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事件剖析

时间:2019-05-15 06:3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婚闹事件剖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婚闹事件剖析》。

第一篇:婚闹事件剖析

婚闹事件剖析

江西师范大学15级商务英语1班陈凤梦仪

柳岩被伴郎团丢下水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这个话题热度更在微博热搜榜上高居不下。对于明星的婚礼上居然也出现如此恶俗的“婚闹”现象〃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更有网友认为〃这种“闹伴娘”的行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而不仅仅只是低俗且恶趣味的玩笑。而这一事件〃又是怎么被上升到“维护女权”的高度的呢?

婚礼“闹洞房”古而有之〃这一风俗最早来源于汉朝燕地〃班固著《汉书·地理志》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可见〃本来“闹洞房”的本意并不是“作弄”新人〃而是有对新人以后的日子可以“越闹越红火”之意〃是亲戚朋友对新婚夫妻的满满祝福。谁人不希望自己的好日子热闹喜庆呢?只要不太过分的〃也就随他去了。而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闹洞房”这一原本充满人情味的风俗在现如今早已变成了新娘、伴娘谈之色变的“可怕回忆”〃是许多人嗤之以鼻和可以摒弃的“陋习”。网上搜索关键词“闹洞房”〃不堪入目的图片比比皆是〃因“闹洞房”而酿成悲剧的事情也兼而有之。

被众星拱月的明星通常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地方〃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往往备受瞩目〃且身为偶像〃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喜爱自己的粉丝树立榜样。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透过镜头〃明星的行为会在我们的面前无限放大。虽然常有粉丝为“犯错”的偶像辩解:明星也是普通人〃也应当有犯错误的权力。但由于身份使然〃明星犯错对社会风气所造成的影响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比拟的〃这正是为何比包贝尔婚礼上“闹伴娘”更严重、更恶劣的婚闹行为在农村上演〃所受的舆论压力和指责远及不上包贝尔婚礼上的闹剧。我们不要求明星是完人〃但希望他们可以做“高尚的人”〃明星享受了其身份给自己带来的荣耀、利益〃便理所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相信粉丝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自己喜爱的明星在镜头前衣冠楚楚〃在镜头后却是衣冠禽兽。

包贝尔婚礼上“闹伴娘”已隐隐有“耍流氓”、“占便宜”、“揩油”的嫌疑。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中〃包贝尔与其伴郎团全程不顾柳岩的挣扎、尖叫〃执意扛着四肢离地的柳岩到游泳池边〃柳岩在挣扎的过程中被迫裸露出双腿、抹胸也险些滑落。伴郎们对替柳岩遮挡的贾玲进行驱赶、推搡〃并扬言也要将贾玲扔进水里〃这一副洋洋得意、有恃无恐的样子〃全无半点照顾女性、怜香惜玉的绅士风度〃也无怪乎许多网友纷纷指责他们不尊重女性了。确实这一行为在社会上很有不好的发展〃许多人把此当作一种娱乐的活动〃殊不知影响的确是社会的风气〃推动了低俗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如今社会虽然倡导男女平等〃但千百年来的男权观念对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存在〃从“闹伴娘”事件便可窥其一二。“尊重女性”并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应该成为根植于人类意识中的一种行为习惯。正如柳岩曾说过:“我性感〃不代表我放荡。”

第二篇:恶俗闹婚当移风易俗征文

近年,恶俗闹婚多次进入舆论视野,翻看网友的评论,大多数网友的观点都是批评与谴责。“闹新郎”“闹公公”“整伴娘”诸多闹婚事,已超出正常婚礼娱乐的适度范围,超越明的底线,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民俗既有良俗,也有陋俗,不是所有的民俗都应该传承,恶俗闹婚这样的“习俗”理应取消。

传统闹婚,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中间有的内容已经与现代明大相径庭。还有一些新兴闹婚形式,与传统不沾边,而是近些年逐步形成,实际掺杂了很多恶俗内容在其中,这样一,使得传统习俗变成了陋俗,失去了传统习俗的化象征意义,甚至败坏了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在“越界”闹婚频发的当下,就显得颇为必要,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落实。

移风易俗,找准头才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恶俗闹婚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地方风俗和爱热闹的民众心理推动而成。而如今,闹婚过了头,触碰道德及法律红线,地方政府就应当充分发挥起主导作用和教化作用,单靠制定强制性约束,不仅难以被民众所接受,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要彻底改变观念,当发挥好党员干部和民众自身的合力。

