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蒙医创提汇报材料
汇 报 材 料
——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检查督导汇报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正值金秋时节,各位领导不顾路途遥远,莅临我市检查督导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让我们倍受鼓舞。在此,我代表霍市政府和卫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自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基层蒙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发„2013‟26号)和《关于组织申报全国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的通知》(内卫蒙字[2014]172号)文件以来,霍林郭勒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基层中蒙医创提工作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完善和提升基层中蒙医服务能力,同时还启动了“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建设工作。在市政府的悉心指导、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全市广大中蒙医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紧紧围绕“创提”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我市以市中蒙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
一、我市概况及中蒙医简介
霍林郭勒市辖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8公里,周长113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管5个街道办事处,22个城市社区和12个农村社区,全市户籍人口8111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2461人,占总户籍人口的40%。农村人口8600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左右。市卫生局现有干部职工31人,内设办公室、财务室、医政科、防保股、新农合办公室、基层卫生科、党办、中蒙医科8个科室。下属二级单位有:综合医院1所,中蒙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各1所,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12个,中医诊所9个。全系统职工总数688人;政府办医疗机构拥有床位698张,其中中蒙医病床138张。职工总数607人,其中中蒙医人员(含中西医结合)20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床位20张,职工总数19人,医师9人,其中中蒙医师3人;社区卫生服务站19家,有中医药资格证的16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19人。
二、创建工作和提升工程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中蒙医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基层中蒙医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将中蒙医工作纳入“十二五”市经济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把中蒙医工作写进了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制订了《霍林郭勒市基层中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霍林郭勒市关于创建全国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成立“霍林郭勒市创建全国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包永辉担任,创建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包括市政府办公室、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剧、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等。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推进会和基层中蒙医服务能力提升相关会议,研究解决基层中蒙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工作中,积极对中蒙医实行倾斜扶持政策,一是参合患者在市内蒙医、中医专科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新农合报销起付线减低50%,补偿比例提高10%。;二是将在蒙医医院蒙医系统内针灸治疗(zjzl-TS110530001)、整骨治疗(zgzl-TS12102401)纳入新农合诊疗服务项目,报销比例提高10%;三是将中蒙医人才引进纳入《霍林郭勒市推进“人才强市”工程实施方案》;四是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中确保中蒙医人员比例不低于20%;五是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中蒙医特色优势的补偿机制。
(二)中蒙医网络更加完善 全市形成了以市中蒙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蒙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
1、市中蒙医医院建设 霍市中蒙医医院是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蒙医院,现设立中蒙医病床138张,医院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职工156人,卫生技术人员106人,占总人数的64%,医师总数50人,其中中蒙医医师23人。蒙中医药护更是占医院总人数70%以上。医院设有临床一线科室15个,其中蒙医中医科室12个,占全院临床一线科室比例为80%。2013年业务收入2400余万元。近年来,中蒙医医院同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民大附属医院、通辽市科尔沁区中医医院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实施全市中蒙医药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常见病、多发病中蒙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有专门的示教室,配臵视频会议会诊系统,并纳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会议会诊视频网络。按照要求成立中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师资队伍,定期进行中蒙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并加强基层中蒙医指导工作,建立2个适宜技术推广指导小组(蒙医药、中医药),定期下基层(每月1次)进行技术指导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沙尔呼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蒙医科,现有蒙医主任医师1人,医师1人,中医助理医师1人。蒙医科在社区中心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医疗体系,在诊断治疗和有效控制癫痫病、神经官能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胆结石、胃溃疡、结肠炎、糖尿病、面瘫、肩周炎、颈椎病等临床研究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诊断符合率95%,治愈转好率85%。