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队卫生工作
军队卫生工作
【“十五”期间军队卫生工作】 “十五”期间,军队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军委、总部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各项卫生改革,扎实组织卫生服务保障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卫生改革取得突破
一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出台《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于2004年在全军顺利推开了以分类保障、合理医疗、统定结合、持卡就医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障新模式。加强政策宣传和检查指导,组织医改工作效果评估,及时研究解决了医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总体上看,医改在全军运行顺畅,军人免费医疗、家属优惠医疗、职工保险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二是卫生物资采购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推进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招标采购改革,逐步建立起药材订购计划、采购和经费结算三者分离、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的军事和经济效益。5年来,全军实行招标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设备总价值70余亿元,节约经费6亿余元。
二、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一是为部队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全军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为部队优质服务“达标创先”活动,每年派出1000多支医疗队送医送药到基层。5年中,全军医院通过对外医疗有偿服务收入补贴军队伤病员医疗经费37亿元,缓解了供需矛盾。制定了《军队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规定》,组织了全军医院为部队服务抽查和问卷调查。对驻高原、海岛等边海防部队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协调解决了部分突出问题。军队100所医院对口支援105所西部贫困县医院,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医疗机构建设和医政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强医疗机构学科技术建设,坚持中西医协调发展,严格落实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稳步提高。颁发了《军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总部和大单位统一编设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协同军地有关部门制定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管理办法等系列法规制度。三是干部医疗保健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狠抓了干部年度健康体检和疗养制度的落实,圆满完成重点保健对象和重大活动医疗保健任务。协调解决了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部分离休干部提高医疗待遇问题,调剂专项经费为承担医疗保健任务较重的部分单位补充更新了医疗设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了疗养用房和医院干部病房整治,改善了干部医疗保健条件。四是药材保障能力进 一步增强。制定颁发了《军队实施<药品管理法>办法》和《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圆满完成部队药材供应、卫生装备检修等任务。加强监督检查和合理用药宣传指导,及时查处了部分单位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案例。组织遴选了部分特需药品制剂。
三、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明显
一是及时防控了非典等重大疫情。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部分部队发生的食物中毒和肝炎、伤寒等暴发疫情进行了及时调查处理。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实践中,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并在一周内从全军抽调1200名医务人员组建了小汤山医院,出色完成了支援北京市收治非典病人的任务。之后,卫生系统又圆满完成了防止非典疫情反复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疫情的任务。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以军队体制编制调整为契机,初步建成由全军、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军以下部队防疫机构组成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了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联络机制,完善了疫情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是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以“加强综合治理,共创文明卫生军营”为主题的爱国卫生工作,全军有2000多个团以上单位达到“文明卫生军营”建设标准,极大地改善了部队环境与生活卫生质量,促进了官兵健康生活方式和文明卫生行为的养成。四是心理卫生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军团以上单位都建立了心理卫生服务站(室),开展了部队心理应急干预试点和征兵、军队院校招生心理检测试点。组织了部队相对集中办伙卫生监督试点,建立了全军牙病防治网络。加强了军事训练和军事作业健康保护,全军因训练伤住院人次比“九五”期间下降19%。
四、医学科技训练成果丰硕
一是科研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设立了型号工程和指令性课题,推行科学研究全过程管理和滚动资助机制,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与国家科技部共建了生物安全和医学科技管理合作协调机制。“十五”期间,军队卫生系统牵头国际重大合作计划项目1项(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国家“973”课题10项、“863”课题19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256项,从国家和地方争取科研经费10亿元。二是获得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组织了重大军事医学科研攻关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以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700余项高等级成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67项、一类新药证书18个。吴孟超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是全国卫生系统和全军后勤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专家。三是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军队医学院校有36个学科入选国家级 重点学科,4个学科、21个专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17所医院被评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实验室”、“肿瘤生物学实验室”和“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建成全军重点实验室71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27个(含专科研究所33个)。四是卫生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卫生教育训练改革,进一步完善了“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在职培训”三位一体的医学教育训练体系。第二、第四军医大学被批准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并进入211工程第二期建设行列。卫生士官实现了院校归口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十五”末期与“九五”末期相比,全军卫生技术干部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由9%增长到15%,本科学历由25%增长到40%,卫生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五是国际军事医学交流广泛开展。2003年4月首次组派维和医疗分队赴刚果(金)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任务。积极组织军医代表团参加国际军事医学大会等重要会议,扩大了我军卫生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深入开展国际生物军控形势及对策研究,认真做好禁止生物武器履约工作。
五、卫生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信息化宏观管理和基础建设得到加强。组织成立了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总部和大单位统一编设了卫生信息中心,基本建立起卫生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全军各大单位卫生部,各级医学科研、教学机构和驻军以上医院、疗养院,80%的师(旅)医院和专业药材仓库已经建成局域网。二是信息系统研发应用成效明显。全军医院全部运行了医院信息系统,“一号工程”升级研发和野战远程医学系统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建立了由419个站点组成的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远程医疗会诊、继续医学教育等业务广泛开展,效果显著。研制推广了防疫、医疗、疗养、体检、药材、部队卫生管理等20多套卫生业务管理软件,显著提高了卫生服务质量和军事、社会、经济效益。加强了卫生信息统计分析,在机关管理决策和工作指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田学军)
【2005年全军卫生工作概况】 2005年,全军卫生工作继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着力抓好卫生服务保障,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政策基本落实。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认真组织开展医改工作调研分析和效果评估,研究解决了医改实施 中发现的部分问题,促进了各项医改政策在全军的贯彻落实。按照联勤保障的原则,调整了全军医疗体系,实施了“双医疗体系”改革试点。
二、卫生服务保障水平稳中有升
一是医疗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医院通过对外医疗有偿服务收入补贴军队伤病员医疗经费8.17亿元。各大单位共派出医疗队1650余批次,为基层官兵诊疗、体检49万人次。积极组织重大伤亡事件危重伤员救治工作,受到军委、总部首长和伤员、亲属的好评。二是干部医疗保健能力得到增强。调剂1亿元专项经费,为承担医疗保健任务较重的部分单位补充更新了医疗设备。协调有关部门,为承担重点保健对象医疗保健任务的68个医疗机构配发了保健救护车。组织开展了为抗战老战士“送健康”活动。召开了全军疗养院建设与管理研讨会,明确了“以疗促治、疗治结合、重在康复、协调发展”的疗养院建设新思路。协调解决了四所移交院校老干部大病医疗、急诊就医等难点问题。三是药材保障及时高效。按照新确定的药材保障接口,完成了价值6亿元的药材供应保障任务。培训卫生装备使用与维护业务骨干600人,组织完成了6万余台(件)卫生装备的实力核查和专项检修,加强了合理用药指导。圆满完成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和巴基斯坦地震灾区紧急援助卫生物资任务。
