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江苏法院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工作
解读江苏法院化解涉诉矛盾纠纷工作
王明新 娄银生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对江苏提出了“六个着力推进”的殷切希望。其中“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着力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如何运用司法职能,能动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着力推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于江苏法院而言,既是时代的命题、发展的难题,更是现实的能动司法的课题。
调研决策先行:强化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针对性
两会刚闭幕,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驱车200多公里,来到170万人口的大县沭阳,就深入推进涉诉矛盾纠纷化解等三项重点工作进行调研,听取了当地经济主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此后,江苏高院党组成员带领四个工作组,分赴全省13个省辖市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地法院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在迅即形成四个调研报告后,江苏高院对涉诉矛盾纠纷工作的措施、成效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定了“以抓源头、清积案、强基层、提能力、建机制为重点,打一场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的攻坚战,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总方案。
省高院做表率,南京、无锡、盐城、宿迁、扬州、泰州等中院紧紧跟上,分别就涉及当地经济重大项目、涉房屋拆迁刑事、涉建设工程商事等纠纷案件的审理开展专题调研。常州中院《关于当前社会涉诉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报告》,市委书记范燕青的评价是“近年来所看到的最好的一份报告”。扬州中院关于社会上少数人借“民工荒”要挟企业的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张德江同志的关注。今年10月中旬,江苏高院又制定出台了《关于为促进我省中小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的22条司法措施,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均给予了高度肯定。
源头突出预防:抓住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主动权
2010年,被称为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前三季地区生产总值约29700亿元,增长14.1%左右,居全国第二;全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0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这组数据,不仅诠释了江苏正迎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增长时代”,还验证了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是基于省情特点的根本出路。
正是这一决策,江苏赢得了高速发展的产业集群与创新高地。记者岁末步入泰州“中国医药城”,生机勃发的景象令人振奋。“到„十二五‟末,这里1000个国际化成果落地,1000家企业入驻,1000名高端人才入户,1000亿人民币销售。”聊到这些,泰州海陵法院院长朱建华面露的不仅是自豪,还有责任的凝重。今年4月,海陵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调研的《关于泰州市经济开发区、医药城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及解决司法难题的建议》报到市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苏州市委作出建设“三城三区”重大战略抉择后,苏州法院行政庭条线法官及时在“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和“苏州西部生态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地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积极预防矛盾,掌握化解纠纷的时机。
看苏北、走苏中、访苏南,“能动化解,服务转型”、“风险评估,源头防范”,是记者连日来在各地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关键词:全省各级法院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牢牢抓住了源头预防这一工作重点的主动权。
共建共享,和谐可期。今年3月底,江苏高院召开了全省法院和谐共建现场推进会,《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为“正常、较高、严重”三个等级。各地法院普遍开展了和谐共建活动,组织广大法官及时了解涉诉矛盾新趋势、新特点,建立健全与地方党委、政府、企业等矛盾纠纷预防、发现、沟通、建议、调处、稳控等联动机制。南通法官参与《南通家纺版权保护情况的报告》获得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认,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运用。江苏各级法院组织广大法官深入企业了解司法需求,加强和改进司法应对工作,发送司法建议2278件。
改革创新推进:增添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驱动力
“要用司法改革的成果来推动和保障三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的要求。沿着这条路径,记者清晰记得今年以来采访过的:南京中院“执行联动威慑机制”,获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奖;如皋法院化解行政争议“2+X”模式,获南通市政法工作创新奖;海陵法院“民事速裁程序”和“审前司法鉴定”,获泰州市政法工作创新奖;苏州金阊法院交通事故巡回审判方式获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成果奖;徐州鼓楼法院“更生人”法企共建基地,被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批示为“全市重大司法创新成果”等。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江苏发展速度快,司法遇到问题早,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意识尤为关键。江苏高院党组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加大了司法改革工作力度,将零散做法系统化,将有效措施规范化,将具体实践理性化。通过梳理总结、系统整合和深化提升,全省法院初步形成一套规范、完备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体制与机制,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程序、审判管理工作、司法为民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审判管理工作机制、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量刑规范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等司法改革在全国法院产生积极广泛影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苏高院在着力建立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审判管理新机制中,强化考核考评工作,形成了“1+7”的量化考评体系。常州、徐州、连云港、镇江等地法院结合实际,普遍制定了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淮安金湖、南通港闸、镇江润州、盐城盐都、苏州工业园区、连云港新浦、徐州鼓楼、无锡滨湖等基层法院在矛盾纠纷预防、沟通、调处、稳控等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分解和责任督查机制,形成了化解工作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格局。
