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河口市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樊城区民兵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老河口市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襄阳政办发[2011]45号
【摘要】
指导思想:按照“完善登记核对制度、强化管理教育、实现快速征召”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的方法路子,做到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应急应战能力,为全市探索经验。
创新解决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新问题。一是解决退伍军人登记核对制度不健全,档案资料不完善,人员数质量和分布情况不清楚的问题;二是解决退伍军人跟踪管理难度大,入队后教育训练不经常的问题;三是解决动员集结指挥手段不完善、程序不规范、动员征召速度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四是解决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工作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方法步骤:试点工作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组织准备阶段(4月31日前)。二是组织实施阶段(5月10日前)。主要有四项工作:
1、指导人武部召开试点军地协调会议,提出完善退伍军人登记核对、加强管理教育、规范指挥动员程序方法、提升工作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建议;
2、组织一期专武干部、民兵连长集训,培养基层试点工作骨干;
3、借鉴地方公安、劳动、人事、医保、民政等部门加强劳动力管理的经验办法,人武部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出台加强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的地方性文件及配套政策;
4、指导人武部拟制动员征召的计划和方案,明确动员任务和要求,组织一次服预备役退伍军人动员点验。三是检查验收阶段(5月20日前)。主要有三项工作:
1、整理文件、资料、报表,总结梳理试点工作,撰写试点工作专题报告;
2、组织工作组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3、汇总各类数据,录入《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系统》后上报。
措施要求: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二是把握重点、抓出成效。三是精心组织、严密实施。
《老河口市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樊城区民兵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襄阳政办发[2011]4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人民武装部,市政府各部门:
根据省军区《关于做好二〇一一年度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切实提高全市民兵组织整顿工作质量,市政府、军分区确定在老河口市开展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在樊城区开展民兵组织建设试点。
现将《老河口市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老河口市要按照试点方案切实抓出成效,其他单位要参考借鉴试点方案,积极研究探索。
老河口市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全市民兵整组年度工作安排,经研究确定在老河口市开展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为切实推进试点工作,确保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发〔2009〕17号文件、鄂发〔2009〕5号文件、鄂司〔2011〕10号文件等上级关于加强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的一系列法规文件为依据,按照“完善登记核对制度、强化管理教育、实现快速征召”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的方法路子,做到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应急应战能力,为全市探索经验。
二、组织领导
试点工作在市政府、军分区领导下,由军分区司令部牵头实施,会同政治部,共同抓好落实。老河口市要成立军地联合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从公安、民政、医疗等地方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班,负责试点的组织实施。
三、创新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改革深入发展和新军事变革持续推进,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的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试点工作要在全面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新问题。一是解决退伍军人登记核对制度不健全,档案资料不完善,人员数质量和分布情况不清楚的问题;二是解决退伍军人跟踪管理难度大,入队后教育训练不经常的问题;三是解决动员集结指挥手段不完善、程序不规范、动员征召速度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四是解决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工作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退伍军人登记核对制度,全面细致掌握本地区退伍军人底数;完善管理教育机制,实现全员额全时段有效管控;规范兵员快速征召的程序方法,切实提高退伍军人动员速度和质量;拓展保障渠道,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形成一份高质量的调研论证材料,出台一部关于预备役退伍士兵管理的地方性文件,探索一套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做法,准备一个高质量的观摩现场,使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组织准备阶段(4月31日前)。主要有六项工作:
1、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人武部要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抽调地方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
2、认真学习军地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法规文件,理清试点工作思路;
3、人武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专班人员职能分工;
4、召开武装工作会议,将试点任务明确到各乡镇、企事业单位;
5、加强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广播、横幅、网络、移动通信平台等多种手段,宣传民兵整组和退伍军人管理的法规政策,增强全社会国防观念;
6、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切实摸清基干民兵和5年内退伍战士的流向、流量、技术特长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二是组织实施阶段(5月10日前)。主要有四项工作:
1、指导人武部召开试点军地协调会议,提出完善退伍军人登记核对、加强管理教育、规范指挥动员程序方法、提升工作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建议;
2、组织一期专武干部、民兵连长集训,培养基层试点工作骨干;
3、借鉴地方公安、劳动、人事、医保、民政等部门加强劳动力管理的经验办法,人武部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出台加强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的地方性文件及配套政策;
4、指导人武部拟制动员征召的计划和方案,明确动员任务和要求,组织一次服预备役退伍军人动员点验。
三是检查验收阶段(5月20日前)。主要有三项工作:
1、整理文件、资料、报表,总结梳理试点工作,撰写试点工作专题报告;
2、组织工作组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3、汇总各类数据,录入《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系统》后上报。
全部试点工作结束后,适时召开总结观摩会议,组织观摩试点工作成果,同时邀请上级部门有关领导与会指导,军分区司令部撰写高质量的经验材料上报。
五、措施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服预备役退伍军人是民兵组织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关键所在,开展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试点工作,是市政府、军分区着眼提高全市民兵整组质量,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抓好试点工作将会对全市其他单位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克服“没有必要、无从着手、干不了、干不好”等错误思想和畏难情绪,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计划,加强科学统筹。
二是把握重点、抓出成效。重点围绕服预备役退伍军人的登记核对、管理教育、动员征召、综合保障积极探索经验、趟出路子,切实在健全登记制度、强化管理教育、规范动员征召、强化综合保障上狠下功夫,实现登得清、管得住、教得活、训得好、联得上、召得来、起作用,做到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取得在全省乃至广州战区范围内值得推广学习的成功经验。
