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5-13 09:2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资金,支援建设”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拓展对公信贷市场以取得立 足的根基,金融服务、市场营销也主要针对企业来进行。随着近年来对公存款市场增长放慢,国有企业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被隔绝在资本市场之外,银行原有的经营 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个人金融需求日益强烈,为银行进一步拓展个人业务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资金,支援建设”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拓展对公信贷市场以取得立足的根基,金融 服务、市场营销也主要针对企业来进行。随着近年来对公存款市场增长放慢,国有企业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被隔绝在资本市场之外,银行原有的经营空间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个人金融需求日益强烈,为银行进一步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机遇。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 见》、《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将对银行开展个人客户市场业务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了铺网点、上规模的外延型 业务扩张,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个人业务的市场营销却是个迫切的课题。本文着重从市场营销策略方面探讨开拓个人客户业务需要考虑的 几个问题。

一、进行个人市场调查,确定长远发展战略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个人业务分为:储蓄、信用卡、个人信贷以 及保管箱等各种个人中间业务。储蓄囿于人行管制等原因,实际品种并不丰富,各家银行在经历高息揽存、微笑服务之后,在品种组合上还鲜有奇招。信用卡业务是 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个人业务,但由于我国的通讯网络、个人信用等外界环境的缺陷,也曾步入盲目发展、协议透支的误区。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是利用储蓄帐户和银 行卡为个人提供的代收代付业务,各家银行之间竞争相当激烈,业务规模成长迅速,为银行聚集了大量低成本资金,扩大了银行的知名度。而个人信贷业务,则由于 缺乏社会性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以及多方面的政策、法规障碍,前一阶段主要限于存单质押小额贷款业务,规模一直难以做大。

对近来各行纷纷开 办的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个人客户市场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办前只是看到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从 宏观上估计国内有市场开拓的空间与基础,并没有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细致、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个人金融市场的主要客户及其消费行为。由于对该类业务缺乏 通盘考虑,先抢占市场,投入高成本,目前大多数银行业务开展效果、利润回报率不尽理想,并且缺少自身经营特色以及长期发展战略。

为了使个 人金融市场的拓展能够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相吻合,商业银行应首先研究消费群与消费市场。按照收入水平将消费分为几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各个消费层次 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每一层次的还本付息能力、一般信用状况、现期消费结构、消费偏好,以及剩余收入的预期消费结构,例如养老、子女教育、应急、投资、购置 高档消费品等等,同时收集有关的消费品种类、市场价格等信息,确定每一个消费层次在现有收入水平约束条件下愿意通过融资方式购买的消费品种类,以及能够接 受的个人金融产品种类,再结合银行自身规模实力、网点公布等特点,最终确定自己竞争与开拓的重点消费群、重点地区与重点个人金融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与长远发展战略,并预先计算与严格控制开办个人业务的成本与费用。

二、当前个人市场营销的主要客户对象选择

当前个人金融 市场的客户对象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普通大众,大众市场潜力大,但盈利性低,需要较多的网点和人力资源支持,产品已定型,同业竞争相当激烈。虽然目前居民 储蓄存款有6万亿元,但普通大众的人均存款很少,他们的购买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而大批国企职工下岗分流、住房与医疗制度改革,使社会大众产生不安定 感,因而缩减现期消费,增大储蓄比重,因此,很难诱导他们进行消费,可见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要想以普通大众为重点开拓个人金融市场,成本高、赢利性低,不太 切合实际。二是中层人士,这一阶层人士年龄在21~45岁之间,将要结婚或已建立家庭,其收入增长较快,有购买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需求,其金融需求带来的 关联业务较多、影响大,有经济规模,盈利性较高,银行提供相对定型的产品即可满足稍有差异的需求。三是富裕阶层,其人数少,占有的货币财富多,需要较强的 个人理财专业人才和很好的财务软件支持,需要银行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前期投入较大,业务量少,市场目前还难成规模,银行很难提供令其 满意的个人金融服务,也不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开拓个人金融市场的重点。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兼顾大众市场需要的同时,要选择中层人士及具有较好消费预期的青年消费群作为竞争重点、进行突破,基本满足这一阶层需要的主要金融服务,如储蓄帐户、家庭开支帐户、收支预算服务、消费贷 款、住房贷款、教育基金、信用卡等等,并且要尽可能地摸索为主要富裕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今后市场开拓、业务创新准备基础。在地域上,也应以沿海地区、经 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为重点区域拓展业务。