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党员带头是关键。广大党员特别是村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自己的小家庭做起,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遵守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在移风易俗活动中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党员干部自己作风优良,就是最好的宣传形式,使群众见之思之学之,从而带动一方好风气的养成。

移风易俗,发挥民众智慧是助力。不明的婚闹行为,绝大多数民众也表达出批评与谴责,因此重新建立村规民约,调整具体标准既是势在必行,同时也是一个契机。要让那些在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教师带头,号召村民献策献智,让村民自主地参与到商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在过程中感受到明与和谐,民众的观念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

推动移风易俗,要用思想的自省引领行动上的自觉,每个人都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宣传者,才能在保护传统婚礼化象征意义的同时,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化氛围。

第三篇:群体性事件深度剖析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法律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带来了利益的碰撞和深层矛盾的暴露,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种矛盾的爆发,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的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新原因,群体事件的爆发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戴先文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近年来群体事件呈现的新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活动中出现的一些超出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社会关系中出现的一种不协调、不和谐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为中国改革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和谐社会必须以有序、安全和稳定为基本前提。近年来,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影响,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数量正不断上升、规模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加之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匮乏,使处置工作异常艰难,很容易导致事件的恶化,它严重干扰了政府的办公秩序,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进行一下探讨,以期为今后处置这方面问题提供参考。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在国外,一些社会学者将“群体性事件”称之为“集群行为”或“集合行为”等,如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在其1921年出版的《社会学导论》一书中,最早从社会学角度定义“集合行为”,认为它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斯坦莱•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戴维•波普诺也指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而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群体”是指本质上有共同点的个体组成的整体。“事件”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根据以上解释,“群体性事件”就可以理解为由同类个体组成的整体,因为共同的要求,对社会造成的不平常影响的事情。在我国,由于受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建国初期称之为“群众闹事”、“聚众闹事”;八十年代称之为“治安事件”、“群众性治安事件”;九十年代称之为“突发事件”、“治安突发事件”、“治安紧急事件”、“突发性治安事件”;在21世纪初期称之为“群体性治安事件”。

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定性,我国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是众说纷纭,说法不一,有的界定侧重明确群体性事件的人民内部矛盾性质,有的界定指出了群体性事件在行为手段上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和影响。综合上述论述,笔者以为:群体性事件是指具有某些共同利益的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静坐、冲击、游行、集合等方式向党政机关施加压力,破坏公私财物,危害人身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尽管群体性事件的外在呈现出某些对抗性的倾向,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也会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群体性事件既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与处在既定社会规范制约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集群越轨行为。群体性事件的副作用和社会危害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在客观上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是应当肯定的。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群体性事件可能是这样一个机制:“通过它,社会能在面对新环境时进行调整。一个灵活的社会通过冲突行为而受益,因为这种冲突行为通过规范的改进和创造,保证它们在变化了的条件下延续。”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在于它能够释放出长期积压的一些社会能量,能使部分心理失衡的群众得以心理的平衡,这

对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次它向社会发出了警告或信号、表示部分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必须加以补偿,或者行政管理活动中出现问题需要纠正,或者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应该完善等等。所以,我们对群体性事件决不能只能看到它的负面效应,还应该看到它可以是社会压力的减压阀和报警器,有利于促使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才能妥善审慎地处置好群体性事件。

二、近年来群体事件呈现的新特点

(一)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规模趋大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2003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中国官方数据显示,群体性事件从1995年的超过1万起,持续增加到2005年的超过6万起,2007年已经超过8万起。进入2008年下半年,在举办北京奥运前,中国不同地区接连发生严重的警民冲突与群体性事件,而且,涉及面越来越广。最突出的例子是瓮安、孟连、陇南、石首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

群体性事件参与群体越来越多,有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权益受损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房屋被拆迁居民,库区移民,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

(三)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化倾向越加明显

群体性事件中有幕后指挥、领导者,他们事先会进行周密的计划,要求参与者行动统一、进退有序、组织严格;他们重视信息研究,环节把握准确。最终目的就是扩大影响、增加压力。

(四)群体性事件的暴力程度大大加剧

群体性事件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暴力性、破坏性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出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各种极端或违法行为发泄不满情绪,围攻冲击基层党政机关、阻断交通、扣押人质,个别地方发生破坏公共设施、打砸乡镇政府和县政府的局部骚乱。瓮安、石首事件就是新世纪群体性事件中的两个标志事件,就在于它的暴力程度大大加剧。

