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双减”经验材料
“双减”政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改变教育生态,回归教育本真的战略性决策,是家长、社会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在乡镇农村寄宿制学校,如何通过“双减”政策的科学引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对学校是一种考验,对教师是一个课题,对学生是一份责任,如何减出成效,答出满意答卷,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聚焦“六个关注点”,积极探索“提升点”,促进“双减”落地生根。
一、关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的高效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学习领会“双减”政策,积极开展“双减”背景下的教研教改,将“双减”前瞻性地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评估、辅导等全过程,让设计更科学有效,让组织更严密能动,让评估更准确真实,让辅导更指向明确。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形成品德高尚,知识充盈、能力卓越的新时代接班人。
比如一堂课的预、备、讲、练、测等教学环节如何高效的衔接,课标要求与课堂重难点的落实是否完成并达标,课堂的预设、生成能否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课堂的目标任务能否在有限的40分钟内求高效,知识点的把握和典型习题的选择是否分层有针对性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去研究和探索,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好贯彻落实,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图,并引导培养学生一定的概括和梳理知识树的习惯和能力。图片
看似解放教师的轻松课堂,实则是依据课标,根据实情(知识地位、难易程度、学生学情等)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做好一名优秀的编剧和杰出的导演,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二、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动性
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始终参与教学活动,坚决摒弃教师或课件是教学主体的错误做法,还课堂给学生,还学习给学生,还思维给学生,还能动给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达成,让学生通过独学、互学、帮学、群学等方式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教学能力要求,丰富学生参与教学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比如小组间的合作学习,A1、B1、C1与A2、B2、C2互帮互学,坚持学生能学会的自己学,稍有难度的相互学,理解困难的帮着学,采取多种形式,点面结合,互换角色,探究共赢,梳理脉络,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做好学生普遍性、疑难性和重点知识的困惑释疑及知识的延展,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
看似开放活跃的课堂,角色的转变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解决课堂落实不到位、气氛不活跃等诸多难题,活跃的背后解决了更多的为什么和不知道,不同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关注教师教法,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双减”的关键。教师要提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驾驭能力,围绕教学内容、能力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当讲则讲,当听则听,当点则点,当引则引,提升学生学习力、创造力、探究力和热情度。要提升揪重难点和知识内涵外延的课堂有效力,让课堂简繁分明、主次清晰、张弛有度。
以复习课为例,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画出知识结构网络图或知识树,圈出似是而非有疑惑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上报,教师归纳整理,结合平时出现的问题和易错点,根据课标要求,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和复习方式,精选强化知识的习题和作业,带领学生听说读写,明晰解答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关注知识巩固,提升作业设计布置的层次性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教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研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模板,既注重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数量,又突出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基础性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提升性作业要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断发掘自我潜能,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究;延展性作业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建立资料搜集类、擂台比武类、动手实践类以及日作业、周作业、月作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超市”,增强学生乐于做作业的兴趣。只有处理好不同类学生的作业分层布置,才能做到人人有题做,人人乐做题。
比如:在作业完成上,安排了课前的5-8分钟的共学时段。小组间就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检测,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困生的基础问题,课后巩固时再进行课堂延展作业的完成,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中考练上下功夫,或者在教师提前安排的作业超市里选择性练习巩固,达到各阶段学生都能吃饱、吃透。
五、关注拓展延伸,提升课后作业辅导的针对性
农村学校的孩子,父母因文化程度和重视程度的局限,在督促学生作业完成和作业辅导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应运而生的课后服务或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教师查漏补缺、学生巩固训练、师生答疑互动的有效时段。面对实际问题,实施课后服务实则是对学生的一种偏爱,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弥补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巩固的不足。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检测、作业批阅、学生表情等多方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利用课后辅导,开展针对性的答疑解惑,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更准确、更透彻、更全面。同时通过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看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做过一个实验,在提升语文成绩方面,教师对A1、A2段学生的辅导可以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和答题要领点拨即可;对于B1、B2段学生,欠缺的是实际的操作和落实,所以我们采用了教师亲自落笔示范并展示讲解;而对于C1、C2段学生,方法更简单,采取学生自由选做,选择有把握的、自己认为可做的进行专题训练,这样发挥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既然是自己选择,那么肯定是有一定把握的,所以做起来首先在思想上不紧张、心理上不恐惧,作答肯定有心、用心。最终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在课后辅导的过程中成绩得到了提升,并且学生都很轻松、愉快,真正做到了层次鲜明,落实有效。
六、关注学生成长,提升课后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双减”政策落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课外负担,增加了学生拥抱自然、亲近生活、走进人情、发展特长的机会。
学校结合实际,除开设课后作业辅导班外,还开设了篮球、乒乓球、书法、象棋、舞蹈、演讲与口才、写作、电脑绘画、科技制作等13个学生活动社团。比如篮球场上潇洒矫健的身影;美术教室认真细致的作画;象棋社团争论不休的游走;舞蹈教室翩翩起舞的背影;学校小喇叭的播报;电脑作图的创新创意……
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相应的社团,大大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农村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让孩子们找到了成功的乐趣和幸福的体验,使其在有温度的课后时光中多元发展,健康成长。
总之,“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的是校外培训负担,但减量不减质,其背后更多的是“加”。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溯本清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艺术,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让教育回归本真,还孩子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还孩子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用实际行动回答“钱学森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