市生活垃圾(涵盖建筑垃圾)的回收再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综上所述,各类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炉渣、页岩等废弃物均可作为基料,制造空心砖、实心砖、砌块等产品以取代黏土砖,或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制造生态水泥。这两种方式可以大量消耗固体废物,且技术易于掌握,造价较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当然在固体废物的处置上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价值,提高性能是发展的重要方向。
5资源化新技术—废弃物复合材料[12]
5.1聚合物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把废砂、尾矿、炉渣、粉煤灰、玻璃纤维下脚料等经过定的 粒度、粒形和表而活化处理后作为增强材料,把废旧农膜、食品 袋、编织袋、旧轮胎、生胶等经过定的工艺处理后作为基体材 料,配以适当的添加剂,通过特殊的界而处理和复合工艺叫形成 以球一球、球一纤维堆砌体系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小同的废弃 物,采用小同的配方和工艺,能开发出小同性能的复合材料。这 种材料具有热态叫塑性和冷态叫加工性,叫制成各种产品,在广 泛领域中代木、代钢、代塑和代瓷制品,又囚其原料95%以上都是 最普通的废弃物,所以价格比同类产品要低得多。
另种复合材料是热固性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热固 性塑料不可回收,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固性塑料是可以 回收并重新制成复合材料的。
5.2硅酸盐基(陶瓷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此类材料有好几种。种是将废弃物材料中的活性SiO2,A l203与添加剂中的Ca2+水化结合生成的CSH, CAH, A I(OH)3溶胶等作为基体,把另一些粒状或纤维状的废弃物包裹在其间,成为一种复合材料。或者是废弃物颗粒表层部分直接参与水化反应,水化产物联结成个网状结构,形成种强度更好的复合材料。另种复合材料,是使几种废弃物混合料中的些氧化物成分在高温下熔融烧结成陶瓷质的玻璃体后作为基体,尚未熔融的硬质物则分散其中作为增强材料。
5.3金属基废弃物复合材料
以废弃易拉罐、牙膏皮、铝合金刑材边角料等作为基体,以碎玻璃、玻璃纤维下脚料等作为增强材料,制成的高强度复合材料兼有韧性和高硬度,使丙生资源价值信增。调整配方和工艺,叫制成小同性能的复合材料,做成适用各种领域的各种制品。
综上所述,废弃物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原料95%以上是各种固体废弃物,其成本要比通过采、选、冶得到的次资源低得多,既解决了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又节约了各种宝贵的次资源,具有明显的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是少有的具备环境协调性的材料。6资源化新思路—仿生群乐体[12]
10多年前,国际上出现了无废生产的概念,认为建立无废生产工艺是可行的。目前无废生产工艺仅限于单个生产工艺,而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仍有极大局限性。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种群结合在起,组成了个个生物群落。生物体方而从动植物的腐解物和排泄物中吸取营养,另方而又以自身成长或其他方式返回给动植物,它们既消费又生产。生物群落的生存发展,主要靠其良好的内循环和自净系统,这为建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仿生群乐体展示了理想前景。
我们可以仿效自然界中生物种群间相生相克的原理,把各种“生产一消费一固废利用”通过优化选择,组合成一个个相互制约的仿生群体系统,即人类自觉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以期快速、经济地解决环境问题。7结束语
目前,国外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而已有不少成功经验,但我们不可完全照搬,因为这里涉及很多因素,如各国固体废弃物组成成分、资源需求情况、再生与初始原料价格比等有差异。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加强各级环境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强宣传工作,切实执行“三同时”方针,增加投入,加强科研工作,针对我国固体废弃物特点,立足于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坚持普及推广,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有自己特色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工艺。
参考文献:
[1]洪紫萍,王贵公编著.生态材料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 5月 [2]施惠生主编.生态水泥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崔辉,徐志胜.固体废物在建筑材料中的资源化应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5(3):12-14.[4]施惠生主编.生态水泥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茅艳,许波.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及其对性能特性的分析[J].中国矿业,2004,13(8):48-51.[6]吴清仁,张拥军,赖洪光.冶炼锌铅湿废渣在水泥熟料烧成中的应用[J].水泥,2000,10:16-17.[7]赵爱琴.利用镁渣研制新型墙体材料[J].山西建筑,2003,29(17):48-49.[8]蒋元海.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里节能墙体材料[J].节能,1994,(4):23-30.[9]吴清仁,何琼宇.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生态环境建材与我国建材发展的趋势[J].绿色建材,2003,(1):46-49.[10]来旭光.粉煤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4,(4):53-56.[11]王波,王燕飞,崔玲.生命周期评价(LCA)与生态建筑材料[J].中外建筑,2003,(6):106-109.[12]孙可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1):10-14
第三篇: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有可为
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大有可为
□ 记者 林汝恺 2014年04月14日
阅读导示:
如果改变了观念,从源头起把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当作优化工程成本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看清楚建筑废弃物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资产,有着巨大的利益和市场存在,那么,我们还等什么?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不缺钱,也不缺行政的力量,而是缺少认识,缺少人,更缺少社会的支持。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加上未来几年,还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建筑业发展现状的规模以及改建、装修等工程量计,不可避免地,每年所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的量,是非常巨大的。
现实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都在10亿吨以上,其中进行资源化利用的仅为几千万吨,利用率不到5%。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不清楚建筑废弃物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常常把它当成麻烦事甚至偷倒偷运。二是认识有误区。为什么市场不接纳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建筑垃圾得不到合理处置,首先在于人们的观念问题。”有关专家曾指出,对于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产品,国内消费者不了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不容回避的是,对于建筑垃圾排放,许多单位的处理方式较为粗放,除了回填利用和填海外,其余大多是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填埋场,若以每填埋1万吨建筑废弃物占用1亩土地计算,每年国家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需占用土地是十分惊人的。而且这些垃圾被倾倒或简单填埋在城市周边,造成“围城”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污染水、空气和环境,破坏土壤,占用大量的土地。
沉重的风帆:
事实上,建筑废弃物也是一种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加以再利用和再生利用,既可节省资源的消耗,又可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
但是,相比国外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我国无论在意识、法规还是具体实施,以及技术能力及设施等方面,都相差巨大。一方面,城乡建设特别是城镇化推进中,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而另一方面,要高效处理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将其转化为绿色再生资源,必须要形成统一认识。同时,在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既要着眼于从源头开始进行建筑废弃物减量的努力,又需要建设完整的处理产业链,以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给予保障,碍于政策、规章以及人们的认识,可以说,从全国范围看,进展不令人