三、个人市场营销策略的主要选择

首先是个人金融产品的策略选择。金融产品的功 能实现、服务与销售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使得销售成本较高。金融服务在不同地点、时间由不同的人员、设备提供使得金融服务的质量不能统一。银行与客户的关 系由于帐户关系而具有可持续性。这些特征要求银行针对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采取“盯住两步、先行一步、快走一步、早退一步”的生命周期对策;在具体的产品 开发上以一揽子金融产品来提高新产品的吸引力;通过创新———稳定———再创新的循环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其次是金融产品价格的策略 选择。当前由于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国内银行业在表内产品的价格方面基本相同,存款利率统一,贷款利率稍微浮动,银行之间难以在价格方面进行竞争。唯有在 表外产品方面开展价格竞争,传统的表外产品如汇兑、结算的收费一方面利益比较薄,另一方面相互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价格策略主要应用在新的收费业务项目 和创新产品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银行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例如,当前住房贷款的服务品种上,大体上可分为政策性住房贷款和商业性住房贷款,政策性 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于住房公积金和退休养老保险基金,面向安居工程和中低收入的普通居民,则贷款比例可适当提高、贷款期限可适当延长,而贷款利率可实行比 同级商业住房贷款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而商业性住房贷款资金来源于银行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面向中高档收入阶层,贷款比例和期限可以灵活掌握。银行采取的 这种价格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各层次居民多样化的住房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对个人客户营销方式的选择。金融产品由于涉及长期的帐户 服务以及信用关系,金融当局对上门营销限制较多,社会大众对信用机构上门营销也不太接受。所以,目前主要以进行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来营销。宣传推广的大众媒 体一般有电视、报刊、户外路牌,但对于目前个人客户市场规模不太大的现状,大量的电视广告不太适合,个人金融业务目前产品的预期盈利能力不高,不宜使用昂 贵的广告媒介。金融产品直观性差,平面广告更为合适。实际上,宣传推广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众媒体+特殊宣传媒介(如:折页、海报、纪念品)来完成的。通过各种营销方式来区别不同市场,选择最有盈利潜力的客户,集中资源提供最适当、最有效的服务。

四是建立分销体系的策略选择。银行产品分 销体系的建立,一要确定哪些非核心业务可以外包出去,比如在银行卡业务中特约商户的发展、外设机具的维护、批量发卡的攻关、换卡补卡的代理可否由分销商来 代理。二要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合适的分销商,订立商业合同。三要建立能够调动分销商积极性的利益机制。四要核算分销的成本与效益。五要把握和控制分销给银 行产品带来的风险。六要使内部分销与外部分销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四、以银行卡营销为先导,带动个人消费信贷市场营销的突破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个人金融业务的营销基本上还是等客上门的现状,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营销金融产品、招徕顾客。由于银行卡具有集储蓄、个人信 贷、代收代付功能于一体的优点,可以考虑通过大力营销银行卡,初步建立银行个人客户的目标市场,形成与目标市场相适应的营销策略,把卡与存贷款结合起来,把卡与消费结合起来,把卡与支付结算结合起来,增加信用卡的功能,迅速推动个人业务的发展,最终将个人金融业务与对公银行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信用卡与存贷款的结合,可以先在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家居装修贷款等业务中进行尝试,等时机成熟后,再拓展到汽车消费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去。

个人业务的营销体系应当具有能够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开拓市场空间、讲究成本核算这样几个特征。比如,商业银行 信用卡的营销网络要包括内部营销、关系营销、中介营销、社会营销四个层次的网络,内部营销网络是最基础的网络。内部营销就是通过银行员工持卡、用卡、宣传 卡、发卡等形式,使全体员工对本行信用卡深入了解、充分认同、非常信任、大力支持。关系营销网络是通过内部员工个人以及银行的社会关系来形成的。要充分利 用一切可能的关系宣传、推销本行信用卡,特别是作为基本结算户的主要客户。中介营销是指与非银行机构(如公用事业单位、学校、连锁商业机构等)合作,开拓 代收款项的项目、进行联名/认同等,借用合作机构的力量推销本行信用卡。社会营销网络是指通过建立一支社会(专职/兼职)营销队伍,广泛利用社会力量推销 信用卡。上述四个层次的营销网络作为有形的营销网络,要与无形的营销网络结合起来。而无形的营销网络的主要表现就是口碑,尤其是服务本身就是营销,直接决 定着营销的成功,因此要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营销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各种消费贷款比重,调整全行贷款结构,培训专业人 员、设立专门的经营管理部门,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作为开拓消费信贷市场的重点,兼顾耐用消费品贷款等业务。从目前的情况看,在部分大中 城市分行,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受理和承办机构过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开拓。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可以设立个人消费信贷部门或零售业务部 门,作为全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组织中心、业务策划中心、业务控制中枢,统一部署,做好全行消费信贷业务的营销策划工作,并负责组织创立全行统一的品牌,与分行上下联动,同时推出较大规模的以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专题报道和广告宣传活动。而各营业机构应大力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咨询业 务,设立受理个人消费信贷申请的专柜或专人,建立与完善由一线营业机构受理咨询、申请,经营管理机构统一调查、审查、审批的操作系统,并严格执行总行制定 的全行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全行的整体优势和整体功能。