(五)群体性事件和平理性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发展

一些地方的民众在寻找理性有效的表达,一些比较高层的领导和各地的警方也表现出了很大的理性和克制。与过去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动辄打砸抢烧,警民冲突激烈的状况相比,诉求者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争取利益。这与社会进步有关,但同时也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宽容度和政治智慧。双方都意识到,用谈判、协商、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成本比暴力要低得多。

三、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体与群体心理等微观方面的因素。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它的产生及我国正处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标准)的经济发展关键期和敏感期,群众维权意识增强等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又有现实的具体成因。概括起来,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群体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阶层、群体、组织的分化以及其利益的分化,经济结构失衡,资源供给欠缺,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的保障机制、民主机制建设等问题保障不到位、决策不民主、相互

脱节甚至顶牛等情形。因为某些方面的改革失度,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失业严重,腐败现象蔓延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等情形。而这些因素都是易于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重要条件。

(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被侵害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业用地被大量征用为建设用地后,由于土地征用补偿、征地后劳动力的就业和安置等相关政策不落实、不配套,或者房屋被拆迁的征用补偿太低,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此外还有粮款补贴、财务混乱、宅基地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在城市,由于房屋拆迁、下岗失业、承包租赁、城市管理等原因也都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必然会触及特定群体的利益,如企业转制中的下岗职工群体,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下岗失业工人也极有可能受到煽动而引发集会、游行、示威;城市拆迁补偿未及时到位,回迁日期遥遥无期,搬迁地点不理想,生活设施不配套等原因,导致拆迁户与拆迁公司的矛盾激化。体制的转换引起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利益冲突激化便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地方政府的决策失误是群体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

在冲突萌芽和聚集的初期,一些地方的基层党委政府对社会矛盾普遍表现出“体制性迟钝”——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处理失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集中暴露出执政能力薄弱的软肋。“瓮安事件”中,基层党委政府匆忙将事件定性为“有组织、有预谋”,是黑恶势力煽动群众围攻政府,并在当地媒体大规模刊播“瓮安群众愤怒谴责不法分子”等新闻,引起了更多群众的反感和猜疑。一些官员还习惯于封锁消息,控制舆论,制造出“不明真相的群众”。长期以来,在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保持沉默、回避媒体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条件反射式的“自觉行为”,但在传播手段多样化、传播对象大众化的情况下,这种紧要关头的“失语”必然丧失引导舆论的主动权,看似避免承担责任的风险,实际却陷入被动,增加了平息事态的难度。

(四)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虽然随着法治社会的进程加快,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群众整体的法制观念相对淡薄,造成了高涨的民主参政意识与较差的法制观念间的反差。尤其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群众的法律知识有限,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比较落后。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不懂也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或通过合法途径加以解决,而是动辄采取闹事的方式向政府施压,往往选择越级集体上访或闹事的形式,甚至发生暴力袭警、阻断交通事件,希望通过扩大事态,引起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本来能通过正常的信访、法律程序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事件。部分群众心里存在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负面影响和造势心理。认为闹事是唯一解决问题、获取实际利益的办法,故意扩大事态,聚众上访。同时,政府及职能部门在处理同一类群体事件中,对行为过激的事件和一般性的上访在解决方式、承诺程度及兑现结果的差异也加重了群众的这种心理,产生连锁反应。

(五)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通是产生群体性事件的体制原因

在我国现阶段,如果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难以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和协调到,又缺乏各自表达正当利益诉求的渠道,便可能导致矛盾的积累和利益冲突的加剧。目前,由于受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上还存在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不同社会群体表达自身利益的声音强弱不一,表达的机会不同,表达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不一。特别是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处处受损时,又缺少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于是他们便采用静坐、集体上访,阻碍交通,冲击党政机关等集体性施压行为来宣泄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突发性群体事件也就频频出现了。

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

200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处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对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原则、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现场处理和宣传教育等项工作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各地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了依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首次写进党的重要文献,并且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突出地摆到全党同志的面前,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直面现实的政治勇气。