2013年成立慢性病康复中心,开展了以蒙医蒙药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康复理疗,2014年为20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康复治疗,截止8月底康复治疗8000余人次,取得的很好的疗效,为康复理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 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村卫生室12个,90%都配备了至少50种以上的中成药或100种以上常见中药饮片,能够运用中蒙医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所有的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开展针灸、火罐、推拿、中蒙医适宜技术等传统中医医疗业务。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有能中蒙会西医的临床类别医生,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并能提供中蒙医服务。
(三)中蒙医队伍更加壮大 中蒙医院院领导班子5人,其中就有2人为中蒙医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40%。医院执业医师50人,中蒙医23人,几乎占了一半的比例。药学专业技术8人,中蒙医药专业5人,占比例62.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其中蒙医人员3人。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有16家有中医职称大夫,其余都是全科医师或者临床医师,并且都掌握中蒙医治疗和保健知识。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19人,都具备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和一定的中蒙医知识。
2013年在市中蒙医教育基地举办中蒙医适宜技术和中蒙医药知识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410人。(12期、每期30余人),实现了中蒙医人员均参加一次以上培训,培训率达到了100%。在《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层中蒙医适宜技术手册》下发后,全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培训,组织培训 场次,受训 人次,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中蒙医服务更加有效
1、中蒙医医院有12个中蒙医科室,其中蒙医内科、蒙医疗术科、蒙医妇科、蒙医骨伤科、中医内科等5个科室为蒙医中医特色科室,蒙医疗术科、中医科2个为通辽市重点专科。全院开展了中蒙医非药物疗法项目达13种,参与中蒙医非药物治疗的人次占门诊人次的比例达10%。积极使用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门诊处方中,中蒙药处方比达到62%。中药饮片处方占到31%。
2、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都能提供基本的中蒙医医疗服务,都能运用中蒙医理论处理常见病、多发病。2014年截止4月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中蒙医处方数(857张)占总处方总数(1939张)比例达4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门诊中医处方数占总处方总数比例达32.1%。
(五)中蒙医运用更加广泛 我市是一个城市人口居住区比较集中的城市,中蒙医群众基础较好,加上近几年基层病常见病、多发病中蒙医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全市中蒙医运用更加广泛。一是运用中蒙医“治未病”的意识不断加强。市中蒙医院设立了中医预防保健科,在积极探索运用中蒙医开展预防保健的同时,通过业务技术协作等有效方式对基层中蒙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中蒙医特点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中蒙医保健方案、健康管理方案,早期运用中蒙医参与传染病预防并将中蒙医预防手段纳入传染病防治预案等。二是传统中蒙医治疗手段运用频率大幅提高,中蒙医非药物疗法受到中蒙医工作者喜爱和群众欢迎。
(六)中蒙医管理更加规范 市卫生局中蒙医科认真履行职能,积极理顺关系,做到开展工作有规划,落实工作有措施,检查工作有方案,督促工作有记录,检查工作有总结,中蒙医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市中蒙医医院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管理要求后,更加注重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中蒙医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了较好落实,监督考核及奖惩办法基本完善,医务人员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服务规范开展工作,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医院以中蒙医特色为主的办院方向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督导和调解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蒙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从学习中蒙医管理法律法规、医疗规范入手,强化工作计划总结、医疗文书书写等软件工作,注重中蒙医科室、中蒙医设备添臵等硬件建设,加强中蒙医技术研究与传承,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三、提升工程和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优化提升工程和创建工作措施 对照两个方案目标任务要求,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创建措施。
一是完善服务网络全面性。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加强中蒙医服务能力建设,确保都能开展中蒙医服务。重点抓市中蒙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蒙医科、中蒙医设备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中蒙医服务条件和能力。二是做好科室建设标准性。市卫生局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完善我市中蒙医科、中蒙药房、中药库房、煎药室等科室的建设标准,各医疗机构按建设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三是统一医疗文书规范性。重点加强对各级中蒙医人员的医疗文书规范化培训,包括门诊登记、中蒙医病历、中蒙药处方等中蒙医文书的书写。四是加强硬件设施统一性。市卫生局基层医疗机构科室牌、科室制度、科室文化、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规范。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工作帽、职责、制度等都做到了统一化。五是规范人才培养阶梯性。市卫生局制定和实施了人才培养计划,多方面争取经费,采进修学习、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自学考试、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中蒙医人才培养,保持中蒙医人才梯队合理;加强中蒙医学术研究和交流,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开展中蒙医科研项目。六是加大文化宣传大众性。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义诊咨询、宣传手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建工作宣传、中蒙医科普知识宣传和中蒙医文化宣传,增进广大群众对中蒙医知识的了解,提高中蒙医普及率。七是发展适宜技术普及性。以市中蒙医医院为教学实习基地,开展中蒙医适宜技术培训,让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人掌握相应的中蒙医适宜技术。2012年至今,全市共举办中蒙医适宜技术20期(2012年3期、2013年12期、2014年5期),培训人员11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不少于10项中蒙医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掌握不少于5项中蒙医适宜技术。八是坚持扶持机制长效性。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蒙医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蒙医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中蒙医在医疗保障中的报账比例等政策纳入长效机制。