三、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初步研究拟定了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体规划项目。研究拟制了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定和建设标准。组织成立了全军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小组,拟制了应急预案,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联络机制。二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得到及时防控。认真研究分析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病疫情态势及防控对策,下发紧急通知部署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技术培训,强化检查督导,狠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传入部队。加强督导,及时调查处理了部分部队发生的食物中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等暴发疫情。三是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在部分部队组织了卫勤保障能力评估试点,促进了基层卫生机构全面建设。截止2005年11月底,全军各级共考核评估188个团以上单位,其中合格107个,合格率57%。此外,还对驻青海、西藏高原部队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抓紧落实。四是心理卫生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在部分军兵种部队进行了群体心理应急干预扩大试点,在北京市和陕西省组织了军队院校招生心理检测试点。认真落实卫生监督通报制度,对部分落实卫生防病制度不力的单位进行了及时处理和通报。对全军201个艾滋病检测实验 室进行了检查考核。
四、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是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行政管理得到强化。组织对全军21所医院为部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抽查,开展了“人民军医如何对待病人”大讨论,积极配合国家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颁发了新的《军人残疾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召开了全军中医药工作会议,启动了中医师承研究生培养工作。组织对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进行了集中评审。西藏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万琪荣获第40届南丁格尔奖。二是医学科研管理成果丰硕。召开了全军医学科技大会暨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组织了“十一五”医学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与国家科技部建立了军地生物安全和医学科技管理协调机制。组织对“十五”重点课题进行了结题验收,对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检查评估。军队卫生系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4项,军队医疗成果一、二等奖60项。吴孟超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三是卫生教育训练管理更为规范。召开了全军卫生教育训练工作座谈会,拟订了军医大学临床教学质量检查指标体系和八年制医学生教学方案。开展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101项,安排1194名卫生专业技术干部进修学习。调研分析了军医大学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四是药材监督管理成效显著。制定颁发了《军队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办法》、《军队特需药品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对全军65个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协调建立了军队申请国家药品注册信息专网节点。五是国际军事医学交流取得新成绩。筹建派遣了赴苏丹首批维和医疗分队。组织军医代表团参加了第36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选派2名机关干部赴德军卫勤机关见习培训。六是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印发了《关于加强军队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意见》,制作下发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和查询光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放年限由独生子女14周岁延长至18周岁。七是卫生信息系统研发应用不断深化。完成了远程医学网络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远程医疗会诊车的技术实验工作。在全军药材仓库推广应用了药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对门诊机构持卡就医系统、新版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鉴定、扩试。
(田学军)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身体状况良好。持续4天19小时的神舟 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为了确保神舟六号飞船在陆上和海上、20多个着陆点返回时的航天员生命安全,总后卫生部根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着陆场系统的技术要求,协调部署了由航天员后支医院7所、备用急救医院14所、现场医疗队12支、空降兵医疗小组2个、医疗专家组1个组成的陆海空立体式、军地联合保障的航天员医疗救护系统。
从10月1日起,第一支医疗队在青岛登上“德意”轮驶向预定海域起,军地25个医疗机构的1200多名医务工作者和其他保障人员陆续进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卫勤保障任务状态,参加搜救保障的现场医疗队、空降兵医疗小组、医疗专家组在指定着陆点和海域待命,各航天员后支医院、备用急救医院成立的航天员医疗救护指挥组、医疗专家组和院前医疗队全部整装待命,上级领导机关亲临现场指导,预备了最好的救护车、最好的病房设施,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保持通信联络畅通,确保了北京联合任务指挥所搜救指挥组的及时指令下达。17日6时30分,北京联合任务指挥所最后通知主着陆场航天员后支医院解除航天员卫勤保障任务。
勇挑航天卫勤保障重担。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科技试验任务,军队和地方有关单位都表现了高度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做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自觉地按照航天员医疗救护需要进行精心的准备。
精心构建医疗救护系统。2004年12月,总后卫生部根据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两人五天”的技术要求,本着就近择优的原则,在主着陆场、副着陆场、上升段陆上、上升段海上、在轨应急返回国内应急着陆点,在考察评估的基础上选择25个军地医疗机构,作为神舟六号飞船着陆时航天员应急救援的医疗队、后支医院和备用急救医院,明确了各个医疗机构承担的相关任务。在飞船上升段和主、副着陆场和北京确定了航天员后支医院7所,在运行段返回国内应急着陆区选定了航天员备用急救医院14所,上升段陆上、上升段海上、第二圈、主副着陆场设立医疗队12支,同时在搜救飞机上部署了2个空降兵医疗小组,每个医疗队和空降兵医疗小组能够对两名航天员实施医疗救护,从而,形成了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着陆场系统相一致的、陆海空立体式的、军地联合保障的航天员医疗救护系统,为航天员安全返回祖国构建了最后一张完整的安全网。
一丝不苟组织卫勤准备。理论着陆点的卫勤应急支援保障,要求确保飞船上升段应急返回、在轨运行段应急返回、正常返回的各个理论落点,都有相应的准备充分、技术优良的医疗救治力量,确保航天员应急着陆时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为此,本着准 备着眼使用、目标立足不用、应急能够好用的原则精心准备,并提出了“即使百分之零点一的风险,也要百分之百的精心准备”要求。按照《军队航天员卫勤保障规定》,组织制定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着陆场航天员医疗救护预案和应急用血保障方案等,为做好航天员卫勤保障提供了法规制度依据。加强了航天医学专业技术培训,强化了技术、装备与勤务的结合,组织举办了100多人参加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培训班,各有关医疗机构派出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组织了贴近实战的航天员医疗救护演练,熟悉了医疗救护程序。为医疗队配备了专用救护车辆、便携式医疗设备和医疗急救箱。第253医院和第5医院分别在院内筹建了能够同时起降2架直升机的停机坪,为缩短医疗后送时间做好了设施准备。各有关医院成立了航天员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根据着陆场建设要求,制订了航天员医疗救护预案,预先确定各种伤病情救治措施。执行保障任务的人员按照预案定人、定岗、定位、定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各单位确立专用急救室、专用病房和专用手术室,建立院内绿色急救通道,准备了数量充裕的各种血型的急救用血。
盯住关键进行检查评估。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前,总后卫生部专门下发了做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医疗救护的通知,并组织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和有关专家,对承担航天员卫勤保障任务的后支医院、备用急救医院进行了检查评估。重点查航天医疗救护指挥组、专家组是否落实,查航天医疗救护方案是否完善,查各种急救设施设备和应急通道是否具备条件,查准备工作中是否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把隐患、差错解决在萌芽状态。
密切协同搞好任务保障。任务期间,总后卫生部派出领导和有关人员进驻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坚持在指挥位置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协调卫勤力量实施保障。有第401、421医院、第85医院411临床部抽组的6支医疗队,于10月上旬分别登乘海军和交通部救捞局的6艘救捞船,到上升段海上A、B、C三个区执行搜救任务。空降兵医疗小组提前进入待命地域,随时登机执行任务。第306医院抽组的主着陆场医疗队随空中搜救分队和地面搜救分队,于9月下旬进驻内蒙古四子王旗,并参与了9月29日和10月14日组织的搜救演练。第513医院、第285医院等后支医院和备用急救医院提前做好准备,于10月12日8时进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卫勤保障任务状态,各医院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全部进入岗位,一有任务能够快速反应,实施应急保障。医疗专家组在北京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处于待命状态。上级机关领导和卫生部门亲临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在5天5夜中,各有关军区卫生部和医疗机构坚守值班岗位,能够 随时与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保持通信畅通,北京任务联合指挥所下达的指令能够及时传达,整个医疗救护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地方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对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有关省军区进行协调得到了地方各级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航天员后支医院和备用急救医院,参加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工作,医院党委和领导认识很高、非常重视,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非常到位,参加执行任务的人员充满热情、高度负责,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卫生局给予军队医院车辆、设备的无偿支持,宁夏自治区政府动员部门提供资金帮助军队医院修建直升机停机坪,有力地支援了航天卫勤保障工作。