但从我国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分析来看,多数还是集中在法律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是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当前频繁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原因就是法律不适合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信访条例》等,此外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部门规章。而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中,禁止性、义务性规定多,授权性、可行性条款少,还未形成一个从权利的设置、组成到行使、保护、规范的完整体系。例如,现实生活中,工人要求发放拖欠的工资,由开始个别工人零星去要,到后来成群结队去闹,以致影响了单位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对这种行为的法律性质应当怎样界定?无论是分散催讨还是集体催讨,在我国的法律上都没有明文的禁止性规定。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是合法的,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但是这些工人若采取堵截铁路、冲击党政机关的方式来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则构成违法行为。某些执法机关在没有对群体性事件的合法性作出判断之前,就盲目采取措施。群众没有违法,而执法机关却已经违反法律,这不仅不利于矛盾的解决或化解,而且往往会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尖税矛盾和突出问题的特殊表现,我们应从法律的视角、运用法律的途径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矛盾。如果离开法律规定采取行动和措施,不仅往往使处置工作陷入被动,事后也将留下隐患,从而导致法律权威和政府信誉的降低。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立场、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和法治的程序,将处置群体性事件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一)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必须要有法可依

当前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着合理要求与违法行为、多数人的一般违法行为与少数人的严重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要严格依法进行,要针对不同的群体性事件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正确分析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性质,区分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界限,并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开展处置工作。处置群体性事件只有依法办事了,才能取信于民,人民才能充分理解,积极配合与支持执法者的工作,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步骤,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程序的公开、透明,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既有根源的复杂性,又有事态的模糊性,还有过程的多层性,因而一般处置难度较大。要根据事情的起因、界定事件的性质及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要始终坚持平息事态、维护稳定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遵循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不越权、不失职,将处置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法律政策轨道,确保处置工作既依法有据,又干净彻底,不留隐患。

(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适当允许公民依法集会、游行、示威

依法集会、游行、示威,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发表意见、表达意愿、宣泄情绪的法定渠道。在充分兼顾社会综合承受能力,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可以循序渐进地批准通过法定程序提出的符合法定条件的集会、游行、示威申请,逐步引导群众采取平和理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愿,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更好地化解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减轻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的压力。当前,可先行受理、批准一些劳资纠纷、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环保等涉及群众经济利益符合政府原则立场的集会、游行、示威申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放开。这样做体现出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人文关怀。

(四)建议制定专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规

群体性事件有着深刻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涉及众多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预防和处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悲剧性后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职责和办法,国务院应该总结近年来各地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制定一部《处置群体性事件条例》,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目标任务、主体、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及善后等方面的工作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

(五)健全和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充分发挥权益保障机制作用

要建立民情民意表达诉求机制,通过民情员、专家咨询、群众听证等,减少决策的随意性;要拓宽民情民意表达诉求渠道,通过公布联系方式、工作程序,便于群众联系监督;要规范完善利益处理程序系统,信访、法院、行政复议、劳动仲裁等应当各尽其职。此外,为了增强民主、树立司法权威,共同强化国家机关和公民的法治意识,防止群体性事件一再重演,必须适时改进信访制度。信访部门可以推动建立领导与群众定期协商对话制度,通过行政首长接待、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予以反映问题,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或者基层。

更多详情请查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剖析

护理不良事件剖析

1.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1.

二、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1.

三、护理差错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1.

四、护理差错的等级分类

1.

1、护理缺点

1.

2、一般差错

1.

3、严重差错

1.

五、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和上报途经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1.护理差错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1.护理差错:凡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1.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违反制

1.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而发生错误,或

1.因技术水平低,增加病人痛苦,对

1.病人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

1.严重不良后果者,谓之差错。

差错的等级分类: 护理缺点:

对患者不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微影响而无

不良后果者。

一般差错:

由于护士的原因给病人增加了一般性短暂、、轻微的痛苦,虽没加重病情,有一定影响

者。

幻灯片8

严重差错:

指护理人员工作上的错误而影响病人诊断、治疗或增加了病员的痛苦,使病情加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一、护理缺点

1.口服药:错发,但能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

2.静脉注射药:外漏,面积<5cm;错配,造

成药液浪费,但能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

3.留取标本:时间延误,但没影响检验结果。

4.病人发生压疮:Ⅰ度压疮。5.执行医嘱:没有及时执行,但能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

6、未造成一般护理差错的其他方面的缺点。二、一般护理差错:

1、错漏重要治疗1次或一般性治疗超过3天者

2、将激素、抗生素、特效药、时间药投药时间提前或推后2小时者。

3、抄错、抄漏医嘱(包含整理医嘱)已执行,造成治疗错误,但未引起不良后果者。

4、错发、漏发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致使病人检查、诊断、治疗延误3天以上者

5、采取体液标本时,由于采错标本、贴错标签、错加抗凝剂或采集量不够而重新采取者。

6、术前备皮刮破皮肤或误给饮食,影响手术按时进行者。

7、因管理不善,致使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发生抢救器材失灵,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一般情况下发生不消毒分娩,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9、产妇产后会阴撕裂、缝合不细致所致伤口出血者。

