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资料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读准节奏(课文诵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重要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然后:这样之后,表条件关系
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故:所以,因此
虽:虽然
辱:受屈辱
祗:同“只”,只,仅
骈死:和普通马一起死。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枥:马厩
(jiù)
以:拿,把
称:著称,称作
译文: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一(顿)
食:吃
或:有时尽:吃完
食:同“饲”,喂养
千里:日行千里,名作动
而:表顺承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是:指示代词,这样(的)
虽:虽然
能:才能
见:同“现”,表现
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且:犹,尚且
常:普通,平常
等:相等,一样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译文: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动词,用马鞭驱赶
之:代词,指千里马
以:按照
其:它的道:方法
尽:竭尽
材:才能,才干
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通:通晓
译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策:马鞭
而:连词,表修饰
临:面对
之:代词,它,千里马
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译文:(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三、文言现象
(一)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这里为驱使,动词
执策而临之
鞭子,名词
食、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竭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
吃尽
而:而伯乐不常有
可是,表转折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顺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可是,表转折
(二)“之”&“其”用法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调节音节,助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
表加强诘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四、文本分析
(一)语言剖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感叹)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批判、嘲讽)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惋惜、感叹)
4.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同情、激愤)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无奈)
(二)文字鉴赏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没有物质待遇)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
(不被理解)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受到侮辱、没有舞台)(三)问题解答
1.遇到的不是伯乐,是食马者(奴隶人),这是怎样的食马者?
愚昧、蛮横、无知、高傲(“策之不以……天下无马。”)
2.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
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才;伯乐:善识、重用人才的人;食马者:不识、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文人写文,灵感多来自个人经历。韩愈写这样一篇关于人才的文章目的究竟是什么(主旨)?
流露出作者:①对千里马以及像千里马一样怀才不遇的人才的无限痛惜;
②对食马者以及像食马者一样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嘲讽。
③对伯乐以及像伯乐一样赏识、重用人才的贤君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