(施建飞)
【军队爱国卫生工作】 “十五”期间,全军部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军委批转的《“十五”期间全军爱国卫生工作规划》,以文明卫生建设为中心,以营区环境综合治理、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和系统健康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创建“文明卫生军营”活动为有效形式的军队爱国卫生工作,增强了官兵的文明卫生素养和防控疾病能力,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较好完成了《“十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军有2211个团以上单位被命名为“文明卫生军营”,其中302个先进单位和286名先进个人受到全军爱卫会的通报表彰。
一是齐抓共管,“大卫生”观念得到增强。各单位主动将文明卫生建设寓于部队全面建设之中,统筹规划和建设,形成了部门密切协同、官兵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面对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考验,各单位以爱卫会为依托建立起各级防控指挥部,充分发挥其“大卫生”的组织协调作用,制定预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群防群控,收效明显,“大卫生”观念在全军部队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是强化教育,官兵的文明卫生素养得到提高。全军组织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军队健康教育工作研讨和军地健康教育学术交流,提高了部队健康教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部队编发了《部队健康教育教材》、防病图书、手册、宣传画,以及系列健康教育光盘等30余万套件。大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和防治“亚健康”专题宣传,结合部队任务和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训练伤防护,以及“三防”、战伤救治等知识教育和不健康行为干预,部队卫生课基本得到落实,促进了官兵行为养成,抽查官兵卫生知识85%以上良好。6.3万名官兵参加了全军卫生知识竞答活 动,及格率达99.6%,总评成绩良好。心理卫生在部队引起广泛关注,心理教育与疏导列入了健康教育内容,为基层培训心理医生1278人次,团以上单位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站(室),开展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
三是综合治理,营区环境更趋人文化、生态化。各单位按照“文明卫生军营”标准,突出净化、绿化、美化,坚持突击整治与经常管理相结合,针对驻地环境特点,大力整治营区环境,部队工作与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多数营区整洁美观、沟渠畅通、污物无害化处理,“四害”密度持续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可绿化面积达90%以上。有的机关、院校充分利用地方保洁资源,实行营区环境卫生保障社会化,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卫生质量。各部队在搞好营区卫生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卫生建设,主动融入当地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自觉提高“创建”标准,赢得广大群众的称赞。
四是建管并重,部队生活卫生设施进一步合理配套。通过不懈的建设与改造,部队生活卫生设施档次明显提高。90%以上的伙房符合规定的卫生标准,饮食卫生设施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新建的集约化大食堂均达到“生进熟出一条龙”布局要求。87%的营区水源水质,基本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有的单位还购置了桶装净水设备,解决了部队饮用水不洁问题。73%的公共场所基本达到卫生要求,部队浴室全部实行了卫生且节水的淋浴;理发室建设与卫生管理得到加强,官兵的理发卫生安全有了保障;垃圾收容实行了集中、密闭、站点化,做到了定时清运;基层部队的厕所随营房整治实现了水冲式,基本达到无味、无蝇、无害的要求。
五是科学预防,部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全军部队积极发挥爱卫会的“大卫生”作用,坚持“预防为主”,认真落实“四早措施”,成功应对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猪链球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狠抓了以鼠疫、霍乱、肝炎、结核、出血热、血吸虫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顺利实施了对新学员的乙肝免疫计划,加强了部队艾滋病防控,普及了对新兵、新学员的HIV检测,防止了疫情在部队的蔓延。全军传染病住院人数较“九五”末减少20.1%。同时,加强了非传染病的防护,组织实施了部队心理应急干预试点,开展了训练伤病监测与防护指导,减少了部队心身疾病的发生,因训练伤住院人数较“九五”末减少5.9%。
六是依法监督,有效保证了部队饮食卫生安全。各单位严格按照《军队卫生监督规定》,认真落实了卫生认证、人员培训、健康体检、执法监督等,狠抓了分餐式就餐、炊餐具消毒和食品留验;组织开展了“饮食卫生百日安全”活动,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对实行规模就餐的集约化大食堂单位,从食品采购、运输、储藏、制作等环节入手,注重全过程监督。五年来,全军部队共核发《卫生许可证》9.1万个,对部队食堂、生活服务中心、招待所等重点单位的卫生监督抽检覆盖率达90%以上,合格率达95%,处罚和通报了不合格单位,发挥了卫生执法监督的作用,较好防控了集体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范顺良)
【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 针对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严峻疫情形势,全军部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从保持部队稳定、维护官兵健康的高度,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阶段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狠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取得了人、禽均无疫情发生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启动全军应急机制。根据全军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要求,全军团以上单位都及时启动了防治指挥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工作,与国家同步组织防控。先后召开全军性电视电话会议、两次流感和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疫情分析与防控会议、15次下发通知,研究部署防控工作。
二是逐级加强防控工作指导,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方式,普及禽流感防治常识,教育官兵科学认知禽流感,坚定禽流感可防可控的信心。全军共下发各类防控手册30余万册,宣传画6万余套,光盘1万余套,宣传折卡20万余份。
三是密切跟踪疫情态势,分级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全军卫生部门进行总动员,加强了与各级农业部门、卫生部门的协作交流,初步建立了总部与国家农业部、卫生部,军区与各省(区、市)农业厅(局)、卫生厅(局),部队与当地动物疫病防控职能部门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和疫情沟通机制。及时实行了24小时值班、零报告及日报告制度,加强临床疑似病例的监测与鉴别,注重疫情信息收集、分析、报送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了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增强了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四是抓好基础性建设,做好应急处置准备。进一步完善应急方案预案,合理储备防护、防治药品及器材,对人禽流感监测、报告、诊疗、健康教育、物资储备、应急处置等工作进行了规范。成立了军队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队,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为依托预编抽组,充实了军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全军和各大单位都加强了应急处置演练,共举办军区级以上的培训及应急演练20余次,使全军医务人员、疾控人员掌握了应急处置原则、程序及要求。五是部门密切配合,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总参及全军作战部门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出发,加强了应急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宣传部门积极配合防控宣传教育。财务部门想方设法落实防控经费,解决了部分特需药品储备问题。军需部门加强养殖管理,认真开展禽类疫情监测,把禽类养殖管理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养殖单位均按要求采取封闭饲养措施,加强了养殖管理,免疫密度达到97.3%。卫生部门承担起人和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双重防控任务,加强检疫、免疫和消毒,以及协调加强防控督查,全军及各大单位督查组历时49天,深入部队、院校、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养殖场、生活服务中心、食堂等基层单位进行了督导检查,达到了发现隐患、促进防控措施落实的目的。
六是加强军地协作,积极支援国家和地方的工作。军队在做好本系统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援地方的防控工作。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夏咸柱院士领衔的6名专家承担了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相关科技攻关研究工作,派出沈阳军区及武警部队官兵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扑灭疫情,执行扑杀家禽和病例监测任务,受到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
