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918山西11省联考《申论》解析
2010年918山西11省联考《申论》解析
材料解读
一、材料基本情况
材料1:山西省煤矿多、小、散、乱格局以及中小煤矿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破坏严重、矿难频发、易滋生腐败的四方面表现,对此山西省政府出台《意见》进行整合重组。(逻辑结构:问题+对策)
材料2:朔州3条经验: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因矿制宜;二是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三是以煤补林、以黑补绿。(逻辑结构:正面案例的对策表述)
材料3:以黄某为代表的被整合煤老板质疑政府评估和补偿,政府据相关法律、政策予以解释。(逻辑结构:问题+对策)
材料4:社会上担心山西煤炭重组可行性,重组后的产量、效益、安全状况证明担心是多余的。
材料5:通过国际煤炭发展趋势对比出国内煤炭存在的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国外+国内)
材料6:专家A、B支持重组,认为其符合潮流,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要求;专家C、D对重组过程单纯强调单位矿井规模,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的法律依据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准入和退出机制存在争议。(类似于08国考材料6、7)
材料7: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煤炭产业追求规模、效益和绿色成为共识;许多煤企把资金投向阳光产业、新农村建设。
材料8:整合后煤矿及国有煤矿的安全问题,有待安全监察部门的有效监察。(问题+对策)
材料9: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得到中央肯定,在全国推广(列举河南、内蒙古、山东三省事例)。
材料10:东梁煤矿转让程序,煤矿权属、企业性质,转让价格引发争议。(负面案例展现问题)
二、材料结构——总分总
材料1:总——引领材料,总说山西煤炭的问题,以及出台整合资源的《意见》。材料2、3、4、5、6、7、8、9、10:分——整合过程中的问题、争议,以及一些好的做法。
材料11:总——上升到十二五规划。
真题解析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15分)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解析
考察概括能力。审题应明确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争议,而不是其他地方。材料中关于争议的表述比较隐含,需深入剖析材料,并明确“争议”一词的含义,即至少有两方以上的主体。从15分的赋分值可以看出应该有5个要点:材料3中出现了被整合的煤老板与政府的争议,注意提示词汇“质疑”;材料4中社会上与山西省政府有争议,注意提示词汇“担心”;材料6中C、D专家与政府2方面的争议;材料8单纯依靠整合难以解决安全问题;材料10东梁煤矿引发社会争议。
参考答案
一是部分被整合煤矿投资者对政府关于对其煤矿的资产评估和补偿存在争议;二是社会上对山西煤炭重组存在争议,担心组后难保煤炭供应,出现“拉郎配”、“国进民退”等问题;三是有关专家对单纯强调单位矿井规模,对政府主导资源整合的法律依据、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准入和退出机制存在争议;四是单纯依靠资源整合对解决矿难有效性的争议;五是东梁煤矿转让程序,煤矿权属、企业性质,转让价格引发社会争议。【188字】
二、“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2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解析
考察概括+分析能力,以概括为主。此题是本次考试的难点,涉及到原因的分析和概括,题目的问法可以转化为: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为什么要进行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事前);山西的煤炭整合后是否实现了大进小退、优进劣退(事后)。“大进小退、优进劣退”出现在材料7中,一般来说对材料中部分内容、观点的理解(大纲中综合能力考察要求)的要点会集中出现在其前后材料中。要点一:材料1中小、劣煤矿的种种问题决定了要进行大进小退、优进劣退(问题的现实性);要点二:材料2、6国内朔州“小”出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经验启示(借鉴国内外);要点三:材料7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共识(观念);要点四:材料7改后煤矿的状况——“优”进;要点五:材料1、11国家和山西省出台的政策指向(制度)。
参考答案
一是多、小、散、乱的山西煤炭格局以及中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低、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问题、易滋生腐败,集中度过低、无序竞争等问题的倒逼;二是朔州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小煤矿,提升资源利用率煤炭以及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的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的国内外经验启示。三是煤炭产业追求规模、效益、绿色成为共识;四是改革后,众多煤矿企业投资阳光产业、新农村建设,提升山西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反向说明了这是一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五是山西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的实施意见》和“十二五”规划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结构方面继续向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的产业政策指向。【291字】
三、结合“给定资料10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5分)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解析
考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综合分析能力为主。启示类分析题(经验+教训)中的教训分析。题目要求,要有针对性,即针对负面问题推出教训。根据25分的赋分值可知要点有5个,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负面问题也是5个,即转让程序不透明,煤矿权属、企业性质争议,转让价格低,擅自改动煤炭储量,转让违反国家政策。参考答案
一是从转让程序不透明得出要严格规范转让程序,确保煤矿企业转让公开、公平、公正运行的教训;二是从煤矿权属、企业性质引发争议得出要明确煤矿转让后煤矿权属、企业性质,防止国有资产被不合理地“化公为私”的教训;三是从有关部门擅自改动煤炭储量得出要加大审查,严禁企业擅自更改和评估煤矿储量的教训;四是从转让价格过低得出要引入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准确评估煤矿价格,防止估价过低,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流失的教训;五是从转让违反国家政策得出煤矿转让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把采矿权纳入到转让范畴中的教训。【246字】
四、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表达流畅;3.总字数1000-1200字。
题目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因此要首先概括出“朔州途径”的先进做法,即“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因矿制宜”;“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以煤补林、以黑补绿”。可以围绕朔州途径的某一经验做法,进行展开论述,也可以从所有做法进行展开。