(二)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副市长挂帅,9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中蒙医工作专题会解决创建中的具体问题,制发了两个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创建基层中蒙医工作先进单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卫生、财政、人事、药监等多部门的职能范畴。各部门在全市动员大会后,认真对照自己工作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中蒙医创建工作,形成了多方联动的良好创建氛围。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市卫生局成立了创建督查领导小组,市中蒙医院成立了督查技术指导组,按照创建工作标准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认真督查指导。四是中蒙医事业经费逐年增加。2010至2013年政府投资1.3亿在新区建设中蒙医医院新址,建筑面积39360.38平方米,建筑高度49395米。2012年卫生局投入中蒙医专项经费60万元,占整个卫生投入的%;2013年投入中蒙医专项经费60万元,占整个卫生投入的%;2014年预计投入中蒙医专项经费60万元,占整个卫生投入的%,有力保证了创建基层中蒙医先进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基层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和提升工程,我市的中蒙医事业得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在工作中冶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
二是: 三是………
列举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我市中蒙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
一是
二是
三是
我们一是要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不断提高中蒙医服务能力作为加强中蒙医工作的落脚点;二是要强化特色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立足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优势学科;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用最精粹的祖国医学和民族医学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提高满意度。四是强化规范意识,中蒙医作为一种医学科学,规范很重要,我们要从规范上下功夫,探索中蒙医防病治病新规律,新特点,让中蒙医工作特色能得到更好发挥。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紧紧把握此次中蒙医检查督导的机会,要借助自治区重视中蒙医发展这阵春风,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开展好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中蒙医工作新的局面,为中蒙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建中蒙医先进县汇报
突出中蒙医药特色优势
努力建设专科特色明显的县级中蒙医院
随着近几年医药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祖国医学及民族医药的发展受到了严峻地挑战。中蒙医院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是否能坚持中蒙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是否能够做大专病专科,是否能办出自己的特色至关重要。利用本次会议的机会,就近年来我院发展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及办法和大家交流。
五原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人口30多万,五原县中蒙医院成立于1980年,现医院共有在岗职工93人,开放病床60张,医院设门诊部和内科综合病房。为不断增强中蒙医院的人员技术力量,我院从人才市场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累计达25名,并选派医院一部分技术骨干到北京、内蒙等上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中蒙医适宜技术和临床医学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加强技术设备力量,先后购进了日本产日立彩色B超、500毫安大型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煎药机等设备。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于2002年,在上任之初,我们就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要坚持中蒙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在确定了发展方向后,我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专科专病等一系列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由原来的业务单纯的中医门诊部,发展成为一所管理有序、中医特色浓 厚、专科专病突出的县级中蒙医院。几年来先后引进、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20多项。2009年完成业务量650万元,年门、急诊人次7.5万人次。
一、狠抓管理,强化服务,两个效益显著。
“向管理要效益”是我们坚持的管理原则。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我们首先从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上入手。让全院职工认识到中蒙医院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有人才技术和设备基础设施,而且必须有比综合医院更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我们提出了“患者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简化了就诊流程,患者可免挂号,实行就诊、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设置举报信箱,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进行监督,医院为每位医护人员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由分管院长组织医务科、护理部人员不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民意调查,开通院长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从激励机制上下手,把医护人员的效益工资直接与服务态度挂钩。