10、产妇产后纱布遗留阴道内,24小时内发现取出,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11、喂奶时错抱婴儿,或护理不周发生婴儿臀部轻度糜烂者。

12、消毒器械过期,发给使用单位者。

13、已灭菌器械使用时发现有污物或血渍者。

14、漏做皮试或观察结果,需再做者。错做或漏做各种临床处置者。

15、未构成严重差错的其他护理方面的失误。

三、严重差错

1、错用、漏用毒、麻、限、剧药及特殊治疗用药,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2、易过敏药物,错注入或未按规定做过敏试验即投药,未产生严重后果者。

3静脉输液或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的药品,漏于皮下、引起局部坏死占体表面积的0.25%

以下者。

4、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或输入发霉、变质、过期液体,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5、各种注射,由于消毒不严或部位选择不当,引起局部感染或因误伤神经引起神经短期麻痹,经采取措施未产生不良后果者。

6、输错血未造成不良后果者,输血时污染血液或因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或输血瓶内调入异物影响治疗抢救,造成浪费者。

7、因责任心不强或护理不周,造成Ⅱ度压疮、Ⅱ度烫(烧)伤占患者体表面积0.25%以下者。

8、外用药物使用不当或错配浓度,引起Ⅱ度以下灼伤,占患者体表面积0.25%以下者。

9、重危病人、全麻术后的病人或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跌倒(或有陪伴,未向陪伴交代注意事项),致使病人发生轻度受伤者。

10、错、漏、损坏、遗失、未及时送检标本(脑脊液、胸水、腹水、导尿液、活检组织)影响检查结果者。合血标本采集错误并已送血库者、取错血、输错血,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1、产妇出院时报错婴儿,经及时发现换回者。

12、产后阴道破裂未及时发现处理,或会阴破裂、缝合不彻底引起出血,超过100毫升者。

幻灯片17

13、产后纱布或异物遗留阴道内,发生感染者。

14、误用未灭菌器械物品给病人检查或治疗,无不良后果者。

15、术前准备不充分,致使手术停顿时间达30分钟以上者;为寻找器械、敷料,致延误关腹、关胸、关颅时间达20分钟以上者(体外找到为护士差错,体内找到为医师差错);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轻度压伤或功能障碍,短期内能恢复者。

16、接错手术病人或摆错手术体位、在消毒皮肤时发现者。

17、搬运病人致引流管脱离,经紧急采取措施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18、发错重病人的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造成不良后果者。

19、不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或擅离职守,病人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没有及

时发现和处理者。20、因责任心不强,造成器材损坏锈蚀、药品过期、失效变质、霉烂,价值在100元以下者。

21、供应室误将未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不合格的器材发出;发错器材包或包内少放、错放主要用物影响抢救者。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及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每月必须将所发生的护理缺陷如实填写,并上报护理部。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对患者健康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发生护理缺陷者应立即如实向护士长汇报,并填写护理缺陷报告表,科室护士长核实后将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及后果书面上报护理部,重大事件应立即汇报护理部或医

院相关部门,护理部经核实根据性质酌情于发生缺陷1-2天内向相关院领导汇报,不得隐瞒。凡隐瞒不报者,应追究本人及有关科室的责任,并承担一些后果。

四、立即将与严重护理缺陷的有关记录、检查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物品、器具等按要求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采用涂改、销毁、藏匿、转移等方式来改变其原来面貌,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有意违反规定者要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五、发生护理缺陷后,应由当事人写出事实经过、原因及结果,再由科护士长或组长调查核实后,写出护理缺陷分析报告及处理意见,并做好相应登记;III类护理缺陷1周内上报护理部;

1、II类护理缺陷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并于3天内提交书面材料(含当事人所写材料)

六、指使陪伴、护工、卫生员等进行职责范围外的技术操作而发生的缺陷、差错事故,由指使人负责。

七、处理护理缺陷,必须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即: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处理无结果不放过。达到引以为戒,警戒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八、医院调查护理缺陷、差错事故时,有关科室及当事人必须如实汇报事实经过,不得隐瞒真相,否则应负相应责任。

九、科室质控员应认真做好护理缺陷(不良事件)登记,记录护理缺陷发生全过程及安全隐患等,同时起到警示作用。

十、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讨论,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并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十一、建立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未造成医院损失和未给患者带来任何伤害并及时发现纠正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护理部者,将不对其进行处罚,只对本次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和上报途径

1.