思路解析
1.并列结构:
借力朔州途径 整合山西煤炭资源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承担着保证国家能源供应,保证矿工安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任。在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具体表现为中小煤矿资源回收率低、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问题突出、容易腐败滋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的切实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借力朔州途径,整合煤炭资源。(正-反-合的开头方式,先说正面的,笔锋一转说问题,然后借助问题,用设问句+排比句提出总论点,正文把总论点展开成3个分论点)
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结合材料展开)二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大进小出。(结合材料展开)三是统筹经济与环境,以煤补林。(结合材料展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之路任重道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要借力朔州的经验做法,打破所有制界限,因地制宜;采取强制性措施,大进小出;统筹经济与环境,以煤补林;形成充满活力、繁荣发展、富有成效的煤炭资源整合生动局面。(结尾,引用名言警句,然后总结全文的分论点形成排比,进行升华)
2.递进结构
浅议山西煤炭资源改革 ——从“朔州途径”说开去
“资源诅咒”——资源富集地无一例外地在多年的大量开采之后走向没落和贫穷,这一论断已经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外许多地方得到了验证,但是以朔州为代表的山西省却要打破这一诅咒。
第二段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一些规范表述,罗列一些朔州的成功方面。
山西煤炭资源改革,不但是基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考虑,而且是基于„„的考虑。{这里实际是要交代山西煤炭改革的原因} 过渡句,从原因过渡到对策。
山西煤炭资源改革,途径是通过引进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朔州的做法是„„(这里交代一下朔州的做法,考生也可以自己发挥一下)山西煤炭资源改革,关键是„„(这里从朔州做法里面找)。朔州的做法是„„(考生一定要交代朔州,这样是结合材料的具体体现)
山西煤炭资源改革,目标是„„(具体写法同上,不赘述)
山西煤炭资源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措施跟进。下面考生可以笼统的交代一下对策。
当然,煤炭资源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接下来考生可以把前面几个小题中找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写上来。(这段是多方论证必须的一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曾经多次表示要加快煤炭资源改革,以朔州为代表的山西煤炭资源改革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走在改革前方的排头兵„„(接下来可以用材料中或者考生自己的语言表述上升一下高度,比如两型社会等等)
第二篇:2011-917省级公务员联考申论解析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面对申论试卷,在阅读给定资料和作答问题之前,考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6”,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作答本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情况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是一种下级向上级汇报有关情况时使用的公务文书。从大的类型上说,“情况汇报提纲”与“情况反映”的写法相似。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在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必须清楚领导最感兴趣、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领导最需要知道的不外乎“情、因、策”三个方面,即:出现了什么情况(“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怎样应对这种情况(“策”)?这就自然构成了“汇报提纲”的基本行文思路:陈述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在每一部分中可以提炼出一些二级标题,叫做“纲中之纲”,然后在二级标题下罗列观点和事例。
“汇报提纲”在格式上没有固定的要求。通常情况是:
1.标题。“汇报提纲”的标题一般可以用“关于„„的汇报提纲”。2.正文。在作答“汇报提纲”的时候,不需要考生主观创造,必须是对给定资料的客观概括,其答案必定能够从申论“给定资料”中找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汇报提纲”就是“概括主要内容”。撰写汇报提纲,除充分把握材料外,还要掌握三条要求:一是观点要鲜明。不能拐弯抹角,含糊其词,要力争给听取汇报者留下明确的概念。二是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什么,讲几个问题,从几方面讲,都要纲目分明,条理清楚,中心突出。三是事例要典型。汇报提纲中的事例一定要精选,要有典型性,还要把那些能够反映事例本质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写出来。“汇报提纲”中对典型事例的生动概括,常常会成为点睛之笔。
因此,本题属于概括资料型。具体分析如下:
(1)概括范围:“给定资料1~6”。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完全根据给定资料进行挖掘。离开了给定资料的杜撰或信口开河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2)概括内容:领导最感兴趣、最需要知道的信息。
(3)概括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所谓“分条作答”,就是要求把汇报内容归纳为几个方面,有条理地分条作答。所谓“内容全面”,就是不遗漏主要问题及其主要方面;所谓“表述准确”,就是要求必须进行符合事实的概括,而不能脱离给定资料所陈述的实际情况;所谓“逻辑清晰”,就是要求各部分的行文之间必须前后衔接,联系紧密,而不能随意堆砌,一盘散沙。
(4)字数限制:不超过400字。所谓“不超过400字”,就是超过400字肯定不行,但也不能下浮太多,以控制在下浮10%左右为宜。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
按照要求阅读给定资料,包括标注段落序号、勾画关键信息和总结段落大意。见2011年9月17日省级公务员考试联考申论真题给定资料。
第三步:合并同类信息,理顺逻辑关系
“给定资料1~6”共有24个自然段。通过标注段落序号、勾画关键信息,并归类整理可以发现,资料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情况、原因分析、对策措施”三个方面:
有关“基本情况”的段落有:
[1] 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某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概括事例为:西安交大教授李某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2006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接连身陷“造假门”事件。(概括事例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接连身陷“造假门”。)
