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由来及传统美食
惊蛰节气的由来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也被称为二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农历二月的节日,但也不是肯定的,有时候惊蛰就消失在正月。
古人云,蛰者,藏也。寒冷的冬天,昆虫、小动物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称之为“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这样描述惊蛰的: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思是说大地回暖,春雷乍动,万物重生,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古人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的意思是桃花开头盛开,“仓庚鸣”的意思是黄鹂开头鸣叫,“鹰化为鸠”的意思是鹰变成了鸠。
当然,动物之间是不会相互变化的,鹰也不会变成鸠,古人只是看不到鹰了,发觉鸠渐渐多起来,就误认为是“鹰化为鸠”。
在古代,人们还有一种错误的熟悉,普遍认为冬眠的动物是被春雷震醒的。古人受百虫被春雷震醒这一熟悉的误导,于是将这一天称之为“启蛰”。
这个名称始终用到汉朝皇帝汉景帝刘启的时代,为了避皇帝名讳,才将“启蛰”改为“惊蛰”。后来虽然经受了一次次改朝换代,但由于惊蛰听起来更洪亮生动,因此始终沿用至今。
惊蛰吃什么传统美食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bai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du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简单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殊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菠菜
惊蛰节气后,阳气生发简单导致肝火旺盛,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等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帮助疗效。不过,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
3、蛋
惊蛰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由于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化,当时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吃了。
4、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5、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竞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庆贺他为毁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惊蛰衣食住行留意事项
一、不要急于脱衣
俗话说:“春天要捂。”其实主要说的就是惊蛰前后,由于这段时间,气温回升明显,人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夏天不远了,特殊是中午,气温很高,许多人最终摆脱了厚厚的外衣,立刻感觉“身轻如燕”,微风拂面,非常舒适。
然而,这究竟是早春,气温并不稳定,早晚温差大,过早地脱掉外衣确定很简单感冒的。有些女性穿裙子更是简单被风寒侵袭,而膝关节长期受凉,简单引发关节炎。所以,“春天要捂”是很有道理的。
二、吃清淡食物
从惊蛰开头,气温回升明显,人们感到气候宜人的同时,冬眠的动物们也感受到了暖暖春意,然而,各种微生物也开头“蠢蠢欲动”,大量地繁殖起来。所以,虽然人们感觉良好,但肯定留意这段时间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
这种状况下,我们肯定要调养好自己的身体,所谓“正气存内,邪不行干。”只要身体的正气足,这些病毒、细菌也很难“攻陷”我们的健康体魄。
“民以食为天”,不仅仅只是为了饱腹,更重要的是通过饮食来使机体正常有序地运作下去。健康的饮食应当是清淡而富有养分的,可以多吃一些时令蔬果。此外,有必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白菜、西兰花、菠菜、桔子、石榴等等,由于维生素C可以关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削减疾病的发生。
惊蛰前后,虽然气温上升了,但空气湿度并没有明显增大,人们还是会感到干燥、易上火。所以,民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由于梨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其实,不仅是惊蛰,在这段时间里,都应当多吃梨,以防外感咳嗽。
三、早睡早起
一到春天,人们经常会消失春困的现象,很简单感到困倦、乏力。假如困了就睡,会让人更加懒散,越睡越困。所以,反抗春困的方法,恰恰是不要总是睡觉。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早睡早起,可以在上班前去公园里先散漫步,进行简洁的晨练,呼吸新奇空气的同时,也可以在日照下储存更多的阳气,不仅精神愉悦,身体上也能得以强健,反而能更加精神。
四、勤加熬炼
冬天的时候,人们想要出去熬炼,无奈天寒地冻,熬炼不成,反简单伤风感冒。如今,春天来了,出门熬炼也应提上日程。
熬炼身体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不过要提示大家的是,早晚熬炼的时候,不要在饱腹的状况下进行,由于这时候肠胃正在消化食物,若是这时运动,血液循环加快,毛孔张开,原来在肠胃关心消化食物的血液又会分布到体表,从而造成消化不良,还简单造成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