三是精心组织、严密实施。整组试点开始前,人武部要会同地方党委、政府成立整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搞好业务培训,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试点期间,要科学统筹好抓试点与抓整组其他工作的关系,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切实用试点工作促进辖区整组工作全面落实。
第二篇: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探索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根据市教委《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津教委职 [2007]15号)文件之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市经济特点、行业需求等因素,制定《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贺平
副组长:冯克岭、于忠武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孙屹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管理监督试点工作执行情况。
(二)“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小组 组长:冯克岭 副组长:孙屹
成员:张俊库、张玉芳、周润萍、曹福国 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前期宣传、发动,试点成果宣传等。
2、负责企业联系工作,联络实习企业,协调与企业关系。
3、负责常规管理,管理学籍、重新编班、安排带队教师、管理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教学管理、考试考核。
4、负责制度建设,制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等。
二、加强开展“半工半读”学习制度宣传,营造“半工半读”的 良好氛围
“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学习形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完成学业。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宣传工作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学校新入学教育过程中添加“半工半读”学习制度的宣传介绍内容,使学生及家长对“半工半读”等相关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利用学校的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对外开展“半工半读”制度的号召和宣传,扩大宣传力;第三,在校园内利用学校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标语、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半工半读”政策的宣传;最后,以召开学生家长会为契机,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可以就“半工半读”的概念、特点、好处等,逐一向家长、学生介绍,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半工半读”学习方式的优点。
三、实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模式
我校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
(一)“2+1”学制“半工半读”模式
“2+1”学制即学生入学后,在学校学习2年时间,第3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企业实习期间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当顶岗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后,学生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可以与企业签订工作劳动合同,继续在该企业工作,从而走上工作岗位,完成学校向企业的过渡。这种形式的“半工半读”模式在 我校已开展4年,目前已在全校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在校生推广,比较成熟,其优点是学生便于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比较顺利。学校为各专业主要岗位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并针对不同岗位,结合不同的能力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实训教学方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二)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
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学生轮流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顶岗为企业生产产品,并获得一定的报酬。实行此模式后,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可以交替地进行,让学生在学校提前体验到了企业(工厂)里工作、生活氛围,为学生今后真正进入企业作好铺垫。
我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计划利用天津津泊轴瓦厂,作为校内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多次工学交替;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地处西青区汽车工业基地的优势,计划利用先达汽车工贸公司、建塑管道公司数控加工车间和模具车间,作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外“生产/训练”基地,实现课堂进车间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车间内上课、车间内实训、车间内劳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分配大体上各占50%。
为配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开展,我校计划扩大学分制试点工作范围,计划在2007级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行学分制试点工作。
四、开展“半工半读”工作试点的具体步骤
目前我校已在全校所有专业范围内实行“2+1”学制式“半工半读”模式。我校计划在今年内组织开展多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模式的试点工作。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第一阶段:2007年7—9月,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联系相关 企业。
2、第二阶段:2007年9—10月,组织、发动、宣传和方案制定,确定专业、班级、学生人数以及企业单位。
3、第三阶段:2007年10—12月,开始实施试点方案。
4、第四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月,阶段总结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以来的经验,根据试点工作经验修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确立学校“半工半读”的最佳模式。
五、做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相协调
“半工半读”模式与 “定单式培养”相结合,在招生时结合企业招工标准,实现招工招生一体化。
(二)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知识及相应的能力,并确定课程体系。
(三)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学校在实行“半工半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因素,努力适应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结构。
(四)实习、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一致
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购置实验、实习设备,充分考虑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注重行业技术水平变动趋势,科学预测,强调前瞻,与社会整体技术进步水平保持一致。
(五)实习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学校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充分考虑企业的管理需求,兼顾企业的生产要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半工半读”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市教委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职业教育的新跨越。
二○○八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三、试点单位
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自愿申报原则。申报试点的单位应是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级市、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