国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要与安居工程贷款、经济 适用住房开发贷款业务配合起来,由于该种贷款期限长、风险大,因此尤其要完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另外,国有商业 银行应围绕重点国产汽车生产企业,通过重点汽车经销商,对汽车最终用户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为汽车生产、流通、消费提供一条龙服务。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可 以授权有关分行选择本地区规模较大的、业务品种较多、管理水平较高的支行作为试点分支机构,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并尽可能使贷款消费的汽车品牌多样化,以最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应抓紧与重点汽车生产企业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明确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容,即在积极支持其生产和技术改造的同时,在 人行批准试点的城市对其最终用户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并提供结算、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第三,要与重点汽车生产企业的主要经销商签订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 议,从而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稳妥开办,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第二篇: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资产问题,该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严重地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不良资产;现状;成因;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5-0019-02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各商业银行多年来在不良资产处理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收益显著,2007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额高达11149.5亿元,2008减为4208.2亿,2009减为3627.3亿元,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3400亿元,不良资产率为1.59%。

然而,虽然不良资产额下降显著,但是问题依然严峻,实际上,不良资产下降的原因主要两点,第一,财政大规模注资及1999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大规模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经三次剥离后,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从国有银行接受的不良资产总额约3.5万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三次剥离后,国有银行累计减少了约3.5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大规模剥离,在极大减轻了国有银行的历史负担,奇迹般提升了国有银行资产质量的同时,也使社会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的剥离处置,要由财政埋单,最后都将通过增加税收或以通货膨胀的方式由社会公众全额承担国有银行的收益可用于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损失却由社会公众承担,无论从法理政治或经济层面都于理不通,是极其牵强的。因此,依赖剥离实现不良资产双降是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高昂代价,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模式。

二是贷款余额快速扩张,由于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余额/贷款余额,因此不良资产率降低有捷径可寻,这就是通过快速扩大分母降低不良资产率。因为从技术上讲,在贷款发放的初期,银行贷款都属于正常贷款范畴,而从正常贷款演化为不良贷款是需要时间的,可以认为,快速扩张贷款规模,对降低不良资产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仔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不难发现,不良资产率的迅速下降,与贷款规模的快速扩张不无关系:2005年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为15.2万亿元,不良资产为13133.6亿元,不良资产8.6%;2007年的数据为18.8万亿元12648.2亿元和6.7%;至2010年6月为38万亿元4945.1亿元和1.3%。对比以上数据,可以明显感觉到,贷款规模扩张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降低中的特殊作用,如2007年较2005年不良资产规模减少485.4亿元,减幅为3.69%,而不良资产率却从8.6%降低至6.7%,降幅是减幅的329%;再如2010年6月较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的减幅为60.9%,不良资产率降幅为76%,降幅是减幅的125%。考虑到2009年近10万亿元的天量放贷,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可谓隐忧犹存,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率或有双双反弹的可能。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

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具有某种客观必然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良贷款状况相差悬殊,不同国家也有各自的主要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我国来说,主要原因在于宏观体制性因素。

在金融体制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大财政,小金融”的大一统的金融模式,财政集中了国内绝大部分资金,成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国有企业所需资金由财政统一拨付,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及营运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定额内的流动资金都由财政按计划无偿拨付,银行只解决其超定额流动资金需求,企业收入相应也要上缴财政。

