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八)(Word版,含答案)

2021-10-09 01: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八)(Word版,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八)(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八)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1)下列有关“父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

B.父爱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它不像母爱那样是无条件的。

C.父爱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D.父爱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

(2)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首先要发展母亲的良知,然后再发展父亲的良知,并使两者完善地统一在自己身上。

B.只要一个人同时具备了自己母亲的良知,又具有了自己父亲的良知,他就是一个成熟的人。

C.成熟不是指人的年龄是否到达了某个阶段,而是指是否具有爱的能力以及理智判断的能力。

D.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是统一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B.孩子六岁左右,就开始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导,这种权威指导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判断力。

C.只有母爱的良知和只有父爱的良知,都是不健全的,都影响人的成长,使人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

D.一个人先同母亲有紧密的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紧密的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母的良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用马克思主义为文艺“补钙”

董学文

①文艺研究的理论自觉,归根结底是对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自觉。这一信念,不是出于宗教式的虔诚,也不是出于无知的盲目,而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艺术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认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门科学。正因为它是科学,所以才能为我们树立信心和增强自觉性输送力量;正因为它是科学,所以才能为文艺研究保持活力和开创新局面提供依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艺术家和文论家们的一门必修课。

②搞好文艺研究,必须得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作为“主心骨”。这是因为它的总体性研究方法,是我们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的保障,是防止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碎片化、浅表化和片面化的法宝。文艺研究如果食洋不化或食古不化,不“接地气”,不能打造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形态,那是没人爱听、没人爱看的。反之,如果有了这份理论自觉,那就很容易明白,从事文艺研究的关键也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这一点的阐释最为彻底。当文艺研究树立起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那就表明我们的文艺研究有了前行的灯塔,有了指路的航标,那就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去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与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是不可动摇的。

③文艺研究的理论自觉,还表现在于众声喧哗中能贯彻辩证而无畏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可遏制的吸引力,正在于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在于它对一切现代的对抗形式都具有批判的能力,它是使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在文艺研究中,在理论争鸣中,我们要敢于褒贬,敢于“亮剑”,敢于向错误观念说“不”,敢于揭露和批驳唯心论或教条化的东西。信奉“价值中立”,充当“和事佬”,一味顾及形象,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是同马克思主义精神格格不入的。

④文艺研究中借鉴外国出现的新说、新论、新观点、新知识,是很正常的,对我们的文艺研究也是有益的。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理论的自觉要求我们对外来学说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态度,要学会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为我们所用。借鉴外来学说,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的文艺研究水平、文艺创作水平和批评品质的提升,所以我们务必要处理好“主元”与“多元”的关系。如果对西方现代文艺学说缺少辨析、速信热捧、推崇有加,把它变成垄断性的理论资源和主导性的权威话语,变成贬损、弱化、消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借口和理由,那么,文艺研究就会走向反面。事实证明,通过辩证批判有效地进行理论甄别,通过区分而正视不同理论语境的文化差异,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优势,也是我们理论自觉中应有之义。

⑤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所谓“看家本领”,就是自己擅长而别人难以胜过的本领。只要我们“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原著,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性表达,那么,我们文艺研究的能力就会倍增,我们就会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⑥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绝不能半信半疑、三心二意。“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倘若想让别人信,首先须得自己信;倘若想让它对人有启发,首先须得自己能吃透;倘若想要让它强旺起来,首先须得自己硬气起来。兼持虚无主义或实用主义,是要不得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坚定信仰之中.⑦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文艺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增强理论自觉的重要性,发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威力,使文艺研究努力攀上新的台阶。

(摘自《人民日报》)

(1)下列阐释不属于用马克思主义能为文艺“补钙”的原因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门科学,而科学能够为艺术家和文论家们树立信心、增强自觉性输送力量。

B.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文艺研究要解决的“为什么人”的问题阐释得最为彻底,它能够为文艺研究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使之方向明确。

C.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可以作为文艺研究的“主心骨”,因为它的总体性研究方法能增强艺术家和文论家的思维能力。

D.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习,必须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必须相信这种学说对于文艺研究的重要作用,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都要不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研究要避免食洋不化、食古不化,努力打造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形态,否则就达不到令人喜闻乐见的效果。

B.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能够将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具有对一切现代的对抗形式的批判能力,这是它成为我们战无不胜的武器的重要因素。

C.文艺研究中少不了理论争鸣,艺术家和文论家们必须敢于褒贬,敢于批判错误观念,敢于否定唯心论与教条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全部内涵。

D.文艺研究借鉴外国出现的新说、新论、新观点、新知识是无可非议的,但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如此才能使外国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有文艺研究的理论自觉,就必须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自觉,也就是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艺术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B.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优势,是通过辩证批判有效地进行理论甄别,通过区分而正视不同理论语境的文化差异,而这是其他理论自觉所没有的。

C.既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又要在实践中学会创新性表达,如此才能增强我们文艺研究的能力,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D.要想促进我国文艺研究水平、文艺创作水平和批评品质的提升,就要适当借鉴外来学说,但应正确处理“主元”与“多元”的关系。

3.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1).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

C.“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

D.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3).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显然这是一种聪明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方式。

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还在于佛教本身具有一种对话精神,佛教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中土的高僧大德完全继承了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受到罗什的高度赞扬,与僧肇一起被称为“第一”。

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文明对话并不纯粹是“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还有大量中土的高僧大德长途跋涉到天竺等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中土沙门西行求法从曹魏的朱士行开始可谓代不乏人,其中东晋的法显和唐朝的玄奘是最为突出的两位。当代印度史学家阿里教授在给季羡林先生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深远的历史影响是通过中国,佛教流传远播于四邻诸国。早在隋朝,佛教就通过中国而影响到高丽、百济、新罗及日本。没有在中国的存在与发展,佛教难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就此意义而言,中国佛教具有建构世界宗教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历史价值。

(选自张三夕《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唐以后,伴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佛教不再被看作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B.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出现的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使佛教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就是到今天还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用。

C.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可以说是双向对话,不仅有“西学东渐”的单向对话,同时也有大量像法显和玄奘等中土的高僧大德到西方取经而形成的逆向对话。

D.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之一,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使佛教通过中国流传于四邻诸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在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的表现特征不同,魏晋时期主要是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南北朝时期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

B.在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就取得了突出成绩,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和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C.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因此,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

D.中土的高僧大德慧远曾就大乘要义与罗什通信,往复问答。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这是对印度佛学的对话精神的继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就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B.佛教文明在中土的生根开花结果,除了通过和平、聪明的方式融入之外,还因佛教自身具有对话精神,即其内部往往通过对话来加深对佛法佛学的理性认识。

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和开花结果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唐以后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D.佛教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离不开其在中国大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在此意义上,中国佛教在建构世界宗教文明上的历史价值必不可少。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那《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在韩非子看来,侠是一种无视禁忌、“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一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不会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C.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并不完全认同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更认可韩非子“侠以武犯禁”的观点。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武士和骑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1)C

(2)B

(3)C

2.【答案】

(1)D

(2)C

(3)B

3.【答案】

(1)B

(2)A

(3)慎独就是在独处无人看见时,也要警示、规约自身的言行,谨慎不苟,这是内心对道德规范的敬畏,是个人修养的极高境界。

4.【答案】

(1)B

(2)C

(3)A

5.【答案】

(1)A

(2)D

(3)C

下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八)(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八)(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