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旧唐书-姚璹传》专练

2021-05-12 17:0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旧唐书-姚璹传》专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旧唐书-姚璹传》专练》。

《旧唐书--姚璹传》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姚璹,字令璋。永徽中明经擢第。长寿二年,累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永徽以后,左、右史虽得对仗承旨,仗下后谋议,皆不预闻。璹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最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瑞始也先令璹监造天枢,至是以功当赐爵一等。璹表请回赠父一官,乃追赠其父豫州司户参军处平为博州刺史。时有大石国使请献狮子,璹上疏谏曰:“狮子猛兽,唯止食肉,远从碎叶,以至神都,肉既难得,极为劳费。陛下以百姓为心,虑一物有失,鹰犬不蓄,渔猎总停。岂容自菲薄于身,而厚资给于兽。”疏奏,遽停来使。又九鼎初成,制令黄金千两涂之。璹进谏曰:“夫鼎者神器,贵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则天又从之。寻属契丹犯塞,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璹为副使以备之。神功初左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中官吏多贪暴,瑞屡有发捷。奸无所容。则天嘉之,降玺书劳之曰:“夫严霜之下,识贞松之擅奇;疾风之前,知劲草之为贵。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乃春蜀中,氓俗殷杂,久缺良守,弊于侵渔,政以贿成,人无措足。是用命卿出镇,寄兹存养。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则天又尝谓侍臣曰:“凡为长官,能清自身者甚易,清得僚吏者甚难。至于姚瑞,可谓兼之矣。”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神龙元年卒,遣令薄葬,贈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姚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B.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C.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D.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代以明经射策取士,唐朝设置明经、进士等科目,以经义取者为明经。

B.鸾台,宫殿高台的美称,也是唐时门下省的别名,后来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

C.九鼎,相传由夏禹铸造,象征九州,后来沦没不见,武则天重铸九鼎彰显权威。

D.长史,官名,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文中指地方行政主官。

12.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璹上书朝廷,请求追赠父亲。他立下功勋,将得到赐爵,却上表奏请把封赏转赠给去世的父亲;他的请求得到朝廷批准。

B.姚璹多次进谏,则天从善如流。他反对属国进献狮子,认为劳民伤财,有损君主圣明;劝阻用黄金涂九鼎,谏言都被采纳。

C.姚璹政绩不凡,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朝中做宰相时多有贡献,后来到益州为官,通过多年治理,稳定了局势,澄清了政治。

D.姚璹能担重任,在职尽心竭力。他协助武三思防备契丹入侵,参与边防建设和训练士兵时尽心尽力,为巩固边疆作出贡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蜀中官吏多贪暴,璹屡有发施,奸无所容。

(2)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

14.姚璹为官最受武则天称赞的是什么?

(3

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宰相”为名词,两处都是作主语,其后不可断,排除C、D;“号为”是“称之为”“名为”的意思,不可断,排除B。故选:A。句子翻译为:他于是上表请求将退朝后所议论的军国政务,由一名宰相专门负责记录。名为时政记,每月封存送交史馆。宰相修撰时政记,从姚璹开始。

(2)D.“文中指地方行政主官”错,“大都督府”的最高长官为“都督”。

(3)C.“通过多年治理,稳定了局势,澄清了政治”错,原文为“果能揽辔澄清,下车整肃”,意思是“果然初到任就能澄清政治,刚刚就职即能整肃吏治”。

(4)①发:检举;无所:没有地方。句子翻译为:蜀中官吏大都贪婪暴虐,姚多次检举揭发,奸邪无处容身。

②累:多次;听:允许。句子翻译为:长安年间,多次上表请求退休,下诏允许他退休,进爵为伯。

(5)原文为“凡为长官,能清自身者甚易,清得僚吏者甚难。至于姚璹,可谓兼之矣”,意思是“大凡担任长官者,能使自身清廉很容易,使下属宫吏清廉非常难。像姚璹这样,可以说是兼而有之了”。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A

(2)D

(3)C

(4)①蜀中官吏大都贪婪暴虐,姚璹多次检举揭发,奸邪无处容身。

②长安年间,多次上表请求退休,下诏允许他退休,进爵为伯。

(5)自身清廉,还能使下属官吏清廉。

参考译文:

姚璹,字令璋。永徽年间考中明经科。长寿二年,升任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从永徽以后,左史、右史虽然可以在上朝时回答接旨,但退朝以后商量讨论政事,往往不能参预闻旨。姚璹认为帝王的谋略训诫,不能一时没有记述,如果不由宰相宣示,史官就无法记录。他于是上表请求将退朝后所议论的军国政务,由一名宰相专门负责记录。名为时政记,每月封存送交史馆。宰相修撰时政记,从姚璹开始。原先令姚璹监造天枢,到此时因功当赐爵一等。姚璹上表请求转赠父亲一官,于是追赠其父豫州司户参军姚处平为博州刺史。当时有大石国使者请求进贡狮子,姚璹上疏谏阻说:“狮子是猛兽,只会吃肉,从碎叶远来,到达神都,不但肉食难得,而且极为劳费。陛下以百姓为念,担心一人不安,既不养鹰犬,渔猎也全部停止。怎能允许刻薄自己,却厚养野兽。”奏疏上呈之后,朝廷立即下令不许来使进献。另外九鼎刚刚制成,武则天下诏用千两黄金涂到鼎上。姚璹进谏说:“鼎是神器,贵在质朴自然,不必借用浮华的装饰。”武则天又依从了。不久恰逢契丹侵犯边塞,命梁王武三思任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任副使加以防备。神功初年降职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中官吏大都贪婪暴虐,姚璹多次揭发处罚,奸邪无处容身。武则天赞赏他的做法,降诏书慰劳他说:“严霜之下,识得贞松的超凡;疾风之前,知道劲草的珍贵。卿早年蒙受朝恩,付以重任。在朝中做宰相,已有很多补益,防守边疆训练士兵,尽心尽力。因考虑到蜀中,民俗十分杂乱,长久以来缺少优秀宫员,弊病在于侵夺吞没,政令由贿赂而成,百姓无所适从。所以任命卿出朝镇守,盼望你能存养百姓。果然初到任就能澄清政治,刚刚就职即能整肃吏治。”武则天又曾对侍臣说:“大凡担任长官者,能使自身清廉很容易,使下属宫吏清廉非常难。像姚璹这样,可以说是兼而有之了。”长安年间,多次上表请求退休,下诏允许他退休,进爵为伯。神龙元年去世,遗嘱让家人薄葬,追赠越州都督,谥号叫“成”。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姚璹字令璋,少孤,抚昆媦友爱。力学,才辩掞迈。永徽中,举明经第,补太子宫门郎。武后时,擢夏官侍郎。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后大悦,耀文昌左丞。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以授史官。从之。时政有记自璹始。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璹曰:“王敦犯顺,导典枢机;嵇康被戮,绍以忠死。是能为累乎?”后曰:“此朕意,卿无恤浮言。”证圣初,加秋官尚书。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琦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况明堂布政之宫,非宗庙,不宜避正殿,贬常礼。”则天乃依璹奏。后封嵩山,诏璹总知仪注,为封禅副使。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璹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璹瓋发之,无所容贷。后闻,降玺诏慰劳,因谓左右曰:“为二千石清其身者易,使吏尽清者难,唯琦为兼之。”新都丞朱待辟坐赃应死,待辟所厚浮屠理中谋X璹,据剑南。有密告后者,诏璹穷按。璹深探其狱,迹疑似皆捕逮,株党牵联数千人。监察御史袁恕己动奏璹狱不平,有诏勿治。久之,致仕。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姚姚璹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B.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C.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D.明堂火后/欲避正殿/应天变/璹奏/此人火非/天灾也/昔宣榭火/周世延/建章焚/汉业昌/圣人之道/随物示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

B.宗庙:即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候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

D.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亦曾屡次重铸九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璹处事圆滑,善于讨好逢迎。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他迎合武后心意,寻找“吉兆”来神话武后,博得了武后的好感。

B.姚璹重视史料,建言记载时政。他首创《时政记》,作为实录类史学体裁,这有益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后世史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C.姚璹敢于进言,屡次劝谏成功。九鼎铸成以后,武后想用黄金涂饰,姚璹指出鼎贵在质朴,无需黄金修饰,阻止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D.姚璹律己律人,赢得武后称赞。在任益州长史期间,他严厉揭发当地官吏贪婪残暴,武后不仅下诏书慰劳,还对着身边的人夸他实在难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载初,拜纳言,有司以璹族犯法,不可为侍臣者。

(2)契丹盗塞,副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使。坐累,下迁益州长史。

【参考答案】

10.C

11.C

12.A

13.(1)延载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纳言,主管部门的官吏认为姚璹的亲族犯法,不能担任侍臣。