财政是资金分配的主渠道,金融仅仅限于人民银行,只是资金分配的补充渠道。在金融改革之后,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企业自主权扩大,减少了上缴财政的资金,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财政已难以主导资金分配,逐步退出企业资金分配的领域。同时企业打破“吃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为银行吸收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提供了可能。资金由向财政集中改为向金融集中,企业资金供给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企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财政无力继续拨款,资金供给只能由银行贷款提供。财政采用渐进的方式从生产和投资领域退出,银行开始进入财政退出的领域。因国有企业的先天性缺陷――自有资金不足,加之国有企业承担了本不应由其承担的社会职能(医疗、养老、教育等),导致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资金的过分依赖。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拨改贷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资金供给渠道。建设项目基本采用“政府点菜、计委写单、财政银行出钱”的模式,拨改贷的行政强制色彩为不良资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本来银行应当遵循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以追求自身效益和资金回报率为目标,是有偿的资金运动。但是,行政干预代替了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银行的资金被用于财政性的用途,银行资金的财政化,使银行资金徒有贷款之名,行财政拨款之实,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偏离了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使银行的贷款丧失了回流付息本能。同时,由于政府主导,一些资金流入了经营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出现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的结果――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企业也极有可能获取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成为无法归还的负债,相应的企业的不良负债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最终形成大量不良呆、坏账。这种政策性贷款的资金实际上应该由财政拨付,政策性业务按保本经营,贷款按优先性和低利率性的原则运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政策性贷款比例很高,据统计,仅仅由于政策性银行划转、国务院根据宏观经济需要决定而发放的特定贷款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损失,初步计算就达数千亿元。政策性不良资产具有很大的刚性、故意性和事先可知性。

因此,国有银行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控制。银行不能自主决策,难以有效防范风险,许多贷款在接收时实际就是不良贷款。而且,政策性贷款往往未设定担保,银行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进行清收转化。加上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同,导致政策性贷款的非政策性使用。这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不良资产过高带来的危害

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表面是金融企业和国家的损失,实质上是全体公众的资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严重隐患,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持久威胁。具体说来,其消极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社会货币的大量沉淀,必将迫使央行超量投放基础货币,形成隐性的通货膨胀压力,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安全。其次,在银行无力消化巨额不良资产的前提下,只有政府有能力承担这种损失因此政府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国家财力下处理坏账的难题。判断我国化解不良资产的成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假设不良贷款中有50%是可收回的(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不佳,对可收回贷款的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不良资产与GDP的比重为25%,则我国化解不良资产的宏观经济成本估计为GDP的12.5%左右。可见,化解不良资产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第二,不良资产将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危机,极大地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量信贷资金的沉淀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难以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银行资金难以保全,结果将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缺乏活力,效益低下,前景令人担忧。不良资产妨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不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便难以转变职能,严重阻碍银行的改革步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庞大的资产而跻身于世界几家大银行之列。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国际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其评级都相当低,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国际声誉,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原因。

加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处置不良资产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加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将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来处理银行坏帐,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清理现有资产,评估资产质量,并将不良资产剥离。这一步必须一次性彻底完成,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给?┆?银行一个全新的起点,使得银行能够建设发展出商业化操作模式,避免坏帐问题出现。二是通过国家注资来弥补银行资本剥离所暴露出来的资本金不足。国家注资来弥补银行资本金融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将不良资产的市值转让,然后由国家向银行直接注资来弥补资本金缺口;另一种是首先由国家向资产管理公司注资,然后由资产管理公司再以面值来购买不良资产,因为资产面值高于其真实价值,这种手段间接地将国家注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转移给银行,这个方案的一个具体做法是由资产管理公司的期票形式向银行支付,这种期票由政府担保,期票额为转让资产的面值。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弥补资本金不足的办法是由银行发放附属债券。这种债券的债权是在还款和清算上附属于银行存款和一般债权人所拥有的债权。尽管有一些谨慎的金融界人士认为,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后,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只不过是“将灰尘扫到地毯下面”,不良资产这个包袱由国有银行或者政府“抱着”和“背着”是一样沉重的。但是,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是有显著积极意义的。其一,这表明政府对于不良贷款及其累计的金融风险的重视和关注;其二,有利于切断了不良贷款的传染和扩散,为国有银行推行责任考核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基础。为促使国有银行强化信贷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三,资产管理公司所具有的特许的法律,政策优惠和多种业务手段,有利于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收率,从而总体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并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一个更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是把资产管理公司看作一个暂时的过渡机构,追偿债务,等待时机和市场条件,寻找买主,尽快处理不良资产,力争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和增值。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在获得资金和人才支持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高效运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要使这个模式运作有成效,就应提供宽松的法律环境,较广的业务手段和范围,设计充分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最后,注重不良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并寻找应对措施。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产,对公司所有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重学习国外不良资产管理的成熟经验,另一方面要先进行收购试点,摸索经验,加强对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政策规定,掌握相关法律,明确基本标准,传授收购方法,以保证不良资产收购质量。重视对收购资产的有效保全。在落实债权债务时,注重以法律上保证贷款、担保、抵押及诉讼时效性,依法进行保全和追偿。尤其是对那些零资产企业和贷款,担保“双亡”企业,应本着“立足购,着眼处置”的思路,采取“边审核,边确权,边收购,边追偿,边过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资产在收购过程中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王薇.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J].商业研究,2005,(24).[2]?@杨盛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体制性成因探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3]?@赵越.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1).

