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鸭绿河事件反思剖析材料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1日通报了发生在建三江管理局鸭绿河农场副场长酒后死亡事件,8名违规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公款吃喝屡禁不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五个原因:
1、认识误区。
2、制度保障。
3、体制机制。
4、利益基础。
5、公有偏好。
一、认识误区
在毛泽东时代,处理了刘青山和张子善,提出
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等口号。贪污是犯罪,浪费也是犯罪。所以,毛泽东时代不允许浪费,不允许公款吃喝。后来情况就变了。不少公职人员认为,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有啥罪?
认为贪污是犯罪,公款吃喝最多是
浪费
。所以,贪污违法、入罪,而公款吃喝是违纪、下不为例。结果,公款吃喝屡禁不止。
二、制度保障
相关的规章制度本身也存在漏洞:
一方面,大多禁令文件本身道德倡导性内容过多,具体责任追究等细节性规定少,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财政预算存在不透明、预算执行弹性空间大等特点,各级公务接待标准也较为模糊,从而在客观上为各地公款吃喝的超标违规提供了制度便利。财务报销制度的不完善,在纵容和保障着公款吃喝。
三、体制机制
我们的政治体制有集体领导的集体决定
这个机制。各级各类的地方党委和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都实行集体领导的集体决定
。不管是领导的个人意见还是委员的个人意见,只要通过集体讨论和集体决定的形式,就变成了
集体领导,变成了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
集体决定的事情就是
铁板钉钉,就是
圣旨,它可以制衡国家法律和政策。
集体决定
有权无责,没有个人为此负责。即便是上级领导也拿下级的集体决定
没有办法,法不责众。这就出现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集体决定
就是下有对策的杀手锏
。所以,才有上百个红头文件管不了公职人员的一张嘴现象。
四、利益基础
公款吃喝背后,存在巨大的利益链条,形成一种腐败
文化,成为有些干部跑门子、拉选票、建立所谓
人脉
关系的主要方式。放眼望去,几乎就没有不公款吃喝的场合:
上级有上级的吃喝,下级有下级的吃喝;发达地区有发达地区的吃喝,贫困地区有贫困地区的吃喝。无论因公因私,只要能纳入名目,全部公款买单。
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交流学习,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
总之,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不管是被监管的还是监管的,不管是被请吃的还是请人吃的,都是白吃,个人不掏腰包。这就体现了某种共同利益基础。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