为了使医院职工的日常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有目的地制定了详细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奖金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同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违反医院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重罚。尤其是对医院内的乱收费、私自收费人员进行重罚。通过这些手段,使医院的效益日渐提高,医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以创建等级医院为契机,全面加强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我院从2002年开始申请创建“二级甲等”中蒙医院。等级医院的创建就是对医院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过程。我院先后派人员到市级医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出了适合我院的创建方案。从医院的人员、科室设置,专病专科建设,住院病历、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的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要求,并把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根据等级医院的评分细则,逐步建设,逐项完善。2004年6月,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蒙医院的评审验收。2006年初,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我县的“中医建设先进县项目”检查验收中,我院作为龙头单位,医院的医疗管理受到检查专家组的好评。通过几年的建设,目前,我院的各项医疗指标逐年增长,医疗、护理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确保了医疗安全。
二、依靠中医专科专病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实力。
中蒙医院的发展,出路就在中蒙医药服务这一优势上,就在专科专病的建设上。我们提出了“医院要靠专科生存”的发展口号。
首先,我们在科室设置上,突出一个“专”字。依据中蒙医院的科室设置要求,我院门诊设10个专科门诊,突出中医肺病、中医肝病、针灸、按摩科、糖尿病专科、风湿病专科、中医肾病,其中:肺病专科的“气管炎贴敷疗法”、儿科的“足三里水针疗法”、康复科的“小针刀技术”、“火罐走罐技术”、皮肤科的“梅花针点刺疗法”为重中之重。1994年开始,引进了内蒙古中蒙医院的“气管炎贴敷疗法”,经过十几年的临床研究,辩证配合内服中药,治愈率明显提高;自行研究开展“足三里水针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及顽固性腹泻,由于操作简便,患儿痛苦小等优点,该项适宜技术受到患儿家长的普遍接受;从北京广安门医院引进“火罐走罐技术”,应用中医火罐及经络穴位治疗各种肌肉劳损性疾病,操作简便,疗效可靠;通过临床实践逐步总结出“梅花针点刺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病,疗程短,疗效好。通过适宜技术的推广,在一定范围内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困难,同时带动了我县中医专科专病的发展,为进一步扩大中医医院的影响力开辟新径。门诊实行按病种、按科室分诊,要求医生能中不西,专研一科,药房对非本专科疾病的门诊用药可拒付,杜绝了大而乱、大而杂的大内科现象。在设备、人员的配备上给予专科发展以全力支持,医院从功能科、供应科及后勤各方面为专科建设提供服务,为专病专科的发展让路。
其次,我们加大专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我院的中医人才基础相对来说比较扎实。在全院93名职工中,中蒙医药人员占到了80%。在我院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上,曾先后涌现出一些在我县几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的名中医。我们以此为基础,做好传、帮、带工作。确定一些有基础、学历高的人员为对象,跟随名老中医出诊、学习,对院内的几位名中医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装订成册,供临床医生参考学习。同时,每周组织全院学习一次,聘请我院及我县的名老中医进行专 题讲座。选派一些年轻的技术骨干,到北京、天津的中医名院跟随全国有名的中医大师进修学习,从而开拓了视野。现我院已涌现出了几名年轻的名中医,并以此带动医院中医药的整体发展。
在专科专病的建设上,我们坚持建设一个,成熟一个。如我院在引进内蒙古中蒙医院的气管炎贴敷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专科服务范围,成立了中医肺病专科。2007年4月,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采取内服外敷的办法治疗各类肺系疾病,疗效显著,受到了当地患者的信赖。另外我院的风湿病专科、针灸按摩专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也都初具规模。2009年,专病专科共接诊5.2万人次,完成门诊业务390万元,占总业务的61%,专病专科住院人次达到500人次。
另外医院出台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激励机制,医院各科室要围绕专病专科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上,医院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凡外出学习的人员,医院对学费、住宿费、路费给予全额报销,学习期间除工资照发外,给予一部分生活补贴。医院对确定的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给予年终重奖。在分配机制上,我们对专病专科的人员进行倾斜,鼓励中草药的临床应用,采取奖励的办法。2009年,我院的中医治疗率达到了72.6%,中草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73%。
通过近几年的医院建设,我们感觉到:县级中蒙医院要 想长远发展,必须坚持中蒙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要想发展壮大,必须依靠专病专科的建设。
随着国家新医改工程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扶持下,通过我们广大中蒙医工作者的不懈坚持,不断努力,我们的祖国医学及民族医药会大放光彩。
以上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指正。
五原县蒙中医院
2010年2月8日
第三篇:中蒙医工作年终总结
纳卫字„2011‟153号签发人:马来虎
纳日松镇中心卫生院关于印发
《中蒙医工作年终总结》的通知
各科室、村卫生室:
《中蒙医工作年终总结》已经由院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纳日松镇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中蒙医工作年年终总结
今年,我院中蒙医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依法管理,科教兴医的原则,贯彻落实全旗中蒙医工作计划,按照全国农村先进旗建设各项要求,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加强“全国家村中蒙医先进旗建设项目”实施,为上级验收工作做好了准备工作
按照科室设置标准与要求,找出了差距,合理规划和配置资源,结合我镇实际设置理疗科室,不断加强了科室内部管理和设施建设,使其结构更趋于合理,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二、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认真学习领会了两个《条例》内容,严格遵守并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上级决定意见及诊疗护理常规,全面加强了中蒙医药法制建设和业务建设规范化管理。