2010年,作为江苏高院确定的“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年”,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体系初步形成,成效凸显。据该院审管办提供的数据显示:1到11月,全省法院开展诉前调解案件116710件,成功率83.71%;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量同比减少6.85%,近五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化解涉诉信访案件8295件,化解率为98.67%,重点涉诉信访案件息诉率为99.06%;新收各类二审案件41053件,同比下降2.97%;全省法院涉诉信访数量同比下降17.21%。
第二篇:浅议矛盾纠纷化解
浅议矛盾纠纷化解的“诊”字功
有效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与平安是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尤如医生查病、确诊、用药、复查、确愈的过程,而其中“诊断”是关键。调解工作者练好“诊”字功,就能“对症下药”,最
终取得调解成效。根据实践体会,化解矛盾纠纷的“诊”功包括:
“听诊”:访民情 查隐患
听诊(auscultation)原意是指医生根据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用听觉来判断是否正常的诊断方法。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听诊”,目的在于发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最特别的问题和最需解决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哪里“易病”、哪里“将病”、哪里“已病”,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工作奠定基础。为有效为了确保“听诊”听得“真”、听得“实”,可以从三个途径入手:①通过聘用“土生土长”的调解员和矛盾纠纷信息员,掌握“一线”的民情民意,及时收集可能发生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与群众对此的基本意向,通过归纳总结掌握社情民意的基本类型,“清晰”工作的“主攻”方向及基本方式和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②合理划分管理网格,确定管理“责任田”。“责任田”负责人除了要入户普查外,还要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进行“特别走访”,排查异常情况,做到“有病无病”心中了然,并落实应相应的“预警”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③对已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分析,确定可能是诱发“大病”或系“小疾”,是“急症”还是“慢性病”,从源头入手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将可能造成的矛盾纠纷隐患消除在“发芽”之前,不打“不划算之仗”。
“会诊”:大调处 解难题
会诊(consultation)原意是指由2个以上的医生共同诊断疑难杂症,现也常用来比喻几个方面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上出现的疑难问题。现代社会矛盾纠纷纷繁陈杂,诸如拆迁纠纷、历史遗留纠纷等,涉及人数多,弥留时间久,仅靠某个部门调处显然难有作为。对矛盾纠纷实行“会诊”,实际就是发挥“大调解”的作用,推进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做到资源互补、工作互动。“会诊”的方式很多,主要有:①“个案会诊”,即对相对复杂、事涉个体的纠纷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联合调解。如化解“村民待遇”纠纷,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民政、综治、司法、公安和村组织、村民代表共同参加,使化解矛盾内容上合法,程序上无误,结果上合情合理。②“现场会诊”,即在纠纷发生“标的”地实地调解。如“山林权属”纠纷调解,因其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现场勘查做到“图实相符”,决定了调解此类纠纷必须是“现场调”,才能“一箭中的”。③“专业会诊”,即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就专业性强的纠纷集中力量专办,以期更快、更彻底解决之。如“医疗事故类”纠纷,专业性强“非常人能办”,只有在相关职能部门、专家、法律服务者及医患双方进行充分沟通,才能拿出大家都信服的方案。④“跨界会诊”,即针对跨行业、跨区域矛盾纠纷进行会诊。如针对边界地区发生的各种纠纷,组织“两边”相关部门和专家深入矛盾发生地进行现场指导,商讨制定处置方案,落实工作对接等。
“急诊”:快介入 化危机
急诊(Emergency treatment)原意为紧急情况下的治疗。社会生活中充满“变量”,突发性矛盾纠纷不可避免的存在,需要“紧急治疗”,以防止进一步酿成悲剧。突发性矛盾纠纷是指那些因突发事件或政策性变革等导致的,如调处不及时,很可能快速升级、激化的矛盾纠纷。如近年来多地因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堵路事件,原下放垦民因政策变化形成的集体上访事件等都属于此类。“急诊”的要求是“快、稳、准”,但能否实现要求,主要取决于:①未雨绸缪,建立完备的突发性矛盾纠纷的应急调解预案,包括应急调解领导机构,应急调解工作机构,处置、调查突发性事件和善后处理的工作程序等,做到“战必有备”。②快速稳控,建立针对重点关注的矛盾纠纷,如医患纠纷、拆迁纠纷、集体性劳动争议、边界纠纷、涉诉信访案件等有可行的应急调解协调机制,使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各调委会、专职调解室、法律服务单位等司法行政资源有条不紊、及时介入,做到“战必能上”。③强力调解,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人才库”,包括职能部门的调解“能手”,专业调解的“高手”,民间调解的“土专家”等,凡有“一面之长”的均纳入其中,随时能按调解需要组建一支应急调解小组投入“急诊”之中,做到“战必能胜”。
“复诊”:勤回访 促履行
复诊(further consultation)原意是对已就诊的病人进行再次诊断,以确定是否继续治疗或已痊愈。矛盾纠纷的调解终
第三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按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原则,全面掌握、解决本区域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把防范矛盾发生和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一个重点”——重点抓好经济领域矛盾纠纷或因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实现“五个减少”——群体越级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减少,民转刑特别是重大恶性案件减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减少。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几条策略:
一、要全方位提高群众素质。稳定社会秩序必须在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国情和政策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二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群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能够比较理智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改变落后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三是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消除“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做到知法守法。
