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驿路梨花》巩固练习(附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面加红字注音。
驿路()
竹篾()
麂子()
简陋()
悠闲()
陡峭()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喷┨
菌┨
┕()
┕()
3.填空。
(1)《驿路梨花》一文的作者是,江西萍乡人,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鹿衔草》等。
(2)《驿路梨花》是一篇,通过记叙云南哀牢山中路边一个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_______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品德。
运用能力提升
4.关于小茅屋的主人,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放军是建造者,是小茅屋的主人。
B.梨花是小茅屋的照料者,是主人。
C.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照料小茅屋,她才是主人。
D.建造者和所有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互为反义词的一项是()
A.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B.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
C.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D.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
6.根据文章的主旨,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
“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7.选文对哪些人物是直接描写?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间接描写的人物都是谁?
8.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选段插叙的是一件什么事?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9.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红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0.文章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的作用是什么?联系全文看,文章以“驿路梨花”为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11.作者前后把十几年的人和事组织、串联到一个故事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①大船追得很紧。
②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③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④“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⑤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⑥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
⑦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⑧但是那些隐藏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准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⑨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好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⑩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1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发生的事件。
13.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14.第⑦段中的“荷花变成人了?”是什么意思?“啊!原来是他们!”又表达了妇女们什么心情?
15.第⑧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
16.文章在写战争场面时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附加题
学校积极参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请阅读后完成17-19题。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本期“经典阅读”活动推荐的名著是:《童年》(高尔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名人传》(罗曼·罗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________。
17.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18.仿照画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语句。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字数可略有增减。
19.为配合“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刊《萌芽》将开辟专栏介绍这四部名著,请为该专栏拟一个能涵盖四部名著主题的名称。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yì
miè
jǐ
lòu
yōu
qiào
2.pēn喷射 pèn喷香 jūn细菌 jùn菌子
3.(1)彭荆风
《边寨烽火》
《芦笙恋歌》(2)短篇小说
雷锋精神
运用能力提升
4.D
解析:不管是建造小屋的解放军战士,还是照料小屋的哈尼小姑娘、瑶族老人以及“我”与老余,他们都对小茅屋作过贡献,都是小屋的主人。
5.D
解析: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峙位置的词。如A项中的“明”和“暗”,B项中的“上”和“下”,C项中的“前”和“后”。
6.雷锋精神代代传
解析:答案不求统一,对仗不必很工整,只要能表现本文主题思想就行。
课内同步阅读
7.“我”、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对他们的语言、行动、神态等作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的人物有梨花、解放军战士。
8.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到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到并且给过路人盖了一间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个小茅屋。插叙的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9.(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2)“很受感动”表明了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10.引用陆游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应,完成了主题的升华。“驿路梨花”的标题一语双关,表面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这是以物喻人,自然梨花与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
11.这样安排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课外拓展阅读
12.军民在荷花淀上共同巧妙歼灭鬼子的战斗场面。
13.比喻
暗示这些“荷叶荷花”之中会有“天兵”出现,这些鬼子将葬身于荷花淀之中。
14.荷花下面隐藏着我们的战士;
转惊为喜的愉快心情。
15.激烈的战斗场面。
16.具有散文的笔调,情趣横生,富有诗意。
附加题
17.(1)第③句,将“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中”改为“我校在‘书香校园’活动中”。
(2)第④句,删去“为宗旨”或将“为了”改为“以”。
18.示例l:会像阳光一样,照亮你前行的征途,融化你航程的坚冰。示例2:会像弯月一样,点亮你夜行的灯盏,停泊你漂泊的心灵。
19.示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示例2:在磨难中成长
示例3:逆境·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