三、实施卫生体制改革,为中蒙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认真贯彻好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中蒙医药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实行“一日清单”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推
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合理调查医疗服务价格。
四、加强中蒙医业务管理,内涵建设与科教工作。
1、建立健全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各项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规范各项中医药业务工作,认真实施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中蒙医服务质量,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村医生中医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工作。
2、积极采取各种激励中医专业人员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引进了中蒙医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适宜项目,加强中蒙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
4、加强了设备装备和设施建设,推广了中蒙医药诊疗新技术,突出特色,完善了针灸、推拿、皮肤(专科)建设,提高了基层中蒙医服务水平。
五、认真开展中蒙医药学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
鼓励卫生专业人员积极发表中蒙医药专业学术论文,开展面向群众的中蒙医药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中蒙医药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六、进一步加强中蒙医工作监督,检查及指导工作
根据我旗中蒙医工作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方案,加强村卫生室的检查,督导工作。
总之,一年来工作虽然有很大的进展,但还是与上级部门存
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要继续努力找回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认真细致的把工作落实到群众中去。
2011年12月13日
主题词:中蒙医工作总结通知
抄送:各科室,各村卫生室。
纳日松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室2011年12月13日印(共印23份)
第四篇:蒙医教育
蒙医药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家传、带徒、私淑,曼巴扎仓传习、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多种。其中,曼巴扎仓传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盛行于明清时期,临界于传统教育与院校教育之间;而蒙医学院教育和在职教育的发展,则主要繁荣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一、蒙医药传统教育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以前,即元朝政府在地方建立的第一所医药学校正式招生以前,蒙古社会的医药学教育,主要依靠家传、带徒和私淑三种形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聚居地区以后,曼巴扎仓传习则成为蒙医传统教育一种重要的形式fv。
1.家 传
在蒙古民族自己的文字创立以前,蒙医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的传承,只能靠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言传身教,而家庭成员整天生活在一起,家传是蒙药医教育最早出现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获得教授职称的著名蒙医——白清云,出身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个祖传医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著名蒙医。白清云8岁开始学医,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像白清云这样在家庭的熏陶、长辈的言传身教下走上救死扶伤岗位的知名蒙医,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医中不在少数。任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医正骨医院副院长的著名的蒙医骨伤科专家、主任医师包金山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了110名蒙医,充实到了各级国家办的蒙医药机构工作,其中不少人具有的蒙医药知识与经验均来自家传。
2.带 徒
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蒙医药学家古纳、于庆祥等都是学徒出身。个人成名后,又通过亲自带徒培养了大批蒙医药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古纳每年都要招收5~7名徒弟,最多时招收的徒弟超过了20名。古纳对徒弟要求特别严格。除招收时注意挑选那些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的人当徒弟外,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不忘将医德教育贯穿其中。古纳常说:“洁白的牛奶要盛在最洁净的器皿里,不能洒在石头上。”意思是说,决不能将蒙医药这一民族的瑰宝传授给心术不正的人。
著名蒙医于庆祥27岁毕业出徒后,在四处游走行医中,痛感个人力量的薄弱,便决心在行医的同时开办“义学”——免费为没有条件上学的孩子们教授文化和医学基础课。三年间总共招收了30多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庆祥一面办联合诊所行医,一面招收学徒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为了不影响给患者治病,他每天早晨提前一小时上班,给徒弟上课,晚间推后一小时下班,给徒弟辅导。他除了一丝不苟地讲课授业外,还常常亲自安排徒弟们的生活、食宿。
1958年以后,为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卫生部在培养新生力量方面关于“采取学校培养与中蒙医带徒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都先后招收了一批蒙医学徒。
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带徒弟办法》,并于1963年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该《办法》对蒙医学徒的学徒条件、学习内容、期限、手续,以及学徒的生活待遇、出师考试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带徒的教学方法多采用集中上课学理论,分散随师学经验。将蒙医药传统的带徒教育方式,与挖掘继承名老蒙医药学术经验结合在一起,通过为一些名老蒙医配备有一定蒙医药学基础的年轻助手(徒弟),实现既挖掘整理了名老蒙医的经验,又为蒙医药学发展培养了较高层次的接班人的目的。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阿拉坦仓的《蒙医临床经验》,阿日布杰的《肝炎治疗经验》,白清云的《白清云医案》,《白清云临床经验方》,王永福的《王永福医案》,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编著的《昭若图堪布临床精粹》,格日勒图、罗布桑沙达日布的《格日勒图医案》和《罗布桑沙达日布医案》等一大批著名蒙医经验结集的出版,培养和造就了不少有发展前途的蒙医药后起之秀。
