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021年3月至5月,省审计厅委托XX市审计局对XX市2018年至2020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了20个问题。其中涉及我镇2个问题。为切实做好省级审计和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并且坚持举一反三,力求标本兼治,进一步推进我镇新农村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如下加强和改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普惠原则,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村点布局
(一)全面布局。
全镇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严格实行普惠制,要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要求,从乡村建设实际需要和广大群众迫切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布局新农村建设。(二)科学定点。
村庄整治建设布点坚持“五个不搞”,即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三)审慎调点。
村点名单报省级备案后,原则上不得进行调点,如因特殊原因确实需要进行调整的,须在当年6月底前,经市县两级认可后报省级同意。二、坚持化繁为简,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
(一)简化操作程序。
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20]1337号)要求,进一步优化村庄整治建设项目实施程序,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和流程。
(二)执行国家招标投标政策。
项目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400万元以上(含),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200万元以上(含),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100万元以上(含)的,依法进行招标。对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等特殊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单项合同估算价在招标限额标准以下(工程类60万、货物和服务50万)的,在纪委监委等部门全程监督下,可由镇级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采取竞争性谈判等其他方式确定实施方式和施工方。(三)鼓励农民自建。
有条件的乡村,可由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作为项目法人,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实施小微项目或简易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实际落地效率。(四)禁止违规收到报名资料费。
乡镇政府未经审批不得收取投标单位(个人)报名资料费。(五)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经由政府采购措施执行。(六)规范质保金程序。
新农村建设质保金采取提前预收施工方不低于3%质保金的措施,不得在工程款中扣留。(七)规范咨询、监理、审计费用承担。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工程咨询费、监理费、审计费由发包方承担,不得转稼由承包方承担。(八)加强招投标的监督。
新农村建设项目实行了招投标的,必须经(审计局、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审核确认,避免或减少发生肢解发包、违规招投标、以个人名义或借用公司资质竞标承揽工程、无资质承揽工程等情况。三、坚持巡回指导,进一步优化村庄整治建设的质效
(一)深入一线督导。
镇新农办要切实履行责任,深入村级一线,开展工作督导,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较严重或较普遍的问题,通过下发督查通知单、情况通报、催办单等形式,督促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年度村庄整治任务按时完成。(二)规范项目监管。
注重发挥村民理事会、监事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作用,聚焦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等方面,强化日常监管,坚决杜绝新农村建设项目“重准入、轻管理”情况发生。重大项目工程,可聘请第三方专业力量监管项目施工。(三)严格项目验收。
积极推行施工单位自验、乡村初验、县级部门终验的验收工作机制,主动邀请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验收。对专业技术较强的项目,聘请专业资质部门进行验收。村庄整治任务完成后,及时整理、归档项目资金资料,确保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四、坚持农民主体,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共建共享形式
(一)尊重农民意愿。
谋划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过程中,采取座谈调研、入户调查等方式,倾听群众诉求。在村庄规划编制、建设项目确立、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农民集体决策权。(二)组织农民参与。
进一步健全完善“一约两会”(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功能,组织带动更多的群众和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聚能。(三)宣传先进典型。
坚持“报网端微屏播”六位一体,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积极推介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新乡贤和村民理事会在家乡建设中的典型事迹,激发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防止出现“政府干、群众看”现象。五、坚持公示公开,进一步优化接受群众监督的方式
(一)落实公示公开要求。
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及项目资金安排公示公开要求,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主动公开资金分配政策、分配结果、管理办法、绩效目标、评价结果等情况。(二)注重村级公示公开。
村组执行双公示制度。一是建设前公示资金到位情况和拟建设内容,收到上级新农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到账通知单后,要及时在村内显要位置张榜公示。二是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公示建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充分保障广大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三)及时公开重要事项。
注重积极发挥“一约两会”监督作用,督促各地在新农村建设选点定点、规划编制、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认真执行公示公开相关规定,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透明度。六、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优化村庄长效管护机制
(一)全面落实“五定包干”要求。
紧扣村庄环境长效管护“五定包干”要求,及时将已建成的新农村设施纳入管护范围,明确具体的管护要求(标准)和管护人员。压实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落实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年的管护资金,强化管护监督考核,持续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二)建好用好管好长效管护平台。
大力建设、推广、运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加强平台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有效发挥作用。及时更新一类管护村庄信息,逐步把二、三类村庄列入省级管护监管平台。采取有效激励措施,鼓励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平台参与管护监督,提升区域管护工作整体效能。(三)鼓励推行专业化市场化管护。
积极探索采用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品牌物业公司或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市场主体管护,推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落地见效,确保村庄公共设施长期发挥效益。七、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管
(一)实行部门联动。
镇新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会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针对审计审核发现的问题,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细化本地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分类推动整改。
对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结余结转2年以上的,商请财政部门按规定予以收回;对资金拨付不及时,滞留2年以内的,督促加快报账进度;对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或超范围列支资金的,全部追回并用于原定村点的整治建设。如发现在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三)明晰监管职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行业主管、分级负责”的原则,聚焦资金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进一步明晰和落实各关联方的资金监管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四)规范财务记账。
新农村建设资金采取专项资金记账方式,镇设立新农村专账,村组设立新农村建设台账,如实反映各类资金收到情况,并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八、坚持绩效管理,进一步优化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创新更灵活有效的激励措施,用足用好财政投入政策,争取农民群众、社会力量更大力度的支持。探索和完善财政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和运营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财政补助资金的筹集和拨付工作,力争在规定的时间节点调拨到位。(二)落实绩效管理要求。
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低效必问责”原则,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X发(2019)8号)要求,不断总结工作实践,因地因时制宜,科学设置、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三)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建立新农村建设项目绩效反馈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评价台账,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推动新农村建设项目产生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防止不切实际的超前建设,防范和化解村级债务风险,绝不能让村级组织走靠高负债、大搞基建的路子,保障新农村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