第三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

者 学籍批次

51毕业论文网

0903 学习中心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指导教师

专生本

金融学

摘要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中存在着众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还形成了较大的金融风险。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 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并深入探讨形成这种局面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最后还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目 录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现状..............................................1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1

(二)信贷资金长期占用率高,流动性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信贷资金筹资成本高,赢利能力差.........................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根源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外部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内部因素................................................................3

三、结论与对策性建议..........................................................3

(一)加快信用保障体系建设....................................................3

(二)建立全方位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3 参考文献......................................................................5

(三)采用全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

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 但仍是我国金融业的最重要的主体之一。目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不良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 其面临的信贷风险甚至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这不仅严重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而且危及了整个金融业的生存与发展, 不得不引起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 信贷资产安全性差

根据我国几家主要国有控股上市银行2010年上半年报的数据,工行截至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800.72亿元,不良率1.26%。农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1070.8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1.55亿元,不良贷款率2.32%,较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中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20%,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升至188.44%。建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为651.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9.8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2%,较上年末下降了0.28个百分点。交行2010年中期末公司不良贷款253.33亿元,不良贷款率1.22%。

虽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整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是却远高于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同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集中了绝大部分的信贷风险。如果不良贷款转化为真实损失, 国有商业银行将遭受相当大的负面冲击, 甚至可能危机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二)信贷资金长期占用率高, 流动性差

我国的银行机构普遍存在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过高的现象, 由表2 可见, 整体上, 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中约有50%是中长期贷款。机构资产的流动性过差, 不仅影响了其盈利能力,而且容易加剧信贷风险。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由于大量的贷款投放于固定资产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 资金周转非常缓慢。而部分承兑汇票因到期无法兑付形成垫款被迫转贷, 大量流动资金贷款被企业长期占用, 进而转化为铺底流动资金, 这些都进一步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

2007 年9 月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构成

(三)信贷资金筹资成本高, 盈利能力差

我国一年期存贷基准利差有明显的走低趋势。随着2006年12 月我国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驻我国金融市场, 银行业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化,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优质客户流失、客户群体边缘化的危险, 为应对这种状况,国有银行本身也有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趋势, 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国有银行的筹资成本并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根源分析

(一)外部因素

1.政府对银行干预过于频繁。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有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支配受到众多限制, 资金投入的方向和数量

常常取决于计划而非风险效益评价。银行的自主经营原则让位于国家宏观政策, 不仅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也造成了企业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关系。同时, 原应由财政部承担的各种支出经常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 国有商业银行往往成为解决财政支出不足的途径。政府的干预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行为扭曲, 使银行的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社会信用缺失严重。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也加剧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许多企业通过虚假出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等骗取银行贷款, 一旦因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亏损, 往往通过股权拆分、转让、兼并、联营和重组等方式来逃避银行债务, 最后的损失往往只能由银行来承担。某些地方政府处于自身利益考虑, 不仅参与、保护企业逃废债行为, 有的甚至为其逃避债务责任提供政策支持, 充当企业逃债的“保护伞”。中介机构诚信度低下, 出具虚假报告, 为企业骗取、逃废银行的债务大开方便之门。这些都使得我国社会信用严重缺失。

3.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首先, 资本市场发展不足, 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企业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 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 承担了资金融通中的绝大部分压力, 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其次, 金融创新不足, 金融工具的缺乏。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贷款, 资产证券化缺乏二级市场支持, 缺乏有效的信贷风险化解和转移工具及手段。目

前许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行的金融工具,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至今尚未引入。而金融数据的不完善、技术不成熟以及基础设施的脱节使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创新难上加难。最后, 金融监管不力。银行同业间竞争无序, 造成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 银行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信贷风险不断提高。

(二)内部因素

1.信息过于闭塞, 信贷审查不严。由于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信用系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情况及关联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 商业银行间也缺少信息交流与共享。国有商业银行在放贷时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情况了解不全面, 过分信赖中介机构的资信证明或相关审计报告从而放松了对企业的审查, 都可能形成信贷风险。虽然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证》制度, 但没能解决好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控制问题, 登记不全、审查不严、执行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 贷款“三查”制度也未落到实处, 贷前缺少没有严格的论证, 贷时审查流于形式, 贷后又不及时跟踪检查, 往往容易积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风险预警不及时, 信贷监督不力。目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不够及时, 特别是在发现滞后、政策滞后、管理滞后、查处滞后、整改滞后方面缺乏全面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信贷后的管理不力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处置上的另一大缺陷。外资银行在贷款发放后, 客户经理会主动参与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争取实现双赢目标。与外资银行相比, 国内银行在企业经营困难暴露后, 往往急于通过处置抵押物或司法诉讼等方式抽出贷款, 容易使企业雪上加霜, 不良资产可能变成真实损失。商业银行在实际信贷操作流程中, 常常忽视了监督职能,“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