(一)以地级市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地级市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合理确定试点专业和学生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二)以行业系统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行业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选择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是开发现代学徒制的各类标准。
(三)以职业院校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选择学校主干专业作为试点专业,联合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以企业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具有多年校企一体化育人经验的大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支持政策。
四、工作安排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统一部署等程序确定,试点工作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
(一)项目申报。各申报单位须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材料要求一式2份(附电子版光盘),并于2015年1月30日前报我司。地级市、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申报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统一组织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由合作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报送),行业申报材料可单独直接报送。
(二)评审遴选。我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方案进行评审、遴选,优先选择目标明确、方案完善、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申报单位,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
(三)组织实施。经我部批准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制订详细的试点工作任务书,以专业学制为一个试点周期,开展各项试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推广。试点期间,我部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报告和周期总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试点结束后,试点单位要做好试点总结。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我部将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要制订试点工作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科学制订试点方案。各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发挥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作用,把试点工作细化、具体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试点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等内容。
(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总结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学徒制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3)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江西经济发展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在新余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XXXX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XXX国家新能源科技城、XXXXXXX经济区建设培养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XX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机构
为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院长
3000人次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
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以后就读职业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甚至只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就可就读中职学校。
(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3)
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
(四)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五)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
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九)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
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十)学生就业
企业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
(十一)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政府要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2.运行保障: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规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第五篇:省应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闽侯竹岐中学开展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项应用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一、前期准备
(一)、现已具备条件
1、我校是闽侯县“农远”工程应用研究实验校之一,07年4月份开始“农运”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经验,并培养出一批“农运”应用骨干教师队伍。
2、我校已有多媒体教室两间,计算机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一间(可用电脑6台),已接入广电光纤。
3、已设立校内服务器,建成校园局域网。并已搭建起校共享资源框架,分学科整合了一定数量的共享资源。
(二)拟应配备条件
1、改装计算机教室,建成网络教室供“农运”“模式三”应用研究使用。
2、增添原电子备课室的电脑等设施,拟建成“温馨电子备课室”,为“农运”应用研究试点工作提供必备条件。3、08年拟再增添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各一间。
二、实施方案
1、严密组织,明确分工。“应用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锦白(主持全面工作)
副组长:林金珠(组织实施)张小明(后勤保障)
成员: 兰孝辉、陈仁亮、连增强(课程安排调度)黄瑞彬(后勤保障)张学浩(技术指导与保障)
2、分步培训,专家引领。在原有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模式三”应用培训,充分发挥省、市、县各级指导试点校专家的资源优势,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3、建表立制,规范管理。
建立“一表三册”(专用课程总表,资源应用登记册,教学应用记录册,资源建立、储备情况登记册)。
订立: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网络教室管理使用制度,电子备课室管理使用制度,培训制度,应用考核制度。
4、应用研究,4个策略:
(1)骨干引路,整体跟进的策略。确定骨干教师为张学浩、连增强、程秀钦、董燕、兰孝辉、陆军、邓秋金、陈玉华、陈仁亮、郑东、郭雪芳、黄玲、林锦、苏丹、卓丽娜、叶兆谋、林钦、吴家兴。黄新才。这些教师在前头“摸着石头过河”,为整体跟进探路引路。
(2)巧排课程,提高设备使用率的策略。教务处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巧安排、勤微调,力争做到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堂堂用”。
(3)边用边研,形成应用模式的策略。以“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方式开展应用研究,分学科形成各种应用教学的模式。并以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形式呈现出来。
(4)“众人拾柴”,不断充实完善校内资源中心建设的策略。
三、预期成果:
1、通过应用实践与总结,形成一套切合农村中学实际的“农运”应用与管理制度。
2、培养一批能正确运用“农远”等教育资源,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运用等教育教学的技术的教师队伍。
3、“农远”应用进入常态轨道,并形成长效机制,基本实现有关设施“堂堂用”的目标。
4、探索总结出各学科应用“农用”的各种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形式呈现,供同类型学校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