满意。
艰难的开拓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深入人心,以及近乎达到极限的环境容量压力,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建筑业发展的体系中,需要提升行业价值,特别是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方面,必须作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之路,还是处于“小升初”阶段。仅仅从建章立制层面,虽然在2005年,建设部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有着原则性的建议,“要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要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废弃物与部品的回收和利用。”但可惜的是,毕竟只是份《指导意见》,不具备强制性。从2009年3月我国首部相关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到去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据了解,这么些年来,目前全国也就这两个城市具有专门性的法规。
减量化的潜力大
显然,做好建筑废弃物的减量是首要的。对照国外先进经验,总体来讲,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显而易见,建筑垃圾从源头减量,才是重中之重。问题是,不少人往往把建筑废弃物当成边际成本而常常忽视。实际上,对项目建设和管理人员来说,在制定优化成本计划时,就应当考虑减少它们的产生,以减少处置清运等费用的支出。即使不可避免产生,也要回收整理。要有“可再生、再利用”的意识。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路的调整、观念的改变。把解决建筑废弃物的减量纳入项目成本降低的着力点中,这符合项目管理创新的实际,也符合对粗放式管理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己利企,利国利民。
多方借鉴先进经验
欧美、日韩等都有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还是先进的管理方法,或是系统的解决方案,都值得我们虚心学习。此外,根据香港、新加坡的管理经验,比如实行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是促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及回收利用最有效的措施。香港政府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建筑废弃物处置收费计划,就弃置于堆填区、筛选分类设施和公众填料设施的建筑废物征收不同的费用。实践证明,香港政府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收费计划对于刺激建筑废弃的减量和回收利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根据《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2006年的统计数字,自实施收费计划一年来,香港建筑废物的平均日产生量由2005年的6556公吨减少至2006年的4125公吨,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强。此外,新加坡政府也对建筑废弃物征收费用,效果同样显著。
不可一日之功
从现实看,除个别地方外,总体而言,无论是社会各界还是许多地方政府,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认识不足,建筑废弃物处理大多处于无序管理状态——且不说作为基础工作的分类收集,就是专业的回收机构也很缺少,相关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的技术水平也较落后,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更是鲜见,更遑论系统的规划和制度了。
由此,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单靠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不行的,还需要项目部的积极性、企业的力量、多方的资金、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动。
第四篇:《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2018修订
《青岛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
(2012年11月1日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批准
2012年11月29日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7年12月1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2017年10月27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十二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本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是指新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道路、管网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等废弃物。
本条例所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
第四条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机构承担。
各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管理工作。
环境卫生、发展改革、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遵循统筹规划、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物尽其用的原则,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第二章
资源化利用方案的编制与审核
第六条
建设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建筑废弃物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内容,并将相关费用列入投资预算。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新建、改建工程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前,编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报送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对市、区(市)人民政府决定征收的或者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征收实施单位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应当向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拆除工程施工备案。征收实施单位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应当在办理拆除工程施工备案前,编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报送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名称、地点、建筑面积或者拆除面积;
(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姓名;
(三)建筑废弃物的种类、数量;
(四)建筑废弃物减量、分类、运输、污染防治措施;
(五)建筑废弃物直接利用数量;
(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数量。
第九条
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进行核实,发现存在问题的,书面告知报送方案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整改。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有关备案信息告知市、县级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产生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向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纳处置费,并按照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处置建筑废弃物。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确定不宜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废弃物,按照有关规定向区(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处置核准并交纳处置费。
第十条
鼓励具备条件的施工单位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现场分类。禁止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危险废物等混入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密闭装载,不得裸露、扬撒、超载。
第三章
再生产品的生产
第十一条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城乡规划等部门根据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场所布局规划。
第十二条