3.风险分析工具不够, 内部信用评级操作相对落后。由于风险分析工具较少,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的评估系统中定量分析相对较少, 对全局的分析把握不够, 偏重于事后分析,对潜在风险无法及时预见, 对风险的事前控制和防范能力不强。依据目前采用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较多问题, 如偏重于对受评对象过去而不是未来偿债能力的评估, 缺乏对现金流量指标的预测和应用, 难以准确揭示并量化企业面临的特定风险。迄今为止, 国有商业银行的量化标准和风险指标体系仍较为落后, 内部信用评级操作使用较少, 难以适应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与对策性建议

(一)加快信用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明确失信行为、信息源的信息缺失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规范企业信用行为, 严格信用信息发布和管理, 严格信用执法, 同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其次, 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中介市场, 规范信用中介管理,完善社会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 确保银行能方便地获得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记录, 改善银行信息不对称状况。最后, 加大全民信用教育力度,提升企业和个人的商业道德素质, 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 加大对缺失社会信用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建立全方位的信贷风险监管机制

首先, 强化贷前调查。通过详细的贷前调查, 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 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准确预测, 为贷款的正确决策奠定基础, 同时, 健全信贷档案, 及时对账, 密切关注客户经营状况。其次, 加强贷款审批关。建立科学、严格、高效的贷款决策机制, 推行严格的专家审批制度。最后,注重贷后管理, 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 准确把握存量贷款的风险状况, 及时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

(三)采用全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法

近年来,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国际大银行开始重视定量分析, 运用统计模型和模拟计算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起步较晚, 难以直接采用国际模型。要在展开深入分析和历史统计的基础上, 按新巴塞尔协议要求, 在国际通用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国情的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级模型、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等信贷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 较为准确地评估信贷风险, 以便于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内部评级仅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关于违约数据库、转移矩阵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空白, 必须要加快步伐, 尽快落实五级分类法加快内部评级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高林、倪锦忠 2003:《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陈一夫,2002:《构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新框架城市》,金融论坛。3.石朝格,2002:《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经济观察报。

4.吴钺柳、岳强, 2004:《国际银行业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外资。5.赵耀,2003:《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西安金融。

第四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

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6)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仍比较薄弱,监管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高级管理人员和岗位责任人,许多问题暴露后才发现。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不完备,对于风险信息披露尤其不充分。市场对银行经营管理监督约束有待加强。

三、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金融改革

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较快、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情况下,尤其要加强银行风险监控。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管理形势严峻。增强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之一。笔者认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从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市场监督三方面着手:

1、要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管和考核。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益,尽快按国际金融通则和制度办事,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是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对金融企业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继续协助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是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和落实信贷责任制,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并要防范化解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和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或通货膨胀。

2、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1)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增值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完善内控机制,保障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最主要、最基本的防线,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首先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做起。建

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是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商业银行目前要加强内部控制组织建设、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理顺业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岗位授权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3、建立规范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市场监督。在2001年的新巴塞尔资本框架中,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市场约束与最低资本金约束、外部监管共同成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市场约束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在此过程中,风险信息居于关键性地位。银行业不仅要披露最为基本的关于不良资产等方面的信息,还要描述详细的控制风险的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银行的信息披露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因而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需要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经营管理部门等多个层次的分工合作。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成为市场化的主体,必需满足股东的信息披露要求。就银行自身来说,引入市场监督,同时让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赢得广泛的认可,对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银行成为合资银行是因为外资在这些银行中的股权比重已经接近25%的上限: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也是中国国际化机构网络分布最广、国际金融业务最具优势的银行。中国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在亚、欧、澳、非、南美、北美六大洲均设有机构的银行。目前中国银行拥有13089个国内机构和560个海外机构,建立起了全球布局的金融服务网络。在香港和澳门,中国银行还是当地的发钞行。中国银行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资本实力最雄厚的国际大银行之一;连续12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500强大企业;被《欧洲货币》评选为“中国最佳国内银行、中国最佳并购机构、中国最佳银行”;被亚洲《资产》杂志评为“中国国内最佳银行”。截止2001年底,中国银行资产总额已达31680.11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1634.62亿元人民币水平,全行境内外机构实现帐面利润108.05亿元人民币,盈利能力和水平一直居国内同业之首。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金融业务最具优势的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结算、外汇资金业务、国际信用卡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其业务量在国内均居第一。为适应世界经济金融发展和技术变革加快的步伐,积极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银行制定了全力推进良好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发展目标:通过充分发挥比较竞争优势,构建科学的决策系统,实施审慎的会计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智,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建立符合良好公司治理机制要求的董事会六个方面的建设,用3-5年的时间,将中国银行发展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有独到比较竞争优势的国家大银行;经过更长一点时间的以资本为纽带的重组并购,跻身国际一流大银行之列。