1、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纠正错误,尽可能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

1.

2、逐级上报: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

1.

3、封存有关物品:输液器、注射器、残存药液、药物等容器,并及时送检。

1.

4、登记填写《护理差错事故登记表》。1.

5、科室在1周内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差错产生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1.

6、处理: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经济处理、质控减分、停职反省、待岗等处理。

1.

7、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和修改防范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剖析

1.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1.

二、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1.

三、护理差错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1.

四、护理差错的等级分类

1.

1、护理缺点 1.

2、一般差错

1.

3、严重差错

1.

五、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和上报途经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1.护理差错的分类及判定标准

1.护理差错:凡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1.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违反制

1.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而发生错误,或

1.因技术水平低,增加病人痛苦,对 1.病人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

1.严重不良后果者,谓之差错。

差错的等级分类:

护理缺点:

对患者不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微影响而无

不良后果者。一般差错:

由于护士的原因给病人增加了一般性短暂、、轻微的痛苦,虽没加重病情,有一定影响者。

幻灯片8

严重差错:

指护理人员工作上的错误而影响病人诊断、治疗或增加了病员的痛苦,使病情加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一、护理缺点

1.口服药:错发,但能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2.静脉注射药:外漏,面积<5cm;错配,造

成药液浪费,但能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

3.留取标本:时间延误,但没影响检验结果。

4.病人发生压疮:Ⅰ度压疮。

5.执行医嘱:没有及时执行,但能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

6、未造成一般护理差错的其他方面的缺点。二、一般护理差错:

1、错漏重要治疗1次或一般性治疗超过3天者

2、将激素、抗生素、特效药、时间药投药时间提前或推后2小时者。

3、抄错、抄漏医嘱(包含整理医嘱)已执行,造成治疗错误,但未引起不良后果者。

4、错发、漏发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致使病人检查、诊断、治疗延误3天以上者

5、采取体液标本时,由于采错标本、贴错标签、错加抗凝剂或采集量不够而重新采取者。

6、术前备皮刮破皮肤或误给饮食,影响手术按时进行者。

7、因管理不善,致使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发生抢救器材失灵,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8、一般情况下发生不消毒分娩,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9、产妇产后会阴撕裂、缝合不细致所致伤口出血者。

10、产妇产后纱布遗留阴道内,24小时内发现取出,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11、喂奶时错抱婴儿,或护理不周发生婴儿臀部轻度糜烂者。

12、消毒器械过期,发给使用单位者。

13、已灭菌器械使用时发现有污物或血渍者。

14、漏做皮试或观察结果,需再做者。错做或漏做各种临床处置者。

15、未构成严重差错的其他护理方面的失误。

三、严重差错

1、错用、漏用毒、麻、限、剧药及特殊治疗用药,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2、易过敏药物,错注入或未按规定做过敏试验即投药,未产生严重后果者。3静脉输液或注射刺激性及浓度较大的药品,漏于皮下、引起局部坏死占体表面积的0.25%

以下者。

4、输液输错病人、药物、剂量或输入发霉、变质、过期液体,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5、各种注射,由于消毒不严或部位选择不当,引起局部感染或因误伤神经引起神经短期麻痹,经采取措施未产生不良后果者。

6、输错血未造成不良后果者,输血时污染血液或因加入药物发生溶血、凝血或输血瓶内调入异物影响治疗抢救,造成浪费者。

7、因责任心不强或护理不周,造成Ⅱ度压疮、Ⅱ度烫(烧)伤占患者体表面积0.25%以下者。

8、外用药物使用不当或错配浓度,引起Ⅱ度以下灼伤,占患者体表面积0.25%以下者。

9、重危病人、全麻术后的病人或无陪伴患儿,因护理不当发生坠床、跌倒(或有陪伴,未向陪伴交代注意事项),致使病人发生轻度受伤者。

10、错、漏、损坏、遗失、未及时送检标本(脑脊液、胸水、腹水、导尿液、活检组织)影响检查结果者。合血标本采集错误并已送血库者、取错血、输错血,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11、产妇出院时报错婴儿,经及时发现换回者。