1991年,苏荣扎布、阿拉坦仓、罗布桑等3名著名蒙医,在全国开展的500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活动中,共接收5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当了学术继承人。这些人学成出徒后,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类似的通过带徒实现学术继承的全国性大规模活动,于1997年和2003年分别举办过两次。在1997年举行的第二次名老蒙医学术继承活动中,阿古拉、海忠乃、张巴斯尔等3名著名蒙医,共接收6名蒙医中青年骨干当了徒弟。在2003年元月举行的第三批名老蒙医学术继承活动中,又有8名中青年蒙医拜陈玉良、黄志刚等4名名老蒙医为师。
3.私 淑
有一些蒙医是个人在实践中自学成才的。在成才和行医过程中,大多崇奉某一家学说,或者善用某一家的医方经验。1979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下发的《关于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在城乡的中医中吸收中医药人员,充实加强全民所有制中医药机构问题的通知》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通过考试和推荐,择优录用了110名蒙医,充实到国家一些医疗机构中,其中有些人就是属于靠私淑成才的。
1984年,为提高在基层工作的蒙医药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全区共招收了380名蒙医函授学员。这些蒙医函授教育的举办,实际上是蒙医传统的私淑教育方式在新时代的一个新发展。
4.曼巴扎仓传习
曼巴扎仓,系藏语音译,曼巴,藏语意为医生或医药;扎仓,原来指的是大寺庙下设的一级组织机构或附设的一个独立的小寺院,两个词连起来意思是“医药僧院”。1368年,明太祖定都应昌,元朝灭亡,元顺帝自大都北走,蒙古医药学等传统医学的学院教育中断了二百年左右。于是随喇嘛教的再度传入应运而生的曼巴扎仓传习,便成为培养传统蒙古医药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清代是蒙医医学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曼巴扎仓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蒙古医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占布拉道尔吉、敏如尔占布拉、罗布桑苏勒和木等,几乎都出身于建立在草原上的各大寺院的曼巴扎仓。
清代中国北方漠南蒙古族聚居区,共有藏传佛教寺院1 200多座,其中许多寺院都设置有曼巴扎仓。而坐落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地区)的瑞应寺曼巴扎仓和鄂尔多斯的乌力吉图—阿尔巴斯曼巴扎仓分别为漠南蒙古族东西部的医学中心。
二、蒙医药学校教育
最早的蒙医药学院教育,可以追溯到元朝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这一年的5月,在太医院使王猷的建议下,元政府在地方建立了第一所医药学校。在医药学校学习的学员可以免除各种赋税徭役,学习成绩优异者还可进入太医院担任御医。
为加强对医学教育的管理,元政府于至元九年(1271年)在太医院增设了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医学教育及医学著作出版等有关事宜。当时,开设的医学教育课程有:大方脉、杂医科、小方脉、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等十三个科。授课的老师为太医院的医学教授和医官。其职称级别分为十五个档次,最高为从三品,最低为从八品。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最早的蒙医学校,创办于现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库伦旗。喇嘛旗的最高行政长官扎萨克(旗长)一般由该旗宗教地位最高的大喇嘛担任,对全旗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库伦旗从17世纪30年代就是喇嘛旗,全旗十余座喇嘛庙,居然没有一座设置有曼巴扎仓。为改变旗缺医少药的现状,20世纪20年代初期,库伦旗第23任扎萨克喇嘛罗卜桑林沁在下仓(即福缘寺,亦是旗政府办公的地方),开办了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早的一所蒙医学校——库伦旗蒙医学校。
刚开办时的库伦旗蒙医学校只有两名教师,一名是从科左中旗莫林庙曼巴扎仓招聘来的名字叫博彦特古斯的蒙古医生,另一名是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旗(今辽宁阜新)的瑞应寺曼巴扎仓聘请的著名蒙医毕力格图。学员除一名在土尔扈特喇嘛门下学医的喇嘛自愿转到该校学习外,其余都是从全旗各喇嘛庙中挑选出来的僧徒。
库伦旗蒙医学校的主要教材是《四部医典》。教学形式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背诵课文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博彦特古斯主要负责教授基础课,毕力格图主要负责教授临床课,除讲解《四部医典》外,负责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蒙医方剂学、诊断学和五疗术(放血疗法、针灸、罨敷疗法)等。库伦旗蒙医学校借用的依然是曼巴扎仓式的寺院办教育这一传统的形式,但这所学校无论是教学组织还是教学实践,均已经逐渐从纯寺院教育性质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开始向现代医学院校教育靠近。
类似库伦旗蒙医学校这样的蒙医学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举办过多所。据王孝先《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转述的俞慎初编《中国医学简史》的资料记载,早在清代,就先后举办过十几所蒙医学校,培养了不少蒙医师和蒙药师。1940年,建立于现今呼和浩特的公立“厚和医院”,一度设立过一个培养蒙医的教学机构——喇嘛医养成所。计划每年招收两期学生,每期30名,学习六个月。该喇嘛医养成所计划从1943年起,延长学制,扩大招生名额。该喇嘛医养成所究竟培养了多少喇嘛医,没有留下确切的数字记载,现在已只知道该喇嘛医养成所第一期、第二期共有学员60名,全都是从寺庙招收来的喇嘛医,授之以西医知识,学习期限为6个月。从第三期开始,学员均为从社会上招收蒙古族青年,学习的是西医,学制为2年。第三期学员1941年3月入学,1943年4月毕业,共计14人。
内蒙古中西部沦陷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地区分别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和伪蒙疆政府所在地张家口设立过两所医学高等院校——兴安医学院和伪蒙疆中央医学院。
现代蒙医药学的高等教育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正式发展起来的。1.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开设于1958年的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是蒙医药高等学院教育最先设立的一个教学基地。
从1958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成立起,到1983年内蒙古医学院蒙医专业停止招生止(自2002年始改院又恢复招收6年制预科蒙医本科生),共培养蒙医本科生700多名,其中,为新疆、甘肃、宁夏、辽宁、黑龙江、吉林等省区代培140多名。
除从1958年招收本科生外,内蒙古医学院 从1965年开始,开办了蒙医专业大专班,并从1980年开始培养蒙医研究生,1993年开始招收蒙医留学生,1998年获培养蒙医留学生本科专业教育权。
内蒙古医学院蒙医本科从一开始举办,就集中了当时全区蒙医药界几乎所有的拔尖人才。这些拔尖人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临床、科研样样都比较精通,在每一方面都取得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内蒙古医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科学研究取得成果最多的单位之一。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总结过去办教育的经验,参照医学专业、中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组成了蒙文、经典选讲、蒙医基础、诊断、蒙药、方剂、温病、五种疗法、内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妇科、儿科、针灸科等10多个教研组。蒙医教师还编印了《蒙医验方选集》、《蒙医内科学》、《蒙医外科学》、《蒙医药物学》等14种讲义,整理翻译了数百万字的蒙医药学术资料,于196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蒙药学》、《蒙医简明手册》等著作。
