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周周清(一)
[测试范围:第22、23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45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1)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顺为正者 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后喻 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达于汉阴 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杂然相许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默写填空。(5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论述国家也需要磨难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2)《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春望》中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战争漫长、思念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雁门太守行》中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感谢信”。(3分)
感谢信
王会长:
您好!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春节饮食习俗的文化盛宴。您的讲座词雅句优,精彩绝伦,尤其是您在讲座中传达出的深厚文化气息,【甲】不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乙】同学们由衷地向您表示祝贺并期盼再次聆听您的讲座。
最后,祝您身体安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2021年12月15日
××学校八年级(2)班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③感谢信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2)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4分)
①【对联设计有名】
下面是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填写下联。(1分)
上联:传承祖国文化遗产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寓意有根】
观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请说明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寓意。(3分)
[一](14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①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②用其锋③。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⑦,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⑧。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释】①项籍:指项羽。②轻:轻易,随便。③锋:势头,锐气。④弊:困乏,疲敝。⑤子房:张良。⑥淮阴:指韩信。⑦王:称王。⑧不是张良,谁能保全他。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乏其身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劳其筋骨 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于词色 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7.【甲】文通过列举几位古代贤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__;【乙】文通过高祖和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就大业者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_。(每空限填2字)(2分)
8.【甲】文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二]【2020·河南改编】(10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②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③,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④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释】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矧(shěn):况且,何况。③阁诏:搁置诏书。④窜:这里指被流放。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1.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甲】文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2分)
12.根据你对【甲】文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乙】文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4分)
第六单元 周周清(一)
一、基础清(9分)
1.(1)同“汝”,你。(2)顺从。(3)了解、明白。
(4)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5)赞同。(每空1分,共5分)
2.(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每小题2分,共4分)
二、素养清(12分)
3.(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3)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每小题1分,共5分)
4.(1)①
应改为“不但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而且也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②将“向您表示祝贺”改为“向您表示感谢”。③将署名和日期互换位置。(每小题1分,共3分)
(2)①示例:保护中华精神家园(1分)②示例:“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整体为圆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面的圆环上有“中国文化遗产”的汉字和英文,里面有四只神鸟与太阳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3分)
三、阅读清(24分)
[一]5.(1)选拔、任用。(2)财资缺乏。(3)违背。(4)使……劳累。(5)同“现”,表现,显露。(每小题1分,共5分)
6.(1)所以上天将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时,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2分)
(2)项羽只是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百战百胜,却轻易用尽了他军队的锐气。(2分)
7.环境 忍耐(2分)
8.示例:共同点: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终有所成。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分)
【乙文参考译文】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百战百胜却轻易用尽了他军队的锐气。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军队旺盛的战斗力,等待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时,高祖为此发怒了,显露于言辞、脸色。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不是张良,谁能保全他。
[二]9.(1)行冠礼。(2)遵从。(2分)
10.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2分)
11.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2分)
12.能。①他为百姓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他敢焚诏(抗诏),不惧权势。(4分)
【乙文参考译文】
何易于是益昌县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专卖物品生产地的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茶税,百姓都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来害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差役说:“皇上的诏书怎么敢抗拒呢?差役会被连坐处死,您难道不会因此被流放吗?”何易于回答说:“难道我能为了保护自己而使百姓受苦难?我也不让你们承担罪名。”他就自己把诏书烧掉了。观察使一向认为他贤能,也没有弹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