(艾经纬)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 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大会暨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于2005年9月21日—23日在北京召开。全军卫生系统“两院”院士、各学科、各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各大单位卫勤领导参加会议。中央军委专门向大会发了贺信,这是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51年以来的第一次。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徐才厚副主席亲临会议看望全体代表、合影留念并作重要指示。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出席会议,围绕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自主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地阐述了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并就医学科技创新发展问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全军“十一五”乃至2020年前医学科技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总后王谦副部长讲话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军委徐副主席和廖部长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会议主要精神,科学谋划创新发展规划,切实抓好创新工作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副委员长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家科技部刘燕华副部长、国家卫生部蒋作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医学会、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总政干部部、总装综合计划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十五”全军医学科技工作,研究部署了“十一五”全军医学科技任务和2020年发展战略纲要;审议通过军队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圆满完成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 换届工作;表彰“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单位。
“十五”全军医学科技工作圆满完成了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卫生战备科研进展顺利,应急医学科研取得突破,临床技术水平再上台阶,创新技术平台形成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科研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更为广泛,科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五”期间,军队卫生系统获国家级成果奖50项,其中一等奖3项;军队高等级成果奖622项,其中一等奖55项。获得授权专利622项,其中发明专利267项,是“九五”的3倍;一类新药证书18个,是“九五”的6倍。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课题3100余项,获得支持经费突破10亿元,比“九五”翻了一番;牵头“973”项目11项;有14项成果入选中国医药卫生年度“十大”科技新闻;第二、第四军医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第二期建设行列;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54个,博士后流动站31个。在国内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万余篇,军医大学均进入全国高校前20名;在全国医院发表论文排名前10位中,军队每年都占有6至7席,西京医院连续4年位居榜首。
这次会议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全军卫生系统首次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谋划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会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规格很高、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军队医学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亚平)
【军队医药卫生科技奖励项目】 2005年度全军医药卫生系统获国家二等以上奖励13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自然二等奖1项,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励64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57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以上奖励60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5项;此外,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奖2人。
(李云波)
【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为适应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促进学科技术跨越式发展,2005年,总后卫生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医学专科中心建设管理。一是设立完善了由研究所、专科中心和专病中心组成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二是明确了突出重点、创新发展,质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建设发展原则,三是科学总结多年学科技术建设管理经验,以总后勤部名义印发了《军队医学专科 中心建设基本标准》,四是结合《军队医学专科中心和专科研究所管理规定》等要求,研究制定了《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基本标准》、《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评分细则》和《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评分表》。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首次从专科中心学科人才队伍、仪器设备条件、特色技术水平和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比较明确具体的标准规范,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可靠的遵循。
在此基础上,总后卫生部组织专家对现有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一批新申报中心的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评审。通过严格审查、专家函审、专家评审、同行评议和现场考察,并经总后卫生部部务会集体研究,完成了对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评审和调整工作。这次检查评审,在全军医学专科中心20多年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取了国内外重点学科建设评估的先进经验,创新了集中评审的方法。一是采取了“分组评审、同行评议、量化评价、专家评定”的方法,在评审委员会集体领导下,按专业以内科、外科、综合三个评审组集中进行评审。二是评审专家对各参评中心进行集体评议,依据《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评分细则》量化评分后,由评审委员会专家给予定性评价。三是同行专家面对面直接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评审中,坚持“严格把握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数量”的原则,从宏观上科学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健全了由研究所、专科中心和专病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重点学科体系。通过评审,系统回顾总结了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建设发展的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系统掌握了发展现状,研究谋划了进一步发展的策略措施,促进了各学科间的横向交流和了解,使之找准了位置,发现了弱点和不足,明确了建设发展的方向,为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推动全军医院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重点跨越,实现学科技术全面进步,不断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陈守龙)
【中医药工作】 2005年7月,全军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廖锡龙部长,总后勤部王谦副部长,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出席会议,为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颁奖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组织了中医药管理和建设经验交流、“十五”全军中医药成果展览和中医特色技术演示。在会议讨论修改的基础上,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军队中医药工作的意见》。这次会议是近20年来全军首次召开的专门研究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队中医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军队中医药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军队中医药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扎实推进中医药达标建设,重点做好2007年全军中医药工作评比、技术比武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工作。二是全面实施中医药“十百千万”人才战略工程,实行并不断完善 “国医名师”评选、师承培养、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卫生士兵中医药资质认证和考级等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三是切实建强中医药重点学科,产生一批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的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四是组织中医药重大项目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先进实用的成果。五是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技术,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水平和基层部队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军队中医药学科技术建设持续推进。2005年,军队新增了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使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达到15个,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建设试点工作。同时,新增了5个全军中医药专科中心和研究所。军队中医药科研项目获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3项;军队中医药科研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名军队中医药人员被评为“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
军队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明显。第二军医大学编设中医系,招收了首届中医本科学员;依托解放军总医院招收了全国首批中医师承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开展了军队医院中医特色技术师带徒培训工作;遴选平衡针等军队中医药诊疗技术列入国家有关部门推广项目计划。
(周登峰)
【干部预防保健工作】 2005年,军队干部预防保健工作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指示和规定,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坚持以提高干部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牢固树立“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思想,突出抓好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深入地开展。