12、产后阴道破裂未及时发现处理,或会阴破裂、缝合不彻底引起出血,超过100毫升者。幻灯片17

13、产后纱布或异物遗留阴道内,发生感染者。

14、误用未灭菌器械物品给病人检查或治疗,无不良后果者。

15、术前准备不充分,致使手术停顿时间达30分钟以上者;为寻找器械、敷料,致延误关腹、关胸、关颅时间达20分钟以上者(体外找到为护士差错,体内找到为医师差错);手术时体位不当,造成轻度压伤或功能障碍,短期内能恢复者。

16、接错手术病人或摆错手术体位、在消毒皮肤时发现者。

17、搬运病人致引流管脱离,经紧急采取措施未发生不良后果者。

18、发错重病人的治疗饮食或禁食病人误给饮食造成不良后果者。

19、不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或擅离职守,病人病情发生重要变化没有及

时发现和处理者。

20、因责任心不强,造成器材损坏锈蚀、药品过期、失效变质、霉烂,价值在100元以下者。

21、供应室误将未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不合格的器材发出;发错器材包或包内少放、错放主要用物影响抢救者。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及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每月必须将所发生的护理缺陷如实填写,并上报护理部。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对患者健康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发生护理缺陷者应立即如实向护士长汇报,并填写护理缺陷报告表,科室护士长核实后将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及后果书面上报护理部,重大事件应立即汇报护理部或医

院相关部门,护理部经核实根据性质酌情于发生缺陷1-2天内向相关院领导汇报,不得隐瞒。凡隐瞒不报者,应追究本人及有关科室的责任,并承担一些后果。

四、立即将与严重护理缺陷的有关记录、检查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物品、器具等按要求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采用涂改、销毁、藏匿、转移等方式来改变其原来面貌,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有意违反规定者要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五、发生护理缺陷后,应由当事人写出事实经过、原因及结果,再由科护士长或组长调查核实后,写出护理缺陷分析报告及处理意见,并做好相应登记;III类护理缺陷1周内上报护理部;

1、II类护理缺陷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并于3天内提交书面材料(含当事人所写材料)

六、指使陪伴、护工、卫生员等进行职责范围外的技术操作而发生的缺陷、差错事故,由指使人负责。

七、处理护理缺陷,必须坚持做到“四不放过”的原则,即: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处理无结果不放过。达到引以为戒,警戒护理缺陷的再次发生。

八、医院调查护理缺陷、差错事故时,有关科室及当事人必须如实汇报事实经过,不得隐瞒真相,否则应负相应责任。

九、科室质控员应认真做好护理缺陷(不良事件)登记,记录护理缺陷发生全过程及安全隐患等,同时起到警示作用。

十、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讨论,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并提出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十一、建立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未造成医院损失和未给患者带来任何伤害并及时发现纠正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护理部者,将不对其进行处罚,只对本次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程序和上报途径

1.

1、保护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纠正错误,尽可能将错误的危害降到最小。1.

2、逐级上报: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护理事故和严重差错应立即报告。

1.

3、封存有关物品:输液器、注射器、残存药液、药物等容器,并及时送检。

1.

4、登记填写《护理差错事故登记表》。

1.

5、科室在1周内组织护理人员分析讨论差错产生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1.

6、处理:根据差错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口头批评、书面检讨、经济处理、质控减分、停职反省、待岗等处理。

1.

7、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和修改防范措施。

第五篇:XXX县人民医院医闹事件应急预案

XXX县人民医院医闹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高效处置发生在院内的医闹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组织及职责

(一)、指挥组

长:XXX(院

长)

成员:XXX(行政后勤副院长)

XXX(医疗业务副院长)

XXX(常务副院长)

XXX(护理业务副院长)

XXX(党总支副书记)

责: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决策、整体调配应急资源、整体指挥应急行动,以控制事态发展。

(二)、通讯联络组

长:XXX(常务副院长)

成员:XXX(院长助理、院办公室主任)

XXX(院办公室秘书)

责:负责指挥组、各应急小组及公安机关之间的联络,并做好上情下达工作。

(三)、协调组

长:XXX(医疗业务副院长)成员:XXX(护理业务副院长)

XXX(医务科科长)

XXX(医务科副科长)

责:负责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做好事态发展趋向的汇报工作。

(四)、保卫组

长:XXX(行政后勤副院长)成员:总务科及保卫科全体人员

责:主要负责事件现场的安保及警戒工作,疏导和维持现场秩序,并收集好第一手资料。

二、处理程序

(一)、基本原则

以平息事态、控制局面、减少损失为主要原则。围绕维护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这一中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工作。

