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习题练习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
和蔼
守寡
粗犷
切切察察
C.
菩萨
渴慕
哀悼
豪不相干
D.
烦琐
保姆
磨难
念念不忘
3.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骇破(hài)掳去(lǚ)颈上(jǐnɡ)
B.
惧惮(dàn)
陆玑(jī)
孤孀(shuānɡ)
C.
震悚(sǒnɡ)
规矩(ju)憎恶(zènɡ)
D.
针灸(jiǔ)诘问(jí)疮疤(chuān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
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D.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其事地说。
5.划线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淡薄薄弱薄厚
B.
妥帖请帖碑帖
C.
憎恶好恶深恶痛绝
D.空前空席空中楼
二、语言表达
6.请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______)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______)
(3)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______)
(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______)
7.将下列句子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平时叫她
“阿妈”,连“长”字也不带
②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④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⑤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8.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班级开展了一次“走近鲁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推荐一篇(本)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
作品: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是出自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A.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9.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三、现代文阅读
第28个“馅饼”
乔
叶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在等导游买票的工夫,有人拽我的衣襟。是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
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
“阿姨,你是老师吗?”
“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儿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历史,可她怎么能看出来?
“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心想干脆买一个。
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不要钱。”
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
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
“那我不要了。”我也很干脆地说。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后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小姑娘还在出口处站着。
“给你。”她又来了。
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
“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
“送我?为什么?”
“因为你是老师,好人。”我笑。
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就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
“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
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吐出的灰尘涤荡着她的小脸。司机把车停下来,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
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
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
“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很像我的汉族老师,她很爱我们。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我呆住了……
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的“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方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舌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
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这第28个“馅饼”。
10.选文与课文都使用了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可以使_____________多变,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鲜明的对比,使_________________更加丰满真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1.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馅饼”的含义。
1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3.赏析下列句子。
(1)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加着重号的词语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哈提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拓展阅读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
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5.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16.填空。
①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②第①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③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1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请指出本段记叙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0.“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将“镶嵌”能否改为“站立”?为什么?
21.“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中的“强笑”能否换成“笑着”?为什么?
22.“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为什么害怕?结合文段简要回答。
阅读周海亮的《手心朝下》,回答下面各题。
(1)这个老女人很怪。
(2)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
(3)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4)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5)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十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6)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
(7)“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8)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
(9)“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
(10)“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11)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12)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13)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
(14)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15)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
(16)“你知道她?”我好奇地问。
(17)“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18)“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
(19)“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20)“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21)“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呆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
(22)“可是她女儿……”
(23)“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年的沿习,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24)“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25)“她死了。”朋友说。
(26)“死了?”我震惊。
(27)“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28)朋友谈性正浓,我却不再听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29)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
(30)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23.仔细阅读小说第(2)~(5)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回答。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第(3)段中“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B.
第(12)段画线句运用慢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没有从我这里要到钱,极不情愿地转身迟缓离去的情景,表现她内心的失落。
C.
第(27)段中“不是乞丐”指的是她在接钱的时候总是掌心朝下,表示钱不是讨来的,这是她的想法。“仍然在乞讨”指的是她确实是向人乞讨一块钱的事实。两人所指的内容不同,所以不矛盾。
D.
从“我”对老女人的态度的变化,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要抛弃他们;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就不要保持做人的尊严。