[3]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某,因“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概括事例为:上海交大教授陈某“汉芯”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经费。)
[9]在今年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记者听到委员们最多的发言就是:目前,科技界浮躁虚假之风大肆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概括为:目前,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学术浮躁虚假之风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
[14]前不久,湖南岳阳市人民政府宣布,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两个多月的奋战,成功破获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采访发现,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竟从饲料中检测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苯乙醇胺A。同时,从浙江大学教授邹某处查获含苯乙醇胺A的饲料1500公斤,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概括事例为:浙江大学教授邹某甚至与“瘦肉精”生产者沆瀣一气。)
有关“原因分析”的段落有:
[11]某省人大代表、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赵某分析,现在的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求发表论文,这就给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分析原因为: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求发表论文,这就给论文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12]某省人大代表也是大学校长的胡某表示,对学术造假,法律上很难界定。(分析原因为:缺乏法律规范,对学术造假在法律上很难界定。)
[18]有学者指出,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高校扩招本来是为了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来提高民族的竞争力,但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急于求成的扩招是一种高等教育的“虚胖”,(分析原因为:大学盲目扩招。)„„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教师如果在2~3年内没有发表文章或者申请到课题,便要被解聘或者降级。这导致许多教师不潜心研究,而是抄袭他人论文予以发表;(分析原因为: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绝对标准,导致许多教师急功近利。)
[19]某报曾经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门的调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求职仿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对做学问、搞研究我一点没有需求感,考试嘛,“60分万岁”,平时自己拿谈恋爱来消磨时光。(分析原因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做学问没有需求感。)
[22]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校长为给学术更大自由而主动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分析原因为:大学管理行政化。)
有关“对策措施”的段落有: [17]不仅需建立详细的规范与细则来规范科研,更要让食品监管深入科研领域,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提出对策为:建立学术规范,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
[23]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现任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的教育家朱清时,在2009年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说:未来十年应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十年,去行政化、让教授治校、恢复学术至上是中国大学的必由之路。„„这也说明了从国家到学者对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思索。(提出对策为:推动高校去行政化,倡导学术自由。)
[24]中外专家学者就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提出对策为:发挥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第四步:整理思路,概括成文
在具体成文的时候,可以借用给定资料中的语言表述,但必须理顺逻辑关系,并进行概括归类、整理取舍,而不能简单地大段照抄。
注意题目“不超过400字”的字数要求,顺通文意概述成文。下面是根据以上分析作答的例文。
曹长远:2011年9月17日省级公务员考试联考申论第一题例文:
关于我国学术学风情况的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学术浮躁虚假之风盛行,学术腐败、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例如:西安交大教授李某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接连身陷“造假门”;上海交大教授陈某“汉芯”造假;浙江大学教授邹某甚至与“瘦肉精”生产者沆瀣一气等。
二、原因分析。一是职称评定体制存在问题。很多行业评聘都要求发表论文,这就给论文造假“行业”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二是大学管理行政化。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绝对标准,导致许多教师急功近利。三是大学盲目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做学问没有需求感;四是缺乏法律规范,对学术造假在法律上很难界定。
三、对策措施。要建立学术规范,让科研走在合乎道德伦理与法律的轨道上。发挥科技团体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高校去行政化,倡导学术自由。
第三篇: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4.13”联考申论解读
这次申论考察的话题是“新时期工人力量”,共7个材料,其中5、6材料为其他省份备考材料,山西考题基本不用阅读,共分四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总体为归纳分析类题型,要求简述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第二个题目为名词解释类题型,需要概括性和逻辑性并重
第三个题目为公文写作类题目,倡议书,有具体的行文格式要求
第四个题目为大申论,以给定题目为标题写一遍申论,总体可以用“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的行文结构来组织
总体难度不是很大,但要注意细节分析~
第四篇:2011年917联考申论真题解析
1、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限400字。
