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四个阶段
孩子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均不相同。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认知与兴趣。(0——15岁)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与兴趣。
在每个人的求学生涯和人生旅程中,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除了死记硬背以外,理解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而理解记忆需要书面知识现实化,这种现实化需要一个具体的实物作为媒介。
每一个知识点的媒介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具体的要求,具体需要的时候,会自主从头脑中提取认知领域中最熟悉最相关的实物作为媒介。
很多家长都知道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因为好学者不如乐学者。而孩子的兴趣不是说干得多了就成为了兴趣,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那并不是孩子的兴趣,充其量只是一个技能而已;真正的兴趣是可以让人非常高兴的自主要求的废寝忘食地完成或者学习的内容,这个兴趣是什么都有可能,如果学生对于社会没有良好的不断增加的认知,那么他的兴趣一般是电子产品或相对低端的兴趣(如打架、赌博等)。
二、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认知与兴趣。
培养孩子的认知需要家长不断地参与和努力,可以说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家长需要参与的最耗费心力和时间的一步。
培养孩子的认知需要不断的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是这样的,不断带着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并讲解这些
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在孩子读小学之后遇到很多自己已经讲不明白的问题,不要怕讲不明白,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就好(开始的时候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找答案;家长逐渐减少参与,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这本来就是培养孩子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家长什么都会都讲了,孩子还哪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呢。
兴趣是在学生不断自主寻求认知的时候逐渐激发出来的,所以培养兴趣的前提是培养认知,培养兴趣的需求是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自主寻求认知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自主空间。
在孩子自主寻求认知的时候,无论做的事情看上去有多么的无厘头或不可理喻都不能打断和批评,只能鼓励,因为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基本功与习惯。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基本功与习惯。
荀子在《劝学》中这样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现在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建造高楼大厦。
学生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难度。
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思维的能力,很可惜的是,很少能够看到这几项能力都过关的学生。
要想保证学生的基本能力,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拥有良好的基本功的。而各项基本能力都过关的学生一般考个211及以上大学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也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和我们家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就是基本能力的区别。
二、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基本功与习惯。
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需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时间为10周岁以前,当学生年龄超过10周岁之后,就很难再培养出好的习惯了;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主要在于方案的一以贯之和坚决执行,最怕反复修改的方案和不断妥协地执行。
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的时候,需要家长拥有一定的方法,按照合适的方法去执行,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结果。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联系拓展、动手实践、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以上能力,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拥有,但却发现好像无论怎么教都教不会,最后归结为自家的孩子笨。
事实上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了不同孩子的不同区别。
其实只要学生基本能力过关,家长略加引导就可以拥有这些能力。
但在培养这些能力的时候非常忌讳家长有问必答,最喜欢家长逢问反问、设问。
第四阶段:做好后勤、维持好状态、陪伴玩耍、良师益友。
在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最需要的已经不是学习的能力了,因为学生已经基本上定型了,这个时候培养起来非常困难。
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家长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
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人生导师和心灵导师,在玩耍中放松心灵,在闲谈中了解人生。
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不同的年龄,培养的要点不同;不同的年龄,父母的角色不同;不同的年龄,培养的方法不同;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事,事事到位,自然可以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