25.请简要分析题目“手心朝下”的含义。
26.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27.听了朋友的介绍后,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四、填空题
28.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莫(名)其妙
()
A.名字
B.说出
C.名誉
D.有名的②(念)念不忘
()
A.惦记,常常地想
B.念头
C.读
D.“廿”的大写
③(疏)懒
()
A.分散
B.不亲密
C.粗心
D.不熟悉
④繁琐之(至)
()
A.极
B.以至
C.到
D.至于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D错误,“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而不是立冬开始的。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有误,“豪”应为“毫”。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中“掳”应读lǔ;C项中“憎”应读zēnɡ;D项中“诘”应读jié。故选B。
4.【答案】D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6.【答案】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解析】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常用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1)此句描写阿长描述长毛故事的语言。(2)“伸、按”动作描写。(3)“面如土色”神态描写。(4)“我想”心理描写。
7.【答案】⑤②④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这段话是对“长妈妈”的介绍,首句应为⑤;然后介绍人们对她的称呼,即句②;从“只有”可以判断下一句为④;从“连……”“但……”可以知道下两句为①③。故排序为⑤②④①③。
8.【答案】(1)作品:[示例]《野草》
推荐语: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集。
(2)
C
【解析】(1)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从中
选择一部熟悉的,推荐理由可以从作品语言风格、人物塑造或是精彩故事情节等,写出推荐的理由即可。(2)小篆的特点是字形工整瘦长,对称均衡,飘逸秀美,这幅书法作品字体不是小篆。故C不恰当。
9.【答案】①读书须博览群书;②做事贵在坚持。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第一句可从汲取知识的精华这方面去感想,第二句可从坚持不懈追求目标这方面感想。
10.【答案】欲扬先抑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解析】通过课文了解,对于阿长这个形象,作者先是写阿长有诸多毛病而不喜欢她,但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让“我”震悚,写出被感动之强烈,最后,写出这部“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把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引向深化,变成永久的怀念。可见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本文开始“我”信奉“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理念,所以对于哈提雅白送的礼物,持怀疑态度,最后被小姑娘的真情打动。
11.【答案】[示例]指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象征着哈提雅纯洁美好的心灵。
【解析】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这里的标题指哈提雅送出的第28个铃铛,即第28个礼物;象征着哈提雅纯洁美好的心灵。
12.【答案】[示例]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④与结尾“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相呼应。
【解析】考查段落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①如果是环境描写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几方面;
②其他内容则可能是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这里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与结尾“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相呼应。
13.【答案】(1)[示例]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因“我”给钱而吃惊的表情。(2)[示例]比喻,将哈提雅的笑容比作一朵“淡黄色的雏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哈提雅获得“我”的信任时喜悦的样子,传神地描摹出一个纯真淳朴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形象。
【解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此处(1)句神态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小姑娘因“我”给钱而吃惊的表情。(2)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哈提雅获得“我”的信任时喜悦的样子,传神地描摹出一个纯真淳朴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形象。
14.【答案】[示例]①懂得感恩(。她以送陌生人礼物的方式默默表达对汉族老师的感激之情。②执着、细心、聪明。即使“我”几次拒绝接受她的礼物,她依然执着地送出刻有老鼠吊坠的铃铛(。③自尊自强,热爱学习。她坚决退还“我”五元钱,百般推却才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的小姑娘是一个懂得感恩、执着、细心、聪明、自尊自强,热爱学习的人。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文章讲述了祖母想尽各种方法教“我”学知识,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我”仁慈待人。故选D。
16.【答案】①祖母②宽厚、宽恕;③小;④普通的家庭妇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第①小题是对小说主人公的考
查。文章讲述了祖母想尽各种方法教“我”学知识,用行动教育“我”要仁慈待人,她的品格对“我”影响很大,表达了“我”对祖母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可见“祖母”是主人公。第②小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能力。联系上下文可知,“宽”在这里指的是对人的态度。文中指祖母教育“我”多帮助身边的人,对待身边的人、有困难的人要宽待、宽厚。第③小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小”。第④小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平凡是说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闪光”是说祖母的优良品格对“我”影响很大,给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17.【答案】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省略号作用的理解能力。省略号有以下作用:表示引文的省略;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意在言外;表示语意难尽;表示语言中断;表示沉默的省略;表示数字延续的省略;表示语音延长。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18.【答案】宽厚待人,乐于助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可以看出,祖母是个善恶分明、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人。从以下事例可以看出:“文革”期间,李伯伯和刘爷爷被诬陷,祖母不怕被连累,坚持帮助他们;祖母是个疼爱孩子的人,看到“我”挨饿,祖母心疼得流泪;祖母给我讲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故事,让我好好读书。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9.【答案】有一天
“我”家门口
“我”和老王
老王为“我”送来香油和鸡蛋。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阅读文段可提炼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有一天,地点为“我”家门口,人物为“我”和老王,事件为老王为“我”送来香油和鸡蛋。
20.【答案】不能。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而用“站立”给人的印象,认为老王的身体较好。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镶嵌”本意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此处充分(夸张)地表现出老王瘦弱无力、僵硬的毫无生气的病态。而站立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1.【答案】不能换。“强笑”说明笑的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强笑”的意思的勉强的笑,表现出作者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的悲酸和感动。而“笑着”就表现不出我对老王的怜悯和同情。
22.【答案】因为老王身体瘦的让“我”害怕,他的病态使人害怕。
【解析】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问题和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上文对老王的描写“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可以看出老王的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像一堆白骨,作者因此而害怕。
挂念儿子却没有想起母亲,令老王非常内疚
23.【答案】①常年把内穿的旧红毛衣外穿;②只向行人讨要一块钱,多了不要;③拿钱的动作总是手心朝下,迅速而明确。
【解析】阅读所示文段,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逐一概括其“怪”的表现。
24.【答案】D
【解析】抓住句项表述的要点,搜寻相关信息,理解文章内容,一一比较判断。D句中“体现了人在苦难中就不要保持做人的尊严”这一理解是错误的。
25.【答案】一是老人乞讨时的动作;二是饱含了她内心的尊严,对女儿永不停歇的思念。
【解析】首先在文章中找到老人乞讨时的动作描写,再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老人对女儿的情感,即可理解文题“手心向下”的表达作用。
26【答案】①“我”是小说的视角和情感线索。通过“我”的眼光,体现了人们对老女人先是好奇,然后对她反复使用同一个乞讨的借口的厌倦,再下面是拒绝她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怜悯,最后是对她的尊敬;②“我”是小说主人公的对比点,通过“我”和她的对比,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③第一人称的加入可以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解析】从“我”与全文情节的关系、表达小说内容的真实感以及用“我”与小说中人物的对比表达作者的感情等方面来概括。
27.【答案】示例:她如此可怜、真诚、如此自尊,对女儿的爱是多么深沉而执著啊,我却对这个可怜的人怀疑和嘲讽,我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解析】了解文中“我”开始对老人的情感与态度,体会“我”在了解真相后的愧疚心情,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我”此番心情。
28【答案】①B
②A
③C
④A
【解析】词语辨析,根据语境或者查阅资料和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