内蒙古医学院教授蒙医专业的教师,除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既有人员外,部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部分为乌思图召蒙医师资研究班遴选的、行医多年、有丰富经验的老蒙医,也有从寺庙选招的优秀青年蒙医。采用的教材部分是较成熟的蒙医教材,更多的教材是靠发掘整理蒙医文献,结合总结的实践经验,边编写,边教学,边油印使用,边修改补充整理出来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了基础医学(包括藏文、经选、蒙医基础、诊断学、治则等)、临床医学(蒙医内科、蒙外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儿科、妇科、温病、五种疗法、针灸等)、药物方剂学(蒙药学、方剂学等)三方面协调组合。在医疗科目上则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五种疗法等进行划分、组建。教学程序和方式分理论学习、课间实习、识药采药、生产实习等不同的阶段。教育教学中还注意让学生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同现代医学衔接的民族医学教育教学体系。
第五篇:中蒙医院改革汇报
凉城县中蒙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2015年8月12日
各位领导:
我院在县委、政府和卫计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旗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措施和要求,落实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内卫计体改字[2014]918号)。根据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内卫计体改发[2014]163号)的提出的评价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医改方针,积极探索改革路径,稳妥把握工作进度,切实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医院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做好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为基本出发点。以医改执行力度不削弱,患者负担不增加,职工待遇不降低。日常运行不卡壳为原则。全面做好试点旗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现将我院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推进
我院已拟订了《凉城县中蒙医院综合改革试行实施方案》及《凉城县中蒙医院医疗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配套政策及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中。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我院非常重视,从2015年以来,已把医改工作列入正式议程,并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学习其它试点医院的成功经验,弥补不足,查漏补缺。院领导亲自参加了国家卫计委在三明市举办的“公立医院改革院长培训班”和2015年6月内蒙古卫计委在呼和浩特举办的“全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并及时将培训精神和内容传达到院、科两级领导。布置了相关工作。
二、基本情况与资源配置机制
我院目前编制床位数为40张,实际开放60张。编制人员62人,实际在岗人数91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78人,占医院总人数的86%。凉城县从2008年开始筹建中蒙医院,2009年12月建成并启动运行。医院占地面积6726平方米,其中门诊楼5346平方米,住院楼1380平方米。门诊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开设了中医内科、骨伤科、外科、儿科、妇科5个临床科室。院办财务、医务护理、总务后勤3个职能科室。住院、护理2个护理单元,设立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骨伤科、儿科、耳鼻喉科、中医针灸、妇科8个门诊。去年投资3600万元建成综合住院楼,建筑面积12046平方米。现有在职人员8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15人,医师9人。学历方面,大学6人,大专37人,中专14人。护理人员21人。医院配备飞利浦双排CT,全数字DR—X线摄影成像系统,迈瑞DC-8PRO四维彩超两台,日本阿洛卡彩超一台,美国贝克曼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麻醉剂,心电监护仪等大型医疗设备。目前,检验科可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开展全部生化检验和常规化验,功能科可开展心脏、腹部脏器、浅表器官、血管的超声波检查。外科可开展胆囊全切、子宫全切、卵巢手术、输卵管吻合术,腹部外科手术,开放性骨折复位固定等手术。
三、主要措施与管理体制
目前医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在2009年中蒙医院成立之时,县政府就实行了院长公推公选制,科室主任、护士长由院长聘用制。
逐步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中蒙医院院长刘树浑是于2009年10月份全县公推公选产生的。县委、政府完全支持院长负责制。院长在人、财、物的使用上,具有主导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过渡到院长职业化。
在聘用合同制临时工方面,先考核试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时间短,还有部分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认为合格后可上报政府,至少能够解决聘用人员的“五险一金”问题。医院按照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的待遇计发工资。
中蒙医院完全将“三权”,即人权、物权、分配权下放到科室,科室负责人“一岗双责”管理,同步进行院科两级核算和成本化管理,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后勤支出对比,科室工资有科室负责人管理,科室核算与院级核算相统一。同时制定了科室负责人岗位定津贴考核标准与办法,还制定了科室质量管理考核细则,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科室负责人的岗位津贴和科室绩效奖,做到了奖惩分明。下一步医院在自主用人、绩效分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目前,医院在绩效考核制度落实方面还不够健全,下一步在考核评价指标的落实、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及考核结果应用等方面逐步完善,加强进行考核制度的落实。
四、补偿机制
1、补偿机制建立情况。从2012年3月份就开始执行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一直至今,除中药饮片、毒麻药品外,所以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全部取消了15%的加成率。2013年药品零差价销售让利百姓91余万元,2014年药品零差价销售让利百姓189.8余万元。“以药补医”的局面基本改变。