积极改进干部体检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体检服务管理方法,认真分析军队干部体检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拟制了《军队干部体检工作管理规定》,对规范军队干部体检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编写了《军队干部健康体检指南》,为全军师以上干部和保健人员提供了一部健康体检工具书。调整增加体检内容,修订了 《干部健康体检簿》,体检项目由98 项增加到178项,使体检内容更加贴近广大干部的健康需求。研制了新版《军队干部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了基层单机版、医院网络版和机关统计版三个子系统,使干部体检软件兼顾了不同卫生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应用特点,在科学性、实用性和标准化上得到较大改进。同时,在驻京单位先行试点,对新版干部体检软件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测试评估和修改完善。为全面了解掌握干部身心健康状况,探索干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建立有效的健康评估、疾病预警、动态监测等保健服务机制,加强干部保健工作宏观管理和决策指导奠定了基础。
深入开展干部健康教育。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采取举办讲座、发放保健书籍和光盘等形式,广泛组织干部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军委保健委员会办公室邀请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分别为驻京部队抗战老干部和总后机关干部举办了健康教育报告会。总政、总装、空军和沈阳、北京、南京军区等单位,为离退休老干部和机关干部举办健康教育报告会20余场,发放光盘、书籍等健康宣传资料15000余册。通过健康教育,使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了保健知识和养生之道,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干部疗养康复工作。适应军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改革疗养计划和保障办法。召开了全军疗养院管理暨第六届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确立了军队疗养院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以医促疗、疗治结合、重在康复、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全军疗养院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继续开展了医院与疗养院“双向转诊”试点,在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和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专病疗养,全年安排干部保健疗养9.2万人、周密安排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全体航天员疗养, 圆满完成了年度疗养任务,较好地发挥了疗养院作为干部预防保健基地的重要作用。
积极开展送健康和禽流感防治。组织全军干部保健系统广泛开展了为抗战老英雄、老战士“送健康”活动,安排抗战老首长体检,送医送药、送保健器材和健康书籍上门,建立了定期巡诊访视制度,受到老同志的普遍欢迎。按照全军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了军队干部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编写下发了《军队干部分禽流感防治手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了保健对象的健康安全。
(郭雨禾)
【药品器材供应管理工作】 2005年,全军药品器材供应管理工作按照全军药材工作的 总体部署,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联勤药材保障改革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应急突发事件药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是结合“非典”和军援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军队处置突发事件药材保障预案》和《总后卫生部卫生物资紧急援外工作预案》,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落实了相关企业和品种。二是圆满完成了救灾医疗物资紧急筹措任务。根据国家商务部和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的通知要求,2005年1月10日—30日,分别组织了援助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索马里、肯尼亚等印度洋海啸受灾5国的8个批次、148种、4930件(箱)、86吨药品和医疗设备的筹措和发放;10月9日,紧急受领了援巴基斯坦地震救灾医疗物资的筹措任务,连夜拟订援助计划,组织有关药材保障机构紧急筹措卫生物资,在不到两天时间里,共筹措药品、卫生敷料及医疗设备2840箱、46吨、113立方米,筹措中核审了所有物资的质量证明文件,组织了物资的质量抽验,印制了中英文说明书,粘贴了“中国捐赠”的彩色标识,并按计划将物资运抵指定机场,保证了国家援助计划的落实。
二、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加强医改用药政策研究。组织军事医学科学院等29个医疗机构采取资料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研究论证《军队合理医疗药品目录》在各级的使用情况、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分级保障情况,运用卫生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药品保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完善医改用药政策,科学、合理调整用药范围打下基础。
三、加强药材保障机构和药学建设
着力推动药材仓库信息化建设。在全军药材仓(分)库推广应用《军队药材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提高了全军药材仓库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在药材审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审计部门好评。
组织军队药检所申请国家和军队计量认证。一是在兰州举办全军新版药典与计量认证培训班,系统学习计量认证工作的相关内容,全军药检所长及业务骨干46人参加了培训,为全军药检所申请国家计量认证打下基础。二是指导全军8个医学计量测试研究总站和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通过了总装备部主管部门组织的军用实验室认可评审,标志着全军医学计量和大型设备检测机构在技术水平、设施设备、质量管理、检测能力等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为提高卫生装备质量完好率,确保使 用准确可靠、安全有效,奠定了技术保障基础。
加强全军药学建设。一是拟制完成了“十五”全军药材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全军药材建设规划。二是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组织完成了《基层部队合理用药指南》、《老年人合理用药》编写工作;对12所医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了数据汇总和分析总结。三是组织GCP认证工作。配合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了401医院、85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现场认证;组织完成了解放军总医院、307医院、空军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老专业的现场复核。四是加强新药管理工作。协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归口管理军队科研单位、医疗机构自行研制或与地方联合研制的药物申请国家药品注册,建立了军队申请国家药品注册信息专网节点,可直接受理军队科研单位、医疗机构研制民用药品的注册申请。2005年度,受理新药注册申请40个,其中,新药临床研究37个,补充3个。五是组织对32个医院、机关院校门诊部和部队医疗机构制剂基本现状及对制剂的保障需求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核发军队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验收标准》,建立了有237个制剂室、12800个制剂品种相关信息的“全军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库”。
四、协调组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和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协调组织全军大型医疗设备国际招标采购。委托中招国际招标公司,组织71家军队和武警部队医疗机构对超声波诊断仪、医用直线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磁共振成像装置、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各种X线诊断设备等6大类、42个品种、153台(套)医疗设备进行招标采购,总金额约6亿元,是自1999年以来全军统一组织医疗设备国际招标采购规模最大的一次。与市场成交价相比,节约经费1.1亿元。国家商务部以“解放军总后勤部医疗设备国际招标工作成绩显著”为题,向全国通报了自1999年以来军队组织的进口医疗设备国际招标工作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并给予高度评价。
组织驻京单位药品和医用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以国家卫生部等6部委320号文件为依据,采取集中招标和网上竞价两种方式,共有19所医院和350个基层医疗机构参加,涉及25大类、130个小类、2162个规格型号,招标总金额9.9亿元。其中,药品目录共16大类、986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军队合理医疗药品目录》;医用高值耗材共9大类、130个小类、1167个规格型号,来自全国各地的256家药品、医用高值耗材的生产、经营企业参加了投标。此次招标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招标范围,通过完善组织程序和评标办法,实施全程监督,提高了 采购信息网络化应用水平,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落到实处。
成功举办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2005年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 吸引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410家厂商参展,布展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德、韩、西、日以国家形式组团参加。来自军队和武警部队卫生部门和200多个医疗卫生单位的1000余名代表参观了展览和学术交流。展会期间共安排23场涉及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多学科专业的学术活动,另有全军超声、检验两个专业的学术年会,共有2000余人次参加了交流,显著提高了展会技术层次。