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经营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选址应当符合布局规划;
(二)年处理能力一百万吨以上;
(三)采取封闭式生产工艺;
(四)生产条件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经营,应当向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发展改革部门立项批复、核准、备案文件;
(二)土地使用证明;
(三)厂区规划图;
(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五)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六)人员及设备情况资料。
第十四条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对企业备案内容进行核实,发现存在问题的,书面告知企业进行整改。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备案名录,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五条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当划定专门区域,用于存放建筑废弃物,并采取措施,防止建筑废弃物污染周边环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建筑废弃物实行库房式储存。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当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等,防止二次污染。
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利用中水和其他再生水进行生产。鼓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进入施工现场,利用移动处理设备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
第十六条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不得将根据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接收的建筑废弃物直接转让或者随意倾倒,不得以其他原料假冒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产品。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对无法利用的弃土、弃料等,应当按照规定到市、县级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废弃物处置核准。
第十七条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使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者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出厂时应当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并按照《青岛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备案。
经备案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标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统一标识,并列入建筑节能产品推荐目录和政府采购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布。第四章
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
第十八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宣传推广,鼓励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使用比例。第十九条
市、区(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
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第二十条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平台,每年预测并公布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和种类,公布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名称、地址、消纳建筑废弃物的种类和所生产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品种、数量。
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活动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建设单位、拆除单位、施工单位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报送相关统计数据。
第二十一条
以建筑废弃物为原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生产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等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
第二十三条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应当采购和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
建设单位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在设计招标时应当将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相关要求列入设计招标文件,并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
建设单位使用经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按照比例返还建筑废弃物处置费。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推广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二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发挥技术指导和服务作用,推动和规范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发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未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报送备案的,由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补办备案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给予警告,可并处一万元罚款。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处置建筑废弃物的,由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经营未备案的,由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补办备案手续;逾期不补办的,给予警告,可并处一万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直接转让或者随意倾倒接收的建筑废弃物,或者以其他原料假冒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产品的,由市、县级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装饰装修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含有或者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其他不能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山东25家产学研巨头“抱团”成立创新战略联盟
山东25家产学研巨头“抱团”成立创新战略联盟
昨天,山东省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财经大学举行。由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共同牵头,山东省信息中心、山东省计算中心、山东浪潮、山东中创等25家企业、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发起成立的这一联盟,将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共同迎接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之后的第五次IT产业革命。
联盟成员之
一、山东中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胜给记者举了一个大数据在生活中最典型的应用:“像淘宝网,通过客户消费记录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就可以更好地进行网络营销,创造巨额价值。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各种节日客户的消费习惯,制定更精准的电子商务产品推销策略。” 此次之所以抢占大数据制高点,是因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谁拥有数据,谁用好数据,谁就占领市场先机,否则就失去竞争力。”徐如志还表示,大数据产业对我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数据分析之上产生新的高端服务业,将促进我省业务模式创新。比如银行业,传统处理简单金融业务数据的方式利润很小,但如果把客户所有信息整合起来后,对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帮助客户理财,获得巨额收益,同时可以帮助银行避免风险。将来银行业不仅处理存贷款业务,而且会向高端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