2、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按照自治区发改委(2014)1488号和(2015)403号文件要求,我院已制定价格改革方案,文件已上报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下一步按照区、市有关政策逐步开展。
3、财政投入情况。2013年426万元、2014年631万元,2015年上半年278万元。财政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为顺利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院62名在编在册职工工资拨款方式,其中的34人财政拨款比例100%,28人财政拨款比例为85%。聘用的18人由医院支付完全聘用工资。
五、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按照国家医改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以合理用药、科学施治为原则。因为我院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村患者,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没有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而且低端药品占80%以上,因为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价格高,对老百姓没什么益处。还有个原因就是我院信息化建设没有建立,实行网采有一定难度。所以没有启动,信息化建设已列入近期工作计划,预计在10月份安装完毕,建成信息化平台以后,结合下一步通过二次议价,如果网上药品的价格能够降低,我院迅速启动网采工作。
我院制定了严格责任的药品采购及保障制度,有效杜绝了药品及耗材等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医生之间利益关系。未发现药品及耗材方面商业贿赂现象。
六、分配制度改革
我院认为,要想彻底破除改革阻力,顺利推进改革,主要是调动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技术人员积极性,其核心是让临床一线人员得到“阳光”的既得利益,改善执业环境,降低医师的从业风险,否则,就会出现推诿病人,收受“红包”、“回扣”等乱象,只要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受害者肯定是老百姓。那么,医改就谈不上成功。因此,我们运用以下办法给予调节。坚定不移地实行以“技术水平、劳动价值、工作强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大要数为主要参数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公立医院虽然是一个微利经济体,但毕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们拿出40%的收入主要分配给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同时兼顾同工同酬的原则,我院以2014年为例,全年业务量为2084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155万元,药品收入中,草药和成药311万元。门诊达到84800多人次,住院2125人次。月绩效工资平均达40多万元,其中70%发给了技术骨干和临床一线人员,如此发放力度在周边旗县医院的反应是表示怀疑的,认为我们难以生存或者没有发展,事实却证明,我们不仅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而且发展势头良好,在我院改革工作开始后,进一步调整了绩效分配制度,重新制定绩效分配方案,突出了服务质量,改进了激励机制,实施了按岗取酬、按工作量服务质量取酬,体现工作绩效。根据岗位设立绩效系数,明确了二次分配项目,重点向学科带头人倾斜发放。
考虑到一线职工在岗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的情况,医院大幅度提高夜班补贴、节假日补贴以及岗位绩效奖。夜班费增加到200元,节假日加倍,还另增加了岗位补贴医生每月300元,护士每月600元,医院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七、努力提升服务能力
凉城县中蒙医院住院患者外转出率是0.5%,外转率最高的病种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创伤外科等疾病。亟待加强的科室有妇产科、骨伤科、普外科、康复科、中医特色服务等科室。需要引入5名学科带头人及10名住院医师。
八、建立对口帮扶体系
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情况。中蒙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对口支援帮扶、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免费培训、进修。医院骨干专业人员定期深入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
九、改革成效情况
一是医院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盲目追求规模化,不争取名不副实的等级观,一切围绕农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从就医流程、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价格体系,结算方便等方面下功夫,我们坚信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是老百姓的认同是最重要的。通过医院五年多来的运行说明,我们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可以以人民群众的调查问卷证实。
二是医院收支结构日趋合理。2014年,医院业务收入1895万元,其中药品收入865万元,其它收入1030万元。职工平均年门急诊1045人(次),职工平均业务收入30万元/人,年门诊量6.4万人次左右,年收治住院2902人次左右,病床使用率100%,平均住院日9天,治愈好转率96以上%,固定资产增加450万元。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
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观,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宽松工作环境。为此,医院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用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仁和精诚,团结务实,培育正气,遏制歪风,净化医疗行业的各种不正之风。尊重人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例如:我院需要购置一台放射机器,从机型的选择、价格谈判、合同签订都交给放射科主任去完成,因为机器就是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机器性能的好坏、如何使用、后续维护他们最清楚怎么办,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爱护机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其它科室也是一样,就是日常耗材也交给他们自己采购。全院实行全成本核算,而且核算到个人,切实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对于这种做法很多医院不理解,认为是疏于管理,甚至于说不规范。而我们就这样做了,事实证明,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大幅度下降,科室人员连自己用的白大褂都是拿回家洗,所以,我们觉得,医院领导不贪,环节干部不腐,一般职工不懒,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根据中蒙医医院目前的建设规模和临床要求,2011年到2014年共引进人才16人,其中护士11人,医技5人,派出进修中医专业2人,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新建住院楼一座,建筑面积10046平方米,框架九层,能够容纳150病床,配置层流手术室,可以开展骨关节手术项目。预计今年9月份投入运行。可以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