二、要努力增强工作超前性。各基层单位要坚持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日报制,健全基层信息网络,确定责任人,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筛选,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建议。具体要做到“四个到位”:早动手,组织领导到位;早动员,宣传防控到位;早摸排,问题梳理排查到位;早安排,措施责任到位。
三、要全力打造排调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包案调处责任到人,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四定”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三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结案,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充分发挥仲裁、监察和信访办职能作用和优势,建立“信访、仲裁、监察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三是坚持排查和调处相结合的机制。在排查化解工作中,坚持排查和调处工作同步进行不脱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要不断创新调处化解方式。改革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信访工作方式、方法必须迅速转变,强化法律、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处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倡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消除不安定因素。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把情况摸清,把道理说透,把情绪理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把矛盾彻底化解。同时,注意疏通民意表达渠道, 完善社会宣泄机制。
五、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关系。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同时尽量缩小群体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存在的生存危机,避免因利益结构失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社会震动的改革,一定要有保障和缓冲机制,以减少改革的阵痛和负效应。必须严格按照“区分性质、把握时机、严格依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多做疏导、化解、劝阻工作;对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反动分子以及严重违法犯罪分子要坚决、果断、适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发展是主题,稳定是前提,没有和谐民主的优良环境,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了根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社会安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每一个人都应当承担一份责任、尽一份义务。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
一、定期对辖区内的各种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排查,村(队)每周排查一次,乡(镇)场每月排查一次。重大政治活动期间、重要节庆日等敏感时期开展集中排查。
二、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
三、对各村(队)上报的排查情况,要逐案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进行汇总,定期报送市信访领导小组和有关领导。
四、对各村(队)、单位上报的信访信息要及时报乡(镇)场领导或向市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
五、定期对排查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等不稳定因素进行集中交办,并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化解处理。
六、矛盾纠纷排查处理要有文字纪录,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档案齐备、有据可查。
第五篇:关于20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瓦发(2012)18号
中共劳山乡委员会
关于201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安 排 意 见
各支部、调委会:
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群众情绪,切实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全镇的和谐稳定,根据县镇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全镇2012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关注民生,疏导群众情绪,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切实加强社
会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和谐瓦子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对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的“五包责任”措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实现各类上访大幅下降,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大幅下降,防止暴力恶性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我镇成立了由分管司法行政工作领导为组长,司法所所长为副组长,公安、综治、信访、民政、妇联及各调委会主任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我镇实行分管领导主要抓,司法业务人员具体抓,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矛盾纠纷排查队调处化解的方法逐村进行全面排查化解,对群众因生活困难、邻里矛盾、经济纠纷、交通肇事、重复上访、涉法涉诉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排查,尤其是认真排查影响学校的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要把长期缠访闹访人员、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以及对社会不满人员、吸毒人员等高危人员坚登记造册,严格实行监控措施,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预警在前、调解优先,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特别是到困难群众多,矛盾问题复杂、工作难度大的地方,从群众最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认真细致的在全镇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疏导群众情绪,化解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防止矛盾升级激化,特别是要对高危人群做好稳控工作。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难以化解的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