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军队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办法》、《军队药品仪器检验所业务管理规范》、《军队医学计量管理办法》、《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报批和下发工作;二是开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宣贯工作,翻译并印制了《实施办法》英文版及中英文对照单行本,方便对外交流;组织设计宣传挂图15000套并印发全军;组织编写《药品法规100问》和《军队药品监督员培训教材》;在第二军医大学组织了“全军药品监督员培训”,为新聘任的167名全军药品监督员颁发了证书,来自全军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的144名新聘任的药品监督员参加了培训。三是举办了全军医院药学管理培训班,重点对《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进行了系统培训,来自全军总医院、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部分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共36人参加了培训。四是指导济南军区组织承办了全军部队卫生装备管理培训班暨药材工作座谈会,组织学习了《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听取了部分单位贯彻落实《部队卫生装备管理规定》的做法和经验。
组织药品专项监督检查。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颁布契机,组织4个检查组,分别对驻京44个医疗机构的376批次、106104支(片、粒)麻醉、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封存了69批次、13060支(片、粒)过期失效的麻醉、精神药品;抽查了广州、南京两个战区内的21个医疗机构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情况。
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开展药品制剂抽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抽验任务要求,对133个医疗机构的外购药品进行了抽验,抽取样品涉及156个厂家的378个批次,合格375批次,合格率99.2%。二是开展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举办了全军医院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管理培训班,学习了解了国家开展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了在解放军总医院成立全军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中心,研究部署了全军医院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
(陈征宇)
第二篇:军队安全工作
军队安全工作
新修订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和主线,把“坚持贯彻依法治军”作为必须坚持的“十条原则”之一确立和固定下来,并集中规范了党对军队如何实施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问题,为抓好部队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军队安全工作。
长期以来,个别单位管理水平不够高、效果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姿态不端正。抓管理工作不是提高部队战斗力,而是为了“不出事”、保安全,害怕“事故定乾坤”,就管理抓管理,就安全抓安全,立足现状,固步自封,使安全管理工作偏离战斗力标准,甚至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来预防事故保安全,结果适得其反,事故防不胜防,接连-发生。对此,要端正工作姿态,明确“管为战”的工作目标,把加强日常管理的每项活动,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渗透,向军事斗争准备延伸。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加强管理,通过把条令条例贯彻到工作,落实到基层,渗透到平时,真正使“用条例抓管理,用管理保安全”的规定要求落到实处。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对从事的工作、分管的专业,要熟练掌握,精益求精,融会贯通,保证在执勤战备训练任务中拿得出、用得上、过得硬。
预防事故案件一个最大障碍就是作风不扎实,工作不细致,工作总结《军队安全工作》。有的同志热衷于新鲜形式,轻视实际效果;有的害怕艰苦,贪图安逸,不与战士一同滚打;有的个人和单位报喜藏忧,做表面文章,官兵很有怨言,非常反感。实践证明,抓部队安全管理,没有真抓实干,没有实打实的工作作风是不行的。一要敢于说实话,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上敢于如实反映,对下敢于真诚面对,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是一不说二,做到对上不搞“过滤加工”,对下不搞“隐瞒实情”,使问题能在上级的及时指导和官兵的群策群力中,得以消除和解决。二要察实情,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摆脱文山会海和名目繁多的应酬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心想基层,深入基层,督促检查,调查研究,及时查找问题,了解实情,认真做好超前防范工作。三要重实效,对上级部署要求和既定的工作思路,要一项一项地抓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虎头蛇尾、抓落实不积极不到位的问题。
抓好部队事故案件的预防工作,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保证。要切实落实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工作条例》。保安全、防事故案件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常性对各类事故的预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从事故的预防、安全管理教育、责任制的建立落实,到事故的调查、评估、上报、处理等,都要按《条例》制定出制度和措施,真正把安全防事故工作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要进行督促检查,对部队贯彻落实上级规定要求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抓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明确责任,严格奖惩,达到奖要奖出士气,惩要接受教训的效果和目的。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军队党支部工作规范
军队党支部工作规范
1、认真进行学习和专题调研,军队党支部工作规范。
一是思想重视抓好学习。自市律协党委动员大会后,我所党支部行动迅速,由支部书记挂帅抓活动。支部及时作出本所安排,党内动员、多次开会讨论研究,集中学习;召开全所会议提出具体要求;给党员发放学习材料和笔记本,要求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设立学习园地公示上级文件、本所安排及学习心得体会;组织参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等。
二是认真进行专题调研。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经支部和合伙人会议讨论,针对本所实际提出了本所专题调研报告。实事求是地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和文化建设、发挥团体优势,抓好业务开拓、夯实非诉业务基础等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目标。
2、注重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支部政治业务学习,努力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健全民-主生活会和广泛征求党内外人士意见制度。
二是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做好谈心、培养和考察,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是坚持和建立健全支部的基本制度及相关制度。学习活动以来,召开支部党员会4次、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支部成员和合伙人分析检查评议联席会议1次。
二、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所支部工作也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观和律师行业现实要求不适应的情况,有待解决。
一是支部的引导和保证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对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和律师事务所性质的定位,以及党组织在律师事务所的作用,认识尚有差距。而且当前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都对律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律师服务经济的能力,引导律师积极参与产业机构升级专项法律服务,如何进一步提高律师维稳意识和大局意识,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维稳工作,都对支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就目前支部的作用发挥来说还显得不够,工作总结《军队党支部工作规范》。
二是支部党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对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意义需加深认识,其战斗堡垒作用应当加强。我所支部在保持正常的各项活动、重视党员律师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树立律师党员的良好社会形象上做大量工作,然而由于律师行业的特点所致,也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这些工作都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律师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虽然通过工作有些成效,但总的来讲仍需加大力度。
三是支部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仍应加强。律师事务所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如何处理好党支部和行政管理班子的关系,是律师所一个很现实又很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由于我所支部主要成员是合伙人,所以不存在太大问题。但作为一种关系,分工仍需进一步明晰,协调、支持也需加强,尤其是支部更需要主动性。
四是支部应当在业务上发挥更大作用。支部成员也是律师,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支部对业务工作的保证和引导作用,发挥每个党员在业务开展上、遵守纪律上、团结共事上等各方面的带头作用。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存在问题,经认真分析找出以下几方面的根源。
一是支部自身建设不够扎实。对“两新”党组织建设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这个特点认识不够深刻,自身建设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去研究摸索,总结经验。目前我们的工作与上级党建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由于支部自身建设还不够扎实,对律师党员重要作用的发挥带来影响,当前,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是支部自身建设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支部自身建设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支部在律师事务所作用的发挥,在律师中的威信还不够,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平台让律师党员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到支部的形象和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是支部工作方式、方法还不适应律师行业。目前律师事务所支部自身开展活动较少,许多工作是接受上级的指示安排,其中针对行政机关的内容与律师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脱节现象。如果支部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则必然影响党建的实效性,也影响到支部的威信和吸引力、凝聚力。