中国建设银行简介

中国建设银行是一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在中国境内及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业务。2001年7月,建设银行在《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位居第29位。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建设银行成立的基本背景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建设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全国陆续展开,为管理好巨额建设资金,建设银行应运而生,开始了艰苦而光荣的历程。从1954到1978年的二十多年间,建设银行主要承担了集中办理国家基本建设预算拨款和企业自筹资金拨付,监督资金合理使用,对施工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办理基本业务结算业务的职责。建设银行的服务追随着共和国建设的脚步,遍及祖国的每一片建设热土,为提高国家投资效益,支持国家财政平衡,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建设银行在承继原有职能的同时,不断拓展银行职能,先后开办了信贷资金贷款、居民储蓄存款、外汇业务、信用卡业务,以及政策性房改金融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多种业务。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建设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信贷资产和负债取得了数以十倍的增长,从单一管理财政资金、办理基建拨款监督的银行,发展成为既管财政投资,又经营信贷业务,既办理固定资产投资信贷,又发放配套流动资金贷款,既办理国内金融业务,又办理国际金融业务,以办理中长期信用为主的国家专业银行。

1994年是建设银行重要的转折发展的一年。按照政府对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求,建设银行将长期承担代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贷款职能分别移交财政部和新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开始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1994年末,建设银行先后对资金管理体制、信贷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体制进行或正在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总行和一级分行集中调度、统一调度和经营资金的能力增强,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向国际准则靠近。同时建设银行还对客户经营战略和区域经营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建设银行因此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经营效益。建设银行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从1996年3月起,建设银行启用现名,并同时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几乎在一夜之间,全行数万个办事机构和营业网点都开始使用了新的形象识别标志。这湛蓝的行徽、黑色立体的行名,透露出这家改革中的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兼收并蓄,不断发展的经营风格;表达着一个不变的理念,那就是:根植中华大地,建设现代生活。从1994年起,建设银行对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储蓄网点进行了调整,在撤并部分县支行的同时,增加了在全国中心城市的网点设置数量,与相应信贷政策的调整相配合,进一步加强了在中心城市的经营力度。中国建设银行非常重视海外业务的发展。目前,建设银行已在海外设有香港、法兰克福、新加坡三个分行和四个代表处。建设银行已与世界上60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其业务往来遍及五大洲的近80个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组织银行贷款等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是建设银行的一项优势业务,并以成为国际金融资本与中国经济建设结合的重要桥梁。建设银行在香港地区的业务,在香港回归前已初具规模。香港回归后,其业务更获快速发展。目前,建设银行在香港已参股多家银行和金融公司,并已成为建新银行的最大股权持有者。

中国工商银行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是办理城镇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的国家专业银行,于1984年1月1日成立。

中国工商银行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按照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法规通过各项业务活动,支持发展工业生产,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发挥金融事业在经济建设中的资金调节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主要是:

(1)办理城镇储蓄存款,吸收工商企业存款,发行金融债券;(2)办理国营工商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3)管理工商企业和有关企业主管部门的各种专用基金,办理技术改造贷款和一部分基本建设贷款;(4)开展委托、代理、租赁、咨询等业务;(5)办理现金和转帐结算;(6)在经济特区和部分开放城市办理外汇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设有董事会,总行在北京,它的分支机构有两万多个,遍布全国各个城镇。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有29个分行,在专区和市设中心支行155 个、市(分)支行147个,在县(市)有支行2032个,在市、县城郊有办事处930个、分理处2654个、储蓄所13141个、集镇办事处2201个。中国工商银行的职工人数达40多万人。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来资金实力迅速扩大,截至1985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93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880亿元,占全部存款的45.4%,储蓄存款896亿元,占全部存款的46.2%。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08亿元,信贷资金的自给能力为65%。目前,在中国工商银行开户的工商企业单位有200多万户,个人储蓄户有22000多万户。中国工商银行办理的贷款业务分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两大类。流动资金贷款包括国营工业企业贷款、集体工业贷款、国营商业贷款、集体商业贷款。个体工商业贷款等。固定资产贷款包括技术改造贷款和用于开发性的基本建设贷款。截至1985年底,流动资金贷款余额为2648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88%,固定资产贷款356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11.8%。中国工商银行的信托业务经过清理和整顿,已有改进提高,更趋健康合理。利用信托灵活、多样、适应性强等特点,筹集与融通资金,支持生产,沟通购销,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横向经济联系,为社会提供了多种信用服务。如以租赁的方式向企业提供先进技术设备,以委托贷款方式对重点改造项目发放贷款或投资,以及以经济协作贷款的方式沟通企业间横向联系等。到1985年底,具有信托特点的委托、租赁、代理等业务占信托业务总量的比重,由1984年的36%上升到56%。中国工商银行的经济信息工作,到1985年末已在全国建立起一级信息网9个、二级信息网23个、三级信息网176个、地区综合信息网172个。信息网使现代化的处理手段与传统的业务处理方法相结合,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提高了信息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根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力量深入实际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交流和推广调研成果,对加强宏观控制,搞活微观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农业银行简介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行设在北京。在国内,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不仅为广大的百姓和客户所信赖,而且与他们一道取得了长足的共同进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截止2000年末,中国农业银行拥有分支机构5万多个,其中:一级分行32个,直属分行5个,总行营业部1个,培训学院3个;二级分行301个;支行级机构3280个,其中县(市)支行1687个。国内办理外汇业务的机构931家,与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328家银行总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并在新加坡、香港设立了分行,在伦敦、东京、纽约等地设立了代办处。全行员工总数50多万人。按照国际通行的审计标准,2000年末,中国农业银行各项资产总额2万多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81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783亿元。

电子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全行计算机网点达4.5万多个,联机网点达3.5万余个,各项业务计算机处理覆盖率达93%,金额达98%。银行卡(金穗卡)发卡量达3362万张。电子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交通银行简介

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简称BCM)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

中华民国成立后,交通银行受中央银行委托,与中国银行共同承担国库收支与发行兑换国币业务。1928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交通银行条例》,交通银行成为扶助农矿工商的专责银行。

交通银行成立之初,总行设在北京。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于上海公共租界外滩14号的德华银行的文艺复兴风格的4层大楼。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上海外滩14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银行将总行迁到重庆。

战争结束以后,1946年-1947年,上海总行重建为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

交通银行总行于1951年迁回北京,上海外滩14号行址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称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0939))。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1986年7月24日,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江西中路200号(原金城银行大楼);现时,交通银行总行已迁往上海浦东的银城中路188号。200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了近17亿美元,收购了交通银行19.9%股权。2005年6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港交所03328发行价为2.5港元。200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发行价7.90元人民币,股票代码601328。2007年5月15日上市。2008年,交通银行迎来了百年华诞。“百年之交·相融相通”,又一次站在新世纪潮头的交通银行,将继续前进!创办一流公众持股银行,打造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开创综合经营新格局,锻造民族金融国际品牌,跻身全球经济舞台最前方!

交通银行自重新组建以来,就身肩双重历史使命,它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中实现了六个“第一”,即第一家资本来源和产权形式实行股份制;第一家按市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设置机构;第一家打破金融行业业务范围垄断,将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第一家引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以此规范业务运作,防范经营风险;第一家建立双向选择的新型银企关系;第一家可以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业务的综合性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金融改革起到了催化、推动和示范作用。

2010年,荣获《巴菲特杂志》评选“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与“中国25家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大奖,分列第14位、12位。

该金融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0位,品牌价值697.23亿元。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客户市场营销中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有哪些 国有商业银行有哪些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四家银行成为合资银行是因为外资在这些银行中的股权比重已经接近25%......

    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的研究

    银行分析 对肇庆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的研究 欧丽娟 摘 要: 银行引入市场营销观念, 是经营思想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就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情势而言, 全面引入市场营销观念......

    试论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研究(精选五篇)

    摘要:目前还停留在较低的战术层次上,银行营销手段零散,缺乏系统性,更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并从战略层面对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全面的整合。如果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建立起系统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经营效率低下,公司治理上的缺陷是重要的原因。 目前 , 中国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落后经营效率低下公司治理上的缺陷是重要的原因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需求市场营销流程的设计

    商业银行客户金融需求市场营销流程的设计摘要: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指在对客户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把握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金融需......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 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5〕第114号2005年11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从理论上说,金融机构的设置原则是当地经济活动的集中程度和发育水平提出的要求,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同行政区的设置却是一致的,即有一级政府,相应设置一级金融机构,这种设置首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