情况汇报,公文特色的综合式概括,要求概括材料1-6的主要内容,做一情况汇报,以供领导参阅。侧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一是明确材料话题,围绕学术浮躁,科学精神缺失展开。二是答案要点,信息点相对较散,可摘抄关键词,提炼整合。三是答案结构,建议分成学术浮躁的表现、原因、对策三部分作答,同时注意此题带有公文性质,答题时要兼顾公文格式。
参考答案
关于当前学术科研问题的情况汇报 XX领导:
现将当前我国学术科研情况汇总如下,请参阅。
一、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科研诚信缺失现象严重,表现在:1.学术界浮躁虚假之风盛行,个别专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假。2.个别专家丧失社会责任感、道德失范。2.部分学生学风浮躁,治学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
二、问题原因
反思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1.个别专家盲目追求利益,无视公共道德。2.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缺少相关规范制约。3.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不完善,以论文数量为主,忽视质量。4.大学培养体制不完善,导师对学生低要求,缺乏道德引导。5.学术造假团伙猖獗,败坏社会风气。
三、相关建议
科研诚信的缺失,不止败坏了学风,而且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针对以上问题,相关各方建议如下,1.完善科研体制,建立与科研相关的规范细则,同时加强监管。2.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职称评定体系,探索教授治学治校途径。3.学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4.借鉴国外经验,严厉处罚学术造假行为。
2.根据给定材料请您分析1-3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20分)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250字左右 根据给定材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那些现实问题?(20分)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200字左右。【解题思路】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此题要求依据材料7~9的内容,分析“张悟本事件”所反应的现实问题。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7通过******总理的讲话,点明整个材料的主题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过全民族科学素质”。材料8叙述了“张悟本事件”,并分析了造成该事件产生的一些原因:媒体的炒作,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科研人员不热衷于将其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所需的、易懂的常识等。
材料9提到对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不高、必要的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经过提炼,将各个要点进行分析加工,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
一是公民对于科学知识掌握不足。对文凭的热衷使人们忽略了科学常识。二是民众对于“养生”的盲从。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注意力向健康转移,养生知识成为他们所渴望的。三是媒体不负责任的包装炒作。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媒体的宣传炒作严重误导了民众。四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张悟本长期以来以专家身份自居,政府部门未能及时发现。五是科研人员将学术知识转化为常识力度不够。他们把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上,忽略了科普知识的传播。
3.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大学学术浮躁”,请你以某高校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就如何治理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学校学术委员会研究讨论。(30分)
【解题思路】
一、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就“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作答时首先要明确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写出建议。
二、阅读材料,提取要点尽管题目没有明确指定作答范围,但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本题的作答要点主要集中在给定资料2、4、5中。“给定资料2”提到一位教育界的评论家刘某。他认为我国目前学术浮躁多样化,主要造假手段包括请人代劳抄袭和拼凑编辑造假,引出大学学术浮躁的第一个问题——大专院校领导让学生代劳抄袭、编辑拼凑造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对策: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予以严惩。“给定资料2”还提到“导师不仅要在知识传授和方法训练上指导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可以得到对策: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学术品德。“给定资料2”后面提到“职称评价体制存在问题”,它与“给定资料4”所讲的“学校把学术成果作为了评价教师职业能力的绝对标准”,从这两部分也可以推出对策:改变现有的科研职称评价体制,不单纯以论文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标准。“给定资料5”从钱学森之问引出对我国学术造假、抄袭等问题的思考,提到“教授治校、高校行政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可以得到对策:行政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去行政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整理,就找到作答所需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推出对策即可。【参考答案】
大学学术浮躁的问题表现为:大学老师让学生代劳抄袭;拼凑编辑造假;学生抄袭论文并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现象泛滥使得许多科技工作者不能够脚踏实地工作。
作为高校学术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改变现有的科研职称评价体制,不单纯以论文数量作为科研评价的标准;二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诚信素质、学术品德;三是行政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教授治校、去行政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学术不端行为予以严惩。
4.结合给定资料,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答题要点,不做展开)【写作思路】