(2)契丹侵犯边塞,姚璹任梁王武三思榆关道安抚使的副职。因过失而受牵连,降职为益州长史。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后”是武后的意思,作为“欲避正殿”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非”修饰“天灾”,“圣人”为一个词语,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明堂失火,武后打算避居正殿,以此来顺应天变。姚璹上奏说:“这是人为火灾,不是天灾。从前宣榭失火,而周朝世代绵延;建章烧掉,而汉代王业昌盛。圣人之道,是随着事物发展也在变化”。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封’为祭地,‘禅’为祭天”错误。应是“‘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A项,“担任夏官侍郎期间,为免受堂弟案子的牵连”错。结合文本内容“坐从弟敬节叛,贬桂州长史。后方以符瑞自神,璹取山川草树名有‘武’字者,以为上应国姓,类以闻。后大悦,耀文昌左丞。永徽后,左右史唯对仗承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等分析可知,原文是他受到堂弟案子牵连,而被贬为桂州长史,后面的讨好巴结武后都是在“桂州长史”任上。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拜”,授予官职、任命,前面补充主语“朝廷”;“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以”,动词,认为;“为”,担任、充任。(2)“盗塞”,侵犯边塞;“副”,担任副职,前面需要补充主语“姚璹”;“坐累”,因过失而受牵连,受牵连;“下迁”,降职。

参考译文:

姚璹字令璋,年轻时就没有了双亲,抚养弟妹以友爱著称。他勤奋学习,才智机辩横溢超群。永徽年间,考中明经科,补任太子宫门郎。武后时,升任夏官侍郎。因堂弟姚敬节叛逆而受到牵累,被贬为桂州长史。武后这时正用吉祥的征兆来神话自己,姚璹便取山川草木中名称中有“武”字的,认为是上天顺应国姓,收集分类予以上奏。武后很高兴,提拔他为文昌左丞。永徽以后,左史和右史只是朝堂上接受圣旨,至于朝堂下的谋划和议论就不得而知了。姚璹认为帝王的谋略和训诲不可缺少记载,奏请说朝堂下所议论的军国政要,责成宰相亲自记述,称为《时政记》,把它交给史官。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时政有记载是从姚璹开始的。延载初年,朝廷任命他为纳言,主管部门的官吏认为姚璹的亲族犯法,不能担任侍臣。姚璹说:“王敦叛乱,王导主管中枢机要;嵇康被X,嵇绍竭尽忠心而死。这能连累吗?”武后曰:“这是我的意思,你不要顾虑无根据的话。”证圣初年,姚璹被加授为秋官尚书。明堂失火,武后打算避居正殿,以此来顺应天变。姚璹上奏说:“这是人为火灾,不是天灾。从前宣榭失火,而周朝世代绵延;建章烧掉,而汉代王业昌盛。圣人之道,是随着事物发展也在变化,况且明堂是宣布政令的宫殿,并不是宗庙,不应当避居正殿,而破坏正常的礼制。”武则天就批准了姚璹的奏议。武后到嵩山封禅,下诏姚璹总管仪注典礼,担任封禅副使。当时九鼎铸成,武后打算用黄金涂饰。姚璹上奏说:“鼎是一种神器,贵在质朴,不需要装饰外表,难道还需要涂饰黄金增加吉祥征兆的光彩吗?”武后就不再坚持了。契丹侵犯边塞,姚璹担任梁王武三思榆关道安抚使的副职。因过失而受牵连,降职为益州长史。起初,蜀地官吏贪婪残暴,姚璹将他们揭发出来,一点也不宽容。武后闻知此事,下诏书慰问犒劳,就对身边的人说:“担任二千石的地方官自身清廉容易,要使属吏们都清廉就难了,只有姚璹能兼有二者。”新都丞朱待辟因犯贪污罪应当判处死刑,朱待辟相好的僧人理中阴谋X掉姚璹,占据剑南。有人向武后密告,武后下诏姚璹彻底查办。姚璹深挖这个案子,形迹可疑的全部逮捕,株连了几千人。监察御史袁恕己上奏弹劾姚璹查办狱案不平允,皇帝下诏书说不要追究。过了好久,退休。去世,享年七十四岁,他留下遗言要求丧葬之事从简。追赠为越州都督,谥号成。

下载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旧唐书-姚璹传》专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三轮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旧唐书-姚璹传》专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