(二)、处理方法

1、模拟场景

(1)、患者家属在门诊大厅开设灵堂

如发现有患者家属在我院门诊大厅开设灵堂,应第一时间向总值班及保卫科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同一时间保卫组人员出动,疏散门诊大厅内的无关人员,并拉起警戒线,在门诊大厅内开设三个岗位(1号岗门诊大厅大门;2号岗急诊科入口处;3号岗电梯、楼梯间入口处),分别控制三个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患者家属在门诊综合楼五层过道(院长办公室门口)开设灵堂

如发现有患者家属在我院门诊综合楼五层过道开设灵堂,应第一时间向总值班及保卫科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同一时间保卫组人员出动,疏散门诊综合楼五层无关人员,并拉起警戒线,分别在两个重要入口处设岗(1号岗电梯、楼梯间入口处;2号岗楼梯间入口处),加以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止区域。

(3)、患者家属在门诊综合楼五层小会议室开设灵堂 如发现有患者家属在我院门诊综合楼五层小会议室开设灵堂,应第一时间向总值班及保卫科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同一时间保卫组人员出动,疏散门诊综合楼五层无关人员,并拉起警戒线,分别在两个重要入口处设岗(1号岗电梯、楼梯间入口处;2号岗药剂科入口处),加以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止区域。

(4)、患者家属在住院大厅开设灵堂

如发现有患者家属在我院住院大厅开设灵堂,应第一时间向总值班及保卫科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同一时间保卫组人员出动,疏散住院大厅内的无关人员,并拉起警戒线,在住院大厅内开设三个岗位(1号岗住院大厅大门;2号岗五官科及电梯间入口处;3号岗肛肠科入口处),分别控制三个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5)、患者家属在 科开设灵堂

如发现有患者家属在我院住院部

科开设灵堂开设灵堂,应第一时间向总值班及保卫科报告,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案,同一时间保卫组人员出动,疏散

科过道内的无关人员,并拉起警戒线,在 科内开设两个岗位(1号岗电梯间入口处;2号岗东面电梯间入口处;3号岗肛肠科入口处),分别控制三个出入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处置方案

指挥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讨论对策,同一时间派出协调组人员到现场进行协调。协调组在协调过程中得出的问题应该第一时反馈给指挥组,由指挥作出决策。

如在协调过程中发生肢体冲突,保卫组人员立即对现场进行控制,并保护我院人员及就医患者不受伤害。如有必要,通讯组负责报警,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要求增援。

3、善后处理

在处理结束后保卫组人员应对现场加以控制,给通讯组和协调更好的空间对现场作进一步的资料采集,资料采集完毕后交由清洁人员和保卫人员清理现场,完毕后撤出。

XXX县人民医院 二0一四年十月二十二日

下载婚闹事件剖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婚闹事件剖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大污染事件剖析(汇编)

    1.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

    医闹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新的特点,演变成医闹。引起医闹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是医院、患者、社会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本文在深入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

    XXX县人民医院医闹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XXX县人民医院医闹事件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及职工对医闹事件的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处置方法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我院对医闹事件的应急处置能......

    申论:背离文明的婚闹,该退出历史舞台了6.14

    www.xiexiebang.com 申论资料(6.14) (1).申论范文:背离文明的婚闹,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背离文明的婚闹,该退出历史舞台了6月8日,一条“疑似婚闹伴娘被猥亵”的......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伴郎灭火器喷伴娘,恶性“闹婚”何时休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伴郎灭火器喷伴娘,恶性“闹婚”何时休(2)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野蛮”的婚闹并不欢迎,就连一些举办婚礼的“新人”及其家庭也对其颇有微词。但尽管如此,制止......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伴郎灭火器喷伴娘,恶性“闹婚”何时休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伴郎灭火器喷伴娘,恶性“闹婚”何时休 近日在广东省开平市发生了一起“野蛮”婚闹。几名伴郎趁着往新娘房内递红包的时候,将一名伴娘拉出屋外。最开始是往......

    闹新春

    活动二 活动内容:韵律:闹新春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念儿歌,了解儿歌内容。 2、感受儿歌中热烈欢腾的气氛。 活动重点: 了解儿歌内容,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活动难点: 学会念儿歌中象......

    部队违纪事件剖析发言材料

    部队违纪事件剖析发言材料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所开展了“讲党性、守纪律、作表率”专题讨论活动,针对站违纪事件进行专题讨论活动,此次活动以实际事实为例子,通过讨论教育,全所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