四、整改措施。
根据存在问题及问题根源,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确保支部在律师所工作的政治领导地位。支部自身建设工作是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的核心,也是律师事务所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抓支部自身建设,主要是抓好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洁自律工作。
2、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律师工作中的作用。一是完善支部正常组织活动制度,管好党员,使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业务等方面保持先进作用。二是正确好处理支部与行政管理、合伙人会议的关系,保障支部在重大决策中的参与性、协调性、指导性。要分工明晰,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党建工作提升支部的影响力,推动律师所健康和-谐发展。三是认真做好党员队伍的发展状大工作,把更多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
3、把党员的学习作为支部的重要工作之一常抓不懈。支部要根据律师工作特点,把党员的学习妥为安排,切实抓好。要积极组织活动、开展调研,倾听律师党员同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律师行业的实际,探索既不影响律师业务开展,又能适当照顾律师的休息时间、易于让律师接受的党建新路子和可选择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党建工作。
第四篇:学习《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谈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理解(模版)
文章标题:学习《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谈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理解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基层建设,按照先进性的要求,确立的基层建设的高标准,它把着眼点定在实践检验上,把着立点放在打牢基础上,把落脚点放在实现全面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上。它要求我们要按照与时惧进的要求,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新的勇气、新的视角、新的姿态把握探索创新的实质,培养开拓创新的勇气,激发对基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落实新纲要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纲要》第二条基层经常性主要工作中提到:搞好卫生防病防疫工作,落实卫生管理和疫情报告制度,上好卫生课,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定期组织官兵体检,对伤病员及时送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检查卫生,保持环境整洁,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纲要》新增了落实卫生管理和报告制度,以及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做到心系基层,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必须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此我个人认为基层卫生防病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加强:
1、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从今年的非典防治情况来看,良好的信息沟通,是组织指挥的重要依据,如果信息不通畅,会造成疫情的蔓延,所以基层中队必需加强组织领导,每一个班要设立疫情信息员,随时和中队卫生员以及中队领导联系,一旦发生情况,中队主官可以及时电话报支队卫生队。
2、建立心理服务热线。
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兵的心理压力越来越突出,尽管每年在新兵入伍后,都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但并不十分全面,有的到中队后,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心理困惑,解决不好就会影响部队的稳定。通过调查,在卫生队开设“心理门诊”,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一些官兵把到心理门诊咨询看成是丢脸的事,少数干部甚至把有心理问题的战士列为“重点人”加以防范,使得官兵有了心理问题却羞于启齿,不敢面对。为此,我觉得卫生队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必需认真研究战士的心理,从尊重青年官兵的隐私权出发,取消原来比较显眼的心理门诊,可聘请地方心理专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只要官兵遇到心理问题,就可以直接打电话进行咨询,这样建立的心理咨询热线符合战士心理需求。
3、加强对基层卫生监管工作指导力度。
在对各中队的卫生监管中,要改变以前仍停留在巡回医疗的一次或几次卫生课上,支队要从多方位多渠道加以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各中队的粮油、食品的采购,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规定》落实。加大中队饮食、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一是除加大饮食、食品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外,要点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办培训班、聘请驻地卫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作为监管员,定期对中队的饮食、食品卫生进行检查;二是卫生队督促炊事员每季度查一次粪便常规,每半年做一次乙肝、肝功能检查,交由卫生队存档备查;三是支队挑选炊事员时,要将新任炊事员的健康状况报卫生队备案。
4、发挥卫生员的作用。
从加强卫生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入手,要求经过培训的卫生员必须从事卫生工作,并干满规定年限,并做到用其所长。一是与警务部门协调,严格控制卫生员改行、外流或学非所用,在士官选拔上,适当增加比例。二是实行卫生士官“双向流动制”,即支队和中队士官相互流动,时间可为3个月、6个月两种,这样便于掌握卫生工作实际,明确各项卫生工作标准和要求。三是严格考评制度,每半年由卫生队对卫生员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阶段性考查调动积极性。
5、加强中队卫生室规范化管理。一是对现有的中队卫生室,严格按照总队下发的《中队卫生室建设标准》,达到规定的面积、50种常用药品和器械等;二是对多次检查而又不改的,由卫生队派专人蹬点指导,直到达标。三是对中队干部不重视卫生防病工作,昼夜发病率和传染病发病率仍旧不能达标的,责令向支队写出书面检查,提出限期改正的时间。《纲要》谈基层卫生防病工作理解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基层建设,按照先进性的要求,确立的基层建设的高标准,它把着眼点定在实践检验上,把着立点放在打牢基础上,把落脚点放在实现全面设.全面发展全面过硬上。它要求我们要按照与时惧进的要求,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新的勇气、新的视角、新的姿态把握探索创新的实质,培养开拓创新的勇气,激发对基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落实新纲要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纲要》第二条基层经常性主要工作中提到:搞好卫生防病防疫工作,落实卫生管理和疫情报告制度,上好卫生课,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定期组织官兵体检,对伤病员及时送诊。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检查卫生,保持环境整洁,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纲要》新增了落实
第五篇:新时期军队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经验材料
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我院为实现医院经济跨越式发展,积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军队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于2004年1月在全院推行了全成本核算管理和物资集中采购与供应工作。通过正确运用经济杠杆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创收意识和管理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医疗收入
同比增长28.4,成本率下降了7.2个百分点;物资采购综合节省率达12.6。实现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以求实的精神提高对新时期军队医院经济管理改革的认识
2004年以来,医院党委认真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紧抓卫生经济管理改革工作不放松。通过周会、讲评和请专家授课进行经常性教育,使全体员工提高了对新时期军队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改革的认识。
1.1认清了落实总部文件精神是加强军队医院建设,实现保障有力的重要举措医院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就必须走质量建院之路,向管理要效益。按照财务归口管理的要求,建立医院“三个一”经济管理新模式,将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多口管理、资金分散、底数不清、存有漏洞的问题,对增强医院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控制经费收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1.2认清了推行全成本核算是对医院适应市场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军队医院要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改变过去不完全成本核算的方法,采用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全面进行成本核算。通过全成本核算管理,把帐目算清、成本算实、收益算准;解决科室之间盲目争设备、争空间、争人力的问题,实现卫生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增强大家的创收意识、成本意识、效益观念。
1.3认清了物资集中采购与供应是解决重钱轻物、防止实物资产浪费和流失的有力手段由于编制体制和历史原因,医院的物资采、供、管都是分散管理,分散采购,分散供应,造成物资质量、价格和供应难以保障。另外,有资料显示:国际上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通常可节约采购费用10左右,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节约率达13。据统计我院每年采购物资的总金额在1亿元左右,为此,成立经济物资专门管理机构,实行经费集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势在必行。
2健全组织,明确职能,以合理的机构加强对新时期军队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领导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为全面落实总部《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通过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结合医院实际,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责任。