本次考试的文章写作要求考生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题进行论述,从题干要求来看,本题属于命题作文,考生在写作之前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得知我国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的同时重视提升国民素养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科学精神遭到威胁。全篇材料都是围绕科学精神和公民科学素养这两个方面,所以考生吃透给定资料的内容,不仅可以拓展写作思路,而且可以借用给定资料顺利完成写作。
这里提供一种写作角度,考生可以根据已给题目,把文章写作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叙述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其次阐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再次阐述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最后进行收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作答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结构完整和语言的流畅。
【参考例文】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一些公民未经辨别仍会相信非科学的“养生理论”;某些科研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伪科学、甚至邪教的俘虏;高校学术造假门、抄袭门也频频被媒体曝光。这表明,国家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地同时,也要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面对任何事情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科学精神就是求知和探索精神,是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编造事实伪造实验数据、还是剽窃他人论文进行学术造假,都是严重背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阻碍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提升科学素养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科学素质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还是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这些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被炒的沸沸扬扬,都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的判断,因此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必须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是崇尚科学、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弘扬科学精神的推动力。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社会建设中,要弘扬科学精神,打击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常识,增强其理性判断能力。国家应加强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工作,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举办各种普及科学常识的讲座和活动,使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被大众所掌握;调整学术浮躁的不良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以经济或者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发明,以鼓励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关政府及相关单位不仅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科学精神,而且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对策具体可行:350字左右。(含答案要点,不做具体展开)
第五篇:公务员 联考 20110424 申论 真题解析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解析:此题目属于概括题。根据给定资料1~4就可以将此题解出。考生在审题的时候需要能够审清题目的字眼“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前者需要考生能概括出我国人口基本信息的主要内容,后者需要考生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人口普查的基本信息:
①居民住房的建筑面积和房间数、住房空臵情况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待售率等住房基本信息。
②人口密度、人口素质以及人口结构情况。
③户口整顿:对来历不明以及失踪、被拐的儿童和妇女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④对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等人口虚假情况以及人口增减等变动情况进行排查。
⑤统计全国新生儿的性别比情况。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②对政府合理分配住房、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提高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以及探索新的乡镇管理模式提供数据依据。
③摸清人口结构失衡的现状及原因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进行户口整顿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及时了解人口状况和性别比失衡状况有利于国家及时调整人口战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⑤有利于摸清人口增长的原因、后果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的影响。(396字)
二、“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了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15分)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概括问题加对策的组合,根据题干要求,答题要点包括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该题带有一定迷惑性,单从题干本身看,容易认为只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以为是单一对策题。但是在题目具体要求中明确指出了“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因此需要兼顾“问题”与“措施”,而从“给定资料5”来看,问题与措施的相关性极强,且题干要求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因此建议采取“问题——相应措施”的答题方式。另题干明确要求“分条作答”,不同于以往考试要求的“有条理”或“层次分明”,要求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需注意。
参考答案:
针对该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问题,相应解决举措如下:
第一,针对民众担心个人信息及隐私泄露而产生的信任危机问题,加强与民众沟通,公开张贴普查员照片,制定《保密承诺书》,并在入户时与普查对象现场签订,留下监督举报电话,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增进民众信任感;
第二,针对同城多处购房及多城购房而导致的“人户分离”问题,采取分类别普查的方式,引导自住户准备好自家证件并直接登记,要求租住户提供房东的相关信息或联系方式;
第三,针对由于民众不配合而导致的入户登记难的问题,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动员,通过在居住区入口摆设展台,悬挂横幅,给居民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对入户登记问题做详细的介绍,引导民众支持、配合入户登记工作。
三、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题目解析:这是一道公文写作题目,考生要提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必须明确我们当前老年人面对的问题,同时要阐发推进养老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可落实的有指导性的意见,所以该题应该分成以下三部分作答,最后总结升华。另外,考生要注意公文的基本格式。同时还要注意,答题的要点都在材料之中,只是根据我们所需要的层次进行排列梳理。
参考答案:
《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基本情况:
1、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人口政策、抚养等问题。
2、子女未能充分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问题;
3、老年人医疗费用过大,子女无法承担的问题;
4、老年人以及子女在养老模式观念上存在误区;
意义;
1、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寿命,关键是提高健康寿命的意义重大。
2、解决老年人赡养的社会矛盾和费用意义重大。
3、解决子女与老年人的关系,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对策部分:
1、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解决老年人面对的法律问题。
2、加大对护理工作的培训,保证老年人能得到专业及时有效地护理。
3、子女不但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追求,关键是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
4、老年人自身要培养兴趣爱好,适应角色的转变。
5、转变养老观念,要把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结合起来,加大投入。
6、加大投入,集中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
最后呼吁全社会合力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
(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3)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本次联考题目是一个命题作文,注意题目要求以“家底”为“题”,不是以“家底”为“话题”。这种以直接命题的方式考察写作能力的方式在申论近年考试当中虽有但并不常见。考生只要把“家底”作为题目写上就可以了。论点可以放在第一段中写出。
文章按照议论文写作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即可。也就是说,在第一部分要破题说明“家底”是什么意思,在第二部分说明为什么要摸清“家底”,第三部分要说明怎么办:如何摸家底和如何打家底——这是有递进关系的两部分。如果只写出了如何摸家底,有就事论事的倾向,失之于浅;写出如何打家底这部分,则可以提升文章的论述深刻性和力量。于是我们发现,这部分的写出在内容上成为区分考生的分水岭。
参考要点:
家底
第一部分:“家底”是什么意思?
1、从来料中看,所谓“家底”就是指,人口数量、人口比例和人口结构等。
2、论点可以围绕着如下来写:人口家底是构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建设和效果,人口普查,摸清家底,事关全局。
第二部分:为什么要摸清“家底”?
这部分可以围绕材料一李克强讲话“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展开,具体论述可结合对申论考试第一题的理解展开,此处可参考第一题的要点内容。
第三部分:怎么摸清家底+怎么打家底?
1、在“怎么摸家底”这部分,可以参考第三题的做法加以深化和启发,谈谈如何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2、在“怎么打家底”这部分,至少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质量;进一步可以延展开人口教育素质、创新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
二是围绕优化人口结构,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对我国享受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保持消费型驱动社会繁荣和社会和谐稳定展开。
第四部分:结尾
展望未来------。
【参考例文】家底
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球200个国家纷纷不惜投入巨大人力、财力进行了人口普查工作,以便摸清自身的人口家底,各国对人口普查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自上个世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臵构成巨大挑战。因此,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制定人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加强财政投入,设臵专门机构和人员开展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十分庞大、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耗资约140亿美元,印度的人口普查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各级政府要设臵专项资金,配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以保障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需要登门入户进行,这就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普查工作确实遇到了难以入户和吃闭门羹的情况,这跟宣传和动员工作的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必须深入到社区、村镇进行深入的宣传工作,为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摸清我国人口的家底,要做好民众的信息保密工作。在实际普查中,民众最担心的是个人信息的保密问题。一旦信息被泄露,个人可能面临一系列的骚扰、欺诈等严重影响。而这也是很多小区出现入户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对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加强监督管理,通过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等方式,确保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温总理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 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只有通过准确及时全面的人口普查,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适合我国发展的国策,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