2.1成立医院经济管理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医院对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军队有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协助院党委审议经济预决算方案与经费收支计划;研究和培育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全员努力开拓市场,解决医院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检查经费收支计划及预、决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院科两级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医院院科两级分配,研究审议院级劳务提成分配及奖惩中的有关问题。
2.2成立经济管理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简称经管办)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直属院首长领导。按照军队医院经济管理“三个一”模式的要求,下设财务科、核算科和物资采购供应科。其主要职能是:在院长、政委直接领导下,参加编制医院经费预算和决算,并督促实施;负责全院财务的监督检查;研究制定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办法,负责医疗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与评估工作;参加医院经营战略的制定;监督检查全院医疗收费标准执行情况;负责医疗器械、药品、卫生材料等在内的医疗物资的采购供应。
2.3成立科室经济管理小组科室经济管理小组组长由科领导担任,小组设经济管理秘书一名,承办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关事宜。其职责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工作,积极组织科内各项经济活动分析;搞好为部队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督促医务人员加强收费、记账与欠费等管理,减少和杜绝错收、漏收,欠费、逃费等现象发生;组织好内部二次分配活动。
3建章立制,理顺流程,以严格的制度规范新时期军队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行为
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规范了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工作范围、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和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1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1)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修改完善了《医院财务管理规定》。在经费审批上严格执行院党委“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审批权限和范围;在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确保经费收支平衡。(2)强化了预算管理定期分析汇报制度。根据年初预算的科目设置,每月有预算执行情况统计表,每季和半年及年终有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财务管理情况分析报告,及时给院首长和部领导反馈经费收支信息,以确保各项开支合理,收支平衡。(3)坚持了审计监督制度。财务科每半年对全院有经费往来的单位和部门进行一次业务审计,督促大家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方针政策和军队的财务规章制度。通过检查讲评,保证了财务制度和会计法规在全院财务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推进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2成本核算工作进一步深化(1)规范了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原则。院、科两级核算采用医院“军字一号工程”数据,保证核算方法的科学性,核算程序的一致性,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依据《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医院从医疗收费、记帐到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原则。(2)建立了收支信息渠道。采用医院“军字一号工程”接口提取数据,为了保证医疗成本核算准确、及时,医院规范了全院各成本摊点的统计报表,明确了成本核算报表及上报时限,并要求将核算结果和收费情况及时向科室反馈。通过建立医疗成本核算双向信息渠道,使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工作做到了信息反馈通畅、及时、准确、有效。(3)出台了《医院科级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理顺了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医疗收入生成单位要做到日清月结、本期核算;医疗成本生成单位,将直接成本逐日统计,间接成本月底摊销;核算部门依其上报数据进行审核、统计、汇总、核算等工作程序,并将核算结果利用网络于每月10日以前发至院领导、相关部门和科室的电子邮箱内。因此,确保了成本核算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核算工作质量。
3.3物资集中采购与供应工作进一步强化(1)制定了各类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依据《北京军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细则》,医院先后制定了《医院通用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医院医用卫生材料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地规范了物资采购与供应行为。(2)建立健全了物资管理制度。医院的物资实现了统一筹划、统一采供、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强化了物资微机管理,严格审查、验收,完善了出入库登记及挂账;定期盘点清查,做到了账账、账物、账卡相符,防止盲目采购造成积压,增大成本支出。
4明确思路,求真务实,以严谨的方案确保对新时期军队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践
4.1清产核资,清理帐户,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我们先后对全院及各科室固定资产进行了再清查,共查实各种仪器设备3883台(件),价值1.8亿元,报废43台(件),价值282万元,核对医院和科室仪器登记卡片3924张,建立完善了实物会计制度,保证账物、账账相符,建立了医院仪器总帐,科室明细台账;查实医疗用房8.78万平方米;营具4000件,价值350万元。按《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办法》规定,重新计算了全院及科室固定资产总额及折旧额。为使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按总部要求预算帐户和预算外帐户合并,撤消了其它6个帐号,只保留医院财务一个帐号,医院所有经费全部从此帐户上反映,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
4.2规范流程,堵塞漏洞,物资管理成效显著医院的物资管理与改革工作,是将全院所有需要从市场采购的物资集中由一个部门负责采购。(1)规范物资流通程序。物资管理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做到管理规范、方便服务、降低成本、堵塞漏洞,根据需要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可操作的物资管理、物资采购、物资入(出)库等流程。使物资采购、供应、管理、核算、监督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真正做到物资管理趋于秩序化、规范化。(2)建立物资管理监控系统。成立了由院纪委牵头的医院物资采购监督小组,同时加强了药事委员会、器械委员会等组织对相关物资采购的监管作用,使物资统供统管工作健康有序,环环有监督。(3)总结出了“一五五”物资管理模式。通过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供应、统一支付,既保证了物资供应,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金。据统计:2004年物资采购额近1亿元,节省金额1千余万元,综合节省率达12.6。
4.3严格物价,收费公示,虚心接受群众监督(1)认真落实地方政府物价标准和医疗收费公示制度。我们分别在门诊和住院大厅设置了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触摸屏,价目公开,接受监督;住院患者的各项收费有医嘱或处置描述,各类医技检查有检查结果,并落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的制度,使患者明白消费,安心治疗。(2)出台了5内部服务价格标准6,共13大类603项。对医院内部服务实行了量化管理。(3)严格物价监督工作。医院设有专职物价员,各科室设有兼职物价监督员,聘请地方卫生、物价、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为医院的院外物价监督员50余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和反馈各种信息。另外在核算科建立了医疗收费投诉档案,分别将处理结果和患者的意见记录在投诉卡上。由于管理严格,医院住院患者投诉率由2003年前的0.8‰降为2004年的0.2‰。多年来,在河北省组织的医院医疗收费检查中,对医院遵守国家物价政策,严格执行标准制度情况予以好评,多次实行了免检,并评为物价收费管理先进单位。
4.4运用网络,实施监控,漏费欠费得到遏制医院分期分批分别对医护人员、收费人员进行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了网络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利用“一号工程”,实施计价质量监控,核查收费记价录入质量,对网络中所出现的收费错误,进行了分类汇总、登记、分析,按照《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对人为因素发生的错记进行了登记、通报和扣分处理,使医疗收费的记价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利用网络及时向科室通报病人的费用情况,使拖欠费得到了有效遏制。
4.5院科两级,全面核算,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1)院级会计全成本核算。就是以《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和《院级会计核算软件》为依据,按照全军统一规定的医院会计科目,在资产核查、帐目转接和软件对接的基础上,为适应国家医保制度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军、地分开,医、药分开”核算;为满足上级财务、卫生部门以及医院内部经济管理需要,建立了“一套账核算,多套表反映”的核算体系;为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经济成果,便于军地医院比较,推行了院级会计核算。推行院级全成本核算工作一年多来,彻底扭转了医院过去经费多口管理,财权财力分散,医疗收支不清,家底不实,收益虚增的状况,缓解了资金供需矛盾,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2)科级统计全成本核算。就是在院级会计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按照《医院科级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办法》的要求,凡是与科室有关的费用全部打入科室成本进行核算。医院实行科室全成本核算工作后,各科室在积极创收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控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人为浪费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服务意识、创收意识、成本意识、效益观念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效果。2004年医疗收入同比增长28.4,成本率下降7.2个百分点,医院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